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專升本語文備考資料全解析_第1頁
2024年天津專升本語文備考資料全解析_第2頁
2024年天津專升本語文備考資料全解析_第3頁
2024年天津專升本語文備考資料全解析_第4頁
2024年天津專升本語文備考資料全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復習資料

第一部分單項選擇題

一、宋代部分:

1、王禹健字元之,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2、北宋前期詞作中體現(xiàn)出崇高的壯美感,開豪放詞先聲時是范仲淹的《漁家傲》。

3、北宋前期善寫塞上風光的詞人是范仲淹。

4、因所作有三處善用“影”字,被稱為“張三影”的作家是張先。

5、被王國維評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的名句是“云破月來花弄影”。

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晏殊《浣溪紗》。

7、《六一詞》的作者是歐陽修。他是北宋詩文運動的領導人。

8、柳永《望海潮》一詞所寫的都市是杭州。

9、柳永《雨霖鈴》一詞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

岸、曉風殘月”幾句,就點染關系而言,屬于先點后染。

10、柳永《雨霖鈴》一詞由敘別情別景轉入設想別后相思的過渡句子是“念去去、千里煙波,

暮藹沉沉楚天闊”。

11、王安石寫作《答司馬諫議書》的目的是為了支持新法。

12、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作為論據(jù)的“盤庚之遷”發(fā)生于商代。

13、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在對“侵官”等責難加以駁復之前,先加以辨明的關系是名實。

14、王安石《桂枝香》一詞由寫景轉入懷古時句子是“念往昔,繁華競逐”。

15、在詩、散文、詞、書法、繪畫等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堪稱宋代文藝全才的是蘇軾。

16、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作于黃州。

17、被稱為宋代豪放詞代表作的是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

18、“江西派”詩歌日勺領袖人物是黃庭堅。

19、詩受黃庭堅影響頗深,與黃庭堅并稱“黃陳”的是陳師道。

20、論詞有“別是一家”之說的宋代詞人是李清照。

21、“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陰》。

22、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作于晚期,此時她流落于江浙。

23、李清照時號是易安居士,她的詞集是《漱玉詞》。

24、詞風激昂悲憤,開南宋愛國詞先聲的詞人是張元斡。

25、張孝祥號于湖居士。作《于湖詞》。

26、范成大,號石湖居士。他的田園詩獨創(chuàng)一格,在南宋頗有影響。

27、陸游《沈園》是兩首七言絕句,懷念的是唐婉。

28、生平作詩近萬首的南宋偉大愛國詩人是陸游。

29、《劍南詩稿》的作者是陸游。

30、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是辛棄疾。

31、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作于建康。詞中的“江南游子”是指南宋君臣,“劉

郎”是指劉備。

32、辛棄疾詞中被梁啟超評為“回腸蕩氣,至于此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是《摸魚兒》。

33、姜夔《揚州慢》化用詩境最多的詩人是杜牧。

34、姜夔,號白石道人,詞集是《白石道人歌曲》。詞的風格是清空騷雅。

35、與姜夔并稱“姜張”的詞人是張炎。張炎的詞集是《山中白云詞》。

二金元部分

36、金代最杰出日勺詩人是元好問。

37、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取材于元稹《鶯鶯傳》。

38、《董西廂》屬于諸宮調。

39、關漢卿《竇娥窕》表明,竇娥悲劇的主線原因在于封建統(tǒng)治的腐敗。

40、王實甫《西廂記》屬于雜劇。劇中的鶯鶯,在珍視愛情、蔑視功名方面,比《董西廂》

有明顯提高,其證據(jù)是她唱詞中的“但得一種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41、馬致遠的《漢宮秋》第三折的主唱者是漢元帝。

42、元曲中最有特色的對仗形式是鼎足對。

43、睢景臣《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屬于散曲套曲,卻采用了戲曲的代言體形式。

三明代部分

44、張岱《西湖七月半》重要寫五類游客。本文在各類游客中,最欣賞“看月而人不見其看

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

45、張岱《西湖七月半》《柳敬亭說書》均選自《陶庵夢憶》。

46、張岱《柳敬亭說書》將柳敬亭與王月生相提并論,王月生是南京名妓。

四清代部分

47、鄭燮名列“揚州八怪”。他的《板橋題畫》(三則)是小品文。

48、我國古典小說最優(yōu)秀的作品是《紅樓夢》。

49、寶玉挨打后,送藥給他治療的薛寶釵。寶玉挨打后,說“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

的是薛寶釵。

50、玉玉挨打后,說:“你從此可都改了罷”的是林黛玉。

第二部分多選題

1、唐宋八大家指的是蘇軾、蘇轍、蘇洵、曾鞏、王安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

2、歐陽修、蘇洵、孫師道是北宋作家。

3、晏殊、秦觀、張先是北宋詞人。

4、“江西派”的代表人物有陳與義、黃庭堅、陳師道。

5、張元斡、張炎、辛棄疾、姜夔是南宋作家。

6、楊萬里、陸游、范成大、尤袤是“南宋四大家”。

7、詞人中詞風近于辛棄疾時有劉克莊、劉過、陳亮。

8、馬致遠、王實甫、關漢卿屬于元代雜劇作家。

9、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是“元曲四大家”。

10、陳子龍、夏完淳是明末愛國詩人。

11、秋瑾、李清照是女作家。

12、賀鑄、納蘭性德、晏幾道是詞人。

13、高明、孔尚任、梁辰魚是戲曲家。

14、吳承恩、羅貫中、蒲松齡是小說作家。

21、施耐庵、吳敬梓、李寶嘉是長篇小說作家。

22、馮夢龍、凌濠初是擬話本作家。

23、張可久、王磐、劉過、馮惟敏、睢景臣是散曲家。

24、鄭燮、蘇軾、黃庭堅是著名書法家又是詩人。

25、“公安派”“唐宋派”“竟陵派”是明代文學流派。

26、劉大槌、姚鼐、方苞是“桐城派”作家。

27、康有為、梁啟超曾經參與戊戌變法。

28、《樂章集》《珠玉集》《東坡樂府》屬于詞集。

29、《山中白云詞》《白石道人歌曲》《花外集》《安陸詞》屬于詞集。

30、《小山樂府》《酸甜樂府》《王西樓樂府》屬于散曲集。

31、《西廂記》《竇娥冤》《漢宮秋》屬于雜劇。

32、貫云石《紅繡鞋》、王磐《朝天子》(詠喇叭)、馮惟敏《玉芙蓉》(喜雨)屬于散曲小令。

33、睢景臣《哨遍》(高祖還鄉(xiāng))、馬致遠《夜行船》(秋思)是散曲套曲。

34、《錯斬崔寧》《快嘴李翠蓮記》屬于話本。出自《清平山堂話本》。

35、《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轉運漢遇巧洞庭紅波斯胡指破覆龍殼》屬于擬話本。

36、《制臺見洋人》《馬二先生游西湖》《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長篇小說片斷。

37、《五代史伶官傳序》《六國論》屬于史論。

38、《報劉一丈書》《答司馬諫議書》是書信體裁。

39、《秦士錄》《徐文長傳》《方山子傳》是人物傳記。

40、《賣柑者言》《觀潮》《病梅館記》《板橋題畫》(三則)屬于小品。

41、《峨嵋山行記》《登泰山記》《浣花溪記》屬于游記。

42、梅堯臣《汝墳貧女》、蘇軾《游金山寺》、黃庭堅《題竹石牧?!穼儆诠朋w詩。

43、歐陽修《戲答元珍》、陸游《書憤》是七言律詩。

44、蘇舜欽《初晴游滄浪亭》,楊萬里《初入淮河》、陸游《沈園》是七言絕句。

45、陳與義《傷春》、陸游《關山月》、文天祥《過零丁洋》是體現(xiàn)愛國情懷的優(yōu)秀詩篇。

46、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嚴復《譯天演論自序》、康有為《強學會序》、梁啟超《少年

中國說》是體現(xiàn)變革自強的愿望與決心的文章。

47、謝翱《登西臺慟哭記》、趙孟^《岳鄂王墓》、楊維楨《題蘇武牧羊圖》是懷念和歌頌英

雄人物的詩篇。

48、《四時田園雜興》《鄉(xiāng)村西月》《清平樂》(茅檐低?。┦求w現(xiàn)農村生活的詩詞。

49、《鵲橋仙》(纖云弄巧)、《紅繡鞋》(挨著靠著云窗同坐)、《牡丹亭》《西廂記》《嬰寧》

是體現(xiàn)愛情的優(yōu)秀作品。

50、《項脊軒志》《祭妹文》《沈園》《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體現(xiàn)對親人的懷念的作

品o

51、《報劉一丈書》《馬二先生游西湖》《制臺見洋人》《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具有挖苦意味。

52、《桂枝香》(登臨送目)、《永遇樂》(千古江山)、《念奴嬌》(大江東去)屬于懷古詞。

53、《眉嫵》(漸新痕懸柳)、《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卜算子》(驛外斷橋邊)、《解連環(huán)》

(楚江空晚)、《雙雙燕》(過春社了)屬于詠物詞。

54、《賀新郎》(夢繞神州路)、《賀新郎》(北望神州路)、《蘭陵王》(柳陰直)屬于送別詞。

56、《秋聲賦》對“秋狀”的渲染,加以摹寫的方面是“色、容、氣、意”。

57、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所駁斥的對方強加于新法的罪名有“侵官、生事、征利、拒諫”。

58、蘇軾《卜算子》“誰見幽人獨往來”中的“幽人”的意思是幽囚之人、幽居幽雅之人。

59、蘇軾《前赤壁賦》兼有哲理、詩情、畫意。

62、陸游《關山月》用以對比的人物是守邊戰(zhàn)士、統(tǒng)治者、中原遺民。

63、辛棄疾詞的風格展現(xiàn)出豐富性,其體既有沉郁頓挫、慷慨蒼涼、纏綿嫵媚、清麗明快。

64、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所用的典故有桓溫感慨年華虛度、張翰棄官歸鄉(xiāng)、

許汜為劉備所羞。

68、“四靈”中的趙師秀學唐代詩人賈島、姚合。

70、戲曲中作者為關漢卿的是《單刀會》《竇娥冤》。

71、在關漢卿《竇娥冤》中竇娥在刑場上發(fā)下的三樁誓愿是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亢旱。

72、關漢卿《竇娥冤》中竇娥的性格特性是不甘屈辱、不畏強暴、善良質樸。

73、無名氏《醉太平》(奪泥燕口)所運用的體現(xiàn)手法有夸張、詭喻、博喻。

74、高明《琵琶記》(糟糠自厭)上場的人物有趙五娘、蔡公、蔡婆。

75、宋濂《秦士錄》中鄧弼的性格特點是英勇雄壯、博學多才、豪爽狂放。

76、歸有光《項脊軒志》懷念的親人是母親、妻子、祖母。

77、宗臣《報劉一丈》所譏刺的人是干謁者、當權者、守門人。

78、梁辰魚《浣紗記》(泛湖)上場的人物有西施、范蠡。

79、湯顯祖“臨川四夢”是《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牡丹亭》。

80、湯顯祖《牡丹亭》(驚夢)上場時有春香、杜麗娘。

82、在《群英會蔣干中計》中,三個最重要人物是周瑜、蔣干、曹操。

83、方苞《獄中雜記》揭發(fā)當時獄中黑暗,包括的方面是牢房、緝捕、管理、辦案。

87、龔自珍《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中“落紅”形象的意義包括寄予“零落成泥碾

作塵”的身世之感、傾吐甘為人梯、澤被后世的崇高使命感。

90、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將少年比方為朝陽、乳虎等。

91、《長生殿》(驚變)上場人物有蘇昆生、徐青君、老贊禮、柳敬亭。

93、寶玉挨打的導火線是與戲曲演員平等交往、同情被逼跳井的丫頭、賈環(huán)挑撥是非。

94、在曹雪芹《寶玉挨打》中,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有林黛玉、賈寶玉。

96、清代屬于訓斥小說的有《老殘游記》《官場現(xiàn)形記》。

第三部分簡答、論述題

一、宋代部分

王禹健

王禹謂字元之,濟州巨野人,出身農家,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為人正直敢言,曾三次

因得罪朝廷而遭貶謫。在文學上,他反對五代及宋初時浮靡文風,以宗經復古為旗幟,主張

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學杜甫、白居易。所作詩文簡古淡雅,對宋初的詩文革新運動有一定

的奉獻。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人。宋真宗進士,因上《百官圖》譏刺宰相呂夷簡不能用賢而被貶饒

州。主持過新政。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人。謚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是北宋詩文

革新的領袖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六一詞》。

柳永

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又因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善以口語、俗語

入詞,通過大量制作慢詞而推進了詞的發(fā)展,影響廣泛,甚至西夏士人亦云“凡有井水飲處,

即能歌柳詞”。有《樂章集》。

《雨霖鈴》(寒蟬凄切)*

1、本詞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答:這首詞在傾吐辭別戀人的深深離愁的同步,也抒發(fā)了對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壓抑的憤懣。

2、本詞上、下片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答:上片鋪敘離別情景,下片設想別后相思。

3、本詞下片時寫作手法?

答:下片寫抒情主人公設想的別后情景。傷別而適遇清秋,于是更增傷感,乃以“今宵酒醒

何處”兩句設想未來,這就是虛景實寫。

4、本詞點、染結合的特點表目前什么地方?

答:點是點明,染是渲染。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二句點出離別冷落,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以景物加以渲染。

5、本詞善于轉折的特點表目前什么地方?

答:如上片“都門帳飲無緒”寫其情懷惡劣,“方留戀處”與“蘭舟催發(fā)”,俄延與作別,主

客觀的矛盾沖突借轉折體現(xiàn);下面“執(zhí)手相看淚眼”二句正寫分別情狀,背面卻忽然接以“念

去去”數(shù)句,轉出前路茫茫之景,更見出離愁之深,使別情到達高潮。

6、分析本詞白描手法的運用?

答:這首詞的白描或用于寫景,或用于敘場面,或用于寫人物的心理、神態(tài),善于傳神。

7、本詞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答:1)采用了鋪敘手法,層層展開,細致地描寫了景物和人物。在鋪敘中,作者善于點、

染結合,止匕外,作者還善于在轉折中傳情寫意。深入襯出離愁之深,將全詞情緒推向高潮。

2)在鋪敘景物和人物時,重要采用白描手法,精確地抓住景物和人物的特點,行動而傳神,

使詞既詳盡周密、層次清晰,又簡潔、明快。3)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景中有情,情中有

景,反復抒發(fā),步步加深。4)語言通俗簡潔,不避俚俗,工巧清麗,雅俗共賞。

8、柳永在詞史上的奉獻:寫作了大量的反應都市生活和羈旅行役之感的詞,拓展了詞的體

現(xiàn)領域;善用鋪敘、情景交融等手法,在詞的藝術構造上有所創(chuàng)新;大力寫作慢詞,擴大了

詞的體制;以俗語,口語入詞,且工于音律,提高了詞的體現(xiàn)技巧。

9、《雨霖鈴》“寒蟬凄切”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羈旅游行役詞,敘寫了其與戀人分手時依

依難舍的離別之情,隱含著作者仕途失意、江湖淪落的悲慨。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晚年退居金陵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他是一位著名的

文學家,反對西昆派,強調作品要經世致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簡潔精深,直抒胸臆

,風格雄健峭拔。其詩成就最高,其詞作不多,但意境開闊。”一洗五代舊習”。有《臨川先

生文集》傳世。

《桂枝香》(登臨送目)*

1、簡析本詞的層次構造?

答:此詞上片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層層展現(xiàn)了“故國晚秋”中江山風物的盛況。下片

則以“念往昔,繁華競逐”一句轉入懷古。感慨六朝皆因荒樂而相繼覆亡,末三句落到“至

今,,,便寓警世傷時之意。

2、本詞的題旨是什么?

答:此詞在“金陵懷古”問題作品之中因此壓倒眾人,在于作者以開闊的眼界、博大的胸襟

來俯仰古今,通過懷古訓斥六朝君主日勺“繁華競逐”,不修政事,武備廢弛,導致亡國。實

有借歷史警戒當朝之意。

3、本詞藝術上的特色和成就是什么?

答:這首詞意蘊壯闊高遠,與作者豪放深沉之心緒相合。王安石不蹈襲前人語意,抓住對金

綾山水風物的鮮明的感受加以描繪,自鑄新辭,筆力遒勁,意境闊大,含義深廣。

4、本詞的藝術特色?

答:本文觀點鮮明,態(tài)度決絕,但措辭委婉得體,具有寓剛于柔的特點,這當然是由于書信

體的需要,也出于朋友之間的情意,但更由于王安石作為一種政治家的坦蕩胸懷和高度自信。

《答司馬諫議書》*

1、本文的寫作背景是什么?

答:北宋中期,王安石為富國強兵實行變法,因觸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而遭反對。司馬光多

次致信王安石規(guī)定廢除新法,王安石寫此信做答。

2、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答:批判士大夫因循守舊、茍且偷安、不恤國事的思想,表達了堅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決心。

3、本文怎樣展開駁論?

答:作者首先提出名實必須相副作為辨別是非的原則,然后抓住對方來信中強加于新法的種

種罪名,即“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逐點加以駁斥。

4、本文的措辭具有怎樣的特色?

答:本文觀點鮮明,態(tài)度決絕,但措辭委婉得體,具有寓剛于柔的特色。

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文忠。他是個文藝全才,詩、散文、詞、書法、繪畫均有杰

出成就。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與黃庭堅并稱為“蘇黃”,

詞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均對當時與后世有深遠的影響。其作品往往視野開闊,風格豪

邁豁達,意趣橫生。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1、本詞的I思想內容是什么?

答:本詞寫途中遇雨,本屬常事,作者卻在常事之中,寫出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和不為外物所動、

不為憂患所擾的心情。全篇體現(xiàn)出一種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爭解脫之道,富于哲理。

2、本詞的重要藝術特點是什么?

答:寫眼前景,想心中事,以自然景象隱喻人生哲理。

3、蘇拭對詞日勺奉獻:將生活感受政治追求自身遭際等內容納于詞中,擴大了詞的領域;提

高了婉約詞的品格,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豪放詞,對后世豪放詞派有深遠影響;突破了詞中音律的

限制,使詞深入詩化。

李清照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與其夫趙明誠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頓和研究,作《金

石錄》,性強記,兼工詩文,詞成為宋代大家。前期詞多涉閨情相思,不管風韻優(yōu)美之作,

南渡后,故土之思與身世之感容于所作,風格變?yōu)榈突赝疝D,凄苦深沉。論詞有“別是一家”

之說,在詞論史上占重要地位。有《漱玉詞》。

陸游

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詞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他早年曾受到

江西詩派的影響,后來自成一家,其詩風格多樣,而以豪邁雄放為主,七言尤其擅長。有《渭

南文集》《劍南詩稿》傳世。

辛棄疾

辛棄疾,原字坦夫,改幼安,號稼軒居士。是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民族矛盾與戰(zhàn)和矛盾

在詞中有充足反應。除沉郁頓挫、慷慨蒼涼的基調外,兼有清麗明快或纏綿嫵媚的風格。有

《稼軒長短句》。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

1、本詞的題旨是什么?

答:這是首豪放詞,此詞詞題”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從29歲起通判建康府,合法壯年有為

之時,雖有安邦定國之計,卻沉淪下、年華虛擲。反觀朝士,惟多求田問舍、貪圖祿位之輩。

因而借登臨以抒發(fā)英雄失意、功業(yè)未成的抑郁之情。

2、詳細分析本詞的構造特點?

答:辛棄疾此詞在構造上既大開大合,又層層轉析。上片寫景,是作者即目所見,境界闊遠,

此為開;以“無人會,登臨意”一句收結,此為合。下片承此意,直接述懷言志。在幾種典

故中,詞意層層轉折:“妒魚堪膾”以“委鷹歸未”轉,“求田問舍”以“劉郎羞見”轉至“樹

如同此”又一轉?!百缓稳恕比缦聦懼綦y覓,收束議論,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照應。

3、簡樸闡明本詞所用典故時作用。

答:辛棄疾往往“以文為詞”,擅長使事用典,貼切達意。在用典時,既有張翰棄官歸鄉(xiāng)、

許汜為劉備所羞、桓溫感慨年華虛度的明用,又有“看吳鉤”、“拍欄桿”的暗用。用典既緊

緊圍繞題旨,又使詞意婉轉。

4、從風格來說,本詞是一首什么詞?

答:這是一首豪放詞。

話本

話本是伴隨民間“說話”技藝發(fā)展起來的,以訴諸聽覺為特性的文學形式,它在宋元時漸趨

成熟?!靶≌f”是說話中影響最大的一家,其作品多就現(xiàn)實生活汲取題材,形式短小精悍,

內容新鮮活潑。在現(xiàn)存的小說話本中,愛情、公案兩類作品最多,成就也最高。

伴隨時間的流逝,到明末時,宋元話本已散佚大半。明嘉靖時洪柳編輯《六十家小說》,收

入一部分宋元話本小說,但此書今已殘缺不全,所存20余篇現(xiàn)編為《清平山堂話本》。明末

時,著名通俗小說家馮夢龍也故意搜集、整頓與編輯宋元話本小說,在《喻世明言》《警世

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中保留了一部分,《快嘴李翠蓮記》與《錯斬崔寧》兩篇,

即選自《清平山堂話本》與馮夢龍編輯的《醒世恒言》。

4、宋代話本小說的藝術成就是什么?

答:A、宋代話本小說是民間說話人的創(chuàng)作,具有口頭文學清新活潑的特色。

B、宋代話本小說從現(xiàn)實生活中汲取題材,愛情、公案類作品最多。C、宋代話本小說篇幅

短小,但情節(jié)生動。D、波折離奇,連連出現(xiàn),推進故事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發(fā)展,引人入勝。

二金元明清部分

馬致遠

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人。他生活在雜劇創(chuàng)作最昌盛的時期。是元貞書會的中堅人物,有“曲

狀元”之稱,后世把他同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作有雜劇15種,現(xiàn)

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技高臥》《任風子》六種,又有《黃粱夢》

系與他人合作。他接受道家思想,劇作以神仙道化內容為多。散曲則常體現(xiàn)憤世、戀情與自

然風光的內容,語言清俊遒勁?,F(xiàn)存散曲總數(shù)超過關漢卿、白樸二人總和,近人輯為《東籬

樂府》一卷。

《漢宮秋》(第三折)

1、本折的重要藝術特點是什么?

答:作者以詩筆寫劇,精確、細膩地揭示了漢元帝送別王昭君時的心理流程。

2、本折曲辭之美表目前哪兩個方面?

答:曲辭之美表目前意境美、音律美兩個方面。1)曲辭具故意境美。它所描述的塞上秋景

廣闊、廣遠、粗獷、蒼涼與深宮秋月的波折、幽靜、凄清相映成趣,意境個性鮮明,令人難

忘。2)具有音律美,對仗工穩(wěn),韻腳響亮?!裁坊ň疲彩战希┒\用短句頂真反復的

修辭手法,產生了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

3、簡析本折是怎樣揭示漢元帝的心理流程的?

答:在(新水令)至〔川撥掉〕八支曲子中,漢元帝直抒胸臆,盡情傾吐離別的哀傷,追憶

往日歡娛,斥責大臣的無能,嗟嘆自己的軟弱?!猜涿凤L殿前歡)等曲子,柔腸寸斷,纏

綿俳惻。(雁兒落)如下,凄清悲涼。在〔七兄弟〕至(收江南)三支曲子中,漢元帝既想

象昭君在塞外風霜中長途跋涉的艱苦,又想象自己獨返皇宮后徹夜難眠日勺凄涼,體現(xiàn)了離愁

未己、相思又繼的纏綿思緒。尤其是〔梅花酒〕和〔收江南〕運用頂針句式,將昭君和自身

兩相對照,細致入微。最終的〔鴛鴦煞)一曲,通過漢元帝凝神癡想中借把北去氈車聲當作

南歸大雁的錯覺,深一層透視了元帝內心深處的震顫,完畢了這一悲劇心靈歷程的描繪。

睢景臣

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賢,或作嘉賢。著有散曲集《睢景臣詞》。雜劇有《鶯鶯牡丹記》

《千里投入》《屈原投江》三種,都不傳。

《哨遍》(高祖還鄉(xiāng))*

1、本曲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答:劉邦本是泗上亭長,與他一同起義的蕭何、曹參等人也出身低賤,本無可笑之處,但劉

邦得天下后,大擺皇帝架子,高高在上,神乎其神。這一套曲故意抹去皇帝頭上的光環(huán),揭

去“麒麟皮”而專寫“馬腳”,顯示了劉邦流氓無賴的本來面目。作品并不寫鄉(xiāng)民沾上皇帝

的'‘鄉(xiāng)親”而快樂,卻寫迎駕的勞師動眾和劉邦的傲慢、裝腔作勢,闡明劉邦還鄉(xiāng)只給家鄉(xiāng)

百姓帶來許多騷擾。

2、本曲的重要體現(xiàn)手法是什么?

答:采用了化莊嚴為滑稽的挖苦手法。

3、分析本曲的挖苦藝術和喜劇色彩。

答:此曲用戲曲代言體的形式構造全篇,從一種鄉(xiāng)民眼中所見,把皇帝榮歸的盛典寫成一出

滑稽可笑的挖苦喜劇,對所謂至高至上封建帝王的尊嚴做了大膽的嘲弄。全曲巧用比方,把

莊嚴的事情寫得滑稽可笑,化神圣為腐朽,故意抹去皇帝頭上的光環(huán),顯示流氓無賴的面目。

張岱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他在明末清初堪稱散文大家,小品文聲譽尤

高。他的著作諸多,現(xiàn)存的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娘文集》《石匱書》等。

《西湖七月半》*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描述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況,重現(xiàn)當時的西湖景色和風土人情,體現(xiàn)閑雅脫俗

的生活情趣。

2、本文立意上有何特點?

答:1)是假冒風雅的官僚;2)無意風雅的豪富;3)故意風雅的游客;4)不懂風雅的市井

之徒;5)與讀書人中的清雅之士相對比,使庸俗與高雅喧嘩與清寂兩相對比映照。這樣的

立意顯得新鮮別致。

3、試分析本文中所寫的五類游客各自的特點以及其中的比照關系。

答:記述昔日杭州人游西湖的風俗與情景,體現(xiàn)自己不俗的情調,因此作者眼中的游人就分

作兩大類五小類。第一大類是不看月者,包括達官貴人和名娃閨秀兩小類。第二大類是看月

者,但依詳細情形又可分作三小類:第一小類是無賴子弟,他們“不舟不車”,三五成群,

擠在人叢中,哼著走了調的曲子。他們既看月,也看看月者,還看不看月者,這是不懂風雅

的市井之徒;第二小類是名妓閑僧,他們也乘船,但“淺斟低唱”“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

者”。第三類人是好友佳人,他們躲在里湖或樹影下,暖爐煮茶,舉杯邀月,他們是“看月

而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此類人正是作者心目中的清雅之士。他們與前幾類

人比照,更見其高雅。

4、本文人物、場景描寫細致生動的特點是什么?

答:文章所寫五類人物、兩種游湖看月場景,觀測細致、描繪生動。無論寫人寫場景,都讓

人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感覺。

羅貫中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杭州人,祖籍山西太原。編著的小說有《三國演義》、

《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傳》與《三遂平妖傳》。此外,明代《水滸傳》刊本的

作者題署常有羅貫中之名,又有羅貫中為施耐庵“門人”的說法,有也許他參與過《水滸傳》

創(chuàng)作。羅貫中另創(chuàng)作《趙太祖龍虎風云會》等雜劇。《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供案頭閱讀

的長篇通俗小說。

《三國演義》的思想藝術成就是什么?

答:《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供案頭新聞記者的長篇通俗小說,它以民間傳說為基礎,又

盡量以《在國志》及裴松之注為根據(jù),通過錯綜復雜的故事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