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15: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1、結合明清時期(鴉片戰(zhàn)爭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創(chuàng)設學術情境和復雜情境,考查這一時期社會經濟和城市發(fā)展的特點,突出考查唯物史觀和歷史理解。2、聯系明清時期(鴉片戰(zhàn)爭前)農耕經濟高度發(fā)展、手工業(yè)經濟發(fā)生重大變化、城市和商業(yè)繁榮的具體史實,從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角度考查農耕經濟高度發(fā)展、手工業(yè)經濟發(fā)生重大變化、城市和商業(yè)繁榮的表現和作用。3、結合明清時期(鴉片戰(zhàn)爭前)思想文化領域的重要史實,創(chuàng)設學術情境和簡單情境,考查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發(fā)展的特點,突出考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4、聯系明清時期(鴉片戰(zhàn)爭前)思想領域的變化、小說與戲曲成就、傳統科技的成就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重要史實,從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和歷史價值觀等角度認識思想、文化、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的變化。一、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與局限1、農業(yè)的發(fā)展(1)玉米、甘薯等新的農作物品種輸入中國。(2)江南等地區(qū)農業(yè)的多種經營日益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很多農民兼營產品初級加工或相關副業(yè)。2、手工業(yè)的進步: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和發(fā)展(1)出現:時間:明朝后期地點和行業(yè):在南方一些地區(qū)的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yè)中特征:開設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生產(2)發(fā)展:清朝。3、商業(yè)的繁榮(1)商品經濟進入新的繁榮期: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促進了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商業(yè)資本的集聚。(2)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的形成: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晉商。(3)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起:商業(yè)活躍,人口密集,成為地區(qū)貿易網絡的核心。4、社會經濟的局限(1)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還占據壓倒優(yōu)勢。(2)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二、思想領域的變化1、王守仁的心學(1)背景:程朱理學獲得官方尊崇后,逐漸失去活力。(2)核心:“致良知”。(3)內容:“良知”就是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發(fā)現、擴充和踐行,這樣就可以達到圣賢境界。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fā)立志。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又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陸王心學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傾向。2、離經叛道的李贄(1)內容: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2)影響: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動。3、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1)背景:明末清初社會的劇烈動蕩,促進了思想界的活躍。(2)代表:黃宗羲: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稱專制帝王為“天下之大害”;反對重農抑商觀念,提出“工商皆本”。顧炎武、王夫之:對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進行了批判。三、小說與戲曲1、背景: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2、表現(1)小說:時間:作者:作品:評價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說,開創(chuàng)了章回體的寫作體裁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明朝中期:吳承恩:《西游記》:神話小說的杰作清朝中期:吳敬梓:《儒林外史》:諷刺小說的杰作清朝中期:曹雪芹:《紅樓夢》: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享譽世界的名著(2)戲曲:傳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湯顯祖、清朝孔尚任等昆曲:從江蘇昆山一帶發(fā)源,長期流行京?。呵宄拦饽觊g,以徽班為基礎,融合徽、漢二調,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戲的藝術成分,形成了京劇,并且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四、科技1、科技著作(1)總結性著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2)地理和地質學名著: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2、西學東漸(1)時間:從明朝后期起,一些歐洲天主教傳教士前來中國傳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瑪竇等。(3)概況:他們在傳教的同時,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4)評價: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清朝前期,傳教士運用歐洲測繪技術,幫助清廷繪制了較為精確的全國地圖。一、明清時期經濟新現象1、地區(qū)性商業(yè)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顯,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東南地區(qū)產生資本主義萌芽。3、大宗白銀交易盛行;對外貿易中出超明顯。4、各地之間和內部,尤其是東南地區(qū)商業(yè)發(fā)達,并涌現出地域性的商人群體。5、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對人身依附關系的控制逐漸減弱。人口迅猛增長,人口密集地區(qū)的人口逐漸向邊地遷徙,向海外移民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二、明清之際進步思想與西方啟蒙思想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出現的原因明清之際進步思想沒有發(fā)展為啟蒙思想歐洲啟蒙思想政治封建專制高度強化,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封建專制統治高度強化封建專制相對較弱經濟商品經濟發(fā)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自然經濟占據統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相對較好階級工商市民階層壯大資產階級尚未形成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文化程朱理學走向僵化,文化專制禁錮士人思想傳統文化占據統治地位;文化專制抑制進步思想資產階級文化廣泛傳播,產生近代科學三、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特點及表現反傳統,反教條:李贄指出儒家經典并非“萬世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學家的“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假說教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黃宗羲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主張限制君權,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提倡“經世致用”:顧炎武強調“經世致用”的思想,致力于社會變革,力圖扭轉不切實際的學風等反映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黃宗羲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張四、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1、工商業(yè)發(fā)展,城市繁榮,壯大了市民階層,形成了要求表現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廣大讀者群。2、傳統的宋元話本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得到繼承發(fā)展,推動了通俗文學的發(fā)展。3、社會識字率的提高,更多的下層文人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4、印刷術不斷完善,書坊迅速發(fā)展。5、各種社會危機、社會矛盾逐漸加強,使一些文人對現實進行批判。1.(2023年北京卷)如圖是明代經貿示意圖(局部)。對圖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①商幫都分布于南方稻作農業(yè)區(qū)
②長江中下游農業(yè)生產水平總體較高③海禁阻斷了明代海外貿易路線
④主要外貿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幫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明代經貿示意圖(局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幫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南方居多,①與題意不符;長江中下游農業(yè)生產力(畝產斤數)較其他地區(qū)高,說明此地農業(yè)生產水平總體較高,②符合題意;根據材料信息,此時的海外貿易線路較多,說明明代海外貿易沒有阻斷,③不符合題意;根據示意圖信息,廣州、泉州、福州、寧波等外貿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幫,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C項和D項。故選B項。2.(2023年福建卷)清前期,蘇州女性流行以鮮花為頭飾,當地又有“鶯語東風二月過,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盡作栽花地,那得繅絲有綺羅”之語。這反映了該地區(qū)(
)A.消費觀念的奢靡化 B.產品加工的專業(yè)化C.土地利用的精細化 D.農業(yè)生產的市場化【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前期的中國。據材料“女性流行以鮮花為頭飾”“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盡作栽花地”可得出,因為當時蘇州女性流行以鮮花為頭飾,鮮花成為了市場上暢銷的商品,故很多農田種植了鮮花,這反映了農業(yè)生產的市場化,D項正確;僅據該材料不能得出女性以鮮花為頭飾是一種奢靡的消費觀念,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鮮花種植出來后是否進行加工,排除B項;材料只體現土地利用方式從種植糧食作物或其他經濟作物變?yōu)榱朔N植鮮花,不能體現土地利用相對于之前是否精細化了,排除C項。故選D項。3.(2023年湖北卷)科舉及第人數是衡量區(qū)域社會流動、經濟發(fā)展與文化建設等程度的重要指標。下圖為明代湖北進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況。由此可見(
)
A.人文環(huán)境與人才選拔相互影響 B.交通條件制約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區(qū)等級與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與人口升降密切相關【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據“明代湖北進士分布示意圖”,可知武昌府與黃州府是進士人數最多的兩個地區(qū),據“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圖”,可知府域最多的地區(qū)依舊為黃州府和武昌府,進士人數多能夠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而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選拔率,A項正確;交通條件不是制約人才分布格局的核心因素,排除B項;荊州府的政區(qū)等級高于黃州府,但文教水平低于黃州府,排除C項;“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與“明代湖北地區(qū)人口分布”是兩個概念,排除D項。故選A項。4.(2023年全國甲卷)明代很多熟讀儒經而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人,秉持“雖終日作買賣,不害其為圣為賢”的信條。盡心于實踐“圣人之學”。與這種社會行為最契合的思想觀念是(
)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無物” C.“存天理,滅人欲” D.“工商皆本”【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雖終日作買賣,不害其為圣為賢”并結合所學可知,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自己為了利益去行商,但是有自己的原則,即利己又利人,不害己害人,這樣能做到就是圣賢有道德的人。百姓日用即道是中國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的哲學命題,王艮主張從日常生活中尋求真理,要求統治者把滿足群眾穿衣吃飯作為第一需要,把“百姓”和“圣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讀經和做生意不違背,亦儒亦商,儒商是也,A項正確;心外無物,是出自宋代哲學家陸九淵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礎上提出的,主張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存天理、滅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顥、程頤提出的道德修養(yǎng)目標。理解為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滅人的私有欲望,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封建統治者頑固推行“崇本抑末”的政策,以農為本,工商為末,保護和發(fā)展農業(yè)經濟,抑制工商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這就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黃宗羲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號,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5.(2023年全國新課標卷)我國東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紀只是一個“結茅而居”的漁村,到16世紀,已成為“繁華世界”,“寶貨塞途,家家歌舞賽神,鐘鼓管弦,連飆響答”,時稱“小蘇杭”。能夠說明這一現象的是(
)A.朝貢貿易繁榮 B.農業(yè)生產技術進步C.白銀大量流入 D.海上絲綢之路興起【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16世紀(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6世紀,我國東南沿海某港口貿易增多,商品經濟發(fā)展,城市繁榮,結合所學,這一時期,新航路開辟,世界貿易增多,中國手工業(yè)產品迅速發(fā)展,在對外貿易中占優(yōu)勢,因此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促進了東南沿海港口城市的興起,C項正確;明朝在朝貢貿易中采取“免征稅”“給予賞賜”等優(yōu)待政策,“厚往薄來”,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對東南沿海港口城市興起作用有限,排除A項;材料強調明朝的對外貿易,與農業(yè)生產技術進步無關,排除B項;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漢,興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時期的海禁、閉關鎖國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6.(2023年重慶卷)明代以前的英雄豪杰觀帶有顯著的“圣人”性質,甚至可以“不近人情”。明代卻趨于理性化,不止認同英雄有情,“兒女情,英雄氣,并行不?!?,且推項羽為英雄第一、以曹操和勾踐為英雄。這一變化(
)A.與心學思潮息息相關 B.說明民本思想成為主流C.和孔孟學說理念不符 D.反映圣人崇拜有所弱化【答案】A【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明代以前,英雄豪杰觀帶有“圣人”性質和“不近人情”,但明代認同英雄有情,對英雄的認識逐漸理性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代心學強調人的主體性,提倡人的個性解放,它推動了明朝英雄觀的變化,A項正確;民本即以民為本,與英雄觀的變化無關,排除B項;孔孟學說主要討論的是人與人的關系,與英雄觀的變化無關,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明代的英雄觀趨于理性化,并不能說明圣人崇拜有所弱化,排除D項。故選A項。1.明清時期諸多家訓不再單純要求家族子弟讀詩書、習舉業(yè),而是實事求是地選擇可自立行業(yè),農桑、商賈至于書畫醫(yī)卜也可,即“凡學一藝,于身有益”。這說明明清家訓(
)A.起到凝聚宗族的作用 B.鼓勵宗族子弟分家擇業(yè)C.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 D.體現工商皆本的價值觀2.明末文人儒士樂于與商人交往,有些還直接投入到經商活動中,常有“逐末者多衣冠之族”“士人或竄身市籍”的記載。士人與商人往來交友,為富商巨賈撰寫傳記等。這反映出(
)A.社會風氣漸趨敗壞 B.社會價值觀念轉變C.等級秩序遭到顛覆 D.個性自由思想萌發(fā)3.明嘉靖、萬歷年間,張瀚說:“至于民間風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過于三吳。自昔吳俗奢華、樂奇異,人情皆觀赴焉?!泵鞔仙莩拗L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A.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B.重農抑商政策廢棄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長途販運貿易繁榮4.明代江南地區(qū)是全國糧食的主產區(qū)和主要供給地。到了清朝變?yōu)椤昂V熟,天下足”,江南地區(qū)成為糧食輸入的主要目的地。發(fā)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康乾盛世潛伏重大危機C.經濟重心轉移的趨勢 D.社會安定影響經濟發(fā)展5.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國戶口為1065萬戶,人口為5987萬人,中后期人口數最高達1.2億;清朝人口相繼突破2億、3億大關,至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時已達4.1億。與明清人口快速增長有關的是(
)A.人地之間矛盾得到有效解決 B.外來高產作物的推廣種植C.政府加強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D.農業(yè)生產技術的重大突破6.黃宗羲認為“人心本無所謂天理,天理正從人欲中見,人欲恰好處,即天理也”;王夫之也認為“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與材料中思想最為接近的是(
)A.“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B.“穿衣吃飯即為人倫物理”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7.文學創(chuàng)作是時代思潮的一面明鏡,社會思潮的任何一次波動都會給這面明鏡帶來一圈圈漣漪。晚明文人袁宏道論詩,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這一主張(
)A.具有早期思想啟蒙的性質 B.受到西學東漸現象的影響C.宣告宋明理學地位的喪失 D.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8.清初,河南林縣地區(qū)瓷器“多來自彭城(今江蘇徐州)”,后由于當地手工業(yè)者潛心研究,“在鐵爐村東創(chuàng)設瓷窯”,其“制造之美,不亞于彭城”。嘉慶年間河南河內縣柏山村成立了缸窯會,制定各種行規(guī),對產品的價格、尺寸都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據此可知,清代河南(
)A.逐漸出現新的經濟因素 B.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C.手工業(yè)生產日益專業(yè)化 D.民營手工業(yè)生產占據主導9.下圖為《晚明的全國性市場》,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時期(
)①區(qū)域性長途貿易興盛
②人地矛盾突出導致糧荒③太湖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結構變化
④白銀大量流入成為主要貨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利瑪竇在中國居留期間,繪制了《坤輿萬國全圖》,有意把中國版圖置于全圖的中心。此圖于萬歷三十年(1602年)由李之藻為之刊印。對利瑪竇此舉解讀合理的是(
)A.推動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廣泛傳播 B.改變明朝知識分子對世界的認知C.便利西方殖民者對中國的文化侵略 D.迎合統治者“天朝上國”的思想11.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整肅驛站秩序,要求“非軍國重事不許給驛”“擅自乘驛傳船馬”者將遭到嚴懲。永樂以后,“民信局”出現,主要解決商人的貨物運輸、資金匯兌以及民營信件遞送業(yè)務。到了清朝,這種“民信局”已經覆蓋國內各大商埠,甚至進入澳大利亞和檀香山。據此可知,明清時期(
)A.經貿發(fā)展刺激民用郵遞繁榮 B.商人獲得政治地位C.軍事需要嚴重阻礙驛站發(fā)展 D.外貿政策逐漸寬松12.清朝中期,定額租制已在租佃關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出現“田中事田主一切不問,皆佃農任之”的情況。這表明,定額租制帶來(
)A.雇傭關系的普及 B.農業(yè)技術的根本突破C.自然經濟的解體 D.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13.明末清初一些進步思想家認為,君臣皆應以“天下萬民為事”,“要嚴君子、小人之辨”,還提出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主張。據此可知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 B.尚未擺脫傳統思想范疇C.適應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需要 D.反映了西學東漸的發(fā)展趨勢14.晚明小說家馮夢龍在《情史敘》中提出:“情始于男女”“萬物如散錢,一情為線牽”只要加以正確引導,可使它“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間”,以達到“情教”的目的。馮夢龍的這一觀點(
)A.豐富了儒學的思想內涵 B.沖擊了理學的社會正統地位C.弘揚了經世致用的學風 D.蘊含了近代民主啟蒙的價值15.15—17世紀,中西方文明碰撞與交流激烈。下列能解釋這一說法的是(
)A.“俗嗜酒,馬嗜苜蓿……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盉.“詔杭、明、廣三州置市舶司,海舶至者視所載十算其一而市其三?!盋.“至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專辦夷船貨稅,謂之外洋行?!盌.“番柿……火傘火珠,未足為喻。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6.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估計,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年)僅徽商的資本總額就高達三千萬兩白銀,時人驚呼“金令司天,錢神卓地”,“金錢之神莫甚于今之時”。據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A.貧富分化和道德淪喪現象日益嚴重 B.商人的社會地位得到大幅提高C.商品經濟發(fā)展導致社會價值觀變化 D.自然經濟已經出現解體的跡象17.徐光啟指出,對待西學“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先須翻譯”,但又認為“會通西學”“豈非禮失而求之野乎”。康熙是“西學東源”說的濫觴者,其邏輯起點是“中學優(yōu)勝論”,這成為中國士人觀察西學的基本立場和態(tài)度。上述對西學的認識(
)A.為中體西用埋下了伏筆 B.開闊了士人群體的視野C.增強了民族自尊與自信 D.加快了傳統文化的瓦解18.明清時期,松江府朱涇鎮(zhèn)附近四鄉(xiāng)盛產棉花,居民又精于紡織,所產棉布聞名遐邇,這里“居民數千家,商賈輻輳”;蘇州府的盛澤鎮(zhèn)地處桑蠶之鄉(xiāng),發(fā)展成為全國聞名的絲業(yè)重鎮(zhèn)。這表明(
)A.江浙地區(qū)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B.交通便利促進區(qū)域貿易發(fā)展C.農產品商品化推動市鎮(zhèn)興盛 D.傳統重農抑商政策發(fā)生變化19.宋代以來行商者走街串巷,將叫賣發(fā)展為吟唱,南宋詩人范成大在《范石湖集》稱“墻外賣藥者九年無一日不過,吟唱之聲甚適”,明代馮夢龍在《警世通言》記錄有“本京瓜子,一分一桶,高郵鴨蛋,半分一個”的叫賣詞。這表明宋代以來(
)A.市民文學蓬勃發(fā)展 B.商販市場意識增強C.城市娛樂活動盛行 D.行商具有品牌意識20.明清時期,南方的蘇州府、杭州府、嘉興府、湖州府等地區(qū)出現了“常市”。常市不同于四鄉(xiāng)農家周期性趕集的“定期市”,而是每天都有頻繁的交易活動。常市的出現反映出明清時期(
)A.城市坊市分區(qū)制度的瓦解 B.商業(yè)貿易網絡的初步形成C.江浙地區(qū)商品經濟的活躍 D.南方經濟優(yōu)勢地位的確立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條曲線演繹了中國人口歷史的發(fā)展變化(如圖所示)。讀懂人口,才能讀懂中國歷史,在傳統經濟社會中,影響歷史人口變化的可以是自然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中國人口歷史的發(fā)展變化曲線圖——據葛劍雄《中國人口發(fā)展史》選取中國古代史整體、部分或某個朝代,對中國人口歷史的變化提出看法,并加以闡述。(要求:看法具體明確,史論結合,論據充分,表達清晰。)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明代除了像《本草綱目》這樣享譽世界的巨著,許多醫(yī)書至今仍是中醫(yī)學醫(yī)療、科研、教學的重要參考文獻。曾毅在《明代醫(yī)書作者的群體研究》一文中考察了442位明代醫(yī)書作者信息,調研了《中國中醫(yī)古籍總目》與《宋以后醫(yī)籍年表》中成書于明代、作者可考的812種醫(yī)書,得到如下情況。醫(yī)書作者信息表(部分)地域浙(127)、蘇(95)、皖(60)、贛(37)、滬(17)、豫(17)、鄂(16)、閩(15)、魯(13)、冀(7)、川(7)、陜(5)、湘(5)、晉(4)、粵(3),桂、貴、滇、遼、瓊各1??瓶?27位作者科考情況不明;獲取到功名的醫(yī)書作者有131位,其中進士68位,舉人16位,武舉人4位,生員43位;參加科舉未獲得功名45位。身份職業(yè)醫(yī)家,包括官醫(yī)52位、民間醫(yī)163位。民間醫(yī)家中有61位其原本職業(yè)目標與早年學習的知識并不是醫(yī)學,而是科舉或文學;兼業(yè)醫(yī)家(有其他職業(yè),如官,同時行醫(yī)者)40人;非醫(yī)家187人,這其中官員112、儒生26、文人10、僧道25、書商6、藩王2。醫(yī)書數量與進士作者人數的時間趨勢職業(yè)醫(yī)家著述與醫(yī)書影響力統計表影響力職業(yè)醫(yī)家創(chuàng)作數量該影響力醫(yī)書總數占比極低15733546.9%低19537951.5%中366258.1%高192286.4%極高121485.7%合計41981251.6%——據曾毅《明代醫(yī)書作者的群體研究》整理從材料中提取兩個有關明代醫(yī)書創(chuàng)作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釋。參考答案:1.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明清時期諸多家訓不再單純要求家族子弟讀詩書、習舉業(yè),而是實事求是地選擇可自立行業(yè),農桑、商賈至于書畫醫(yī)卜也可”和所學可知,受商品經濟發(fā)展影響,明清時代的家訓對子弟的就業(yè)擇業(yè)有了大的變革,不再固執(zhí)地要求后輩走科舉仕途,而是根據自身的狀況、癖好,實事求是,迎合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C項正確;材料與凝聚宗族無關,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教育子弟結合自身的狀況、癖好,實事求是的樹立擇業(yè)觀,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工商皆本的說法,排除D項。故選C項。2.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明朝時期。根據材料可知,明末士人樂于與商人交往,并且有些還從事經商活動,這反映出明代商品經濟的繁榮引起了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傳統的輕商思想有所改變,B項正確;士人與商人交往,經商風氣的流行并不是社會風氣敗壞,排除A項;這一時期等級秩序依然存在,并未遭到顛覆,排除C項;材料并沒有體現個性自由思想萌發(fā),排除D項。故選B項。3.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古代)。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區(qū)民間奢侈之風盛行,結合所學可知,其根本原因是明朝時期江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影響了民眾的社會生活習慣,C項正確;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發(fā)展,但這不是材料所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排除A項;中國封建社會沒有廢棄過重農抑商政策,排除B項;長途販運貿易繁榮是明朝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表現之一,排除D項。故選C項。4.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江南地區(qū)之所以從糧食的輸出地變?yōu)檩斎氲兀饕且驗樵摰毓ど虡I(yè)的發(fā)展與經濟作物種植的流行導致糧食種植減少,因此江南地區(qū)從糧食主產區(qū)變成糧食輸入地,A項正確;康乾時期的隱藏的危機主要是人地矛盾、社會矛盾等,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明清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并未發(fā)生轉移,排除C項;社會安定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與材料所述事件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5.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前期到清朝中后期,中國人口從近6000萬發(fā)展到4.1億,人口增長迅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人口快速增長的原因是隨著海外貿易的發(fā)展,特別是在明朝中后期,大量美洲作物如玉米、紅薯、馬鈴薯等被引入中國,這些作物適應性強,產量高,能夠在較差的土地上生長,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從而支持了人口的快速增長,B項正確;人地之間矛盾是明清時期的重要社會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排除A項;“政府加強對農民的人身控制”的說法不符史實,據所學,封建社會后期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弱化,排除C項;D項表述不符史實,清朝時期我國農業(yè)生產技術并未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6.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末清初時期(中國)。根據“人欲恰好處,即天理也”、“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可知黃宗羲和王夫之都肯定了人的私欲,將人欲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所以與這一思想最為接近的觀點應該是“穿衣吃飯即為人倫物理”,因為穿衣吃飯都屬于人欲的范疇,B項正確;A項的意思是指完全以孔子的標準為標準,這是對孔子的盲從,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C項體現的是士人的社會責任感,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D項體現的是心學的觀點,但沒有體現對人欲的肯定,排除D項。故選B項。7.D【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袁宏道論詩,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及所學知識可知,袁宏道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主張反傳統,強調個性自由,思想解放,體現了對人本身的重視,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袁宏道的文學作品體現了對人的重視,沒有涉及對君主專制的批判,袁宏道不屬于早期啟蒙思想家,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這一主張受西學東漸的影響,排除B項;明清時期理學仍占統治地位,排除C項。故選D項。8.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后由于當地手工業(yè)者潛心研究,‘在鐵爐村東創(chuàng)設瓷窯’,其‘制造之美,不亞于彭城’。嘉慶年間河南河內縣柏山村成立了缸窯會,制定各種行規(guī),對產品的價格、尺寸都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笨芍?,河南林縣地區(qū)手工業(yè)生產的不斷發(fā)展和專業(yè)化,C項正確;題干中可知手工業(yè)發(fā)展,沒有體現資本主義萌芽或新經濟因素,排除A項;題干中沒有涉及到商人群體或他們的經濟實力,排除B項;題干反映了民營手工業(yè)的生產,不能說明其占據了主導地位,排除D項。故選C項。9.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明朝。觀察地圖,晚明時期湖廣地區(qū)的大米和糧食運往太湖地區(qū),太湖地區(qū)的棉花和棉布運往湖廣等地,可知區(qū)域性長途貿易興盛。在兩宋時期,太湖地區(qū)是全國重要的糧倉,晚明時期其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糧食需從湖廣地區(qū)購入,“蘇湖熟,天下足”轉變?yōu)椤昂V熟,天下足”,①③正確,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人地矛盾突出導致糧荒,排除②,白銀大量流入也無法從材料中體現,排除④,排除ACD項。故選B項。10.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利瑪竇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把中國版圖置于全圖的中心地位,就迎合了當時中國統治者的天朝觀念,D項正確;利瑪竇此舉是為了迎合中國統治者“天朝上國”的觀念,便于他在中國傳教,并不是為了推動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排除A項;利瑪竇此舉是為了便于他在華傳教,并不是為了改變明朝知識分子對世界的認知,排除B項;此時西方殖民者尚未開展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排除C項。故選D項。11.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永樂以后,‘民信局’出現,主要解決商人的貨物運輸、資金匯兌以及民營信件遞送業(yè)務”“這種‘民信局’已經覆蓋國內各大商埠,甚至進入澳大利亞和檀香山”和所學可知,明清時期,伴隨著明清時期長途販運貿易的發(fā)展,助推了民間郵政傳遞的繁榮,A項正確;明清時期,商人政治地位低下,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軍情需要對驛站發(fā)展的阻礙,排除C項;明清時期,外貿政策逐漸收緊,排除D項。故選A項。12.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田中事田主一切不問,皆佃農任之”可知,在定額租制下,佃農向地主繳納一定地租后,地主不在過問佃農,由佃農自由生產,說明的是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D項正確;當時雇傭關系并不普及,排除A項;清朝時期的農業(yè)技術并未取得根本突破,排除B項;自然經濟解體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C項。故選D項。13.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據材料“天下萬民為事”“要嚴君子、小人之辨”“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思想體現了重視人民,限制君權,是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發(fā)展的高峰,并沒有擺脫傳統思想的范疇,B項正確;明清時期思想家雖然提出限制君權,但并非推翻君主制度,排除A項;明清時期,中國尚未產生資產階級,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時期的思想是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與西學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14.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情始于男女”“萬物如散錢,一情為線牽”“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間”可知,馮夢龍主張正確的引導男女戀愛,以達到“情教”的目的,體現了他對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批駁,這有助于豐富儒學的思想內涵,A項正確;明代時期,理學的社會正統地位并未受到沖擊,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經世致用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近代民主啟蒙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15.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15—17世紀中國和西方。D項反映隨著新航路的開辟,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番茄傳入中國,體現15—17世紀的中外文明交流,D項正確;A項反映西漢時期苜蓿傳入中國,時間不符,排除A項;B項反映宋朝設置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征收稅金,時間不符,排除B項;C項反映清朝乾隆25年(1760)成立公行,負責專辦外洋商船來廣州貿易,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6.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古代)。根據材料可知,該時期商品經濟快速發(fā)展,出現了“重利”的風氣,沖擊了傳統的“重義輕利”觀念,題干中“金令司天,錢神卓地”“金錢之神莫甚于今之時”即為其具體體現,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貧富分化”及“道德淪喪”,排除A項;明清時期,封建統治者厲行“重農抑商”政策,且材料沒有提及商人地位的變化,排除B項;自然經濟解體發(fā)生于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D項。故選C項。17.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末清初(中國)。據材料“豈非禮失而求之野乎”、“中學優(yōu)勝論”和所學可知,堅持中國傳統倫理綱常思想為根本,甚至認為西學來源于中國,這種對西學的基本立場和態(tài)度,不能正確全面了解世界潮流,頑固地相信中國是“天朝上國”,為中體西用埋下了伏筆,A項正確。上述對西學的片面認識未開闊了士人群體的視野,排除B項;這樣的“自尊與自信”是盲目自大和錯誤的,排除C項;當時傳統文化根深蒂固,鴉片戰(zhàn)爭后統文化開始瓦解,排除D項。故選A項。18.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材料中的朱涇鎮(zhèn)和盛澤鎮(zhèn)都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市鎮(zhèn)。根據材料朱涇鎮(zhèn)“附近四鄉(xiāng)盛產棉花,居民又精于紡織,所產棉布聞名遐邇”,盛澤鎮(zhèn)“地處桑蠶之鄉(xiāng),發(fā)展成為全國聞名的絲業(yè)重鎮(zhèn)”,可知,經濟作物的種植和農產品商品化推動了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市鎮(zhèn)興盛,C項正確;中國自然經濟開始瓦解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排除A項;材料并沒涉及交通便利的信息,排除B項;明清時期,封建政府繼續(xù)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19.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以來(中國)。根據材料“宋代以來行商者走街串巷,將叫賣發(fā)展為吟唱”“墻外賣藥者九年無一日不過,吟唱之聲甚適”“明代馮夢龍在《警世通言》記錄有‘本京瓜子,一分一桶,高郵鴨蛋,半分一個’的叫賣詞。”可知,宋代以來行商叫賣方式多樣,由此可見商販市場意識增強,B項正確;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宋代以來商業(yè)的發(fā)展,并非市民文學的蓬勃,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宋代以來的商業(yè),并非城市娛樂活動,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商販通過叫賣吟唱發(fā)展商業(yè),并非維護自己品牌,排除D項。故選B項。20.C【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明清時期(中國)。明清時期,江浙一些地區(qū)的常市,這些市場每天都有頻繁的交易活動,這反映出商品經濟的活躍,C項正確;坊市制度瓦解在宋代就完成了,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市場網絡形成情況,排除B項;南宋時,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的經濟優(yōu)勢得以確立,排除D項。故選C項。21.【示例】我認為明清時期中國人口再次迎來增長的高峰政治上,明到清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君主專制得到加強,社會相對穩(wěn)定,清初出現了康乾盛世的局面,這為人口快速增長創(chuàng)造了政治條件。明清統治者在經濟上為緩解人口增長對土地造成的壓力,獎勵墾荒,擴大耕地面積,引進和推廣馬鈴薯、甘薯、玉米等高產農作物,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產量;明清時期經濟發(fā)展格局出現了變化,湖廣、江西等地成為新的糧食中心,農民多種經營興盛,生活水平提高,促進人口數量的增長。明實行一條鞭法、清推行攤丁入畝,政府賦稅政策的調整或人身控制的松弛都有利于人口數量的增長。人口變化常常成為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臺州2025年浙江臺州臨海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招聘編外聘用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廈門2025年福建廈門市公安文職人員服務中心招聘17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定制設備租賃合同范本
- 其他地區(qū)2025年新疆伊犁州直檢察機關招聘聘用制書記員2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佛山廣東佛山三水中學附屬初中招聘一名合同制語文教師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Ro4368554-生命科學試劑-MCE
- 2025新疆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伊寧管理分公司招聘(10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臨沂2025年山東臨沂市教育局部分事業(yè)單位招聘綜合類崗位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AZD-2207-生命科學試劑-MCE
- 果園用地合同范本
- 農田雜草的調查
- 【知識點提綱】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全冊各章節(jié)知識點考點重點難點提煉匯總
- 上海小弄堂-電子小報
- 軌道交通安全專題培訓
- 物理化學完整版答案
- 二年級第二學期體育知識結構圖
- 中國商品條碼系統注冊登記表規(guī)范填寫
- 湘科教版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doc
- 節(jié)流孔板孔徑計算
- 學生流失率考核辦法(試行)
- JJG 840-1993 函數信號發(fā)生器檢定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