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政治的發(fā)展教學設計示例世界政治的發(fā)展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國際力量新的分化和組合;“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的趨勢;美國的霸權主義;地區(qū)沖突;國際裁軍和軍控進程;朝鮮半島的緩和進程。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使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形勢的特點,堅定為和平與發(fā)展貢獻力量的信念。
2.正確認識中國在當今世界上的地位,增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三、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1.通過概括本章內容,形成樹狀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
2.引導學生認識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事物和本質的能力。
3.引導學生分析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培養(yǎng)學生運用政治與經(jīng)濟辯證關系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社會問題的能力。
4.引導學生分析20世紀國際格局幾次變動的歷史條件和結果,培養(yǎng)學生運用具體與一般、個性與共性關系的觀點認識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重點、難點
一、本課重點: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特點和多極化的趨勢。
二、本課難點:世界格局多極化的原因。
教學要點
教學設計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蘇聯(lián)解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歷史原因: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誤;有現(xiàn)實原因: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推行的錯誤的路線和政策;有外部原因:即西方長期對蘇聯(lián)實行的“和平演變”戰(zhàn)略。而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蘇聯(lián)在長達79年的統(tǒng)治中,未能推動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導致東西方實力對比的失衡,最終導致蘇聯(lián)解體。)
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后,以兩極格局為特征的世界政治格局隨之結束,之后的世界政治出現(xiàn)了怎樣的變化呢?
從兩極格局的形成、發(fā)展和解體的過程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種力量經(jīng)過不斷的消長和重新分化組合,終于從量變發(fā)展到質變,構成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均勢的結果。
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上各種政治力量出現(xiàn)了新的分化組合,新的變化。
一、冷戰(zhàn)后的國際形勢
冷戰(zhàn)結束后,俄羅斯出現(xiàn)了嚴重的經(jīng)濟政治問題,但它繼續(xù)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擁有足以毀滅美國的軍事力量而存在;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企圖稱霸世界;日本則因搶占了高科技制高點,異軍突起,成為世界經(jīng)濟大國,并要求進一步成為政治大國;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歐洲的地位和實力進一步提高和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增強,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力量對比的變化,決定了當今世界暫時形成的國際格局,即“一超多強”的局面并朝多極化方向發(fā)展。
其實,多極化的趨勢早在20世紀70年代已初見端倪。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越來越不平衡,歐共體和日本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加快后,在世界市場上與美國激烈競爭,資本主義世界出現(xiàn)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世界崛起并在國際事務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梢姡?jīng)濟力量是政治、軍事力量的基礎。世界經(jīng)濟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根源于世界經(jīng)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
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多極化的“極”與兩極格局的“極”在內涵上有何不同?(與兩極格局的“極”相比,多極化趨勢中的“極”的內涵出現(xiàn)兩大變化:①吸引力、影響力、作用力和協(xié)調功能取代控制力和支配力成為“極”的主要內涵。兩極中的“極”是同控制力和支配力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多極化的“極”則主要表現(xiàn)為吸引力、影響力和作用力。也就是說,堪稱一極的主要不是通過政治、軍事手段控制和支配其他國家,而是憑借先進的科技,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通過投資、貸款、技術出口和轉讓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協(xié)調作用,對其他國家、地區(qū)乃至全球產生影響力和作用力。②兩極格局中的“極”的載體是美蘇兩個國家。而構成多極化中的“極”既有國家,也有國家集團,在一定意義上還包括某些影響較大的世界性或地區(qū)性國際組織。)
20世紀,國際格局曾有過哪兩次變動?(一戰(zhàn)后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和二次大戰(zhàn)后建立的雅爾塔體系。)當前世界格局的變動與上世紀兩個大的國際格局的變動有何不同?(其一,它是在沒有發(fā)生世界大戰(zhàn)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其二,這種格局的變動,不是通過將戰(zhàn)勝國的意志強加給戰(zhàn)敗國,導致各國國際地位變化的;其三,新的國際格局的建立,要通過各國之間的斗爭和妥協(xié)來實現(xiàn),這取決于各國、各集團、各組織的綜合國力、實力的強弱。)而實力對比相對穩(wěn)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經(jīng)過一個較長的時期。因而,新舊格局的交替過程,也必然是一個緩慢的演變過程。
所以,“一超多強”的局面還將繼續(xù)下去,但從長遠看,世界格局的多極化發(fā)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在“一超多強”→多極化的格局中,中國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機遇:使中國獲得經(jīng)濟建設的有利外部條件;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挑戰(zhàn):中國的對外經(jīng)濟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如何改變科技落后的局面,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能否頂住新的強權政治,堅持社會主義。)
在“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中,世界形勢有何新的特點呢?
二、世界形勢
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顯呈現(xiàn)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二次大戰(zhàn)后的兩極世界格局,主要是由美蘇兩家的軍事力量來支撐的。在兩極格局下,美蘇的對峙和為爭奪霸權而全力以赴進行的爭斗及軍備競賽,使世界處在新的世界大戰(zhàn)甚至核戰(zhàn)爭的威脅之下;兩霸在第三世界的爭奪,也不斷地加劇著世界的緊張局勢。隨著華約組織宣布解散,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緊張對峙的局面消失,美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轉向對話和緩和。這使得維護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顯增長。但與此同時,由于兩極格局是建立在東西方軍事力量均衡之上的,東西方力量的失衡,勢必會導致國際關系中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沖突。但比較起來,新的矛盾和沖突是局部性的,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
(一)緩和與和平
兩極格局解體后,國際形勢的主流是和平與發(fā)展,原因何在?(可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補充。)要點如下:
(1)蘇聯(lián)解體后,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全球軍事對抗的基礎已不復存在,兩極格局下以美蘇對抗為背景的世界大戰(zhàn)隱患隨之消失。
(2)冷戰(zhàn)后,歐美大國在爭奪過程中,表現(xiàn)出既競爭對立,又彼此依存的特點。如,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俄羅斯在很大程度上對美國經(jīng)濟存有依賴;美國則千方百計地將俄羅斯的雄厚的科技、特別是軍事技術為己所用。
(3)冷戰(zhàn)后,大國的爭奪和角逐,以兩極格局時期的東西方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等領域的全面對抗,轉向以科技為先導,以經(jīng)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與此相應,經(jīng)濟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對上升,軍事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對有所下降。
緩和的表現(xiàn):
1、國際裁軍的進展
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際形勢的緩和,國際裁軍和軍備控制取得積極的進展。1996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該條約的簽署對在全球范圍內促進核裁軍、防止核擴散起到了積極作用,從而把國際裁軍與軍備控制推向一個高潮。但是,近年來的國際裁軍與軍控進程卻陰云籠罩。美國國會不僅不批準《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還執(zhí)意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tǒng),并大量增加軍費。1998年春夏之交,南亞地區(qū)出現(xiàn)了新一輪的核軍備競賽。印度在短時期連續(xù)進行了兩次核裝置爆炸,巴基斯坦立即還以顏色;爾后印度又率先炫耀其火箭導彈技術,巴基斯坦不甘示弱。這種種舉措,令世人矚目,令國際社會不安,給南亞地區(qū)乃至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帶來了嚴重后果。令人欣慰的是,不久前,電臺、電視臺的新聞欄目中報導了一則消息,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坐到了談判桌上,商談停止核競賽,我們翹首期待南亞和平進程的發(fā)展。
2.朝鮮半島的緩和進程
朝鮮半島位于亞洲大陸的東北部,地處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之間的“邊緣地帶”。作為亞洲大陸與日本列島之間的“橋梁”,朝鮮半島具有雙向流通的戰(zhàn)略地位。這種東北亞核心戰(zhàn)略地位,使朝鮮半島成為大國勢力競相滲透和爭奪的場所。朝鮮半島長期處于分裂狀態(tài),和平統(tǒng)一進程一波三折。
請同學們回憶,朝鮮的分裂狀態(tài)是何時出現(xiàn)的?(1945年,美蘇軍隊分別進駐朝鮮南部和北部,其分界線是北緯38度線。1948年,朝鮮南北分別建國,分裂局面形成。)
為什么朝鮮的統(tǒng)一進程會一波三折?其內因有:①南北雙方嚴重軍事對抗的存在;②南北雙方在政治上的分歧,如在統(tǒng)一的步驟、方法以及統(tǒng)一后的國家機構設置等具體問題上;③雙方經(jīng)濟實力的懸殊;④雙方有成效的溝通的不足;等等。從外因角度講,美、日、中、俄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和力量角逐,影響和制約著朝鮮半島的穩(wěn)定、安全與和平統(tǒng)一。
但是,朝鮮民族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本民族濃厚的認同感和親和力,加上冷戰(zhàn)后國際形勢緩和趨勢的影響,目前在朝鮮半島出現(xiàn)了走向和解的大好形勢。20世紀80年代起,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開始對話,經(jīng)濟往來增多。2000年6月,韓、朝兩國領導人在平壤舉行首腦會晤,發(fā)表共同宣言,承諾為實現(xiàn)朝鮮半島的統(tǒng)一和開展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而努力。這次首腦會晤進一步推動了朝鮮半島的緩和進程。我們堅信,朝鮮的南北統(tǒng)一一定能夠實現(xiàn)。
除了上述事例外,同學們是否還能指出當前國際形勢走向緩和的事例。(如巴以和平進程等。)
(二)緊張與動蕩
雖然冷戰(zhàn)后國際形勢的主流是和平與發(fā)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和矛盾,局部性的、區(qū)域性的、小規(guī)模的沖突比起冷戰(zhàn)時期甚至有所增加。原因何在?
1.原因
(l)一些地區(qū)和國家的固有矛盾
兩極對立的舊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地區(qū)和國家內部長期以來抑而不發(fā)的深層矛盾。如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隨即爆發(fā)。如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如科索沃危機??扑魑质悄下?lián)盟的自治省,居民中以阿族為主體,他們要求更大的自治權,從而與塞族當局產生沖突。
(2)美國的霸權主義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力量為顯示它們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往往打著“建立民主”、“保護人權”、“維護和平”的旗號,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qū)爭端,力圖影響控制地區(qū)局勢,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地區(qū)平衡秩序,導致一系列局部戰(zhàn)爭。例如,在海灣戰(zhàn)爭中,美國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機,企圖一舉打掉伊拉克的軍事強國地位,以利于控制海灣這一世界重要戰(zhàn)略區(qū)。
又如,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和塞爾維亞族的民族矛盾和民族自治權問題,都屬于南聯(lián)盟的內政。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卻赤裸裸地武裝干涉,非要控制這個地區(qū)不可。目的何在?第一,南聯(lián)盟是北約東擴、南擴的最大障礙。近幾年來,中東歐國家改變政治制度后,在北約的誘惑下爭先恐后欲加入北約,惟有南聯(lián)盟沒有提出這個要求。北約就以科索沃危機為借口,企圖消滅南聯(lián)盟,拔掉這面堅持“獨立自主路線”的旗幟。第二,南聯(lián)盟是俄羅斯在巴爾干地區(qū)仍具影響的最后一塊陣地。北約侵犯南聯(lián)盟,就是要把俄羅斯擠出歐洲,削弱它的大國地位。第三,北約要把科索沃變成它的新武器、新戰(zhàn)術,特別是“新戰(zhàn)略概念”的試驗場,開創(chuàng)了不需要聯(lián)合國授權和歐安組織同意而對北約防區(qū)外的國家采取軍事行動的先例。總之,是美國要充當“世界憲兵”和全球霸主。最不能讓人容忍的是,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公然對我國主權進行挑釁。
請同學們說出當今世界政治形勢中比較突出的緊張與動蕩的例子。(阿富汗戰(zhàn)爭)
本課小結
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形勢的特點是?(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其主流是?(和平與發(fā)展是主流。)總趨勢是?(走向緩和。)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講述冷戰(zhàn)后的世界政治形勢的發(fā)展,分析了兩極格局的解體對世界政治產生的影響。下節(jié)課,我們將分析兩極格局解體對世界經(jīng)濟的影響。
抗日救亡運動教學設計示例(二)
教學目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何梅協(xié)定》和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鞍艘恍浴薄V袊伯a黨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耙欢ぞ拧边\動的經(jīng)過及其意義。張學良、楊虎城實行“兵諫”。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其意義。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通過《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和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和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從反面激發(fā)學生愛祖國、反侵略的愛國主義感情。
2.通過“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從正面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通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的領導推動作用,特別是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確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方針,向學生進行熱愛共產黨的教育。
三、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有:
通過思考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培養(yǎng)學生從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中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要點
一、華北局勢危急
1.《何梅協(xié)定》(1935何應欽、梅津美治郎)
2.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
二、中國共產黨制訂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
1.“八一宣言”(1935.8.1)
2.瓦窯堡會議(1935.12)
三、“一二·九”運動
經(jīng)過及其意義(1935.12)
四、西安事變
1.張學良、楊虎城實行“兵諫”(1936.12.12)
2.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其意義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西安事變。
本課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二、新課開始前,可先提問有關“九一八”事變的問題,然后教師總結: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已經(jīng)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華北的大門也已洞開。接著引導學生閱讀課前提要,從而導入新課。
三、如有條件,可以課余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青春之歌》,并組織討論。還可以看電影《西安事變》或其他有關張學良的電視劇,以配合“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的學習。
四、本課的主題是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教師要掌握好三個子目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第一個子目,“華北局勢危急”是救亡運動高漲的歷史背景;第二個子目,“一二·九”運動是救亡運動高潮的掀起;最后一目,在抗日救亡運動推動下發(fā)生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終于扭轉了時局,基本結束了十年內戰(zhàn)局面。這里要注意共產黨在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中的歷史作用:“一二·九”運動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的,西安事變也是在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推動下發(fā)生、在共產黨正確主張、努力調解下和平解決的。
五、“華北危急”一目包括兩個主要內容。(一)《何梅協(xié)定》。何梅協(xié)定的內容只要按課文說明,不必補充,但要向學生明確指出其實質,即,蔣介石把河北拱手送給了日本帝國主義,日本帝國主義已經(jīng)實際控制了河北全省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二)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教師可以利用《華北五省自治示意圖》,使學生邊聽邊看,在中國地圖上,華北五省偌大一片國土,將繼東北三省和熱河而淪喪,加深認識當時華北局勢危急,中華民族已處于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
教師還可以利用插圖,按圖注進行講解,并說明漢奸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和國民政府設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實際上冀察兩省已經(jīng)“自治”。
六、“一二·九”運動一目雖不是本課重點,但也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題。教師要結合圖《“一二·九”運動游行學生與軍警搏斗》(此圖要求掌握)、《北大學生游行隊伍》和參考“資料和注釋”、利用課文上的小字,用生動而富有感情的語言進行描述,以激發(fā)學生愛國激情。也可以利用幻燈、錄像、電影等電化教育手段增強效果。
“一二·九”運動是“五·四”運動以來又一次由愛國學生首先行動起來的影響于全國全民范圍的愛國運動。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學習“一二·九”時期的愛國學生,關心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要繼承發(fā)揚“五·四”和“一二·九”時期愛國學生憂國憂民的光榮傳統(tǒng)。
教師還要強調指出:“一二·九”運動以后,青年學生走上了同工農結合,為工農服務的革命道路,造就出了一代愛國愛民的棟梁之才。
“一二·九”運動的意義值得重視:“一二·九”愛國運動,沖破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造成的恐怖氣氛,給全國各階層人民以巨大的震動和鼓舞,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一二·九”運動的背景可歸納為華北局勢危急,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華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七、“西安事變”一目是本課的重點。西安事變故事,通過電影電視的渠道,學生早有所知,求知欲強烈。教師對西安事變的背景、經(jīng)過、和平解決宜作較為詳細的交待。課本上的小字、插圖(張學良、楊虎城兩幅插圖要求學生掌握)都可以充分利用。在課外知識比較豐富的班級里,教師也可以列出問題組織學生搜集資料進行整理。問題為:張學良、楊虎城是什么人?西安事變之前他們和陜北紅軍的關系怎樣?張學良、楊虎城為什么能接受“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主張和紅軍停戰(zhàn)?張、楊實行兵諫的目的是什么?……
關于怎樣解決西安事變的問題,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抓住蔣介石以后怎么辦?”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然后介紹事變后出現(xiàn)的復雜形勢,從具體分析中使學生懂得西安事變只有和平解決才能有利于抗日,有利于人民,有利于革命,才能符合全民族的利益。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政策的英明正確。圖《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周恩來回到延安,毛澤東、張聞天等到機場迎接》要求學生掌握。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的轉折點,蔣介石被迫答應了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要求。從此,延續(xù)十年之久的內戰(zhàn)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了。對于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這個意義,教師要給以強調。
九、本課小結可以采用歸納內容,整理線索、深化主題的方法:──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步步進逼,《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華北自治運動”的推進,華北局勢危急,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在這樣嚴峻的形勢面前,蔣介石仍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不抵抗外敵,全力打內戰(zhàn)。在共產黨的領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推動下,“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十年內戰(zhàn),迎來了國共兩黨聯(lián)合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本課重點
重要年代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運動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
重要地名西安
重要人名何應欽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
重要詞語《何梅協(xié)定》華北五省自治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附一:課本思考題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我們今天應向“一二·九”時的愛國學生學習什么?
答:①時刻關心國家大事、民族前途;②熱愛祖國,不顧個人安危,投身愛國活動;③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答:西安事變后,國民黨內部的親日派何應欽力圖擴大內戰(zhàn),想乘機置蔣介石于死地,以奪取他的統(tǒng)治地位。如果發(fā)生內戰(zhàn),日本將乘機擴大侵略中國,不利于抗日,不利于人民,不利于革命。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逼蔣抗日,組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附二:本課參考書目
《中華民國史綱》(張憲文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章第1、2、3節(jié)
《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8冊82輯
《一二·九運動資料》第1輯
《西安事變資料》第1輯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第四冊教師教學用書)
第二十課現(xiàn)代文化教材教法
關于歐美的文學藝術
重點是現(xiàn)代歐美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藝術,教師應介紹三個人物:(1)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羅蘭;(2)美國著名文學家德萊塞;(3)著名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建議教師盡力把卓別林這個人物講好、講活,應先引導學生回憶卓別林所飾演的“小流浪漢”的形象(可讓學生說說是個什么樣子),再提出這樣一個提問:“為什么卓別林飾演小流浪漢那樣生動形象、維妙維肖?”由此引入對卓別林幼年苦難經(jīng)歷的講述。然后介紹卓別林的優(yōu)秀影片,可突出講一下《大獨裁者》的產生過程。有條件的學校,可配合教師的講述,播放一段該影片的錄像。
歐美現(xiàn)代派文學藝術,是本目的難點,教師可就現(xiàn)代派藝術舉個實例,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讓學生有點印象就可以,甚至對學生可以不要求。
關于蘇聯(lián)文學
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課本中找出下列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蘇聯(lián)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高爾基,代表作《母親》;(2)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3)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4)法捷耶夫的長篇小說《青年近衛(wèi)軍》;(5)波列伏依的中篇小說《真正的人》。以上五位作家及五部作品要求學生“知道”就可以了,切莫提出過高要求。課本用小字簡介了這六部作品,旨在使學生對這些作品有些初步了解,引導他們有選擇地閱讀,但對學生不作要求。由于富爾曼諾夫、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都是在小字簡介作品時出現(xiàn)名稱的,所以不一定要求學生記憶其作品名稱,在大字中出現(xiàn)的作品名稱,要求學生記憶。教師講授蘇聯(lián)文學時,在教法上要精心設計。可考慮把講述、談話、議論等方法交插運用,凡學生知道和讀過的作品應盡量讓學生自己講一講。由于課時有限,講時可有詳有略,建議突出講一講高爾基,推薦其自傳體三部曲讓學生作為課外讀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衛(wèi)軍》,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生動教材,對這兩部書應加以繪聲繪色的介紹,引導學生閱讀。
關于亞、非、拉美的文學
分別講述了日本、埃及、阿根廷三國現(xiàn)代文學的代表作家。如果課時緊張,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找出三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建議教師講一講埃及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學者塔哈·侯賽因及其自傳體小說《日子》,講講他是如何從一個三歲就雙目失明的盲童成長為阿拉伯一代文豪的。講述時要以情動人,要突出塔哈勤奮好學、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教學設計示例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
2.掌握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
3.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內容和歷史意義。
4.理解《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二、德育目標
1.“文革”結束后,百廢待興,擺在中國人民面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是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鄧小平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觀點,使國民經(jīng)濟得到較快恢復。
2.通過對“兩個凡是”錯誤方針的否定,對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3.通過掌握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標志著我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的結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高尚情操。
三、能力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思考“文化大革命”給中國革命和建設造成的嚴重破壞和損失,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和關于真理問題討論的重大意義。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再現(xiàn)再認歷史的能力。
2.講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內容和意義,結合改革開放的成就引導學生思考,使我們理解“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這一深刻的主題。培養(yǎng)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觀察和分析當代一些重大問題,提高學生闡釋歷史的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討論:“‘文革’結束后中國應向何處去?”,提高他們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初步培養(yǎng)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進程的能力。
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及偉大歷史意義;《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難點: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提問:十年“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損失?設想一下當時人民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教師小結(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jīng)過三年恢復和三年改造,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在實踐中探索建設本國社會主義道路。但是,由于我黨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經(jīng)驗和正確的理論指導,走過了一些彎路。尤其是“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給國民經(jīng)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在撥亂反正中,終于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今天,我們來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后導入新課。
一、在徘徊中前進
講解時,適當利用圖片進行講解。這一目重點講解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教師首先揭示討論的背景,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這場討論的展開情況后思考回答:為什么說這場討論是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部年終總結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合資成立人工智能技術研發(fā)合作協(xié)議3篇
- 第一次月考測評卷Lesson1 ~ lesson3-2024-2025學年科普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含答案
- 貴州師范大學《播音創(chuàng)作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貴州黔南經(jīng)濟學院《動畫表演》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債權轉讓與安全文明施工協(xié)議3篇
- DB32-T 1264-2024 天目湖白茶質量分級
- 貴州理工學院《模擬電子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農業(yè)職業(yè)學院《電路理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人力資源情緒管理問題研究開題報告(含提綱)》
- 哮喘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方法課件
- 2023年成都東部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角點網(wǎng)格一.角點網(wǎng)格定義
- 聚酯合成反應動力學
- 自動控制原理全套課件
- 視頻監(jiān)控室值班記錄表
- 歌曲《梁?!泛喿V完整版
- 小學語文教研組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 校園安全存在問題及對策
- 鉆井作業(yè)常見安全隱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