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12題逐題突破》:
化學實驗基礎知識
——題型特訓
【精編26題答案+解析】
L(2019?長沙模擬)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向FeCL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溶液,檢驗是否含Fe?+
B.我國藥學家屠呦呦用乙醛萃取青蒿素的實驗中使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
C.實驗中有毒尾氣可以直接通入液體(堿液或水)中,避免氣體污染環(huán)境
D.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某溶液的pH,測定結果一定偏高
答案B
解析在酸性條件下高鎰酸鉀與氯離子發(fā)生反應:2Mn01+10C=+16H+=2Mn"
+5CLt+8H20,高鎰酸鉀溶液褪色,A項錯誤;乙醛萃取有機物青蒿素,采用萃
取、分液操作,使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B項正確;有些氣體不和水或堿液
反應,如CO,有些氣體不能直接通入液體中,要防倒吸,如氨氣、氯化氫,C項
錯誤;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中性溶液的pH,不會產生誤差,用濕潤的pH試紙測
定堿性溶液的pH,測定結果偏低,D項錯誤。
2.(2019?開封市一模)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且能達到目的的是()
A.配制FeS04溶液制備Fe(0H)2,需要把蒸儲水煮沸除去氧氣后,再溶解配制FeS04
溶液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在濕潤的pH試紙上來測定氯化錢溶液的pH
1
C.配制1mol?L_1NaOH溶液時,稱量4.0gNaOH固體置于1000mL容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線
D.在50mL堿式滴定管中裝入氫氧化鈉溶液,調整初始讀數為30.00mL后,將
剩余氫氧化鈉溶液全部放入錐形瓶來量取20.00mL氫氧化鈉溶液
答案A
解析Fe(0H)2易被氧化,配制溶液前需除去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氣,A項正確;
測定溶液的pH時,pH試紙不能潤濕,潤濕后會降低氯化鍍溶液的濃度,使測定
結果偏大,B項錯誤;容量瓶不能用來直接溶解固體,且應選用100mL容量瓶,
C項錯誤;滴定管調整初始讀數后,50.00mL刻度線下方也充滿液體,全部放入
錐形瓶中,量取的溶液體積大于20.00mL,D項錯誤。
3.下列實驗中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選項實驗現象結論
相同條件下,用1mol的
CH3COOH溶液對
ACH3COOH和1mol?L的HC1分CLCOOH是弱電解質
應的燈泡較暗
別做導電性實驗
試管口有紅棕色原溶液可能含有
B向某溶液中加銅和稀H2s
氣體產生Nor
向某鈉鹽中滴加濃鹽酸,將產生該鈉鹽為Na2sO3或
C品紅溶液褪色
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NaHS03
向濃度均為0.1mol?L-1的
腐[Mg(OH)2]>
DMgCk、CuCb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先出現藍色沉淀
A:P[CU(OH)2]
入氨水
2
答案c
解析同濃度的兩種一元酸做導電性實驗,CLCOOH溶液對應的燈泡較暗,電離
出的離子濃度小,所以醋酸為弱酸,A項正確;銅在酸性條件下被硝酸根離子氧
化為銅離子,硝酸根離子被還原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到空氣變?yōu)榧t棕色氣體
二氧化氮,因此原溶液可能含有NO;,B項正確;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可能為
氯氣或二氧化硫,也可能為NaClO與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C項錯誤;難溶電解
質的結構相同,其溶度積越小,加入氨水時越容易生成沉淀,可以得出篇[Mg(OH)z]
>^P[CU(0H)2],D項正確。
4.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均正確的是()
選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項
鈉與水反應比乙醇羥基中的氫原子不
將大小相同的金屬鈉分別投入
A鈉與乙醇反應如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活
水和乙醇中
劇烈潑
在適量淀粉溶液中加入幾滴稀
硫酸,水浴5min,加入NaOH有紅色沉淀生
B淀粉完全水解
溶液調溶液pH至堿性,再加入成
新制的Cu(0H)2懸濁液,加熱
向Fe(N03)2溶液中依次滴加少
C溶液變紅稀硫酸能氧化Fe2+
量稀H2sO,和KSCN溶液
1
向10mL0.1mol?L_Na2S溶
開始有白色沉
液中滴入2mL0.1mol?廣1
D淀生成,后有黑/(CuS)V/(ZnS)
ZnS(X溶液,再力口入0.1mol,L
色沉淀生成
tCuSO,溶液
3
答案A
解析鈉與水、乙醇反應都能置換出氫氣,大小相同的鈉與水反應比與乙醇反應
劇烈,說明水中的氫原子比乙醇羥基上的氫原子活潑,A項正確;若淀粉部分水
解,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B項錯誤;向Fe(NO,溶液中滴加稀H2sO,,使溶液呈
酸性,形成的硝酸將Fe?+氧化為Fe3+,滴加KSCN溶液變紅色,而不是稀硫酸能
氧化Fe?+,C項錯誤;由于Na2s在與ZnS04反應時過量,所以再加入CuSO,時,發(fā)
生反應:Na2S+CuS04=CuS!+Na2S04,不能說明("CuS)V4P(ZnS),D項錯誤。
5.根據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選
實驗操作和現象結論
項
用乙酸浸泡水壺中的水垢,可將其清
A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除
室溫下,向濃度均為0.1mol?f1的
BBaCb和CaCL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0,降(BaSOD<Ksp(CaS04)
溶液,出現白色沉淀
甲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反應后的混
C生成的氯代物具有酸性
合氣體能使?jié)駶櫟乃{色石蕊試紙變紅
室溫下,用pH試紙測得0.1mol?L-1
HSO『結合『的能力比S0廠的
DNa2sO3溶液的pH為10,0.1mol?L-1
弱
NaHSOs溶液的pH約為5
答案D
解析乙酸能除去水垢,說明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A項錯誤;向濃度均為
0.1mol?的BaCk和CaCk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0,溶液時,因為Ca2+>Ba"與
4
SO廠反應生成的CaS()4、BaS04均為白色沉淀,故不能說明E,(BaS0。VAUCaSO。,
B項錯誤;氯氣與甲烷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的氯代物不具有酸性,但生成的氯化氫
溶于水顯酸性,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C項錯誤;0.1mol?廠1Na2s。3溶液的pH
為10,說明SCT+IWHSOr+OH-,0.1mol?LNaHSOs溶液的pH約為5,說
明HSO[H++SO「,所以HSO1結合H+的能力比SOT的弱,D項正確。
6.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相應實驗,裝置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己水層
無水Cad
有機層
A.用圖中a所示裝置干燥SO2氣體
B.用圖中b所示裝置蒸發(fā)CACOONa溶液得醋酸鈉晶體
C.用圖中c所示裝置分離有機層與水層,水層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用圖中d所示裝置測量氨氣的體積
答案B
解析干燥氣體,大口進,小口出,圖a中氣體的進入方向不合理,故A項錯誤;
圖b為蒸發(fā)結晶操作并利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操作合理,故B項正確;水在上層,
分液時為避免上下層液體混合,則水層應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C項錯誤;氨
氣極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測定其體積,故D項錯誤。
7.下列實驗操作中,裝置選擇不合理的是()
ABCD
5
快速制備少量陽3民的尾氣處理測量NO的體積除去乙烯中的SO?
答案D
解析濃氨水和生石灰反應可快速制備少量加3,A項正確;屬于可燃性氣體,
且燃燒產物無危害,可用點燃法處理尾氣,B項正確;NO不溶于水,可用量氣管
測量其體積,C項正確;濱水不但能與SO?反應,還會與乙烯發(fā)生加成反應,且
洗氣時,氣體應從長導管口進短導管口出,D項錯誤。
8.(2019?湖北黃岡質檢)下列裝置或操作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稀鹽酸
產生氣體
立即點燃
鋅粒
c.制備并檢測氫氣D.稀釋濃硫酸
的可燃性
答案A
解析利用空氣熱脹冷縮的性質驗證反應的熱效應,如果鈉和水的反應是放熱反
應,放出的熱量導致空氣體積膨脹,使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所
以能實現實驗目的,A項正確;忽略漏斗的類型而出錯,該裝置中應該使用分液
6
漏斗,否則生成的氧氣從長頸漏斗中逸出而不能通過注射器定量收集到氧氣,不
能實現實驗目的,B項錯誤;點燃可燃性氣體前要驗純,防止發(fā)生爆炸,C項錯
誤;稀釋濃硫酸會放出大量的熱,操作應為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
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液滴飛濺,D項錯誤。
9.下列根據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出的結論合理的是()
選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結論
項
將硫酸酸化的H202滴入乩。?的氧化性比
A溶液變黃色
FeMU溶液Fe時強
原FeSO,溶液已被
向盛有FeS(h溶液的試管中滴滴入KSCN后溶液變?yōu)?/p>
B空氣中。2氧化變
入氯水,然后滴入KSCN溶液紅色
質
將灼熱的銅絲伸入盛有無水乙醇發(fā)生取代反
C有刺激性氣味產生
乙醇的試管中應
將NaAlOz溶液加入NaHCOs溶A10I結合H+能力
D有白色沉淀生成
液中比C0算強
D[不能排除NOXH+)的影響,A錯誤;向盛有FeSO,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氯水,
原溶液中的亞鐵離子被氧化為鐵離子,也可能為原溶液中含有鐵離子,因此不能
判斷原FeSO,溶液是否已被空氣中的a氧化變質,B錯誤;將灼熱的銅絲伸入盛
有無水乙醇的試管中,乙醇在催化劑條件下被氧化為乙醛,發(fā)生氧化反應,C錯
誤。]
10.下列實驗過程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7
編號實驗目的實驗過程
配制0.4000mol?L-稱取4.0g固體NaOH于燒杯中,加入少量蒸
A
的NaOH溶液鐳水溶解,轉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向盛有2mL黃色氯化鐵溶液的試管中滴加濃
B探究維生素C的還原性
的維生素C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向稀鹽酸中加入鋅粒,將生成的氣體依次通過
C制取并純化氫氣
NaOH溶液、濃硫酸和KMnOd溶液
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向2支盛有5mL不同濃度NaHSOs溶液的試管
D
影響中同時加入2mL5%H2O2溶液,觀察實驗現象
B[NaOH固體溶解后需冷卻至室溫才能轉移至250mL容量瓶中,且需用蒸
儲水洗滌燒杯內壁2?3次,并將洗滌液倒入容量瓶中,然后定容,A不能達到實
驗目的;實驗中若觀察到FeCL溶液的黃色逐漸褪去,且溶液變成淺綠色,說明
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B能達到實驗目的;通過NaOH溶液可除去油中混有的少
量HC1雜質,再經濃硫酸干燥即可得到H2,沒有必要經過KMnO,溶液,C不能達
到實驗目的;NaHSOs溶液與乩02溶液的反應沒有明顯實驗現象,無法判斷濃度對
反應速率的影響,D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11.以下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設計
A除去NaHCOs固體中的Na2CO3將固體加熱至恒重
B制備無水AlCk蒸發(fā)A1與稀鹽酸反應后的溶液
C重結晶提純苯甲酸將粗品水溶、過濾、蒸發(fā)、結晶
D鑒別NaBr和KI溶液分別加新制氯水后,用CCL萃取
8
答案D
解析A項,NaHC03固體受熱分解生成Na2c。3,達不到除去Na2c。3的目的,錯誤;
B項,蒸干A1CL溶液,最終得到Al(0H)3而不是無水A1CL,錯誤;C項,苯甲酸
在熱水中的溶解度大,重結晶提純苯甲酸的步驟為①加熱溶解、②趁熱過濾、③
冷卻結晶、④洗滌晶體,錯誤;D項,NaBr和KI與氯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別
為2Br-+Cl2=2Cr+B。和2r+C12=2C1-+I2,反應得到的溶液分別用
CCL萃取,溶液均分層,下層呈紫紅色的為L的CCL溶液,下層呈橙紅色的為
Bn的CCL溶液,故可鑒別,正確。
12.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均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將Fe(NO,樣品溶于稀硫
A溶液變紅稀硫酸能氧化Fe2+
酸,滴加KSCN溶液
向KMnCh酸性溶液中滴加乙
B溶液褪色乙二酸具有氧化性
二酸
向AgNOs溶液中滴加過量氨Ag+與NH3?H20能大量
C得到澄清溶液
水共存
分別向盛有KL溶液(顯黃
a中溶液變藍,b溶液中存在:I1一^L
D色)的a、b試管中滴加淀粉
中產生黃色沉淀+r
溶液、AgNOs溶液
D[酸性條件下Fe?+、NO;、H+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Fe",再滴加KSCN
溶液,溶液變紅,但稀硫酸不能氧化Fe?+,A錯誤;KMnO,酸性溶液中滴加乙二酸,
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使溶液褪色,則乙二酸具有還原性,B錯誤;AgNOs溶液中
滴加過量氨水,生成銀氨溶液,故Ag+與NH3?40不能大量共存,C錯誤。]
9
13.下列根據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所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操作實驗現象結論
將FeCk樣品溶于鹽
A溶液變成紅色原FeCk樣品已變質
酸后,滴加KSCN溶液
將Na2s樣品溶于水,
B滴加稀鹽酸酸化的產生白色沉淀原Na2s樣品已變質
Ba(N03)2溶液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滴入稀硫酸未見溶液變
酸性條件下,乩。2氧化性
C3滴稀硫酸,再加入藍;加入H2O2溶液后,
強于L
10%的H2O2溶液溶液立即變藍
向5mL0.5mol?L-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HCOs溶液中滴入2產生白色沉淀,且有無2NaHCO3+BaCL
D
_1
mL1mol?LBaCl2色氣體生成=BaCO31+2NaCl+
溶液C021+H20
B[若Na2sO3不變質,酸性條件下N0;氧化S(r生成SOT,也能產生白色沉
淀,B不正確。]
14.下列實驗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結論
將乙酸乙酯粗產品加入飽
A和碳酸鈉溶液中,產生氣乙酸乙酯與碳酸鈉反應產生co2
泡
向酸性高鋅酸鉀溶液中滴
B葡萄糖表現氧化性
加葡萄糖溶液,溶液褪色
C在碘水中加入某有機溶該有機溶劑的密度大于水
10
劑,振蕩、靜置,上層呈
紫紅色
常溫下,測得0.1mol?L
CH3COOH與NH3*H20的電離常數相等
醋酸錢溶液的pH=7
答案D
解析乙酸乙酯粗產品中可能混有乙酸,與Na2c反應產生氣泡,A項錯誤;葡
萄糖中含有醛基和羥基,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表現出還原性,B項錯誤;
碘單質易溶于有機溶劑,有機相呈紫紅色,上層呈紫紅色,說明有機溶劑的密度
小于水,C項錯誤;醋酸鍍溶液呈中性,說明CRCOO-與NH:的水解程度相同,
CH3COOH與NH3?H20的電離常數相等,D項正確。
15.下列有關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原理和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灼燒碎海帶
B.用裝置乙過濾海帶灰的浸泡液
C.用裝置丙制備用于氧化浸泡液中廠的Cl2
11
D.用裝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廠后的CL尾氣
答案B
解析B項,用裝置乙過濾海帶灰的浸泡液能達到實驗目的;A項,灼燒碎海帶
應在用堪中進行,不能用燒杯,裝置甲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項,用濃鹽酸和血。2
制取氯氣需要加熱,裝置丙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項,吸收CL應用NaOH溶液,
裝置丁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16.某同學結合所學知識探究NaZ。?與上能否反應,設計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裝置A氣密性的檢查方法:直接向長頸漏斗中加水,當漏斗中液面高于試管
中液面且高度保持不變說明氣密性良好
B.裝置B中盛放濃硫酸,目的是除去裝置A中揮發(fā)出來的少量水蒸氣
C.裝置C加熱前,用試管在球形干燥管小口處收集氣體點燃,通過聲音判斷氣
體純度
D.裝置A也可直接用于Cu與濃硫酸反應制取SO?
答案C
解析容易忽視檢查裝置氣密性前要先形成密閉體系而出錯,應先關閉K”然后
向長頸漏斗中加水,當漏斗中液面高于試管中液面且高度保持不變說明氣密性良
好,A項錯誤;裝置B中應盛放堿石灰,目的是除去裝置A中揮發(fā)出來的少量水
蒸氣和氯化氫,U形管不能用于盛放液體干燥劑,B項錯誤;裝置C加熱前,用
試管在球形干燥管小口處收集氣體點燃,通過聲音判斷氣體純度,若聽到“噗”
12
的一聲,則說明氫氣已純凈,C項正確;Cu與濃硫酸反應制取S02需要加熱,故
裝置A不能直接用于該反應,D項錯誤。
17.下列實驗方案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方案
測同溫同濃度下Na2c和
A比較碳和硫兩種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
Na2s。3水溶液的pH
用硫酸酸化的乩。2溶液滴入到Fe(N03)2溶液中,溶液變成
B證明氧化性:H2O2強于Fe"
黃色
C證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在蔗糖中滴加濃硫酸,蔗糖變黑
測定稀醋酸和稀NaOH反應的中和熱數據,數值小于
D證明醋酸的電離過程吸熱
57.3kJ/mol
【答案】D
【解析】Na2s溶液中,硫元素為+4價,不是最高價+6價,不能比較碳和硫兩種
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A錯誤;HNO3也能氧化Fe2+,無法比較,B錯誤;濃硫酸使
蔗糖脫水碳化,體現脫水性,C錯誤;稀的強酸和強堿溶液的中和熱數值為
57.3kJ/moL弱酸或弱堿電離過程吸熱,所以中和熱數值小于57.3kJ/mol,D正
確;正確選項D。
18.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標有使用溫度,量筒、容量瓶都無“0”刻度,滴
定管有“0”刻度;使用時滴定管水洗后還需潤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潤洗
13
B.鋁絲先放在NaOH溶液中浸泡lmin,取出用蒸僧水沖洗后放在濃硝酸中浸10
min,最后放入CUSO4溶液中,鋁絲表面無銅析出,說明A1常溫下與CuSO,溶液不
反應
C.用濃鹽酸配制1:1(體積比)的稀鹽酸(約6mol-LP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儀
器
D.固體碘單質受熱易升華,說明碘單質的熱穩(wěn)定性差
答案A
解析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標有刻度,使用時為避免熱脹冷縮,所以標有
使用溫度,量筒“0”刻度就是底座,容量瓶只有最大容量的一個刻度,所以兩
者都無“0”刻度,使用時滴定管水洗后還需潤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潤洗,
故A正確;鋁在濃硝酸中發(fā)生鈍化,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鋁與CuS04溶液不反
應,故B錯誤;用濃鹽酸來配制1:1(體積比)的稀鹽酸(約6mol?LT)屬于粗略
配制,用到的儀器為燒杯、玻璃棒和量筒,不用容量瓶,故C錯誤;碘易升華是
物理性質,與物質的穩(wěn)定性無關,故D錯誤。
19.在探究SO,溶于水后溶液成分和性質的實驗中,下列根據實驗操作及現象得
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向SO?水溶液中加入少量品紅溶液,品紅溶液褪色,說明SO2水溶液具有漂白
性
B.向SO?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S0?水溶液中含有
sor
C.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氣體,有淡黃色沉淀產生,說明SO2水溶液具有還原
性
D.向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顏色褪去,說明S0?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答案A
14
解析S02溶于水可以使品紅溶液褪色,體現它的漂白性,A項正確;S02溶于水
顯酸性,NO1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會氧化S(r生成sor,B項錯誤;S02
會與H2S發(fā)生反應:SO2+2H2S=3SI+2H20,SO2作氧化劑,C項錯誤;曲也具
有強氧化性,可以氧化SOz生成SOT而使溶液褪色,SO?表現為還原性,D項錯誤。
20.下列關于實驗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A.證明一瓶紅棕色氣體是澳蒸氣還是二氧化氮,可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檢
驗,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
B.盛放NaOH溶液時,使用帶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濱水中的漠時,將澳的苯溶液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俯視刻度線定容后所得溶液濃度偏高
答案D
解析二氧化氮和澳都能把碘離子氧化生成碘單質,使試紙變藍,故A錯誤;玻
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有黏性的硅酸鈉,導致玻璃塞不
易打開,故B錯誤;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和水互溶,所以用苯萃取溟水中的溟
時,有機層在上層,應將澳的苯溶液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C錯誤;使用容量
瓶配制溶液時,俯視刻度線定容導致溶液的體積偏小,則所得溶液濃度偏高,故
D正確。
21.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均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向待測溶液中先滴加幾滴氯水,然后滴
A溶液變紅待測溶液中含有Fe2+
加KSCN溶液
15
B向KMnO4酸性溶液中滴加乙二酸溶液褪色乙二酸具有還原性
Ag+與阿?乩0能大
C向AgNOs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
量共存
-1
向lOmLO.Imol?LNa2S溶液中滴入開始有白色沉淀生
1
D2mL0.1mol,LZ11SO4溶液,再加入成;后有黑色沉淀Ksp(CuS)<Ksp(ZnS)
0.1mol?『CUSO4溶液生成
【答案】B
【解析】如果溶液中含有鐵離子,先滴加幾滴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
也能變?yōu)檠t色,不能證明溶液中一定含有亞鐵離子,A錯誤;酸性高鎰酸鉀溶
液具有強氧化性,乙二酸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說明乙二酸有還原性,B正確;
向AgNOs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生成銀氨溶液,所以Ag+與NH3-H20
不能大量共存,C錯誤;溶液中Na2s過量,無法判斷Ksp(CuS)<Ksp(ZnS),D錯
誤;正確選項B。
22.下列事實不能說明元素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相對強弱的是()
序
事實推論
號
S(s)+H2(g)=H2S(g)AH<0
A非金屬性:S>Se
=
Se(s)+H2(g)H2Se(g)AH>0
BLi在中點燃生成Li20而Na在中點燃生成Na202金屬性:Na>Li
16
CSO2與NaHCOs溶液反應生成C02非金屬性:s>c
t℃時,Br+H2HBrK=5.6X10,
22非金屬性:Br>
D
I
I2+H2?2HIK=43
【答案】c
【解析】已知:S(s)+H2(g)=H2S(g)AH<0;Se(s)+H2(g)=H2Se(g)AH>0;硫與氫氣化合是
放熱反應說明硫與氫化合比Se化合更容易,所以非金屬性:S>Se,A正確;與
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越復雜,反應更劇烈金屬性就越強,鈉生成過氧化鈉,所以
金屬性:Na>Li;B正確;SO?與NaHCOs溶液反應生成CO?,可以知道酸性亞硫酸
大于碳酸,亞硫酸不是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則不能以此比較非金屬性強弱,
C錯誤;K越大,說明生成的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定,則穩(wěn)定性為HBr>HI,則非金
屬性為歷?>1,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易錯題17 文言文閱讀之斷句題-當斷不斷不該斷卻斷【高考語文】備戰(zhàn)2025年高考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
- 愚人節(jié)活動策劃方案 (15篇)
- 參觀圓明園的觀后感
- 智能大廈綜合布線的工程設計方案
- 青春追夢人心共進
- 多振源混疊的DAS目標信號分離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4年中國美妝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環(huán)境及前景研究報告
- DOPS基P-N-S協(xié)同阻燃劑的合成及其阻燃環(huán)氧樹脂的性能研究
- 二零二五版國際學校英語教師兼職外教聘請合同樣本3篇
- 基于免疫和動態(tài)載荷調節(jié)機理的骨折愈合模型建模與仿真
- 大健康行業(yè)研究課件
- 租賃汽車可行性報告
- 計算機輔助設計AutoCAD繪圖-課程教案
- 老年護理學-老年人與人口老齡化-課件
- 文化墻、墻體彩繪施工方案
- 初中化學校本課程
- 科技文獻檢索
- GB/T 18665-2008地理標志產品蒙山茶
- 元代文學緒論
- QUALITY MANUAL質量手冊(英文版)
- 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全文打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