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單元檢測卷(解析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單元檢測卷(解析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單元檢測卷(解析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單元檢測卷(解析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單元檢測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單元檢測卷

第八章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下列是有關運動和力的描述,其中正確的是()

A.汽車司機使用安全帶與慣性無關

B.擊打排球時手感到疼,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跳傘運動員勻速下落時,以傘為參照物,人是運動的

D.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牽引力大于阻力

【考點】6U:力與運動的關系;5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61:力作用的相互性;6L:慣性.

【難度】中等.

【分析】防止慣性造成的危害,開車時一定要系安全帶.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施力的同時也受到力的作用.

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的改變,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如果發(fā)生了位置

的改變,被研究的物體是運動的.

勻速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大小相等.

【解答】解:A、司機和汽車一起運動,當急剎車時,車停止運動,司機由于慣性保持原來

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前行,容易沖出車外,為了防止慣性造成的危害,一定要系安全帶.不符

合題意.

B、擊打排球時手給排球一個力的作用,同時球給手一個力的作用,手感到疼,說明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符合題意.

C、跳傘運動員勻速下落時,人和傘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的改變,以傘為參照物,人是靜止的.不

符合題意.

D、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水平方向上受到牽引力和阻力作用,兩個力是平

衡力,大小相等.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慣性、力的作用相互的、參照物、平衡力問題,這幾個知識點都是很重

要的知識點.

2.如圖所示,下列四個有關物體運動狀態(tài)描述的圖象中,不能說明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是

()

【考點】6Q: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

【難度】中等.

【分析】靜止狀態(tài)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都是平衡狀態(tài).

根據(jù)圖象判斷出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即可解決此題.

【解答】解:A、路程不隨時間變化,表示物體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A不合題意.

B、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即速度不變,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B不合

題意.

C、速度不變,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C不合題意.

D、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不平衡.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關鍵要抓住平衡狀態(tài)的特點:速度保持不變,而且可能是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兩種狀態(tài),不能漏解.

3.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掛著鐵塊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著一塊條形磁鐵Q,P

和Q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別為G和3G,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G,則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77777777777777777777777

A.P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為G

B.P對Q的吸引力和地面對Q的支持力大小分別為G和2G

C.P對Q的吸引力和Q對P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均為G

D.彈簧測力計對P的拉力和Q對P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分別均為2G

【考點】6R:平衡力的辨別.

【難度】中等

【分析】(1)P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等于P受到的力即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對P、Q分別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條件和相互作用力得出PQ之間吸引力的大小和

地面對Q的支持力的大小;

(3)二力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解答】解:(1)P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為2G,故A不正確;

(2)對P受力分析可知,受到豎直向上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坤、Q對P的吸引力FQP,豎直

向下的重力G,

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QP=F,并-GP=2G-G=G,

??卬對Q的吸引力和Q對P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

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不正確;

??FPQ=FQP=G,

對Q點受力分析可知,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P對Q的吸引力,

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蜘=GQ-FPQ=3G-G=2G,故B正確;

(3)彈簧測力計對P的拉力和Q對P的吸引力,兩個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對平衡

力,故D不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衡力的判斷,關鍵是會對P、Q進行受力分析得出各力之間的大小關

系,同時要注意二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是:是否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4.A、B是兩個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彈簧測力計分別以如圖甲、乙、丙三種方式,拉動

物體在同一水平長木板上勻速直線運動,5秒通過50厘米,F(xiàn)i=5N,F?=8N.下面是幾位同

學對丙圖運動時狀況的分析:

①A物體受到二個力②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做功6.5焦③長木板對B物體的支持力和B物

體所受重力是一對平衡力,④丙圖彈簧測力計做功的功率大于乙圖彈簧測力計做功的功率

⑤B物體在水平方向只受二個力.其中正確的是()

甲乙丙

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考點】6R:平衡力的辨別;FF:功率的計算.

【難度】中等.

【分析】(1)對其受力分析時,注意從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進行受力分析;

(2)根據(jù)W=FS計算拉力做功的多少:

(3)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一個物體上;

(4)先根據(jù)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判斷拉力的大小,然后再根據(jù)P=Fv判斷功率的大小;

(5)對物體B進行水平方向受力分析.

【解答】解:(1)物體A相對于B沒有運動的趨勢,因此物體A在水平方向沒有受到力的

作用,在豎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故①的說法正確;

(2)因為W=FS,但不知道F3的大小,故不能計算出彈簧測力計做的功;故②的說法錯誤;

(3)長木板對B物體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B的總重力,因此長木板對B物體的支持力和B

物體所受重力,二力大小不相等,因此不是一對平衡力,故③的說法錯誤;

(4)由圖乙、丙可得,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丙圖中物體的壓力較大,因此丙圖中物

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又因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則拉力等于摩擦力,故丙圖中的拉力大于

乙圖中的拉力;由于圖乙、丙中物體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同,即物體運動的速度相同,

由P=Fv可得,丙圖中拉力做功的功率大于乙圖中拉力做功的功率.故④的說法正確.

(5)物體B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對平衡力,故⑤的說法正確.

綜上所述,只有A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物體受力分析、平衡力的辨別、功和功率的計算,綜合性強,同時要

求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因此要求大家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

5.如圖所示,一個鐵球從豎直立在地面的輕彈簧的正上方某處自由下落,接觸彈簧后將彈

簧壓縮至最短,設在彈簧被壓縮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為v,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彈簧彈力的合

力為F,則()

rzzzZ<z>

A.F不斷變小,v不斷變小

B.F先變小后變大,v不斷變小

C.F不斷變小,v先變大后變小

D.F先變小后變大,v先變大后變小

【考點】6U:力與運動的關系.

【難度】中等.

【分析】(1)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

力,重力與物體的質(zhì)量成正比;

(2)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叫彈力,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3)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其運動狀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體現(xiàn)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變化;另

外,結(jié)合題目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及力的變化也很關鍵.

【解答】解:鐵球接觸彈簧前,做自由落體運動,有一向下的速度.鐵球接觸彈簧后,在整

個壓縮彈簧的過程中,僅受重力G和彈簧彈力F的作用.開始壓縮時,彈簧的彈力F小于物

體的重力G,合外力向下,鐵球向下做加速運動.但隨著鐵球向下運動,彈簧形變量增大,

彈力隨之增大,合外力減小,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在彈簧彈力增至與重力相等的瞬間,

合力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最大.此后,彈簧彈力繼續(xù)增大,彈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且

逐漸增大,加速度向上且逐漸增大,直至鐵球速度逐漸減小為零,此時彈簧壓縮量最大.所

以選項D說法是正確的.

故選D.

【點評】明確物體的受力情況,及在不同受力情況下所處的運動狀態(tài)是解答此題的關鍵;還

要深刻理解力與運動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

6.A、B兩物體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圖所示的三種情況下:甲圖中兩物體均處于靜止

狀態(tài);乙圖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體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丙圖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體上,使A、B一起以6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比較上

述三種情況下物體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況,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三種情況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甲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乙、丙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甲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乙、丙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

【考點】6U:力與運動的關系.

【難度】中等.

【分析】(1)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有可能不受力或者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2)本題中分別對三個圖中的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解答】解:甲圖中,物體A和B都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

到的合力為零,所以物體A水平方向不受力;

乙圖中,物體A和B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B受到拉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二力平衡;

物體A水平方向上不受拉力作用,因此也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所以物體A水平方向不受力;

丙圖中,盡管速度增大,物體A和B仍然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分析過程與乙圖相同,物

體A在水平方向仍然不受力.

故選A.

【點評】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力就是平衡力,受力情況和速度的大小沒有關系,這

一點要特別注意,不要以為速度增大了,受到的力就大了.

7.若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運動過程中力F始終保持不變,則小球的運

動軌跡(用虛線表示)不可能的是()

【考點】6U:力與運動的關系.

【難度】中等.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物體運

動狀態(tài)的改變指的運動方向或運動速度的變化.

(2)力沒有改變物體的形狀,只受一個力的作用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進行曲線運動.

(3)力沒有改變物體的形狀,只受一個力的作用改變了運動速度,越來越快.

(4)物體只受一個力的作用沒有改變物體的形狀,也沒有改變物體的運動速度或運動方向

是不存在的.

【解答】解:A、如圖,小球如果依靠慣性水平向右運動時,再受到一個豎直向下的力的作

用,小球進行如圖的曲線運動.不符合題意.

B、如圖,小球如果依靠慣性向右下方直線運動時,再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力的作用,小球

進行如圖的曲線運動.不符合題意.

C、如圖,小球如果依靠慣性豎直向下運動時,再受到一個豎直向下的力的作用,小球進行

豎直向下的加速運動.不符合題意.

D、如圖,當受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時,運動軌跡應該是曲線,D

的運動軌跡卻是直線,這種現(xiàn)象是不存在的.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1)掌握力的兩種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能根據(jù)物體的運動軌跡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變化情況.

8.下列關于力與運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足球在空中沿著曲線飛行是因為受到踢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B.放在講臺上的書對桌子的壓力與書所受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書所受支持力與重力是一

對平衡力

C.推一個木塊會運動,而不用力就會停下,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當推課桌而沒推動時,推力大小比課桌所受地面摩擦力小

【考點】6U:力與運動的關系;61:力作用的相互性;6L:慣性;6R:平衡力的辨別.

【難度】中等

【分析】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足球在空中飛行,腳和足球之間沒有了力的作用.

正確區(qū)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相同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不同點,

平衡力是一個受力物體,相互作用力是兩個受力物體.

維持物體運動的是物體的慣性,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桌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解:A、足球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前行,但是受到重力作用,足球

進行的是曲線運動.足球離開腳以后,不再和腳發(fā)生力的作用,不再受到腳的踢力.不符合

題意.

B、放在講臺上的書對桌子的壓力與書所受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

線上,分別作用在桌子和書上,是相互作用力.書所受支持力與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都作用在書上,是一對平衡力.符合題意.

C、推一個木塊會運動,推力改變了木塊的運動狀態(tài),而不用力就會停下,摩擦力改變了木

塊的運動狀態(tài).說明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當推課桌而沒推動時,課桌保持靜止狀態(tài),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不

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把很相似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增大了題的難度,相互作用力--平衡力,力是

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本題還涉及到兩個易錯點:離開腳的足球繼續(xù)前行是由于足球的慣性,而不是受到踢力.

推物體沒有推動,有些學生認為推力小于摩擦力,其實不然,此時的物體靜止,物體受到平

衡力作用.

9.如圖是某學生在運動場上看到的一些場景,他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下列分析

正確的是()

A.王浩同學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滾動時慢慢停下來,是因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張紅同學百米沖線后沒有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C.張彥同學在做引體向上,當他在單杠上靜止不動時,他對單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對

平衡力

D.李寧同學正在跳高,當他騰躍到最高點時,不受重力的作用

【考點】6N: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6L:慣性;6R:平衡力的辨別;76:重力.

【難度】易

【分析】要能夠正確的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理解力與運動的關系;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并在同一條直線上.

【解答】解:

A、根據(jù)伽俐略的斜面實驗可以知道,運動的物體最終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緣故,

所以A正確;

B、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性質(zhì),不能用"受

慣性作用”這樣的詞語表達,所以B錯;

C、張彥同學靜止不動,在這是因為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單杠對他的拉力和他受到的重力

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

D、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在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故D錯.

故選A.

【點評】本題中學生易出錯的地方是關于慣性的知識,必須明確慣性是物體的保持原來運動

狀態(tài)不變的一種特性,只跟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質(zhì)量越大,慣性也越大,慣性大小是指改變物

體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難易程度,不是數(shù)量的大小.

10.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在水平方向只受一對平衡力的作用,則該物體()

A.可能在水平面上向任意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B.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C.只能沿一個力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D.不是靜止就是沿力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考點】6R:平衡力的辨別.

【難度】中等

【分析】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平衡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包括:靜止狀態(tài)和勻速直線

運動狀態(tài);

光滑指的就是絕對光滑,沒有摩擦力,所以物體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在

豎直方向上受到一對平衡力的作用,物體的運動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上任一方向,也可能靜

止.

【解答】解:

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可能靜止,也可能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運動的方向可以是水平

方向上任一方向,運動的速度由物體的起始運動速度決定,可以是任一速度,所以A是正

確的,BCD是錯誤的.

故選A.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要判斷清楚物體受到的平衡力是什么方向上的,然后根據(jù)平衡力、

平衡狀態(tài)的知識來判斷.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2分)

11.物理興趣小組為了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小桶

內(nèi)裝入適量的沙子,滑塊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輕繩與滑輪的摩擦不計)

(1)為了測量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B.(A/B)

A.滑塊的質(zhì)量miB.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2

(2)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產(chǎn)m2g.(用物理量符號表示)

(3)小桶落地后,滑塊繼續(xù)向前運動,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氏(</=/>)

(4)實驗中難以判斷滑塊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請你對上述實驗方法提出改進意見:拉

動木板向左運動,使滑塊保持靜止狀態(tài),測出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即可.

【考點】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1)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進行分析;

(2)摩擦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根據(jù)公式6=(1^得出表達式;

(3)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是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據(jù)此分析解答;

(4)實驗過程中,不容易控制滑塊進行勻速直線運動.

【解答】解:(1)小桶內(nèi)裝入適量的沙子,滑塊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的拉力等于小桶

和沙子的總生力.因此,為了測量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小桶和沙

子的總質(zhì)量012,故選B.

(2)根據(jù)二力平衡可知,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等于小桶和沙子的總重力,貝Ufi=G=m2g;

(3)由于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滑塊所受滑動摩擦力不變,故fl=f2:

(4)實驗中難以判斷滑塊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改進方案:拉動木板向左運動,使滑塊保

持靜止狀態(tài),測出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即可

渭塊L

Fn——

t粗糙木板、

///^////////////^/////

故答案為:)()二力平衡條件:()()拉動木板向左運動,使滑塊保持

(1B;2m2g;3=;4

靜止狀態(tài),測出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即可.

【點評】此題是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實驗,考查了二力平衡條件及重力公式的

應用,同時考查了學生根據(jù)情況對實驗進行分析的能力.

12."阿波羅"登月飛船脫離地球引力后關閉所有發(fā)動機,在不受力的情況下,由于慣性

仍可繼續(xù)飛行,奔向月球,說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在接近月球時,向前噴

氣使飛船受到向后(選填"向前"或"向后")的力而減速,這說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點】6L:慣性;61:力作用的相互性.

【難度】中等.

【分析】(1)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

(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關閉發(fā)動機后,在不受力的情況下,飛船由于慣性仍可繼續(xù)飛行,奔向月球,

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在接近月球時,由于物體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向前噴氣使飛船受到向后的力而減速.

故答案為:慣性: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向后:相互的.

【點評】本題考查的都是基礎知識,難度不大,但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且各

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緊密,是一道典型題目,適合學生訓練.

13.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毛

巾、棉布、木板,讓小車從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在小車停下的位置分別做上標記.

(1)標記③是小車在木板表面上停下的位置.

(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推理可知:

運動小車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3)若讓同一小車從不同高度處滑下,則不僅可以探究小車的重力勢能與高度的關系,

還可以探究小車的動能與速度的關系.

7

【考點】6N: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實驗中,通過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讓

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下滑,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獲得的速度相等;

水平面越光滑,小車所受阻力越小,運動距離越遠,如果小車不受力,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

動.

【解答】解:(1)圖中標記③的距離最遠,說明其表面是最光滑的,故應該是木板表面停下

的位置;

(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推理可知:運

動小車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的基

本內(nèi)容.

(3)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高度有關,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運動的速度有

關.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若讓同一小車從不同高度處滑下,不僅可以探究小車的重力勢能與高度

的關系,還可以探究小車的動能與速度的關系.

故答案為:(1)木板;(2)慢;(3)高度;速度.

【點評】本題考查了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要明確其實驗的過程、現(xiàn)象以及對結(jié)果進行的

科學推理.同時,本實驗的裝置還可以探究重力勢能和動能的影響因素,我們應聯(lián)系記憶.

14.快速騎自行車,我們會感到空氣阻力,而且騎車速度越快,感覺空氣阻力越大.由此小

華同學猜想: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

汽車行駛方向

在一個無風的周末,小華和爸爸開汽車來到郊外一段人車稀少的平直公路上.小華打開

汽車天窗,將如圖所示裝置固定在汽車車頂.爸爸依次以5m/s、10m/Ss15m/s、20m/s的

不同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勻速行駛一段距離,小華依次將汽車不同行駛速度時的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shù)記錄在下表中.根據(jù)二力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小近似等于小車及擋板受到的空

氣阻力.

汽車速度v/(m?s】)5101520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N0.10.51.11.9

(1)實驗裝置中用小車而不是木塊,并將其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目的是為了減小摩

擦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2)分析上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運動速度越大,所受空氣阻力越大.

(3)實驗完畢后,小華又進行了新的思考:空中下落的物體速度會增大,那么從足夠高的

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會不會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氣阻力會不會也一直增大?

在老師的指導下,小華知道了:若雨滴所受空氣阻力小于重力,則雨滴下落速度繼續(xù)

增大;若下落雨滴所受空氣阻力大于重力,則雨滴下落速度減小.

請你根據(jù)老師的上述指導和本實驗結(jié)論并結(jié)合所學物理知識分析:一滴質(zhì)量為5g的雨滴從

高空下落時(假設在無風天氣,雨滴下落高度足夠大),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0.05N,此

后雨滴做勻速直線運動(g=10N/kg).

(4)你認為運動物體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還與物體的形狀(或橫截面積或風速)有關.

【考點】6N: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1)根據(jù)減小摩擦力的方法進行分析:

(2)分析表格中數(shù)據(jù)速度和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得出結(jié)論;

(3)根據(jù)物體受到的阻力與速度的關系結(jié)合二力平衡的知識進行分析;

(4)根據(jù)平時的經(jīng)驗分析,運動物體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還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橫截面積、

風速、空氣密度有關.

【解答】解:(1)用小車,將滑動摩擦變?yōu)闈L動摩擦,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減小了接觸

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可以減小摩擦力;

(2)由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汽車的速度增大,測力計的示數(shù)增大,可知受到的空氣阻力

增大;

(3)根據(jù)老師的指導,若雨滴所受空氣阻力小于重力,則雨滴下落速度繼續(xù)增大,所以當

雨滴達到一定速度時,此時阻力等于重力,f=G=mg=5X103kgX10N/kg=0.05N

由于重力和阻力相等,雨滴受力平衡,所以雨滴將勻速下降;

(4)運動物體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橫截面積或風速有關.

故答案為:(1)摩擦;(2)大;(3)0.05;勻速直線;(4)物體的形狀(或橫截面積或風速).

【點評】此題是探究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的關系,考查了學生對實

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及根據(jù)新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考查學生的應變

能力.

15.(2013?溫州)2012年8月,"好奇”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表面,人類探索火星又邁進

了一步.

(1)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選填"恒星"、"行星"或"彗星")

(2)火星車的重要任務就是探索火星上支持生命存在的證據(jù)之一--有機物,有機物在組

成上的共同特點是都含有碳元素.

(3)火星車著陸器在進入火星大氣后減速下降,在減速直線下降過程中,只受到阻力Fi和

火星引力F2的作用,此時Fi>%(填大小關系).

【考點】6U:力與運動的關系.

【難度】中等.

【分析】(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太陽的八大行星.

(2)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

(3)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運動方向的力和受到的阻力相等;物體減速直線運動時,

物體運動方向的力小于受到的阻力;物體加速直線運動時,物體運動方向的力大于受到的阻

力.

【解答】解:(1)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2)有機物在組成上的共同特點是都含有碳.

(3)火星車著陸器在進入火星大氣后減速下降,在減速直線下降過程中,只受到阻力Fi大

于火星引力F2的作用.

故答案為:(1)行星;(2)碳;(3)>.

【點評】(1)有機物是高中化學內(nèi)容,有些超綱.

(2)正確理解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運動方向的力和受到的阻力相等;物體減速直線

運動時,物體運動方向的力小于受到的阻力:物體加速直線運動時,物體運動方向的力大于

受到的阻力.

三解答題(每題7分,共28分)

16.在有摩擦的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塊A,在木塊的兩側(cè)用細繩分別通過定滑輪掛兩個重物B

和C.B、C的質(zhì)量分別為200g和400g,C是一個長10cm的圓柱體,而且一部分浸在水槽

中,整個裝置如圖所示,在圖中的狀態(tài)下,木塊A及重物B、C均靜止,這時測得重物C的

上表面到水面的距離為6cm,如果用膠管慢慢地向水槽中注水,當重物的上表面和水面相距

3cm時,木塊開始運動,再使狀態(tài)還原,這時拔掉水槽下面的栓塞,水慢慢地流出,當重物

C上表面與水面距離為7cm時,木塊又開始運動,若線和滑輪的摩擦力忽略不計,(g=10N/kg)

問:

(1)木塊剛開始運動時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2)重物C的密度是多少?

(3)在初始狀態(tài)(上表面距水面6cm)靜止時,A木塊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考點】6T: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2A:密度的計算.

【難度】中等.

【分析】(1)分別對物體A向左或向右開始運動時進行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B的拉

力(等于B的重力),C的拉力(等于C的重力減C受到浮力)和摩擦力,根據(jù)物體的運動

方向確定摩擦力的方向,由二力平衡條件列出關系式,便可求出摩擦力的大小和C的體積;

(2)根據(jù)p=皿求出C的密度;

V

(3)對第一情況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1)當重物的上表面和水面相距3cm時,木塊向左運動,此時所示摩擦力方

向向右,A受力如圖所示:

由題意知,FB=Fc+f

1fl-?

FB=rr)Bg,Fc=mcg-p4;gVC

10

當重物C上表面與水面距離為7cm時,木塊向右運動,此時所示摩擦力方向向左,A受力

如圖所示:

由題意知,FB+F=F'C

FB=mBg.f'=f,F(xiàn)'c=mcg-p/Kg-^'-VC

10

m8=200g=0.2kg,mc=400g=0.4kg,g=10N/kg,將數(shù)據(jù)代入并聯(lián)立各式得:

f=0.8N,VC=4X104m3;

(2)pc=-=―^l.oX103kg/m3;

Vc4X104,3

(3)在初始狀態(tài),物體靜止,F(xiàn)B=mBg=O.2kgX10N/kg=2N;

1053343

Fc=mcg-p木g~Vc=0.4kgXlON/kg-1.0X10kg/mXlON/kgX0.4X4X10m=2.4N,所

10

以物體所受摩擦力f=2.4N-2N=0.4N,方向向左.

答:(1)木塊剛開始運動時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0.8N;

(2)重物C的密度是1.0X103kg/m3;

(3)在初始狀態(tài)(上表面距水面6cm)靜止時,A木塊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0.4N.

【點評】此題將浮力知識與二力平衡條件結(jié)合,同時涉及到了重力的及算及密度公式的應用,

分三次對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進行解析,難度較大.

17.測定患者的血沉,是醫(yī)學上用來幫助醫(yī)生對病情作出正確判斷的一種手段.把新鮮的血

液,加入抗凝劑,靜置一定時間后形成抗凝血后,紅血球即從血漿中分離出來而下沉.設抗

凝血是由紅血球和血漿組成的懸浮液,血漿的密度po^l.OXlO^g/m3,紅血球的密度p41.3

X103kg/m3.將抗凝血放進豎直放置的血沉管內(nèi),紅血球起初在血漿中加速下沉,然后一直

勻速下沉,其勻速下沉的速度稱為"血沉正常人血沉的值大約是v=12mm/h.如果把紅血

球近似看作半徑為R的小球,它在血漿中下沉時所受的粘滯阻力為f=6nnRv,在室溫下n=1.8

X10-3Pa.s,已知V所&兀R3,試根據(jù)以上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3

(1)紅血球在血漿中為什么先加速下沉、后一直勻速下沉?

(2)計算紅血球半徑的大小.

【考點】6T: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難度】中等.

【分析】(1)先對紅血球進行受力分析,然后比較紅血球受到豎直向上和豎直向下合力的大

小確定紅血球的運動狀態(tài);

(2)先表示出紅血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然后根據(jù)紅血球在血漿中勻速下沉時,受到平衡

力作用的等價關系,化簡得出R的表達式,然后將已知條件代入式中即可求得.

【解答】解:(1)紅血球在血漿中下沉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粘滯阻力和浮

力;紅血球由靜止開始下沉時,速度很小,根據(jù)f=6nnRv可知,所受的粘滯阻力也非常小,

由于血漿的密度Po小于紅細胞的密度P,紅血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開始f+F浮VG,

紅血球會加速下沉,隨著紅血球下沉速度變大,粘滯阻力增大,當f+F折G時,紅血球就會

勻速下沉.

(2)當紅血球在血漿中勻速下沉時,受到平衡力作用,因此有:f+Fi?=G;

F;?=poVng=Po—兀R3g=—兀pgR3,

330

4□4a

G=mg=pV?-g=p—兀R3g=—兀pgR"

33

,.,f=6nr)Rv

33

6nr)Rv+A兀p0gR=—兀pgR

33

即R=I9Lv

y2(P-P0)g

已知:g=10N/kg,r)=1.8X10-3Pa-s,v=12mm/h-X105m/s,po^l.OX103kg/m3,p和1.3

3

X103kg/m3代入上式得:

9X1.8X10-3Pa-SX^X10-5in/s

R=V-----------------------------------------------------------------------------------=3X10'6m.

12(1.3X103kg/m3-1.0X103kg/in3)lON/kg

答:紅血球半徑的大小3X10一6m.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重力計算公式、浮力計算公式以及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重點是能夠

正確分析出紅血球的受力情況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8.半徑為R的勻質(zhì)半球體置于水平面上,其重心C離球心。點的距離0C=絲,半球質(zhì)量

8

為m.在半球的平面上放一質(zhì)量為皿的物體,它與半球平面間的靜摩擦因數(shù)為0.2.則在保

8

持平衡狀態(tài)的條件下,物體離球心的最大距離為」

【考點】6Q: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

【難度】中等.

【分析】對系統(tǒng)應用力矩平衡條件列方程,求出P的位置離開半球體球心。的距離表達式,

然后應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答題,求出最大距離.

【解答】解:物體離o點放得越遠,由力矩平衡條件可知,半球體轉(zhuǎn)過的角度e越大,

但物體在球體斜面上保持相對靜止時,9有限度.

設物體距球心為X時恰好無滑動,對整體以半球體和地面接觸點為軸:

由力矩平衡條件得:G?竺■sinBu噩?xcos。,解得:x=3Rtan0,

88

可見,x隨6增大而增大.臨界情況對應物體所受摩擦力為最大靜摩擦力,則:

tan0m=-j^-=|-i=O.2,所以:x=3|iR=0.6R.

故答案為:0.6R.

【點評】本題考查了求P的位置離開半球體球心。的最大距離,正確選擇研究對象、應用

力矩平衡條件即可正確解題.

19.在探究"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

小的關系,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水平桌面一個;長木板一個;帶掛鉤的木塊一個;彈簧測力

計一個;質(zhì)量相等的祛碼足量.

(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木塊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2)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根據(jù)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中畫出滑動摩擦力Ff與壓力

F的關系圖象.

表1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實驗次數(shù)123456

壓力F/N2.03.04.05.06.07.0

摩擦力Ff/N0.60.81.21.51.92.1

(3)根據(jù)圖象,得出的結(jié)論是: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滑動摩擦力f與壓力F成正比

(4)理論上,進行該實驗的次數(shù)越多越好,其好處是數(shù)據(jù)越多,得到的兩者關系越趨近

實際的關系.

F./N

【考點】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1)木塊只有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才等于受到的摩擦力;

(2)描點法繪制圖象注意橫縱坐標對應的物理量;

(3)從數(shù)據(jù)上看,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4)實驗次數(shù)越多,誤差越小,實驗結(jié)論越準確.

【解答】解:(1)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時,木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據(jù)二力

平衡的知識,木塊只有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才等于摩擦力;

(2)用描點法繪制圖象,橫坐標對應壓力大小,縱坐標對應摩擦力大小如下圖:

(3)從圖象上看出,這是個正比例函數(shù)圖象,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摩擦力的大小

與壓力的大小成正比;

(4)實驗的目的是為了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多次實驗,進行對比實驗的結(jié)論越真實.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

(2)見上圖;

(3)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滑動摩擦力f與壓力F成正比;

(4)數(shù)據(jù)越多,得到的兩者關系越趨近實際的關系.

【點評】本題重點是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壓力大小的關系,通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圖象考查了

學生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處理和繪制圖象能力;通過多次測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和一絲不

茍的科學態(tài)度.

第九章單元檢測卷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21分)

1.如圖是兩邊管子粗細相同、足夠高的連通器,其水平細管足夠長,中間有一個可無摩擦

移動的活塞.剛開始活塞固定不動,兩管液面相平,左管液體是酒精(P酒精=0.8x103kg/m3),

右管液體是水(p水=1.0x103kg/m3).現(xiàn)松開活塞,重新穩(wěn)定后()

固定螺絲

A.右邊液面下降lcmB.右邊液面下降2cm

C.右邊液面比左邊液面低lcmD.左右液面一樣高

【考點】89:液體的壓強的計算.

【難度】中等.

【分析】連通器是指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內(nèi)裝入不同液體,當液體靜止時,各容器

兩側(cè)液體對活塞的壓強相等,根據(jù)P=pgh求出液面的變化.

【解答】解:

由圖所示,連通器兩邊的液體高度都為9cm,根據(jù)連通器的特點可知,在連通器內(nèi)裝入不同

液體,當液體靜止時,連通器兩側(cè)液體對活塞的壓強相等,

因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松開活塞后,酒精的液面升高,水面下降,因為連通器

兩邊管子粗細相同,所以酒精上升的高度等于水下降的高度h,

因為左、右兩管中的水對活塞的壓強相等,即p酒精=p水;

所以根據(jù)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p液gh,可得:

patAg(9cm+h)=p,);g(9cm-h);解得:h=lcm,所以右邊液面下降lcm,故A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利用液體壓強知識和連通器原理的應用,考查了學生的分析、推理

能力,注重了知識的綜合運用,是一道不錯的題目.

2.如圖是兩個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容器A和B(SA>SB),容器足夠高,分別盛有甲、乙兩

種液體,此時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體,在B容

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體,使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正確的判斷是()

三甲,二:乙一:

777^9^777^^777

AR

A.倒入的甲液體體積V中可能大于倒入的乙液體體積V乙

B.抽出的甲液體體積V“,可能小于抽出的乙液體體積V乙

C.倒入的甲液體高度hw一定大于倒入的乙液體高度h乙

D.抽出的甲液體高度h,一定等于抽出的乙液體高度hz

【考點】81: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8A: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難度】中等

【分析】由題意分析:因為p,產(chǎn)p乙,可得£史=紅,又因為SA>SB,所以原容器所裝的甲

SASB

液體質(zhì)量大于乙液體,所以現(xiàn)在抽出或倒入時都要使得乙溶液裝入B瓶的質(zhì)量多一些才符合

題意;當密度一定時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所以倒入或抽出體積越多,倒入或抽出的液體質(zhì)量

也應越多,但因為Pw=P乙,可得pvghxpcghz.,所以p1tAp乙.然后用排除法即可得出

結(jié)論.

【解答】解:由p,產(chǎn)ps可得£史=電,又因為SA>SB,所以原容器所裝的甲液體質(zhì)量大

SASB

于乙液體,即FA>FB,現(xiàn)在抽出或倒入時都要使得乙溶液裝入B瓶的質(zhì)量多一些才符合題意;

因為pipupz,,可得p”,gh,i,=pz,gh乙,由hip<h/“可得p,p>p乙.

所以△F=pg^hS,

△hi|i<Ah2.,故C錯;

△m=pXAV,甲</^乙,故A錯;

抽出的mq,>mz,,但pi?>pz.,所以Vm可能小于Vz,

如果抽出的液體體積V”,可能小于Vc,由于(SA>SB),所以抽出的液體高度h“,不一定等于

h0故選項B正確,選項D錯誤.

故選B.

【點評】這是一道推理判斷題,先根據(jù)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判斷兩液體的密度

大小和兩容器底部所受壓力的大小,然后對各個選項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如圖所示,底端裝有電子閥門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裝有適量的水,一

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控制閥門,使容器中相同時間內(nèi)流出的水量相等,下列表示木塊的重力

勢能Ep,木塊所受浮力大小F、木塊下表面處水的壓強pi和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2隨時間變

化的關系圖線中,可能正確的是()

【考點】83:壓強大小比較.

【難度】中等.

【分析】(1)重力勢能與質(zhì)量和高度有關;

(2)根據(jù)圖示可知,當水位在一定高度時,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即浮力等于重力;當水位

下降到一定高度時,木塊對容器底有壓力,浮力小于重力;

(3)在容器內(nèi)水流出的過程中,木塊下表面處水的深度不變,根據(jù)p=pgh判斷木塊下表面

處壓強的大?。?/p>

(4)先根據(jù)液體壓強隨深度變化的特點判斷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的變化,然后根據(jù)p=工判斷

S

容器對桌面壓強的變化.

【解答】解:A、當容器內(nèi)的水流出后,木塊的質(zhì)量不變,高度減小,則木塊的重力勢能減

小,當水不再流出時,木塊的重力勢能不變,即木塊的重力勢能先變小后不變,故A錯誤;

B、根據(jù)圖示可知,當水位在一定高度時,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即浮力等于重力;當水位下

降到一定高度時,木塊對容器底有壓力,浮力小于重力;由于木塊的重力不變,則木塊受到

浮力先不變后減??;故B正確;

C、根據(jù)圖示可知,在容器內(nèi)水流出的過程中,并且當水位在一定高度時,木塊下表面處水

的深度不變,由p=pgh可知,木塊下表面處的壓強不變,即木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不變;

故C錯誤;

D、因為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控制閥門,使容器中相同時間內(nèi)流出的水量相等,

因此相同時間內(nèi),容器對桌面減小的壓力相同,由p=E可得,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2隨時間

S

均勻減小,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漂浮的條件、液體壓強和固體壓強公式的應

用,涉及的內(nèi)容較多,關鍵是判斷出容器總重力隨時間的變化快慢.

4.現(xiàn)有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體積相同的鹽水,把一個雞蛋分別放入兩容器中

的情形如圖所示,雞蛋在甲、乙兩杯液體所受浮力分別為FM、F乙浮,兩杯液體對底部的壓

P甲、Pz,下列說法正確的()

A.F甲浮VF乙浮F甲二F乙P甲VP乙

B.F甲浮二F乙浮F甲>F乙P甲>P乙

C.F甲?。綟乙浮F甲VF乙P甲VP乙

D.F甲浮=F乙浮F甲VF乙P乙

【考點】83:壓強大小比較.

【難度】中等強.

【分析】(1)根據(jù)物體的懸浮條件和浮沉條件判斷雞蛋在甲、乙兩杯中所受浮力大小關系;

(2)雞蛋在甲杯鹽水中漂浮,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雞蛋重加上鹽水重;雞蛋在乙杯鹽

水中懸浮,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雞蛋重加上鹽水重;而容器相同、容器底面積相同,再

根據(jù)壓強公式p=£得出鹽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關系.

S

【解答】解:

(1)雞蛋漂浮在甲杯中,受到鹽水的浮力等于雞蛋重力;雞蛋懸浮在乙杯中,受到鹽水的

浮力也等于雞蛋重力;

所以雞蛋在甲、乙兩杯中所受浮力大小相等,即:Fw/Fz?。?/p>

(2)雞蛋在甲杯鹽水中漂浮,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力:

F甲=6雞蛋+G甲鹽水=G雞蛋+m甲鹽水g=G雞蛋+p甲Vg,

雞蛋在乙杯鹽水中懸浮,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力:

F乙二G將強+G乙鹽水=G雞貴+m乙鹽水g=G"蛋+p乙Vg,

,?*F甲浮二F乙??;

P甲>p乙,

?,?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

Fip>F乙,

因為容器相同、容器底面積相同,

由壓強公式p二工可知鹽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即:p甲,p乙.

S

綜上分析,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易錯點在第二問,要注意兩鹽水的密度不同,利用好"柱形容器中液體對容器

底的壓力等于液體重力”是本題的關鍵.

5.如圖所示形狀相同的甲、乙兩個燒杯中,裝有相同質(zhì)量的水,再將質(zhì)量相等的兩個實心

小球a和b(pa<p木<pb),分別放入甲、乙兩杯中(水未溢出),小球a和b受到的浮力分

別是Fa和Fb,甲、乙兩個燒杯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分別是PA和PB,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甲7.

A.Fa>Fb,PA<PBB.Fa>Fb,PA>PBC.Fa=Fb,PA=PBD.Fa〈Fb,PA<PB

【考點】83:壓強大小比較.

【難度】中等.

【分析】(1)已知兩個實心小球a和b的質(zhì)量相等,根據(jù)Pa<p,k<Pb,可知兩小球在水中

的浮沉情況,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物體自身的重力,下沉時,浮力小于重力,由此可比較二

者所受浮力大?。?/p>

(2)形狀相同的甲、乙兩個燒杯中,裝有相同質(zhì)量的水,在沒有放入小球時,甲、乙兩個

燒杯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相等,當小球a放入甲燒杯,由于小球a漂浮,小球b在水中下沉,

則Fa=G,Fb<G然后可根據(jù)浮力公式變形比較其排開水的體積的大小,然后可知其液面上升

的高度關系,再利用p=pgh比較受到水的壓強大小.

【解答】解:;實心小球a和b質(zhì)量相等,pa<p水<Pb,

.,.小球a在水中漂浮,小球b在水中下沉,則受到的浮力:

Fa=G=mg,Fb<G=mg,

**?Fa>Fb,

V排A>VtilB,

則液面上升的高度hA>hB,

PA>PB-

故選:B.

【點評】本題為力學綜合題,考查了學生對液體壓強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

的掌握和運用,有一定的拔高難度,屬于難題.

6.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別側(cè)放和平放著完全相同的兩塊磚A和B.在磚B上放有重

力不計的圓柱形薄壁容器C(不考慮容器的厚度),C中裝有水,密度為p,k,磚A和B的密

度均為p、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離分別為hi和h2,C與磚B和磚B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分別

為SC、SB,且SC=LSB.已知磚B和磚A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則薄壁容器C中水的深度為()

6P(hj-h2)6P水(hjph?)

P水P

【考點】86: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難度】中等.

【分析】均勻?qū)嵭拈L方體與圓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p=£=g=強_=艮弛&=pgh,應用p=pgh

SSSS

分析答題.

【解答】解: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A=pghi,

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FGB磚+G水Pgh2*,P水gh水5c

玩SBSB$B

P水gh水I

=pghz+-----------------=pgh+—p木gh

26

?PA=PB,

.6P(hj-h)

??h水2?

p水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密度公式、壓強定義式、液體壓強公式、重力公式的掌握和運用,

比較復雜,要進行細心的公式推導,特別容易出錯!

7.如圖所示,三塊完全相同的磚a、b、c疊放在水平地面上,磚的密度為p,平放時長、

寬、高(厚)之比為4:2:1,設a、b間的壓力為Fa,壓強為Pa,b、C間的壓力為Fb,壓

強為Pb,C與地面間的壓力為Fc,壓強為Pc,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Fa=Fb=FcPa=Pb=PcB.Fa<Fb<FcPa=Pb>Pc

C.Fa<Fb<FcPa>Pb=PcD.Fa<Fb<FcPa<Pb<Pc

【考點】81: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83:壓強大小比較.

【難度】中等

【分析】磚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磚塊重;

確定各個圖磚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和受力面積,然后根據(jù)壓強公式p=E分別求解得出答案.

S

【解答】解:a、b間的壓力為Fa,壓強為Pa,假設磚的長、寬、高分別為4、2、1.則Fa=F,

FF

Pa=—=—;

S2

Fb=2F,Pb=£=^=£,PC=E=至,

S42S8

Fc=3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