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巖復習完_第1頁
沉積巖復習完_第2頁
沉積巖復習完_第3頁
沉積巖復習完_第4頁
沉積巖復習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沉積巖的概念(重點)沉積巖是組成巖石圈的三大類巖石(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之一。它是在地殼表層條件下,由母巖的風化產(chǎn)物、火山物質、有機物質、宇宙物質等沉積巖的原始物質成分,經(jīng)過搬運作用、沉積作用以及沉積后作用而形成的一類巖石。2.沉積巖石學的概念沉積巖石學是研究沉積巖的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巖石類型及其形成作用、沉積環(huán)境和分布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3.沉積學的概念沉積學(sedimentology)是在沉積巖石學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個新的完整而獨立的地質學科,是研究沉積物和沉積巖的成分、成因與形成機制、沉積環(huán)境的科學。4.與巖漿巖相比,沉積巖有哪些特征1)礦物成分特點:①在巖漿巖中大量存在的高溫礦物,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等鐵鎂礦物以及基性斜長石,在沉積巖中則很少。②巖漿巖中數(shù)量甚多的礦物,如鉀長石、酸性斜長石及石英,在沉積巖中也廣泛存在。③有些礦物是在沉積作用過程中新生成的。如粘土礦物、某些氧化物和氫氧化物、鹽類礦物、碳酸鹽礦物,它們是沉積巖主要礦物之一,但在巖漿巖中極少或缺乏。④沉積巖富含有機質(油氣形成物質),而巖漿巖中無。2)化學成分的特點:①兩者鐵的總量大體相等,但在巖漿巖中FeO略高于Fe2O3,而在沉積巖中Fe2O3要高于FeO。②沉積巖中堿金屬的含量遠低于巖漿巖,尤其是Na的含量。③沉積巖中富含CO2和H2O,巖漿巖中則極少。④在沉積巖中含有大量有機質,這是它們與巖漿巖最重要的區(qū)別之一。3)結構構造的特點:沉積巖的結構類型和特點取決于其形成方式:由機械搬運和機械沉積形成的沉積巖具有:“碎屑結構”(由機械破碎的陸源碎屑組成的巖石)“火山碎屑結構”(由火山噴發(fā)的碎屑組成的巖石)“泥狀結構”(由化學風化形成的陸源粘土組成的巖石)由機械作用形成的內源巖具有“粒屑結構”由化學和生物化學作用形成的巖石具有“結晶粒狀(晶粒)結構”由生物作用形成的巖石具有“生物結構”絕大部分沉積物是在流體(水、空氣)中進行搬運和沉積的,因此在沉積巖中常常具有成層構造、層內構造以及層面構造。巖漿巖的構造:塊狀構造、斑雜構造、球狀構造、氣孔構造、杏仁構造、柱狀節(jié)理構造、枕狀構造5.風化作用的概念及類型風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殼最表層的巖石在溫度變化、大氣、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發(fā)生機械破碎和化學變化的一種作用。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6.各種礦物抗風化能力的強弱(重點)石英(quartz):主要的造巖礦物,在風化作用中穩(wěn)定性極高,它幾乎不發(fā)生化學溶解作用,一般只發(fā)生機械破碎作用。長石(feldspar):穩(wěn)定性次于石英,風化穩(wěn)定性由高到低的順序是:鉀長石、多鈉的酸性斜長石、中性斜長石、多鈣的基性斜長石。云母(mica):白云母抗風化能力較強黑云母的抗風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橄欖石、輝石、角閃石等鎂硅酸鹽礦物抗風化能力低。各種粘土礦物(如高嶺石、蒙脫石、水云母等)在風化帶中相當穩(wěn)定。各種碳酸鹽礦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風化穩(wěn)定性甚小,極易溶于水并順水轉移。各種硫酸鹽礦物(如石膏、硬石膏)、硫化物礦物(如黃鐵礦)、鹵化物礦物(如石鹽)等,風化穩(wěn)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呈溶液狀態(tài)流失走。重礦物(heavymineral):風化穩(wěn)定性的差別很大,如石榴石、鋯石、金紅石、電氣石等較穩(wěn)定,為沉積巖中常見的穩(wěn)定重礦物。7.各類沉積巖抗風化能力的強弱(重點)其中以蒸發(fā)巖最易溶解、最易風化,碳酸鹽巖次之,粘土巖、石英砂巖、硅巖等最難風化8.風化過程中元素的轉移順序(重點)?最易轉移元素(Kx=n·10~n·102):CI,Br,I,S?易轉移元素(Kx=n~n·10):Ca,Mg,Na,K?可轉移元素(Kx=n·10-1~n):Mn,Si(硅酸鹽),P,Cu?略可轉移元素(Kx<n·10-1):Fe,Al,Ti,?基本不轉移元素(Kx=n·10-10):Si(石英)9.母巖風化的階段性(1)破碎階段(碎屑階段):以物理風化為主,風化產(chǎn)物主要為巖屑或礦物碎屑(2)飽和硅鋁階段:巖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鹽將全部被溶解,首先帶出Cl-和SO42-。然后在CO2和H2O的共同作用下,鋁硅酸鹽和硅酸鹽礦物開始分解,游離出堿金屬和堿土金屬(K+、Na+、Ca2+、Mg2+)鹽基,其中Ca和Na的流失比K和Mg要快些。這些陽離子組成弱酸鹽,使溶液呈堿性或中性反應,并使一部分SiO2轉入溶液。此階段的粘土礦物有蒙脫石、水云母、拜來石、綠脫石等。同時堿性條件下難溶的CaCO3開始堆積。(3)酸性硅鋁階段(粘土型風化作用):堿金屬和堿土金屬大量被溶濾掉,SiO2進一步游離出來。因此堿性條件逐漸為酸性條件所代替。使上階段形成的礦物(蒙脫石和水云母等)轉變成在酸性條件下穩(wěn)定的不含堿和堿土金屬的粘土礦物高嶺石和變埃洛石等。(4)鋁鐵土階段(紅土型風化作用):風化的最后階段。在此階段,鋁硅酸鹽被徹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動的元素都被帶走。主要剩下鐵和鋁的氧化物及一部分SiO2,在原地形成水鋁石、針鐵礦、赤鐵礦及蛋白石的堆積。由于它是一種紅色疏松的鐵質或鋁質土鑲,所以也稱紅土。10.母巖風化的產(chǎn)物類型(重點)碎屑殘留物質:母巖的巖石碎屑或礦物碎屑(巖屑和礦屑)。新生成的礦物:主要是在化學風化作用過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礦物,如水白云母、高嶺石、蒙脫石、蛋白石和鋁土礦等。溶解物質:主要是指在化學風化過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I、S、Ca、Mg、K、Na、Si、Fe、Al、P等。11.風化殼的概念由風化殘余物質組成的地表巖石的表層部分,或者說已經(jīng)風化了的地表巖石的表層部分。12.層流與紊流、急流與緩流劃分的依據(jù)(難點)雷諾數(shù)(Re)=慣性力/粘滯力=V2d2ρ/Vdμ=Vdρ/μ層流(laminarflow):一種緩慢流動的流體,流體質點作有條不紊的平行線狀運動,彼此不相摻混。紊流(turbulentflow):湍流,一種充滿了漩渦的多湍流的流體,流體質點的運動軌跡極不規(guī)則,其流速大小和流動方向隨時間而變化,彼此相互摻混。Re=1時,流動呈層流Re>40時,出現(xiàn)“卡門渦街”,紊流佛羅德數(shù)Fr=慣性力/重力=V2/LgFr>1,急流,超臨界流,水淺流急Fr=1,臨界流Fr<1,靜流,緩流或臨界以下的流動,水深流緩13.流水搬運碎屑物質的方式推移搬運(滾動搬運,包括跳躍搬運)、懸浮搬運(懸移搬運)14.尤爾斯特隆圖解的含義(重點)15.沃克圖解的含義當流動強度為P時,它所能滾動的礫石最大粒徑為8cm,同時所懸浮的顆粒最大粒徑為2.2mm。當流動強度略小于P時,可使粒徑為8cm和2.2mm的礫石同時沉積,從而形成雙眾數(shù)的礫巖。當流動強度在P附近反復變動時,則可能形成粗、細礫石沉積的互層,其平均粒度分別為8cm和2.2mm。如果流動強度急劇減少,則可能造成分選極差的多眾數(shù)的礫、砂、粉砂和泥的混合沉積物。沉積1mm砂粒所需的流動強度比沉積7cm礫石所需強度小得多,故在平均粒度為7cm的礫石沉積的孔隙中所充填1mm的砂,不可能是同時沉積物。16.浪基面的概念浪基面——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響的最大深度。17.碎屑物質在流水中的搬運和沉積作用(重點)碎屑顆粒在流水中的搬運和沉積,主要與水的流動狀態(tài)(是層流還紊流,是急流還緩流)關系密切;還與碎屑顆粒的本身特點(大小、相對密度和形狀等)有關。(2)機械沉積作用處于搬運狀態(tài)的碎屑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主要是當流水的動力不足以克服碎屑的重力時,碎屑物質就會沉積下來。(3)碎屑物質在流水搬運過程中的變化=1\*GB3①成分:不穩(wěn)定組分逐漸減少,穩(wěn)定組分則相應增加,同其它組分也就變得更加簡單了。=2\*GB3②碎屑顆粒度逐漸變小=3\*GB3③碎屑顆粒的圓度逐漸變好=4\*GB3④碎屑顆粒的球度也有所增高18.碎屑物質在海水、空氣和冰川中的搬運和沉積作用(1)碎屑物質在海水中的搬運和沉積作用=1\*GB3①波浪當波浪運動的方向與海岸垂直,而海底又位于浪底之上時:遠離海岸深水區(qū):碎屑往返運動、向海方向運動;近岸淺水區(qū):碎屑作往返運動、向岸方向運動;在二者之間的區(qū)域,碎屑只作往返運動。如果波浪不垂直海岸,而與海岸斜交,則海底碎屑運動的路線呈更加復雜的“之”字形。其最大特點是波浪作用力方向與重力沿岸分力作用的方向不一致,而使物質沿著二者合力方向移動。陣發(fā)性的風暴浪將淺海沉積物卷起而重新搬離或搬向海岸,形成風暴沉積物。=2\*GB3②潮汐作用對濱岸地區(qū)的碎屑物質影響很大,在潮汐作用帶,水體作大規(guī)模地漲潮和落潮運動,因此也使水底的碎屑物質作相應的往返運動。=3\*GB3③近岸地帶的海流或深海濁流、等深流、內潮汐流、冷流、暖流、赤道洋流和上返洋流等對碎屑物質的搬運和沉積均有一定的作用。(2)碎屑物質在湖水中的搬運和沉積作用與海洋相比,湖泊面積小,缺乏潮汐作用,波浪和湖流較弱。加之靠近物源區(qū),因此,沉積產(chǎn)物的成分成熟度和結構成熟度較低。=3\*GB2⑶碎屑物質在空氣中的搬運和沉積作用一般情況下,風只能搬運較細粒的碎屑物質,如砂以下的碎屑;只有在特大的風暴時,才能搬運砂和礫石(飛砂走石)。?搬運能力遠比水小,同樣的速度下,風的搬運能力約為流水的1/300,因此,風一般只能搬運較細粒的碎屑物質。?風的搬運能力有限,選擇性較強,因此風成沉積的粒度分選性較好。?空氣密度小,顆粒碰撞磨蝕導致其圓度較好,常具小麻坑和霜狀表面。=4\*GB2⑷碎屑物質在冰川中的搬運和沉積作用冰磧物—冰川攜帶的碎屑物質冰川具有巨大的搬運能力冰磧物的基本特征:結構疏松,大小混雜,分選極差;冰磧物中礫石磨圓極差;一般缺乏層理構造。19.膠體物質搬運和沉積的控制因素=1\*GB2⑴引起膠體質點搬運的主要因素是同種電荷的膠體質點之間的相互排斥力。=2\*GB2⑵不同電荷電解質的加入,可使膠體質點的電荷中和,從而使膠體質點發(fā)生凝聚而下沉。不同電荷膠體的相互作用,也可使它們的電荷中和,發(fā)生膠體沉淀。=3\*GB2⑶其它因素(如水介質中的腐植酸、生物作用、蒸發(fā)作用、Eh值和pH值等)也影響膠體溶液物質的搬運和沉積作用。20.真溶液物質搬運和沉積的控制因素溶液物質的搬運及沉積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它們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越易搬運,越難沉積。溶解度越小,越易沉積,越難搬運。21.機械沉積分異作用和化學沉積分異作用的概念(重點)機械沉積分異作用:碎屑物質在搬運和沉積過程中,根據(jù)粒度、密度、形狀和成分等特征發(fā)生先后沉積的現(xiàn)象?;瘜W沉積分異作用:溶解物質(包括膠體溶液物質和真溶液物質),在搬運和沉積過程中,根據(jù)其本身的化學性質(主要是其在溶液中化學活潑性或溶解度大?。?,從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順序沉淀出來的現(xiàn)象。22.兩種沉積分異作用的關系及地質意義(重點)(1)關系:機械沉積分異作用進行得較早,化學沉積分異作用進行得較晚(2)意義:兩種沉積分異作用的結果,就形成了各種類型的機械沉積巖和化學沉積巖以及相應的各種沉積礦產(chǎn)。分異作用進行越徹底,各種類型的沉積巖在成分上和結構上的成熟度就越高,從而越易形成各種沉積礦產(chǎn)。23.沉積后作用階段的劃分=1\*GB2⑴根據(jù)粘土礦物成分來劃分早成巖階段、中成巖階段、晚成巖階段、近變質階段=2\*GB2⑵根據(jù)煤巖學來劃分成巖作用階段、后生作用階段、近變質作用階段=3\*GB2⑶根據(jù)地球化學環(huán)境來劃分同生成巖階段、深埋藏成巖階段、表生成巖階段=4\*GB2⑷根據(jù)埋深來劃分淺成巖帶、中成巖帶、深成巖帶、超深成巖帶=5\*GB2⑸綜合劃分方案同生成巖階段、早成巖階段、中成巖階段、晚成巖階段、表生成巖階段24.沉積巖的分類(重點)沉積巖原始物質成分來源

1.主要由母巖風化產(chǎn)物形成的沉積巖(按母巖風化產(chǎn)物的類型和其搬運沉積作用不同,再劃分為兩類)碎屑巖按粒度劃分礫巖砂巖粉砂巖粘土巖化學巖按成分劃分碳酸鹽巖硫酸鹽巖鹵化物巖硅巖其它化學巖2.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質組成的沉積巖火山碎屑巖3.主要由生物遺體組成的沉積巖按可燃性劃分可燃生物巖非可燃生物巖25.陸源碎屑巖的四種基本組成部分碎屑顆粒(礦物碎屑和巖石碎屑)、雜基、膠結物、孔隙。26.碎屑顆粒、雜基、膠結物及孔隙四種組分的區(qū)別(從含義、在碎屑巖中的分布狀況及所起的作用、搬運方式、沉積方式及控制因素、水動力條件、形成階段等方面)(重點)

碎屑顆粒雜基化學膠結物孔隙含義母巖機械破碎的顆粒,是碎屑巖的主體和骨架,決定著碎屑巖的生要特征與碎屑顆粒同時沉積下來并充填在碎屑顆粒之間的細小機械混入物,其粒級與碎顆粒有明顯區(qū)別在碎屑顆粒沉積之后由粒間孔隙水中某些物質達到過飽和時而產(chǎn)生化學沉淀的物質,對碎屑顆粒起著膠結作用碎屑巖中未被固體物質充填的碎屑顆粒之間的那一部分空間,沉積時或沉積后形成的分布狀況及所起的作用巖石的主體和骨架充填于碎屑顆粒之間,起膠結作用碎屑顆粒之間、雜基之間的空孔隙,起主要膠結作用分布于碎顆粒之間搬運方式挪動、滾動、跳躍懸浮溶解

沉積方式及控制因素機械沉積,受流體力學定律支配機械沉積,受流體力學定律支配化學沉積,受化學和物理化學定律支配

水動力條件強而穩(wěn)定由強急劇減弱弱而穩(wěn)定水動力強而穩(wěn)定時,孔隙多形成階段二者同時沉積同生、成巖、后生沉積時或沉積后27.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的概念、成熟度指數(shù)的含義(重點)成分成熟度:碎屑巖的成分接近于終結產(chǎn)物的程度稱為成分成熟度。成熟度——指碎屑物質在風化、搬運過程中,被改造趨向于最終產(chǎn)物的程度。碎屑巖的成分成熟度反映碎屑組分所經(jīng)歷的地質作用的時間和強度,即碎屑物質被改造徹底的程度,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受氣候和大地構造條件的制約。28.粒度的表示方法體積值:可用標準直徑(dn)表示,代表著與顆粒同體積的球體直徑。線性值:直觀度量出來的線性直徑,顆粒的長、中、短直徑:dL(A)、dI(B)、dS(C)29.碎屑巖的粒度分類和命名(重點)粒級粒徑,mm礫石>2砂粗砂0.5~2中砂0.25~0.5細砂0.1~0.25粉砂0.03~0.1雜基<0.03(1)三級命名法:≥50%的粒級定為巖石的主名,即基本名;介于50-25%之間的粒級以形容詞“××質”的形式寫在基本名之前;25-10%的粒級作次要形容詞,以“含××”的形式寫在最前面;含量﹤10%的粒級一般不反映在巖石的名稱中(2)復合命名:若碎屑巖的粒度分選較差,所含粒級較多,沒有含量>50%的粒級,而含量介于50~25%的粒級又不止一個,進行復合命名,以“××—××巖”的形式表示,含量較多的寫在后面。(3)若碎屑巖的粒度分選更差,粒度含量均<25%,則應將此巖石的全部粒度組分分別合并為礫、砂和粉砂三大級別,然后按前兩條原則命名。30.球度與圓度的分級圓度:棱角狀、次棱角狀、次圓狀、圓狀球度:圓球體、橢球體、扁球體、長扁球體31.雜基與膠結物的區(qū)別(重點)=1\*GB2⑴雜基=1\*GB3①定義:碎屑巖中與粗碎屑一起沉積下來的細粒填隙組分,粒度一般小于0.03mm=2\*GB3②地質意義:雜基的含量和性質可以反映搬運介質的流動特性,反映碎屑組分的分選性,也是水動力強度的重要標志,是碎屑巖結構成熟度的重要標志。=3\*GB3③雜基成分:多為粘土礦物,有時見有灰泥、云泥及一些細粉砂碎屑顆粒。=2\*GB2⑵膠結物:膠結物是碎屑巖中以化學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間孔隙中的自生礦物。32.雜基的分類、膠結物的結構分類33.膠結類型與支撐結構的分類和二者間的關系(重點)=1\*GB2⑴基底膠結——填隙物(雜基)含量較多,碎屑顆粒在雜基中互不接觸呈漂浮狀,填隙物主要為原雜基(或正雜基)。又可稱雜基支撐結構。代表高密度流快速堆積的特征。形成于沉積同生期=2\*GB2⑵孔隙膠結——最常見的顆粒支撐結構,碎屑顆粒構成支架狀,顆粒之間多呈點狀接觸,膠結物充填在碎屑顆粒之間的孔隙中。=3\*GB2⑶接觸膠結——亦為一種顆粒支撐結構,顆粒之間呈點接觸或線接觸,膠結物含量少,分布于碎屑顆粒相互接觸的地方,孔隙中無膠結物。=4\*GB2⑷鑲嵌膠結—在成巖期的壓固作用下,特別是當壓溶作用明顯時,砂質沉積物中的碎屑顆粒會更緊密地接觸,顆粒之間由點接觸發(fā)展為線接觸、凹凸接觸,甚至形成縫合線接觸。34.結構成熟度的概念(重點)結構成熟度——指碎屑物質結構上被改造趨向于最終產(chǎn)物的程度。等大、分選好、圓狀、球形、無雜基35.粒度分析資料的應用(重點)36.沉積巖的構造的概念沉積構造是指巖石各組成部分在空間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37.沉積巖的構造分類=1\*GB2⑴按形態(tài)劃分:層理構造、層面構造、結核=2\*GB2⑵按沉積巖形成階段劃分:沉積構造、成巖構造、后生構造=3\*GB2⑶按成因劃分:物理成因構造、化學成因構造、生物成因構造物理成因構造化學成因構造生物成因構造流動成因構造準同生變形成因構造暴露成因構造層面構造波痕沖刷痕刻壓痕重荷模構造包卷構造砂球和砂枕構造碟狀構造柱狀構造滑塌構造干裂雨痕冰雹痕泡沫痕流痕結核縫合線疊錐晶體印痕示頂?shù)讟嬙禅B眼構造成巖層理生物遺跡構造生物擾動構造疊層石構造植物根痕跡層理構造水平層理平行層理波狀層理交錯層理遞變層理韻律層理塊狀層理疊瓦狀構造38.波痕要素波長(L)—兩個相鄰波峰或波谷之間的水平距離波高(H)—波峰與波谷之間的高差波痕指數(shù)(RI)=L/H,表示波痕相對高度及起伏情況不對稱指數(shù)(RSI)=L1/L2,表示波痕的不對稱程度39.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和風成波痕的基本特征=1\*GB2⑴流水波痕特點:谷均圓滑,呈不對稱狀,不對稱指數(shù)RSI>2(2.5),波痕指數(shù)RI>5(8~15),陡坡傾向指示水流方向,波谷比波峰粗。=2\*GB2⑵浪成波痕①對稱波痕波峰尖銳、波谷圓滑,波脊多平直,部分分叉,波痕指數(shù)RI=4~13(多為6~7);②不對稱波痕與流水波痕類似,峰谷均圓滑,不對稱指數(shù)RSI=1.1~3.8,波痕指數(shù)RI=5~16(多為6~8))=3\*GB2⑶風成波痕特點:波峰波谷圓滑、開闊,峰窄谷寬,呈不對稱狀,不對稱度比流水波痕更大,波痕指數(shù)RI=10~70,陡坡傾向與風向一致,波峰粒度比波谷粗。40.槽痕與槽模的形成與特征41.層理的組成要素

42.水平層理、平行層理、波狀層理的基本特征(1)水平層理:紋層呈直線狀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層面。主要產(chǎn)于泥質巖、粉砂巖以及泥晶灰?guī)r中(2)平行層理:紋層平行而又幾乎水平,主要產(chǎn)于砂巖中。=3\*GB2⑶波狀層理:紋層呈對稱或不對稱的波狀,但總的方向平行于層面。43.板狀交錯層理、楔狀交錯層理、槽狀交錯層理、波狀交錯層理、爬升波紋層理的基本特征板狀交錯層理:系之間的界面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紋層與層系界面斜交。特點:層系頂界為直脊水流波痕;垂直水流方向為平行砂紋,傾向與水流方向一致;紋層內常呈下粗上細變化,有的紋層在順水流方向上向下收斂。楔狀交錯層理:層系界面為平面,且互相不平行,層系厚度變化明顯呈楔形;平行于流動方向上紋層與層系界面斜交,垂直于流動方向上紋層與層系界面大致平行或斜交,紋層傾向和傾角變化不定。槽狀交錯層理:層系底界為槽形沖刷面,紋層頂部被切割。44.羽狀交錯層理、浪成波紋交錯層理、沖洗交錯層理、丘狀和洼狀交錯層理、脈狀和透鏡狀交錯層理的指相意義45.遞變層理、韻律層理、塊狀層理和疊瓦狀構造的地質意義46.遺跡化石的分類47.沉積巖顏色的成因分類按成因可分為三類:繼承色、自生色、次生色,其中繼承色和自生色都是原生色。原生色與層理界線一致,分布穩(wěn)定,次生色一般切穿層理,分布不均勻。自生色:定于沉積物堆積過程中及其早期成巖過程中自生礦物的顏色繼承色:要決定于碎屑顆粒的顏色次生色:后生作用階段或風化過程中,原生組分發(fā)生次生變化,由新生成的次生礦物所造成的顏色。48.基本的氧化色和還原色有哪些49.礫巖、角礫巖的概念粒徑大于2mm的碎屑顆粒超過30%的碎屑巖稱為礫巖或角礫巖礫巖(conglomerates):圓狀和次圓狀礫石含量>50%。角礫巖(breccias):棱角狀和次棱角狀礫石含量>50%。50.底礫巖、層間礫巖和層內礫巖的特點、成因及環(huán)境意義(重點)。底礫巖分布于侵蝕面上,常常位于海侵層位的最底部,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為海侵開始階段的產(chǎn)物。層間礫巖整合地夾于其它巖層之間,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蝕間斷,與下伏地層是連續(xù)沉積的。層內礫巖是指該巖層在準同生期尚處于半固結狀態(tài)時,經(jīng)侵蝕、破碎和再沉積而成的礫巖沉積物,再經(jīng)成巖作用而成的礫巖,如竹葉狀灰?guī)r。51.濱岸礫巖、河成礫巖、洪積礫巖、冰川角礫巖、滑塌角礫巖和巖溶角礫巖的異同點。

濱岸礫巖河成礫巖洪積礫巖冰川角礫巖滑塌角礫巖巖溶角礫巖成因在波浪作用的濱岸地帶,由河流搬運來的礫石沿海(湖)岸長期改造而成山區(qū)河流,河床沉積的底部滯留沉積山區(qū)洪流流出山間峽谷進入平原時,流速驟減,致使帶出的碎屑物質快速堆積而成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磧巖地形陡峻地區(qū)的邊界地帶或斜坡,由于重力等作用發(fā)生崩塌或地滑而形成的角礫巖下伏物質(如膏鹽層)被溶解而移去、上覆地層的坍塌作用而形成的礫石成分較單一,以穩(wěn)定組分為主復雜,有不穩(wěn)定組分復雜復雜,??梢娦迈r不穩(wěn)定組分復雜單一成分成熟度高低低低低低分選性好較差很差極差很差毫無分選磨圓度極好中等-好差多呈棱角狀,礫石表面常可見丁字形擦痕棱角狀與磨圓礫石可同時存在高度棱角狀填隙物雜基少,膠結物多雜基較多雜基多雜基多雜基多雜基多結構成熟度高較低低低低低粘土巖的定義以粘土礦物為主(含量>50%)的沉積巖。粘土巖的物質成分礦物成分以粘土礦物為主,次為陸源碎屑礦物、化學沉積的非粘土礦物及有機質。粘土巖的轉化與石油之間的關系(重點)與粘土礦物有關的有機質占沉積物中全部有機質的80~85%,而蒙脫石粘土沉積物是有機質最主要的寄存者。粘土礦物是有機質向石油轉化的催化劑。在早期,由于粘土礦物的存在促進了脂肪酸的脫羧基作用而形成長鏈烷烴,這個過程大致在地溫<60℃、埋深<1500m、蒙脫石脫去大量孔隙水的第一階段。在蒙脫石向混層粘土轉化過程中,由于脫水形成的酸性環(huán)境進一步促進了長鏈烷烴的裂解,形成石油烴,這是石油形成的主要階段,埋深約1500~2700m、地溫約60~130℃,相當于蒙脫石脫水的第二階段。52.沉積后作用的類型有:壓實壓溶作用;膠結作用;交代作用;重結晶和礦物相的轉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等五大類型=1\*GB2⑴壓實作用:沉積物在上覆沉積物重荷壓力下,發(fā)生水分排出,孔隙度和體積減小的作用。=2\*GB2⑵壓溶作用:由于高壓導致顆粒接觸處的溶解度增高而發(fā)生的晶格變形和溶解作用稱壓溶作用。=3\*GB2⑶膠結作用:從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礦物質將松散沉積物粘結成堅硬巖石的過程。=4\*GB2⑷固結作用:通過膠結作用、壓實作用、壓溶作用甚至重結晶作用將松散的沉積物固結成巖石的過程。=5\*GB2⑸重結晶作用:礦物成分以溶解再沉積或固體擴散方式使細小晶粒集結成粗大晶粒過程。=6\*GB2⑹礦物的多相轉變:是一種較復雜的、廣義的重結晶作用,表示礦物由一種結構轉變?yōu)榱硪环N結構,由不穩(wěn)定狀態(tài)向穩(wěn)定狀態(tài)轉化,而成分不變的作用。=7\*GB2⑺交代作用:沉積物或沉積巖中某種礦物被化學成分不同的另一種礦物所取代的現(xiàn)象。=8\*GB2⑻溶解作用:固相物質進入溶液的同時形成次生孔隙的作用。53.沉積后作用有二個完全不同的效果:壓實壓溶、膠結、交代、重結晶和礦物相轉化總體上是縮小充填孔隙使松散沉積物變?yōu)楦鼮榉€(wěn)定的固結的巖石并降低滲透率;溶解作用、機械破碎及某些交代作用可形成次生孔隙。54.同生作用:指沉積物沉積下來后與沉積介質還保持著聯(lián)系,沉積物表層與底層水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反應。55.成巖作用:指松散沉積物脫離沉積環(huán)境而被固結成巖石期間發(fā)生的作用。56.后生作用:泛指沉積巖形成以后到風化作用與變質作用以前所發(fā)生的變化或作用。57.成巖階段劃分:同生作用階段、早成巖階段、晚成巖階段、表生成巖階段。58.原生孔隙:主要是碎屑顆粒之間的、未被溶蝕作用改造的孔隙,也包括層間孔及氣孔。59.次生孔隙:是指在沉積巖形成后,因淋濾、溶蝕、交代、溶解及重結晶等作用在巖石中形成的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