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專用)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課時規(guī)范練12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地理試題_第1頁
(福建專用)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課時規(guī)范練12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地理試題_第2頁
(福建專用)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課時規(guī)范練12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地理試題_第3頁
(福建專用)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課時規(guī)范練12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地理試題_第4頁
(福建專用)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課時規(guī)范練12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規(guī)范練12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2017福建師大附中期中)圖1為2015年12月意大利埃特納火山噴發(fā)圖,圖2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據此完成第1~2題。1.埃特納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巖石類型是圖2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2.埃特納火山噴發(fā)期間其周圍環(huán)境變化有()①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②到達地面太陽輻射減少③植被更茂密④地下水水溫升高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1.A2.C解析:第1題,埃特納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巖石類型是巖漿巖中的噴出巖,讀圖2分析,來自軟流層的箭頭指向①和②,②經過隆起后,才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積物,①不經隆起過程便受外力作用,說明①是噴出巖,②是侵入巖,A項正確,B項錯誤;沉積物形成的④是沉積巖,③是變質巖,故C、D項錯誤。第2題,埃特納火山噴發(fā)期間其周圍環(huán)境中,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①對;由于火山灰的削弱作用,到達地面太陽輻射減少,②對;植被受巖漿影響,被焚燒,③錯;巖漿是熾熱的,使地下水水溫升高,④對。故C項正確。(2017浙江慈溪期中)下圖為地下熱水形成結構及發(fā)電利用示意圖。據此完成第3~4題。3.下列地區(qū)中,最適合該發(fā)電廠布局的是()A.塔里木盆地邊緣B.內蒙古高原西部C.長江三角洲地區(qū)D.雅魯藏布江谷地4.該發(fā)電廠利用的熱能來源于()A.地殼 B.軟流層C.巖石圈 D.下地幔答案:3.D4.B解析:第3題,雅魯藏布江谷地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處,地殼活動活躍,巖漿侵入頻繁,地熱能豐富,所以D正確。第4題,該發(fā)電廠利用的熱能來源于軟流層的巖漿,所以B正確。(2017浙江溫州期中)讀圖,完成第5~6題。圖1圖25.圖1的①②③④四處中,與圖2所示的地殼運動最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圖2所示地殼運動最可能形成()A.海溝 B.海嶺C.褶皺山 D.裂谷答案:5.B6.D解析:第5題,根據圖例可以判斷:圖2中軟流層物質上升,為大陸板塊的生長邊界。圖1中的①為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碰撞的消亡邊界,A錯;②為非洲內部的生長邊界,B符合;③為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屬于海洋板塊,C錯;④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D錯。第6題,海溝位于消亡邊界,故A錯;海嶺屬于大洋板塊的生長邊界,B錯;圖2中有斷層,所以不是褶皺山,C錯;裂谷是軟流層熱流的長期作用,使大陸巖石圈減薄、上隆而致破裂,然后出現(xiàn)下陷而成裂谷,故D正確。(2017東北三省四市二模)烴源巖指的是富含有機質、可大量生成與排出油氣的巖石。下圖為我國柴達木盆地部分地區(qū)烴源巖沉積厚度等值線圖(單位:米)。據此完成第7~8題。7.形成烴源巖的地質作用是()A.冷卻凝固作用 B.重熔再生作用C.變質作用 D.沉積作用8.在烴源巖物質剛開始堆積時,甲乙沿線可能是()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沖積扇答案:7.D8.B解析:第7題,根據材料,烴源巖富含有機質,可大量生成油氣,說明是沉積巖,形成烴源巖的地質作用是沉積作用,D對。冷卻凝固作用形成的是巖漿巖,A錯。重熔再生作用形成的是巖漿,B錯。變質作用生成變質巖,C錯。第8題,根據等值線遞變規(guī)律,甲乙沿線的沉積層較薄,說明在烴源巖物質開始堆積時,甲乙沿線地勢較高,可能是山脊,B對。(2017浙江4月選考)某實驗小組做如下實驗:在花崗巖表面淋上25℃9.花崗巖的形成過程是巖漿()A.高溫變質 B.侵入冷凝C.高壓成巖 D.噴出冷卻10.該實驗模擬的地質作用是()A.風蝕作用 B.水蝕作用C.溶蝕作用 D.風化作用 ?導學號73580112?答案:9.B10.D解析:第9題,花崗巖屬于侵入巖,是軟流層的巖漿上升侵入巖石圈內部,緩慢冷卻凝固而成。第10題,題目文字材料和圖示顯示,巖石表面溫度一開始較巖石內部略高,但隨之就迅速降低,而巖石內部則降幅緩慢。根據物體熱脹冷縮的物理性質,外界溫度變化可能使巖石表面和內部膨脹和收縮幅度產生差異,從而導致巖石破碎,這屬于物理風化作用。故D選項正確。(2017廣東寶安摸底)地幔中的巖漿在某個固定位置上具有強烈上升的趨勢,稱之為“熱點”。當板塊移動且板塊上某處的薄弱點經過熱點時巖漿會沿板塊的薄弱點上升并可能噴出地表形成火山噴發(fā),這種火山稱為熱點火山。隨著板塊移動,熱點火山在板塊表面留下一連串火山錐,在海洋上則形成島鏈。下圖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島鏈示意圖。據此完成第11~12題。11.據圖可知,“熱點”位于圖中的()A.①處附近 B.②處附近C.③處附近 D.④處附近12.由島鏈的分布可知,此板塊的移動方向為()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東南再往正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正南再往東南答案:11.D12.D解析:第11題,根據材料,隨著板塊移動,熱點火山在板塊表面留下一連串火山錐,在海洋上則形成島鏈。根據圖中島鏈的形成年代,推測“熱點”位于圖中的④處附近,D對。第12題,根據圖中火山錐形成的年代判斷,“熱點”在④處,最年輕島嶼離“熱點”最近,島嶼形成后再不斷離開“熱點”。由此推斷早期板塊移動方向為正南,后期板塊移動方向是從西北移向東南。D對。沉積地層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質構造,就像一本地質歷史教科書,記錄了地殼發(fā)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們了解地殼發(fā)展演化的窗口。石灰?guī)r、頁巖、砂巖分別是深海、淺海、河湖沉積的產物。據此完成第13~14題。地層剖面示意圖13.已知石灰?guī)r、頁巖、砂巖分別是深海、淺海、河湖沉積的產物。根據該地層剖面順序,判斷C層所處的海陸環(huán)境是()A.深海 B.淺海C.陸地 D.無法判斷14.從E層到G層海平面升降的過程是()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答案:13.C14.C解析:第13題,根據圖示,C層是砂巖;根據石灰?guī)r、頁巖、砂巖分別是深海、淺海、河湖沉積的產物判斷,砂巖在陸地河湖形成,故選C。第14題,從圖中看出,E層是石灰?guī)r,F是砂巖,G是頁巖,所處的環(huán)境分別是深海、陸地、淺海,可推測海平面先升后降,故選C。15.(2017安徽淮北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馬達加斯加島是世界上知名的水沖瑪瑙產地。水沖瑪瑙大多呈卵石狀,磨圓度好,原巖以噴出巖為主,集中于河床與沙灘中,其主要產地位于貝齊布卡河口的馬哈贊加(馬哈贊加省的首府,馬達加斯加的第二大港口城市)。因為特殊的地形條件限制,以人工采挖為主。每年4月底大量淘寶者來到貝齊布卡河口處尋采瑪瑙。大量水沖瑪瑙裝到一個個集裝箱里,由遠洋貨船運到中國等地進行銷售。圖1馬達加斯加島略圖圖2馬哈贊加市氣溫與降水統(tǒng)計圖(1)描述馬哈贊加的降水特征。(2)說明水沖瑪瑙從形成到富集于馬哈贊加的地質作用過程。(3)分析馬哈贊加水沖瑪瑙開采集中于5—11月的自然原因。 ?導學號73580113?答案:(1)全年降水量大(1400毫米以上),分干、濕兩季(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大),4—11月(4—10月)降水較少(為干季),12月至次年3月(11月至次年3月)降水較豐(為濕季)。(2)巖漿噴出地表冷卻凝結,形成瑪瑙原巖。巖體經過重力崩解、風化、侵蝕后,再經流水沖刷磨圓并最終搬運至河口,堆積富集。(3)(該地為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12月至次年4月,河流流量大,河流搬運瑪瑙堆積在河床河灘;5月至11月,河流水位低,河床河灘裸露,便于開采;河流水位低,(氣溫相對較低)多晴天,開采較安全。解析:第(1)題,降水特征主要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季節(jié)變化,根據馬哈贊加氣溫和降水統(tǒng)計圖,可知馬哈贊加全年降水量大,4—10月降水較少,為干季,12月至次年3月降水較豐,為濕季。第(2)題,根據材料提示“水沖瑪瑙大多呈卵石狀,磨圓度好,原巖以噴出巖為主,集中于河床與沙灘中”,可知巖漿噴出地表冷卻凝結,形成瑪瑙原巖,巖體經過重力崩解、風化、侵蝕后,再經流水沖刷磨圓并最終搬運至河口馬哈贊加地區(qū)。第(3)題,馬哈贊加水沖瑪瑙以人工采挖為主,根據降水統(tǒng)計圖可知,該地12月至次年4月,河流流量大,河流搬運瑪瑙堆積在河床河灘;5月至11月,降水量少,多晴天,河流水位低,河床河灘裸露,便于采石,采石較安全。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鳴沙、湖泊等聞名于世,該地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發(fā)量超過3000毫米,沙漠中卻有100多個湖泊,其中面積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5個,冬季不結冰。該地沙丘廣布,最高在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內部較潮濕,沙丘頂部附近生長有較多的植物。下面圖1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區(qū)示意圖,圖2為該地沙山示意圖。圖1圖2(1)有學者認為該地湖泊補給水源主要來自深層斷裂帶的地下水。試推測其依據。(2)分析該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3)依據圖2,從沙山西北坡和東南坡任選一坡,推斷從坡底到坡頂表層沙粒粒徑的變化,并分析原因。答案:(1)斷裂帶經過該地,地下水在斷裂處出露;該地位于西北內陸,湖泊冬季不結冰,說明水溫高(可能來自地下水);該地氣候干燥,蒸發(fā)量遠大于降水量,河流欠發(fā)育(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少)。(2)該地位于西北內陸,附近沙源豐富,冬春多大風天氣,攜帶大量沙塵在此處堆積;沙山內部濕度較大,且頂部附近植物較多,形成固定沙丘,隨著沙塵持續(xù)堆積,形成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