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臺區(qū)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校際聯考試題
高二語文
注意事項:
1.本試題共10頁,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
2.答卷前,務必將答題卡上密封線內的各項目填寫清楚。
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監(jiān)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
第Ⅰ卷(閱讀題共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現代科學技術正在經歷著一場偉大的革命。近三十年來,現代科學技術不只是在個別的科學理論上、個別的生產技術上獲得了發(fā)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義上的進步和改革,而是幾乎各門科學技術領域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新的飛躍,產生了并且正在繼續(xù)產生一系列新興科學技術?,F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fā)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chuàng)造出來,一系列新興的工業(yè)如高分子合成工業(yè)、原子能工業(yè)、電子計算機工業(yè)、半導體工業(yè)、宇航工業(yè)、激光工業(yè)等,都是建立在新興科學基礎上的。當然,不論是現在或者今后,還會有許多理論研究,暫時人們還看不到它的應用前景。但是,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說明: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突破,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當代的自然科學正以空前的規(guī)模和速度應用于生產,使社會物質生產的各個領域面貌一新。特別是由于電子計算機、控制論和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正在迅速提高生產自動化的程度。同樣數量的勞動力,在同樣的勞動時間里,可以生產出比過去多幾十倍幾百倍的產品。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fā)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大家知道,生產力的基本因素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茖W技術同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是什么關系呢?歷史上的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我們常說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這里講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來使用生產工具、實現物質資料生產的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十七世紀、十八世紀、十九世紀,人們使用的生產工具,掌握的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生產設備的更新,生產工藝的變革,都非常迅速。許多產品,往往不要幾年的時間就有新一代的產品來代替。勞動者只有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豐富的生產經驗、先進的勞動技能,才能在現代化的生產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在我們的社會里,廣大勞動者有高度的政治覺悟,他們自覺地刻苦鉆研,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從而必將在生產中創(chuàng)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隨著四個現代化的進展,大量繁重的體力勞動將逐步被機器所代替。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者,體力勞動會不斷減少,腦力勞動會不斷增加,并且,越來越要求有更多的人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造就更宏大的科學技術隊伍。
(摘編自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1978年3月18日)
材料二:
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
——我們提出并貫徹新發(fā)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fā)展,推動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qū)域重大戰(zhàn)略,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一百一十四萬億元,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百分之十八點五,提高七點二個百分點,穩(wěn)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三萬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萬一千元。谷物總產量穩(wěn)居世界首位,十四億多人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鎮(zhèn)化率提高十一點六個百分點,達到百分之六十四點七。制造業(yè)規(guī)模、外匯儲備穩(wěn)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機場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我們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fā)經費支出從一萬億元增加到二萬八千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fā)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A研究和原始創(chuàng)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wèi)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y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開辟發(fā)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fā)展新動能新優(yōu)勢。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養(yǎng)造就大批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fā)展大計。深化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yè)中來。
(摘編自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決定產生
A.現代科學生產技術的發(fā)展方向一系列新興工業(yè)
證明帶來
B.歷史事實理論研究獲得重大突破生產和技術的巨大進步
生產依靠
C.等量勞動力與勞動時間比過去多幾十倍幾百倍產品勞動的力量人才的力量
發(fā)揮前提
D.勞動者在現代化生產中更大作用其科學文化水平較高,生產經驗豐富,勞動技能先進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理論聯系實際,深刻地闡明了科學技術對于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B.材料二第二段列舉大量事實,主要是為了論證中國已經進入了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論及了科技進步的迅速,都用了一些前沿技術作為論據。
D.兩則材料都是國家領導人在重要會議現場的講話內容,理論視野非常開闊。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核心觀點的一項是(3分)()
A.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鞲袼梗?/p>
B.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簡⒊?/p>
C.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獜堝?/p>
D.蒸汽、電力和自動紡織機甚至是比巴爾貝斯、拉斯拜爾和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R克思
4.請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十九大以來我國建設取得的成就。(4分)
5.江澤民同志說“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最重要的資源。"請結合兩則材料,分析人才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碑
孫犁
趙莊村南有三間土坯房,一圈籬笆墻,面臨著滹沱河,那是趙老金的家。
自從敵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樓,老人整天到河邊去,有魚沒魚,就在這里呆一天??纯刺爝叺纳接?,看看滹沱河從天的邊緣那里白茫茫地流下來,像一條銀帶,在趙莊的村南曲斂了一下,就又奔到遠遠的東方去了。
“五一”以后,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軍和工作人員的。這些日子,每逢趙老金睡下了,母親和女兒小菊到了東間,把窗戶密密地遮起來,一盞小小的菜油燈掛在機子的欄桿上,女兒登上機子,母親就紡起線來。
現在是九月底的天氣,夜深了,河灘上起了風,聽見沙子飛揚的聲音,窗戶也呼打呼打的響。屋里是紡車嗡嗡和機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親忽然聽見窗戶上啪啪地響了兩下,她停了一下紡車,以為是風吹的,就又紡起來。立時又是“啪啪啪"的三下,這回是這么清楚,連機子上的女兒也聽見了,轉眼望著這里。
母親把耳朵貼到窗紙上去,外面就有這么一聲非常清楚、熟悉又親熱的聲音:
“大娘!”
“咳呀!李連長來了!"母親一下就出溜下炕來,把紡車也帶翻了。女兒又驚又喜地把機子停止,兩手接著柱板,囑咐著母親:“你看你,小心點?!?/p>
母親摘下燈來,到外間去開了門,老李一閃進來,隨手又關了門,說:“大伯在家嗎?"
“在家里。干什么呀,這么急?”
“我們有十幾個人要過河,河里漲了水,天氣又涼不好浮??匆姾舆呌幸恢恍〈覀冇植粫?,叫起大伯來幫幫忙。"
小菊聽著,連忙從機子上下來到西間去了。
“十幾個人?他們哩?”大娘問。
“在外邊。我是跳墻進來的。"老李說。
“那你就快點吧!”大娘向著西間喊了一聲。
“來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經穿好衣服,在外間等候了。
大娘掩好門,回到屋里,和女兒坐在炕上。她聽著,河灘里的風更大了,什么聲音也聽不見。風殺了,一股寒氣從窗子里透進來。
老金回來,他的胡子和鬢角上掛著一層霜雪。他很憂愁地說:“變天了,趕上了這么個壞天氣!要是今黑間封了河,他們就不好過來了?!币患胰冢胗浿鞘畮讉€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沒亮,大娘就去開了門。滿天滿地霜雪,草垛上,樹枝上全掛滿了。樹枝垂下來,霜花沙沙地飄落。
當大娘正要轉身回到屋里的時候,在河南邊響起一梭機槍。這是一個信號,平原上的一次殘酷戰(zhàn)斗開始了。
機槍一梭連一梭,響成一個聲音。中間是清脆沉著的步槍聲。一家人三步兩步跑到堤捻上,朝南望著。
趙老金忘記了那飛蝗一樣的子彈,探著身子望著河那邊。他看見那一小隊人退到了河邊。當他們一看出河里已經結了冰,中間的水又是那么兇的時候,微微躊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轉過身去了,他們用河岸作掩護,開始向三面的敵人瘋狂地射擊。
老金看見就在那煙火里面,這一小隊人鉆了出來,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們跳進結冰的河里,用槍托敲打著前面的冰,想快些撲到河中間去。但是腿上一陣麻木,心臟一收縮,他們失去了知覺,沉下去了。
老金他們冒著那么大的危險跑到河邊,也只能救回來兩個戰(zhàn)士。他們那被水濕透的衣裳,叫冷風一吹,立時就結成了冰。
“你們昨晚上過去了多少人?"
“二十個。就剩我們兩個人了!”戰(zhàn)士們說。
“老李呢?"
“李連長死在河里了?!?/p>
這樣過了兩天,天氣又暖和了些。太陽很好,趙老金吃過午飯,一句話也不說,就到河邊去了。他把網放在一邊,坐在沙灘上抽一袋煙。河邊的冰,叫太陽一照,乒乓地響,反射著太陽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邊望過去,小麥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遠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樹林,一個村莊,村莊邊上露出黃色的炮樓。老金把眼光收回來。他好像又看見那一小隊人從這鋪滿小麥的田地里渡過來,縱身到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來,站到自己修好的一個小壩上去。他記得很清楚,那兩個戰(zhàn)士是從這個地方爬上岸來的。他撒下網去,他一網又一網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來,每次都是嘆一口氣。
幾天來只打上一只軍鞋和一條空的子彈袋。就這點東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們鋪展開曬在河灘上。
這些日子,大娘哭得兩只眼睛通紅。小菊卻是一刻不停地織著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著機子,兩只眼狠狠地跟著那來往穿送的梭轉。她用力踏著蹬板,用力卷著布。
有時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飯,在傍晚的陽光里,她望著水發(fā)一會呆,她覺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東西流走了。
老頭固執(zhí)得要命,每天到那個地方去撒網。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還是每天早晨攜帶一把長柄的木錘,把那個小魚場砸開,“你在別處結冰可以,這地方得開著!"于是,在冰底下憋悶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來,然后就又聽見那奔騰號叫的流水的聲音了。這聲音使老人的心平靜一些。他輕輕地撒著網。他不是打魚,他是打撈一種力量,打撈那些英雄們的靈魂。
那渾黃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鋪下肥土的河,長年不息地流,永遠叫的是一個聲音,固執(zhí)的聲音,百折不回的聲音。站立在河邊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紀念碑。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講述了趙莊村村民趙老金幫助八路軍戰(zhàn)士渡河,在戰(zhàn)士們被敵軍圍堵,十幾個戰(zhàn)士跳河犧牲以后,趙老金在戰(zhàn)士犧牲的地方堅持撒網打撈的故事。
B.大娘和小菊夜間紡線前“把窗戶密密地遮起來”、李連長跳墻進來等細節(jié)暗示了戰(zhàn)爭形勢的緊張,與上文“敵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樓"相照應。
C.小說寫敵我交戰(zhàn)時,“機槍一梭連一梭,響成一個聲音。中間是清脆沉著的步槍聲”,說明雙方力量懸殊,揭示出八路軍此次戰(zhàn)敗的必然性。
D.不同于《荷花淀》中所描繪的秀美風景和清新風俗,這篇小說更側重于渲染戰(zhàn)爭帶來的沉重氛圍,整體呈現出凝重悲壯的風格。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部分多次寫到“風",意在突出天氣惡劣,為下文滹沱河結冰,戰(zhàn)士難以順利返回并最終因突圍而跳河犧牲設下伏筆。
B.小說兩次寫趙老金“看到”戰(zhàn)士跳進滹沱河的情景,都表現出八路軍戰(zhàn)斗的艱苦和犧牲的壯烈,表現了趙老金無法平息的悲痛。
C.小說中趙老金冬天封河也要砸開小魚場撒網、滹沱河河水“永遠叫的是一個聲音"等細節(jié)都表現出趙老金渴望戰(zhàn)士“歸來”的執(zhí)著。
D.小說在語言表達上,融入了不少方言詞匯,如“出溜"“風殺了”“黑間"“立時”等,增添了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
8.作者在刻畫小說人物時,不僅寫出了人物的共性,還寫出了人物的個性。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概括小菊和大娘的共性與個性。(4分)
9.古人認為“碑者,悲也。后人書之以表其功德"。請結合古人對“碑”的認識,探究小說結尾句“站立在河邊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紀念碑"的意蘊。(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天漢二年秋,武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彼旖敌倥?。
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
(節(jié)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有刪改)
材料二:
及貳師擊匈奴,上詔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向貳師軍。"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fā)軍多,無騎予女?!绷陮Γ骸盁o所事騎,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街範I,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戰(zhàn)攻之千弩俱發(fā)應弦而倒?jié)h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士尚三千余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峽谷。單于遮其后,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韬螅瓯阋陋毑匠鰻I,止左右:“毋隨,丈夫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于是盡斬旌旗,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zhàn),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绷暝唬骸盁o面目報陛下!"遂降。
久之,上悔陵無救,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十三》,有刪改)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的序號寫在答題卡上。(3分)
陵A搏戰(zhàn)攻B之C千弩D俱發(fā)E應F弦而倒G漢軍H追Ⅰ擊殺J數K千人。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干支紀年和年號紀年是古人常用的兩種紀年方法,前者如“壬戌之秋”,后者如“天漢二年秋"。
B.“匈奴遮狹絕道”與“秦伏兵絕其后"(《屈原列傳》)兩句中的“絕”字含義不同。
C.鳥獸,名詞作狀語,像鳥獸一樣,與“贏糧而景從"(《過秦論》)中“景”字的用法相同。
D.“久之"中的“之”字作助詞,用于調整音節(jié),無實義;與“邇之事父"(《論語·陽貨》)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說,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讓李廣利受到集中攻擊;材料二說,李陵接受了為李廣利押運輜重的任務,還主動帶五千勇士分散單于兵力。
B.材料一寫漢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殺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寫后來漢武帝對沒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勞賞賜得以逃脫的李陵余部。
C.對于李陵兵敗投降一事,材料一簡述了李陵被單于兵圍擊、最終被招降的過程;材料二詳寫了李陵英勇作戰(zhàn)的情節(jié),表現了他失敗投降的無奈。
D.材料一中只寫到李陵軍隊“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材料二中還補充描寫了弓箭消耗完后,士兵砍下車輻、手持短刀作戰(zhàn)的場景。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4分)
(2)至?;街範I,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4分)
14.李陵兵敗的客觀原因有哪些?請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5~16題。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蘇軾
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①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fā),爭挽長條落香雪②。
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注】①褰(qiān)衣:用手提起長袍。②香雪:指杏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曠達豪邁,既描寫了春夜景色的清美絕俗,又抒發(fā)了詩人在杏花下置酒待客的殷切情意。
B.全詩緊扣詩題,不斷變換筆墨,既寫月與花,又寫人與酒,物與人相襯,情與景相融,構思極為巧妙。
C.詩歌前兩句開門見山,托出花與月:首句寫花,點明了暮春時令;次句寫月,交代了具體時間和地點。
D.詩歌虛實結合,有月夜賞花飲酒之實景,也有詩人想象的風卷殘紅之虛景,構思錯落有致,變化自如。
16.有人評價這首詩“人因物而情遷”,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隨景物的變化而變化。請結合全詩,在“杏花"與“月”中任選一個意象,談談你對這一評價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遙對明月,李太白暢飲美酒,在《將進酒》中通過“______"一句表達明月不可辜負之情;張若虛生發(fā)哲思,在《春江花月夜》中借“______”一句,以人賞月來探問人類源起。
(2)賈誼在《過秦論》中,用“______,______"兩句表明秦始皇北筑長城、擊退匈奴發(fā)揮的重要威懾作用。
(3)古代文人常常用滄海這一意象來表現寬廣胸懷,抒發(fā)送別之情或寄托憂戚之思,比如: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達題共80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西關外靠著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塊官地;中間歪歪斜斜一條細路,是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卻成了自然的界限。
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楊柳才吐出仿佛半粒米似的新芽。天明未久,華大媽已在右邊的一座新墳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飯,哭了一場?;^紙,呆呆地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說不出等候什么。微風起來,吹動她短發(fā),確乎比去年白得多了。小路上又來了一個女人,也是半白頭發(fā),襤褸的衣裙;提一個破舊的朱漆圓籃,外掛一串紙錠,三步一歇地走。忽然見華大媽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躊躇,慘白的臉上,現出些羞愧的顏色;但終于硬著頭皮,走到左邊的一坐墳前,放下了籃子。
那墳與小栓的墳,一字兒排著,中間只隔一條小路。華大媽看她排好四碟菜,一碗飯,立著哭了一通,化過紙錠;心里暗暗地想,“這墳里的也是兒子了?!蹦抢吓伺腔灿^望了一回,忽然手腳有些發(fā)抖,蹌蹌踉踉退下幾步,瞪著眼只是發(fā)怔。
華大媽見這樣子,生怕她傷心到快要發(fā)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過小路,低聲對她說,“你這位老奶奶不要傷心了,——我們還是回去罷。"
(節(jié)選自魯迅《藥》)
18.文中有兩個重疊形式“歪歪斜斜、蹌蹌踉踉”,說說它們和“歪斜、蹌踉"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4分)
19.下列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格里高爾只聽到來人的第一聲招呼就知道他是誰——公司協理本人。
B.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唉,天可真涼了——”
C.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俺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p>
D.可是我總得給你寄點兒——什么都不用寄。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在南美洲的亞馬孫河里生活著一種小魚,這種魚的外形極像紅樹葉的老葉子,人們稱之為葉形魚。①,小魚也有著大智慧。
葉形魚體長10厘米,它的鰭也非常小,甚至不及普通魚的十分之一。葉形魚的捕食方法非常有特點,當它捕食時,它會躺在水中不動聲色,一小時、一天甚至更長時間。當有獵物靠近它的時候,②:只要比它大一點或是性情兇猛的目標,它寧愿繼續(xù)等也不愿冒險觸及;而它認為可以攻擊的獵物,它也不會魯莽行事而會來個突然襲擊,十拿九穩(wěn)地把獵物捕獲。
③,因為它有自救的好辦法。當漂浮在水中的葉形魚被漁人用網撈起的情況下,它不會像其他魚那樣熱烈地掙扎,而是一動不動,就像真的一片枯葉一樣。而漁人也往往被它那以假亂真的障眼法迷惑,不去理會它,并將它扔掉,葉形魚也就因此死里逃生了。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就",與文中加點的“就”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早在1926年,美國的瓊斯就發(fā)現水稻雜種優(yōu)勢現象。
B.我們破壞了洋八股和黨八股之后,新的文風就可以獲得充實,獲得普遍的發(fā)展。
C.我剛才也是說的這幾句話,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D.以前就我一個人知道,現在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關機"“重啟”“升級"是電腦運行的三種模式。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旅途中,遇到困境有的人選擇關機模式,摒棄雜念,沉淀休整;有的人選擇重啟模式,轉換思維,再啟新程;有的人選擇升級模式,增值更新,提升內核。
上述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校際聯考試題高二語文
注意事項:
1.本試題共10頁,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
2.答卷前,務必將答題卡上密封線內的各項目填寫清楚。
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監(jiān)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
第Ⅰ卷(閱讀題共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現代科學技術正在經歷著一場偉大的革命。近三十年來,現代科學技術不只是在個別的科學理論上、個別的生產技術上獲得了發(fā)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義上的進步和改革,而是幾乎各門科學技術領域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新的飛躍,產生了并且正在繼續(xù)產生一系列新興科學技術。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fā)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chuàng)造出來,一系列新興的工業(yè)如高分子合成工業(yè)、原子能工業(yè)、電子計算機工業(yè)、半導體工業(yè)、宇航工業(yè)、激光工業(yè)等,都是建立在新興科學基礎上的。當然,不論是現在或者今后,還會有許多理論研究,暫時人們還看不到它的應用前景。但是,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說明: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突破,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當代的自然科學正以空前的規(guī)模和速度應用于生產,使社會物質生產的各個領域面貌一新。特別是由于電子計算機、控制論和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正在迅速提高生產自動化的程度。同樣數量的勞動力,在同樣的勞動時間里,可以生產出比過去多幾十倍幾百倍的產品。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fā)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大家知道,生產力的基本因素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茖W技術同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是什么關系呢?歷史上的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我們常說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這里講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來使用生產工具、實現物質資料生產的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十七世紀、十八世紀、十九世紀,人們使用的生產工具,掌握的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生產設備的更新,生產工藝的變革,都非常迅速。許多產品,往往不要幾年的時間就有新一代的產品來代替。勞動者只有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豐富的生產經驗、先進的勞動技能,才能在現代化的生產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在我們的社會里,廣大勞動者有高度的政治覺悟,他們自覺地刻苦鉆研,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從而必將在生產中創(chuàng)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隨著四個現代化的進展,大量繁重的體力勞動將逐步被機器所代替。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者,體力勞動會不斷減少,腦力勞動會不斷增加,并且,越來越要求有更多的人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造就更宏大的科學技術隊伍。
(摘編自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1978年3月18日)
材料二:
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
——我們提出并貫徹新發(fā)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fā)展,推動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qū)域重大戰(zhàn)略,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一百一十四萬億元,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百分之十八點五,提高七點二個百分點,穩(wěn)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三萬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萬一千元。谷物總產量穩(wěn)居世界首位,十四億多人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鎮(zhèn)化率提高十一點六個百分點,達到百分之六十四點七。制造業(yè)規(guī)模、外匯儲備穩(wěn)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機場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我們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fā)經費支出從一萬億元增加到二萬八千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fā)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A研究和原始創(chuàng)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wèi)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y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開辟發(fā)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fā)展新動能新優(yōu)勢。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養(yǎng)造就大批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fā)展大計。深化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yè)中來。
(摘編自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B.
C.
D.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理論聯系實際,深刻地闡明了科學技術對于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B.材料二第二段列舉大量事實,主要是為了論證中國已經進入了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論及了科技進步的迅速,都用了一些前沿技術作為論據。
D.兩則材料都是國家領導人在重要會議現場的講話內容,理論視野非常開闊。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核心觀點的一項是()
A.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恩格斯.
B.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簡⒊?/p>
C.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獜堝?/p>
D.蒸汽、電力和自動紡織機甚至是比巴爾貝斯、拉斯拜爾和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馬克思
4.請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十九大以來我國建設取得的成就。
5.江澤民同志說“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最重要的資源。”請結合兩則材料,分析人才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1.C2.B3.A
4.①經濟方面:經濟快速發(fā)展,穩(wěn)居世界前列。②民生方面: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鎮(zhèn)化率穩(wěn)步提升。③制造方面:制造業(yè)與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發(fā)展。④科技方面:科技創(chuàng)新取得諸多突破,中國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
5.①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人才,能夠極大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fā)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②人才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能夠幫助國家不斷促進科技與創(chuàng)新。③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能夠幫助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fā)展大計。
【解析】
【1題】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依靠勞動的力量、人才的力量"錯,由材料一“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fā)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可知,依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故選C。
【2題】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主要是為了論證中國已經進入了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錯,材料二展現的一系列成就,是對“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的具體展現。
故選B。
【3題】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論述的是科學技術對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A.“技術上的需要"“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強調的是生產力需要與科學技術的關系,能支撐材料一的核心觀點。
B.“保守"與“進取”體現的是守舊與改革的論辯。
C.“工"指的是工業(yè),本項講的是實業(yè)救國的重要性。
D.“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指的是科學技術對思想政治等上層建筑的重要作用。
故選A。
【4題】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十九大以來我國建設取得的成就的相關信息主要位于材料二第二段。
①經濟方面:原文“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一百一十四萬億元。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百分之十八點五,提高七點二個百分點,穩(wěn)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三萬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萬一千元"講述的都是生產總值與經濟總量等方面的成就,由此可歸納出:在經濟方面取得快速發(fā)展,穩(wěn)居世界前列。
②民生方面:原文“谷物總產量穩(wěn)居世界首位。十四億多人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和“城鎮(zhèn)化率提高十一點六個百分點,達到百分之六十四點七"主要從農業(yè)方面和城鎮(zhèn)化率方面進行說明,由此可歸納出: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鎮(zhèn)化率穩(wěn)步提升。
③制造方面:原文“制造業(yè)規(guī)模外匯儲備穩(wěn)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機場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講的是第二產業(yè)如制造業(yè)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成就,由此可歸納出:制造業(yè)與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發(fā)展。
④科技方面:原文“我們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fā)經費支出從一萬億元增加到二萬八千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fā)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A研究和原始創(chuàng)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講的主要是我國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取得的成就,由此可歸納出:科技創(chuàng)新取得諸多突破,中國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
【5題】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根據材料一原文“特別是由于電子計算機控制論和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正在迅速提高生產自動化的程度,同樣數量的勞動力,在同樣的勞動時間里,可以生產出比過去多幾十倍幾百倍的產品”“勞動者只有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豐富的生產經驗、先進的勞動技能才能在現代化的生產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可知,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人才,能夠極大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fā)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如電子計算機控制論和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迅速提高生產自動化的程度,從而能夠提高國家整體的生產效率。
根據材料二原文“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開辟發(fā)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fā)展新動能新優(yōu)勢,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可知,科技與創(chuàng)新一直是國家發(fā)展的重中之重,而想要實現科技創(chuàng)新,唯有依靠人才去開辟發(fā)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fā)展新動能新優(yōu)勢,帶領中國走向世界科技前沿。由此可知,人才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能夠幫助國家不斷促進科技與創(chuàng)新。
根據材料二原文“培養(yǎng)造就大批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fā)展大計"“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yè)中來”可知,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能夠幫助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fā)展大計。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碑
孫犁
趙莊村南有三間土坯房,一圈籬笆墻,面臨著滹沱河,那是趙老金的家。
自從敵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樓,老人整天到河邊去,有魚沒魚,就在這里呆一天??纯刺爝叺纳接埃纯翠镢訌奶斓倪吘壞抢锇酌C5亓飨聛?,像一條銀帶,在趙莊的村南曲斂了一下,就又奔到遠遠的東方去了。
“五一"以后,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軍和工作人員的。這些日子,每逢趙老金睡下了,母親和女兒小菊到了東間,把窗戶密密地遮起來,一盞小小的菜油燈掛在機子的欄桿上,女兒登上機子,母親就紡起線來。
現在是九月底的天氣,夜深了,河灘上起了風,聽見沙子飛揚的聲音,窗戶也呼打呼打的響。屋里是紡車嗡嗡和機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親忽然聽見窗戶上啪啪地響了兩下,她停了一下紡車,以為是風吹的,就又紡起來。立時又是“啪啪啪”的三下,這回是這么清楚,連機子上的女兒也聽見了,轉眼望著這里。
母親把耳朵貼到窗紙上去,外面就有這么一聲非常清楚、熟悉又親熱的聲音:
“大娘!"
“咳呀!李連長來了!”母親一下就出溜下炕來,把紡車也帶翻了。女兒又驚又喜地把機子停止,兩手接著柱板,囑咐著母親:“你看你,小心點。"
母親摘下燈來,到外間去開了門,老李一閃進來,隨手又關了門,說:“大伯在家嗎?”
“在家里。干什么呀,這么急?"
“我們有十幾個人要過河,河里漲了水,天氣又涼不好浮。看見河邊有一只小船,我們又不會駛,叫起大伯來幫幫忙?!?/p>
小菊聽著,連忙從機子上下來到西間去了。
“十幾個人?他們哩?"大娘問。
“在外邊。我是跳墻進來的?!崩侠钫f。
“那你就快點吧!"大娘向著西間喊了一聲。
“來了。走吧,同志?!崩辖鹨呀洿┖靡路谕忾g等候了。
大娘掩好門,回到屋里,和女兒坐在炕上。她聽著,河灘里的風更大了,什么聲音也聽不見。風殺了,一股寒氣從窗子里透進來。
老金回來,他的胡子和鬢角上掛著一層霜雪。他很憂愁地說:“變天了,趕上了這么個壞天氣!要是今黑間封了河,他們就不好過來了。"一家三口,惦記著那十幾個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沒亮,大娘就去開了門。滿天滿地霜雪,草垛上,樹枝上全掛滿了。樹枝垂下來,霜花沙沙地飄落。
當大娘正要轉身回到屋里的時候,在河南邊響起一梭機槍。這是一個信號,平原上的一次殘酷戰(zhàn)斗開始了。
機槍一梭連一梭,響成一個聲音。中間是清脆沉著的步槍聲。一家人三步兩步跑到堤捻上,朝南望著。
趙老金忘記了那飛蝗一樣的子彈,探著身子望著河那邊。他看見那一小隊人退到了河邊。當他們一看出河里已經結了冰,中間的水又是那么兇的時候,微微躊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轉過身去了,他們用河岸作掩護,開始向三面的敵人瘋狂地射擊。
老金看見就在那煙火里面,這一小隊人鉆了出來,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們跳進結冰的河里,用槍托敲打著前面的冰,想快些撲到河中間去。但是腿上一陣麻木,心臟一收縮,他們失去了知覺,沉下去了。
老金他們冒著那么大的危險跑到河邊,也只能救回來兩個戰(zhàn)士。他們那被水濕透的衣裳,叫冷風一吹,立時就結成了冰。
“你們昨晚上過去了多少人?”
“二十個。就剩我們兩個人了!"戰(zhàn)士們說。
“老李呢?”
“李連長死在河里了。"
這樣過了兩天,天氣又暖和了些。太陽很好,趙老金吃過午飯,一句話也不說,就到河邊去了。他把網放在一邊,坐在沙灘上抽一袋煙。河邊的冰,叫太陽一照,乒乓地響,反射著太陽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邊望過去,小麥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遠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樹林,一個村莊,村莊邊上露出黃色的炮樓。老金把眼光收回來。他好像又看見那一小隊人從這鋪滿小麥的田地里渡過來,縱身到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來,站到自己修好的一個小壩上去。他記得很清楚,那兩個戰(zhàn)士是從這個地方爬上岸來的。他撒下網去,他一網又一網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來,每次都是嘆一口氣。
幾天來只打上一只軍鞋和一條空的子彈袋。就這點東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們鋪展開曬在河灘上。
這些日子,大娘哭得兩只眼睛通紅。小菊卻是一刻不停地織著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著機子,兩只眼狠狠地跟著那來往穿送的梭轉。她用力踏著蹬板,用力卷著布。
有時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飯,在傍晚的陽光里,她望著水發(fā)一會呆,她覺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東西流走了。
老頭固執(zhí)得要命,每天到那個地方去撒網。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還是每天早晨攜帶一把長柄的木錘,把那個小魚場砸開,“你在別處結冰可以,這地方得開著!”于是,在冰底下憋悶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來,然后就又聽見那奔騰號叫的流水的聲音了。這聲音使老人的心平靜一些。他輕輕地撒著網。他不是打魚,他是打撈一種力量,打撈那些英雄們的靈魂。
那渾黃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鋪下肥土的河,長年不息地流,永遠叫的是一個聲音,固執(zhí)的聲音,百折不回的聲音。站立在河邊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紀念碑。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講述了趙莊村村民趙老金幫助八路軍戰(zhàn)士渡河,在戰(zhàn)士們被敵軍圍堵,十幾個戰(zhàn)士跳河犧牲以后,趙老金在戰(zhàn)士犧牲的地方堅持撒網打撈的故事。
B.大娘和小菊夜間紡線前“把窗戶密密地遮起來"、李連長跳墻進來等細節(jié)暗示了戰(zhàn)爭形勢的緊張,與上文“敵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樓”相照應。
C.小說寫敵我交戰(zhàn)時,“機槍一梭連一梭,響成一個聲音。中間是清脆沉著的步槍聲",說明雙方力量懸殊,揭示出八路軍此次戰(zhàn)敗的必然性。
D.不同于《荷花淀》中所描繪的秀美風景和清新風俗,這篇小說更側重于渲染戰(zhàn)爭帶來的沉重氛圍,整體呈現出凝重悲壯的風格。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部分多次寫到“風”,意在突出天氣惡劣,為下文滹沱河結冰,戰(zhàn)士難以順利返回并最終因突圍而跳河犧牲設下伏筆。
B.小說兩次寫趙老金“看到"戰(zhàn)士跳進滹沱河的情景,都表現出八路軍戰(zhàn)斗的艱苦和犧牲的壯烈,表現了趙老金無法平息的悲痛。
C.小說中趙老金冬天封河也要砸開小魚場撒網、滹沱河河水“永遠叫的是一個聲音”等細節(jié)都表現出趙老金渴望戰(zhàn)士“歸來"的執(zhí)著。
D.小說在語言表達上,融入了不少方言詞匯,如“出溜”“風殺了"“黑間”“立時"等,增添了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
8.作者在刻畫小說人物時,不僅寫出了人物的共性,還寫出了人物的個性。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概括小菊和大娘的共性與個性。
9.古人認為“碑者,悲也。后人書之以表其功德”。請結合古人對“碑"的認識,探究小說結尾句“站立在河邊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紀念碑”的意蘊。
【答案】6.C7.B
8.共性:她們都勤勞能干,理解、支持自己的親人參與革命工作,關心革命戰(zhàn)士的安危。
個性:從大娘“出溜下炕"“大聲催促”,以及得知戰(zhàn)士犧牲后“哭得兩只眼睛通紅",可見大娘性格熱情爽快、干脆直率;
從小菊“接著柱板”“囑咐著母親",以及得知戰(zhàn)士犧牲后“一刻不停地織著自己的布”“望著水發(fā)一會呆",可見小菊性格含蓄內斂。
9.①“碑”指固執(zhí)打撈的趙老金,他是八路軍戰(zhàn)士戰(zhàn)斗和犧牲的見證者。②“碑",悲也,表達出趙老金對犧牲戰(zhàn)士的悲痛之情。③“碑”紀念的是八路軍戰(zhàn)士,昭示著八路軍的戰(zhàn)斗精神和犧牲精神已刻在以趙老金為代表的百姓心上,永垂不朽。
【解析】
【分析】
【6題】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揭示出八路軍此次戰(zhàn)敗的必然性"的說法牽強附會,“機槍一梭連一梭,響成一個聲音。中間是清脆沉著的步槍聲”,是寫八路軍跟敵人的戰(zhàn)斗,雖然裝備和戰(zhàn)斗力上懸殊,但八路軍依然沉著應戰(zhàn),更不能說明八路軍此次戰(zhàn)敗具有“必然性",選項犯了主觀臆斷的錯誤。
故選C。
【7題】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B.“都表現出八路軍戰(zhàn)斗的艱苦”錯誤,第二次是老金的想象,是虛寫。此處表現了八路軍戰(zhàn)士犧牲的壯烈,但不能體現真實情景下的戰(zhàn)斗艱苦。
故選B。
【8題】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
題干要求簡要概括小菊和大娘的共性與個性。
先回答共性:
小菊和大娘母女,都是勤勞能干的農村婦女,從“母親和女兒小菊到了東間,把窗戶密密地遮起來,一盞小小的菜油燈掛在機子的欄桿上,女兒登上機子,母親就紡起線來"中看出她娘倆夜深了還在紡紗織布,非常勤勞能干。
兩娘母警惕性搞而且非常善良,支持和關心革命。從“母親忽然聽見窗戶上啪啪地響了兩下,她停了一下紡車,以為是風吹的,就又紡起來。立時又是……連機子上的女兒也聽見了,轉眼望著這里”“小菊聽著,連忙從機子上下來到西間去了"等語句可以看出他們和戰(zhàn)士們心連心,非常支持八路軍的革命工作。
再來看個性:
從“母親一下就出溜下炕來,把紡車也帶翻了”“大娘掩好門,回到屋里,和女兒坐在炕上。她聽著,河灘里的風更大了,什么聲音也聽不見"“這些日子,大娘哭得兩只眼睛通紅”等語句可以看出大娘非常熱情、爽朗、直接。
從“小菊聽著,連忙從機子上下來到西間去了"“小菊卻是一刻不停地織著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著機子,兩只眼狠狠地跟著那來往穿送的梭轉。她用力踏著蹬板,用力卷著布”等語句看出小菊年紀雖小,但性格沉穩(wěn)、剛毅,感情內斂??忌鷵朔治鲎鞔鸺纯伞?/p>
【9題】
本題考查學生從多角度探究文本重要句子內在意蘊的能力。
題干要求探究小說結尾句“站立在河邊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紀念碑"的意蘊。要善于從小說的人物塑造、主題的揭示等角度,由表及里的分析句子的意蘊。
從表層意義看,“站立在河邊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紀念碑”,這是小說結尾的點題句,所以題目的“碑"首先指的是在河邊固執(zhí)打撈、不肯放棄的趙老金;他帶戰(zhàn)士們過河,又目睹了戰(zhàn)士們犧牲的過程,是八路軍戰(zhàn)士的見證者和紀念者。
從深層意義看,“碑”一般指刻著文字或圖畫,豎立起來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的石頭。趙老金的打撈就是一種無聲的紀念,他之所以要在特定地點執(zhí)著打撈,是因為他親眼見證了八路軍戰(zhàn)士的戰(zhàn)斗與犧牲。
“碑",悲也,表達出趙老金對犧牲戰(zhàn)士的悲痛之情。作為紀念標志的“碑”,在小說中還指以李連長為首的一隊八路軍戰(zhàn)士,他們保家衛(wèi)民的艱苦戰(zhàn)斗與悲壯犧牲,是八路軍戰(zhàn)斗征程和偉大功業(yè)的一個縮影、一座豐碑。
趙老金執(zhí)著的打撈行為是他們被百姓深情銘記的有力證明,因此“碑"昭示著八路軍的戰(zhàn)斗精神和犧牲精神永垂不朽,寫出趙老金對八路軍戰(zhàn)士精神的理解。
“碑”紀念的是八路軍戰(zhàn)士,而“站立在河邊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紀念碑"。他“固執(zhí)得要命,每天到那個地方去撒網”“他撒下網去,他一網又一網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來",不難發(fā)現文章主旨指向軍民魚水情,無形的“碑”承載的是擁軍愛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彰顯八路軍戰(zhàn)士的功績已經刻在以趙老金為代表的百姓心上,百姓永遠懷念他們??忌鷵朔治觯爬ㄗ鞔鸺纯?。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
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
(節(jié)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有刪改)
材料二:
及貳師擊匈奴,上詔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向貳師軍?!鄙显唬骸皩合鄬傩?!吾發(fā)軍多,無騎予女。"陵對:“無所事騎,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绷暧谑浅鼍友樱量;街範I,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戰(zhàn)攻之千弩俱發(fā)應弦而倒?jié)h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士尚三千余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峽谷。單于遮其后,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韬?,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丈夫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于是盡斬旌旗,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zhàn),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
久之,上悔陵無救,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十三》,有刪改)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的序號寫在答題卡上。
陵A搏戰(zhàn)攻B之C千弩D俱發(fā)E應F弦而倒G漢軍H追Ⅰ擊殺J數K千人。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干支紀年和年號紀年是古人常用兩種紀年方法,前者如“壬戌之秋",后者如“天漢二年秋”。
B.“匈奴遮狹絕道"與“秦伏兵絕其后”(《屈原列傳》)兩句中的“絕"字含義不同。
C.鳥獸,名詞作狀語,像鳥獸一樣,與“贏糧而景從”(《過秦論》)中“景"字的用法相同。
D.“久之”中的“之"字作助詞,用于調整音節(jié),無實義;與“邇之事父”(《論語·陽貨》)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說,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讓李廣利受到集中攻擊;材料二說,李陵接受了為李廣利押運輜重的任務,還主動帶五千勇士分散單于兵力。
B.材料一寫漢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殺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寫后來漢武帝對沒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勞賞賜得以逃脫的李陵余部。
C.對于李陵兵敗投降一事,材料一簡述了李陵被單于兵圍擊、最終被招降過程;材料二詳寫了李陵英勇作戰(zhàn)的情節(jié),表現了他失敗投降的無奈。
D.材料一中只寫到李陵軍隊“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材料二中還補充描寫了弓箭消耗完后,士兵砍下車輻、手持短刀作戰(zhàn)的場景。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
(2)至浚稽山止營,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
14.李陵兵敗的客觀原因有哪些?請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
【答案】10.CEG
11.B12.A
13.(1)單于得到李陵以后,(因為)平素聽聞李陵家的名聲,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
(2)(李陵)到?;酵O略鸂I,和單于相遇,大約三萬匈奴騎兵包圍了李陵部隊。
14.①敵眾陵寡,傷亡慘重。
②武器皆盡,糧食匱乏。
③深入峽谷,被斷歸路。
④沒有救援,戰(zhàn)期較長。
【解析】
【10題】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李陵揮師攻打他們,千張弓弩一齊發(fā)射,敵人隨著弦聲倒斃,漢軍追擊殺死幾千敵人。
“之",代詞,指敵兵,“陵攻之”為主謂賓結構,句意完整,應該在C出斷開;
“千弩俱發(fā)"的主語是“李陵”,“應弦而倒"的主語是“敵人”,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應該在E處斷開;
“漢軍"作“追擊”和“殺"的主語,應該在G處斷開。
故選CEG。
【11題】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句意:壬戌年的秋天。/天漢二年的秋天。
B.錯誤。兩句中的“絕”字含義相同,斷絕。句意:匈奴堵住狹窄的山谷,截斷歸路。/秦國派伏兵包圍斷絕楚懷王的退路。
C.正確。景,像影子一樣。句意:各自如受驚的鳥獸一般到處逃竄。/人們挑著糧食像影子一樣跟從著他。
D.正確。句意:過了一段時間。/近可以事奉父母。
故選B。
【12題】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接受了為李廣利押運輜重任務"曲解文意,由原文“上曰:‘將惡相屬邪!’”可知,是李陵恥于做別人下屬,拒絕了押運輜重的任務。
故選A。
【13題】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素",平素,向來;“妻”,嫁給;“貴",使……顯貴。
(2)“止營”,停下扎營;“值",遇到;“可”,大約。
【14題】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根據“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可知,雙方力量懸殊,李陵寡不敵眾。
根據“兵矢既盡”“陵食乏"可知,武器匱乏,糧食不足。
根據“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可知,深入峽谷,作戰(zhàn)地形不利,被匈奴斷了歸路。
根據“而救兵不到"“連斗八日”可知,孤立無援,戰(zhàn)期較長。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天漢二年秋天,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在祁連天山進攻匈奴右賢王,而派李陵率領他的五千步兵射手出兵到居延以北大約一千里的地方,想用此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讓他們專門去追趕貳師將軍。李陵到了約定的期限就要回兵,然而單于用八萬大軍圍攻李陵軍隊。李陵軍隊只有五千人,箭已經射盡,死的士兵超過大半,但他們殺傷的匈奴兵也有一萬多人。李陵軍邊退邊戰(zhàn),接連戰(zhàn)斗了八天,往回走到離居延不到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兵攔堵住狹窄的通道截斷了他們的歸路,李陵軍隊糧食缺乏救兵也不到,敵人加緊進攻,勸誘使李陵投降。李陵說:“我無臉面報告皇上了!"于是投降了匈奴。
單于已經得到李陵,平素聽聞李陵家的名聲,李陵作戰(zhàn)又勇敢,(單于)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漢朝知道后,就族誅了李陵的母親和妻子兒女。
材料二:
等到貳師將軍李廣利進擊匈奴,漢武帝召見李陵,想讓他為貳師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叩頭自己請求說:“我所率領屯戍邊塞的人,都是荊楚地區(qū)勇武之士和奇才劍客,力量能夠手扼猛虎,箭術堪稱百發(fā)百中,希望能夠讓我自己率領一隊人馬,前往蘭干山以南來分散匈奴單于的兵力,不要讓他們專門追趕貳師軍?!睗h武帝說:“將軍是羞恥做別人下屬吧!我派遣軍隊太多,沒有馬匹撥給你。"李陵答道:“不使用馬匹,我希望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崩盍暧谑锹时隽司友樱娇;酵O略鸂I,和單于相遇,大約三萬匈奴騎兵包圍李陵部隊。李陵帶領士兵沖出營壘擺開隊列,前行隊伍拿戟與盾牌,后行隊伍握弓弩。李陵揮師攻打他們,千張弓弩一齊發(fā)射,敵人隨著弦聲倒斃,漢軍追擊殺死幾千敵人。單于非常吃驚,召集左賢王和右賢王部八萬多騎兵圍攻李陵。漢軍向南行,沒有到達鞮汗山,一天五十萬支箭都消耗沒了,士兵尚且有三千多人,只能砍下車輻拿著它們,軍吏手持短刀,抵達山腳深入到峽谷之中。單于斷了漢軍后路,順著山角投下壘石,士兵很多死了,不能行進。黃昏后,李陵換上便衣獨步出營,攔住左右說:“不要跟著我,讓我一個人生擒單于吧!"過了很久,李陵回來,嘆息說:“兵敗如此,惟求一死!”于是全部砍斷旌旗,感嘆說:“再有幾十支箭,我們足夠逃脫了?,F在沒有武器再戰(zhàn),我們天明只有坐著束手待擒了!大家各自像鳥獸一樣奔散,猶且能有逃脫回去報告天子的人。"李陵說:“我無臉面報告皇上了!”于是投降了。
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后悔李陵沒有被救援,于是派遣使臣慰勞賞賜得以逃脫的李陵余部。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蘇軾
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①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fā),爭挽長條落香雪②。
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注】①褰(qiān)衣:用手提起長袍。②香雪:指杏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曠達豪邁,既描寫了春夜景色的清美絕俗,又抒發(fā)了詩人在杏花下置酒待客的殷切情意。
B.全詩緊扣詩題,不斷變換筆墨,既寫月與花,又寫人與酒,物與人相襯,情與景相融,構思極為巧妙。
C.詩歌前兩句開門見山,托出花與月:首句寫花,點明了暮春時令;次句寫月,交代了具體時間和地點。
D.詩歌虛實結合,有月夜賞花飲酒之實景,也有詩人想象的風卷殘紅之虛景,構思錯落有致,變化自如。
16.有人評價這首詩“人因物而情遷",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隨景物的變化而變化。請結合全詩,在“杏花”與“月"中任選一個意象,談談你對這一評價的理解。
【答案】15.A16.示例一:杏花①前四句,杏花飄落,花影在地,景色清幽靜雅,寫出詩人對杏花的喜愛之情;②五、六兩句,杏花花香盈庭,詩人與客聞香飲酒,又趁著酒興賞花,表現出詩人賞花與飲酒的強烈興致;③最后兩句,詩人想象第二天春風勁起,滿地落紅,借花的凋零表達惜春之情。
示例二:月①前兩句寫月入戶尋人,引人月下賞花,流露出詩人的雅趣;②三、四兩句借清澈明亮的月光和斑斑月影,營造出明靜、空靈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喜愛;③七、八兩句寫詩人以月代酒,借月待客,補酒薄之不足,表現出詩人愛月之深;④九、十兩句寫隨著月光的流轉,月落杯空,夜將盡矣,寄寓了詩人對人生命運的感慨。
【解析】
【15題】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A.“曠達豪邁”錯。在本詩里,詩人有超脫浪漫之舉,有狂放之興,但詩歌最后“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轉入一種低沉之緒,并沒有完全體現曠達豪邁。
故選A。
16題】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考生可以先瀏覽詩中寫“杏花”“月"的相關詩句,選擇特征和情感容易把握的一個作為答題的對象。
如果選“杏花”:
“杏花飛簾散余春"中杏花飛落竹簾的動態(tài)感,“褰衣步月踏花影”杏花飄散滿地使詩人踱步月光花影的閑逸情趣;
“花間置酒清香發(fā),爭挽長條落香雪"美酒置于花間,酒香更顯濃郁;香花,趁著酒興觀賞,則賞花興致也就更高。表現出詩人賞花與飲酒的強烈興致;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月下之花如此動人,第二天一陣惡風刮起,便會落英遍地,而滿樹杏花也就只剩下點點殘紅。杏花被吹落滿地使人憐愛惋惜,借花的凋零表達惜春之情。
如果選“月":
“明月入戶尋幽人”月主動尋找幽人而充滿樂趣和活力,明月是主,詩人是客,明月那么多情,入戶來尋幽人,月下賞花,流露出詩人的雅趣;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月光清澈如水動感可愛,使環(huán)境明靜空靈,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喜愛;
“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山城偏僻,難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則補酒薄之不足。“勸君且吸杯中月"一句,以月代酒,借月待客,表明詩人對月之愛遠遠超出了對酒之愛。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月光的流轉,悠揚的簫聲漸漸停息,月下花間的幾案之上,杯盤已空,詩人憂從中來,月光流轉使人擔心憂慮,寄寓了詩人對人生命運的感慨。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遙對明月,李太白暢飲美酒,在《將進酒》中通過“______"一句表達明月不可辜負之情;張若虛生發(fā)哲思,在《春江花月夜》中借“______”一句,以人賞月來探問人類源起。
(2)賈誼在《過秦論》中,用“______,______"兩句表明秦始皇北筑長城、擊退匈奴發(fā)揮的重要威懾作用。
(3)古代文人常常用滄海這一意象來表現寬廣胸懷,抒發(fā)送別之情或寄托憂戚之思,比如:______,______。
【答案】①.莫使金樽空對月②.江畔何人初見月③.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④.士不敢彎弓而報怨⑤.滄海月明珠有淚⑥.藍田日暖玉生煙(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樽、畔、報怨、滄、碣。
第Ⅱ卷(表達題共80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西關外靠著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塊官地;中間歪歪斜斜一條細路,是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卻成了自然的界限。
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楊柳才吐出仿佛半粒米似的新芽。天明未久,華大媽已在右邊的一座新墳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飯,哭了一場?;^紙,呆呆地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說不出等候什么。微風起來,吹動她短發(fā),確乎比去年白得多了。小路上又來了一個女人,也是半白頭發(fā),襤褸的衣裙;提一個破舊的朱漆圓籃,外掛一串紙錠,三步一歇地走。忽然見華大媽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躊躇,慘白的臉上,現出些羞愧的顏色;但終于硬著頭皮,走到左邊的一坐墳前,放下了籃子。
那墳與小栓的墳,一字兒排著,中間只隔一條小路。華大媽看她排好四碟菜,一碗飯,立著哭了一通,化過紙錠;心里暗暗地想,“這墳里的也是兒子了?!蹦抢吓伺腔灿^望了一回,忽然手腳有些發(fā)抖,蹌蹌踉踉退下幾步,瞪著眼只是發(fā)怔。
華大媽見這樣子,生怕她傷心到快要發(fā)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過小路,低聲對她說,“你這位老奶奶不要傷心了,——我們還是回去罷。"
(節(jié)選自魯迅《藥》)
18.文中有兩個重疊形式“歪歪斜斜、蹌蹌踉踉”,說說它們和“歪斜、蹌踉"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19.下列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格里高爾只聽到來人的第一聲招呼就知道他是誰——公司協理本人。
B.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唉,天可真涼了——”
C.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俺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
D.可是我總得給你寄點兒——什么都不用寄。
【答案】18.①“歪歪斜斜"指歪歪扭扭、曲曲折折的樣子,比“歪斜”更能展現小路的曲折狀態(tài),更具形象性。②“蹌蹌踉踉"形容走路不穩(wěn),跌跌撞撞的樣子,比“蹌踉”更能體現人物身形搖晃的情態(tài),表現出人物內心的傷感。19.C
【解析】
【18題】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詞語表達效果的能力。
“歪斜"意思是不正,不直;“歪歪斜斜”是曲曲折折的樣子,比“歪斜"更能形象表達小路的曲折狀態(tài),更具形象性。
“蹌踉”形容腳步不穩(wěn);“踉踉蹌蹌",走路不穩(wěn),跌跌撞撞的樣子,比“踉蹌”更能體現走路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更難聚形態(tài)性,同時更能表現出人物內心的傷感。
【19題】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文中破折號表示意思的跳躍、轉換或轉折。
A.表示解釋說明;
B.表示聲音的延長;
C.表示意思的跳躍、轉換或轉折;
D.表示話沒說完被打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XX國家生物產業(yè)基地生物醫(yī)藥企業(yè)加速器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高一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A新版選修4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華東師大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遵義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毒C合法語(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度城鄉(xiāng)綠化苗木采購合同匯編4篇
- 2025版模板木材加工企業(yè)原材料采購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口代理責任與權益合同標準4篇
- 2025年度健康養(yǎng)生管理中心加盟管理合同4篇
- 廣東省佛山市2025屆高三高中教學質量檢測 (一)化學試題(含答案)
- 人教版【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全面+九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各單元重點句子
- 2025新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表
- 公司結算資金管理制度
- 2024年小學語文教師基本功測試卷(有答案)
- 未成年入職免責協議書
-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咨詢管理服務方案1
- 5歲幼兒數學練習題
- 2024年全國體育單招英語考卷和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打印【7】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