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論文-“中體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演變_第1頁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中體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演變_第2頁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中體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演變_第3頁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中體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演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中體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演變

提要:鴉片戰(zhàn)爭時,西方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中華帝國的大門,也同時擊碎了“天朝”人們虛驕的心理,使得他們開始正視“夷狄”和“夷狄文化”,中西文化碰撞遂成為近代中國嬗變的主題。如何對待“西學”?又如何對待“中學”?“中體西用”思想即是近代中國人對上述問題的最初回答。這一文化模式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所變化,西用的范圍不斷擴大,大致經(jīng)歷了由“西藝”到“西政”到“西教”三個演變階段。本文通過“中體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國演變?nèi)A段的考察,旨在探討中國近代化的歷史軌跡。關鍵詞:中體西用

西藝

西政

西教

提綱引言一、“中體西用”思想的第一階段——“西藝”的傳入二、“中體西用”思想的第一階段——“西政”的傳入三、“中體西用”思想的第一階段——“西教”的傳入結束語

“體”和“用”本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對很能表現(xiàn)中國人思維方式特點的范疇,它涵義豐富、運用廣泛。最早將體用兩字并舉,是先秦思想家荀子。《荀子.富國篇》說:“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不過在先秦時期,體與用多是分開來講的,兩者并舉僅是個別的情況。到魏晉時期,“體用”已經(jīng)是指一物的“體用”,如玄學家王弼《老子注》:“雖貴以無為用,不能舍無以為體也?!?此處的體是指存在或?qū)嶓w,用是指作用或表現(xiàn)。到宋明時期,理學家們往往用“體用”來表述本質(zhì)和現(xiàn)象的關系,他們把“體”看作是內(nèi)在的深微的基礎,是恒常存在的不變的東西;把“用”則看作是外在的明顯的表現(xiàn),是流動的可變的東西。理學家程頤又提出了“體用一源”的思想,后又經(jīng)宋代的朱熹和明代的王陽明等人的進一步解釋,“體用”便是指一個事物的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3近代中國人所使用的“體用”,卻常常用來表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導作用和從屬作用、最高準則和應用方式、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關系,并且使用的范圍相當寬泛。諸如,“以自立為體,以推誠為用?!保ㄔ鴩Z)“以守為體,以戰(zhàn)為用?!保ㄍ跷纳卣Z)“以清心寡欲為體,以破除情面為用?!保ㄖ觳烧Z)“忠實為體,勤儉為用?!薄笆压轶w,恃商為用。”(薛福成語)“理學為體,經(jīng)濟為用。”(唐文冶語)等等語詞,不勝枚舉。4“中體西用”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節(jié)略語,作為一種文化模式,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沖突的產(chǎn)物,代表著近代中國人謀求救國強國之路的一種文化選擇?!爸畜w西用”是一個變化的概念,“中體”與“西用”的范圍隨時代的進步而有所變化。

一般認為,馮桂芬是最早提出“中體西用”思想雛形的人,但作為一種文化模式,卻要追溯到魏源。鴉片戰(zhàn)爭,英國的堅船利炮戰(zhàn)勝了中國的大刀長矛,“天朝上國”慘敗于“蠻夷小邦”,它極大震撼著“上國”的人們,使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從“天朝”“盡善盡美”的迷夢中驚醒,開始認識到西學的長處,古老的中華大地傳出了學習西方的陣陣呼聲。魏源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這是向西方學習,以夷人為師的第一聲號令,“師夷長技”便是“西學為用”的最初表述形式。但魏源要師夷的“長技”僅局限在軍事方面,“夷之長技有三:一曰戰(zhàn)艦,二曰火器,三曰養(yǎng)兵練兵之法”。5魏源的主張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前曲高和寡,沒有得到回應,真正承其衣缽的是洋務派官僚?!爸畜w西用”就是洋務派的思想綱領。馮桂芬全面闡述了“中體西用”思想:“以中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6“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即“制洋器”和“采西學”。為什么需要“制洋器”?這主要是因為中國“船堅炮利不如夷”,又面臨“將為天下萬國所魚肉”的危局。為什么需要“采西學”?是因為西學中的“算學、重學、視學、光學、化學等,皆得格物至理。輿地書備列百國山川、厄塞、風土、物產(chǎn),多中人所不及。”7他還提出了“采西學”的具體辦法,即在廣東、上海等地設“翻譯公所”,聘西人為教師,選15歲以下兒童學習外國的語言文字;聘中國名師“課以經(jīng)史等學,兼習算學”,8同時組織翻譯西方學術著作。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館”,1865年成立于上海的“江南制造總局”所附設的翻譯館,都可以說是馮桂芬“采西學”主張的具體實施。從“制洋器”到“采西學”,意味著從師夷之技進展到師夷之學,邁上了一個向西方先進文化學習的新階段。但整個洋務運動時期,“西用”的范圍被嚴格限制在“西藝”的范圍,即器物文化。可以說從堅船利炮到聲、光、化、電、機器、實業(yè),沒有涉及到制度層面及其綱常名教,因此洋務運動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洋務派官員、兩廣總督張樹聲在《遺折》中說:“夫西人立國,自有本末,雖禮樂教化,遠遜中華,然馴致富強,具有體用。育才于學校,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一心,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9甲午戰(zhàn)爭慘敗于蕞爾小國的日本對洋務派的文化選擇作了無情的懲罰。

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引發(fā)了戊戌維新運動,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全面要求革新中國封建文化的運動,康梁等戊戌維新派深刻批判了洋務派。梁啟超批判洋務派“僅襲皮毛,震其技藝之片長,忽其政本之大法”。10他們把“西用”的范圍從“西藝”擴至“西政”,不僅主張變革晚清的經(jīng)濟、軍事、教育等具體制度,而且要求變革綿延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實行君主立憲。為此他們發(fā)起了百日維新。而耐人尋味的是,同時代的洋務派代表人物、湖廣總督張之洞也在其反對康梁維新派的大作《勸學篇》中把學習西學的范圍由“西藝”擴至“西政”,“西藝非要,西政為要”,要求“政藝兼學。學校、地理、度支、賦稅、武備、律例、勸工、通商,西政也。算、繪、礦、醫(yī)、聲、光、化、電,西藝也”。11當然,張之洞的“西政”范圍是不包括變革封建君主專制政體,還有中國固有之倫常名教。相反他竭力鼓吹“三綱為中國神圣相傳至教”,12“圣人所以為圣人,中國所以為中國,實在于此?!?3他還頌揚清王朝的“深仁厚德”、“良法善政”,認為不必去搞君主立憲;清政府喪權辱國、割地賠款,是愛惜生民,不忍捐之于兇鋒毒焰之下。”他胡說什么懂得“君為臣綱”,則“民權之說不可行”,懂得“夫為妻綱”,則“男女平權之說不可行”;“民權之說一倡,愚民必喜,亂民必作,綱紀不行,大亂四起”,14甚至會引起外國干涉而亡國。至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建立共和政體,取代封建君主政體的努力不過是把制度文化的變革推向更為徹底的階段罷了。他們汲汲于政體的轉(zhuǎn)型,天真地認為只要推翻滿清政府,建立共和政府,事情就好辦了。“政治革命只要將機關改良便了?!?5因此,綜觀這一時期,先進的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選擇仍停留在“中體西用”的框框內(nèi),所不同的只是把“西用”的范圍由“西藝”擴展至“西政”,而“中體”的內(nèi)涵則相應的縮小。但是問題在于,文化是一個整體,不可分的?!拔髡鼻∏∈墙⒃谖鞣降幕緝r值觀念和人文精神之上的,將“西政”引入中國卻排斥“西教”——西方的精神文化,甚至想保持中國的倫常名教,是一個決計不可能的事情。嚴復看到了這一點,在1902年駁斥“中體西用”的技法時指出:“體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也。……故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16嚴復的話不無道理,近代中國所引進的“西政”,常常徒具“形式”而缺乏“內(nèi)容”。民主政治制度應以自由、平等為基礎;近代經(jīng)濟制度應該體現(xiàn)普遍的商品契約關系;近代法律體系理應含有權利、公平、正義的意蘊,這些內(nèi)容常常沒有隨著“西政”的引進在中國真正扎下根來。結果,進入中國的“西政”常常貌合神離地被扭曲,好比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7三波瀾壯闊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槍林彈雨中引來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黎明。“這是我國有史以來所未有之變化,吾民破天荒之創(chuàng)舉也?!?8但它畢竟是失敗了,沒有能夠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地位,民族沒有獨立,國民沒有主權,民生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封建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仍然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中華民國只是一塊空招牌而已。嚴酷的現(xiàn)實促使人們認識到文化是一個整體,光學習西方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已不能救國家民族于危亡之中,必須變革中國的精神文化。于是,“中體”的最后一個內(nèi)容——倫常名教也面臨被西方文化所取代的危局,“中體西用”的文化模式被徹底打破。而且這種看法在辛亥后漸漸被人們所共識。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說:“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9陳獨秀也認為:“如今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因為民主共和的國家組織社會制度倫理觀念全然相反,——一個是重在平等精神,一個是重在尊卑階級,——萬萬不能調(diào)和的。若是一面要行共和政治,一面又要保存君主時代的舊思想,那是萬萬不成。而且此種“腳踏兩只船”的辦法,必至非驢非馬,既不共和,又不專制,國家無組織,社會無制度,一塌糊涂而后已!”20既然政治上已由君主專制轉(zhuǎn)到民主共和,那么在觀念上也決不可能再回復到孔子之道和儒家文化。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運動就是一場旨在全面批判封建舊制度,主張用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人文精神重塑中國國民性的革新運動。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勇士們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打倒“孔家店”,徹底批判中國封建主義的舊文化、舊道德、舊思想、舊觀念,以期喚起多數(shù)國民“倫理的覺悟”,以西方資產(chǎn)階級近代之民的形象來重塑一代新型國民。陳獨秀說:“儒者三綱之說為吾倫理政治之大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獨立之說為大原,……此東西文化之一大分水嶺也……此而不能覺悟,則前之所謂覺悟者,非徹底之覺悟,蓋猶在徜徉迷離之境,吾敢斷言曰:倫理的覺悟為最后覺悟之覺悟?!?1

結束語“中體西用”是中國近代轉(zhuǎn)型社會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文化模式,它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中西兩種文化如何結合的重大問題,這個重大問題一直是中國人不斷探索的問題,也一直是使中國人倍感困惑的問題?!爸畜w西用”在近代中國嬗變的過程,說明了這一文化模式有其時代的合理性,正是在這一文化模式的引導下,中國人采納西方近代文明的范圍逐漸擴大,由“西藝”到“西政”到“西教”,最終提出了以更開放的態(tài)度來吸取世界文明的要求,也就是胡適所說的“充分現(xiàn)代化”。在胡適看來,“只有努力全盤接受這個新世界的新文明,全盤接受了,舊文化的惰性就會使它成為一個折衷調(diào)和的中國本位的新文化?!?2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如何繼承發(fā)揚中華民族固有之文化,吸取外來文化補本國文化之缺?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如何從中國既有的國情出發(fā),引進發(fā)達國家的文明成果?仍然是中國今天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也將是中國人繼續(xù)探索的大問題。在中國人走向20世紀之際,“中體西用”已經(jīng)受到了時人的尖銳批判,嚴復曾說:“其害于吾國長進之機,少者十年,多者數(shù)紀。”23在21世紀,愿能迎來一個世界文化走向中國,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時代。

注釋:1《富國篇》,《荀子全譯》第157頁。2王弼:《老子注》。3參見方克立:《論中國哲學中的體用范疇》,《中國社會科學》1984年第5期。4王爾敏:《清季知識分子的中體西用觀》,《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論集》第18編。5《海國圖志.籌海篇三》,《魏源集》下冊,第869頁。678馮桂芬:《校玢廬抗議.采西學議》,《晚清文選》第105——106頁。9《張靖達公奏議》卷八。10《上南皮張尚書》,《飲冰室合集.飲冰室文集之一》第105頁。11

12

13

14張之洞:《勸學篇.設學》。15《孫中山選集》第94頁。16嚴復:《與外交報主人書論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