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0課出師表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0課出師表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0課出師表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3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0課出師表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4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0課出師表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出師表諸葛亮1/31問題明確文本賞析全文思緒寫作特點知識鞏固整體感知三條提議寫作背景拓展思維教學(xué)流程-------兩課時2/31

?!冻鰩煴怼窌r代背景:這篇《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漢后主劉禪建興五年)出兵伐魏,臨行時寫給劉禪奏章。當初劉備已經(jīng)死了四年(223年),蜀國和吳國聯(lián)盟已經(jīng)破裂,荊州已經(jīng)失守,蜀國實際只占有益州,實力原來不厚,再加上連年戰(zhàn)爭,國力愈加困乏。于是諸葛亮派人和吳國修好,又親自領(lǐng)兵平定了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域叛亂,穩(wěn)定了后方(即“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國君主曹丕身死、魏國大將司馬懿被貶機會,抱著“不伐賊,王業(yè)亦亡;帷坐而待亡,孰與伐之’’心情,出兵北伐,企圖鞏固蜀漢政權(quán)、毀滅魏國進而統(tǒng)一中國,復(fù)興漢室。寫作背景3/31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機,提出提議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說理由第三部分(8-9)分清責(zé)任,表明決心

課文脈絡(luò)(1)整體感知4/31一、表文中諸葛亮怎樣分析天下形勢?二、據(jù)此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哪三條提議?三、為何親賢遠佞提議最主要?四、諸葛亮向后主推薦哪些賢臣?五、諸葛亮在表文中表示了什么政治愿望?整體感知關(guān)鍵點歸納(2)5/31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懈于內(nèi)忘身于外提議一三條建議開張圣聽6/31宜付有司不宜偏私以昭平明之理賞罰分明三條建議提議二7/31親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先漢興隆后漢傾頹遠小人親賢遠侫提議三三條建議8/31諸葛亮在文中就國內(nèi)政治問題向劉禪提出了以上三條提議:從全文看,這三條提議中,諸葛亮重復(fù)強調(diào)是哪一條?問題明確1、廣開言路:誠宜開張圣聽3、親賢臣,遠小人親賢臣,遠小人2、賞罰分明9/31文本賞析探究文意10/31第1段經(jīng)過對當初形勢分析,提出詳細提議。(1)指出當初形勢危急。文章起始并不先說出師事,也不急于提出提議,而是先從分析天下大勢人筆,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漢最為弱小,處于“危急存亡”嚴重關(guān)頭。對形勢這一清醒預(yù)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fā)憤圖強,國家必定敗亡。(2)指出其有利條件。內(nèi)外之臣都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內(nèi)”“忘身于外”耿耿忠心。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竟先帝之業(yè)。11/31(3)提出詳細提議。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雹凇安灰送苑票?,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4)這一段中先后兩次提出劉備,其用意何在?明確:意在激發(fā)劉禪竟父之志和啟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追殊遇報陛下不懈于內(nèi)忘身于外有利誠宜開張圣聽第一段12/3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內(nèi)外異法第二段第2段從法度方面提議,執(zhí)法必須嚴明公允,“宮中”“府中”不應(yīng)異法。(1)指出要賞罰公正,內(nèi)外一體。(2)指出要法紀嚴明。嚴明賞罰13/313.第3、4段從任人方面提議,主要為推薦賢人。(1)第3段,宮中(內(nèi)):人物:郭攸之、費諱、董允等。特點:此皆良實,志慮忠純。作用: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預(yù)計效果:必定裨補闕漏,有所廣益。第4段,府中(外):人物:將軍向?qū)?。特點:性行淑均,曉暢軍事。作用:營中之事,悉以咨之。預(yù)計效果: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14/31第5段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xùn),勸諫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這是國家興亡關(guān)鍵所在。(1)先漢興隆原因(正面):親賢臣,遠小人。(2)后漢傾頹原因(反面):親小人,遠賢臣。(3)劉備對此有所警覺:嘆息痛恨于桓、靈也。(4)推薦賢臣,并希望信任他們,以興復(fù)漢室。(5)小結(jié):這一段把“親賢臣,遠小人”提升到漢室興衰歷史經(jīng)驗上來總結(jié),也是對前面兩段“宮中”“府中”分說后歸納。并再薦賢臣,希望劉禪能親賢臣,遠小人,以求漢室興隆。小結(jié):以上第1—5段從形勢分析到詳細提議,是出師前周密安排,目標在于出師后無后顧之憂。15/31宮中之事營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薦賢臣親賢臣,遠小人先漢興隆親小人,遠賢臣后漢傾頹正反教訓(xùn)引教訓(xùn)親賢臣,遠小人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三--五段要點板書16/31第6段,自敘生平,表示感恩圖報之情。思索:文章由勸諫轉(zhuǎn)入自敘生平,初看似與出師無關(guān),但深入推敲,卻可看出作者良苦專心,這么寫,好處何在?你看出來了嗎?明確;首先是表明自己對蜀漢一片忠忱。這么表明入情入理,輕易打動劉禪,取得信任,以防遠離之際,小人妄進讒言,離間君臣而壞大事。其次,也是啟發(fā)劉禪能像其父一樣任人惟賢,知人善任。由諫君突然轉(zhuǎn)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徑,起伏有致。17/31明確:寫了“受命”以來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愿望.

這一段是向劉禪表明報國決心。諸葛亮對劉備想報知遇之恩。劉備既死,他又受劉備之托輔佐劉禪。諸葛亮一生奮斗目標是興復(fù)漢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以后,要求領(lǐng)兵北征。這就是他報答劉備詳細行動。他又擔(dān)心出師以后劉禪無人輔佐,所以首先推薦賢臣;首先一直在激勵劉禪,要他依靠賢臣。第7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請概括出來。18/31第六段關(guān)鍵點歸納1、敘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遠3、敘共患難經(jīng)歷:創(chuàng)業(yè)艱難——效忠心愿第七段關(guān)鍵點歸納1、敘托孤之事,提挈全段2、受命以來心情、行動3、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出師目標2、敘“三顧草廬:寬宏大度,不恥下問——由是感激19/31閱讀第八、九、10段,自選角度賞析,看誰最棒(1)為堅定劉禪支持北伐,完成父業(yè)志向,諸葛亮率先立下軍令狀:“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北憩F(xiàn)了以身許國意志和決心。(3)這一段起到總覽全篇作用,把進諫與出師兩部分內(nèi)容合攏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內(nèi)政,北定中原。(2)一生慎重諸葛亮,在即將“遠離”之際,仍不放心,于是從對自己、對群臣、對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詞懇切,真是語重心長第八段20/31第八段關(guān)鍵點首先,嚴于律己其次,嚴格要求朝廷諸臣最終,向后主提出希望則責(zé)攸之、韓、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不效則治臣之罪21/31短短三句乃全從肺腑流出,充滿了不勝依依之情。以上6~9段諸葛亮著重敘自己以身許國經(jīng)過和準備出征計劃、安排,從敘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勞國事,鞠躬盡瘁一片忠忱,以創(chuàng)業(yè)之艱感動后主,并激勵其發(fā)憤圖強?!逗蟪鰩煴怼罚壕瞎M瘁,死而后已第9段:結(jié)束語22/31結(jié)構(gòu)----思緒部分關(guān)鍵點表示方式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侫敘述經(jīng)歷:三顧草廬效忠心愿:托孤之事歸結(jié)責(zé)任,結(jié)束全篇寓情于議寓情于敘抒發(fā)感情思緒:以“出師”為中心首先,危急形勢下出師,提出治國提議;然后,陳說出師理由,表示感激之情效忠心愿;最終,要求同意出師,表示出師決心。全文思路(1—5)(3—8)宏偉目標:興復(fù)漢室

抒寫心情,情真意切

9報先帝忠陛下出師表23/311、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

因為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師前向后主劉禪——他恩主先帝劉備兒子,現(xiàn)今蜀國皇帝陳說意見,提出修明政治、興復(fù)漢室主張。所以,全文以議論為主,在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以做到對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到達勸諫目標。敘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針對性強;寓情于義,情理交融,言詞懇切,說服力強。敘事,寓情于事,委婉感人,感情真摯。所敘之事如推薦賢才,講身世,談經(jīng)歷,都是為議論服務(wù),使他對劉禪提出提議與要求有理有據(jù),更能使人信服。

因為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國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為他“報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貫通。在文中,他滿懷深情念先帝,滿腔摯愛諫后主,他對劉禪重復(fù)勸諫,諄諄叮嚀,言詞懇切,語重心長,那忠義之理,殷切之情,處處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現(xiàn)了他這位元老重臣對劉氏父子忠肝義膽。

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寫作特點24/312、語言率直、質(zhì)樸、懇切、精練。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報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處處為劉禪

著想,殷切期望他繼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光復(fù)漢室”之大業(yè)。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質(zhì)樸、懇切語言格調(diào)。他心之所想,筆之所寫,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無比喻,去華麗,重真情實錄,處處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長輩口吻。

本文語言精練,多以四字句行文,還有一些工整排比句式,如“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還有大量合成詞出于諸葛亮首創(chuàng),不少詞經(jīng)過他提煉,以后成為有生命力成語,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茍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語言率直、質(zhì)樸、懇切、精練寫作特點25/311、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3、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4、先帝知臣慎重,故臨崩寄臣以大事翻譯句子知識鞏固26/315.《出師表》作者是________(時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氨怼笔枪糯鷂_______________

一個文體。是作者率師北上伐魏時寫給后主________(姓名)一篇表文。這篇“表”中寫到“先帝”,指是________

(姓名)。南宋詩人陸游高度評價這篇表文,說道“出師一表真名世,________

?”

6.《出師表》中作者向后主著重提出了三條修明政治主張,即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其中最主要是________。

7.對以下加粗詞解釋完全正確一項是;(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時)。

未嘗不嘆息痛恨(憎恨)于桓靈也。

B.以光(光亮)先帝遺德。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給予)陛下。

C.親(親近)賢臣,遠小人。

營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qū)櫍?/p>

D.以(以致)塞忠諫之路也。

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8.請用“/”標示出下面語句停頓之處,并翻譯。

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nèi)容了解知識鞏固27/319.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師表》中揭示漢代興衰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師表》中寫出諸葛亮無意于功名兩句話是

③《出師表》中陳說作者臨危受命千古名句是

10.對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目標,有以下幾個看法,其中最正確一個是()

A.向劉禪表示自己對劉氏父子忠心。B.此文寫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標是讓劉禪治理好國家,讓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計劃得以實現(xiàn)。

C.讓劉禪做到親賢遠佞,修明政治。

D、此“表”開頭就寫蜀國形勢危急,讓劉禪修明政治,治理好國家,其目標只在挽救蜀國危難。

28/3111、以下詞語解釋有誤一項是:()A、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B、開張圣聽:擴大圣明聽聞C、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D、內(nèi)外異法:國內(nèi)、國外刑賞之法不一樣。12、以下詞語解釋有誤一項是()A、布衣:平民B、卑劣:道德品行敗壞C、驅(qū)馳:奔走效勞D、不毛:荒涼地方13、以下詞語注音有誤一項是()A、殂cú陟zhìB、以遺yí陛下酌zhuóC、猥wěi諏zōuD、舴zé艋měng14、以下句中"之"字使用方法與其它三項不一樣是()A、不效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