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分析研討與再現(xiàn)_第1頁
交通事故分析研討與再現(xiàn)_第2頁
交通事故分析研討與再現(xiàn)_第3頁
交通事故分析研討與再現(xiàn)_第4頁
交通事故分析研討與再現(xià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與再現(xiàn)

主要內容道路交通事故的階段及事故形態(tài)事故再現(xiàn)根底理論事故再現(xiàn)方法車速計算方法一、道路交通事故的階段及事故形態(tài)1、事故階段根據(jù)事故發(fā)生的時間歷程,可以將事故過程分為:碰撞前:如碰撞前的制動過程,此時已進入事故不可逆階段;碰撞過程:事故參與方之間存在碰撞作用力,會導致參與方的運動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碰撞后:作用結束直到事故參與各方停止。一、道路交通事故的階段及事故形態(tài)2、事故形態(tài)〔1〕車-車正面碰撞實際交通事故中,在大多數(shù)碰撞瞬間,駕駛員都會下意識的轉向,從而出現(xiàn)斜碰撞。為了對事故過程進行準確的分析,應獲取以下幾點信息:輪胎痕跡的突變大多數(shù)情況下,碰撞的車輛在碰撞前緊急制動,拖著滑痕相撞在一起。此時就會像圖所示的那樣,在碰撞的同時,輪胎滑痕一定會出現(xiàn)異變。路面劃痕路面上的劃痕是分析事故過程最直接的證據(jù),所以準確的識別和分析路面的劃痕將對事故過程分析很有幫助。事故車的最終停止位置和姿態(tài)

碰撞后,事故車最終會因碰撞后的摩擦功消耗掉剩余的動能而停止。由于可以根據(jù)最終停車位置和姿勢,再結合路面上滑痕和事故車的破損狀態(tài)、路面上散物等來推斷碰撞過程,所以最終停車位置與姿勢,將成為事故過程分析的重要證據(jù)?!?〕車-車垂直碰撞碰撞后在第一象限A車以50km/h的速度、直角側碰撞在正以50km/h的速度行駛的車上〔3〕車-摩托車碰撞與碰撞的對方車輛質量相差很大,故車身和駕駛員多是摩托車一方受傷。碰撞前兩輪車和駕駛員作為一個質點運動,由于碰撞的沖擊使兩輪車與駕駛員別離。人體直接一次碰撞。事故現(xiàn)場一般會留下摩托車的倒地劃痕。碰撞點一般會留下摩托車的輪胎擦痕?!?〕車-行人行人的質量與汽車相比很小,所以碰撞后,行人大致以汽車的碰撞速度沿水平/斜方向被拋出,成拋物線軌跡掉在路面上,著地以后在路面上滑行,最后停止運動。相比其他事故形態(tài)再現(xiàn),人車事故再現(xiàn)更加復雜。以42km/h碰撞以56km/h碰撞〔5〕單車事故墜崖,撞固定物,側滑,側翻等二、事故再現(xiàn)根底理論1、功能原理事故車的動能主要由車身的變形、車身接觸摩擦及汽車與地面之間的摩擦消耗;汽車在碰撞前碰撞后的過程可以簡化為剛體平面運動,而碰撞過程應考慮變形剛度及恢復系數(shù);碰撞過程中的動量守恒假設;2、制動過程〔1〕制動摩擦系數(shù)汽車在制動過程中,制動摩擦系數(shù)因輪胎的滑動比大小而發(fā)生變化?!?〕制動時間〔3〕制動距離制動距離:是指機動車在規(guī)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動時,從腳接觸制動踏板〔或手觸動制動手柄〕時起至機動車停住時止機動車駛過的距離。(GB7258-2004)制動距離可以通過輪胎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動而留在路面上的輪胎劃痕來識別。但,制動后未必留下滑痕。因此,不能將制動距離與制動滑痕長度混淆。根據(jù)制動摩擦系數(shù)與輪胎滑移率的關系,可知,在制動滑痕前面,一定多少有一段未留下滑痕的制動距離。?3、側滑附著系數(shù)對被側撞而橫向滑行的車輛來講,即使沒有采取制動措施,輪胎也不會轉動,所以此時的摩擦系數(shù)較大側滑摩擦系數(shù)與縱滑摩擦系數(shù)的關系從實用的觀點來說兩者幾乎是一樣的4、車輛轉彎橫向穩(wěn)定性〔1〕側翻臨界速度

所以〔2〕側滑臨界速度三、事故再現(xiàn)方法事故再現(xiàn)是在相關事故痕跡檢驗、分析根底上,運用能量守恒定律、動量〔矩〕守恒定律及汽車動力學理論等原理復原事故過程。1、理論計算方法主采用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等根本力學理論來推算速度,是最常用、最簡便的計算方法。主要包括根本的運動學、力學方法,諸如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拋體運動規(guī)律對車速進行綜合推算。2、計算機仿真采用先進的計算機仿真來推算交通事故車輛速度,具有準確、方便、可視化等特點,并能綜合各種計算方法,通過比較分析和優(yōu)化,輔以專家經驗,給出與真實情況更為接近的分析結果。但是,計算機仿真方法對使用者的理論水平和軟件應用能力要求高,其包含的通用化模型通常不能滿足事故分析人員結合研究經驗對具體事故特點進行分析的需要,而且主要適用于對交通事故場景進行重構和演示。3、依據(jù)監(jiān)控視頻計算依據(jù)視頻的參數(shù),根據(jù)車輛在一定時間內經過的距離計算出車輛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4、多信息融合對事故現(xiàn)場的各類痕跡及其他相關信息進行充分論證和合理應用,從多角度分析事故過程及車速,是車速計算準確的重要保證。1〕散落物分布2〕車速表信息3〕車體劃痕信息4〕監(jiān)控錄像信息5〕車體碰撞部位及其變形情況6〕人體損傷特征7〕道路環(huán)境8〕模擬試驗等四、車速計算根本方法1、拖痕分析法計算車速在抱死狀態(tài)下制動,如忽略空氣阻力,可認為汽車在輪胎滑移前的全部動能全部都消耗在其于路面的滑磨之中?!?〕來源:根據(jù)制動過程中的功能平衡關系:——車輛地面制動力〔N〕S——制動印跡長度〔m〕m——車輛質量〔kg〕va——制動印跡起點的瞬時車速〔m/s〕(2)應用假設在坡道上制動,那么:假設事故車輛〔或相同類型車輛〕可正常行駛,可進行現(xiàn)場制動試驗,那么:縱滑附著系數(shù)可在交通事故現(xiàn)場或者類似路面上試驗測定,也可參照下表選取,然后用K值修正地面制動力、制動器制動力與附著力之間的關系〔3〕汽車的制動過程制動距離的分析從制動的全過程來看,包括駕駛員見到信號后作出行動反響、制動器起作用、持續(xù)制動和放松制動器四個階段。制動距離:指開始踩著制動踏板到完全停車的距離。包括制動器起作用和持續(xù)制動兩個階段中汽車駛過的距離.圖

汽車的制動過程制動時車輪的運動制動時車輪的運動單純的滾動邊滾邊滑抱死拖滑沒有制動力時的滾動半徑S2S時間tS3S1制動時間停車時間制動距離停車距離t1t2t3t4T1——駕駛員反響時間;T2——制動滯后時間;T3——制動力增長時間;T4——制動力到達最大值后持續(xù)制動時間;T5——制動放松時間制動協(xié)調時間制動距離:決定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制動器起作用的時間、最大制動減速度即附著力〔或最大制動器制動力〕以及起始制動車速。因為車輛在產生制動痕跡前的制動協(xié)調時間內存在一定的速度降低,GA/T643-2006中的公式忽略了制動協(xié)調時間對車輛的減速過程,因此需在實際鑒定過程中對其進行修正。2021年12月07日06時40分許,MQ駕駛牌照號為川D16732中型自卸貨車由仁和區(qū)政府方向往東區(qū)政府方向行駛,當車輛行至事故路段時,與行人XXX相撞,造成XXX受傷后經中心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車輛受損的重大交通事故。實用案例1道路交通事故現(xiàn)場勘驗圖〔復制件〕詳情告知,事故路段為東西走向,現(xiàn)場為平直枯燥瀝青路面,事發(fā)時為晴天。事故車左、右后輪在其前方路面分別留下了長為12.62m、12.50m的雙輪制動拖印痕跡。表1機動車臺式檢測制動類檢測數(shù)據(jù)事故車整備質量為3940kg。該車事故發(fā)生時〔制動前〕的速度約為47km/h~56km/h。2、散落物分析法推算碰撞時的速度L——散落物被拋出的水平距離v——碰撞速度〔m/s〕h——散落物被拋出時的離地高度〔m〕g——重力加速度〔m/s2〕散落物分析方法——散落物下落的運動過程是自由落體與勻速直線運動的復合運動。假設:拋落物從車上高度為H米處向車前飛出,飛行L米后落到路面,那么碰撞車速:實用案例2一輛汽車碰撞行人,事故現(xiàn)場勘查時發(fā)現(xiàn)汽車前燈玻璃被撞擊破裂,其中一塊較大的玻璃碎片拋出距離5.8m,測量出車燈距離地面高度0.68m,現(xiàn)場勘查給出汽車肇事前制動距離25m,計算車速。1、汽車碰撞時速度:3、雙散落物分析法推算碰撞時的速度vc——碰撞前速度〔m/s〕h1——1物拋出前距地面高度〔m〕h2——2物拋出前距地面高度〔m〕汽車肇事后,事故現(xiàn)場可能留下多個散落物,取可信度比較大的兩個散落物,用以計算汽車碰撞速度?!獌缮⒙湮镩g距離,m雙散落物分析方法——散落物下落的運動過程也是自由落體與勻速直線運動的復合運動。假設:拋落物從車上高度分別為h1和h2米處向車前飛出,飛行距離分別為L1和L2,那么碰撞車速可按下式計算:等比定理c實用案例3一輛汽車碰撞隔離墻,車體受損后風窗玻璃破裂落地,車內一鐘表被拋出,兩散落物地面距離2.8m,碰撞前,前者距離地面高度1.31m,后者高度2.20m,計算汽車碰撞速度。

4、動量定理在一維碰撞中的應用碰撞事故由三個不同且連續(xù)進行的過程構成第一個過程:碰撞前駕駛員的操作過程,因駕駛員未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無效,導致汽車碰撞;第二個過程:碰撞本身,即汽車與汽車或其他物體相撞,并在接觸間進行動量和動能交換的過程;第三個過程:碰撞結束后,汽車以重新獲得的運動初始條件開始運動直至最后停止的過程?!鲎埠蟮南鄬λ俣龋簝绍嚺鲎埠髣恿拷粨Q完畢時,兩車有同一速度,記為vc設碰撞前兩車的總動能為Ek1,動量交換結束時刻的總動能為Ek2,那么有:動能損失為:▲動能損失可認為全部被汽車前部的變形所吸收.國外實驗者用小轎車做大量模擬碰撞試驗,得出試驗公式:迎面碰撞ve=105.3xx——塑性變形量mVe——有效碰撞速度km/h實用案例4經檢驗,川D29763塑性變形量最大值約為1700mm,塑性變形量最小值約為1150mm,碰撞寬度約為1050mm,車輛前部寬度約為2480mm2021年9月20日16時30分許,川D29763中型自卸貨車由污水處理廠往金江鎮(zhèn)方向行駛,當車行至污水處理廠路段時,因超越停放于路邊的的川D17283重型貨車過程中,與由釩鈦產業(yè)園區(qū)二號線往污水處理廠方向行駛的川D51573重型自卸貨車相撞,造成1人當場死亡、1人受輕微傷、兩車〔即:川D29763、川D51573〕受損的交通事故。川D51573在碰撞后與川D29763中型貨車未別離,川D51573前方可見3.3m的制動痕跡,川D29763中型貨車未見輪胎拖印。由過磅計量單可見,川D29763中型貨車的總質量為35960kg,川D51573重型貨車的總質量為51540kg?!钇囋谛旭倳r驅動力與行駛阻力平衡☆發(fā)動機輸出功率也與行駛阻力功率平衡5、根據(jù)汽車功率平衡方程計算行駛速度實用案例5汽車功率平衡方程

在追尾事故車速鑒定中的應用案例追尾事故的前車鑒定,需收集的根本參數(shù):

發(fā)動機功率車輛總質量車輛外廓尺寸〔汽車迎風面積〕道路坡度路面狀況〔滾動阻力系數(shù)〕計算舉例:功率平衡方程的適用情況

功率平衡方程計算車速的原理是車輛以最高車速在所行駛道路條件下,發(fā)動機的最大有效功率應與車輛的行駛阻力功率相平衡。由此可見,應用功率平衡方程計算出的車輛車速為車輛在其所行駛的道路條件下〔即方程各個道路參數(shù)已給定情況下〕所能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