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深度測定儀校準規(guī)范_第1頁
碳化深度測定儀校準規(guī)范_第2頁
碳化深度測定儀校準規(guī)范_第3頁
碳化深度測定儀校準規(guī)范_第4頁
碳化深度測定儀校準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JJF(浙)xxxx-201x碳化深度測定儀校準規(guī)范1范圍本規(guī)范適用于測量范圍(0~12)mm的指針式和數(shù)顯式碳化深度測定儀的校準。2引用文件JGJ/T23-2011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使用本規(guī)范時,應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件的現(xiàn)行有效版本。3概述碳化深度測定儀是一種在混凝土非破損檢驗技術領域中測量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儀器。使用時,利用酚酞作為指示劑,使混凝土表面已碳化與未碳化界限清晰后,將儀器底座測量墊片貼緊混凝土表面,測得已碳化與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碳化深度測定儀按顯示方式不同分為指針式碳化深度測定儀和數(shù)顯式碳化深度測定儀,具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圖2。圖1指針式碳化深度測定儀1─止動按鈕;2─觸針;3─校對塊;4─測量墊片;5─儀器殼;6─指針;7─標尺圖2數(shù)顯式碳化深度測定儀1─測量按鍵;2─觸針;3─校對塊;4─測量墊片;5─儀器殼;6─操作鍵;7─液晶屏4計量特性4.1指針與標尺相互位置4.1.1指針末端與標尺刻線方向一致,無目力可見的偏斜。4.1.2指針長度保證指針末端蓋住標尺短刻線長度的30%~80%之間。4.2標尺刻線寬度4.2.1標尺刻線寬度在(0.2~0.3)mm之間,寬度差不大于0.03mm。4.3測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測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表1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μm測量墊片校對塊3.21.64.4測量面的平面度測量墊片和校對塊的平面度不應大于0.005mm。4.5測量力碳化深度測定儀的測力指觸針與測量平面接觸時所作用的力,其最大測量力應為(1~3)N之間。4.6零位誤差觸針壓縮至零位時,指針應與零位標記相互重合,偏差不大于±1/5分度。4.7重復性碳化深度測定儀的示值重復性應不大于0.125mm。4.8示值誤差碳化深度測定儀的最大允許誤差:±0.25mm。4.9校對塊碳化深度測定儀校對塊的尺寸偏差和變動量不超過表2規(guī)定。表2碳化深度測定儀校對塊的尺寸偏差和變動量校對塊標準尺寸/mm尺寸偏差/mm變動量/mm8±0.0180.01012±0.0180.010注:以上指標不用于合格性判斷,僅供參考。4.10漂移數(shù)顯式碳化深度測定儀在1h內(nèi)不大于一個分辨力,帶自動關閉功能的數(shù)顯式碳化深度測定儀可不校準此項目。5校準條件5.1環(huán)境條件5.1.1校準室內(nèi)溫度(20±10)℃,相對濕度≤85%。5.1.2空氣中不含有腐蝕性氣體,無較大的振動、沖擊。5.2校準用設備碳化深度測定儀校準項目和校準設備見表3。6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首先檢查外觀,確定沒有影響校準計量特性的因素后再進行校準。校準項目見表3。6.1指針與標尺相互位置 目力觀察,使用時應無摩擦。6.2標尺刻線寬度 在工具顯微鏡上校準,至少抽3條刻線。每條刻線寬度及最大與最小的刻線寬度差均應符合要求。表3校準項目和校準設備序號校準項目主要校準設備1指針與標尺相互位置——2標尺刻線寬度工具顯微鏡,MPE:±(1+L/100)μm;或讀數(shù)顯微鏡,MPEV:10μm3測量面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MPE:(+12~-17)%4測量面的平面度刀口形直尺,MPEV:1.0μm5測量力量具測力儀,MPE:±2.0%6零位誤差平板(1級)7重復性量塊(5等),平板(1級),8示值誤差量塊(5等),平板(1級),塞尺,MPE:±(0.005~0.008)mm9校對塊尺寸偏差和變動量深度千分尺,MPE:±5μm;或數(shù)顯測高儀,MPE:±(5μm+10-5L/3)10漂移——6.3測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用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分別對測量墊片和校準塊工作面進行測量。6.4測量面的平面度 測量時,分別在測量墊片和校準塊工作面的長邊、短邊和對角線位置上進行(見圖3)。其平面度根據(jù)各方位的間隙情況確定。當所有校準方位上出現(xiàn)的間隙均在中間部位或兩端部位時,取其中一方位間隙量最大的作為平面度。當其中有的方位中間部位有間隙,而有的方位兩端部位有間隙,則平面度以中間和兩端最大間隙量之和確定。6.5測量力 用量具測力儀在碳化深度測定儀工作行程的始、中、末3個位置進行測量,其最大值應符合要求。注:虛線為測量位置圖3平面度校準位置6.6零位誤差將觸針在平板上壓縮至零位,重復3次取最大偏差值作為校準結果。6.7重復性在測量范圍內(nèi)任一位置,將5等量塊置于平板上,使碳化深度測量儀的測量墊片與量塊貼緊,觸針頂住平板,使用測量儀連續(xù)、重復測量量塊9次,取9次讀數(shù)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的三分之一作為校準結果。6.8示值誤差 將一組5等量塊依次放于平板上進行測量,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對應點的測量值,測量值與量塊標稱值之差為該點示值誤差,取各點示值誤差中絕對值最大的示值誤差作為校準結果。其中,指針式碳化深度測定儀按1/2分度值進行讀取。示值誤差e可按式(1)計算:e=-(1)式中:碳化深度測定儀的測量值;量塊的標稱值。 其示值誤差測量點的設置為:在0mm~1mm測量范圍內(nèi),以每間隔0.5mm為一測量點;從1mm直至全量程,以每間隔1mm為一測量點。在滿量程測量點時,用塞尺向觸針和平板之間的間隙試塞,則塞尺剛剛塞入時的尺寸即為滿量程測量點的示值誤差。有特殊要求時,可以適當增加測量點。6.9校對塊 碳化深度測量儀校對塊的尺寸(圖4中A面-B面之間的距離)及變動量采用深度千分尺或數(shù)顯測高儀進行測量。也可以用同等準確度的其他儀器校準。校對塊尺寸應在圖4所示的5點上進行校準,各點尺寸偏差均不應超過表2中的規(guī)定。最大尺寸與最小尺寸之差不應超過表2中變動量的規(guī)定。圖4校準校對塊尺寸偏差及變動量的示意圖6.10漂移 數(shù)顯式碳化深度測定儀觸針處于行程的任一位置時,觀察其1h內(nèi)的示值變化,其變化量即為漂移。7校準結果表達7.1校準證書 校準后的碳化深度測定儀,應填發(fā)校準證書。校準證書應包含示值誤差校準結果及其測量不確定度等內(nèi)容(詳見附錄B)。7.2校準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 碳化深度測定儀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按JJF1059.1-2012的要求評定,不確定度評定的實例見附錄A。8復校時間間隔碳化深度測定儀的復校時間間隔,根據(jù)現(xiàn)場使用情況由用戶自行確定,建議不超過1年。附錄A碳化深度測定儀示值誤差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A.1概述A.1.1校準依據(jù):依據(jù)JJF(浙)××××-201×《碳化深度測定儀校準規(guī)范》。A.1.2環(huán)境條件:校準室內(nèi)溫度(20±10)℃,相對濕度≤85%。A.1.3測量對象:本文以指針式碳化深度測定儀為例,測量范圍(0~8)mm。A.1.4計量標準:5等量塊。A.1.5測量方法:在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用5等量塊放置在平板上對碳化深度測定儀的示值誤差進行校準。按所選的間隔進行校準,得到各校準點的示值誤差。A.2測量模型e=-(A.1)式中:該點的示值誤差,mm;碳化深度測定儀的測量值,mm;量塊的標稱值,mm。A.3方差和靈敏度系數(shù)依據(jù)得:其中:得:由于標準量塊中心長度偏差相對儀器讀數(shù)微乎其微,可忽略與標準量塊有關的不確定度分量,得A.4計算標準不確定度A.4.1由測量儀讀數(shù)時量化誤差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分辨力為0.125mm的碳化深度測定儀讀數(shù)時的量化誤差以等概率出現(xiàn)在半寬為(1/16)mm的區(qū)間內(nèi),故有:mmA.4.2由測量重復性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用5等量塊對混凝土碳化深度測量儀在4mm這點重復測量9次,測量結果為:4.000,4.000,4.000,4.125,4.000,4.000,4.125,4.000,4.000。按9次重復測量的極差法計算,C=2.97,由于取3次讀數(shù)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則有:mm 儀器測量重復性小于儀器的量化誤差(分辨力),與儀器讀數(shù)有關的不確定度分量取量化誤差(分辨力),得:=0.036mm則標準不確定度mmA.5標準不確定度一覽表表A.1標準不確定度一覽表標準不確定度分量不確定度來源標準不確定度值(mm)(mm)與儀器讀數(shù)有關的不確定度分量0.03610.036測量量化誤差0.036測量重復性0.025mmA.6擴展不確定度取包含因子為k=2,則有:mmA.7測量不確定度報告 通過上述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可知,擴展不確定度由標準不確定度獲得,取k=2。標準不確定度:mm擴展不確定度:U=0.08mm(k=2)附錄B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內(nèi)容a)標題,如“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b)實驗室名稱和地址;c)進行校準的地點(如果不在實驗室內(nèi)進行校準);d)證書或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如編號),每頁及總頁的標識;e)送校單位的名稱和地址;f)被校對象的描述和明確標識;g)進行校準的日期,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的應用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