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內(nèi)容必考內(nèi)容總復(fù)習部編七年級語文(上)文言文復(fù)習《世說新語》兩則一、生字讀音陳寔(shí)在不(fǒu)謝道韞(yùn)無奕女(yì)王凝之(níng)二、句讀停頓①與兒女/講論文義②白雪紛紛/何所似③撒鹽空中/差可擬④未若/柳絮因風起⑤陳太丘與友/期行⑥君與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門不顧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詞語(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嗎?(二)古今異義1.與兒女講論文義古義: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tǒng)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2.陳太丘與友期行古義:約定,動詞。今義:日期,名詞。3.太丘舍去:古義:離去、離開今義:前往。4.下車引之:古義:拉。今義:引用。5.元方入門不顧:古義:回頭。今義:照顧或顧客。(三)一詞多義1.而俄而雪驟與“俄”構(gòu)成副詞性詞組“俄而”,表時間短促,可譯為“不久”等。相委而去連詞,表順承,可譯為“就”“然后”等。2.之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車引之代詞,他,代元方(四)解釋下列詞語君:對對方的尊稱,您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詞《陳太丘與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丟下去:離開②下車引之引:拉之:代詞,他③乃至乃:才④則是無信則:就《詠雪》①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內(nèi)集:家庭聚會②俄而雪驟:俄而:不久③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欣然:高興地似:像④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辈睿翰畈欢鄶M: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蔽慈簦翰蝗缫颍簯{借⑥即公大兄無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譯【特殊句式及難譯易錯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離開了,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2.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跟別人約定一起出行,丟下別人自己就走了。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朋友很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進入大門不回頭看。4.與兒女講論文義跟子侄輩一起談?wù)撛娢摹?.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倒裝句)哥哥的兒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备绺绲呐畠赫f: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風而起。六、內(nèi)容理解1.“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答:融洽歡快輕松。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答:(1)“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不僅講究形似更是神似,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3.文章最后寫道:“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蹦阋詾樽髡邔懮线@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補充謝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贊賞道韞的才氣。4.《陳太丘與友人期》一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七、人物形象1.文中對謝道韞的評價如何?答:聰明有才學。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答:言而無信,不守信用;粗野蠻橫,十分無禮,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知錯就改的人。3.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懂禮識義、性格直率、正直不阿。4.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答:(1)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yīng)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yīng)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2)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xiàn)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yǎng)嗎?5.主題歸納(多角度思考)元方:明事理、懂禮識儀;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禮貌、知錯能改啟示: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6.(1)除“柳絮”一喻外,你還能寫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比喻詞嗎?能否再寫出幾句詠雪的詩句嗎?詞:鵝毛、鴨絨、揚花、梨花、花絮、飛花詩句:①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n愈《春雪》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2)你知道哪些有關(guān)誠信的的詞語或名言?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詞語: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名言:言必行,行必果金誠所至,金石為開故事: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王冕四歲畫畫曹植七歲做詩《論語十二章》一、文學常識1.《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世人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政治上主張“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圣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孔孟兩者思想的結(jié)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二、生字注音論(lún)語不亦說(yua)乎慍(yùn)三省(xǐng)傳(chuán)不習乎逾(yú)矩(jǔ)罔(w?ng)殆(dài)哉(zāi)簞(dān)陋巷(xiàng)堪(kān)肱(gōng)篤(dǔ)志陬邑(zōuyì)三、重點字詞解釋及翻譯【第一章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字詞解釋:時:按時說:通“悅”,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慍:生氣,發(fā)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2.譯文: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3.課文探究:第1句:講學習方法第2句:講學習的樂趣第3句:講個人修養(yǎng)【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字詞解釋:日:每天三?。憾啻畏词?。省;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忠:盡心竭力信:真誠,誠實傳:老師傳授的知識2.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fù)習過呢?”3.課文探究:本章強調(diào)治學的人重視道德修養(yǎng)【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字詞解釋:有:通:“又”,用于零數(shù)和整數(shù)之間立:獨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過、超過矩:規(guī)范、規(guī)范2.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夠獨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為外物所迷惑;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意見;七十歲時能隨心所欲,卻不會逾越法度規(guī)矩?!?.課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第四章原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字詞解釋:故:舊的知識知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可以憑借。以:憑借為:做,成為2.譯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體會與理解,可以憑借這成為老師?!?.課文探究:本章談學習方法。(強調(diào)“溫故”,還要能“知新”,新舊知識相融合)【第五章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字詞解釋:而:表轉(zhuǎn)折,卻。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疑惑2.譯文: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yún)s不學習,就會有疑惑?!?.課文探究:本章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強調(diào)學思相結(jié)合?!镜诹略摹孔釉唬骸百t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1.字詞解釋:賢:賢德、高尚簞:盛飯用的圓形竹器堪:能忍受樂:樂趣2.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3.課文探究:本章贊揚了顏回樂于學習、安貧樂道的品質(zhì)。(學習態(tài)度)【第七章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字詞解釋:之:代詞,指學問和事業(yè)好:喜歡、愛好樂:以……為樂趣2.譯文: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課文探究:本章闡述了學習態(tài)度:以學習為快樂?!镜诎苏略摹孔釉唬骸帮埵枋敞M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1.字詞解釋:飯:吃飯名詞作動詞水:冷水肱:胳膊于:對于2.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課文探究:本章講人的道德修養(yǎng),提倡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zhì)【第九章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字詞解釋:焉:于此,在其中擇:選擇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從:跟從、學習2.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看到他們的缺(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課文探究:本章講學習態(tài)度:向一切人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镜谑略摹孔釉诖ㄉ显唬骸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字詞解釋:川:河、河流逝:流逝斯:這舍:舍棄2.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說:“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呀!3.課文探究:本章講時光易逝,應(yīng)珍惜時間?!镜谑徽略摹孔釉唬骸叭姩M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1.字詞解釋:三軍:軍隊的通稱匹夫:普通人,男子漢。奪;改變2.譯文: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但一個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課文探究:本章講一個人應(yīng)當堅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有志向?!镜谑略摹孔酉脑唬骸安W∕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字詞解釋:博:廣泛篤:忠實、堅守切:懇切仁:仁德2.譯文: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并堅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懇切地向別人提問并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3.課文探究:本章講堅定信念、廣泛學習。理論聯(lián)系實際。(多學、多思、多問)四、字詞積累(一)通假字1.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通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二)古今異義詞語1.三省吾身古義:泛指多今義:表示確數(shù)2.飲水古義:冷水今義:指所有的水3.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三)詞類活用1.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按時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詞作狀語,每日3.溫故而知新故:形容詞作名詞,舊的知識。新:新的理解與體會4.傳不習乎傳:動詞作名詞,傳授的知識5.飯疏食飲水飯:名詞作動詞,吃飯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四)一詞多義1.為可以為師矣(當、做)為人謀而不忠乎(替)2.志志于學(立志)博學篤志/不可奪志(志向)3.而人不知而不慍(表轉(zhuǎn)折)博學而篤志(表并列)溫故而知新(表順承)三十而立(表修飾)4.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樂趣)不亦樂乎(快樂)樂亦在其中矣(樂趣)回也不改其樂(樂趣)(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為師矣。“以”后面省略代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動詞“擇”2.判斷句:賢哉,回也!(六)成語歸類1.不亦樂乎2.溫故知新3.擇善而從4.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篤志6.三十而立五、按要求默寫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求學應(yīng)該謙虛,向一切人學習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新舊知識相結(jié)合的句子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庇纱宋覀兛梢月?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宜說悅乎。”9.強調(diào)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的一句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10.與朋友交往應(yīng)該做到誠信的句子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11.珍惜時間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2.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意思相近的一句話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3.強調(diào)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六、孔子名言錦句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譯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靜來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顯現(xiàn)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wěn)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干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干,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yè)。怠慢便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于是枝枯葉落,大多不能對社會有所作為。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后悔又怎么來的及呢?一、文學常識《誡子書》選自《諸葛亮集,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你以前聽過他的小故事三顧茅廬、赤壁之戰(zhàn)、七擒孟獲,陸游對這篇千古傳誦的表文曾稱贊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二、句子停頓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三、關(guān)鍵字詞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1)夫君子之行(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fā)端)(2)儉以養(yǎng)德(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目的)(3)非學無以廣才(使……廣博,增長)(4)淫慢則不能勵精(放縱)(5)年與時馳(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與日去(歲月)四、課文理解1.請說說題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告誡兒子的信。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需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3.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它們之間關(guān)系怎樣?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chǔ),但志向的培養(yǎng)又必須修養(yǎng)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yǎng)開始。4.“儉以養(yǎng)德”與“靜”有何關(guān)系?因為節(jié)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zhì)享受而分神勞力?!皟€以養(yǎng)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chǔ)上的美德。5.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guān)系是如何理解的?一方面,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也就是時時將“志”放在眼前,不斷磨礪。另一方面,無志則不足以“成學”,沒有志向,則學無目標,必然學習龐雜,不能專一。6.文章從哪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怎樣論述的?從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強調(diào)的就是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jié)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7.這篇文章給你怎樣的啟示?人在少年時期應(yīng)樹立遠大志向,發(fā)憤圖強,以免老了后悔。8.出自本文的成語:淡泊名利、寧靜致遠9.學習的最佳境界:淡泊寧靜《狼》蒲松齡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譯文: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已經(jīng)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lián)幽闷鹜赖?。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zhuǎn)身看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經(jīng)鉆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后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1.本文選自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寫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綴行甚遠(緊跟)(2)恐前后受其敵(攻擊)(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4)一狼洞其中(打洞)3.下列“其”字均為代詞,請選出“其”所指代對象相同的一項(D)①恐前后受其敵②意將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斷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本文段表現(xiàn)狼貪婪、兇惡的本性的句子是:“綴行甚遠”“并驅(qū)如故”。5.本文段反映屠戶由畏避到醒的心理變化的句子是“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6.翻譯。⑴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譯: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⑵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譯: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⑶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譯: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7.結(jié)尾一段是什么表達方式?議論8.我能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D)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攻擊)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敵人)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向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前面)C.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圖)D.止增笑耳(只)止有剩骨(只)9.我能指出下列語句中的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項(D)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數(shù)刀斃之③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④蓋以誘敵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10.我能用“∕”線為下面兩句話畫出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1)其一/犬坐于前。(2)禽獸之變詐/幾何哉?11.我能指出對下列文句理解不準確的一項(B)A.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而兩只狼又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開的狼是假裝睡覺。C.弛擔持刀放下?lián)幽闷鹜赖?。D.屠自后斷其股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大腿。12.我能根據(jù)題目要求填空。(1)《狼》一文中表現(xiàn)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兩句);表現(xiàn)屠戶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2)寫出四個帶“狼”字的成語: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狽為奸、聲名狼藉。13.文章結(jié)尾一句話是對狼及像狼一樣的惡勢力的諷刺嘲笑,但換個角度看,它又告訴“人”什么呢?(4分)我認為: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幻想妥協(xié),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14.“止增笑耳”的僅是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是惡狼嗎?從這個故事中你獲得怎樣啟發(fā)?答:不是,狼在此實際是惡人化身,代表那種貪婪、兇狠、狡詐、愚蠢的惡人,說明對待這種象惡狼的惡人就應(yīng)該象屠夫一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15.文章如何刻畫屠戶的形象?答:(1)心理描寫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2)動作描寫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16.狼很狡猾,可終于自取滅亡,這是為什么?這個故事給了你哪些啟示?答: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像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xié)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17.“志異”即“記述奇異的故事”,本文的“奇異”表現(xiàn)在何處?答:一狼誘敵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兩狼如此合作,其心計與人無異,令人稱奇。18.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戶還是狼?為什么?答:文章是以狼為主體來敘事的,并從狼自取滅亡的角度來歸結(jié)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直處于主導(dǎo)地位,開始是不停地追,企圖伺機吃掉屠戶;屠戶背倚積薪后,又是狼主動誘敵進攻。而屠戶一直處于被動地位,迫不得已進行自衛(wèi),奮起殺死兩狼。因此,在這個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戶是次要人物。19.對文章結(jié)尾一段的議論有什么作用?答: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xié)心軟,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爭,善于斗爭?!对⒀运膭t》一、文學常識1.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或諷刺的故事?!霸ⅰ笔恰凹耐小钡囊馑?。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于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它的特點是具有勸喻性和諷諫性。如《刻舟求劍》《亡羊補牢》《狐貍和葡萄》《農(nóng)夫和蛇》等都是寓言。2.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3.呂不韋: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濮陽(在今河南省)人?!秴问洗呵铩?,是戰(zhàn)國末年秦相呂不韋命他的門客集體撰寫。該書的文字樸實簡勁,對司馬遷的《史記》創(chuàng)作有顯著影響。東漢高誘注本為善。4.《列子》又名《沖虛經(jīng)》,相傳戰(zhàn)國鄭國人列御寇著?!读凶印返膬?nèi)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兩小兒辯日》《杞人憂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價值的文學遺產(chǎn)。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的思想主張是“清靜無為,順其自然”。二、《赫爾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為什么來到凡間?因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2.赫爾墨斯的“笑”有什么含義?一個簡單的“笑”,傳神地寫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價格低,譏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會把自己的身價抬得很高,這正是他虛榮心的具體表現(xiàn)。三、《蚊子和獅子》1.弱小的蚊子為什么能戰(zhàn)勝強大的獅子呢?以己之長克人之短;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智者勝。2.勝利的蚊子為什么會被小小的蜘蛛消滅了?驕兵必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綠色餐飲采購標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冷鏈物流倉儲管理服務(wù)合同2篇
- 2025年度苗木種植基地土地租賃合同樣本(含品牌授權(quán))
- 2025年度飛行員勞動合同(含飛行業(yè)績獎勵)4篇
- 中醫(yī)師專屬2024聘用協(xié)議模板版B版
- 個性化全新承諾協(xié)議文檔(2024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車公司股權(quán)置換及運營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個人商鋪租賃稅費代繳及財務(wù)結(jié)算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民合作社加盟社員入社合同范本
- 個人寵物寄養(yǎng)服務(wù)2024年度合同
- 皮膚內(nèi)科過敏反應(yīng)病例分析
- 電影《獅子王》的視聽語言解析
- 妊娠合并低鉀血癥護理查房
- 煤礦反三違培訓課件
- 向流程設(shè)計要效率
- 2024年中國航空發(fā)動機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當代中外公司治理典型案例剖析(中科院研究生課件)
- 動力管道設(shè)計手冊-第2版
- 2022年重慶市中考物理試卷A卷(附答案)
- Python繪圖庫Turtle詳解(含豐富示例)
- 煤礦機電設(shè)備檢修技術(shù)規(guī)范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