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招聘考試考試分析的分析-辛亥革命_第1頁
對教師招聘考試考試分析的分析-辛亥革命_第2頁
對教師招聘考試考試分析的分析-辛亥革命_第3頁
對教師招聘考試考試分析的分析-辛亥革命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教師招聘考試考試分析的分析——辛亥革命_對\o"教師招聘考試"教師招聘考試考試分析的分析——辛亥革命一、考情分析辛亥革命是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考點之一,在考試中,除了以單選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外,還以材料題的形式考查各位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為了加強同學們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我們精選了幾道習題,輔助同學們的備考。二、知識梳理(一)背景1.經濟基礎《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進行了所謂的“新政”和“預備立憲”,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思想基礎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fā)展。中心在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東京。3.組織基礎革命團體在國內相繼建立。其中,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是1904年成立的興中會,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中國同盟會。4.軍事基礎發(fā)動一系列武裝起義,時機逐漸成熟。武漢成為民主革命的搖籃。5.導火線1911年5月,清政府發(fā)布“鐵路國有”法令,引起保路風潮,四川同盟會會員組織保路同志軍起義,清政府急調湖北新軍入川鎮(zhèn)壓,湖北防務空虛。二、爆發(fā)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率先起義,攻占楚望臺軍械庫。12日,占領武漢三鎮(zhèn)。三、高潮1.成立民國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內容: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民享有各種民主權利。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實行責任內閣制。2.評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體現的主要原則及其局限性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的主要原則(1)規(guī)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體現了主權在民原則。(2)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3)規(guī)定國內各族人民一律平等,體現了民族平等的原則。(4)規(guī)定內閣總理的產生與職權,體現出責任內閣制的原則。2.局限性(1)《臨時約法》雖然規(guī)定了國民擁有眾多平等的權利,但它卻掩蓋了階級的不平等,廣大勞動人民并沒有真正獲得民主權利。(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派限制袁世凱權力的愿望及目的,但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僅憑一紙空文限制袁世凱權力的目的是很難實現的。三、實戰(zhàn)演練1.法國1875年憲法的一條修正補充條款:“凡曾經統(tǒng)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tǒng)”?!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以法國1875年憲法為主要藍本,同時根據當時孫中山讓位于袁世凱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兩部憲法都()。A.因人修訂有關內容B.結束了本國的君主專制是本國的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D.阻止了本國的帝制復辟2.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廣的人士常到田間“與農夫田父談于樹林之下,語以代議制之善,及國會選舉之不宜草率投票,則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則曰:吾人困土匪軍隊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边@反映了民國初年()。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傳統(tǒng)習俗根深蒂固C.軍閥混戰(zhàn)已是社會痼疾D.民主政治基礎薄弱3.1910年,清政府設立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資政院議員部分由皇帝欽定,部分由選舉產生。其職責包括議決國家軍政大事、審議財政預算和修訂法律等,議決事項須“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實踐了英國式君主立憲制B.加強了皇帝個人的獨裁統(tǒng)治C.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D.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4.一種名為“人造自來血”的補藥曾在近代中國流行。下圖分別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報》上的廣告。這兩則廣告的變化折射出()。①革命黨人把廣告當作發(fā)動武昌起義的宣傳工具②民國成立后商人積極投身中國政治變革的浪潮③商人利用時局巨變及時調整營銷策略④民主共和已成為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趨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法國1875年憲法出臺以前法國就結束了君主制,故排除B;1875年憲法不是法國的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故排除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出臺后中國出現了帝制復辟,故排除D;根據材料信息“凡曾經統(tǒng)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tǒng)”“根據當時孫中山讓位于袁世凱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可知法國1875年憲法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都存在因人設法的因素,故選A。2.【答案】D。解析: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與材料“則皆瞠目而不解”相反,故A項錯誤;B項材料未體現,故排除;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說明農夫田父不了解代議制和國會選舉,反映了民國初年民主政治基礎薄弱,故D項正確。3.【答案】C。解析:材料中“其職責包括議決國家軍政大事、審議財政預算和修訂法律等,議決事項須‘具奏,恭候圣裁’”,這體現出預備立憲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故C正確;預備立憲是一場騙局,最后以失敗而告終,故A錯誤;清政府設立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說明預備立憲在一定程度上引進了民主,故B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一次在中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預備立憲沒有涉及,故D錯誤。4.【答案】C。解析:①錯誤,因為武昌起義的時間是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11月起義已經結束,排除A項和D項;②項不選,通過圖片中的廣告只能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