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語文選擇題強化訓練卷(七)(新高考版)(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8/0E/wKhkGWYBGhuAG57gAAKYmtpLWEo844.jpg)
![2022年高考語文選擇題強化訓練卷(七)(新高考版)(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8/0E/wKhkGWYBGhuAG57gAAKYmtpLWEo8442.jpg)
![2022年高考語文選擇題強化訓練卷(七)(新高考版)(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8/0E/wKhkGWYBGhuAG57gAAKYmtpLWEo8443.jpg)
![2022年高考語文選擇題強化訓練卷(七)(新高考版)(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8/0E/wKhkGWYBGhuAG57gAAKYmtpLWEo8444.jpg)
![2022年高考語文選擇題強化訓練卷(七)(新高考版)(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8/0E/wKhkGWYBGhuAG57gAAKYmtpLWEo84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2年高考語文選擇題強化訓練卷(七)
時間150分鐘共50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3題。
材料一:
李夢陽的邊塞詩記錄了西北乃至整個北方的邊政、生活和一些重要歷史事件。他在西
北生活多年,多次參與處理邊務,他的邊塞詩作表達了他對邊務的觀點和對邊民的深切同
情,具有較為鮮明的“史詩”特征。
明中期邊患日重,而自明初以來建立的軍事制度日益敗壞,將官貪腐橫行、軍紀渙
散,這又使得邊疆形勢進一步惡化。有感于此,李夢陽在詩作中對邊政的積弊多有揭露。
《諸將八首》就集中對將官的問題一一指摘?!镀湟弧分赋雒鬈妼㈩I指揮呆板,“膠柱談
兵”,徒有武勇,終至喪師辱國?!镀湮濉分赋鲕娋羰酪u之病。詩人認為世襲制度下,將領
雖眾,但多是靠祖蔭得官的紈絳之輩?!镀淦摺纷I刺了偽造軍功致使奸佞之人升官晉爵的現(xiàn)
象。
李夢陽對邊務弊政的揭露,歸根結底是為了安定邊疆。除掃除積弊外,安邊最直接的
方法當然是派遣良將守邊,因此,李夢陽在邊塞詩中也借名將之典,積極建言,如《秋
懷?其二》先對故鄉(xiāng)慶陽的悠久歷史和壯美山川表達了贅美,尾聯(lián)卻筆鋒一轉,指出西北
邊患嚴重,期盼有郭子儀一般的良將來守邊。李夢陽希望明廷能知人善任,對才華出眾的
將領,能夠效法前朝,不循常規(guī),大膽起用?!镀淞方钖|漢末年白馬將軍公孫瓚之典,盼
望有良將早日破敵,掃滅寇氛。另外,他在《秋望》李廣》等詩作中也反復表達了這一愿
望。
同時,李夢陽也深知單靠武力難以徹底平定邊患,因此,他還提出要師法前人,善用
和議之策。如《諸將八首?其八》云:“安得即時尋魏絳,務農(nóng)休甲報皇天?!崩顗絷柦?/p>
用典故,希望明廷能借鑒歷史,并期盼出現(xiàn)有能力主持和戎政策的將領,使邊民脫離征戰(zhàn)
之苦。與此相對,他對邊將錯誤執(zhí)行和戒政策帶來嚴重后果的行為也給予了批評《秋
懷?其五》詩云:“胡奴本意慕華風,將校和戎反劇戎?!?/p>
因為具備史家的品格,李夢陽在一些邊疆事務上也表現(xiàn)出高于一般士大夫的眼光。如
對明武宗親征一事,大臣多視之為魯莽舉動并反復勸止,而李夢陽通過《圣節(jié)聞駕出塞
(二首)》,在一定程度上對明武宗的親征表達了支持?!镀湟弧访鑼懥藵M朝文武和外國使臣
在京城翹首期盼武宗回朝的情形。詩中借周穆王西征犬戎之典而反其義,表達了對武宗早
日奏捷歸來的期盼之情?!镀涠吩娫疲骸叭f乘時巡萬壽臨,鑾輿漠漠破沙深。非忘殿闕呼
嵩日,應系單于款塞心?!奔缺磉_了對皇輿親履險地的擔憂,也對武宗的親征表示理解。
“是后歲犯邊,然不敢大入”(《明史?里靶傳》),也用事實證明武宗親征的重要意義。
可以說,在戍邊生活的描寫方面,李夢陽的一些詩作不讓盛唐名家。這固然是由于他
出眾的詩才,但更重要的是詩筆中所飽含的深情。多年在西北的生活經(jīng)歷,使李夢陽對邊
她人民悲苦的生活狀況非常了解,而他在用詩歌記錄、反映這些生活時,除了真實地描述
之外,還在字里行間滲入了深切的同情,從而讓他的邊塞詩具有了動人的力量。這也說明
李夢陽的邊塞詩不僅是從詩歌的題材、手法上向杜詩(杜甫的詩)及其他盛唐詩作學習,
更是在內蘊上繼承了杜詩悲憫、憂民的精神。
(摘編自李鋒《李夢陽邊塞詩的“詩史”特征》)
材料二:
唐代邊塞詩在中國詩歌史上達到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頂峰。邊寒詩內容豐富,邊
疆雄奇壯闊的景色、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場景、慷慨從軍的英雄氣概、傳奇色彩的軍旅生活、
立志保衛(wèi)邊疆的歷史變化等,構成了唐代邊塞詩的雄奇壯美。唐代邊塞詩以豐富的思想內
容、多樣的藝術手法,展現(xiàn)出唐代邊塞戰(zhàn)爭、邊塞生活、邊塞風光和邊地風情,高昂的愛
國主義精神,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和睦友好的民族關系,雄渾奇異的風物民情,將邊塞
詩的創(chuàng)作推向了高峰,達到了后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唐王朝建立之初,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經(jīng)常侵入、騷擾邊疆。楊炯的《從軍行》
體現(xiàn)的以挽救國家危難為已任的報國理想和不惜犧牲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代表初唐邊塞
詩的最高境界。王維的《少年行》四首,刻畫了一位甘赴國難、武藝高強、舍生忘死,充
滿愛國情與英雄氣的游俠少年的形象。盧照鄰在《上之回》中主張立足于民族和睦,停止
邊境上的民族戰(zhàn)爭,化干戈為玉帛,讓邊塞上的各族人民能分享和平歡樂的太平盛世。在
李益的《過五原胡飲馬泉》詩中,邊疆奇風異物,壯偉奇麗的風光景色,多民族聚居的風
俗民情都給詩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總之,愛國主義豪情是唐代的邊塞詩的基調,圍繞這一基本主題,又有多方面的開
拓,贅美邊強雄奇瑰麗的風光,描寫邊塞多民族聚居地的民俗風情,謳歌各民族間和睦友
好的生活,以高昂樂觀的時代精神,積極進取的豪邁氣概,譜寫出唐代詩壇最輝煌壯麗的
詩篇。這些震撼古今吟誦不絕的沙場名篇,閃爍著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自強不息的拼搏
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報國情懷,對于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著極大的鞭策力和凝聚力。
(摘編自王晶晶《唐代邊塞詩的雄奇壯美》)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夢陽的邊塞詩對將官貪腐橫行軍紀渙散等邊政積弊的無情揭露,歸根結底還是為了
安定邊疆。
B.李夢陽的一些邊塞詩不僅描寫了戍邊的生活,還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如起用良將、善
用和議之策等。
C.李夢陽的邊塞詩真實反映了邊塞人民的悲苦狀況,滲入了對人民的同情,這使他的邊
塞詩具有動人的力量。
D.材料一先提出李夢陽的邊塞詩具有“史詩”特征,然后從四個角度進行闡述,這四個
方面層層遞進,最后歸結論點。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李夢陽是明代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史學家,他的邊塞詩記錄了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
B.李夢陽邊塞詩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典,這在《秋懷》《諸將八首》等作品中可見一斑。
C.李夢陽通過詩歌對明武宗的親征表達了支持,也用事實證明武宗親征的重要意義。
D.唐代的邊塞詩,反映現(xiàn)實的同時充滿豪情,而李夢陽的邊塞詩主要傾向是現(xiàn)實主義。
3.下列李夢陽的詩句中,不能體現(xiàn)他繼承杜甫詩悲憫憂民精神的一項是()
A.昨當統(tǒng)管來,宰剝充盤饗。
B.分散倏老丑,孤游江湘阿。
C.賀蘭山下戰(zhàn),昨日幾人歸。
D.壯丁戰(zhàn)盡死,次選中男行。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藝術學理論作為一級學科已有十年發(fā)展歷史。作為一門現(xiàn)代學科,藝術學理論學科在
文化學科與藝術門類型學科之間充當必要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成為連接兩者的橋梁。它一方面從
藝術門類型學科抽取各門類藝術的跨門類和跨媒介的普遍性規(guī)律,另一方面把這些規(guī)律和
特質作為“美的藝術”的共通性,在宏觀的文化學科層面呈現(xiàn),實現(xiàn)宏觀的文化學科與微
觀的藝術門類型學科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
藝術學理論學科的體用問題,是指它的內部本質與外部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即利
己與利他、為己與為他的關系問題。從過去十年來藝術學理論學科在特定學科機構環(huán)境中
生長的總體情形看,學科體用問題遭遇了兩種困窘:一種困窘在于因用而失體,即由于服
從于該學科機構中的主導型學科,被迫喪失自身賴以自立的本體特質,這是一些單科、全
科藝術院校的狀況;另一種困窘在于因體而失用,即因為頑強堅守學科本體而被學科機構
中其他學科視為無用或支援乏力,這是一些理工科和綜合大學容易出現(xiàn)的情形。
要走出上述窘境,為自身發(fā)展找到合理路徑,需主動將學科體用問題置于該學科機構
整體發(fā)展軌道中,既為它服務,又涵養(yǎng)自身,由此走向雙贏的未來。具體地看,藝術學理
論學科的對立面是藝術學學科門類中的其他四個門類型一級學科,即音樂與舞蹈學、戲劇
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這些學科有個共通點:其主干部分都在于藝術實踐。在藝術
專業(yè)院校,藝術實踐部分總是居于第一位,而藝術史評論部分只列第二位。藝術專業(yè)院校
發(fā)展藝術學理論學科的出路在于,一方面研究藝術學理論學科之體,即研究各門類藝術間
的普遍性原理:另一方面研究藝術學理論學科之用,即研究將藝術門類間普遍性原理運用
到具體藝術門類現(xiàn)象分析及相關藝術行業(yè)實踐中,從特殊中見出普遍性來。妥善處理這種
體用關系,要求一方面從具體藝術門類現(xiàn)象中尋找普遍性,另一方面則讓普遍性原理回到
具體門類現(xiàn)象及相關藝術行業(yè)實踐中去檢驗。要做到這一點,必然要求藝術學理論學科的
學術共同體成員兼顧兩方面:從事這門學科,需要一邊研究各藝術門類的特殊性問題,一
邊研究各類藝術門類間的普遍性問題,注意讓藝術特殊性研究與藝術普遍性研究之間實現(xiàn)
融合。
對此,藝術學理論學科應著眼于學科的長遠發(fā)展而主動制定和實施一種開放有度的學
科戰(zhàn)略:既堅守自身的藝術普遍性研究本體,同時又向其他學科,特別是藝術門類型學科
開放。通過前者確立自身的學科根本,實現(xiàn)強基固本;通過后者拓展自身的開放領域,彰
顯自身的學科特色。如此說來,依照從具體藝術門類到藝術普遍性再到藝術行業(yè)應用的邏
輯,需要同時開辟幾條不同的學科進路:一是以藝術門類研究為基礎,二是以探索兩門藝
術或多門藝術之間的互動交融現(xiàn)象(即藝術跨門類交融研究)為主干,三是以藝術普遍性
研究為導向,四是以藝術型行業(yè)應用型研究為拓展。如此多路并進,藝術學理論有望在未
來成就自身應有的學科氣象。
(摘編自王一川《藝術學理論的學科進路》,有刪改)
材料二:
自工業(yè)革命起,每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具有全社會意義的科學理念的進步,都會促進
哲學社會科學和人的世界觀、思想意識的巨變。而自20世紀末不斷發(fā)展而來的數(shù)字化技
術、網(wǎng)絡化傳播,早已顛覆了人們對以往藝術的認知,如書畫、歌舞、影像可以共同參與
在一個藝術作品中,門類藝術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互相交織在一起或成為一種新的藝術
樣式。而當藝術在形式或樣式上的復合性日益強化,則不僅一次次自覺或不自覺突破門類
的邊界,也使得當今的藝術學理論更具普遍性和更具現(xiàn)實意義,構建藝術學理論也變得更
為迫切,更應符合時代潮流變動的需要。毫無疑問,技術的進步催生著藝術觀念的急遽變
化,在此背景下新的藝術學理論也必將越來越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各門類藝術。
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將各種知識信息極其迅速地傳播出去,也將進一步加速藝術的跨界、跨
門類的發(fā)展。如魔幻、奇幻一類的網(wǎng)絡小說、影視作品,直接影響了當下美術、雕塑、工
藝設計的內容,行為藝術、街頭藝術、裝置藝術隨時都有可能被搬上舞臺或在銀幕上出
現(xiàn),而關于平行世界、折疊空間、類地球、機器與人的結合等,不僅改變了各類藝術的創(chuàng)
作主題,也已經(jīng)借著互聯(lián)網(wǎng)在世界各地流傳開來。對于人道主義,人性之美(之惡),性別
之爭,人與動物、人與外太空的關系等,如何在藝術世界里生存、傳達美感,或做出批評
和反思,在我們正在構建、不斷完善的藝術學理論中,不都應有所涉及和須給予積極回應
嗎?
另外,藝術學理論要確立起它自身的權威性,使理論話語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約束
力,那么就一定要盡快確立和不斷完善藝術學理論自身的學術規(guī)范、學術話語,在汲取中
外藝術理論、變通傳統(tǒng)美學精神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套有中國特色和時代氣息的新藝術學
理論的基本框架。
(摘編自金丹元《對建構當下中國藝術學理論體系的再思考》,有刪改)
4.下列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班的一項是()
A.藝術學理論學科是連接文化學科與藝術門類型學科的橋梁,作為一級學科已經(jīng)有十年
的發(fā)展歷史。
B.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這四個學科的共通點是其主干部分都
在于藝術實踐。
C.在藝術學理論研究過程中,學科之體和學科之用兼顧是藝術專業(yè)院校發(fā)展藝術學理論
學科的出路。
D.數(shù)字化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推動了知識信息的傳播,也進一步加速了藝術的跨界、跨
門類的發(fā)展。
5.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從過去十年來藝術學理論學科在特定學科機構環(huán)境中生長的總體情形看,藝術學理論
學科在單科、全科藝術院校與理工科、綜合大學遭遇的困窘大致相同。
B.妥善處理藝術學理論的體用關系,要求我們從具體藝術門類現(xiàn)象中尋找普遍性的同
時,還要讓普遍性原理回到具體門類現(xiàn)象及相關藝術行業(yè)實踐中去檢驗。
C.著眼于學科的長遠發(fā)展而主動制定和實施開放有度的學科戰(zhàn)略,同時開辟幾條不同的
學科進路,多路并進,藝術學理論就能在未來成就自身應有的學科氣象。
D.所有新的技術革命和科學理念的進步,都會促進哲學社會科學與人的世界觀、思想意
識的巨變,影響人們對藝術的認知,同時也催生著藝術觀念的急遽變化。
6.現(xiàn)代中國藝術理論家、批評家中有不少在其研究中體現(xiàn)出藝術跨門類交融研究的特色,
下列選項中不熊支撐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朱光潛的《談文學》可謂“學習文藝的甘苦之言”,從文學趣味到布局安排,從內容
風格到翻譯技巧,詳盡探討了文學作品的內容、形式、表現(xiàn)、體裁、風格等問題。
B.滕固的《詩書畫三種藝的聯(lián)帶關系》一文從《尚書?舜典》和《詩大序》談起,他提出
了“在中國古代,詩歌、音樂、舞蹈三者已認為有其共性而聯(lián)結不分”的觀點。
C.豐子愷在《繪畫與文學》一文中,將繪畫區(qū)分為“純粹的繪畫”和“文學的繪畫”,
通過繪畫和文學的跨門類比較,要在現(xiàn)代語境中彰顯古典文人畫傳統(tǒng)的傳承價值。
D.宗白華在討論文學與繪畫間的關系時,認為文學和繪畫可以把對方盡量吸進自己的藝
術形式里來,詩和畫的圓滿結合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就是所謂的“藝術意境”。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唐代飲茶之風的盛行離不開佛教的推動。因茶有益思助禪之效,寺院之中大有嗜茶之
僧。唐開元之后,寺院普遍飲茶,并設有專門掌管茶事的“茶頭”。至中晚唐時,福州長
樂百丈懷海禪師整頓和建立新的禪宗戒律,鼓勵僧徒坐禪飲茶,詳細規(guī)定了禪門飲茶的制
度,把飲茶、信仰、生活、品位、嗜好連成一個共生循環(huán)的生態(tài)模式,飲茶成為寺廟日常
修行必不可少的部分。
唐代文人雅士多喜游佛寺,茶成為僧俗交往的媒介,在煎茶品茗間玄談悟道成了一種
常態(tài)。除了可煮作茶粥食用,在茶水中增添鹽、姜等調料在唐中期以前甚為流行。陸羽的
《茶經(jīng)》中對此也有記載,但陸羽對此種原始、粗放的飲茶方式極為不滿,稱其為“溝渠
間棄水”。陸羽系統(tǒng)地改進了烹茶之法,使得烹茶更加精細,更具文人雅興,于是“茶道
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唐代名茶盡出自長江流域,以春茶為貴,每至出春茶時節(jié),長江流域的文人墨客以當
地新茶封緘之后寄贈親友,或派專人或由驛遞送達對方。對方收到新茶后,往往酬之茶
詩。若交情特別深厚的朋友,還會“乞茶”“索茶”。這種風雅的饋茶分甘的交往方式,
體現(xiàn)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禮輕情意重的旨趣。
除了寄茶分甘,名士往來常常舉辦茶宴、茶會。除了賦詩聯(lián)句,茶會上有時會通過擊
鼓傳花方式營造氛圍,行“傳花飲”之法。安史之亂后,士子文人紛紛渡江避難,湖州、
常州成為新的文化中心,官方也開始在這兩州舉辦茶會。茶會除了給兩州人才提供交流平
臺,更重要的是通過“斗新”提升了長江下游茶葉的品質。
(摘編自劉禮堂《唐代長江流域飲茶習俗及其特點》,有刪改》
材料二:
云南省社科院歷史文獻做研究所研究員蔣文中老師,擔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
事,多年來堅持對中國茶文化研究,曾榮獲“中國陸羽獎首屆國際十大杰出貢獻茶人”稱
號?!豆饷魅請蟆酚浾呔汀安栉幕睂λM行了專訪。
記者: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而源于自然的茶可謂大自然給人類的寶貴饋贈。請問您
怎樣從“茶”字的歷史演繹來解釋其中蘊涵的生態(tài)理念?
蔣文中:從“茶”字演化形成看,歷史上稱謂和寫法較復雜。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
稱有荼、橫、相、莪、茗、舜、葭等。至唐代及至陸羽撰寫《茶經(jīng)》之后,“荼”字才被
劃掉一橫成為"茶”字?!安琛弊质菚庾郑秩糠?。“木”表示草木,“人”表示中
國人,上面是樹葉。也就是說中國人發(fā)明了用樹葉作為飲料?!安琛弊植痖_,就是“人在
草木間”,又有長壽之意,源于“廿”(草字頭)+“人”(中間的“人”字)+“八
十”(“木”字)=一百零八,故一百零八歲的老人被稱為“茶壽老人”,寓指愛茶飲
茶,遵循“人在草木間”生態(tài)自然簡單的生活,人便能健康長壽,活到一百零八歲。從一
個茶字還可看出,只有建設生態(tài)文明,走健康生態(tài)綠色有機環(huán)保的方向才有未來更大的發(fā)
展,才能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記者:從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里如何感受“天人和一”的宇宙觀和價值觀?
蔣文中:中華文明對人類世界的一大貢獻,就是生動詮釋了什么是“道法自然”與
“天人合一”,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樸素的生態(tài)文明思想。作為產(chǎn)生于中國、歷
史悠久的茶文化,充滿了中華各民族人與自然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浪漫藝術情調,強調人與
自然和諧相生的生命流動,也由此形成在中國茶道精神上始終追求自然、講究質樸、向往
真實的樸素價值觀,在茶藝茶道中體現(xiàn)著上道法自然,以簡為德,在精行簡德中實現(xiàn)人與
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在怡然自得返璞歸真中,修身養(yǎng)性,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記者:在今天,弘揚中國傳統(tǒng)的茶文化應該著重倡導其中怎樣的精神?
蔣文中:中國茶文化中,飲茶不只是一種生活行為,也是一種禮儀之道,由茶禮上升
的“茶道”,便是最強調以禮相待,互相尊重的明倫之道。中國各民族多姿多彩的茶禮、
茶俗甚至可以是人類文明史的活化石。在世界三大飲料中,茶是最平和的飲料?!昂途粹?/p>
真”乃中國的茶道追求?!昂途础奔仁强鬃铀枷氲暮诵?,也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和”之意大處來說是整個宇宙、自然界呈現(xiàn)統(tǒng)一的狀態(tài),小處來說是任何事情都要和
諧、協(xié)調。茶的質樸、簡約、溫和、淡定是“中和”“包容”的最佳內涵體現(xiàn)。和為貴,
內和則眾志成城,外和則良友諸多,氣和能財源廣進,人和可所向披靡。以茶和天下,追
求“和而不同”“和諧相生”之道,以中華茶文化之“和”詮釋人類文明的兼容,充滿了
東方智慧的人生哲學和世界觀。在人與社會“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交融影響下,在
各民族人民都共同熱愛的溫和溫情的一杯茶中,在''和諧相處”“和平與共”“共同發(fā)
展”的認同中,大家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茶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茶文化是
海納百川,在茶的融通間,豐富著自己的多元,包容踐行著''和而不同”的理念。
(摘編自任維東、李曾驍《茶文化,蘊藏著哪些內涵?》,有刪改)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飲茶之風的盛行淵于佛教的推動,當時的僧人大多喜愛飲茶,茶也成為他們和文
人雅士交往的媒介。
B.陸羽鄙棄原始、粗放的飲茶方式,他改進了烹茶之法,使飲茶具有了文人雅興,因此
王公朝士無不喜歡。
C.渴望健康長壽的老人從“茶”字中獲得啟示,人要生活在草本間,愛茶飲茶,追尋自
然簡單的生活狀態(tài)。
D.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和諧相處”“和平與共”“共同發(fā)展”的認同思想,這與
茶文化中“和敬”的價值觀相通。
8.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人墨客以茶贈友,友人以詩酬報,這種饋茶分甘的交往方式,體現(xiàn)了君子之交的風
雅,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
B.唐代名士舉辦茶會,以茶會友,茶會上文人賦詩聯(lián)句,展示才華,這吸引官府參與其
中,茶會成為人才交流平臺。
C.“茶”中蘊含著人與自然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浪漫的藝術情調,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飲
茶有益于人們修身養(yǎng)性。
D.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體現(xiàn)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情趣,是中國儒釋道文化
的一個側面映照。
9.下面的茶禮、茶俗中,不能作為人類文明史“活化石”的一項是()
A.白族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客人,各味俱全的茶,蘊含著世事感
悟。
B.寧夏回族將茶看作是愛情的信物,男女青年在定情時,男方要給女方送茶定禮,稱
“拿茶”。
C.我國南方濕熱之地的人們喜歡在炎熱的夏天喝杯涼茶,因為它有清涼、止渴、生津之
功效。
D.現(xiàn)代婚禮上仍有新婚兒媳給公婆躬身奉茶的環(huán)節(jié),以表示組成新家庭后對長輩的敬
奉。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
文本一:
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共同構成了中國大運河的主體部分。2014年大運
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使人們對這個古老的巨型文化遺產(chǎn)開始重新重視。從2017
年到2020年,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開始頻頻出現(xiàn)在國家政策性話語中,大運河這一古老的文化
遺產(chǎn)開始與國家形象聯(lián)接,“以大運河打造國家形象的金名片”“展示亮麗的國家形象”
等表述開始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
對民族國家而言,全球化語境下的生存與發(fā)展不僅是一次政治、經(jīng)濟領域的資源爭
奪,更涉及國族生存與價值守望的爭戰(zhàn)。大運河作為巨型文化符號,一旦被國家主體征
召,它所攜帶的歷史與文化基因優(yōu)勢就能建構出一種大國形象。
在全球傳播的語境中,國家形象是一個民族國家內部與外部的形象總和。在全球化的
話語戰(zhàn)場中,所有國家都面臨著形象競爭,國家形象競爭的本質就是話語權之爭。對于中
國來說,情勢尤為特別。首先是作為第三世界國家所面對新殖民主義秩序的困境與挑戰(zhàn),
即占據(jù)支配地位的宗主國中心與處于依附地位的外緣地區(qū)之間的一種不平等關系。此外,
也因為中國當下的獨特處境,歷經(jīng)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同
時作為唯一延續(xù)五千年未曾斷絕、綿延至今的古老文明,無論在政治、經(jīng)濟還是在文化方
面都有豐厚的資本與出眾的成績。從某種意義上看,中國已深度介入世界,就不能不發(fā)
聲。為此必然征召自身的歷史資源與文化符號去建構自身的國家形象,建立一套符合自身
文化安全的話語體系。近年來,長城、大運河、黃河、長江、長征這些巨型文化符號在國
家話語中密集性涌現(xiàn),對內一統(tǒng)民眾對民族自身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理解,強調的是國家
形象對內部公眾的凝聚力,對外在世界輿論場設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話語邊界。
(摘編自路璐《多重張力中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與國家形象話語建構》)
文本二:
河流與國家文化形象有著不解之緣。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可以分為三個敘事主題:建構記
憶之場、多元與統(tǒng)一的辨證生成以及包容異質與聯(lián)通世界的話語建構。以其獨特的歷史文
化優(yōu)勢建構聯(lián)通、包容的大國形象,最終達到一種“魅力攻勢”的形象建構。
法國哲學家諾拉提出了“記憶之場”這一概念,他說:紀念碑、歷史遺跡、紀念日等
構成了一個構筑記憶、喚起記憶的“場”,典型的情景是人們在特定的紀念日來到某個紀
念碑前進行紀念活動,這種在特定時間、空間舉行的活動就是一個記憶重構的過程。大運
河作為記憶之場,強調的是國家形象對內部公眾的凝聚力。我們在今日語境下召回大運河
這一巨型文化遺產(chǎn),終極目的在于以其作為記憶之場,在歷史的蜿蜒曲折中找到一以貫
之、不曾斷裂的文化記憶,以完成它征召個體、形成集體身份的使命,建構國家形象,這
也關涉一個民族國家的國家安全。
大運河能作為一個民族的記憶之場,首先在于它巨型的時空體量。從時間上看,它具
有豐厚的歷史資源,大運河是古代中國的“生命線”,對于維系“國命”居功至偉。在記
憶之場中,豐厚的歷史饋贈也轉為巨型的空間布局。從當下空間體量看,大運河也是巨型
文化網(wǎng)絡空間,它流經(jīng)8省35市,跨越四十多個緯度,遺產(chǎn)涵蓋分類與內笈廣袤繁多;同
時在當下,大運河北連“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帶”,南接“長江經(jīng)濟發(fā)展帶”,縱貫“一帶一
路”,在國家戰(zhàn)略空間上起到文化帶柔性穿引、融通的重要作用。巨大的時空體量賦予大
運河在今日語境中被重構為集體身份認同的參照框架。大運河因巨大的時空體量被整體升
華為一個符號,成為可提供集體身份的象征物,成為文化記憶與國家形象的媒介。
大運河是在多元與統(tǒng)一的辨證生成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特質形象。大運河沿岸所涵蓋的
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如白蛇傳說、蘇繡、吳歌、金龍四大王民間信仰及廟會等,沿途所連
綴的區(qū)域文化如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楚漢文化、淮揚文化、吳越文化等多重文化,都是
特色顯著的文化符號,它們沿著運河的遷移與傳播,互相汲取養(yǎng)料、為己所用,卻不存在
互相吞沒與取代,構成既獨立也雜糅、主體良性溝通的文化景觀。盡管這些區(qū)域文化多元
多樣,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卻始終如一、自上而下的貫穿其中,成為其精神實質里從未
動搖的精神內核,以及在共同文化魂魄的統(tǒng)攝下全民族共享的精神財富。這種多元與一體
的辯證統(tǒng)一的文化特質是國家形象建構的情感焦點。
包容異質與聯(lián)通世界是大運河對自身空間生產(chǎn)的總結與提煉。包容異質主要體現(xiàn)在大
運河在溝通南北過程中,在漫長的時空糾葛中,江南文化特質沒有喪失,北方中原文化也
沒有失去自身認同與訴求,江南文化內部子區(qū)域文化的共同與差異也一直存在,而南北文
化的互動也形成了全新、統(tǒng)一的中國認同。有時候,“江南”是中國傳統(tǒng)中隱性的文化向
心力,以此凝聚華夏文化認同;有時候,“江南”又成了隱性的文化離心力,以此區(qū)別于
意識形態(tài)化的北方中原“規(guī)范文化”。南北交融卻不同質化的核心在于容忍文化差異,容
納異質性文化。從歷史上看,大運河是一條連通世界文化的廊道,其北接長城文化帶。西
挽陸上絲綢之路,東連海上絲綢之路。這個巨型文化網(wǎng)絡之所以能流暢運轉。其本質在于
它是在尊重差異、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尋求不同文明之間的共同價值,這才是真正的聯(lián)
通。一方面保有自我,不失去原有的文化根基與血脈,另一方面是平等相待、吐故納新。
在處理好異質文化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在聯(lián)通中真正發(fā)現(xiàn)世界,而不是扼殺其他世界。作
為一種話語資源,大運河包容異質與聯(lián)通世界的話語建構是重塑國家形象的當代追求,將
不斷引領發(fā)展當代世界文化,在新的價值框架下培育人類社會的共同體意識。
(摘編自吳昊《敘事主題:大運河聚焦國家形象的三種維度》)
10.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后,開始頻頻出現(xiàn)在國家政策性話語中,人們對它
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B.近年來,國家征召長城、大運河、黃河等巨型文化符號,以此去建構自身的國家形
象,建立一套符合自身文化安全的話語體系。
C.大運河作為記憶之場,它的重要使命是借助一以貫之、不曾斷裂的文化記憶,來維護
民族國家的安全。
D.大運河沿岸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沿運河遷移與傳播中,淘汰了劣性,交融、雜糅成
主體良性溝通的文化景觀。
11.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巨型文化符號,大運河攜帶的歷史與文化基因,有助于建構出-一種聯(lián)通、包容的
大國形象。
B.中國內外特別的情勢,促使中國征召自身的歷史資源與文化符號,增強國家形象對內
部公眾的凝聚力,對外的話語權。
C.大運河具有豐厚的歷史資源,也是巨型文化網(wǎng)絡空間,擁有巨大的時空體量,是文化
記憶與國家形象的媒介。
D.大運河溝通南北過程中,江南文化、北方中原文化均未喪失自身特質,得益于“江
南”的文化向心力與離心力。
1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記憶之場”的一項是()
A.辛亥革命之后,帝制時代的紫禁城變成了“故宮”,進而轉變?yōu)橄蚬婇_放的國家級
博物館。
B.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C.202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90周年紀念日,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舉行。
D.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里程碑,也是人類
在44年后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志性節(jié)點。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題。
文本一:
終于等來了一封信((節(jié)選)
劉慶邦
七月七這天,方喜明仍沒有想到那個人會不會給她寫一封信。直到中秋節(jié)那天,方喜
明在路上碰見了孟嫂,孟嫂一上來就問她:“張東良走后給你來信了嗎?”
“沒有?!?/p>
“這個張東良,他怎么還不給你寫信!他走了都有兩個多月了吧?”
“兩個月零十九天?!?/p>
“你看你記得多清,有整又有零。你是不是每天都在想他?”
“誰想他,我才不想他呢!”
孟嫂笑了,說:“還說不想人家,你看你的臉紅成啥了,恐怕比雞冠子都紅。”
方喜明不由得摸了一下臉說:“嫂子最會笑話人了,你再笑話人,人家就生氣了!”
“這個喜明,都是定過親的人了,還這樣害羞呢!”
方喜明愈發(fā)害羞地、長長地叫了一聲嫂子,說:“不是?!?/p>
“不是什么,你敢說你不想張東良!”
對于張東良這個名字,她在心里隱著藏著,小心翼翼,從不敢叫出口??缮┳硬还懿?/p>
顧,叫了一聲又一聲。她想讓嫂子叫,又不想讓嫂子叫。嫂子叫了,好像是替她叫出來
的,她一聽心里就是一動。她不想讓嫂子叫呢,是覺得嫂子叫得太多了,嫂子一叫,她心
里就是一疼。她輕輕跺了一下腳,當真生氣似的轉過臉去。
“好好好,嫂子不說了,嫂子跟你孟哥說說,讓你哥留點兒心,只要看見張東良給你
寫來了信,讓他馬上告訴你?!?/p>
直到這時,方喜明似乎才醒悟過來,人離開了,互相之間還可以有書信往來。她覺得
自己真傻,傻得一點兒氣兒都不透,怎么就沒想到寫信這一層呢!虧得孟嫂提醒她,給了
她一個盼頭,不然的話,她每天看夭夭高,看地地遠,看云云起,看水水流,一顆跳蕩不
止的心真不知往哪里放。方喜明還知道,大隊會計會把信件分發(fā)給各村的干部,讓他們捎
給村里的收信人。大隊會計不是別人,正是孟嫂的男人孟慶祥。
此后,方喜明到孟嫂家去得多一些,只要在孟嫂家,總會說到孟哥。是孟嫂先說到孟
哥的,她接著說孟哥就是順嘴話,她問:“孟哥是不是又到大隊部里去了?”
“吃過早飯擺下飯碗就去了,說是公社駐咱們大隊的干部要在今天上午召開全大隊各
生產(chǎn)隊的干部會議。一下雨就開會,一下雪也開會,開會開會,不知道有啥開頭兒。開得
你孟哥跟不著窩兒的兔子一樣,家里啥事兒都指望不上他!”
只要說到孟哥,不管孟嫂說什么,方喜明都愛聽,誰讓那個人跟孟哥是好朋友呢!方
喜明不敢問孟嫂,那個人是不是給孟哥寫了信,只替孟哥說好話說:“孟哥是有文化的
人,有本事的人,大隊離不開他唄!”
“成天價扒拉算盤珠子,那叫什么本事?要說有本事,依我看,你們家的張東良才是
真有本事呢!”
念頭繞不過,人就繞不過。由孟哥引出了張東良,孟嫂又把張東良說到了。讓方喜明
沒有想到的是,孟嫂在說到張東良時,還把張東良說成“你們家的”,這可怎么得了!方
喜明頓時滿臉紅透,又不知說什么好了。
在來信不來信的問題上,方喜明還保持著耐心,孟嫂卻好像沒有了耐心,當方喜明再
次來到孟嫂家時,孟嫂一開口就對她說:“我天天問你孟哥,張東良為啥還不給喜明來
信,你孟哥說他也不知道?!?/p>
“來不來信都沒啥,他可能沒顧上唄!……”
文本二:
劉慶邦創(chuàng)作談:情感之美
寫每一篇小說,事前我們都要為這篇小說定下一個調子。那么,拿什么為小說定調子
呢?我的體會只能是情感。“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本質上說,小說是情感之物。小說創(chuàng)作的原始動力來自情感,情感之美是小說之美的核
心。我們衡量一篇小說是否動人、完美,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這篇小說所包含的情感
是否真摯、渾厚、飽滿。反之就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這就要求我們,寫小說一定要把情
感作為小說的根本支撐。小說還沒開始“彈”呢,我們的感情已蓄勢待發(fā),等小說成了
“曲調”,感情的奔涌自然是水到渠成。
近年來,從西方傳過來的一些短卷小說,不再像契訶夫、莫泊桑那樣重感情,而是打
著所謂現(xiàn)代主義的旗號,重形式,以讓讀者看不懂為高明。這樣的小說理性大于感性,不
再讓人感動。如果小說創(chuàng)作背離了以情感之美為中心,放棄了把情感作為主要的創(chuàng)作資
源,一味從理念上或別的地方尋求創(chuàng)作資源,就違背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初心和基本規(guī)律。
當然,小說創(chuàng)作除了情感之美,還離不開自然之美、細節(jié)之美、語言之美、思想之
美、形式之美等多種審美要素的參與。只有把多種審美要素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才能
成就一篇完美的、常讀常新的小說。拿白居易的《琵琶行》來說,它主要表現(xiàn)的是情感之
美和音樂之美。這兩種美好的東西都不是實體,都看不見,摸不著,很難表現(xiàn)。我們注意
到,詩人借助一連串自然物象,把美好的情感和“仙樂”盡善盡美地表現(xiàn)出來。當然,這
首詩的語言之美更不用說??梢哉f,每樣文學作品的語言之美,都是情感之美的保障,如
果語言不美,情感之美很難實現(xiàn)。
其實我們可以把《琵琶行》當作一篇短篇小說來讀,它會給我們很多啟示。等我們把
小說寫得也有了詩意,我們的眼睛也可以濕一濕。
13.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節(jié)選部分開篇提到“七月七”和“中秋節(jié)”兩個時節(jié),暗示戀人之間本該是要團
聚的。
B.”兩個月零十九天”“我才不想他呢”兩處語言頗為傳神,凸顯了方喜明內心的復雜
狀態(tài)。
C.書信成了選文中人物的情感載體,同時也是重要的線索,寄托著方喜明對戀人的思
念。
D.選文截取女主人公的幾段對話,言簡意賅,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方喜明的心理變化過
程。
14.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慶邦認為小說創(chuàng)作之前應該用情感來為小說定下調子,小說創(chuàng)作的原始動力來自情
感。
B.小說的藝術之美應該是多元的,但情感美是小說藝術美的核心,是引起讀者共鳴的關
鍵。
C.現(xiàn)代主義的西方短篇小說重在形式,理性大于感性,缺少了那種讓人內心感動的情感
因素。
D.文學作品藝術美有時很難直接表現(xiàn)出來,但可借助一連串自然物象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
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T6題。
文本一:
英雄的情話
董雪丹
“接到了你的信,我的靈魂安慰極了,使我愛你的心頭變成了一種不可思議和不可形
容的狀態(tài)?!边@情話是不是說得很甜蜜,很纏綿,很深情,甚至很文藝?
你能想象這話出自一個二十五歲就犧牲了的英雄之口嗎?而且,在這一句后面,還有
更溫存、更體貼、更讓所愛之人放心的解釋:“我自來到廣東,已一載有余了,我的言
語、我的行動都是革命的,都是光明磊落的。尤其現(xiàn)在我擔任了黨代表工作,要為人家的
模范,要去指導人家,一舉一動,都得特別地留心?!?/p>
當然,即便是在與愛人的柔情之中,我們應該也可以從他的言語之中體會到一種豪邁
之氣、磊落情懷。
他是我在井岡山學習期間仰望的英雄。
到井岡山的第一天,在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一則“井岡山名言錄”吸引了我,這則名
言是這樣寫的:“我天天跑路,錢也沒的用,衣也沒的穿,但是心情非常地愉快,較之從
前過優(yōu)越生活時代好多了,因為是自由的,絕不受任何人的壓迫?!碑敃r我就想,這該是
怎樣一個人,可以如此無視無衣無錢的清苦,而保持如此樂觀?看看署名:陳毅安。
對我而言,這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出于對這句話的尊重,我開始了解他,知道了他
是湖南人,參加了秋收起義,后隨部隊到井岡山。1930年在長沙戰(zhàn)役中任前敵總指揮,在
掩護軍團機關轉移時,壯烈犧牲,年僅二十五歲。
我查閱了一下資料,知道陳毅安上井岡山后,曾給未婚妻李志強寫過四封信,在博物
館里的那句名言,就摘自其中一封。在這之后,其實緊接著還有幾句:”但最憂悶、最掛
心、最不安心的,就是不能單獨同你坐在一起,而且信都很難同你通了。這是何等的痛苦
??!”在他充滿愛戀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出來,物質上的艱難他可以樂觀地不在乎,
卻獨獨放不下一份相思,俠骨之中,又見柔情。
說起來那么巧,第二天上午,我看到一個“紅色家書”的資料匯編,看到了1926年陳
毅安寫給未婚妻李志強的信,其中打動人的句子有很多,陳毅安這樣說道:“現(xiàn)在我進了
學校,老實不客氣地對不起你了,也已經(jīng)同別人又發(fā)生戀愛了”,看到這里,有些莫名其
妙,正想他怎么跟李志強交代呢?只見他又轉折過來,說這個戀愛對象是列寧主義,并
說,“你若明了他的意義,恐怕你也要同他戀愛了,若是你能同他戀愛,就是我同你戀愛
的真精神……”看來,這應該是他在廣州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寫給李志強的信。在這里,我
們可以看到一個年輕、鮮活,甚至耍著戀人間的“小陰謀”“小手段”的陳毅安,相信在
他的調侃、調皮之后又歸結于鄭重的過程中,李志強的心也一定會起起落落。也許,她拿
著信紙的手會一次次地發(fā)抖,最后,看到“你親愛的毅安”的署名時,滿心甜蜜地微微一
笑。
真是巧到不能再巧,在井岡山的第二天下午,聽一位老師講課時,她也講到了陳毅
安,講到陳毅安與李志強書信往來相戀八年之后終于走到了一起,講到陳毅安寫給李志強
的最后一封情書,是兩張空白的紙,那是在陳毅安犧牲半年之后,是在他們的孩子剛剛滿
月不久??吹桨准埖哪且豢蹋钪緩姷臏I珠滾落下來:陳毅安在“蜜月”時對李志強說
過,要是接到空白信箋,說明他已離開人世。這無字的書信里,比起李志強珍藏的五十四
封書信,有著多少沒有說出、再也無法說出的牽掛?。£愐惆擦沂繝奚?,人們在他胸前
口袋里發(fā)現(xiàn)了被鮮血浸染的他與妻子的結婚照,照片上的陳毅安和李志強,實在太年輕
了。面對他們的年輕,我甚至有一剎那的疑問:“我們是有階級覺悟的青年,擔負了中國
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神圣使命,我們難道戀戀于兒女的深情嗎?”這樣有使命感、責任感的
話,怎么就出自這么年輕的陳毅安之口?是一種什么力量讓他做出了那樣堅定的、超越了
兒女情長的選擇?
一遍遍地看陳毅安的家書,雖然我努力想把一個英雄還原成一個飽受相思之苦的年輕
人,但透過他真摯的愛的傾訴,我還是體會到一個革命者的愛情觀、一種堅定的信仰:
“你要做我的一個同志,才可以算是我真正的愛人?!庇纱?,我才真正地理解了陳毅安說
的“愛情不能成為癡情"。是啊,志向相同、信仰一致的兩個靈魂,才會離得更近,相知
更深啊。
在井岡山,信仰絕不是一個虛幻的名詞。因為我們知道腳下的土地,曾經(jīng)浸潤著太多
的鮮血,那么多有名無名的先烈在這里長眠。在這里,怎么可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又怎么
忍心去玷污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奠定的信仰?在這里,我們不能不懷揣一份景仰,不能不心
懷一份尊重,不能不去思考什么是信仰。
似乎為了加深“洗禮”的印象,我在井岡山學習的八天時間里,每一天都有雨,被雨
清洗過的天地總是一片澄澈。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走在英雄曾經(jīng)走過的土地上,傾聽那些感
人的往事,感受那些高尚的情懷,感覺精神也是一片澄澈。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文本二:
散文的藝術品格,首先是真實客觀地反映現(xiàn)實社會與生活。這給散文帶來了藝術的難
度。而這一難度,其癥結就是真實與客觀地進行藝術的描繪。在這里,不能夠虛擬和變
形,只能如實地又有藝術裁剪地反映這個世界。這里就需要正確認識現(xiàn)實社會和生活,要
學會分析現(xiàn)象與本質的關系,才能把握住現(xiàn)實社會和生活的主流及前進的趨向,才能站立
在時代精神的高度,寫出接“地氣”而又有“眼光”的優(yōu)秀散文作品。
(選自柏峰《散文的藝術品格》,有刪改)
15.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事砸的一項是()
A.這篇散文主要敘述了作者在井岡山學習期間,在革命歷史博物館仰望英雄的所見所聞
所感,由英雄家書寫起,引出對英雄事跡的敘述,人物形象鮮明。
B.這篇散文的語言充滿生活氣息,少用修辭,少用描繪性語言,語言通俗化、口語化。
但作品并不缺乏作者對英雄的無限敬仰之情,平實中顯真情,真摯感人。
C.這篇散文的線索明晰,文中”到井岡山的第一天”“說起來那么巧,第二天上
午"''在井岡山的第二天下午”等時間轉換串聯(lián)全文,使文章內容集中,結構清晰。
D.這篇散文“以小見大”,體現(xiàn)在對個體陳毅安精神的贊美推及對井岡山無數(shù)先烈的景
仰、尊重及對信仰的思考上,表達了作者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16.下列對兩則文本的有關說法,無曲的一項是()
A.“英雄的情話”標題語帶雙關,“英雄”具有一種鋼鐵的意志、樂觀的精神,而“情
話”則是一種情感的細膩,這一標題運用雙關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豐滿的形象。
B.作者真實描述了陳毅安和李志強之間的點滴生活,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如寫李志強
“拿著信紙的手會一次次地發(fā)抖”“滿心甜蜜地微微一笑”等,刻畫了主人公內心的變化
過程。
C.文中暗示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秋收起義”“井岡山”“1930年長沙戰(zhàn)役”等詞
語,能夠觸發(fā)讀者對那段艱難歲月先烈們斗爭生活的感知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
D.接“地氣”而又有“眼光”的優(yōu)秀散文作品,既要做到真實客觀地反映現(xiàn)實社會與生
活,又要做到虛擬和變形,從而對現(xiàn)實進行真實與客觀的藝術描繪。
(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7T8題。
文本一
荔枝
鐘敬文④
輕紅酢白,雅稱佳人纖手臂。
----東坡詞
這實在使我時常想起來,有點懊恨。為什么不生在那周漢故都的秦豫之鄉(xiāng),又不生在
那風物嫵媚的江南之地,卻偏偏生長在這文化落后蠻僚舊邦的嶺南呢?雖說在這庾嶺之
陽,南海之濱,也盡有南越南漢未荒的霸跡,白云西湖挺秀的河山,足以供我們低徊游
眺,少擄愛美好古之懷,但翹首北望,畢竟不免于爽然自失啊!
然而,生息在這樣邊徼之地,略略可以叫我們感到滿意的,卻不能不教及飲食之事
了。我用不著把嶺南一切鄉(xiāng)土風味,地加以陳述,但略舉敘一二有趣故事以當例示便
得了。
昔者蘇東坡被貶南來,食蛀,覺其味美,誡語他的兒子北歸時休要告訴人家,恐怕他
們因此求謫嶺南。這是一則誰都知道的佳話。我再來另舉一個大家不大曉得的民間傳說
吧。俗傳宋末,帝禺給元番追趕南下,一晚,行到我們海豐南山嶺,腹甚餓,野人以飯菜
——油尖米飯和粗鱗針②——進之。帝食之,覺風味大佳,因嘆道:
玉飯送金湯,何必作君王?
在凡百水果都很繁盛的嶺南之區(qū),最使我愛吃的一件,該無過于荔枝了。談到荔枝,
我們總要想起唐宋兩位藝術家的故事吧。這兩人,一是李三郎的妃子楊玉環(huán),她生長于西
蜀,卻酷嗜我們故鄉(xiāng)的荔枝?!耙或T紅塵把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確是當年事情逼真的
寫照啊。一是東坡,他是個著名饕餐的學士,他貶到我們嶺南來,竟像是上天特賜他一場
飽吃的好機會一樣。在許多食品中,他尤特別喜歡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
南人”這不是此老饞態(tài)自行證實的絕好“招供”嗎?
你們有不曾見過荔枝的朋友嗎?我想總該不會有吧。因為至少你們是可以從罐頭的食
物里見到的,雖然在那里的已經(jīng)少變了形態(tài),而且僅僅是它的肉身。若你們萬一有不曾見
過它的,那末,你們要從文字里求滿足時,最好是去看白居易那篇簡短的《圖序》。因為他
寫的雖不必十分相像,但總算得其近似了。(聽說宋朝的蔡襄,做過一部《荔枝譜》,不知
內容說的怎樣。我既沒有見過,也就不便多說了。)
荔枝的為物,我們不必待啖喝了它的雪白的嫩肉和香醇的甘漿而后,才知道它是果中
的佳品,便是起初看了它的外形,已經(jīng)夠知道它是很''藝術的”了。柿紅的果皮上,印著
龜甲似的花紋,這不是很美觀么?它種果皮,或過粗糙,或傷平滑,或色澤不佳。方之于
它,真有上下之別呢!記得前人把龍眼叫做“荔枝奴”,若含有兩者性質上比擬的意思,
那末,我就不能首肯了。因為像那樣土劣的龍眼子,就是做他的奴婢也有點不配?。∵@么
一來,也許有人要說我把荔枝看得太名貴了,但我想若平日賞識過它的,至少也該不說我
在這兒撒謊吧?
我們這里荔枝上市的時候,大約正是在大地如火爐般熱烘著的五六月。這時,楊梅、
李子等,已經(jīng)漸漸過去,黃皮子山梨等,又多俗而寡味,荔枝總算是一種當季出色的水果
了。當日影已斜的午后,或銀月初上的黃昏,我們坐在那清風徐來,綠蔭如蓋的樹下,吃
著這一顆顆晶丸般的荔枝,比起古人“浮瓜沉李”的故事,不知誰要風韻得多?猶記得數(shù)
年前曾以荔枝一筐,饋送某女郎,簡上附以詩云:“眼前三百堪消夏,纖指無勞雪藕
絲?!睂嵲诘模@種風味即比之杜甫所盛稱的“公子調冰人,佳人雪藕絲”,也何須多讓
呢?
吾粵有著名的荔校灣,其地荔枝夾岸,白蓮滿塘,相傳是南漢時候的昌華舊苑。每當
夏季,荔枝繁結,避暑游人,云簇于此。我數(shù)年前客廣州,正值歲暮天寒,不是它輕紅高
掛,招徒游客的時候,所以無緣打槳一至其地,暢嘗所謂仙城風味。這件事,現(xiàn)在回想起
來,還覺得很為可惜呢。
文本二
我以為作小品文,有兩個主要的元素,便是情緒與智慧。平常的感情和智識,有時很
可用以寫小說作議論文的,移到小品文,則要病其不純粹,不深刻。它需要湛醇的情緒,
它需要超越的智慧,沒有這些,它將會成為木制的美人,即使披上華美的服裝。在外表方
面,自然因為各個作者的性格殊異,而文章的姿態(tài)也要跟著參差不同,但只要是真純的性
格的表露,而非過分的人工的矜飾矯造,便能引人入勝,撩人情思。
中國古來許多文人中,沒有專門做小品文做得多而且出名的。如果《莊子》不盡是偽
書的話,在戰(zhàn)國時,已頗有些美麗的小品文出來。陶淵明這位避世的先生,不但在中土詩
國中是一個杰出的人才,他的小品文,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制。《桃花源記》、《五柳先生
傳》,這是有口皆碑的。唐人如柳宗元的山水記,用筆幽雋,作者個人情緒,不自禁的流淌
其間,所以也不能不說是逸品。新文學運動以來,俞平伯、朱自清、葉紹鈞諸先生,都曾
寫過小品文,并且成績頗不壞的。
去年我的散文集《荔枝小品》?出版后,曾接到一位朋友的信,說這冊子里面的文字,
有個共通的毛病,就是內容不很充實。這話十分使我心服。最近一年,已久不寫這類短文
了。日來,因為環(huán)境的觸發(fā),復拉雜寫了一點??菥阶玖樱嬉允彿x,文章二字且當不
起,精美的小品云乎哉?
(注)①鐘敬文(1903-2002),廣東人,中國民俗學家,現(xiàn)代散文作家。文本一是他的小
品文,文本二節(jié)選自他的《試談小品文》。②粗鱗針,魚名。③《荔枝小品》,鐘敬文散文
集,文本一就出自該書。
17.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數(shù)提蘇東坡,主要是因為他與嶺南的關系密切,留下了贊美荔枝的著名作品和故
事,合乎作者的寫作需要。
B.文章用土劣的龍眼子與肉嫩而雪白、漿甘而香冽、果皮花紋美觀的荔枝形成鮮明對
比,從而突出了荔枝的不凡。
C.文章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B卷)
- 系統(tǒng)設備安裝工作承攬合同(3篇)
- 2025年崗亭購買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協(xié)調解除合同指導
- 2025年工程勘察服務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企業(yè)零成本用車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苯噻草胺項目立項申請報告模式
- 2025年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協(xié)議書保證金實務指導
- 2025年體育場館租賃預付款協(xié)議
- GA/T 1499-2018卷簾門安全性要求
- 成長感恩責任高中主題班會-課件
- 化工裝置實用操作技術指南
- 建設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指引(咨詢企業(yè)版)(征求意見稿)
- 2020年度安徽省中考數(shù)學科目試卷
- 員工培訓、考試、積分記錄表
- 風冷熱泵主機改造-模塊機匯總
- 攝影攝像技術專業(yè)申請表
- 浙江省紹興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 牡丹區(qū)中心醫(yī)院食源性疾病監(jiān)測培訓課件
- 高中英語常用詞匯表(動詞、名詞、形容詞和副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