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和教化1.了解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的爭論,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先秦思想家德治與法治之爭對先秦時期成文法產(chǎn)生過程的影響。2.按朝代梳理歷代王朝有關法律和禮教的統(tǒng)治措施,從“時空觀念”角度認識中國古代法律和禮教的發(fā)展歷程和解釋對歷代王朝加強統(tǒng)治的作用。課標要求1.知道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chǎn)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思想家對于德治

、法治關系的討論。2.知道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一、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戰(zhàn)國時期,孟子來到魏國都城大梁,得到梁惠王接見。梁惠王見面的第一句話是

“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卻回答說: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闭麍鰡柎鹬?,孟子始終向梁惠王談論君主應如何行仁政,希望君主有一顆仁義之心,自然能感化民眾。當然,孟子并沒有說服梁惠王。這幅圖選自清朝人所繪《孟子圣跡圖》,表現(xiàn)的是孟子見梁惠王時的情景,題為《擴充仁心》。孟子為什么沒有說服梁惠王?學習聚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積極意義,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戰(zhàn)國時期各國富國強兵、政令統(tǒng)一的需要?!睹献邮ホE圖·擴充仁心》夏商時期,君王及奴隸主貴族可以隨意殘害奴隸。西周統(tǒng)治者為維護社會等級

秩序,建立了以宗法為核心的禮制,同時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性。東周時期,王室衰微,大國爭霸,禮崩樂壞。諸侯國君紛紛尋找治國新思想,其中以儒家的_德

治思想與法家的_法治_思想影響最大?!ぁ?/p>

敬天保民】

上天只把統(tǒng)治人間的天命交給那些有德者,

一旦統(tǒng)治者失德,就

會失去上天的庇護,會被新的有德者取代。貴族使用禮樂的規(guī)定身份

使用樂器樂舞規(guī)模天子宮懸:懸掛的樂器四面排列

“八佾”64人諸侯

軒懸:懸掛的樂器三面排列

“六佾”48人卿大夫

判懸:懸掛的樂器兩面排列

“四佾”32人士

特懸:懸掛的樂器一面排列

“二佾”16人禮祭天子九鼎,

諸侯七、大夫五、元

士三也。一—《公羊傳●恒公二年》天子八偷

(yi),

諸侯六價,卿大夫四

佾,士二佾?!豆攘簜鳌范Y封邦

建國德樂早期國家可能已經(jīng)有了法律材料:夏商周時期頒行的刑書上只有刑

名、刑種的規(guī)定,而無確切的罪名,人

民對罪與非罪的區(qū)別只能依據(jù)傳統(tǒng)的觀

念及社會道德、風俗習慣去加以甄別?!錁涑迹骸吨袊晌姆ǖ钠鹪础妨晳T法戰(zhàn)國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使用

法律來治理國家?!蹲髠鳌酚涊d,夏朝有

《禹刑》,商朝有《湯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國家可能已經(jīng)有了法律?!靶滩豢芍?,則威不可測”。一—《左傳●昭公六年》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一一《禮記●曲禮》墨

荊刑■

刖刑

宮利

大辟西

《九刑》夏

朝《禹刑商朝

《湯刑豌

刑據(jù)此分析,鑄刑書和以往“律法”的區(qū)別是什么?中國最早的成文法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chǎn)“

”,把刑法澆鑄在金屬器皿上,制定了中

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產(chǎn)“鑄刑書”引發(fā)了一場辯論。鄰國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員寫信給子產(chǎn),反

對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罰適用于亂世,公布刑書

會使老百姓更注重爭端,而不顧道德禮義。這是早

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鑄刑書,公布成文法,開創(chuàng)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法。刑書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同時也有利于法律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得到貫徹執(zhí)行,對后世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公元前536年,代表莊正醇厚的三代理想的叔向反對

子產(chǎn)“鑄刑書”,認為“禮”的尊嚴在于其不成文,讓人

日用而不知,提出“國將亡

必多制”。子產(chǎn)則以“吾以救世”回應叔向。兩人爭論

的實質(zhì)是(

)A.要不要鑄刑書B.以何種方式“救世”B

C.

“多制”是否“國亡”

D.“世”需不需要救子產(chǎn)“鑄刑書”引發(fā)了辯論,這是早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史料閱讀法家認為君主應該用法和刑來管理國家: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

……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

臣,賞善不遣匹夫。故矯上之失,詰下之邪,治亂決繆,絀羨齊非,

一民之軌,莫如法。

屬官威民,退淫殆,止詐偽,莫如刑?!俄n非子·有度》儒家卻認為禮可以治理社會: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聦W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

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搏(zǔn)

節(jié)退讓以明禮?!抖Y記·曲禮》要德治,還是要法治?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德治與法治之爭在思想界體現(xiàn)為儒家與法家之爭。儒家認為人

性善,

,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鬃犹岢?,統(tǒng)治者要“為政以德”“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不要過度消耗民力。孟子建議統(tǒng)治者統(tǒng)“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法家認為人性惡,主張法治

,代表人物是商鞅與韓非。商鞅在秦國頒行了一系列法令,保護新興地主階級的權益。韓非提倡君主不要談禮義,而要以法、術、勢駕馭臣下;君主賞罰分明,則臣民必能守法奉令。

為保證法令暢通,韓非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焦點:治國手段,儒家主張通過道德禮義教化民眾,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富國強兵。背景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室衰微,大國爭霸,禮崩樂壞,周王室

禮制社會秩序崩壞。>諸侯國君們紛紛尋求治國新思想。戰(zhàn)國時期儒家、法家爭論的焦點是什么?哪一派更符合時勢?要德治,還是要法治?禮

之爭哪一派更符合時勢?作用?儒家主張通過道德禮義教化民眾,重視民生與民意,宣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但儒家_思想并不適用于兼并戰(zhàn)爭激烈

的戰(zhàn)國時期。在重視富國強兵的君主看來,儒

家的仁政與德治思想,難以落到實處。孟子雖

然說“仁者無敵”

,實際上卻無助于國君實現(xiàn)

他們的強國抱負。相反,法

思想既能帶來富國強兵的現(xiàn)實利益,又滿足了各國君主專制

的愿望。秦王嬴政讀過韓非著作后說:

“寡人

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在法家思想的

指引下,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tǒng)一六國,建立

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博并子割初地東第名

代色第四主有常無的

養(yǎng)

第局不不的面

不呆不頁

王黃其分起時大下分在情的法家作用:法家既能帶來富國強兵的現(xiàn)實利益,也符合君主專制的需要。代

民目丁

:非民時顧個里說課▲《韓非子》書影兩香很有而成枝并有壹以典基是情情感

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秦漢時期的法律實踐有何特點?秦以法家

思想治國,推動了律的編纂。此后,歷朝法典多以“律”命名。漢朝

沿襲秦律,制成《九章律》。云夢睡虎地秦簡、江陵張家山漢墓《二年律令》等出土簡牘,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秦律和漢律的認識。秦漢朝廷還發(fā)布法律文告,稱“令”。律和令_

都具有法律效力。文物新認知睡虎地秦簡除刑律外,有《田律》、《效律》、《置吏律》、《倉律》、《工律》、《金布律》等內(nèi)容特點:1、

漢承秦律,律

和令都具有法律

效力,以律為本,

律令結合。2、

法律內(nèi)容不僅涉及刑事,還包

括了行政、土地、

財經(jīng)等方面內(nèi)容▲1975年,湖北云夢睡

虎地秦墓出土竹簡1000余支,大部分是秦的法律

條文和相關解釋,大大豐

富了我們對秦律的認識。形養(yǎng)制兆房

;

的名當業(yè)陵薄法覺員三引經(jīng)決獄引用儒家經(jīng)典作為審理案件

的依據(jù),稱“引經(jīng)決獄”。法律

儒家化的開始。影響:1、

利于克服嚴刑峻法的弊端;利于擴大儒學影響,維護統(tǒng)一。2、

將道德凌駕于法律之上,削弱

了法律的權威性。思考點:為什么漢以后法律與儒學結合越來越緊密?魏晉時期,

律令儒家化

是最重要的變化,主要是因為漢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思想,儒家知識分子.

以經(jīng)注律

。魏明帝在朝廷設置律博士,命令專用儒家思想來解釋律令,進一步推動了律令的儒家化。此后,法律以親屬之間的尊

卑親疏作為量刑的重要原則之一,目的在于維護

儒家提倡的

三綱五常。為什么漢以后法律與儒學結合越來越緊密?(1)

秦亡的教訓:秦朝刑法嚴酷,導致二世而

亡。(2)漢武帝時儒家思想成為主流。儒家知識分

子以經(jīng)注律,目的維護三綱五常。(3)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小農(nóng)經(jīng)濟,“天

人合一”觀為基礎。漢魏以后,儒家思想作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禮法結合。唐律標志著中華法系的完備。

學習聚焦《唐律疏議》禮法結合”孝”律在唐初經(jīng)過多次刪繁就簡。唐高宗永徽年間,在

《貞觀律》基礎上修訂頒布《永徽律》。后來,唐高宗

又命人對律文逐條解釋,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

疏議》。

繼承了漢魏以來法律制定和闡釋

的經(jīng)驗,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

華法系確立的標志。此后,歷代王朝大多以此為藍本創(chuàng)

制自己的法律。唐律是的典范,如對儒家倫

理中的

特別重視,要求維護“孝”的倫理的相關

律文有數(shù)十條之多。故唐律疏豫谷第凡七僚名

一天

分三才解見前肇義也舊象籬物也左僧物生面後有象有祭而後有滋有滋然後有數(shù)來氣含露人禽稱首天以二菜五行化生高物氧以成形耀人也得其秀商最察普太哲日愧天猶離物父母愉特點:

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如對儒家倫理中的“孝”

特別重視。影響:繼承了漢魏以來法律制定和闡釋的經(jīng)驗,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

志。

歷代王朝大多以此為藍本創(chuàng)制自己的法律。據(jù)課本所學總結唐律的特點及《唐律疏議》作用▲《唐律疏議》書影珍比

結唐朝

提倡禮治。732年,唐朝政府頒行《大唐開元禮》?!洞筇崎_元禮》分吉、賓、軍、嘉、兇五禮,是一部體系龐大、體例嚴謹、

內(nèi)容繁復的禮儀法典,也是秦漢以來封建禮儀

制度的集大成。在社會層面,唐朝政府推廣魏晉南北朝以來

重視家訓的經(jīng)驗

,強化基層教化材料:唐朝的禮樂制度主要體現(xiàn)在開元禮中,……其中吉禮的內(nèi)容主要是祭祀,

賓禮的主要內(nèi)容是接待周邊國家的君主和使節(jié),

軍禮

的主要內(nèi)容是軍事活動中的儀式,

嘉禮主要包

括成人、婚嫁、朝議、養(yǎng)老等嘉慶儀式,

兇禮

主要內(nèi)容則是有關喪、葬及兇年賑撫、勞問疾苦

等。

一-趙毅、趙軼峰《中國古代史》式。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令是行

政制度與規(guī)則,格是相對律令而言的

補充意義的法典,式是關于實施律令

的細則法規(guī)。材料:家法備,然后可以言養(yǎng)人?!缎绿茣窳b傳》《顏氏家訓》金句(北齊顏之推)1、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花,秋登其實。

2、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3、習閑成懶,習懶成病。歷史縱橫

唐朝的法律體系唐朝法律體系包括律、令、格、特點①提倡禮治②重視家訓③強化基層教化唐朝社會治理的特點:朝代法律成果教化成果法律與教化的關系秦法家思想治國,

推動了律的編纂對立漢沿襲秦律制成《九章律獨尊儒術以經(jīng)注律禮法開始結合,儒家

知識分子以經(jīng)注律兩晉

南北朝律令儒家化進一步推動律令儒家化唐《貞觀律》《永徽律》《永徽律疏》

(《唐律疏議》《大唐開元禮》

重視家訓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三

、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宋以后得法律有什么特點?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體系,制定法律多以

律為

藍本。編纂于963年的《宋刑統(tǒng)》,其條目與《唐律疏議》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內(nèi)容略有改變。天一閣所

藏宋朝《天圣令》,是以唐《開元二十五年令》為藍本。元朝對唐宋法律整體上棄

而不用,但在司法實踐中仍廣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為藍本制定《大明律》,在

司法實踐中又特別重視“例”,曾數(shù)次重修《問刑條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為正文,例為附注

的形式,開創(chuàng)了

編的體例。清朝法典沿襲《大明律》,同樣非常重視例,制定了《大清律例》。宋以后法律的特點:1、多以《唐律》為藍本。2、開創(chuàng)了律例合編的新體例。宋朝儒學開始向基層滲透,并發(fā)展出理學。理學從北宋周敦頤開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以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在南宋后期逐步確立統(tǒng)治地位,控制教育與科舉,并通過授徒、書院講學

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傳播,

甚至深入

族規(guī)、家訓

之中。朱熹的《家禮》和《小學》也

成為家庭和幼童的行為規(guī)范。朱熹編寫的童蒙讀本,如《小學集注》、《論語訓蒙口義》《童蒙須知》,對兒童的日常言行、生活習慣,提出道德規(guī)范。比

穿衣:要頸緊、腰緊、腳緊;說話:凡為人子弟,須低聲下

氣,語言詳緩;讀書:要端正身體,面對書冊,詳緩看字;飲食:

在長輩面前,必須輕嚼緩咽,不可聞飲食之聲。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專行。必咨稟于家長。凡子受父母之命

必籍記而佩之,時省而速行之。事畢,則返命焉?;蛩胁豢尚?/p>

者,則和色柔聲,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許,而后改之。凡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祆洹都叶Y》學習聚焦宋朝以后,理學

在社會上廣泛傳播,

深入社會基層,并

以鄉(xiāng)約形式直接面

向底層百姓宣講。并通過授徒、書院講學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傳播,甚至深入族規(guī)、家訓之中。宋明理學向基層滲透傳播方式有哪些?宋朝以后,

儒學士人

投身基層教化,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北宋呂大鈞兄弟是鄉(xiāng)約的創(chuàng)造者,呂大鈞撰寫的《呂氏鄉(xiāng)約》,是儒學士人教化鄉(xiāng)里的范本。明朝后期,鄉(xiāng)約改為宣講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諭”。六諭主勸諭,但也有禁約成分,

使鄉(xiāng)約逐漸帶有強制力。明朝儒學士人常常引用

《大明律》來解釋六諭,不遵鄉(xiāng)約的百姓要受到處罰,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鄉(xiāng)約基本延續(xù)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講內(nèi)容變成了康熙帝“圣諭十六

條”和雍正帝《圣諭廣訓》,宣講時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儒學士人發(fā)起的教化百姓的鄉(xiāng)約,

經(jīng)政府利用和推廣

而具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2022年北京高考·3)北宋中期,

各地知州積極修建亭臺館榭以供民眾游玩,甚至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政務。歐陽修《豐樂亭記》載: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狈吨傺驮诿麆佟皣雷恿赆炁_”邊修建先賢祠堂以“詠其風”,認為這樣“有大功于名教”。上

述材料佐證了北宋A.

注重推行社會教化B.

放松了對經(jīng)濟的控制C.

鼓勵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D.

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

政府和儒學士人利用鄉(xiāng)約向基層滲透哪些力量推動儒學向基層滲透?1、

:原本由儒學人士發(fā)起教化百姓的鄉(xiāng)約,經(jīng)政府利用和推廣而具有約束力和強制力,并與法律合流。2、變化原因:君主專制強化,皇權加強對基層社會的控制。3、

作用:①政治: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②經(jīng)濟:有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③思想:促進儒家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的傳播。——明太祖“六諭”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xiāng)黨以息爭訟,重農(nóng)桑以足衣食,尚節(jié)儉以惜財用,隆學

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做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yè)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

為,息誣告以全良善,戒窩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lián)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身命?!滴醯邸笆ブI十六條”⑤閱讀材料思考:從宋朝到清朝,鄉(xiāng)約內(nèi)容有何變化?變化原因?理學在教化上的作用?一、德業(yè)相勸;二、過失相規(guī);三、禮俗相交;四、悲難相恤。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āng)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學思之窗《呂氏鄉(xiāng)約》(Q)問題探究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稘h書·元帝紀》君之養(yǎng)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所以五教育民之安,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助有序,朋友有信。五教既興,無有不安者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五刑既示,奸頑斂跡,鰥寡孤獨、駕廢殘疾、力弱富豪安其安,有其有,無有敢犯者。養(yǎng)民之道,斯矣?!煸啊洞蠛啤っ癫恢獔蟮谌弧贰洞竺髀衫?一部禮經(jīng)。禮法立教,出禮入刑。人知守禮,自不非為。非為不作,刑法何拘?——顏鈞的《順鈞集》卷5《箴言六章》上述材料反映了統(tǒng)治者什么樣的治理思想?如何認識?禮法結合,儒法并用局限性:①禮法結合,將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模糊化,使判案有相當主觀性及隨意

性。②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識的形成,法治意識淡薄。積極性:①推動中華法系的形成與發(fā)展,進一步弘揚了儒家傳統(tǒng)道德倫理。②以禮入法,以仁為本,慎用刑罰,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時期法律教化先秦法家:法治需家:德治秦漢律、令漢:以經(jīng)注律魏晉引禮入律,律令進一步儒家化唐唐律疏議,中華法系確立大唐開元禮,禮儀集大成宋宋刑統(tǒng)、天圣令理學基層教育、鄉(xiāng)約元廢唐宋法律,援引唐律明大明律、問刑條例鄉(xiāng)約:六諭清大清律例鄉(xiāng)約:圣諭十六條、圣諭廣訓【課堂小結】一

:儒法之爭

1:

成文法出現(xiàn)2:

儒家與法家二:秦漢至隋唐:

以禮入法1:

改法為律律令格式(中華法系形成)

2:

以禮入法禮法并用三:宋元至明清:禮法融合1:唐律為本律例合編2:理學興起禮法融合德治法治

對立德治法治并

用德治法治融合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2014·全國新課標卷I

高考·45)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漢建立后,

“約法三章”不再適應現(xiàn)實需要,新的法令條文不斷增加,形成

《九章律》。漢武帝時,《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條”迅速增至359

”章”

,僅關于

死罪的法律條文便有1000多條,“律令煩多,百有余萬言”

;具有法律意義的案例匯

編越編越多,《春秋》一書所記史事在判案時也用作參考。三國魏初,沿用的“秦漢舊律”競多達906卷,770余萬字,東漢以來馬融、鄭玄等儒學大師對法律的注釋也具有

法律效力。魏晉時對法律進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規(guī)被編輯為“令”,由具體行政部門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為主體

,共20篇、620條、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時任意引用法令條文的可能性。與漢代明顯不同的是

,新律不少條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

罰。

——摘編自張晉藩總主編《中國法制通史》(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魏晉法律改革的主要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儒學對西漢、東漢、魏晉時期法律的影響。(1)特點:從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刪繁就簡;刑法與行政法規(guī)分離;突出倫理犯罪。(

2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