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與保護對策_第1頁
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與保護對策_第2頁
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與保護對策_第3頁
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與保護對策_第4頁
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與保護對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與保護對策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計算機信息網絡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人類迎來了名副其實的網絡時代與信息時代。作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新興的第四大媒體,網絡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將繼續(xù)成為未來生活的主旋律。與此同時,網絡環(huán)境中侵害名譽權的現象也隨之誕生并日漸普遍。如何平衡網絡環(huán)境中自由權利的行使與名譽權保護的利益沖突,是擺在現實生活中有待解決的難題。本文試圖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問題的解決途徑,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以預防和減少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行為的發(fā)生,維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營造健康和諧的網絡環(huán)境。一、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概況㈠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現狀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媒體,網絡亦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網絡上各種侵害名譽權的侮辱和誹謗行為在此孳生并蔓延。無論是在電子郵件、公告板、清談室或網頁上閑談、發(fā)表正式的言論,還是放置照片、漫畫、影片、聲像等,都可能成為侮辱和誹謗的源頭。例如:有人在網頁上指責三名演藝人員出錢買選票;指責某個社會名流是同性戀者;故意丑化某個在政治斗爭中勝利的領袖;把某個女明星的照片“移花接木”放在裸體模特上,這些都可能構成誹謗。此外,BBS上發(fā)表的不公正評論,網上捏造的新聞、網絡小說及發(fā)生在網上的誹謗及謾罵等等都可能導致受害者的社會評價降低。當然,目前網絡內容的不真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人們對此一般采取較寬容的態(tài)度,并未像傳統媒介那樣要求傳播內容的真實性。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規(guī)范及網民數量的激增,網上的侮辱及誹謗等也足以使一部分人信以為真,以至于嚴重損害他人的名譽權。㈡網絡名譽權侵權特點網絡侵害名譽權是以網絡作為工具或中介的一種新型的侵害名譽的方式,它只是一個新的法律現象,并非一個新的法律問題,它具有侵害名譽權的一般特征。但是在網絡這種虛擬空間中,利用互聯網進行的名譽侵權又具有其獨特特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⒈網絡侵權言論的傳播具有國際性。通常情況下,上載到網絡上的信息在幾秒鐘之內就能傳遍全球。譬如一個中國人的侵權言論可輕易的通過網絡傳播到其他國家。但與此同時,也引發(fā)了國際司法上的難題,如法律適用方面的矛盾、國際訴訟管轄的爭議和判決的執(zhí)行困難等等問題。⒉侵權言論的危害后果難以估計,危險呈上升趨勢。由于在網絡環(huán)境中,信息危害的速度相當快,而且傳播地域廣,不但在一國之內頃刻間可以全民知曉,全世界也同樣如此。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網絡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普及,網絡侵害名譽權造成的損害會越來越大。⒊利用網絡侵害名譽權更加便捷、隱蔽。只要擁有一臺已接入互聯網的電腦,敲動鍵盤就可實施各種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而且由于互聯網遍及世界各地,上網者多如牛毛,加之侵權行為人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要找到侵權行為人似大海撈針。⒋網絡名譽權的責任者更加難以確定。責任者除了侵權言論的發(fā)布者,也可以包括網絡接入提供商IAP,網絡內容提供商ICP,網絡服務提供者ISP。同時,還可以包括非盈利性的網主,如大學、公益性組織等,他們提供了一些免費的鏈接,有的內容通過他們的設備在網絡上得以進一步的傳播。[ii]總之,網絡環(huán)境中侵害名譽權較之普通名譽權侵權有其獨特特點,也正基于這些新特征,導致維護和保護網絡環(huán)境中的名譽權變得尤為復雜,受害者在尋求司法救濟的過程中也屢陷困境。二、網絡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構成㈠普通名譽權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指承擔一般侵權責任的各種作為必要條件的因素。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之七中指出,認定侵害名譽權應當考慮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的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四個方面?;诖?,在具體認定侵害名譽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⑴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即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而積極作為非法侵害他人受到保護的名譽權,造成他人損害,因而依法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行為。只有行為人做出了某種積極的行為(如誹謗、侮辱)才可能構成侵害名譽權。⑵侵害名譽權的后果。除了名譽權主體精神損害及財產利益的損失之外,后果還在于侵害人實施的行為導致了受害者名譽的損害。在這里,名譽權的侵害不能以權利人的主觀認識為標準,而應以客觀標準來確定。若某一行為對于公民的社會評價起到貶低的作用,雖然受害人本身未感覺到,同樣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反過來,若他人的行為對于公民的社會評價不發(fā)生影響,即使該公民自己感到屈辱,也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⑶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guī)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鼻趾γu權的侵權行為,作為基于過錯責任的一般侵權行為,當然以加害人具有主觀過錯為其責任構成要件(這里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是否有過錯主要應當考慮行為人是否達到了法律法規(guī)、操作規(guī)程等的要求以及一個誠信善意之人在當時當地條件下所做出的合理反應,只是適當考慮行為人自身的狀況。⑷加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與社會評價之降低的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不證自明的,無需特別舉證,但是在精神損害、財產損害的因果關系中,需要由受害人加以舉證和證明。㈡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的責任構成及其抗辯事由如前所述,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只是一種新的法律現象,而非新的法律問題,所以普通名譽權侵權的責任構成同樣適用于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的責任認定。據此,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侵權的責任構成要件亦應具備加害行為、損害結果、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的主觀過錯四個方面。在侵權訴訟中,原告方一般需要對被告侵犯行為的各個構成要件都加以證明,最后才能使法官確認被告的行為構成侵權行為并可能承擔民事責任。被告方的反駁,也主要是從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方面進行,只有證明其中一個或數個構成要件不存在,才能使法官確認其行為不構成侵權行為。在名譽權侵權案件中,被告針對原告提出的承擔侵害名譽權責任的請求而提出的證明原告的訴訟請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實,為違法阻卻事由,也稱為抗辯事由。作為侵害名譽權的新形式,網絡環(huán)境中的名譽權侵權亦有其抗辯事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⑴受害人同意。⑵內容真實。⑶公民通過合法途徑反映情況或正當行使權利。⑷公正評論。⑸合理引用或重復傳播。⑹第三人的過錯引起等等。在上述情況下,行為人的某些行為盡管在客觀上有造成他人名譽權受到損害的特征,但行為人具有侵權責任法的正當性和合法性時,行為人可以將這些正當性和合法性作為抗辯事由,主張減輕或者免除民事責任。本文中探索的網絡環(huán)境中的名譽權侵權問題則不考慮這些具有抗辯事由的情形,僅從構成名譽權侵權的網絡行為出發(fā),來尋求維護和保護網絡環(huán)境中名譽權的解決途徑。三、網絡環(huán)境中關于名譽權的保護對策㈠完善網絡名譽權立法1.現行網絡法律真空針對網絡環(huán)境中侵害名譽權的問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的決定》中規(guī)定,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我國有關法規(guī)還規(guī)定了網絡服務商等網絡主體在維護名譽權方面設置的積極責任機制,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16條規(guī)定,互聯網信息服務者發(fā)現其網站所傳播的信息明顯屬于包括侮辱或誹謗他人在內的違法信息內容之一的,應當停止傳輸,保存有關紀錄,并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這些帶有有關法規(guī)性質的規(guī)定畢竟只是應急而做,當實際操作起來往往阻礙重重,受害者利益難以得到維護。說網絡法律存在真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