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石壕吏》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4課《石壕吏》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4課《石壕吏》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4課《石壕吏》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24課《石壕吏》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壕吏》教學實錄一、教材分析:《石壕吏》是“詩圣”杜甫詩歌“三吏”中的一篇,藝術成就較高。學習《石壕吏》,學生能夠從中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特點。但是,理解《石壕吏》反映的社會現實相對較易,體會作者蘊含在詩作中的思想感情就相對困難。因為在這首詩歌中,作者的情感并未直接點明,而是蘊含在詩句之中。所以,品味詩作的藝術手法和情感就顯得極其重要。二、學情分析:就知識結構而言,學生可能對“詩史”這一名詞認識片面,對深重的社會苦難狀況未必有清晰的認識,對文中所出現的“吏怒”和“婦苦”未能挖掘深層內涵。整體而言,學生學習本文應有一定的興趣,難度應不大。語言調遣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一些考究精妙之處,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引導。三、教學目標:1.朗讀,一位“悲憫”的詩圣。2.細讀,一個“苦難”的時代。3.品讀,一類“真實”的詩史。四、教學重點:一個“苦難”的時代。五、教學難點:一位“矛盾”的詩圣。六、教學方法:吟讀法、鑒讀法、聯讀法、演繹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學創(chuàng)意:本課教學以語言品析為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文章語言的詩意之美、塑造之美和意境之美。同時,設計精巧的主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探究文章的主旨,領悟杜甫的真切情懷。八、教學環(huán)節(jié):1.一位“悲憫”的詩圣。(識其“人”)2.一個“苦難”的時代。(論其“世”)3.一類“真實”的詩史。(話其“力”)九、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一:【一位“悲憫”的詩圣】——5分鐘板書:石壕吏——杜甫師:同學們,詩詞是千年時光構建的家園,收藏著代代中國人的喜怒哀樂。舴艋舟都載不動的離亂之愁,白日放歌須縱酒的還鄉(xiāng)之喜,磨損胸中萬古刀的不平之怒,不思量自難忘的悼念之哀,幾處早鶯爭暖樹的游春之樂。像一本本心靈相冊,等待我們去打開。一石激起千層浪,以意逆志話詩圣,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杜甫,識一位“悲憫”的詩圣,論一個“苦難”的時代,話一類“真實”的詩史。師:齊讀,明故事發(fā)展的要素。生:(齊讀)配樂師:時間?生:晚上。師:地點?生:老婦家里。師:事件?生:抓壯丁。(征兵)師:主要對峙的人物?生:老婦和官吏。師:結局?生:老婦隨軍做飯。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詞從來不只局限于詩人一方小小的書齋里,它更包含著心憂國家,胸懷天下的一份情懷。當詩人看到此情此景,他的內心是無比的矛盾的,有何矛盾?板書:矛盾生:【矛盾】——詩人作為旁觀者,目睹了有吏夜捉人,夜久不眠卻無能為力的事。師:詩人為何矛盾?讓我們一同走進《石壕吏》的字里行間。環(huán)節(jié)二:【一個“苦難”的時代】——25分鐘師:請大家先找出原句概括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進而一字立“事”。生:暮投石壕村。生:有吏夜捉人。生:聽婦前致詞。生:請從吏夜歸。師:再請大家用一個字分別概括老婦和官吏的形象。板書:吏——婦生:(齊讀)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板書:怒——苦師:一個的身份是?生:官。板書:官師:一個的身份是?生:民。板書:民師:水火不相容。胳膊擰不過大腿。一個在?生:呼。(呼叫)師:一個在?生:啼。(啼哭)師: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請兩位同學帶領我們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還可以融入自己理解的臺詞。生:演繹。師:繪聲繪色,請一位同學來點評即興發(fā)揮。生:我感受到了老婦的凄苦和官吏的蠻橫。師:確實如此,再次用掌聲感謝兩位同學為我們呈現的精妙還原。師:詩人雖然沒有直接寫吏的兇狠,但在婦的致詞中我們已然了然于心,這種表現手法叫“藏問與答,明暗結合”。(板書)師:官吏為何怒?生:交差完成任務。不耐煩,等候多時。師:老婦為何苦?生:(1)三男......已矣——痛失愛子之苦(痛苦)副板書:痛苦(2)室中......完裙——家境困窘之苦(困苦)副板書:困苦(3)老嫗......晨炊——力凄應征之苦(凄苦)副板書:凄苦師:《世說新語·言語》——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苦難的時代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生:一群人。生:一個家庭。生:千千萬萬的家庭。生:整個社會。生:乃至整個國家。師:請以“我從________________句詩(詞語)里面,看出了當時的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來說。生:我從________________句詩(詞語)里面,看出了當時的家破人亡。生:我從________________句詩(詞語)里面,看出了當時的妻離子散。師:一切,源于?生:安史之亂。師:源于戰(zhàn)爭?!酒溜@】:唐肅宗乾元元年(758),為平定安史之亂,唐軍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jié)度使,率兵20萬圍攻叛軍安緒慶(安祿山之子)所占的鄴(yè)郡(今河南安陽),勝利在望。次年春,由于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fā)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在前一年(公元758年)貶為華州司功參軍,這時從洛陽會華州任所,途徑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從國家層面來說,這是一次為了大多數百姓幸福安定的正義戰(zhàn)爭。詩人自己作為唐朝的官吏,支持唐王朝進行的這場平叛戰(zhàn)爭,希望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但面對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深感同情卻又不能相助。師: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個苦難的時代下。一個無眠的夜晚只是縮影。作者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我們常說: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似乎在暗示著老婦家的悲劇。這里有一條完整的時間線索,大家找出來。生:暮—夜—夜久—天明師:一暮一朝,一明一暗,預示著結局——生: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墻,婦夜往。師:一石激起千層浪,作者的情感厚度達到了頂峰。官兵一何?生:野蠻,兇狠,蠻橫。師:老婦一何?生:可憐,無助。師:戰(zhàn)爭是一何?生:殘酷。師:作者對婦人一家是?生;同情。板書:同情師:作者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是?生:憎惡。板書:憎惡師:詩人正是因為這樣一份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震撼著,感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師:那是一個哀鴻遍野的時代,戰(zhàn)場廝殺聲震天,將士們沖上去,然后如枯草一樣倒下來,血流成河。那是一個國破家亡的時代,村道上哭聲震天,成年的孩子被迫走上戰(zhàn)場,再也沒有回來......師:至此,我們不難看出這個苦悶的靈魂,為何郁郁難解。因為忠于君|上憂國難/而下?生:心系民|下憐百姓師:他溫暖、深沉、友愛,像是夜晚里的路燈,照亮前行的路。他用枯瘦的雙手和泣血的文字,溫暖著世代于寒冬之中的人們,那他自己呢?【屏顯】: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杜甫生于河南珙縣。唐玄宗開元六年(718),7歲?!啐g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15歲——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25歲,漫游齊趙——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玄宗天寶七年(748),37歲,居長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44歲,安祿山反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肅宗乾元二年(759),48歲,途徑新安、石壕——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唐肅宗上元二年(761),50歲,居成都草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代宗大歷五年(770),59歲,從長沙往岳陽,離世。師:一朝春風得意,半生窮愁潦倒。這是杜甫一生真實的寫照。環(huán)節(jié)三:【一類“真實”的詩史】——10分鐘師:達則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笨v觀杜甫詩作,甚至是杜甫的一生。我們了解到杜甫他即使窮也要濟天下?!酒溜@】: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況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缎掳怖簟纺和妒敬?,有吏夜捉人。......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石壕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潼關吏》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別》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無家別》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何鄉(xiāng)為樂土?安敢尚盤桓?——《垂老別》師:中國古代史籍大多記載帝王將相的生平、宮闈政變、會盟征伐、郊廟祭祀等,對于百姓的生活鮮少記錄,只有杜甫真實而生動地描寫了這一時期普通百姓慘痛的生活狀況和情感經歷,杜甫的詩歌享有“詩史”是當之無愧的。師:盡管他身世悠悠,往來浮沉,始終不變的是那份愛國忠君的拳拳深情和致君堯舜的耿耿初心!師:這節(jié)課我們識得一位矛盾的詩圣,論得一個苦難的時代,化得一類真實的詩史。師:讀《石壕吏》,要讀到情難自抑,涕淚滿襟,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史”的含義;讀杜甫,要讀到悲天憫人,憂患蒼生的情懷,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圣”的分量。讓我們以悲沉的語調,用真情致敬詩圣?!酒溜@】(齊讀)再回首千年之前的那夜秋風起秋雨落那夜石壕聽幽咽那夜鼓聲悲壯星河動搖那夜憑軒涕泗只因身在戎馬關山外自此永夜不眠悲自語千年之后朝圣者伸手拂過那句句詩行如夜深重如血殷紅微顫指尖觸到的定然是你那瘦骨嶙峋的胸腔里藏著的那顆兼濟天下的高貴的靈魂師:從官宦世家的公子到為在長安謀職而不擇手段的小吏;從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內心矛盾的無奈詩人;從只為個人忙碌的士人到憂國憂民的沉郁詩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進入“詩圣”,一步步邁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內心困頓轉而進入民生之境?!抖鸥鳌贰M蠹叶寄茉谏畹男憋L細雨中,猶如鳳凰涅盤般重生翱翔!下課,同學們,再見!生:老師,再見!板書設計:副板書:痛苦——困苦——凄苦副板書:藏問于答、明暗結合課后反思:對于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在課堂教學中我著力體現兩個原則:一是“以學為主”的教學思想,二是實施“個性化語文課堂教學”。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我覺得本節(jié)課較好地體現了兩個原則,現反思如下:成功之處在于課堂教學“收放”合理。所謂“放”,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體現“以學為主”的教學思想,讓個性化解讀成為課堂的主旋律。本課教學的一個版塊是讓學生根據老婦和官吏的表現補全對話,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分角色演繹。目的就是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與作品展開對話,談出自己的個性化理解。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各抒己見。正是因為有了充分的“放”才有了學生情感的積極參與、思想的自主交流、課堂的精彩生成,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閱讀”。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薄耙詫W為主”教學思想的要求之一就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師不要急不可耐地站出來,為學生分析、講解、灌輸,要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積累,調動自己的儲備,去感知文本,去讀出心得。當學生出現了思維的梗阻、知識的障礙時,教師的引導點撥才會恰到好處。所謂“收”,就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耙詫W為主”不是放任自流,讓學生信馬由韁;“個性化閱讀”也不是刻意讓學生標新立異,胡言亂語。那么,如何讓學生思維的溪流匯入教學的江河,如何把學生個性的解讀導向文本的主題,就要靠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石壕吏》全詩共有四段,包含三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勞動人民飽受戰(zhàn)爭之苦,二是官吏抓人心腸狠毒,三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