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放射診斷影像質量管理及評價-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1A/wKhkGWY9BN2AOj9xAADrtZeM8TY720.jpg)
![第八章放射診斷影像質量管理及評價-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1A/wKhkGWY9BN2AOj9xAADrtZeM8TY7202.jpg)
![第八章放射診斷影像質量管理及評價-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1A/wKhkGWY9BN2AOj9xAADrtZeM8TY7203.jpg)
![第八章放射診斷影像質量管理及評價-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1A/wKhkGWY9BN2AOj9xAADrtZeM8TY7204.jpg)
![第八章放射診斷影像質量管理及評價-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1A/wKhkGWY9BN2AOj9xAADrtZeM8TY72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放射診斷影像
質量管理及評價
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影像教研室雅安市中醫(yī)院周剛校本教材《X線檢查技術》學習目標
1.掌握放射診斷影像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和QM、TQM的內涵;質量管理活動的基本程序;模擬與數(shù)字放射診斷影像質量評價的異同。
2.熟悉觀片燈的亮度對醫(yī)師識別影像信號(病灶影像)的影響。
3.了解放射診斷影像的空間頻率ω(LP/mm)特性;綜合像質評價法的基本內容。第一節(jié)放射診斷影像質量管理一、質量管理理念的提出放射影像診斷的正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影像質量,影像形成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導致影像質量下降,使影像提供給診斷醫(yī)師觀察的信息丟失。1979年和1980年美國弗吉尼亞州有關放射界人士召開了放射診斷及核醫(yī)學的質量保證程序認定會議,確定了照片影像質量管理體制。
一、質量管理理念的提出1980年10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慕尼黑召開“放射診斷的QA研討會”并于1982年出版了《放射診斷的質量保證》,推動了放射影像診斷質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QM)工作發(fā)展。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ocalcommission;IEC)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nizationstandardization;ISO)在醫(yī)學影像管理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一、質量管理理念的提出自1990年以來,IEC發(fā)布了影像診斷部門QA總則、X線CT裝置的日常/定期檢測管理、X線防護用具的日常/定期檢測管理等幾十個有關醫(yī)學影像設備與管理標準化文件。ISO亦針對醫(yī)學設備全部質量保證制定了《醫(yī)用器械質量管理方針》。一、質量管理理念的提出1987年,歐共體(commissionoftheEuropeancommunities,CEC)制定了放射診斷影像質量標準(qualitycriteriafordiagnosticradiographicimages)。1995年,CEC發(fā)表了第三稿文件,對像質的評價標準又進行改進。一、質量管理理念的提出我國的醫(yī)學影像質量管理活動起步較晚,1987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編寫的《放射診斷的質量保證》一書的譯文。1988年我國第一個放射質量控制中心在浙江省建立。與此同時,國家衛(wèi)生標準技術委員會放射衛(wèi)生防護分會提出了制定“醫(yī)用放射診斷質量保證標準”的計劃。一、質量管理理念的提出1991年、1996年和1999年中華放射學會技術組分別在大連、南京、沈陽召開了第一屆、第二屆和第三屆全國X線診斷影像QA和QC研討會,并組織制定了《X線攝影中5個典型部位的綜合評價標準》。國家衛(wèi)生部分別于1993年、1995年頒布了《醫(yī)用X線診斷放射衛(wèi)生防護及影像質量保證管理規(guī)定》、《大型醫(yī)用設備配置與應用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guī),并宣傳、推廣影像QA、QC的計劃和實施方法。二、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國際標準化組織管理理念ISO與醫(yī)學影像技術有關系的組織是技術委員會(technicalcommittee,TC)。1998年ISO的技術管理委員會(technicalmanagementboard;TMB)正式提出確定新的ISO/TC215。質量管理原則
二、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國際標準化組織管理理念質量管理原則以患者為中心;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tǒng)方法;持續(xù)改進;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所需要的過程;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確保這些過程有效性運作和對這些過程的監(jiān)控;監(jiān)控和分析這些過程,并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xiàn)規(guī)劃的良好效果和持續(xù)改進;二、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質量與質量管理放射診斷影像質量就是指影像本身能滿足臨床診斷目的的性質。管理是指指導和控制各組織的相互協(xié)調活動,即制定計劃及完成計劃所進行的一切活動。
QM是指制定質量計劃并實現(xiàn)這些計劃所開展的一切活動的總和。它包括QA和QC一切活動的全部過程。二、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三)全面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對于醫(yī)學影像質量管理來說,必須幾個方面的組織協(xié)調活動。開展TQM活動必須做好幾項工作。三、質量管理活動的程序正常管理程序三、質量管理活動的程序
分析問題的原因制定對策確認效果進行總結出現(xiàn)問題的管理程序第二節(jié)放射診斷影像質量評價一、主觀評價法
心理屬性的主觀評價法(subjectiveevaluation)是通過人的視覺根據(jù)心理學的規(guī)律來評價像質的。
是以通訊工程學中信號檢出理論為基礎,以心理臨床評價的受試者為操作特性曲線解析和梳理統(tǒng)計處理為手段的一種評價方法ROC曲線的應用分辨力評價法ROC曲線評價法二、客觀評價法
客觀評價法(objectiveevaluation)是指用構成影像中的一些物理屬性特性量來進行測定的評價法?,F(xiàn)在常用的客觀評價法有三個:調制傳遞函數(shù)(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MTF)評價法噪聲評價法噪聲等價量子數(shù)(noise-equivalentquanta,NEQ)評價法二、客觀評價法調制傳遞函數(shù)評價法是以傅立葉變換的手段,用光學傳遞函數(shù)(opticaltransferfunction,OTF)來評價像質提出的。1.放射診斷影像的空間頻率特性:由于正常組織結構大小不同,如肋骨、血管、微小氣管、骨小梁等的大小不同,以及骨折時斷裂的間隙、腫瘤及胃內龕影的大小不同,影像顯示出的正常組織結構和病灶大小不同而對應的空間頻率ω值就不同。2.放射診斷影像能顯示出對應不同ω值的病灶信號3.MTF的應用簡介成像系統(tǒng)的MTF不同成像系統(tǒng)的MTF的比較數(shù)字成像系統(tǒng)后處理參數(shù)的作用比較
三、綜合評價法綜合像質評價法是以診斷要求為依據(jù),用物理參量作客觀評價手段,再以成像的技術條件作保證,三者有機結合,而且注意盡量減少病人受檢劑量的綜合評價像質方法。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學會借鑒歐共體影像綜合評價標準,制定了我國的X線影像綜合影像評價的標準,稱之為《常規(guī)X線影像質量標準》(草案)。三、綜合評價法影像質量控制診斷學要求體位顯示標準成像技術標準受檢者劑量標準照片影像上解剖點的密度標準范圍標準影像必須遵循的一般規(guī)則:影像顯示能滿足診斷學要求;影像注釋完整、無誤;無任何技術操作缺陷;用片尺寸、分格合理;整體布局美觀,無影像診斷變形;對檢查部位之外部位應加以屏蔽;影像呈現(xiàn)的診斷密度范圍應控制在0.25-0.2之間;常見部位影像質量標準(以胸部正位為例)1.視讀評價分數(shù)70分(1)診斷學劃區(qū):整個胸部影像按解剖結構劃分為兩個區(qū)域:肺野區(qū)和縱隔區(qū)。肺野區(qū)又分為肺紋理末梢側和縱隔側,縱隔區(qū)又分為氣管、氣管分叉和心、膈重疊部三個區(qū)域。三、綜合評價法(2)診斷學要求:包括肺門影像細節(jié)可見,左心影內可辨肺紋理,肩胛骨投影肺野以外,兩側胸鎖關節(jié)對稱,標志正確、畫面美觀,光學密度適宜,影像對比度協(xié)調及層次豐富。光學密度評價要求:第二肋間最高密度1.7,肺門中密度0.75,肺周邊中密度0.65,心影低密度0.4,膈下最低密度0.35。具體到各解剖結構的診斷要求與評價標準為①兩上肺野:清晰可見直徑2mm末梢血管分支影像;兩上肺野外帶密度標準1.7±0.05;分數(shù)15。②兩下肺野分支:清晰可見直徑1mm末梢血管影像;兩下肺野外帶密度標準1.13±0.05;分數(shù)15。③左上肺動脈:清晰可見直徑5mm血管影像;密度標準1.13±0.04;分數(shù)8。④右下肺動脈:清晰可見直徑5mm血管影像;密度標準0.98±0.02;分數(shù)8。⑤氣管:重點評價低密度區(qū)、低對比影像的分辨率;氣管密度標準0.62±0.03;分數(shù)8。⑥左右主支氣管:重點評價低密度區(qū)中略高密度影像(氣管分叉)的分辨率;密度0.44±0.02;分數(shù)8。⑦心臟、橫膈部重疊區(qū):重點評價高密度區(qū)、高對比影像的分辨率;心影密度標準0.37±0.02,膈下密度標準0.33±0.02;分數(shù)8。2.物理評價30分。對比度、銳利度及顆粒度分別分配10分。光學密度納入各評價區(qū)域定標。(1)對比度評價:肺野與肺門密度差為0.8、氣管與縱隔密度差為0.05、肺野、氣管分叉與下縱隔密度差為1.3、肺野與臨近肋骨密度差為0.30。(2)銳利度評價:鎖及肋骨、心臟、橫膈邊緣銳利;肺紋理邊緣清晰。(3)顆粒度評價:肩胛骨下方軟組織內無噪聲斑點影像。類別胸厚身高體重一次劑量(mGy)積累量(mGy)分數(shù)男性2017367.50.117≤0.550女性1816254.50.1≤0.3503.入射劑量評價標準成人胸部攝影入射劑量平均值
項目指標評價分數(shù)管電壓120kV10柵比>10:110影像載體感度相對感度40010總濾過>3.0mmAl10焦點≤0.610總計50胸部攝影基本保證條件表
4.攝影技術評價
評價部位標準片一級片二級片廢片右上末梢血管151296右下末梢血管分叉151296左上肺動脈分支8642右下肺動脈重疊影8642主氣管8642左右主支氣管追蹤8642心臟橫膈重疊影8642對比度10864銳利度10864顆粒度10864密度納入1~7評價區(qū)域中定標5.胸部正位影像評價等級和評價分數(shù)標準
正位胸片評價等級和評價分數(shù)表
第三節(jié)模擬成像與數(shù)字成像質量評價的異同一、主觀評價結果的異同
從評價成像的分辨力(LP/mm)角度上看,CR和DR的低于屏-片組合的。一般應用的屏-片組合成像的分辨力為5.0~7.0LP/mmCR和DR成像像素值,受技術水平的限制,一般在100~150μm,即成像的分辨力為3~5LP/mm。一、主觀評價結果的異同ROC曲線評價異同屏-片組合成像的技術參數(shù)確定后,若視讀條件相同,所測試的ROC曲線的面積值(Az)等參數(shù)值是不變的。當CR和DR成像技術條件確定而曝光后,通過圖像后處理,可獲得多條ROC曲線。二、客觀評價結果的異同CR和DR成像系統(tǒng)的γ值從臨床使用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快遞區(qū)域承包合同
- 合伙出資成立公司協(xié)議
- 瀝青水穩(wěn)運輸合同協(xié)議書
- 辦公桌椅購銷合同協(xié)議
- 裝修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書
- 建筑工程建設工程合同與索賠
-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1教學設計-3.3 多媒體信息處理
- 19父愛之舟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智能接地狀態(tài)在線監(jiān)測儀用在什么場所
- Unit5Fun clubs.SectionA1a-1d教學設計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GA 814-2009 警用約束帶標準
- 釘釘考勤休假規(guī)定
- 海氏崗位價值評估法應用實踐課件
- 慢性腎病知識講座課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經驗交流課件
- 領子的分類課件
- 農產品的互聯(lián)網營銷課件
-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 兩位數(shù)除兩、三位數(shù) 滬教版 (共15張PPT)
- 《六大茶類》講義
- X會計師事務所的J城投公司發(fā)債審計項目研究
- 中國傳媒大學全媒體新聞編輯:案例教學-課件-全媒體新聞編輯:案例教學-第7講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