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獻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卷_第1頁
河北省滄州市獻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卷_第2頁
河北省滄州市獻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卷_第3頁
河北省滄州市獻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卷_第4頁
河北省滄州市獻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河北省滄州市獻縣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每個2分,共30分)

1.(3分)距今IOoOO年左右,我國出現(xiàn)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

要的貢獻()

A.稻、粟B.小麥、核桃

C.玉米、蠶豆D.馬鈴薯、芝麻

2.(3分)“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

一族之形()

A.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B.華夏族的地域范圍不斷擴大

C.華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D.炎帝黃帝只是傳說中的人物

3.(3分)如果把元謀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與黃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為一

個學習主題,那么這個學習主題應該是()

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C.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4.(3分)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諸侯國實力崛起,分封制逐漸瓦解。分封制最早確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

5.(3分)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全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

家。據(jù)如圖判斷公元前221年屬于()

_俞3世紀_苗2世紀公MΛ個Λ>jt??

廠I,.______1,A

tt30M-¢2004-#100年1004-MO4演斗

4Λ?紀??年代尺

A.公元前3世紀前期B.公元前3世紀后期

C.公元前2世紀前期D.公元前2世紀后期

6.(3分)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感受“智慧”所在,重點應探究都江堰

的()

A.修建背景B.修建者C.工程技術D.灌溉面積

7.(3分)“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yè)”。這一內容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的()

A.原因B.措施C.過程D.影響

8.(3分)下列朝的措施與秦朝速亡有關聯(lián)的是()

①行縣制②統(tǒng)一貨幣③嚴刑峻法④統(tǒng)一文字⑤強征賦稅⑥修驪山陵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⑤⑥D.③④

9.(3分)對于“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的解釋,下列最合理的是()

A.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使?jié)h朝了解了西域的情況

B.這條路溝通了歐亞的陸上交通,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隨之日益頻繁

C.這條路把西域的物產和特產運到中原

D.這條路將漢朝的物品和技術傳到西域

10.(3分)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后,逐漸在社會上傳播開來。下列歷史古跡,不能反映這

一現(xiàn)象的是()

11.(3分)對于如圖圖片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A.其作者是司馬遷

B.這部書最早應該寫在竹簡上

C.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D.這部書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

12.(3分)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A.統(tǒng)治殘暴B.外族進攻C.內部紛爭D.天災人禍

13.(3分)有人說: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戰(zhàn)亂頻繁、兵荒馬亂的時代,又是一個最

為自由、最為開放的時代,它誕生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和學術派別。“這一

時期”是()

A.夏商周時期B.魏晉南北朝時期

C.春秋戰(zhàn)國時期D.史前時期

14.(3分)西漢中期至西晉,中原王朝先后允許已歸附的匈奴、鮮卑族內遷到陜北、晉北

等長城一帶,羌族、氏族內遷到關中地區(qū)聚居。這一做法()

A.加快了國家大一統(tǒng)的出現(xiàn)

B.導致了民族危機的加重

C.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促進了分封制度的強化

15.(3分)江南地區(qū),在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史記》中江南地區(qū)被描

述為人煙稀少的落后地區(qū),成為富饒的地方這個地區(qū)能夠得到開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

B.戰(zhàn)亂較少,社會比較安定

C.北方人南遷,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

D.南方統(tǒng)治者重視發(fā)展經(jīng)濟

二、非選擇題(16題13分,17題17分,共30分。)

16.(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七個大國中,秦國相對落后。東方各國都看不起秦國,認為它是邊遠地方的

一個野蠻國家,占領秦國大片土地,秦國無力還擊。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在秦國變

法。

材料二:北魏統(tǒng)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交融的趨勢明顯增強。但北魏貴族

用落后的方式統(tǒng)治各族人民,導致北魏政權面臨著危機。為改變這種狀況,孝文帝拓跋

宏在位時

(1)據(jù)材料一,分析秦孝公支持改革試圖達到哪些目的。不得抄寫原文,至少概括兩點。

結合所學知識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一座城市發(fā)展,成為北方的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寫出這座城市

的名字。結合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通過以上問題,請你談談一場改革或變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備哪些條件。

17.(17分)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相互學習借鑒、交流交融、

共同發(fā)展繁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從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漢朝和西域的使者開始相互往來,東西方的

經(jīng)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通過這條道路,以及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

的核桃、葡萄、石榴等

材料二:(東晉建立后)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一歲或稔(豐收),則數(shù)郡忘饑。

會土(會稽郡),良疇亦數(shù)十萬頃,膏腴土地(今荊州)跨南楚之富,揚州有全吳之沃,

覆衣天下。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張壽通西域后開辟了什么道路。據(jù)材料一,概括這條道路的開

通在當時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2)據(jù)材料二,概括東晉建立后,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狀況。

(3)從西域道路的開通、江南經(jīng)濟的開發(fā),你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2022-2023學年河北省滄州市獻縣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個2分,共30分)

1.(3分)距今IOoOO年左右,我國出現(xiàn)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

要的貢獻()

A.稻、粟B.小麥、核桃

C.玉米、蠶豆D.馬鈴薯、芝麻

【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的農作物。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解答】距今IOOoO年左右我國出現(xiàn)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其中不包括菽、粟、

黍的國家、長江和淮河等流域。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我國出現(xiàn)了最早的人工栽

培的農作物。

2.(3分)“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

一族之形()

A.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B.華夏族的地域范圍不斷擴大

C.華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D.炎帝黃帝只是傳說中的人物

【分析】本題考查華夏族的形成,知道華夏民族的形成所具有的特點是多元一體。

【解答】據(jù)材料“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諸族錯居,各去小異而大同,后世所謂諸夏

是也”可知。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華夏族的形成,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

識。

3.(3分)如果把元謀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與黃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為一

個學習主題,那么這個學習主題應該是()

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C.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注意全面分析題目給出的相關史

實。

【解答】如果把元謀人、北京人、半坡人、大禹治水等概念作為一個學習主題。題目給

出的‘'元謀人、河姆渡人、炎帝與黃帝。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

處,確定主題。

4.(3分)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諸侯國實力崛起,分封制逐漸瓦解。分封制最早確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

【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熟知相關知識是解題關鍵。

【解答】公元前11世紀,在牧野之戰(zhàn)中周人戰(zhàn)勝了曾經(jīng)相當強大的商人。為了能在更加

廣闊的領域內迅速建立并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封建親戚。

故選:Co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西周的分封制的理解掌握。

5.(3分)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全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

家。據(jù)如圖判斷公元前221年屬于()

tΓ3??fc計2箕紀公元3?公元4世九,公元?但Z)

r-L-丁一—一;Q.,AA

1t300?tf200?首100年1004-MO年期年

A.公元前3世紀前期B.公元前3世紀后期

C.公元前2世紀前期D.公元前2世紀后期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公元紀年和世紀的換算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依據(jù)題干圖片和公元紀年法可知,一百年一個世紀,公元前221年應屬于公元

前3世紀,所以公元前221年屬于公元前3世紀后期,所以B是正確的選項。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公元紀年和世

紀的換算的相關史實。

6.(3分)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感受“智慧”所在,重點應探究都江堰

的()

A.修建背景B.修建者C.工程技術D.灌溉面積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感受“智慧”所在。結合所學知識可

知,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網(wǎng)兩大系統(tǒng)工程構成,分為魚嘴。魚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

壩,將岷江分成內江和外江,外江用于分洪,引水流入網(wǎng)狀的渠道。飛沙堰是分水堤壩

與寶瓶口之間長120米的滾水壩,并減少泥沙淤積。C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7.(3分)“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yè)”。這一內容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的()

A.原因B.措施C.過程D.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為以后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

基礎。

【解答「'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yè)”意思是商鞅擔任秦孝公的國相,其含義商鞅變法促

進了農業(yè)生產,使秦國國力大增,影響深遠。

故選:D。

【點評】本題以商鞅變法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8.(3分)下列朝的措施與秦朝速亡有關聯(lián)的是()

①行縣制②統(tǒng)一貨幣③嚴刑峻法④統(tǒng)一文字⑤強征賦稅⑥修驪山陵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⑤@D.③④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關史實。秦的暴政導致了秦末農民戰(zhàn)爭,秦朝滅亡。

【解答】秦始皇窮兵裁武、好大喜功,大興土木,禁錮人們的思想、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宮殿、建陵墓。秦二世的統(tǒng)治更加殘暴,秦朝滅亡。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秦的暴政的

相關史實。

9.(3分)對于“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的解釋,下列最合理的是()

A.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使?jié)h朝了解了西域的情況

B.這條路溝通了歐亞的陸上交通,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隨之日益頻繁

C.這條路把西域的物產和特產運到中原

D.這條路將漢朝的物品和技術傳到西域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交往的大動脈。

【解答】根據(jù)題干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成為古代東西方交

往的大動脈。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但是題干“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

動脈”強調的是絲綢之路的作用和影響;絲綢之路是雙向交流、D不夠全面。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識記情況,進而考查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10.(3分)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后,逐漸在社會上傳播開來。下列歷史古跡,不能反映這

一現(xiàn)象的是()

A.

B.

C.

D.

【分析】本題考查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jù)圖示展示的信息,青城山是中國道教名山,故D符合題意、云岡石窟,不

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

道青城山是中國道教名山。

11.(3分)對于如圖圖片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A.其作者是司馬遷

B.這部書最早應該寫在竹簡上

C.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D.這部書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史記》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史記》的作者和歷史地位的相

關史實。

【解答】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這部書最早應該寫在竹

簡上,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無韻之離騷”,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史記》的相

關史實。

12.(3分)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A.統(tǒng)治殘暴B.外族進攻C.內部紛爭D.天災人禍

【分析】本題考查夏商周的更替,知道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統(tǒng)治殘暴。

【解答】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統(tǒng)治殘暴,無休止地征發(fā)百姓,平民和奴

隸紛紛怠工。商朝的最后一個國王商紂王是個有名的暴君,盡情享受,鎮(zhèn)壓人民,不理

國事,政局不穩(wěn),加重對百姓的剝削,最終致使西周滅亡。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

識。

13.(3分)有人說: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戰(zhàn)亂頻繁、兵荒馬亂的時代,又是一個最

為自由、最為開放的時代,它誕生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和學術派別?!斑@一

時期”是()

A.夏商周時期B.魏晉南北朝時期

C.春秋戰(zhàn)國時期D.史前時期

【分析】本題考查百家爭鳴,知道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解答】據(jù)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

物聚眾講學,著書立說,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政治上的觀點不同,相互抨

擊,取長補短,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4.(3分)西漢中期至西晉,中原王朝先后允許已歸附的匈奴、鮮卑族內遷到陜北、晉北

等長城一帶,羌族、氏族內遷到關中地區(qū)聚居。這一做法()

A.加快了國家大一統(tǒng)的出現(xiàn)

B.導致了民族危機的加重

C.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促進了分封制度的強化

【分析】本題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西漢中期至西晉,中原王朝先后允許已歸附的匈奴、晉北等長城一帶、氏族內

遷到關中地區(qū)聚居,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題干現(xiàn)象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導致民

族危機的加重,排除AB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現(xiàn)

象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15.(3分)江南地區(qū),在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史記》中江南地區(qū)被描

述為人煙稀少的落后地區(qū),成為富饒的地方這個地區(qū)能夠得到開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

B.戰(zhàn)亂較少,社會比較安定

C.北方人南遷,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

D.南方統(tǒng)治者重視發(fā)展經(jīng)濟

【分析】本題以江南地區(qū),在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史記》中江南地

區(qū)被描述為人煙稀少的落后地區(qū)為切入點,考查江南地區(qū)得以開發(fā)的主要因素。

【解答】促使此時期江南地區(qū)得以開發(fā)的主要因素有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北方人為躲

避戰(zhàn)亂大量南遷、江南地區(qū)戰(zhàn)亂較少.其中北方人南遷、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是

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最主要原因。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江南地區(qū)得以

開發(fā)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16題13分,17題17分,共30分。)

16.(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七個大國中,秦國相對落后。東方各國都看不起秦國,認為它是邊遠地方的

一個野蠻國家,占領秦國大片土地,秦國無力還擊。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在秦國變

法。

材料二:北魏統(tǒng)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交融的趨勢明顯增強。但北魏貴族

用落后的方式統(tǒng)治各族人民,導致北魏政權面臨著危機。為改變這種狀況,孝文帝拓跋

宏在位時

(1)據(jù)材料一,分析秦孝公支持改革試圖達到哪些目的。不得抄寫原文,至少概括兩點。

結合所學知識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一座城市發(fā)展,成為北方的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寫出這座城市

的名字。結合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通過以上問題,請你談談一場改革或變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備哪些條件。

【分析】本題以二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孝公支持改革試圖達到的目的、

商鞅變法的主要措施、孝文帝遷都洛陽、孝文帝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一場改革或

變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備的條件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1)根據(jù)材料-“秦國相對落后,東方各國都看不起秦國,連會盟都很少讓它

參加”結合所學可知秦孝公支持改革的目的是要改變落后面貌;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可

知,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戶籍制度;嚴明法度;經(jīng)濟上廢除井田制;鼓勵耕織、

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軍事上獎勵軍功。

(2)根據(jù)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中有一條是遷都洛陽。根據(jù)材料二“民族交融

的趨勢明顯增強,激化了社會矛盾,孝文帝順應了時代潮流的發(fā)展,這是孝文帝改革得

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3)從秦孝公支持商鞅變法,到孝文帝改革;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如改革解決實際問

題;改革要有得力的人才領導和組織,“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故答案為:

(1)改變落后面貌;提高秦國在七國中的地位。(答出任意兩點且大意相同即可)內容:

政治上確立縣制;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加強對人民的管理,禁止私斗,允許土地自由

買賣,生產糧食;統(tǒng)一度量衡,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