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達州市重點中學中考聯(lián)考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達州市重點中學中考聯(lián)考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達州市重點中學中考聯(lián)考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達州市重點中學中考聯(lián)考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達州市重點中學中考聯(lián)考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達州市重點中學中考聯(lián)考化學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下列性質中,屬于物質化學性質的是A.木炭粉是黑色的 B.SO2有刺激性氣味 C.常溫下汞是液體 D.氫氣具有可燃性2.下列關于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A.燃燒是對人類只有利而無害的化學反應B.人類獲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過燃料的燃燒C.物質只要與氧氣接觸且溫度足夠高就可以燃燒D.已知:3Mg+N2Mg3N2,說明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3.決定元素種類的是A.質子數(shù) B.核外電子層數(shù)C.中子數(shù) D.最外層電子數(shù)4.下列各組依據(jù)實驗目的設計的實驗方案合理的是()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方案A除去CO2中的CO點燃B除去Fe中的Cu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C區(qū)分NaOH和NH4NO3加水溶解,觀察溶液溫度的變化D鑒別NaCl和HCl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A.A B.B C.C D.D5.小芳家里種的空心菜葉子發(fā)黃、長勢不好,是缺氮肥的表現(xiàn),她應該給空心菜施放的肥料是A.KCl B.Ca(H2PO4)2 C.CO(NH2)2 D.K2SO46.18O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一種示蹤原子,用儀器可以觀測到它在化學變化中的行蹤。在某一飽和硫酸銅溶液(不含18O)中,加入ag帶標記18O的無水硫酸銅粉末(CuSO4中的氧元素全部為18O),如果保持溫度不變,其結果是()A.無水硫酸銅不再溶解,ag帶標記18O的無水硫酸銅粉末沒有發(fā)生改變B.溶液中可找到帶標記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變?yōu)樗{色晶體,其質量大于agC.溶液中可找到帶標記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變?yōu)樗{色晶體,其質量小于agD.有部分帶標記18O的SO42-進入溶液中,但固體質量保持不變7.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溶液具有均一、穩(wěn)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穩(wěn)定的物質一定是溶液C.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所以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D.復分解反應中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質生成的反應就是復分解反應8.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錯誤的是A.CO和CO2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也相同B.碳在空氣中充分燃燒時生成CO2,不充分燃燒時生成COC.CO用于冶煉金屬、做氣體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滅火D.清明上河圖至今圖案清晰可見,是因為在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9.下列有關金剛石、石墨的說法正確的是()A.硬度都很大B.都是黑色固體C.都能導電D.都是由碳元素組成10.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

是合作發(fā)展的理念和倡議,古絲綢之路將我國的發(fā)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古代生產工藝中主要體現(xiàn)化學變化的是A.糧食釀酒B.紡紗織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塊修筑長城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1)現(xiàn)有下列物質:稀鹽酸、熟石灰、純堿、小蘇打、大理石五種物質,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的名稱或化學式。①可用于金屬表面除銹的物質。②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2)有三瓶標簽已損壞的無色溶液,只知道它們分別是鹽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某同學認為不用任何實際即可鑒別,他的鑒別依據(jù)是將三種溶液兩兩混合,混合時會產生沉淀的兩種溶液是,會產生氣泡的兩種溶液是,無明顯現(xiàn)象的兩種溶液是。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菱鎂礦的主要成分是MgCO3,為了分析某菱鎂礦中MgCO3的含量,學習小組進行了實驗研究.取10克菱鎂礦樣品,向其中逐滴加入未知質量分數(shù)的H2SO4溶液,生成的氣體全部用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質量記錄如表:加入H2SO4溶液的質量/g50100150200NaOH溶液增加的質量/g2.24.44.44.4(假設菱鎂礦中的雜質不溶于水,不與酸發(fā)生反應.)10克菱鎂礦與H2SO4溶液完全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為_____.該菱鎂礦中MgCO3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_____該實驗研究中所用H2SO4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_____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t2℃時,將甲、乙各80g分別放在盛有100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復到t2℃,現(xiàn)象如圖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二。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固體甲對應的溶解度曲線是_____(填“a”或“b”)。M點的含義_____。向燒杯①的溶液中繼續(xù)加入15g甲物質,充分攪拌,發(fā)現(xiàn)固體先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認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將t2℃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t1℃時,所得溶液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a.甲溶液仍為飽和溶液b.兩溶液質量甲<乙c.兩溶液中溶劑質量甲=乙d.兩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甲>乙。14.Al、Fe、Cu是工農業(yè)常用到的三種金屬。(1)利用2A1+Fe2O3A12O3+2Fe反應實現(xiàn)鐵軌的焊接,該反應中Al作_____(填“氧化劑”或“還原劑”),此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2)將Al、Cu的固體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FeSO4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A濾渣中一定含有Fe、Cu,可能含有AlB濾渣中一定含有Al、FeC濾液顏色一定是淺綠色D濾液中一定含有A13+、Cu2+(3)為探究A1、Fe、Cu的活動性強弱,除A1、Fe、Cu絲外,還應選的一種試劑是_____(填序號)。AFeSO4溶液BCuSO4溶液CAl2(SO4)3溶液D稀鹽酸(4)將Al、Fe固體混合物10g加入到適量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后,產生H21g,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恰好將溶液中的金屬離子沉淀完,則生成Na2SO4的質量為_____。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氫化鈣固體是登山運動員常用的能源提供劑.某探究小組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氫化鈣(CaH2)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探究小組的同學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經檢驗濾渣的成分是碳酸鈣.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Ca(OH)2猜想三:NaOH、Na2CO3猜想四:NaOH、Na2CO3、Ca(OH)2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猜想四不合理,請用化學方程式說明原因______實驗現(xiàn)象結論實驗一:取濾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鈉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猜想____不成立實驗二:另取濾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____猜想三成立(反思與拓展)①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應,產生的氣體是____16.碳酸氫鈉(NaHCO3)俗稱小蘇打,常用于食品和醫(yī)藥工業(yè)。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碳酸氫鈉的性質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一:探究碳酸氫鈉溶液的酸堿性用pH試紙測得碳酸氫鈉溶液的pH=10,由此可知:當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試液時,溶液呈_______色。實驗二:探究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查閱資料]:碳酸氫鈉受熱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氣體和一種常見的固體物質。[進行實驗]:為驗證碳酸氫鈉受熱時會分解,興趣小組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碳酸氫鈉放到銅片上加熱,如下圖所示。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內壁有_______________。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充分加熱后的固體產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①他們猜想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為探究反應后的固體產物到底是NaOH還是Na2CO3,他們又進行了如下表的實驗并得到結論,請你完成下表。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體產物是Na2CO3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D【解析】

A.木炭粉是黑色的,是不需要發(fā)生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的,是物理性質;B.SO2有刺激性氣味,是不需要發(fā)生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的,是物理性質;C.常溫下汞是液體,是不需要發(fā)生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的,是物理性質;D.氫氣具有可燃性,需要在化學變化(燃燒)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化學性質。故選D。2、D【解析】

A、燃燒若利用不當會造成火災,不是對人類只有利而無害的化學反應,故錯誤;B、人類獲取能量的方式不是只有通過燃料的燃燒,還有其它的方式,如太陽能、核能、其它的化學反應等,故錯誤;C、只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且溫度足夠高,才能能燃燒,故該物質必須是可燃物,故錯誤;D、3Mg+N2Mg3N2,說明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正確。故選D。3、A【解析】

元素是質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決定元素種類的是質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故選:A。4、C【解析】

A、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時,一氧化碳無法點燃,不符合題意;B、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鐵位于氫之前,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銅位于氫之后,不與稀鹽酸反應,故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沒有除去雜質,反而除去了原物質,不符合題意;C、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故加水溶解,觀察溶液溫度的變化,可以將它們區(qū)分,符合題意;D、氯化鈉和鹽酸均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故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無法鑒別它們,不符合題意。故選C?!军c睛】除雜選擇試劑的原則是:不增(不引入新的雜質)、不減(不能將原物質反應掉)、不繁(整個過程不繁瑣)。5、C【解析】

A、KCl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錯誤;

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屬于磷肥,錯誤;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正確;

D、K2SO4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錯誤;

故選:C?!军c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6、B【解析】

無水硫酸銅的特性是極易吸水,故放入后會吸收溶液中的水分,而使原來飽和的溶液中溶劑減少溶質析出,此溶質也會帶出結晶水,最終的結果是溶液依舊飽和。析出的晶體中含有結晶水,且是放入的硫酸銅晶體與析出的硫酸銅的晶體共同組成,故藍色晶體的量應該大于ag。由于溶質的溶解與結晶是同時發(fā)生的,故在溶液中可找到標記的硫酸根離子。故選B?!军c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無水硫酸銅的吸水特性,并結合有關溶解與結晶的過程進行分析。7、A【解析】試題分析:A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是因為溶液中有氫離子,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均一、穩(wěn)定的物質還可能是純凈物,比如蒸餾水;C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還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D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生成的反應可能是分解反應、化合反應或者置換反應。考點:基本的化學知識點評:這類知識點在中考中屬于必考題型,不難,考生應注意積累,特別是一些細小的瑣碎的知識點。8、A【解析】A、CO和CO2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不相同,雖然組成元素相同,但結構不同,性質也不同,故A錯誤;B、碳在空氣中充分燃燒時生成CO2,不充分燃燒時生成CO,故B正確;C、CO具有還原性,用于冶煉金屬,具有可燃性,做氣體燃料;CO2固體俗稱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用于滅火,故C正確;D、清明上河圖至今圖案清晰可見,是因為在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故D正確。點睛∶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和可燃性。二氧化碳常用于人工降雨和滅火。9、D【解析】

A、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軟的物質,故選項不正確;B、金剛石是透明的正八面體結構,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屬光澤的片狀結構,故選項不正確;C、金剛石不導電,石墨能導電,故選項不正確;D、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故選項正確。10、A【解析】A、糧食釀酒過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正確;B、紡紗織布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錯誤;C、在甲骨上刻文字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錯誤;D、用石塊修筑長城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錯誤。故選A。點睛:搞清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解答本類習題的關鍵。判斷的標準是看在變化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一般地,物理變化有物質的固、液、氣三態(tài)變化和物質形狀的變化。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1)①稀鹽酸②熟石灰(2)BaCl2和Na2CO3;鹽酸和Na2CO3;鹽酸和BaCl2溶液【解析】

(1)根據(jù)給出的物質,結合物質的成分并利用物質的性質來判斷能發(fā)生的反應,然后符合題意的物質的化學式;(2)利用溶液兩兩混合,結合復分解反應來分析其反應現(xiàn)象來解答.【詳解】(1)因金屬表面的銹是金屬的氧化物,在稀鹽酸、熟石灰、純堿、小蘇打、大理石五種物質中,只有酸能與金屬的氧化物反應,則可選稀鹽酸來除銹,又因酸性土壤中含有酸性物質,為降低酸性,可選擇堿性物質來發(fā)生中和反應降低酸性,熟石灰、純堿、小蘇打都能與酸反應,但熟石灰廉價易得,則選擇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為稀鹽酸;熟石灰;(2)由鹽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因Na2CO3溶液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則不用任何試劑即可鑒別出Na2CO3溶液,然后可依次鑒別出鹽酸、BaCl2溶液,在鑒別時BaCl2和Na2CO3溶液反應產生沉淀,鹽酸和Na2CO3溶液反應產生氣泡,而鹽酸和BaCl2溶液不反應,則無明顯現(xiàn)象,故答案為BaCl2和Na2CO3;鹽酸和Na2CO3;鹽酸和BaCl2溶液.【點睛】本題考查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學生應熟悉物質之間的反應,并能利用物質之間反應的現(xiàn)象來鑒別物質,熟悉復分解反應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4.4g84%9.8%【解析】

(1)表中信息可知10g菱鎂礦與H2SO4溶液完全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為4.4g;(2)設菱鎂礦中MgCO3的質量為x,所用H2SO4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y,生成MgSO4的質量為z;x=8.4g,y=9.8%,z=12g菱鎂礦中碳酸鎂的質量分數(shù):×100%=84%;(3)實驗研究中所用H2SO4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y=9.8%。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at1℃時,甲乙溶解度相等甲溶于水放熱abd【解析】

(1)由圖可知,t2℃時,將甲、乙各80g分別放到盛有100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復到t2℃后,甲完全溶解,乙有剩余,說明t2℃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固體甲對應的溶解度曲線是a,故填a。(2)M點是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交點,其含義是t1℃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均為65g,故填t1℃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3)固體先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說明甲物質溶解時放熱,溶液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故填甲物質溶解時放熱,溶液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4)a.甲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所以甲溶液仍為飽和溶液,選項正確;b.降溫后,甲析出晶體,溶液質量減少,乙不惜出晶體,溶液質量不變,所以降溫后兩種溶液的質量關系為甲<乙,選項正確;c.t2℃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中的溶解質量不相等,降溫后溶劑不變,所以兩溶液中溶劑質量甲≠乙,選項錯誤;d.t2℃時,乙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t1℃時甲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所以溫度降至t1℃時,兩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甲>乙,選項正確,故填abd。14、還原劑置換反應AAD7.1g【解析】

(1)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到氧的物質是還原劑,在該反應中“2Al+Fe2O3Al2O3+2Fe”,得到氧的物質是鋁,還原劑是鋁,該反應符合“單+化=單+化”的特點,所以基本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

(2)A、濾渣中一定含有Fe、Cu,這是因為銅不能反應,鋁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鐵,可能含有Al(鋁過量時),故A正確;

B、濾渣中一定含有Fe,不一定含有鋁(鋁恰好完全反應或不足時不含有鋁),故B錯誤;

C、濾液顏色不一定是淺綠色,例如硫酸亞鐵完全反應后溶液是無色的,故C錯誤;

D、濾液中一定含有Al3+、一定不含有Cu2+,故D錯誤。

故選:A;

(3)A、鋁能和FeSO4溶液反應,銅不能和硫酸亞鐵反應,說明鋁比鐵活潑,鐵比銅活潑,因此可以用硫酸亞鐵溶液區(qū)分,故A正確;

B、CuSO4溶液不能和鋁、鐵反應,因此不能用硫酸銅溶液區(qū)分,故B錯誤;

C、Al2(SO4)3溶液不能和鐵、銅反應,因此不能用硫酸鋁溶液區(qū)分,故C錯誤;

D、稀鹽酸不能和銅反應,和鋁反應比和鐵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