疆域“大一統(tǒng)”與《皇輿西域圖志》的編纂_第1頁
疆域“大一統(tǒng)”與《皇輿西域圖志》的編纂_第2頁
疆域“大一統(tǒng)”與《皇輿西域圖志》的編纂_第3頁
疆域“大一統(tǒng)”與《皇輿西域圖志》的編纂_第4頁
疆域“大一統(tǒng)”與《皇輿西域圖志》的編纂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疆域“大一統(tǒng)”與《皇輿西域圖志》的編纂乾隆朝繼續(xù)進行了康熙、雍正兩朝的國家統(tǒng)一戰(zhàn)爭,并取得了對西北用兵的勝利,從而繼漢、唐、元諸王朝后再度實現(xiàn)了對西域新疆的統(tǒng)一。清朝納西域新疆入王朝版圖后,中國的疆域也臻于極盛,乾隆帝表達了“關(guān)門以西,萬有余里,悉入版圖”的自豪感。這一時期的國家修史也紛紛把書寫西域新疆作為共同的時代主題,用來昭示國家的疆域“大一統(tǒng)”之盛。《皇輿西域圖志》一書即是在清朝統(tǒng)一西域新疆后,第一部由官方主導(dǎo)編纂的新疆史地書籍,系統(tǒng)記載了西域新疆的豐富多元面相,蘊含著較為鮮明的疆域“大一統(tǒng)”意識。疆域信息研究早在清朝統(tǒng)一西域新疆的過程中,就認識到該地域極具遼闊性,需要掌握充足的疆域信息才能便于施政。然而,在中國歷史上,由于西域地區(qū)與中土往往是“通絕不?!?,就連負責知識記錄的史官也多是“未嘗親履其地,惟借傳聞”,最終成書的文獻多有缺略和訛錯,史料的真實性也無從研判,“自西漢以來,兩千余年之沿革……征信無由”。這顯然并不能滿足清王朝對于疆域信息的渴求,因此,編纂一部準確記載西域新疆的史書可謂是勢在必行。清朝在最初編纂《皇輿西域圖志》之時,也是想通過獲取新知識來校正以往史書記載的錯誤,“補前朝輿記之遺,而正歷代史書之誤”。為此,清政府要求,該書的編纂一定要堅持“考古驗今”原則,“驗今”應(yīng)是憑“自身所經(jīng)歷”而得,而絕非是簡單的“沿襲故紙者”。清朝秉持的這種嚴謹“求真”態(tài)度固然是中國史學的根本遵循,然而,也蘊含著極為濃烈的政治訴求,那就是解決清王朝對于疆域信息未知所引發(fā)的擔憂。就《皇輿西域圖志》一書的編纂過程來看,先后經(jīng)歷了“初稿”和“定本”兩個階段,共歷時26年方完成。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過程中,乾隆帝就遣三等侍衛(wèi)努三、左都御史何國宗等人“挈帶儀器,前往伊犁測量晷度”,這也為《皇輿西域圖志》的編纂做出了準備。二月,乾隆帝下諭旨讓劉統(tǒng)勛等人開始編纂《皇輿西域圖志》,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該書的編纂工作被方略館接手,次年十一月,全書完成,總共46卷,這是《皇輿西域圖志》的“初稿”。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朝開展了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四庫全書”文獻整理活動,《皇輿西域圖志》也被納入其中。與此同時,由于西域新疆地區(qū)“版圖日辟,規(guī)制益詳”,因此,《皇輿西域圖志》也確實需要進行增補。該項工作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開始,至四十七年五月完成,共成書52卷,是為“正本”,也就是“四庫本”。在“四庫本”成書后,“初稿本”的完整內(nèi)容已然不復(fù)存在,僅能從殘留的零散史料中窺探其中的些許變化。根據(jù)《國朝宮史》的記載,“初稿本”設(shè)置18個類目:天章、圖考、列表、分野、疆域、山、水、官制、兵防、屯田、貢賦、語言、字書、音樂、服物、風俗、土產(chǎn)、外藩。而“四庫本”則在此基礎(chǔ)上共設(shè)20個類目:天章、圖考、列表、晷度、疆域、山、水、官制、兵防、屯政、貢賦、錢法、學校、封爵、風俗、音樂、服物、土產(chǎn)、藩屬、雜錄。很顯然,僅從類目上來看,就有著較大幅度的變動?!八膸毂尽敝行略觥板X法”“學?!薄胺饩簟比齻€類目;使用“晷度”來代替“分野”,把“屯田”改為“屯政”,“外藩”改為“藩屬”;“初稿本”的“語言”和“字書”也不再單列類目,而是被收入到“雜錄”中。從總體上是對原有內(nèi)容的進一步充實和完善。邊疆內(nèi)地一體化的重要實踐《皇輿西域圖志》比較全面而又系統(tǒng)地記載了整個西域新疆地區(qū)的全貌,是了解西域新疆史實的首選文獻。全書按照門類謀篇布局,門類之下,又按照地域劃分成“四路”:安西南路、安西北路、天山北路、天山南路。文本信息也多以各路所含具體地點再展開敘述?!疤煺隆币婚T按照時間順序羅列了乾隆帝關(guān)于西域新疆的御制詩和御制文,“統(tǒng)論西事全局者,敬謹匯錄”。當然,這是當時整個國家修史遵循的固有“范式”,以突出乾隆帝在統(tǒng)一西域新疆中的“武功”偉業(yè)以及扮演的主導(dǎo)角色?!敖颉币婚T潑墨最多,其中一個較為突出的方式就是使用“地圖”來直觀描述疆域,再配以“圖說”進行解釋,“山川方位,遠近形勢,匪圖弗顯。圖舉其形,志詳其事”。新繪制地圖多達21幅,再附上以往歷代的12幅,共33幅,以著力向世人展現(xiàn)出西域新疆的完整面貌。“列表”一門的敘事主要是為了明確國土的分合和建置的沿革。“分野”是中國傳統(tǒng)王朝用來書寫疆域合法性的主要方式,也就是把疆域擁有歸為上天所賜,“列宿之在天中,猶九州之在地中也”。在“初稿”本中,清朝顯然延用了這種慣用的方式來書寫疆域。然而,這并不能夠展現(xiàn)出疆域的實體性與完整性,從而也讓“分野”備受詬病,“分野之說,空虛揣測,依據(jù)為難”。作為現(xiàn)代書寫方式的“晷度”卻使用北極高度,距京師偏西度,夏至晝長和夜長,冬至晝長和夜長,午正日景夏至長、冬至長、春秋分長等元素,其對地理位置描述的準確性絕非“分野”所能堪比。因此,最終成書的“四庫本”專門使用“晷度”取代“分野”來書寫西域新疆。在“山”“水”兩門中,除按照安西南路、安西北路、天山北路、天山南路介紹外,還專門描寫了“天山正干”?!板X法”一門包含制式、爐局、名數(shù)、行使四項?!皩W?!币婚T則按照“安西州屬”“鎮(zhèn)西府屬”“迪化州屬”三部分介紹清朝在邊疆設(shè)立學校、推行儒家文化的情況,代表著清朝實現(xiàn)邊疆內(nèi)地一體化的重要實踐?!帮L俗”“服物”“土產(chǎn)”三門主要對“準噶爾部”和“回部”進行介紹。如準噶爾風俗有事佛、畜牧、相見、刑罰、歲時、嫁娶、喪祭;回部風俗有拜天、田畜、相見、政刑、歲時、嫁娶、喪祭。準噶爾部和回部的“服物”均包括被服之具、坐臥之具、飲食之具、日用之具、攻戰(zhàn)之具、成物之具。準噶爾部和回部的“土產(chǎn)”均包括百谷草木之屬、羽毛鱗介之屬、金石珍寶之屬?!峨s錄》中分“準噶爾部”“回部”,記載了“世系”“字書”“語言”“故事”。如準噶爾字書“名托忒,共十五字頭,每一字頭凡七音”,回部“其書特異,共二十九字頭”。清朝“崇儒重道”,倡導(dǎo)融合多元文化為一體,即中華文化。與此同時,又極為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和文字。“雜錄”里充分展示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和文字,實際上就是清朝對于多元民族文化的認可和肯定?!按笠唤y(tǒng)”格局的歷史書寫《皇輿西域圖志》專門為記載西域新疆而纂,是盛清“大一統(tǒng)”格局的歷史書寫,蘊含著極為強烈的“大一統(tǒng)”意識??梢哉f,昭疆域“大一統(tǒng)”之盛成為其中最為鮮明的宗旨?!拔饔蛉?,悉歸版圖”,這是乾隆朝國家“大一統(tǒng)”的重要標志?!痘瘦浳饔驁D志》就是欲通過記載清朝的“拓宇之功”彰顯出“大一統(tǒng)”之盛。因此,在整個文本建構(gòu)與歷史書寫中無不洋溢著“昭中外一統(tǒng)之盛”的理念。如《國朝宮史》針對“初稿本”的編纂目的,就記載如下:“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域天山迤北,西海之濱咸隸版圖,皇上特命纂西域圖志?!痹凇痘瘦浳饔驁D志》的開篇特設(shè)“皇輿全圖”,來呈現(xiàn)清朝納西域新疆于版圖后的整個國家疆域面貌?!盎瘦浫珗D說”明確把西域新疆作為清朝“大一統(tǒng)”疆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中華當大地之東北,西域則中華之西北,為大地直北境也。自嘉峪關(guān)西,迄準部回部外,列藩部,圓廣二萬余里,其疆圉之闊,遠幾與中土。”質(zhì)言之,該時期的疆域之“廣”,成為“大一統(tǒng)”的一個顯著特征?!痘瘦浳饔驁D志》在展示清朝疆域“大一統(tǒng)”之時,采用了與以往歷代對比的方法,表達出“遠超前代”的疆域賽跑思想。在該書看來,以往的“大一統(tǒng)”功業(yè)僅是“宰制宇內(nèi)”,而清朝統(tǒng)一西域新疆后,“中土之與西域始合為一家”,這也是為何該書對于清朝的“大一統(tǒng)”贊美始終不遺余力,“此固以堯、舜、禹、湯、文、武之為君而不能得于中天之世者也”。當然,《皇輿西域圖志》在昭示疆域“大一統(tǒng)”之時,還尤為注重對疆域統(tǒng)一合法性的書寫。在書寫疆域時,該書先是介紹此地的歷史沿革,以及與歷代中央王朝的關(guān)系,是為表明此地并非“化外之域”,而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lǐng)土。在敘述完以往歷代后,該書又以“本朝”作為開始,這表明清朝很自覺地以中國歷代王朝的繼承者自居,這實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