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重慶市某中學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三)地理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3-2024學年重慶市某中學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三)地理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3-2024學年重慶市某中學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三)地理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3-2024學年重慶市某中學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三)地理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3-2024學年重慶市某中學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三)地理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三)

地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

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

目要求的)

圖1為某地近地面等壓線圖,圖中箭頭表示乙地風向及受力情

況。據(jù)此完成1~2題。

1.表示摩擦力的箭頭是

A.a

B.b

C.c

D.d

2.甲天氣系統(tǒng)的氣流運動方向是

①順時針②逆時針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地球的圈層在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在高空和地球內部,它們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但在地

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卻是互相滲透互相重疊的。這一特點賦予地球表層一系列獨特的性質,使其成為自

然地理學研究的對象。圖2是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3~4題。

3.在地球的圈層構造中,不單獨占有任何空間,而是滲透于其余圈層的是

A.巖石圈B.生物圈

C.水圈D.大氣圈

4.2023年8月6日2時33分,在山東平原縣發(fā)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km,此次地震

A.可能會引發(fā)大海嘯

B.橫波首先達到地表

C.震中位置位于上地幔頂部

地理?第1頁(共6頁)

D.地震波經過莫霍面速度增加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huán)流是地球氣候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表層的溫暖海水從赤道附近運往高緯

度地區(qū),并將較冷的海水從深海運回赤道地區(qū)。中國和美國的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大西洋經向翻轉環(huán)流速

度加快對抑制地表氣候變暖起著重要作用。據(jù)此完成5~6題。

5.下列屬于大西洋經向翻轉環(huán)流的是

A,南赤道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

C.秘魯寒流D.墨西哥灣暖流

6.大西洋經向翻轉環(huán)流加快能夠抑制地表氣候變暖主要是因為

A.將海洋表層熱量輸送到高緯度

B.將海洋底層熱量輸送到低緯度

C.水汽增多致使降水增加

D.熱量被輸送至深海儲存

圖3為甲(夏威夷大島)、乙(冰島)兩座島嶼位置示意,且兩張圖圖幅面積是相同的。兩座島嶼上

都擁有高大山地。據(jù)此完成7~8題。

圖3

7.根據(jù)兩座島嶼的位置示意可知

A.甲島嶼南北長約150km

B.甲島在乙島的東南方向

C.兩幅圖使用的比例尺甲島小于乙島

D.兩島嶼都全部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8.兩島嶼上擁有高大山地是由于

A.風化作用較弱B.冰/1侵蝕強烈

C.海水侵蝕較弱D.內力作用強烈

劍門關隘口是世界罕見的城墻式礫巖斷崖丹霞景觀。在古時,“劍門關’是四川通往北方的必經要

塞,是“北扼三秦,南鎮(zhèn)巴蜀”之要地。圖4左圖為劍門關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右圖的放大圖為表面凹

凸不平的劍山崖壁。有研究表明,圖中a、b兩條河流因為溯源侵蝕而發(fā)生了河流襲奪現(xiàn)象,河流的支

流已經相連。據(jù)此完成9~11題。

地理?第2頁(共6頁)

圖4

9.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美譽的劍門關關樓位于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0.a.b兩條河流的支流相連后,流量顯著增大的地點是

A.①B.②C.③D.④

11.引起圖中劍山崖壁表面凹凸不平的關鍵因素是

A.巖石性質B.植被生長C.氣溫變化D.降水作用

高原湖泊作為青藏高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指示區(qū)域環(huán)境的變化。色林措是青藏高原第二大

內流湖,近20余年來湖泊面積年均增加23.5km?。圖5示意2000年與2023年色林措遙感影像對比。據(jù)

此完成12~13題。

200蟀2023年

圖5

12.推測色林措面積增大的根本原因是

A.湖面蒸發(fā)減弱B.凍土與冰川消融

C.年均降水增加D.植被覆蓋率提高

13.圖中四地中,地勢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河流階地是河流下切過程中殘留在河谷兩側高處的平坦地貌面,并保留有古老河床的地

貌形態(tài)和沉積物。構造運動、侵蝕基準面變化以及氣候變化引發(fā)的流量與沉積通量的改變等

都會導致階地的形成。圖6為貴州省清水江流域階地對比,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位于上游的馬寨、

翁東階地采樣點的下切速率遠大于下游的施洞、三江采樣點。據(jù)此完成14~15題。

地理?第3頁(共6頁)

14.導致清水江上游階地采樣點下切速率大于下游階地采樣點的主要因素是

A.海平面的下降B.流域內降水量增加

C.區(qū)域地質構造D.河床沉積物減少

15.早期的人類多選擇在河流階地定居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運便利B.氣候濕潤

C.文化傳統(tǒng)D.便于農耕

二、非選擇題(共55分,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相應的位置,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16.(20分)閱讀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跨境轉移的電子廢棄物又被稱為“電子洋垃圾”,中國曾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進

口國,進口成本僅為10~100元/噸。相關研究表明,每1噸廢棄電子板中,能分離出0.5

kg黃金、143kg銅、29.5kg鉛、40.8kg鐵。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zhèn)屬于內澇區(qū),干旱、洪

澇多發(fā)。改革開放以來,貴嶼鎮(zhèn)“家家拆解,戶戶冒煙,酸液排河,黑云蔽天。”來自國

際和國內的電子廢棄物既給當?shù)鼐用駧砹素敻?,同時又讓當?shù)馗冻隽藨K痛的環(huán)境代價。

“洋垃圾”禁令發(fā)布后,當?shù)卣ㄔO了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區(qū)代替不合規(guī)的私人作坊,目

前該園區(qū)已成為我國電子產品拆解特色產業(yè)集聚地。

(1)分析貴嶼鎮(zhèn)接受電子廢棄物跨境轉移的原因。(6分)

(2)說明電子廢棄物跨境轉移對貴嶼鎮(zhèn)環(huán)境安全的影響。(8分)

(3)指出貴嶼鎮(zhèn)建設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區(qū)對保障當?shù)丨h(huán)境安全的作用。(6分)

17.(17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第4頁(共6頁)

喀斯特是一種地貌現(xiàn)象,喀斯特地貌的形態(tài)及其空間分布主要受碳酸鹽巖層的組成、

結構和氣候條件的控制??λ固胤鍏矁H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的碳酸鹽巖區(qū),貴州喀斯特

峰叢分布區(qū)石漠化面積比例大,多中度以上石漠化。圖7為貴州省喀斯特峰叢空間分布

及峰叢景觀實景圖。

—年用水aeow

EUWIIW

比例尺III5OOOOOO

圖7

(1)描述喀斯特峰叢的形態(tài)特征。(4分)

⑵指出貴州省喀斯特峰叢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并分析其顯著發(fā)育的原因。(7分)

(3)從坡度角度分析貴州喀斯特峰叢分布區(qū)石漠化嚴重的原因。(6分)

18.(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境內的天山山脈位于北緯39.6°~45.5°和東經73.5°~96.1°之間。天山山區(qū)降水是

新疆水資源的主要來源之一,天山北坡降水量隨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現(xiàn)出明顯的先增后減特點。發(fā)源

于天山北坡中段大冰川區(qū)的瑪納斯河流域位于準嚼爾盆地南側,流域內建有多座水庫用于綠洲開發(fā),

肯斯瓦特水文站位于瑪納斯河流下游,下表為肯斯瓦特站徑流多年平均月分配表。

月份

項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地理?第5頁(共6頁)

流量(m3/s)7.66.66.89.421.97213412045.719.311.99.16

(1)說出影響天山北坡降水的大氣環(huán)流并分析降水產生垂直變化的原因。(6分)

⑵簡述瑪納斯河徑流量的特點并分析原因。(6分)

⑶分析水庫的修建對于減輕瑪納斯河流域氣象災害的作用。(6分)

地理?第6頁(共6頁)

■■■口口■口

巴蜀中學2024屆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三)

地理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CBDDDADCBABBCD

【解析】

1.由圖示信息可知,a垂直于等壓線的切線,應該為水平氣壓梯度力,d與水平氣壓梯度力

的夾角約為30。~45。,由高壓指向低壓,判斷為風向,貝世與風向相反,表示摩擦力。故

選B。

2.根據(jù)上題分析,c與風向垂直,并且導致風向右偏,是作用北半球的地轉偏向力;甲為低

壓中心,為北半球的氣旋,水平方向上的氣流為逆時針旋轉,垂直方向上為上升氣流,②

和③正確。故選C。

3.生物圈并不單獨占有任何空間,而是分別滲透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

部。故選B。

4.本次地震發(fā)生在陸地上,距海較遠,不會發(fā)生海嘯,A錯誤;地震波最先達到地面的是縱

波(P波),B錯誤;震中為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不在地幔之中,C錯誤;無論是縱

波還是橫波經過莫霍面時傳播速度都會增加。故選D。

5.根據(jù)大西洋經向翻轉環(huán)流的定義,符合判定條件的只有墨西哥灣暖流。故選D。

6.題目要求分析地表氣候變暖受大西洋經向翻轉環(huán)流抑制的原因,進而得出需要地表熱量減

少這一結論,而海水具有很大的熱容量,特別是水深1000米以下溫度變化緩慢,能夠儲

存大量熱量,環(huán)流加快以后能夠將更多的表層熱量帶到深海儲存;人和B選項都是將熱量

在地球表面?zhèn)鲗?,并沒有改變地表的熱量;C選項中水汽增多主要受到海洋表層水溫的影

響,這與大西洋經向翻轉環(huán)流的加快沒有必然聯(lián)系。故選D。

7.甲島嶼(夏威夷大島)南北緯度跨度約為1。201根據(jù)同一經線上相差一個緯度距離約為

Hlkm,得出南北跨度約為148km,A選項正確;B選項中,夏威夷大島應該在冰島的西

南方向,B錯誤;兩幅圖的圖幅是相同的,但是冰島的面積大于夏威夷大島,從冰島所跨

的緯度也能看出,因此乙島嶼的比例尺小于甲島嶼,C錯誤;冰島地跨東西半球,D錯誤。

故選A。

地理參考答案?第1頁(共3頁)

■■■口口■口

8.夏威夷大島和冰島都是火山島,內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態(tài)的骨架,高大的山地只能是內力

作用形成,外力作用是對地表形態(tài)骨架進行再塑造。故選D。

9.劍門關作為交通要地,地勢險要,所處位置應該是隘口,丙處兩側懸崖壁立,只有底部有

通行條件,并且也是a、b兩個流域的分水嶺,因此劍門關關樓設置在此處。故選C。

10.由于a流域的海拔較低,并且靠近丙處的支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蝕作用明顯,因此

兩流域將會在丙處相連,并且a流域會襲奪b流域,②處位于a河流干流,襲奪發(fā)生后流

量會增大。故選B。

11.各種巖石因其礦物成分、硬度、膠結程度、水理性質、結構和產狀不同,抗風化和抗外力

剝蝕的能力常表現(xiàn)出很大差別,形成的地貌輪廓往往很不相同,劍山崖壁巖石為沉積巖,

表面的凹凸不平主要受巖石性質影響,A正確;其余選項都為外力作用,不具備明顯的差

異性,不是形成凹凸不平的關鍵因素。故選A。

12.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對氣候反應敏感的冰川在退縮和融化,色林措是水流匯集的中心,

流域內融化的大部分冰川融水注入湖泊,另外由于流域附近海拔高,凍土發(fā)育,隨著氣

溫升高,凍土解凍放水,B正確;有研究表明,近30年來,年均降水量增加2.36mm,降

水量的增加與湖泊面積的增加具有線性關系,但由于該流域為內流區(qū),降水量的增加相

比較湖泊面積的增加權重較低,C錯誤。故選B。

13.根據(jù)材料信息和兩幅圖的對比可知,色林措面積呈擴大趨勢,水位上升會首先淹沒地勢

較低的地區(qū),從圖中可知,水位上升后,②地被湖水淹沒面積最大,而其余各地形狀、

位置基本沒有變化,因此可以推斷出地勢最低的是②地。故選B。

14.由于清水江斷面存在著斷層,上游(馬寨、翁東)構造抬升明顯高于下游(三江、施洞),

上游相對于海平面的落差更大,河流下切速率更快;其余選項都未體現(xiàn)處上下游的區(qū)域

差異。故選C。

15.早期人類利用自然的能力比較低,對河流的利用大多是農業(yè)灌溉,階地面地勢平緩且位

于河流旁,用水便利,利于農耕。故選D。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16.(20分)

(1)6分)貴嶼鎮(zhèn)干旱、洪澇災害多發(fā),農業(yè)基礎薄弱,吸納勞動力就業(yè)能力不足;位

于我國沿海地區(qū),進口便利,有利于接受海外“電子洋垃圾”;“電子洋垃圾”可作為國

內制造業(yè)原材料的廉價來源,市場需求量大;電子廢棄物回收利潤率高,使其成為區(qū)域

支柱產業(yè),促進當?shù)亟洕l(fā)展。(每點2分,任答三點即可)

地理參考答案?第2頁(共3頁)

■■■口口■口

(2)8分)進口電子廢棄物運輸和儲存時可能會產生重金屬泄露,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

染;酸浸、水洗廢棄物會危害水體、導致土壤酸化;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會污染大氣環(huán)

境;從電子廢棄物中提取和可用于加工生產的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各種污染物

會對周圍的居民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脅環(huán)境安全等。(每點2分,任答四點得8分)

(3)6分)建立企業(yè)準入制度,便于環(huán)境監(jiān)管;(2分)革新處理技術,提高回收率;(2

分)統(tǒng)一處理污染物,減少污染排放,控制污染范圍等。(2分)

17.(17分)

(1)口分)錐狀聳立成簇分布,頂部多為圓錐狀,坡度較大;(2分)山峰之間多為馬鞍

形(或答基座相連也可)。(2分)

(2)(7分)主要分布地區(qū):主要分布在貴州省西南部。(1分)

原因:貴州省西南部碳酸鹽巖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