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第一課時微課設計深圳市羅湖區(qū)草埔小學胡姝【教學內容】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教學目標】一、交流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二、借助文言文中學過的字的意思,推想相關詞語的意思。三、體會引用名人名言的好處。【教學過程】一、開場白同學們,大家好,我是深圳羅湖區(qū)草埔小學的胡姝老師,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學習語文園地五的第一課時。二、交流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边@句話告訴我們,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通過這六年的學習,我們養(yǎng)成了許多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可以提高我們學習效率,使我們終身受益。請聽下面同學怎么說:(播放學生錄音)學生1:讀課外書是我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書就像是我的一位“摯友”。在讀書時,我能在文字間找到與作者心靈的共鳴;在淡淡書香中,找到那份獨特的靜謐。隨著年齡的增大,我的讀書內容轉向了世界名著,經典之作,比如說《三國演義》和《青鳥》等,我的這位“摯友”帶給了我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了解這個奇妙的大千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閱讀量增加,我現在可以讀原著,去原著中汲取語言和作者的智慧。正是因為我從小熱愛閱讀,養(yǎng)成了愛讀的課外書的好習慣,才能提高我的閱讀能力和品位。俗話說“書為至寶一生用”。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愛上閱讀吧。(播放學生錄音)學生2:我的好習慣是邊讀書邊思考,還會在旁邊做上批注和筆記。就比方說:看到一些令我觸動的句子,我會把自己的心得寫下來。這樣做,就像我正在與作者聊天,我能準確地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還有做筆記,我會及時記下自己的疑問、感悟和想法,每次翻看筆記時,我都會有新的收獲。(播放學生錄音)學生3:每完成一篇作文,我都會認認真真地讀上幾遍,琢磨一下句子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恰當等…當我發(fā)現有問題時,我會用修改符號將它完善。再讀幾遍,接著修改。有時候我靈感涌現,覺得哪里這樣子寫更好,我就會將這個句子用上優(yōu)美的好詞好句,讓它變得更美。一次次的修改,我的作文愈加完美了,由簡單的“口水文”變成了上乘之作。與此同時,我也從修改中找到了樂趣。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通過修改作文,我寫的作文越來越好,大量的好詞好句也涌現在了我的作文上,老師也經常在班里把我的作文當作范文給大家學習,我也因此愛上了寫作。(出示作文修改圖)。(播放學生錄音)學生4:“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大家都說我是“十萬個為什么”。碰到不懂的問題我會隨時向父母、老師、同學請教,或者去讀書,查資料,琢磨解決問題的辦法。勤問勤查的習慣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獲得了好的學習方法,當然,我也收獲了好成績。(出示課件)剛才上面的同學提到了四種學習好習慣:堅持課外閱讀、邊讀書邊思考、修改自己習作、勤學請問。這些好習慣給同學們帶來豐厚的回報,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績。那么同學們,除此以外,你們還有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快去發(fā)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挖掘自己身上的好習慣吧??梢园涯愕暮昧晳T寫在交流平臺下方的空白處,寫完后,再跟同學交流一下。請同學們按下暫停鍵,開始吧。(暫停五秒)。(播放學生錄音)學生5:每一節(jié)課課前我都會進行預習、上課時我會認真聽講并積極舉手發(fā)言、按時完成作業(yè)、收集、整理錯題集、給自己出考試題等好習慣。三、借助文言文中學過的字的意思,推想相關詞語的意思同學們的學習好習慣可真多呀!下面我們來“小試身手”,老師來檢驗的大家學習成果。接下來,我們進入語句段的運用。(出示不加點的六個詞語)請大家先跟老師把這六個詞語讀一遍。走馬觀花自愧弗如聲淚俱下不以為然過猶不及赴湯蹈火(出示加點的六個詞語)這些詞里面,帶點的字,大家是不是似曾相識呢,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這帶點的字,出現在我們前不久學過的小古文和古詩里。你們能試著根據學過字的意思,推想相關詞語的意思嗎?(出示課文中原文)(播放學生錄音)學生6老師,我來試試?!恶R詩》中“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里“走”是跑的意思。我推想“走馬觀花”的“走”,也是跑的意思,走馬觀花,是指:是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不會看得很清楚。多比喻觀察事物或了解情況不深入細致?!秲尚恨q日》中,“湯”是“熱水”的意思,所以我推想“赴湯蹈火”的意思可能是:奔赴滾燙的開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沒錯,就是這樣理解!下面還剩下四個詞語,你們能不能仿照剛才同學用的方法,去挑戰(zhàn)一下呢。好的,現在請你們按下暫停鍵,開始吧!(暫停5秒)。(播放學生錄音)學生7:老師,我知道《兩小兒辯日》里“及日中則如盤盂”的“及”是“到”的意思,我推想“過猶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到一樣,都是不合適的?!秾W弈》中“雖與之俱學”的“俱”是“一起”,我推想“聲淚俱下”的意思是:一邊訴說,一邊哭泣。(播放學生錄音)學生8:文言文《學弈》中“弗若之矣”的“弗”是“不”的意思,我推想“自愧弗如”的意思是:自感不如別人而內心慚愧?!秾W弈》中“斐然也”的“然”是“這樣”的意思,我推想“不以為然”的意思是:不認為是這樣的。真棒!看來大家都能很好的運用學過的字的意思,推想出詞語的意思。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練習:所以我們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也要注意古今意義的變化,根據具體語境,靈活處理哦。四、體會引用名人名言的好處在我們說話和作文時,很多時候都會引用名人名言。那么引用名人名言的好處大家知道嗎?請大家看這兩句名言,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出示課件,先出示兩句名言,再出示整個文段)當然,見微知著、善于發(fā)問并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正像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的,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fā)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葉永烈《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毛澤東《為人民服務》請大家讀一讀這兩段話,仔細揣摩,這里引用的名人名言有什么好處,把它去掉好不好?(請同學們再次按下暫停鍵,把你的觀點和同學說一說吧)(播放學生錄音)學生9:第一段話中,引用數學家華羅庚的話,更加有力的說明:科學是需要靈感的,同時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樓給善于獨立思考的人和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所以不能去掉。(播放學生錄音)第二段話,毛主席引用司馬遷的話,告訴我們,雖然人總有一死,但是死的意義是不同的。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贊揚了他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所以這里也不能去掉司馬遷說的話。是呀,引用名人名言,能為自己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論據,增強表現力、感染力和說服力。同學們,你在作文中,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引用呢?例:(播放學生錄音)學生10(①明引)(播放學生錄音)②我在寫《草》的時候,這樣開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草在春風輕聲呼喚中,頑強的探出了稚嫩的小腦袋。為美麗的大千世界增添了一抹綠,使大自然更加生機蓬勃。在這里我引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寫出了草生命力的強的特點(暗引)(出示課件)引用這一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使文章或講話論據確鑿充分,不僅讓讀者有啟發(fā),有頓悟,而且能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但是在運用“引用”時,老師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①引用的話必須和自己的話密切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體身份認同與自我價值重構研究
- 團隊管理考勤管理辦法
- 文本分析技術在地質圖處理中的應用與效果評估
- 公司并購案例分析與策略討論
- 河南招聘安全管理辦法
- 團隊人員協(xié)同管理辦法
- 生產調度與資源配置優(yōu)化策略研究
- 道德理性探析:疑與惑之間的關系
- 精神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識別與防范策略
- 合肥租賃公司管理辦法
- 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實踐與案例
- 2025年江西省金控科技產業(yè)集團社會招聘4人(第一批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菜園開墾種植合同協(xié)議
- 紡織品紗線疵點分析與處理考核試卷
- AI賦能下的護理專業(yè)教育與培訓革新
- 瓦楞紙板生產線操作機長培訓講義
- 2025電子病歷書寫基本規(guī)范
- 近五年遼寧中考英語真題及答案2024
- 全年病蟲害防治明細表
- 林權林地轉租協(xié)議書
- 碧桂園物業(yè)管家述職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