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新高三語文上學期入學摸底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新高三語文上學期入學摸底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新高三語文上學期入學摸底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新高三語文上學期入學摸底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新高三語文上學期入學摸底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新高三語文上學期入學摸底考試卷

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政治的本質,說到底就是協(xié)調群體之中的人際關系(這里的“人際關系”的概念是廣義的,既指個人與

個人之間的關系,也指集團與集團之間的關系)。人是社會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與人之間

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沖突。協(xié)調諸如此類的問題,便是政治的任務。既然中國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

信人,那么在中國文化中頭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協(xié)調群體之中的人際關系,而不是天人之際的人神

關系了。這就是為什么中國文化更重視政治的原因,也就是為什么中國產生并盛行儒家思想的原因。

中國文化這種重視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當然會給中國文學以很大影響。在中國文學的各種體裁中,

詩歌是最早被要求與政治發(fā)生密切關系的文體。根據傳統(tǒng)的文學觀點,詩歌雖然就其本質而言是抒發(fā)個

人感情的,但因為個人是生活于群體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無非就是協(xié)調群體之中的人際關系,因而

詩歌與政治自然而然地就發(fā)生了密切的關系。《毛詩大序》之所以一下子從詩歌的抒情功用談到政治功

用,便是因為作者的意識深處存在著上述思路之故。

類似中國詩歌與政治的這種密切關系,在其他詩歌傳統(tǒng)中是非常罕見的,可以說是中國詩歌的基本特征

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較詩學上,一般認為,,詩與政治’的課題引起人們的關注始于近代。

但在中國詩史上,這卻是自古以來詩學上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并且其中表現的,詩與政治’的關聯,綜

合包括理念與實踐兩個層次,而其傳統(tǒng)又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一一這都是無與類比的特殊情況。”

(摘編自邵毅平《詩歌;智慧的水珠》)

材料二:

唐代詩歌與政治的關系,體現出某種帶規(guī)律性的表征。中國詩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獨特的政

治背景。戰(zhàn)國時,楚面臨強秦的威脅,進步愛國力量與腐朽賣國勢力的斗爭,推動屈原的創(chuàng)作,而屈原

所經歷的高層政治體驗,則賦予他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獻身精神。建安時期,曹操政治集團以其進步的

政治路線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式,把因黨錮之禍被壓抑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臺,激起強烈

的功業(yè)思想和英雄意識。“雅好慷慨”的建安詩歌,正是得力于這種正面推動。繼唐詩而起的宋詩,發(fā)

展到北宋中葉,又出現一個繁榮的局面。而其時從仁宗朝慶歷新政,一直到神宗朝王安石變法前后,王

朝內部政治斗爭的焦點,是要克服“累世因循末俗之弊”,挽救長期和平發(fā)展中潛伏的危機。詩歌界歐、

王、蘇、黃等大家,都是在一連串起伏動蕩的政治變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

考察詩歌高潮來自政治的推動力,有助于進一步探索文學繁榮發(fā)展所需的社會條件。作為中國封建時代

正統(tǒng)文學樣式的詩歌,它注定要與封建政治發(fā)生密切聯系。政治影響于詩人創(chuàng)作,可以有四種情況;(一)

擠占了詩人創(chuàng)作的時間和精力;(二)給詩人以正面鼓舞或推動;(三)打擊壓抑,導致怨俳;(四)

詩人被迫害致死,或徹底沉默。(一)和(四)兩種情況只能使創(chuàng)作受損。(二)和(三)兩種情況雖

有分別,但對于某些詩人,又常常集于一身。如李白、杜甫之入宮廷,便是始而受激勵,繼而遭壓抑。

一般說來,封建時代的士人,總是先由政治給予某種參與的機會,在參與中有所不遂,才會引起怨怫。

導致“長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頓),“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給予撥動;“僵”伴隨

于后?!捌稹迸c“僵”或是單純從某一側面作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或是交糅在一起,產生更復雜的影響;或

是比較直接地表現為正值,或是要經過創(chuàng)作活動的一番消化轉換,才表現為積極有益的效應。能夠給詩

歌創(chuàng)作以強大推動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穩(wěn)定,而在于它要能強烈地牽動人心,讓人不斷地感

奮起來,發(fā)之于吟詠。封建王朝初期,一般號稱盛世,而文學人才可能尚未積累到最豐沛的程度。同時

穩(wěn)定和繁榮不免緩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詩歌頌美居多,缺乏對政治的深刻介入,藝術上也缺乏

由深廣內容帶來的要求變革創(chuàng)新的推動力量。封建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動亂。斗爭殘酷,兵禍連結,

1

文教停頓,人才短缺,士人對世亂恐懼回避,詩歌也相應衰敝。東漢末(靈帝朝)、隋末、唐末的情況

大體如此。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開國期和衰亂期,再結合詩歌史上幾個興盛階段來看,中國詩歌高潮,

總是出現在社會政治比較有活力,能夠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動士人為較高理想積極追求的時期,而盛

唐則是演出了中國歷史上這種時期的最為輝煌的一幕。

(摘編自余恕誠《唐詩風貌》)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使得協(xié)調群體中的人際關系成了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大事,協(xié)調人神

關系則不重要。

B.建安時期,因曹操政治集團的推動,受黨錮之禍打擊的士人得以重新走上政治舞臺,他們滿懷功業(yè)思

想和英雄意識。

C.慶歷新政與王安石變法,意在克服各種弊端、挽救潛在危機,當時的幾位詩壇大家都深深卷入激烈的

政治變革之中。

D.文學人才在封建王朝初期一般未積累到最充足程度,同時因時代穩(wěn)定、社會繁榮,士人參與政治的愿

望也不夠強烈。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政治的本質在于協(xié)調人際關系,因此應盡最大可能維護各個體、各集團的利益。

B.詩歌雖與政治有密切的關系,但仍然可以抒發(fā)個人情感,這是由其本質決定的。

C.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屈原這樣的大詩人,這與楚國當時復雜的政治形勢有很大關系。

D.封建王朝末世往往天下大亂,這不只是對詩歌發(fā)展不利,對文化事業(yè)也是災難。

3.下列項,最適合作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論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B.元結主張,詩歌應“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guī)諷之流”。

C.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D.王國維認為:“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p>

4.白居易在《策林?采詩》中建議:“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這

一觀點在古代詩人中很有代表性。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觀點加以分析。

5.“詩與政治”相關聯是中國詩歌的傳統(tǒng)之一,中國歷史上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潮期”是如何出現的?請根

據材料簡要概括。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歲寒三友(節(jié)選)

汪曾祺

這三個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開絨線店,陶虎臣開炮仗店,靳彝甫是個畫畫的。

他們是從小一塊長大的。這是三個說上不上,說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縉紳先生,也不是引車賣漿者流。

他們的日子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桌上有兩個菜,一葷一素,還能燙二兩酒:壞的時候,喝粥,甚至斷炊。

三個人的名聲倒都是好的。

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條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誰家的火滅了,孩子拿了一塊劈柴,就能從另一家

引了火來。他家很好認,門口釘著一塊鐵皮的牌子,紅地黑字:“靳彝甫畫寓”。

這城里畫畫的,有三種人。

一種是畫家。這種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畫只是自己消遣,或作為應酬的工具。他們的畫是不

賣錢的。求畫的人只是送幾件很高雅的禮物?;蛞粔B興花雕,或火腿、鮑魚、白沙枇杷,或一套講究

的宜興紫砂茶具,或兩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蘭。他們的畫,多半是大寫意,或半工半寫。工筆畫他們是

不耐煩畫的,也不會。

一種是畫匠。他們所畫的,是神像。畫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薩?!边@“家神菩薩”是一個大家族:頭一

2

層是南海觀音的一伙,第二層是玉電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層是關帝老爺和周倉、關平,最下一層是財

神爺。他們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畫福祿壽三星,作插屏,他們是在制造一種商品,不是作畫。而且是

流水作業(yè),描花紋的是一個人,“開臉”的是一個人,著色的是另一個人。他們的作坊,叫做“畫匠店”。

靳彝甫兩者都不是。也可以說是介乎兩者之間的那么一種人比較貼切些,應該稱之為“畫師”,不過本

地無此說法,只是說“畫畫的”。他是靠賣畫吃飯的,但不像畫匠店那樣在門口設攤或批發(fā)給賣門神“歡

樂”的紙店,他是等人登門求畫的(所以掛“畫寓”的招牌)。他的畫按尺論價,大青大綠另加,可以

點題。來求畫的,多半是茶館酒肆、茶葉店、參行、錢莊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閑錢不多,送不起重

禮,攀不上高門第的畫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們往往喜歡看著他畫,靳彝甫也

就欣然對客揮毫。主客雙方,都很滿意。他的畫署名(畫匠的作品是從不署名的),但都不題上款,因

為不好稱呼,深了不是,淺了不是,題了人家也未必高興,所以只是簡單地寫四個字:“彝甫新銘”。

若是佛像,則題“靳銘沫手敬繪”。

靳家三代都是畫畫的。家里積存的畫稿很多。因為要投合不同的興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

都畫。工筆、寫意、淺絳、重彩不拘。

他家家傳會寫真,都能畫行樂圖(生活像)和喜神圖(遺像)。中國的畫像是有訣竅的。畫師家都藏有

一套歷代相傳的“百臉圖”。把人的頭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種類型。畫時端詳著對象,確定屬于

哪一類,然后在此基礎上加減,畫出來總是有幾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畫喜神了。因為畫這種像,經常

是在死人剛剛斷氣時,被請了去,在床前對著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親好友,這種活計,

一概不應。有來求的,就說不會。行樂圖,自從有了照相館之后,也很少有人來要畫了。

靳彝甫自己喜歡畫的,是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青綠山水、工筆人物,一年能收幾件呢?因此,除了每

年端午,他畫幾十張各式各樣的鐘帽,掛在巷口如意樓酒館標價出售,能夠有較多的收入,其余的時候,

全家都是半饑半飽。

雖然是半饑半飽,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畫室里掛著一塊小匾,上書“四時佳興”。畫室前有一個

很小的天井??繅ΨN了幾竿玉屏簫竹。石條上擺著茶花、月季。一個很大的鈞窯平盤里養(yǎng)著一塊玲瓏剔

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綠苔,長著虎耳草和鐵線草。冬天,他總要養(yǎng)幾頭單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長

的碧綠的葉子,開著白玉一樣的繁花。春天,放風箏。他會那樣耐煩地用一個稱金子用的小戳子約著娛

蚣風箏兩邊腳上的雞毛(雞毛分量稍差,娛蚣上天就會打滾)。夏天,用蓮子種出荷花。不大的荷葉,

直徑三寸的花,下面養(yǎng)了一二分長的小魚。秋天,養(yǎng)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賈似道撰寫的《秋蟲譜》。

養(yǎng)蟋蟀的泥罐還是他祖父留下來的舊物。每天晚上,他點一個燈籠,到陰城去掏蟋蟀。財神廟的那個傳

子,常常一邊喝酒、吃狗肉,一邊看這位大膽的畫師的燈籠走走,停停,忽上,忽下。

他有一盒愛若性命的東西,是三塊田黃石章。這三塊田黃都不大,可是跟三塊雞油一樣!一塊是方的,

一塊略長,還有一塊不成形,數這塊不成形的值錢,它有文三橋①刻的邊款(篆文不知叫一個什么無知

的人磨去了)。文三橋呀,可著全中國,你能找出幾塊?有一次,鄰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沒拿,只搶了

這三塊圖章往外走,吃不飽的時候,只要把這三塊圖章拿出來看看,他就覺得對這個世界沒有什么可抱

怨的了

(有刪改)

【注】①文三橋:文彭,明代大書畫家文征明長子,號三橋。工書畫,善詩文,尤精篆刻。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介紹“畫家”與“畫匠”,主要是為了引出對“畫師”靳彝甫介紹,并與之形成對比,突顯后者

的形象。

B.“他們往往喜歡看著他畫,靳彝甫也就欣然對客揮毫”這句話從側面描寫了靳彝甫繪畫技藝的高超及

其自信。

C.靳彝甫畫“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作者很欣賞這一人物,由此可窺見作者對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的

愛好。

D.“文三橋呀,可著全中國,你能找出幾塊”中''可著"為“盡著”之意,適當運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

3

殊韻味。

7.關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時佳興”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半饑半飽”承上,“有滋有味”啟下,下文即通過記敘、描寫生動展示了其生活趣味。

B.“春天,放風箏”,“秋天,養(yǎng)蟋蟀”語言極其簡潔,卻給讀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C.種荷花、養(yǎng)小魚,從中或許能看出《愛蓮說》《小石潭記》對舊時文人畫士的深遠影響。

D.燈籠無法走走停停,若改為“看這位大膽的畫師提著燈籠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

8.小說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試加以分析。

9.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說的一種趨勢。”這一說法也適用于本文。請結合文本分析這

篇小說的“散文化”特征。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之國亂,而

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

何?”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訕指而事之,北面而受

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后息,先問而后嘿①,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

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陶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

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子燕矣。"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

隗先生日:“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

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

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

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

佚輕戰(zhàn)。于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于外。燕兵獨追北,

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

【注】①嘿:同"默”。②涓人:中涓,掌管宮中掃除之役。此指國君近侍。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D.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是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意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胺Q孤道寡”。

B.“三普”是戰(zhàn)國時趙、韓、魏的合稱。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卿分晉,故有此稱。

C.“追北”指追逐打了敗仗向北逃亡的敵兵,與《過秦論》中“追亡逐北”意義相同。

D.“宗廟”指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天子、諸侯、大夫、士立廟儀制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國趁燕國內亂之際,突襲攻破了燕國。燕昭王在國勢衰弱時即位。他知道國力弱小,難以輕易洗雪

國恥,因此主動請教郭隗,詢問復仇的計策。

B.郭隗告訴燕昭王,開創(chuàng)帝業(yè)、成就王業(yè),稱霸諸侯、亡失國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

用人方式會招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結果。

C.古代某國君以重金購求千里馬,長久不能如愿。后來他的一位侍從花五百金買回一匹已死千里馬的頭,

結果不滿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馬送上門來。

4

D.在上將軍樂毅的統(tǒng)率下,本來安逸輕敵的燕國士兵變得極為勇猛,他們攻入齊國都城臨淄,把財寶盡

數取去。最后齊國只剩兩座城池未被攻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訕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

(2)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

14.《孫子兵法》曰:“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燕昭王為了復仇,是怎樣“謀定而后動”的?請根

據選文加以概括。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家山好

劉述①

掛冠歸去舊煙蘿。

閑身健,養(yǎng)天和。

功名富貴非由我,莫貪他。

這歧路、足風波。

水晶宮里家山好,物外勝游多。

晴溪短棹,時時醉唱里棱羅。

天公奈我何。

【注】①劉述:字孝叔,湖州(別稱“水晶官”)人。舉進士,神宗時累官刑部郎中。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宋時,詞牌名與詞的情感、內容已大多沒有關聯,本詞卻是個例外。

B.“掛冠”用典,指辭官歸隱?!芭f煙蘿”代指故鄉(xiāng),透露出故鄉(xiāng)風景之美。

C.“水晶宮”與“晴溪短棹”暗相呼應,寫出江南水鄉(xiāng)特色,點出人物活動。

D.這首詞不避口語,委婉含蓄,不經意寫來,意到語工,不期高遠而自高遠。

16.“掛冠”之后,詞人感慨頗多。詞中抒發(fā)了哪些人生感慨?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韓愈《師說》中“,”兩句,用判斷句概括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2)夸張手法在古代詩詞中起著重要作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這一手法描寫周瑜卓越戰(zhàn)績

的兩句是:“,?!?/p>

(3)自然界草木的衰榮常常會引發(fā)人們的悲思愁結,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曾批評秦始皇說:“天假其私,以濟天下之大公。”他的意思是說秦始皇統(tǒng)一

中國,廢封建,立郡縣,筑萬里長城,種種偉績,無非是出于①,替萬代子孫作打算,但是從全部歷史

進程來看,秦始皇畢竟做了些對全中國全民族有利的事業(yè),而他主觀上所懷抱的私心卻成了未能滿足的

幻夢。所以在王船山眼中,那一世之雄、②的秦始皇,也不過成了天道的工具、命運的玩物。小己的私

心,敵不住天道的公正;個人的小智,比不上宇宙的大智;獨夫的武力,勝不過歷史的命運。秦始皇的

一切私心,私智,私力,皆被那無聲無息、施無言之教的“天”,利用來作“濟天下之大公”的手段與

工具。因此,王船山的這種說法,不僅可提供給我們對于目前這天翻地覆、③的世界大變局一個新的超

脫的看法,并且也給我們一個很健全的宇宙觀。王船山這句話中“天”的概念,最難理解。天是有人格

有意志的上帝還是盲目的命運就是信仰宗教的人和相信宿命論的人的兩種不同的看法。我們還是采取宋

儒“天者理也”的說法,將“天”解釋為支配自然與人事的天理天道,也許較合王船山的本意。

5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對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小題,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五代造紙技術承襲隋唐,但因南北封建割據,社會動蕩,各地技術發(fā)展很不平衡。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

區(qū)制造的麻紙多不精良,書法亦不工。傳世的南方書法家楊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紙亦不精細,這毋

寧說是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不景氣的現狀。但當時統(tǒng)治者御用的“澄心堂紙”,①。澄心堂是南唐烈

祖李昇在全陵(今南京)宴居、讀書及批閱奏章的殿室,其中藏有圖書、琴瑟及文房用具。至南唐后主

李煜時,設官局監(jiān)造名紙供宮中御用,因號澄心堂紙。蘇易簡在《文房四譜》卷四中寫道:“南唐有澄

心堂紙,細薄光潤,為一時之甲?!蹦咸茰缤龊螅瑑Σ卦趯m中的這些紙無人知曉,竟長達半個世紀。直

至傳入北宋一些著名文人之手后,②。史學家劉敞從南唐宮中得到一百張澄心堂紙,后贈歐陽修十張。

歐陽修又轉贈梅堯臣兩張,于是他們之間專為此紙互相吟詩唱和。③,澄心堂紙是以楮皮為料,用敲

冰水舉簾蕩紙精制而成。這種紙堅滑如玉,潔白如雪,纖維細密如蠶絲,而且質地較為厚重。

21.下列句子中的“經濟”和文中畫橫線處的“經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宋史》中說,王安石“以文章節(jié)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

B.常人記述此事,累千言而不辦:使高手為之,三百字足矣,何等經濟!

C.郭紹虞先生題書,同一冊書買三本,方便剪貼,也因其經濟較為寬裕。

D.制造業(yè)供需回升,表明在疫情影響逐漸減弱后,經濟水平有明顯改善.

22.請在文中橫線外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

個字。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靈魂是身體的主宰,只有鑄牢思想之魂,才有精神之成長。而精神之成長猶如身體一樣,需要“鈣”的

補充。這就是《大學》所謂的“富潤屋,德潤身”。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

1.A2.A3,C

4.白居易此句強調詩歌在社會生活中成發(fā)揮“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積極作用;政治的本質是協(xié)

調人際關系,政治的作用亦然,這就與詩歌發(fā)生著密切的關系;詩歌與政治密切相關。

5.獨特的政治背景;政治的推動力;政治的活力性。

【解析】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協(xié)調人神關系則不重要”錯誤。原文“協(xié)調諸如此類的問題,便是政治的任務。既然中國文化不相

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國文化中頭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協(xié)調群體之中的人際關系,而不是天人

之際的人神關系了”可知頭等大事是協(xié)調人際關系,但不代表協(xié)調人神關系不重要。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分析概括的能力。

A.“因此應盡最大可能維護各個體、各集團的利益”錯誤。原文“政治的本質,說到底就是協(xié)調群體之

中的人際關系(這里的‘人際關系’的概念是廣義的,既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也指集團與集團之間

的關系)。人是社會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沖突。協(xié)調諸

如此類的問題,便是政治的任務”可知,政治的本質,說到底就是協(xié)調群體之中的人際關系,這是政治

任務,并無說這樣就需要盡可能維護個體、集團的利益。故選A。

6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觀點是詩歌與政治的密切關系。

A.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著它,也就是說統(tǒng)治者

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統(tǒng)治者轉。此句是在說以德治國。

B.此句嚴厲地批判了當時不重“風雅”的詩風,并試圖利用復古的形式進行革新。此句是在說以怎樣的形

式對詩歌進行革新。

C.并不是詩歌讓人窮困潦倒,而是只有經歷了苦難的人才能作出好詩來啊。此句是在說詩人經歷磨難而

后創(chuàng)作出好詩。

D.詩人對宇宙人生,須進入而置身其中;遠而觀之,超然看世界。此句是在說詩人看待人生的態(tài)度。故

選C。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白居易此句強調詩歌在社會生活中成發(fā)揮“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積極作用。

原文“政治的本質,說到底就是協(xié)調群體之中的人際關系”“在中國文學的各種體裁中,詩歌是最早被

要求與政治發(fā)生密切關系的文體。根據傳統(tǒng)的文學觀點,詩歌雖然就其本質而言是抒發(fā)個人感情的,但

因為個人是生活于群體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無非就是協(xié)調群體之中的人際關系,因而詩歌與政治自

然而然地就發(fā)生了密切的關系”,可知政治的本質是協(xié)調人際關系,政治的作用亦然這就與詩歌發(fā)生著

密切的關系,因此這一觀點與“通其上下之情”有關。

原文”類似中國詩歌與政治的這種密切關系,在其他詩歌傳統(tǒng)中是非常罕見的,可以說是中國詩歌的基

本特征之一;但在中國詩史上,這卻是自古以來詩學上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并且其中表現的,詩與政治'

的關聯,綜合包括理念與實踐兩個層次,而其傳統(tǒng)又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一一這都是無與類比的特殊情況”

詩歌與政治密切相關,故可證明“察其得失之政”。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無論是屈原、曹操政治集團,還是建安詩歌、王安石變法,這都與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

系,這造就了當時詩人的創(chuàng)作。同樣,詩歌界歐、王、蘇、黃等大家,都是在一連串起伏動蕩的政治變

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芍姼鑴?chuàng)作的“高潮期”與它獨特的政治背景有關。

原文“考察詩歌高潮來自政治的推動力,有助于進一步探索文學繁榮發(fā)展所需的社會條件。作為中國封

建時代正統(tǒng)文學樣式的詩歌,它注定要與封建政治發(fā)生密切聯系。政治影響于詩人創(chuàng)作,李白、杜甫之

入宮廷,便是始而受激勵,繼而遭壓抑”可知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潮期”與政治的推動力有很大的關系。

原文“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開國期和衰亂期,再結合詩歌史上幾個興盛階段來看,中國詩歌高潮,總是

出現在社會政治比較有活力,能夠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動士人為較高理想積極追求的時期,而盛唐則

是演出了中國歷史上這種時期的最為輝煌的一幕”可知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潮期”與政治的活力性有關。

6.C7.D

8.(1)從家傳和擅長的畫作來看,靳彝甫畫技高超。(2)靳彝甫靠賣畫吃飯,生活窘迫而拮據。(2)

從天井布置清雅怡人、興趣愛好多種多樣看出他熱愛生活,情趣高雅。

9.(1)淡化情節(jié),沒有特別設計情節(jié)和沖突,做到形散而神聚。小說以敘述的口吻敘寫一個文人畫家的

故事,主要寫主人公靳彝甫作為文人畫家的生活,寫他的情趣愛好、生活習慣,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

也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欣賞品味卻能躍然紙上。(2)人物形象主體鮮明,不做刻

意設計,呈現出獨特的抒情氣質。主人公靳彝甫熱愛生活,情趣高雅,愛若性命的東西,是三塊田黃石

章,有獨特的文人氣質。他承受著生活的窘迫,卻依然詩意的生活。(3)語言上,語言有詩化傾向,不

渲染,簡潔、質樸、潔凈,又不失典雅。

[6]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C.“可窺見作者對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的愛好”錯誤,靳彝甫是作者筆下的畫家形象,作者欣賞這一人

物,不一定體現作者對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的愛好。故選C。

[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和作用的能力。

7

D.“若改為,看這位大膽的畫師提著燈籠走走,停?!透锨槔怼卞e誤,“燈籠走走,停停,忽上,

忽下”是由燈籠形象窺見人物形象,正是作者匠心所在,不能改。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

從文中來看,靳彝甫是一個畫者,是一個文人,是一個文人。

結合“靳家三代都是畫畫的。家里積存的畫稿很多”“靳彝甫自己喜歡畫的,是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

“他們往往喜歡看著他畫,靳彝甫也就欣然對客揮毫。主客雙方,都很滿意”“他家家傳會寫真,都能

畫行樂圖(生活像)和喜神圖(遺像)”可知,從家傳和家里積存的畫稿以及擅長的畫作來看,靳彝甫

畫技高超。

結合“他是靠賣畫吃飯的”“除了每年端午……其余的時候,全家都是半饑半飽”可知,靳彝甫靠賣畫

吃飯,生活是窘迫而拮據的。

從畫者文人的角度來看,他居住的環(huán)境是“他的畫室里掛著一塊小匾,上書,四時佳興',畫室前有一個

很小的天井??繅ΨN了幾竿玉屏蕭竹。石條上擺著茶花、月季。一個很大的鈞窯平盤里養(yǎng)著一塊玲瓏剔

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綠苔,長著虎耳草和鐵線草”,他的生活習慣是“冬天,他總要養(yǎng)幾頭單瓣

的水仙,不到三寸長的碧綠的葉子,開著白玉一樣的繁花。春天,放風箏,他會那樣耐煩地用一個稱金

子用的小載子約著娛蚣風箏兩邊腳上的雞毛(雞毛分量稍差,娛蚣上天就會打滾)。夏天,用蓮子種出荷

花。不大的荷葉,直徑三寸的花,下面養(yǎng)了一二分長的小魚。秋天,養(yǎng)蟋蟀,每天晚上,點一個燈籠,

到陰城去掏蟋蟀”,這些內容表現出他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情趣的高雅。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章作品的體裁特點和表現手法的能力。

故事情節(jié)上,淡化情節(jié),沒有特別設計情節(jié)和沖突,做到形散而神聚。“靳彝甫畫寓”介紹靳彝甫家的

牌子,“靳彝甫兩者都不是。也可以說是介乎兩者之間的那么一種人比較貼切些,應該稱之為畫師’,

不過本地無此說法,只是說面畫的’”介紹他文人畫家的身份,“他家家傳會寫真,都能畫行樂圖(生

活像)和喜神圖(遺像)”“靳彝甫自己喜歡畫的,是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介紹他的畫作特點,“他

的畫室里掛著一塊小匾,上書“四時佳興。畫室前有一個很小的天井”“他有一盒愛若性命的東西,是

三塊田黃石章”介紹他的情趣愛好、生活習慣。小說以敘述的口吻敘寫一個文人畫家的故事,沒有波瀾

起伏的情節(jié),也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

人物塑造上,人物形象主體鮮明,不做刻意設計,呈現出獨特的抒情氣質。從天井布置清雅怡人、興趣

愛好多種多樣看出他熱愛生活,情趣高雅;“有一盒愛若性命的東西,是三塊田黃石章”愛若性命的東

西,是三塊田黃石章??梢娝歇毺氐奈娜藲赓|,人物性格上不做刻意設計,呈現日常生活的自然情態(tài),

展示生活的本色。

語言上,語言有詩化傾向,不渲染,簡潔、質樸、潔凈,又不失典雅?!昂玫臅r候桌上有兩個菜,一葷

一素,還能燙二兩酒:壞的時候,喝粥,甚至斷炊”不渲染,少修辭,語言質樸自然,描述色調平淡;

“春天,放風箏”,“秋天,養(yǎng)蟋蟀”語言極其簡潔,卻給讀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靠墻種了幾

竿玉屏簫竹。石條上擺著茶花、月季。一個很大的鈞窯平盤里養(yǎng)著一塊玲瓏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

的綠苔,長著虎耳草和鐵線草”描寫平淡質樸,不事雕琢,讓敘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貫、浸潤在色調

平淡的描述中。

10.B11.A12.C

13.(1)如果能夠卑躬曲節(jié)地侍奉賢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誨,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會光臨。

(2)如果現在大王真的想要羅致人才,就請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況那些勝過我的人呢?

14.(1)知己知彼,借助賢良,以勵精圖治。(2)虛心請教,聽取建議,做一位禮賢下士愛才惜才的賢

能君王。(3)厚待郭隗,以示廣納賢才的真誠態(tài)度。(4)吸引了大批人才,與百姓同甘共苦,國富兵

強,最終戰(zhàn)勝別國強大起來。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國君就派他去了。三個月后他終于找到了千里馬,可惜馬已經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買了那

匹馬的腦袋,回來向國君復命。國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8

“三月”是尋找千里馬的時間,應該作“得”的時間狀語,"三月”前斷開,排除AC;“反”通“返”,

“以”相當于而,“反”“報”之間是承接關系,連動短語作謂語,之間不斷開,排除D。故選B。

[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君主常……”錯,寡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選項表述縮小

了范圍。故選A。

[121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的能力。

C.“就有三匹千里馬送上門來”錯,“千里之馬至者三”中“三”是虛數,形容很多。

故選C。

[13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訕指”,降低身分,屈己下人;“事”,侍奉;“北面”,屈居下位;”則百(于)己者至”,

省略句。

(2)“誠”,如果;“致士”,羅致、招攬人才;“見事”,被重用,“見”,表被動;“況賢于隗者”,

狀語后置。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提取信息并歸納要點的能力。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意思:謀劃準確周到而后行動,知道在合適的時機收手,會有收獲。

由“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

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得出:知己知彼,借助賢良,以實

現雄心壯志。

由“故往見郭隗先生”“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訕指而事之,北面而受

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后息,先問而后嘿,則什已者至。人趨已趨,則若己者至”“此古服道致士之

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子燕矣”得出能虛心請教,

聽取建議,做一位禮賢下士愛才惜才的賢能君王。

由“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得出:厚待郭隗,以示廣納賢才的真誠態(tài)度。

由“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

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zhàn)。于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于

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得出:吸引了大批人才,與百姓同甘共苦,國

富兵強,最終戰(zhàn)勝別國強大起來。

參考譯文: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以后登上王位,他禮賢下士,用豐厚的聘禮來招摹賢才,想要依靠他們來報齊

國破燕殺父之仇。為此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乘人之危,攻破我們燕國,我深知燕國勢單力薄,

無力報復。然而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商國是,以雪先王之恥,這是我的愿望。請問先生要報國家的大

仇應該怎么辦?”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yè)的國君以賢者為師,成就王業(yè)的國君以賢者為友,成就

霸業(yè)的國君以賢者為臣,行將滅亡的國君以賢者為仆役。如果能夠卑躬曲節(jié)地侍奉賢者,屈居下位接受

教誨,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會光臨;早些學習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別人過后再默思,那么才

能勝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別人怎么做,自己也跟著做,那么才能與自己相當的人就會來到;如果

憑靠幾案,拄著手杖,盛氣凌人地指揮別人,那么供人驅使跑腿當差的人就會來到;如果放縱驕橫,行

為粗暴,吼叫罵人,大聲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隸和犯人來了。這就是古往今來實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

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廣泛選用國內的賢者,就應該親自登門拜訪,天下的賢人聽說大王的這一舉動,就

一定會趕著到燕國來?!闭淹跽f:“我應當先拜訪誰才好呢?”郭隗先生說道:“我聽說古時有一位國

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可是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近侍對他說道:‘請您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

去了。三個月后他終于找到了千里馬,可惜馬已經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買了那匹馬的腦袋,回來

向國君復命。國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這個近侍胸有成

竹地對君主說:'買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為大王您擅長買馬,千里馬很

9

快就會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馬就到手了。如果現在大王真的想要羅致人才,就請先

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況那些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還會嫌千里的路程太遙遠了嗎?”于是

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并拜他為師。消息傳開,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而來,劇辛也從趙國

來了,人才爭先恐后集聚燕國。昭王又在國中祭奠死者,慰問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

的時候,燕國殷實富足,國力強盛,土兵們心情舒暢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樂毅為上將軍,和秦楚及三

晉趙魏韓聯合策劃攻打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到國外。燕軍又單獨痛擊敗軍,一直打到齊都臨淄,

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寶物,燒毀齊國宮殿和宗廟。沒有被攻下的齊國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15.D16.(1)由“功名富貴非由我,莫貪他”可以看出詞人對功名富貴的厭棄;(2)由“閑身健,養(yǎng)

天和”“水晶宮里家山好,物外勝游多”可以看出對悠閑自得生活的喜愛;(2)由“天公奈我何”可以

看出詞人擺脫世俗功名羈絆的豪放灑脫。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賞析詩歌語言的能力。

D.“委婉含蓄”錯誤,“功名富貴非由我,莫貪他”“多風波”“家山好”“天公奈我何”等用語直接

表露詞人對功名富貴的厭棄以及對家鄉(xiāng)美景以及生活的喜愛,語言直白。故選D。

[16]本題考查學生品味分析詩歌思想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

“掛冠”是指辭去官職,考生需要找出詞人辭去官職之后的表現,根據這些表現概括人生感慨。

如''功名富貴非由我,莫貪他。這歧路、足風波”是說功名富貴不由人掌控,不要貪戀,并用“歧路”

來指之前的為官之路,認為這條道路“足風波”,由此可以看出詞人對功名利祿以及仕途的厭棄。

如“閑身健,養(yǎng)天和”“水晶宮里家山好,物外勝游多。晴溪短棹,時時醉唱里棱羅”是說掛冠歸鄉(xiāng)后,

悠閑自得,內心平和,家鄉(xiāng)風景優(yōu)美,可以快意游覽,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