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與滅菌(動物微生物課件)_第1頁
消毒與滅菌(動物微生物課件)_第2頁
消毒與滅菌(動物微生物課件)_第3頁
消毒與滅菌(動物微生物課件)_第4頁
消毒與滅菌(動物微生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高效消毒劑可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碘酊、福爾馬林等)。中效消毒劑可殺滅細菌繁殖體,不能殺滅芽孢(乙醇、碘伏等)。低效消毒劑可殺滅細菌繁殖體,不能殺滅結(jié)核桿菌、親水性病毒或芽孢(苯扎溴銨、氯己定等)。類別作用機制常用種類酚類蛋白變性,細胞膜損傷石炭酸醇類蛋白變性乙醇氧化劑氧化、蛋白沉淀高錳酸鉀、過氧乙酸、碘酒重金屬鹽氧化、蛋白酶變性紅汞、硫柳汞表面活性劑蛋白變性,細胞膜損傷新潔而滅染料干擾氧化、抑制繁殖龍膽紫酸堿類破壞膜、壁,蛋白凝固醋酸、生石灰烷化劑蛋白質(zhì)、核酸烷基化環(huán)氧乙烷將物品洗凈、擦干后,浸沒在消毒液中進行消毒滅菌的方法。浸泡法利用噴霧器將消毒劑變成微粒氣霧彌散在空氣中,對空氣和物品表面進行消毒滅菌的方法。噴霧法將消毒劑加熱或加人氧化劑,使其產(chǎn)生氣體來進行消毒滅菌的方法。熏蒸法用消毒劑直接擦拭機體或物品表面,如皮膚、桌椅等,達到消毒滅菌的方法。擦拭法B干擾微生物酶系統(tǒng)和影響其代謝C改變細菌細胞壁或細胞膜的通透性A使菌體蛋白變性或凝固消毒劑的性質(zhì)、濃度與作用時間微生物的種類與數(shù)量環(huán)境中有機物的存在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1共生2寄生3拮抗一種生物從另一生物獲取其所需的營養(yǎng),賴以為生,并往往對后者呈現(xiàn)傷害作用的現(xiàn)象,稱為寄生。如病原微生物與其寄生的動物之間兩種或多種生物生活在一起時,彼此并不相互損害而是互為有利的現(xiàn)象,稱為共生。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與動物機體的共生現(xiàn)象最為典型。豆科植物與固氮菌之間也存在共生關系。當兩種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時,一種微生物能產(chǎn)生另一種微生物毒害作用的物質(zhì),從而抑制或殺滅另一種微生物的現(xiàn)象,稱為拮抗。

拮抗的作用方式

拮抗的作用方式干擾素細菌素抗生素噬菌體植物殺菌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的環(huán)境適合微生物的生長微生物的種類:細菌、放線菌、真菌、螺旋體、噬菌體等。其中主要是細菌,占土壤微生物總數(shù)的70%~90%。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特點:

表層微生物數(shù)量較少。在離地面10~20cm深的土層中微生物的數(shù)量最多。愈往深處則微生物愈少,在數(shù)米深的土層處幾乎可達無菌。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來源病原微生物可隨著動、植物尸體及人、畜排泄物、分泌物、污水、垃圾等廢棄物一起進入土壤的。常見的病原微生物少數(shù)抵抗力強的芽孢菌(如炭疽桿菌、破傷風梭菌、腐敗梭菌、魏氏梭菌等的芽孢),一些抵抗力較強的非芽孢病原菌常以土壤為媒介進行疫病的傳播。來源隨土壤、動物的排泄物、動植物殘體、垃圾、污水和雨水等匯集到水中。種類腐生性細菌、真菌、螺旋體、噬菌體等。分布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量多,雨水和雪水含菌數(shù)量少。水中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炭疽桿菌、豬丹毒桿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鼻疽桿菌、布氏桿菌、巴氏桿菌、鉤端螺旋體、口蹄疫病毒和豬瘟病毒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水體,是傳染病發(fā)生和流行的重要傳播媒介。水質(zhì)細菌學檢查三項指標指標名稱意義國家標準菌總數(shù)檢定1ml自來水中所含各種活細菌數(shù)<100個大腸桿菌價能檢出1個大腸桿菌的最小自來水量>300ml大腸桿菌指數(shù)在1000ml自來水中檢出的大腸桿菌數(shù)<3個種類主要是真菌和細菌。來源人、動植物及土壤中的微生物通過水滴、塵埃、飛沫或噴嚏等微粒一并散布進入,以氣溶膠的形式存在。霉菌的孢子,則能被氣流直接吹入空氣中。分布一般在畜舍、醫(yī)院、宿舍、城市街道等地空氣中含微生物量較高,而在大洋、高山或極地上空的空氣中,微生物的含量就很少。

檢測空氣中微生物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濾過法和沉降法兩種。濾過法的原理是使一定體積的空氣通過一定體積的某種無菌吸附劑(通常為無菌水),然后用平板培養(yǎng)吸附劑中的微生物,以平板上出現(xiàn)的菌落數(shù)推算空氣中的微生物數(shù)。沉降法的原理是將盛有培養(yǎng)基的平板置空氣中暴露一定時間后,經(jīng)過培養(yǎng)用出現(xiàn)的菌落數(shù)來推算空氣中的微生物數(shù)。正常菌群

概念

正常菌群對機體的有益作用正常動物體的微生物的分布體表

消化道

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菌群失調(diào)與菌群失調(diào)癥菌群失調(diào)的概念菌群失調(diào)癥:概念

原因

避免措施無菌動物和無特定病原體動物

正常菌群概念在正常動物的體表或與外界相通的腔道經(jīng)常有一些微生物存在,它們對宿主不但無害,而且是有益的和必需的,這些微生物稱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2.正常菌群對機體的有益作用:營養(yǎng)作用

免疫作用

生物頡頏

體表的微生物種類以球菌最多,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當皮膚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時,其中某些菌是引起化膿感染的主要原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

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口腔

較多,有葡萄球菌、鏈球菌、乳酸桿菌、棒狀桿菌等。食道

很少。胃單胃動物:有乳酸桿菌、幽門螺桿菌和胃八疊球菌等少量細菌。反芻動物瘤胃:有大量細菌,其中分解纖維素的細菌有產(chǎn)琥珀酸纖維菌、黃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小生纖維梭菌和小瘤胃桿菌;合成蛋白質(zhì)的細菌有淀粉球菌、淀粉八疊球菌和淀粉螺旋菌等;瘤胃厭氧真菌具有降解纖維和半纖維的能力,有的還具有降解淀粉、蛋白質(zhì)能力。小腸:很少,腸道后段逐漸增多,主要有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呼吸道中的微生物常見的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巴氏桿菌和肺炎球菌等。以鼻腔內(nèi)細菌為最多,其中主要是葡萄球菌,它們一般隨空氣進入。上呼吸道黏膜,主要是扁桃體黏膜上常棲居著一些微生物,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巴氏桿菌等。這些微生物在動物抵抗力減弱時,就可大量繁殖,引起原發(fā)、并發(fā)或繼發(fā)感染。支氣管末梢和肺泡內(nèi)一般無細菌,只有在宿主患病時才有微生物存在。泌尿生殖道的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泌尿系統(tǒng)中的腎臟、輸尿管、睪丸、卵巢、子宮以及輸精管、輸卵管等是無菌的,只是在泌尿生殖道口有細菌。陰道中微生物主要為乳桿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抗酸桿菌等;尿道中一般可檢測到葡萄球菌、棒狀桿菌等,偶有腸球菌和霉形體。尿道口常棲居一些革蘭氏陰性或陽性球菌,以及若干不知名的桿菌。如發(fā)生上行性感染,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可在膀胱、腎臟檢出。菌群失調(diào)的概念宿主受到日糧突然變化、環(huán)境變化、患病、手術(shù)等應激,或是濫用抗菌藥物等情況下,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種類、數(shù)量發(fā)生改變,菌群平衡受到破壞,即稱為菌群失調(diào)。無菌動物(GF動物)無菌動物是用無菌操作方法從母體取出正常健康的胎兒,在無菌環(huán)境中,采用一切杜絕微生物傳入的手段進行飼養(yǎng)培育而成的。這種動物可用于研究消化道微生物與動物營養(yǎng)的關系、免疫、腫瘤等方面的問題。無特定病原體動物(SPF動物)在胎兒取出的最初兩周,飼養(yǎng)方法同無菌動物,以后飼養(yǎng)于有屏障系統(tǒng)的室內(nèi),嚴格防止特定病原體的感染,但可能自然感染除特定病原體以外的一般微生物。各個國家根據(jù)控制疫病規(guī)定的標準對無特定病原體動物有不同的要求。培育無特定病原體動物是為生產(chǎn)和實驗提供沒有特定病原體抗體的健康動物,如培育成的SPF雞胚已大量應用于疫苗的制造和病毒的分離鑒定。消毒與滅菌滅菌:殺滅物體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消毒:殺死物體表面上的病原微生物,達到控制微生物傳染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殺死含芽胞的細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無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腐:防止或抑制體外細菌生長繁殖的方法。1消毒2滅菌對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消毒是相對的,不一定達到無菌的要求。消毒是一種采用較溫和的化學、物理等方法,僅殺死物體表面或內(nèi)部一部分對人體或動、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對被消毒的對象基本無害的措施。通常采用化學方法消毒。消毒劑:用于消毒的化學藥品稱為消毒劑。例如:對皮膚、水果、飲用水進行藥劑消毒的方法;對啤酒、牛奶、果汁和醬油等進行消毒處理的巴氏消毒法等。

滅菌是絕對的,一定達到無菌的要求。滅菌是采用強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體內(nèi)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遠喪失其生長繁殖能力的措施。例如:高溫滅菌、輻射滅菌等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器全自動高壓蒸氣滅菌器物理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超聲波光線與射線滲透壓濕度溫度生長溫度利于微生物生長繁殖,適宜于微生物培養(yǎng)、進行試驗、食品生產(chǎn)等。低溫大多數(shù)微生物代謝活動減弱,生長緩慢,但低溫時仍保留活性。用低溫保存疫苗、菌種等。高溫使菌體蛋白變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導致微生物死亡。用高溫進行消毒滅菌。微生物的生長溫度

細菌類型

生長溫度(℃)

分布最低最適最高嗜冷菌-5~010~2025~30水和冷藏環(huán)境中的細菌嗜溫菌

10~2018~2840~45腐生菌10~203740~45病原菌嗜熱菌25~4550~6070~85溫泉及堆積肥中的細菌高溫用于消毒滅菌─熱力滅菌法濕熱滅菌法煮沸法

流通蒸汽滅菌法

巴氏消毒法

高壓蒸汽滅菌法干熱滅菌法

火焰滅菌法

熱空氣滅菌法煮沸法方法100℃,10~20min,殺滅細菌繁殖體;加入1%碳酸鈉或2%~5%石炭酸,可增強滅菌效果。所

煮沸消毒器

外科手術(shù)器械、注射器等。流通蒸汽滅菌法(間歇滅菌法)方法100℃的蒸汽30min,將被滅菌物品放于37℃溫箱3~4小時或過夜,第二天再100℃蒸30min,如此連續(xù)3d。儀器:用蒸籠或流通蒸汽滅菌器。適用范圍:某些不耐高溫的培養(yǎng)基。

巴氏消毒法(巴斯德首創(chuàng)

)類型與方法低溫巴氏消毒法

:63~65℃,30min。高溫巴氏消毒法

:71~75℃,15s。超高溫巴氏消毒法(UHT):132℃保持1~2s,迅速冷卻至10℃以下

(冷擊)。適用范圍

鮮乳、果汁、葡萄酒等食品。優(yōu)點

可殺滅液態(tài)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不嚴重破壞其營養(yǎng)成分和風味。高壓蒸汽滅菌法條件和效果

0.105MPa、121.3℃、15~30min完全滅菌所用儀器

高壓蒸汽滅菌器

適用范圍耐高溫、高壓、不怕潮濕的物品,如各種培養(yǎng)基、金屬器械、工作服。全自動高壓蒸氣滅菌器火

法灼燒滅菌主要用于接種環(huán)、試管、金屬器械的滅菌。焚燒滅菌主要用于傳染病病畜禽及實驗感染動物的

尸體、墊料及其他污染物的滅菌。熱空氣滅菌法條件和效果

160℃維持1~2h,滅菌儀器

電熱干燥箱適用范圍

高溫下不損壞、不變質(zhì)的物品,如各種玻璃器皿、瓷器、金屬器械等的滅菌。干燥的影響影

響干燥使微生物代謝會發(fā)生障礙,生長繁殖受阻,還可引起蛋白質(zhì)變性和鹽度升高而逐漸導致微生物死亡。應

用常用干燥法保存飼草、飼料、皮張、藥物等。不同微生物耐干燥時間有長有短巴氏桿菌、淋球菌和鼻疽桿菌:幾天;結(jié)核分支桿菌:90天;細菌的芽孢:幾年至幾十年。不同滲透壓條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狀態(tài)高滲:“質(zhì)壁分離”,微生物生長被抑制甚至死亡。低滲:吸水膨脹,甚至破裂,但微生物較耐低滲。等滲:保持活力

。

應用利用鹽腌、糖漬等方法保存食品或果品;常在細菌人工培養(yǎng)基中或制備細菌懸液時加入適量氯化鈉,以保持滲透壓的相對平衡。超

波:頻率在20000~200000Hz的聲波稱超聲波。

作用原理:震蕩殺菌:使微生物細胞內(nèi)含物劇烈震蕩而被破壞。氧化殺菌:因在水溶液中超聲波能產(chǎn)生過氧化氫。熱

應:破壞細胞的酶系統(tǒng)??栈饔茫杭丛谝后w中形成許多真空狀態(tài)的小空腔,空腔崩破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使細胞裂解。臨床應用:主要用于粉碎細胞,提取細胞組分試驗研究及保藏食品等。光線射線類型作用原理作用特點應用可見光原理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