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之三婚俗課程選修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化之三婚俗課程選修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化之三婚俗課程選修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化之三婚俗課程選修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化之三婚俗課程選修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婚俗1/66婚姻形態(tài)演變

擇偶標準

婚齡與早婚各種形式婚姻婚禮婚姻禁忌夫妻地位

婦道與貞節(jié)2/66一、“婚姻”之由來

《說文》載:“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薄耙觯黾乙?,女子所因,故曰姻?!?/p>

《白虎通·嫁娶篇》解釋說:“婚姻者何謂也?婚者昏時行禮,故曰婚?!?/p>

幽會說:陰陽

二、亂婚、血緣群婚、族外群婚向一夫一妻制婚姻發(fā)展

族外婚三種形式:野合而婚

、公共房屋、走訪婚

第一節(jié)

婚姻形態(tài)演變

3/66第二節(jié)

擇偶標準

一、政治對等

1、“國內(nèi)”:

君主與大臣大臣與大臣:

2、“國外”:“和親”

二、財力相當

聘禮

白居易《長慶記》

貧為時所棄,富為時所趨。

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

見人不斂手,嬌癡二八初。

母兄未開口,言嫁不須臾。

綠窗貧家女,寂寞二十余。

荊釵不值錢,衣上無真珠。

幾回人欲聘,臨日又踟躕。

三、其它

容貌、體態(tài)、品質(zhì)、能力和健康情況等

四、當代擇偶理論

“同類匹配”、“資源交換”、“擇偶梯度”(男高女低)4/66第三節(jié)

婚齡與早婚

一、法定婚齡

《周禮》:“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齊桓公命令男子二十而成家室,女子十五歲就嫁人。

越王勾踐令男子二十而娶,女子十七就能夠出嫁。

漢惠帝要求女子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不出嫁,要罰五算(漢代一算等于120錢)。

唐太宗下詔,凡男子二十、女子十五以上就必須嫁娶。

宋仁宗要求男子十五娶妻,女子十三就嫁人。

明太祖令男子十六歲就能娶老婆,女子十四歲就能夠出嫁?!洞笄逋ǘY》要求,男子十六歲娶親,女子十四歲就嫁人。

男子:15~20歲

女子:13~17歲5/66二、實際婚齡

李白《長干行》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

早婚:皇帝與太子;缺乏女勞力農(nóng)家。

幼子娶長婦

十七八歲閨女九歲郎,

晚上抱著上牙床。

十八歲大姐周歲郎,天天每晚抱上床。

睡到午夜要奶吃,

劈頭腦,幾巴掌,

“我是你妻子,不是你娘。”

井里開花不露頭,妻大郎小夜夜愁。

等到日后郎長大,奴家已經(jīng)白了頭。

親媽呦!

難過日子哪天過到頭。

6/66三、早婚原因

1、生理原因

:傳統(tǒng)社會,我國人均壽命也在30歲左右;除去小孩夭折不算,人均壽命不會超出50歲。

2、政治原因

:早生貴子,后繼有些人;早婚早育

3、經(jīng)濟原因

:個體家庭、小農(nóng)經(jīng)濟,“早種稻子早打谷,早生兒子早得福”

7/66第四節(jié)

各種形式婚姻8/66一、媒妁婚

媒人在兩周時代就產(chǎn)生了

婚姻必須經(jīng)過媒人。

《詩經(jīng)·衛(wèi)風·氓》載:“匪我愆期,子無良媒?!?/p>

《禮記·曲禮》說:“男女非有行媒,不相著名。”

《管子·形勢解》中說:“自媒之女,丑而不信?!?/p>

《孟子·滕文公下》載:“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則父母國人皆賤之?!?/p>

9/66

月老說法起于唐朝。

月下老人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專管婚姻神,又稱“月老”。據(jù)沈復《浮生六記》說:“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懸婚姻簿,童顏鶴發(fā),飛馳開非煙非霧中?!蔽覈簧俚胤蕉加性吕响?。10/66二、選婚

帝王選擇良家女子為妻妾

始于西漢,東漢已經(jīng)形成定法

。

晉武帝曾下詔:公卿以下女子,未經(jīng)宮廷采擇,不準結婚。

光緒選妃11/66小說《拍案驚奇》卷十《韓秀才乘亂聘嬌妻

吳太守憐才主姻簿》對此有生動描寫。

明朝“正德爺爺”駕崩,“嘉靖爺爺”登基,浙江一帶傳說“朝廷要到浙江各處點繡女”,一時間,嫁女兒,討媳婦,不成禮體。只是廉價了那些賣雜貨店家,吹打樂人,伺候喜娘,抬轎腳夫,贊禮儐相。

窮秀才韓子文出門玩景,碰到一件奇事:

只見背后一個人,將子文忙忙地扯了一把,子文回頭一看,卻是開典當徽州金朝奉。朝奉是宋朝官名,南宋以后,為富翁、土豪通稱。這個金朝奉對著子文施了個禮,說家中有一小女,今年十六歲了。要是秀才官人不嫌棄,就娶回去吧。說完,也不論子文要還是不要,摸出吉帖,往子文袖里亂塞。子文說,“金大人不要取笑我了,我是個一貧如洗窮秀才,怎么能承受得起令愛呢?!背畎欀碱^說,如今形勢緊急,要是再遲些日子,恐怕小女就被點了去。我們老兩口就生了這么一個女兒,要是被選到京城,怕是再沒有相見日子了,怎么舍得呢?官人要是肯接收,便是救人一命.

12/66清朝選美分三年一次和一年一次兩種。

三年一次所選是八旗官員女兒,備皇帝選擇妃嬪或為王、皇子指婚,未經(jīng)皇帝擇選八旗官員女兒不能嫁人;

一年一選是內(nèi)務府所屬三旗普通人女兒,選中大部分做宮女。

矣。

清人紀昀在《明懿安皇后外傳》中記載了天啟元年(公元16)明熹宗選美

其父母親送之,以正月集京師,集者五千人,……天子分遣內(nèi)監(jiān)選女,每百人以齒序立,內(nèi)監(jiān)循視之,曰:某稍長,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之。凡遣者千人。明日,諸女分立如前,內(nèi)監(jiān)諦視耳、目、口、鼻、發(fā)、膚、頸、肩、背,有一不正當者去之。又使自誦籍、姓、年歲,聽其聲之稍雄、稍窳、稍濁、稍吃者,去者復二千。明日,內(nèi)監(jiān)各執(zhí)量器,量女子之手足,量畢,復使周行數(shù)十步,以觀其風度,去其腕稍短、足稍巨者,舉止稍輕躁者,去其復千人。其留者僅千人,皆召入宮,備宮人之選。分遣宮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捫其肌理,于是入選者僅三百人,皆得為宮人之長矣。在宮一個月,熟察其性情言論而評匯其人之剛?cè)嵊拗琴t否,于是入選者僅五十人,皆得為妃嬪13/66三、贈婚

所謂贈婚,就是把女子贈與他人為妻為妾。

四、賜婚

帝王送女子與人,那就叫賜。

賜婚有兩種:

一個是帝王送女子給自己子弟為婚。

另一類是帝王賜女子予臣屬為婚。

唐太宗、管國公任環(huán)

五、罰婚

罰婚,就是將罪犯妻女斷配他人。

重犯之妻斷配對象

士卒

奚官

樂戶

驛吏

14/66六、賣妻、典妻與雇妻

1、賣妻:起于先秦。

2、典妻與雇妻

:典妻:把自己妻子讓給他人為妻,換取一筆錢。到約定時間,要回妻子,送回原款。

雇妻:即雇主支付雇金給女子丈夫,在約定期限之內(nèi),讓該女子作為自己暫時妻子。到期將女子退回其丈夫,雇金不收回。

典雇妻之風俗起于南北朝,宋代開始流行,元、明、清沿襲成俗。

三朝法律都有禁止典妻條文,如《元史·刑法志》:“受錢典雇妻妾者,禁?!?/p>

《明律·戶律》對典雇妻女明文禁止:凡是將妻妾受財?shù)涔徒o他人為妻,杖八十;典雇女,杖六十,婦女不坐。假如將妻妾妄作姊妹嫁人,杖一百,妻妾杖八十,知道這種關系而典娶,各與同罪,并使離異,財禮沒收入官。不知情不坐,追還財禮。

“掛帳十年”(變相典妻):始于元朝,盛行于明清。丈夫因家或患病,為收取聘金,經(jīng)媒人介紹,讓妻子再招一夫,為期十年。

典雇妻子帶來問題:

妻子典與他人,按約期滿應該償還,但往往期限已到,或雇主貪戀女色,不愿舍棄;

或典雇之婦戀慕新夫,不愿離去;

加上典雇期間生兒育女,出現(xiàn)新糾葛;輕添財再典,或者指使逃亡;重有情不能相舍,因而殺傷人命

15/66七、童養(yǎng)媳

童養(yǎng)媳:就是男孩家長將他人家童女養(yǎng)于自己家中,待其長大,讓她與自己兒子結婚。宋朝以后,童養(yǎng)媳制度廣行民間。

民間童養(yǎng)媳有兩種情況:

生兒子后抱養(yǎng)或買進幼女為養(yǎng)女,到年紀后轉(zhuǎn)為兒媳婦,可省去大批聘禮;

“望郎媳”,等不來兒子再當養(yǎng)女出嫁。

嫁郎已嫁十三年,

今日梳頭儂自憐。

記得初來同食乳,

同在阿婆懷里眠。

小棗樹,搖三搖,

童養(yǎng)媳,真難熬。

熬住公公熬住婆,

腳登鍋牌手拿杓,

喝口米湯也舒適。

八、指腹婚

指腹婚:兒女還未出生就為其締結婚姻。

指腹婚見于東漢(《后漢書·賈復傳》)

明代:割下母親衣襟作為指腹為婚信物。

《二刻拍案驚奇》第三十卷《瘞遺骸王玉英配夫

償聘金韓秀才贖子》易、朱二人妻子都有身孕,遂各割衫襟,指腹為婚,并立下文書為據(jù):

朱易兩姓,情既斷金,家皆種玉。得雄者為婿,必諧百年。背盟者天厭之,天厭之!

隆慶某年月日朱某易某書,坐客某某為證。16/66九、收繼婚

又稱續(xù)婚、轉(zhuǎn)房。指男方收繼本家族死亡男性妻子如后母、寡嫂、弟媳等為妻。來自原始社會群婚殘余

。

收繼原因:

貧窮、照料亡人兒女、習俗、荒淫。

秦漢以后,中原收繼婚即使受一定限制

。

元朝時期,收繼婚在民間相當普遍。

朱元璋要求:假如敢有收父祖小妾以及伯叔妻子,各斬。假如是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婦,各絞。(《明律·戶律》)

清朝基本沿用明律,但又有所松動:對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媳婦,曾通知親族、地保者,從寬處理。

十、入贅婚

入贅婚起自先秦

;秦朝“七科謫”

之一。

宋元明清時期,贅婿稱“舍居婿”、“養(yǎng)老婿”。當代又稱

“倒插門”

。

贅婿入贅婦家,兒女隨婦家姓,贅婿離婚權也在女方,稱作“逐婿”

。

“入贅女婿不是人,倒栽楊柳不生根。

17/66十一、冥婚

1、死者與死者:

《周禮·媒氏》載:“禁遷葬與嫁殤者?!?/p>

烈婦女

2、活人與死者

“空夫婚”

:抱木主、公雞成親

《紅色娘子軍》

“冥婚”結婚儀式:“鬼媒人”

南宋詞人康與之《昨夢錄》:在北方,當男女年紀到了該嫁娶時候,未婚先死,兩家請鬼媒人相互求婚。各以父母命,禱而占卜。得到占卜結果,馬上制作冥衣。男冠帶、女裙帔等樣樣具備,媒人就在男方墓地,備酒果,祭以合婚。設二座相并,在左右各立長尺余小幡。當其還沒有祭奠時候,兩幡直垂不動。等祭奠結束后,祝請男女相就,就像合巹一樣。假如他們相互喜歡,則二幡微動,以致相合,如若有一方不歡喜,幡就不會動。

18/6619/66十二、“自由婚”:牛郎織女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私奔

:卓文君、司馬相如

20/66第五節(jié)

婚禮

21/66

一、六禮

(《儀禮·士昏禮》

第一步:納采

(提親)22/66第二步:問名

(紅帖

第二步:問名

(紅帖

)

23/66第三步

納吉

24/66第四步納征

(“納幣”、“下財禮”)25/66第五步請期26/66第六步:親迎

夫妻關系完全確立基本依據(jù)

27/66“五雁六禮”

(納征)

第一,取其順陰陽往來,取婦人從夫意思。

第二,雁是候鳥不失時信,象征男女信守不渝,婚嫁以時,不需要女子久待。

第三,雁陣成行,行止有序,以象征嫁娶之家長幼有序,互不越禮。

第四,雁失偶后不再成雙,相互忠貞,從一而終、誓不再醮

。

28/66共牢是舉行婚禮時,新婚夫婦共吃祭奠后牲(即牢)肉,象征夫妻自此以后尊卑相同。其詳細儀式是,在新房西南角設席,中間擺上牛羊肺、肝等,兩邊同時放有菜醬、肉醬、黍稷、豬肉等。新郎新娘東西對坐,先祭黍稷、肺,然后以肺脊沾上萊、肉醬共同食用。如此共食三次后,再行合巹禮。二、共牢、合巹、拜舅姑、廟見

29/66合巹。巹就是瓢,把一個匏瓜(果形如梨形葫蘆)剖成兩個瓢,新郎新娘各拿一個,用來飲酒,共飲漱三次,就叫合巹。瓠瓜味苦,用其盛酒必是苦酒。所以行合巹禮不但象征夫婦合而為一,而且也含有讓新婚夫婦同甘共苦意思。新郎新娘共牢、合巹后,把剩下飲食撤到另外一屋設席,女方送親人把新郎所剩食物吃掉,男方迎親人將新娘剩食物吃光,這一儀式方告結束。30/66新房宴席撤去后,新郎、新娘脫去禮服,新郎即親手摘下新娘頭上纓。纓是一個絲繩,為男女確定婚姻關系信物,女子訂婚后用它束發(fā),到成婚時才由新郎親手解下。然后撤除室內(nèi)之燭,婚禮遂告完成。翌日早晨,新娘要謁見舅姑(即公婆)。此時新娘要沐浴整齊,身穿素衣,雙手捧著內(nèi)盛棗粟、月段脩(捶搗并加姜桂干肉)(竹器),行拜見禮,并將棗栗獻于舅,月段脩獻于姑。然后,新娘端出牛肉、豬肉等食品,獻給舅姑進餐。至此,新娘就成為男家正式組員了。31/66宋以后婚禮32/66

安床伴郎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眿D女,取24雙筷子系扎紅線,安放新郎席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里,由一個父母雙全小男孩伴新郎同睡,睡于床里邊,稱“伴郎”。晚上要給這個小男孩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

33/66享先好日前一二天,男家租得花轎和婚禮器物,掛燈結彩,以上等筵席款待賀客,稱“細便飯”。好日五更時辰,男家以全副豬羊或五牲福禮及果品,在廳堂供祭“天地君親師”,俗稱“享先”。早餐興吃“享先湯果”。

34/66請吃酒迎親日子叫“好日”。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普通為鵝2只、肉l方、魚2尾等??醇拶Y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嫁妝),女方置嫁資于廳堂,讓人觀看,器物披掛紅色彩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shù)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于廳堂供人觀看,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35/66

坐花轎傳說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難至明州,金兵追急,賴一女子相救得脫,后找恩女不得,詔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鑾駕待遇,鳳冠霞披,并坐花轎?;ㄞI,俗稱“大紅花轎”,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帶在嘴邊一句話: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又不是走上門,以此來炫耀高貴。迎親日,花轎出門,以凈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親,以喜娘(送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36/66

上轎新娘上轎前,經(jīng)男方喜娘三次催妝,佯作不愿出嫁,懶于梳妝(當然也有封建婚姻確實不愿者),而后坐娘腿上,娘為女兒喂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培育之恩。較異習俗有三:其一,“哭上轎”。女兒上轎,母親哭送,哭詞多為祝頌、囑咐話,有:“囡啊囡,儂抬得去呵,烘烘響啊!儂獨自去呵,領一潮來啊!”“儂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飯吃”等,新娘動了感情含淚惜別。其二,“抱上轎”。新娘由兄長抱上轎,進轎坐定后,臀部不可隨便移動,寓平安穩(wěn)當意。其三,“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只焚著炭火、香料火熜(音蔥,微火),花轎后轎杠上擱系一條席子,俗稱“轎內(nèi)火熜,轎后席子”。起轎時,女家放炮仗,并用茶葉、米粒撒轎頂。新娘弟兄隨轎行,謂之“送轎”。弟兄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點火熜灰回來,并從火種中點燃香或香煙,返家置于火缸,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

37/66

拜堂花轎進門,男家奏樂放炮仗迎轎。停轎后卸轎門,由一名五六歲盛妝幼女(俗稱“出轎小娘”)迎新娘出轎,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轎。新娘出轎門先跨過一只朱紅漆木制“馬鞍子”,步紅氈,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側(cè)位置。是時,新郎聞轎進門,即佯躲別處,由捧花燭小儇請(找)回,站左側(cè)。喜堂布置與各地相同,拜堂儀式則稍異,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擔任。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贊禮聲動作。贊禮者喊:行廟見禮,奏樂!(樂起)主祝者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贊禮者接著贊唱:升,平身,復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讀祝章!由一個十三四歲小儇跪在右側(cè)拜佛凳上讀畢(事先念熟,不可讀錯)。贊禮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整個過程總稱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最終贊禮者唱:禮畢,退班,送入洞房!其間,新郎、新娘在拜堂時,有搶前頭跪習俗,謂誰跪在前面,以后就可管住后者,致鬧出邊拜邊踢墊子,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笑話。

38/6639/66繁縟拜堂儀式畢,由兩個小男孩捧龍鳳花燭導行,新郎執(zhí)彩球綢帶引新娘進入洞房。腳須踏在麻袋上行走,普通為5只,也有10只麻袋,走過一只,喜娘等又遞傳于前接鋪于道,意謂“傳宗接代”。入洞房后,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稱“坐床”,由一名福壽雙全婦人用秤桿微叩一下新娘頭部,而后挑去“蓋頭篷”,意示“稱心如意”,新郎稍坐即出,新娘換妝,客人吃“換妝湯果”。而后,新郎、新娘行“拜見禮”,論親疏、輩份依序跪拜見面,稱“見大小”。拜時起樂,堂上擺大座兩把,受拜者夫婦同坐,如一個已故,則亦按男左女右就坐,另一把空著。拜畢賜紅包給新娘,俗稱“見面錢”。公婆可不掏紅包,謂“媳婦自家人”。新娘與同輩見面則作揖,若小輩拜見時,新娘亦給“見面錢”。之后,舉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勸食,新娘多不真吃。筵畢,喜娘陪新娘至廚房行“親割禮”,有撈粉絲、摸泥鰍等習俗,謂之上廚。

40/66

賀郎酒拜堂晚上,男家為好日正席酒,叫“賀郎酒”,新娘須逐桌逐位為長輩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滿又不可淌出。酒飲狀元紅,菜多鴛鴦名,樂奏百鳥朝鳳、龍鳳呈祥。席間,新娘在上熱菜(換湯)時,喜娘喊:新娘子換湯(換妝)作揖啦!宴后,喜家請有福有德座客兩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飲”禮,每進一次酒(新人只啜一口)相互交換下酒杯。主賀者須邊唱賀郎詞,戲謔、祥和兼有,諸如:第一杯酒賀新郎,有啥閑話被里講,恐怕人家要聽房。第二杯酒賀新郎,房里事體暗商議,謹防他人要來張(看)。第三杯酒賀新郎,祝福夫妻同到老,早生貴子狀元郎。

是夜,有吵新房習俗,諺云:“三日無大小”。成親那天新娘不多與客人說話,吵房時先逗新娘開口,看其衣裳紐扣,五顆紐扣說是“五子登科”,看其腳髁頭,說是看老壽星。鬧至午夜始散。新郎隨出送客,喜娘始鋪被褥,新娘即賞以紅包,喜娘嫌不足則佯立不走,待增加后才出。新娘關房門,新人共吃“床頭果”。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燭”,花燭不可吹滅,燭盡方可上床。還有在白天做好手腳,夜里撬門跳窗進新房挪走新郎衣裳,吵房成功,新人要罰出糖果、香煙錢41/66第六節(jié)

婚姻禁忌

一、同姓不婚

《左傳·僖公23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國語·晉語四》:“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同姓不婚”在唐朝《戶婚律》中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明、清法律,又把同姓和同宗分開,禁止同宗,對同姓不一樣宗則有所馳禁。

同姓不婚原因:

一是為子嗣眾多,身體健康;

二是為了不亂人倫,穩(wěn)固家庭;

三是有可能為了擴大家族對外聯(lián)絡,多一門姻親,就多一份社會聯(lián)絡。

母黨不婚

《白虎通·嫁娶篇》載:“春秋傳曰‘譏娶母黨’”。

外姻尊卑不婚

中表不婚

:姑舅親、兩姨親

42/66二、士庶不婚

官與民、士與庶、良與賤之間互不為婚

士庶之分與官民之分更是魏晉隋唐期間門第興盛產(chǎn)物。

危害

首先,重財禮,尚奢侈。

其次,失時、早婚、重親現(xiàn)象盛行。

第三,指腹婚與劫婚開始流行。

第四,溺女風俗盛行。

三、居喪不婚

《禮記·曾子問》

按古代喪服:父母死,兒女要服喪三年,是不能婚配。

在西漢文帝以前,帝王舉喪期間,也不得嫁娶。漢文帝死時候下遺詔,不再禁止娶婦嫁女了

。

唐朝律例要求居父母喪時或父母囚禁期等特殊時期禁婚,不禁寡婦再嫁,但也必須服喪期滿后再婚嫁。

唐朝戶婚律要求:諸居父母及夫喪而嫁娶者,徒三年;妾減三等,各離之。明知故犯,各減五等;不知者,不坐。假如居期喪而嫁娶者杖一百,卑幼減二等;妾不坐。

隋朝到明清法律,都把居父母喪嫁娶列為“不孝”,而不孝屬于“十惡之條”

。

在民間,女子居父母服內(nèi),家境貧匱,旁至無親,所以有借吉日來行禮

而在父母囚禁期間結婚,唐律即使限制很嚴,可是假如父祖有命,令其結婚,仍能夠完婚。

43/66四、不露閨房之私

男女授受不親

《禮記·曲禮》中講,男女有別……無別無義,禽獸之道。

《禮記·內(nèi)則》要求:男不言內(nèi),女不言外。

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與“不露閨房之私”

“上床為夫妻,下床為君臣”

“君子好色而不淫”

其它婚姻禁忌:

仇家不婚

監(jiān)臨官不得與監(jiān)臨人為婚

官吏不得娶娼妓

相奸男女不得婚姻44/66第七節(jié)

夫妻地位

《尚書·牧誓》中記載,“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p>

《論語·陽貨》

“唯小人與女子為難養(yǎng)也”。

男尊女卑觀念影響,組成了確立夫婦雙方地位理論基礎,也就形成所謂夫唱婦隨、夫榮妻貴等妻子依附丈夫夫妻一體化。

一、夫妻比天地、君臣、父子

《儀禮·喪服》載:“夫,至尊也?!?/p>

《女誡》“事夫如事天,與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p>

司馬光在《訓子孫文》中講:“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陽也,妻,陰也。天尊而處上,地卑而處下?!?/p>

二、夫為主人

妻為財產(chǎn)

1、賣妻

妻子在丈夫家中,雖非奴婢,但常被丈夫視為己有。

法律要求在一定條件下丈夫能夠賣妻,這個條件就是妻子不貞時候。明朝律令要求:凡是妻子與人通奸,奸婦一律斷罪,服從嫁賣。

2、丈夫毆妻

妻子假如不堪打罵而自殺身亡,丈夫還不用負法律責任。明朝就明文要求,假如丈夫毆打漫罵,妻子因承受不了而自殺身亡不論處.

45/663、丈夫殺妻

丈夫殺妻,在唐朝以前皆有罪。

唐朝以后殺妻者分輕重量刑,其中過失殺妻者不論處。

宋朝律令要求,丈夫殺死犯奸妻子,減刑論處。

元朝以后,要求與此相同,凡是妻子與人通奸或謾罵公婆,殺妻者均無罪。

明律也有類似要求,凡是妻子與人通奸,而且被當場捉奸,馬上殺死奸夫奸婦,均無罪。若只殺死奸夫,奸婦則依照律例斷罪,聽從丈夫嫁賣。

這僅僅是法律要求,隨意殺妻者仍不少見。

4、逼妻賣奸

《元典章》要求,全部因受財放縱妻子為娼者,本夫與奸夫、奸婦各杖八十,并使其離異。

《明律·雜律》要求:凡是縱容妻妾與人通奸,本夫、奸夫、奸婦各杖九十;或勒令妻妾及養(yǎng)女與人通奸,本夫、義父各杖一百,奸夫杖八十,婦女不坐,而且要離異。更有甚者,假如妻子拒絕賣淫與丈夫發(fā)生爭斗,誤傷丈夫,還要判以重罪。

46/66三、丈夫能夠占有妻子財產(chǎn)

1、妻子財產(chǎn)兩類:

一類是嫁妝,其中有衣物、現(xiàn)金、家俱、田地、房屋甚至奴婢。

二是繼承財產(chǎn),按照古代法律,女子出嫁,就成為婆家人,在娘家不得享受財產(chǎn)繼承權。但如父母雙亡,家中又無男子和同宗人繼承,出嫁女子有一定繼承權。如唐宋時期,某家戶絕,出嫁女可得財產(chǎn)三分之一,其余歸官47/662、妻子財產(chǎn)權

(1)妻子財產(chǎn),普通都被視為丈夫家庭財產(chǎn),歸夫家享用。

《禮記·曲禮》

:“父母存,不有私產(chǎn)?!?/p>

《禮記·內(nèi)則》:“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不敢私假,不取私與?;蛸n之飲食、衣服、布帛、佩脫、茝則受而獻諸舅姑;舅姑受之,則喜如新受賜。若反賜之,則辭;不得命,如更受賜,藏以待乏。如若有私親弟兄,將與之,則必復請其故,賜而后與之?!?/p>

(2)妻子個人財產(chǎn)在一定情況下還不等同于丈夫家庭財產(chǎn)。這在弟兄分家時就顯著地域別開來。

唐律、宋律等明文要求:凡是應分田宅和財物,弟兄要平均分配;從妻子家里所得到財產(chǎn),不在平分之列。

(3)妻子守寡再嫁,竟不準帶走原來陪嫁田產(chǎn),理由是媳婦隨嫁妝奩以及田產(chǎn),乃是父母給與夫家田業(yè)。

元朝就明文要求:今后應嫁婦人,不問生前離異,夫死寡居,但要想再改嫁他人,其隨嫁妝奩原來財產(chǎn)等物,一聽前夫家人作主,不能再像原來初嫁那樣隨意搬取。

48/66四、丈夫可納媵妾

丈夫擁有媵、妾、小妻、小婦、旁妻、外婦、雙妻等名目繁多正妻以外補充。

1、媵

:古時候指隨嫁,也指隨嫁人,主要指陪嫁女人。

媵非正妻,地位比妾略高。秦朝以后,這種風俗沒有了,媵成為比妾高一級夫人稱呼。《唐律疏義》記載,五品以上能夠有媵,庶人以上能夠有妾。

2、妾

妾稱呼在遠古時代就有,古代“聘則為妻,奔則為妾”。妾在家庭中地位很低,所以古代婦女都謙稱“妾”。

地位(1)妾在家庭中構不成正當親屬身份,娘家與夫家也構不成親戚關系。

(2)妾沒有正常法律地位和獨立人格。唐朝五品官以上,母親都有封號。妾親生兒子當了五品官,不封妾而封嫡母,無嫡母才轉(zhuǎn)封生母。

(3)妾身份是終生。即使嫡妻死了,也不能以妾為嫡妻。《白虎通義·嫁娶篇》記載,士能夠有一妻一妾?!睹鲿洹芬?,庶人40歲以上沒有兒子,能夠再娶一妾。

49/663、小婦、小妻、下妻、外婦

小婦和小妻同一個意思,在漢代史書中多見。小妻可不與丈夫相隨,而且貴家兒女也能夠當小妻,地位不會太低。

下妻普通為被掠賣人,地位低下。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曾下詔,有被掠賣為下妻,假如想回去,就讓她回去。如有拘留攔擋,以賣人法、掠人法論處。

外婦類似現(xiàn)在情婦,是男子鑒于妻子嫉妒,安置在外旁妻。

4、雙妻

雙妻美稱叫作“一鸞二鳳”,俗稱“兩頭大”,現(xiàn)在叫重婚,在古代也是不正當。

魏晉開始出現(xiàn)雙妻。據(jù)《晉書·賈充傳》記載,當初因妻家犯罪,又娶后妻者很多,都與前妻破鏡重圓,雙妻成為一時風尚。

清朝乾隆時期,定兼祧之法。祧是宗廟,兼祧者不脫離原來家庭。又過繼給別家作嗣子,即一子頂兩門。雙方家庭都為他娶妻,稱兼祧二妻,也稱“兩頭大”。朝廷遵照“禮無二敵(嫡)”古訓要求:先娶者為妻,后娶者為妾。

魏晉時期是中國“兩頭大”唯一正當時期,自唐朝到清朝,朝廷禁止雙妻,即使仍有個別雙妻現(xiàn)象,已經(jīng)是不正當了

女子則絕對不許同時擁有兩個丈夫,即使貴為皇太后、長公主,甚至是武則天那樣女皇帝,不但不能同時嫁二夫,也不能公開設置男寵。南朝宋廢帝劉子業(yè)姐姐山陰公主,曾公開設面首即男妾30人,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50/66五、夫可出妻

婦不得離婚

1、“七出”——丈夫離婚權

七出之一:不順舅姑

《左傳·襄公二年》記載:“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p>

七出之二:無子

妻子不生孩子則出。不但父兄可代子弟出妻,甚至門生、朋友也能夠代為出妻。

曹植《棄婦》

“有子月經(jīng)天,無子若流星?!?/p>

唐朝人張籍《離婦詩》

“薄命不生子,古制有分離……無子坐生悲,得人莫作女”。

七出之三:淫僻

妻子淫僻,不但要出掉,唐以后甚至能夠殺掉。下述三不出標準,惟獨淫僻一條不在其限。

七出之四:口多言

民間諺語講:“娶婦舌長,家丑必揚。”

七出之五:嫉妒

不妒忌是妻子美德;不嫉妒則多子多孫。

“吃醋”:唐太宗

房玄齡與夫人盧氏

七出之六:惡疾

惡疾指癩瘡、麻瘋一類疾病。有惡疾遭出事例,史傳不多見。倒是有男子有惡疾而離異記載。

七出之七:偷竊

偷竊除本義之外,還包含攢私房錢。古時候同居共財,偷竊和私房會損害同居利益51/662、“三不去”

《孔子家語》記載,三不出有:有所娶無所歸;與共更三年之喪;先貧賤而后富貴。有這三條之一人,不能出妻。

3、離婚觀念轉(zhuǎn)變

《韓非子·說林上》:“為人婦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p>

自宋代開始,視離婚為丑事,把替人離婚看成是“損陰騭”。士大夫不敢輕言離婚,官吏斷案也多方調(diào)解,或強迫雙方和好,不愿判離。

北宋司馬光《訓子孫文》:“今之士大夫有出妻者,眾則非之,認為無行?!?/p>

程顥《儀禮疏議》:“今世俗以出妻為丑事,遂不敢為?!?/p>

“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親”

4、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

唐宋時期,就有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諺語。

杜甫《新婚別》中就有“雞狗亦得將”詞句。

宋朝莊季?!峨u肋編》中解釋說:“世謂諺云‘嫁得雞,逐雞飛;嫁得狗,逐狗走?!?/p>

歐陽修《代鳩婦言》里寫道:“人言嫁雞逐雞飛,安知嫁鳩被鳩逐?!?/p>

52/66六、妻從夫居

古代稱女子出嫁為“歸”,意思就是女子從此就有了歸宿。

《說文解字》里把歸列入“止”部,并說“歸,女嫁也,從止”。段注說,“婦止者,婦止于是也”。

秦漢時期,一個人犯了重罪,同產(chǎn)者都要被處死,出嫁女兒雖不一樣產(chǎn),也不例外。曹魏時期,出嫁女子,不再因娘家人犯罪而連坐,但夫家犯有重罪,她要同處重刑。

七、妻從夫姓

戰(zhàn)國之前,我國姓與氏是分開。戰(zhàn)國以后,姓氏才逐步合一。

中國古代婦女沒有名,只有姓與字。

妻冠夫姓風俗,在世界很多國家都存在。有些國家像歐美、日本,女子出嫁后,干脆就去掉自己原來姓,只冠夫姓。

53/66八、屈從丈夫

漢朝劉熙《釋名》對封建社會含有不一樣身份妻子進行了這么解釋:“天子之妃曰后。后,后也,言在后不取以副言也;諸侯之妃曰夫人。夫者,扶也,扶助其君也;卿之妃曰內(nèi)子,在閨門之內(nèi)治家也;大夫之妻曰命婦。婦,服也,服家事也,夫受名于朝,妻受命于家也;士庶人曰妻,夫賤不足以尊稱,故齊等言也。”

《禮記·郊特牲》說,婦人“三從”:“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谷梁傳》里也講,婦人“從人者也。婦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從長子。婦人不專行,心有從者也”。

漢儒董仲舒提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韓非子·忠孝篇》說:“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

唐人宋若萃《女論語》:“夫若發(fā)怒,不可生嗔,退身求讓,忍氣吞聲,莫學愚婦,斗鬧頻頻?!?/p>

清人賀瑞麟《改良女兒經(jīng)》對妻子要求是:“夫罵人,莫齊逞,或不是,陪小心??v懷憾,看你情,禍自消,福自生?!?/p>

清朝陸圻《新婦譜》,在教育女兒,對丈夫要必恭必敬、體貼入微

、百依百順。

丈夫不論游玩,還是戲鬧,都自有道理,妻不懂,必須順從。書中這么寫道:

凡少年善讀書者,必有奇情豪氣,非兒女所知;或登山臨水,憑事賦詩;或典衣沽酒,剪燭論文;或縱論聚友;或坐挾妓女——皆是才情所寄,一須順適,不得違拗。

作為父母,陸圻竟要求女兒聽任丈夫?qū)せ▎柫?,并鄭重其事地講出一番大道理。他在書中寫道:

風雅之人,又加血氣未定,往往游意娼樓,置買婢妾。只要他會讀書、會作文章,便是才子舉動,不足為累也。婦人所以妒者,恐有此輩便伉儷不篤,不知能容婢妾,寬待青樓,居家得縱意自如,出外不被人恥笑,丈夫感恩無地矣。

54/66九、孝順公婆

《禮記·內(nèi)則》要求:兒媳婦見公婆,要低聲下氣,問寒問暖。公婆出入要小心扶持,公婆洗臉要進水拿巾。公婆有命令要馬上去辦,公婆沒命令就不能私自退下。在公婆面前不能大聲說話,不能唉聲嘆氣。不能打噴嚏,不能甩鼻涕,不能伸懶腰,要站有站像,坐有坐像,不能斜歪倚靠。

清朝陸圻對兒媳婦怎樣侍奉公婆講得更為通俗。他在《新婦譜》里講:

新婦于公婆未起前,先須早起梳洗,要快捷不可遲鈍,俟公姑一起身即往問安萬福。至三餐須自手整理,不可高坐聽眾婢為之。至臨食時,則須早立在傍,侍坐同吃,萬不可要人呼喚,阿姑等候不來,胸中必有不快意也。就有小恙,還須勉強走起。若高臥不起,阿姑令人搬湯運食,又費一番心血矣。晚上如翁在家,即請早退歸房,靜靜做女工,不宜睡太早。如翁不在家,值候姑睡后,安置歸房。

陸圻認為,新婦之所以需要這么做,是因為:

新婦之倚認為天者,公姑丈夫三人而已,故侍三人,必須取得其歡心,不可纖豪觸惱。若公姑不喜,丈夫不悅,則鄉(xiāng)黨謂之不賢。而奴婢皆得而欺凌我矣;從此說話沒人聽矣。故婦之善事公姑丈夫,非止為賢與孝也,以遠辱也。

55/66十、生育子嗣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句話奉為信條。

所謂不孝有三,東漢經(jīng)學家這么解釋:一是對父母過失曲意順從,使父母陷于不義;二是家庭貧困,父母年老,而不去當官拿俸祿供養(yǎng)二老;三是不娶妻,沒兒子,斷子絕孫。

民俗諺語說:“養(yǎng)兒防老,積谷養(yǎng)饑”

假如妻子不生兒子,就會碰到三種不幸:

一是受到歧視?!澳敢宰淤F,婦以夫榮”

二是遭到遺棄。

第三種情況是忍受丈夫納妾。丈夫納妾,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況:(1)丈夫感情轉(zhuǎn)移。清朝諺語說:“娶妻娶德,娶妾娶色?!?/p>

又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

(2)妻妾亂位,妻子更無法忍受。

上面是中國古代夫妻關系普通情況,并不是家家如此,戶戶一樣。

假如女子娘家比婆家有權有勢,夫妻關系也會顛倒過來。普通人家,丈夫管教妻子,如官宦家小姐下嫁,則要管教丈夫。

56/66第八節(jié)

婦道與貞節(jié)

一、三從四德

《禮記·郊特牲》說,婦人“三從”:“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谷梁傳》里也講,婦人“從人者也。婦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從長子。婦人不專行,心有從者也”。

《周禮·天官·九嬪》中九嬪指就是職掌教誨“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等四德人

班昭在《女誡》中,對四德作了發(fā)揮:

婦德:“無須明才絕異也”,“清閑貞靜,守節(jié)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婦言:“無須辯口利辭也”,“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后言,不厭于人,是謂婦言”。

婦容:“無須顏色漂亮也”,“盥浣塵穢,衣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

婦功:“無須功巧過人也”,“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

經(jīng)過董仲舒和班昭,三從四德觀念落實到世俗社會。57/66二、中國古代貞節(jié)結構及演變軌跡

1、夫妻之貞

針對男女雙方而言,指是夫妻雙方在婚姻連續(xù)期間所要恪守道德或法律規(guī)范,即夫婦必須彼此忠誠,共同維護婚姻家庭存在,決不允許男子另覓他歡、女子紅杏出墻,不然就被視為“淫亂”、“奸淫”或“禽獸之行”,將會受到道德訓斥或法律處罰

。

《尚書·呂刑》:“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

《史記·秦始皇本紀》:“防隔內(nèi)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

江陵漢簡記載:“律,取(娶)亡人為妻,黥為城旦,弗智(知)者,非有減也?!?/p>

《白虎通》:“女子淫,執(zhí)置宮中不得出;男子淫,割其勢”。

《魏書·刑罰志》:“男女不以禮交,皆死”

《唐律疏議·雜律》:“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

《元史·刑法志》:“諸和奸者杖七十七,有夫者八十七;誘奸婦逃者加一等。男女同罪,婦人去衣受刑。未成者減四等”。“諸夫獲妻奸,奸拒捕,殺之無罪”。

明律曾要求:“凡和奸杖八十,有夫杖九十,刁奸杖一百。……其和奸刁奸男女同罪。”

清律:“凡和奸處八等罰,有夫者處九等罰”?!胺财捩c人奸通而于奸所親獲奸夫奸婦,登時殺死者勿論;若止殺死奸者,奸婦依律斷罰,學官價賣,身價入官”

在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對待婚外奸淫行為均采取了“男女兼懲”標準,而非單方面地處罰有婚外性行為女子。

58/662、從一之貞

一個女性在其一生生命歷程中只能有一個丈夫,即使這個女子被夫所棄或丈夫不幸先她而故,這個女子不可另覓新夫,只能獨守其身,聊度余生。

《周易·恒卦·象傳》中率先提出:“婦人貞吉,從一而終”。

《禮記·郊特牲》亦說:“信,婦德也。壹與之齊,終生不改,故夫死不嫁”。

《史記·田單列傳》:“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史記·秦始皇本紀》:“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逓樘蛹?,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白虎通》:“夫有惡行,妻不得去者,地無去天之義也……一與之齊,終生不改”

《后漢書·列女傳》:“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

。

晉代裴頠《女史箴》中說:“膏不厭鮮,女不厭清,玉不厭潔,蘭不厭馨?!?/p>

《北史·列女傳》亦云:“蓋女子之德雖在于溫柔,立節(jié)垂名咸資于貞烈?!?/p>

《隋書·李諤列傳》:“禮教凋敝,公卿薨亡,其愛妾侍婢,子孫輒嫁買之”

《隋書·高祖紀下》:“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

《新唐書·諸帝公主》:“夫婦,教化之端。其公主縣主有子而寡,不得復嫁。”

《唐會要》卷六亦載:“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四月敕,起自今以后,先降嫁公主縣主,如有兒女者,并不得再請從人。如無兒女者,即任陳奏委宗正等準此處罰。如有兒女委稱無有,輒請再嫁人者,仍委所司,察獲奏聞,別議處罰?!?/p>

宋仁宗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要求:“宗室大功以上親之婦不許改嫁,自余夫亡而無子者,服除聽還其家?!?/p>

程頤:“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

59/66《元典章·戶部》記載,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要求:“婦人因夫、子得封郡縣之號,……若夫、子不幸亡歿,不許本婦再醮,立為定式。如不遵式,即將所受宣敕追奪斷罪,離異?!?/p>

《元典章·吏部·職官》也載有:延佑五年(公元1318)四月,仁宗采納了漢臣提議,下詔曰:“除蒙古人外,漢人職官正室如系再醮失節(jié)之婦,不許受封?!?/p>

《元典章·戶部四·婚姻》亦有“命婦夫亡,不許再嫁”要求。

《大明會典·旌表》:1368年詔:“凡孝子順孫,義夫節(jié)婦,志行卓異者,有司正官舉名,監(jiān)察御史按察司體核,轉(zhuǎn)達上司,旌表門閭?!裁耖g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節(jié)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p>

《大明律·戶律》亦有“命婦夫亡再嫁者”,杖一百,“追奪并離異”要求。

明末形成一個大眾心態(tài):“為男子者,率以婦人之失節(jié)為羞,而憎且厭之”

;為婦者,則視守節(jié)為“婦分”,“不幸而寡,惟有守節(jié)與死而已”

。

明代出現(xiàn)了未婚女子“衿褵未結即矢志以相從”

清代對貞節(jié)婦女旌表不但其范圍比任何一代要廣泛,而且還專門任命禮部儀制清吏司來掌辦,從而使清代旌表制度愈加完備

。

清代:“好馬不備雙鞍,烈女不嫁二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民眾心態(tài)。60/663、童貞

針對女子而言,它要求一個女子在結婚之前必須保持“處女”之身,不得與任何一個男子發(fā)生性關系。

馬王堆三號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