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三單元 內(nèi)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檢測試題-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08/0B/wKhkGGZBiqmAD_uOAAHFuLTr1uk210.jpg)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三單元 內(nèi)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檢測試題-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08/0B/wKhkGGZBiqmAD_uOAAHFuLTr1uk2102.jpg)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三單元 內(nèi)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檢測試題-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08/0B/wKhkGGZBiqmAD_uOAAHFuLTr1uk2103.jpg)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三單元 內(nèi)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檢測試題-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08/0B/wKhkGGZBiqmAD_uOAAHFuLTr1uk2104.jpg)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三單元 內(nèi)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檢測試題-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08/0B/wKhkGGZBiqmAD_uOAAHFuLTr1uk21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內(nèi)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檢測試題(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編者選題表考點題號兩次鴉片戰(zhàn)爭和太平天國運動1、2、3中日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4、5、6、7辛亥革命8、9、10、11五四運動12綜合13、14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第二條規(guī)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大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港口,貿(mào)易通商無礙。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A.開放五個口岸 B.要求設立公行C.規(guī)定五口通商 D.中國自愿開商解析:C《南京條約》中有五口通商的內(nèi)容,故選C項。A項是最有迷惑性的選項,“開放”的內(nèi)涵要遠遠大于“通商”,還包括設廠、游歷、居住等,因此A項錯誤。B項“公行”出現(xiàn)于鴉片戰(zhàn)爭前。D項中國開商埠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故B、D兩項錯誤。2.(2014邯鄲調(diào)研)1858年,清政府與英、美、法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后條款》規(guī)定:“任憑總理大臣邀請英(美)人幫辦稅務,毋庸英(美)官指薦干預”,并“各口劃一辦理”。據(jù)此,1859年江海關英籍稅務監(jiān)督李泰國被委派為總稅務司,負責募用外國人在各口岸任稅務司。這表明()A.洋務運動正式展開B.清政府加強了對海關的管控C.中國關稅自主權進一步喪失D.對外貿(mào)易完全被英國控制解析:C題干反映募用外國人為總稅務司,說明近代中國關稅自主權進一步喪失,故C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洋務運動,故A項排除;B項“加強”說法無法從題干中體現(xiàn),故排除;D項“完全被英國控制”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3.如圖所列內(nèi)容為近代中國某歷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據(jù)此推斷該事件是()A.洋務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戊戌變法解析:B材料的關鍵信息是:農(nóng)民階級、基督教文明與中華本土文明相融合為特點、以反清革命作為斗爭目的。A、D兩項分別是地主階級與資產(chǎn)階級的探索,排除;B、C兩項都是屬于農(nóng)民階級的救亡圖存運動,但義和團不具有中西結合的特點,而且盲目排外,故正確選項為B。4.(2014吉林模擬)“在甲午戰(zhàn)爭時期,中國缺少戰(zhàn)勝日本的實力。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見海軍提督正與巡兵團同坐斗竹牌也?!?888年原本預訂購入300箱炮,后因為軍費被挪用去修建頤和園,所以北洋海軍只購入了3箱炮。這里說明()A.軍事將領的素質(zhì)決定戰(zhàn)爭的勝負B.洋務運動導致中國社會弊端叢生C.中日兩國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的巨大反差D.中國失敗的原因在于落后的體制和渙散的軍紀解析:D從材料“見海軍提督正與巡兵團同坐斗竹牌也”說明軍紀渙散,“軍費被挪用去修建頤和園”說明落后的體制,故D項正確。軍事將領的素質(zhì)只是材料體現(xiàn)的一方面,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兩個國家的大戰(zhàn)不是靠幾個將領的素質(zhì)能決定勝負的,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中日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的巨大反差,故C項錯誤;封建專制統(tǒng)治是導致中國社會弊端叢生的原因,而非洋務運動,故B項錯誤。5.(2014湖北聯(lián)考)恩格斯在論及某場戰(zhàn)爭時說:“不管這次戰(zhàn)爭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點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國整個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體系將完全崩潰。……在陸地和海上打了敗仗的中國人將被迫歐化,全部開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鐵路和工廠。”恩格斯所說的“這次戰(zhàn)爭”的歷史影響在于()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艱難歷程C.為中國思考制度變革提供了歷史契機D.極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合法性解析:C允許列強在華開設工廠始于《馬關條約》,根據(jù)材料信息“全部開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鐵路和工廠”可以判斷這場戰(zhàn)爭為中日甲午戰(zhàn)爭。A、B兩項與鴉片戰(zhàn)爭有關,排除。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向西方學習由“器物”階段轉入“制度”階段,資產(chǎn)階級改革和革命興起,因此這場戰(zhàn)爭為制度變革提供了歷史契機。故C項正確。D項不是這場戰(zhàn)爭的影響,排除。6.(2014榆林模擬)右圖是19世紀末西方某刊物上登載的一幅《去北京》的漫畫,漫畫中一個日本武士對后面的一群西方騎士說“去北京”。下列對此漫畫解讀正確的是()A.反映了日本急于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B.日本率先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C.日本與西方國家利益趨向一致D.日本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急先鋒解析:D抓住題干時間信息“19世紀末”“去北京”,A項日本沒有參與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且時間也不符合,故A項錯誤;1894~1895年日本發(fā)動中日甲午戰(zhàn)爭,但沒有攻進北京城,故B項錯誤;日本與西方國家有著各自的殖民利益,既相互勾結又有矛盾,故C項錯誤;日本參與發(fā)動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漫畫反映出它急先鋒的角色,故D項正確。7.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某位人士自我評價說:“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遭遇不為不幸,自問亦未有何等隕越,乃無端發(fā)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yè),掃地無余……半生名節(jié),被后生輩描畫都盡。”這位名人最有可能是()A.林則徐 B.曾國藩C.李鴻章 D.康有為解析:C材料反映了李鴻章被封為封疆大吏、主辦洋務運動、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等史實,故正確選項為C。8.1935年林語堂曾痛心疾首地評論道:“1911年的革命不過在種族革命上獲得了勝利,它不過是粉碎了一個皇權,而剩留下了一堆毀垣碎瓦和嗆人的塵灰?!贝嗽u論()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歷史作用B.認為辛亥革命基本實現(xiàn)了三民主義C.為辛亥革命不徹底而深感惋惜D.強調(diào)革命未根本改變中國社會性質(zhì)解析:C“種族革命上獲得了勝利”說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留下了一堆毀垣碎瓦和嗆人的塵灰”說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殘余,故選C項。A項是對材料的誤解;B項中的“三民主義”,D項中的“社會性質(zhì)”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故A、B、D三項錯誤。9.(2015西安月考)據(jù)統(tǒng)計,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壓迫的所謂“民變”多達1300多次,發(fā)生地區(qū)遍布直隸、東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全國各省份。材料充分說明當時中國()A.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 B.清王朝滅亡的內(nèi)在原因C.武昌起義的重要作用 D.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解析:B從材料“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壓迫的所謂‘民變’多達1300多次”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階級矛盾的尖銳,這是清王朝滅亡的內(nèi)在原因,故B項正確?!懊褡儭睙o法說明民族矛盾尖銳,排除A項;武昌起義發(fā)生于1911年,其作用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材料無法表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排除D項。10.(2014荊州一模)“及乎拳禍猝起,兩宮蒙塵,既內(nèi)恐輿論之反側,又外懼強鄰之責言,乃取戊已兩年初舉之而復廢之政,陸續(xù)施行,以表明國家實有維新之意”。清廷發(fā)布這一上諭的意圖是()A.完成百日維新的未竟之業(yè) B.消弭社會矛盾以維護統(tǒng)治C.下罪己詔以討好西方列強 D.主動改革以重塑良好形象解析:B根據(jù)材料信息“既內(nèi)恐輿論之反側,又外懼強鄰之責言”可知清廷改革的意圖在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故B項正確;A項和C項都不是清廷發(fā)布上諭的意圖,故排除;D項中的“主動改革”不符合材料信息,清廷改革是迫于內(nèi)外壓力被動進行的,故排除。11.(2014汕頭二模)費正清在《導論·近代中國歷史的透視》中這樣評價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標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權,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就是反中央集權的。”由此可知,費正清認為辛亥革命()A.結束專制統(tǒng)治 B.引發(fā)軍閥割據(jù)C.強化中央集權 D.實現(xiàn)民族獨立解析:B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是兩個概念,側重點不同。費正清認為辛亥革命是反中央集權的,與結束專制統(tǒng)治無關,故A項錯誤;各省紛紛獨立,實際上就是軍閥割據(jù),故B項正確;強化中央集權與材料意思相反,故C項錯誤;民族獨立與各省獨立不是一回事,材料中沒有反帝、反殖,實現(xiàn)民族獨立的信息,故D項錯誤。12.(2014開封期末)民族主義、公眾輿論和群眾游行是近代中國社會革命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最先體現(xiàn)了此三種形式的革命運動是()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解析:D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都希望救亡圖存,體現(xiàn)了民族主義,都利用報刊宣傳主張,體現(xiàn)了公眾輿論,但是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前期(五四運動前)都沒有與群眾運動相結合,即沒有產(chǎn)生群眾游行這樣的革命形式,故A、B、C三項錯誤;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并且有進步報刊的推動,出現(xiàn)了學生、工人和市民的三罷斗爭,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其中13題30分,14題22分,共52分)13.(2014皖南聯(lián)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天津條約》本已明確規(guī)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駐北京,并得到了咸豐皇帝的親自批準,但皇帝本人壓根就沒打算認真履行條約,而是不久就試圖借上海關稅談判之機,極力想取消條約中關于公使駐京、內(nèi)江通商、內(nèi)地游歷等條款,而公使駐京是皇帝特別要打掉的“第一要事”。為此,竟不惜以全免關稅和開放鴉片自由貿(mào)易為條件。也就是說,皇帝下旨,只要外國公使答應不常駐北京,中國關稅也不收了,鴉片貿(mào)易也可以放開?!仙恫黄降葪l約的另一面》材料二1860年與英法媾和的慘痛教訓,促使恭親王對洋人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徹底的轉變。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張對外夷索求作堅決抵制并處死巴夏禮(Harry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對夷務的新概念。他逐漸尊重甚至崇拜英國的力量,認定中國別無選擇,只有去學會如何與西方共處?!熘屑s《中國近代史》材料三就在一戰(zhàn)正酣的時候,俄國爆發(fā)十月革命,中國政府遂趁機開始聲稱為了“不為接濟亂黨之用”停止支付俄國賠款:“茲俄國內(nèi)亂有難平定,其正式政府尤未知何日始能成立,擬將前項賠款自本月份起,仍行停止交付,以期慎重?!薄?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蘇俄發(fā)出過三次聲明,表示放棄舊俄在華一切特權,包括“停止1901年中國政府簽訂的條約中規(guī)定的償付軍費形式向中國索收的款額,包括未來應付款額外過去的欠款?!薄敝?920年3月北洋政府才開始認真考慮蘇俄放棄庚子賠款的問題。(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政府對待《天津條約》的態(tài)度及其原因。(10分)(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政府對外政策發(fā)生的變化及其影響。(10分)(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洋政府廢止庚子賠款中對俄賠款的原因。根據(jù)上述材料,簡述你對中國近代外交的認識。(10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近代不平等條約的綜合分析能力。第(1)問,“態(tài)度”從材料“但皇帝本人壓根就沒打算認真履行條約”可以判斷?!霸颉笨梢詮慕饨灰庾R和統(tǒng)治集團的天朝上國思想等方面來回答。第(2)問“變化”從材料“主張對外夷索求作堅決抵制”到“尊重甚至崇拜英國的力量”“學會如何與西方共處”來歸納分析。“影響”結合19世紀60年代的外交及向西方學習的趨勢來回答。第(3)問“原因”從材料“就在一戰(zhàn)正酣的時候,俄國爆發(fā)十月革命,中國政府遂趁機開始聲稱為了‘不為接濟亂黨之用’停止支付俄國賠款”以及“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蘇俄發(fā)出過三次聲明,表示放棄舊俄在華一切特權”來分析歸納?!罢J識”從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的角度分析。答案:(1)態(tài)度:不準備認真履行條約。(4分)原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識,談判意識和條約意識不強;統(tǒng)治集團的天朝上國思想。(6分)(2)變化:由堅決抵制外夷到尊重并崇拜外夷,并采取合作政策。(4分)影響:列強對清政府的控制逐步加強;洋務運動興起。(6分)(3)原因:借十月革命俄國局勢混亂,停止支付俄國賠款;蘇俄處于內(nèi)戰(zhàn),為擺脫國際孤立,爭取北洋政府的支持,主動示好表示放棄舊俄在華一切特權。(6分)認識:近代中國外交帶有濃厚的半殖民地性質(zhì);能逐步與國際接軌,抓住國際形勢的變動,積極主動外交。(4分)14.海疆,即是主權國家的領海,沿海國家的海洋國境,近代以來,中國海疆和海防歷史的興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衰敗與復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沿海水師,率皆老弱無用,軍器率多殘缺,并不修整。又戰(zhàn)船率用薄板舊釘,遇擊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兇利堅固,作何抵御?似此廢弛,何以肅邊威遠?——《鴻臚寺卿黃爵滋敬陳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師?!督K巡撫吳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陸之防,既毀于日本……”“東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遼東半島藩籬盡撤。”——《清史稿》(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問題。從海權和海防的角度看,這些問題最終導致了什么嚴重后果?請結合有關史實說明。(6分)(2)分析材料二,吳元炳的這一奏議是否正確?對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舉措?請結合有關史實說明。(5分)(3)結合有關史實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國新式海軍竟慘敗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對中國的海疆主權造成了哪些進一步的破壞?(6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認識?(5分)解析:本題以中國的海防建設為主題,考查學生依據(jù)材料聯(lián)系史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第(1)問揭示的問題從材料一中概括得出,后果聯(lián)系近代中國遭受的侵略來回答。第(2)問聯(lián)系洋務運動的內(nèi)容加以概括。第(3)問從制度的差異來回答根本原因,聯(lián)系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史實說明海疆主權進一步的破壞。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內(nèi)飾軟裝設計及航空用品供應協(xié)議3篇
- 冬奧會申請書
- 早晚自習申請書
- 父母引導下的習慣養(yǎng)成之旅
- 2025年度液壓設備租賃與售后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版UPS電源設備購銷合同及品牌授權協(xié)議3篇
- 環(huán)??萍荚谥行W教育的廣泛應用
- 2025年度智慧交通管理系統(tǒng)建設合同范本
- 大棚建設申請書
- 經(jīng)濟適用房書面申請書
- 2025年上半年中煤科工集團北京華宇工程限公司中層干部公開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會議室墻面隔音板施工方案
- 特朗普就職演說全文與核心要點
- (完整版)陸河客家請神書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學小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集團專利管理制度內(nèi)容
- 202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科研人員招聘4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小散工程施工安全培訓
- 《中國地方戲曲簡介》課件
- 《消費者心理與行為分析》第五版 課件全套 肖澗松 單元1-10 消費者心理與行為概述 - 消費者購買決策與購后行為
- 信息系統(tǒng)運行管理員(基礎知識、應用技術)合卷軟件資格考試(初級)試題與參考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