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19年是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80周年,張華同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部分重大事件進行了整理。其中,關于這些重大事件的影響,正確的表述是事件德國進攻蘇聯(lián)《聯(lián)合國家宣言》簽署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攻占柏林時間1941年6月1942年1月1942年7月—1943年2月1945年5月影響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二戰(zhàn)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二戰(zhàn)的重要轉折點二戰(zhàn)結束選項ABCDA.A B.B C.C D.D2.陳寅恪就曾經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痹谖鞣脚c日本史學界中,有多數學者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關鍵時期。下列說法可以論證此觀點的是①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②宋朝出現(xiàn)了曲轅犁和筒車③經商時間不再受限制④火藥、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均發(fā)明于宋朝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②③④3.“1948年6月,西方國家占領區(qū)進行貨幣改革,用新馬克代替舊馬克,蘇占區(qū)也進行貨幣改革,東西占領區(qū)的經濟被完全分隔開來?!?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辈牧戏从车氖茿.冷戰(zhàn)的開始B.柏林墻的修筑C.德國的分裂D.兩極格局形成4.小明讀初中時,爺爺給他講述了一個親身經歷的發(fā)生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某場戰(zhàn)役的故事,這個戰(zhàn)役可能是()A.四渡赤水 B.百團大戰(zhàn) C.臺兒莊戰(zhàn)役 D.平津戰(zhàn)役5.斯大林執(zhí)政時期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被稱為“蘇聯(lián)模式”。這一模式形成的標志是()A.十月革命的勝利 B.蘇聯(lián)的“二五計劃”的完成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1936年蘇聯(lián)新憲法的頒布6.電影頻道舉辦“百年中國”電影周,準備播放四部反映我國近代歷史的影片。分別是①《鴉片戰(zhàn)爭》②《八路軍》③《我的1919》④《甲午風云》。如果導播讓你按歷史發(fā)展的進程排列播放的先后順序,你會選擇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7.“到巴士底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從四面人方涌向最后一座封建堡壘。為了紀念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獄的偉大功績,該國把7月14日作為自己的國慶節(jié)。這一事件標志著A.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B.法國大革命開始C.俄國十月革命開始D.英國的內戰(zhàn)爆發(fā)8.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中國抗日戰(zhàn)爭開始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對徹底戰(zhàn)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表明,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A.使近代中國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B.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C.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D.使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9.清朝前期先鎮(zhèn)壓當地貴族叛亂,后設伊犁將軍加強管理,被管轄地區(qū)位于圖中:A.①B.②C.③D.④10.以下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打擊B.激化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C.引發(fā)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局動蕩D.促使資本主義各國聯(lián)合應對危機1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把六十多個國家、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卷入了戰(zhàn)爭的漩渦。這場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的標志是A.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三省 B.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zhàn)C.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zhàn) D.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zhàn)場開辟12.1995年6月,美國《財富》雜志推出一期封面報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會對香港回歸后前最的擔憂。2007年7月又發(fā)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評價了香港。這一轉變的原因是()A.中美關系的緩和與發(fā)展B.“一國兩制”構想成功實踐C.中西方價值觀念的趨同D.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響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彰顯了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是近代社會政治發(fā)展的必然選擇。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其城邦國家雅典通過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隸制民主政治。在誰主政時期,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高峰?英國資產階級為實現(xiàn)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專制頒布的法律文獻是什么?由此英國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什么?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也曾以立法的形式促進經濟的發(fā)展,這部法律文件是什么?這一法令對俄國歷史的發(fā)展具有什么進步意義?通過對以上材料的解讀,你有何認識?14.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潮走向立法,請分別列舉出英國、法國為確立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在資產階級革命期間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墼唬骸胺蛎徽?、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薄顿Y治通鑒》“魏主”指的是誰?上述材料是其改革中的哪一項?你能列舉出其改革中改變鮮卑族風俗的其他內容嗎?本次改革有何影響?從“魏主”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魏晉南北朝時期另一社會特征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42年7月,德國集中兵力進攻蘇聯(lián)戰(zhàn)略重鎮(zhèn)斯大林格勒,蘇聯(lián)人民英勇抗擊,1943年2月大敗德軍。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扭轉了蘇德戰(zhàn)場的局勢,是歐洲戰(zhàn)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C項符合題意;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擊戰(zhàn)”方式,突襲波蘭。波蘭盟國英、法被迫宣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排除A項;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lián),標志著二戰(zhàn)規(guī)模的擴大。1942年1月《聯(lián)合國家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正式形成,排除B項;1945年5月,蘇軍攻占柏林,標志著歐洲戰(zhàn)事的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才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排除D項。故選擇C。2、C【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宋朝開國后,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士人受到社會的普遍尊敬。相當部分官員來自科舉考試,各級官員俸祿豐厚,生活十分優(yōu)裕。唐朝出現(xiàn)了曲轅犁和筒車。宋朝時,經商時間不再受限制。火藥發(fā)明于唐朝。①③可以論證題干中的觀點,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3、C【解析】

C.結合所學,二戰(zhàn)后,美、英、法、蘇對德國實行分區(qū)軍事占領,由于美蘇冷戰(zhàn)的加劇,雙方就德國統(tǒng)一問題的談判未能達成協(xié)議,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lián)的支持下,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C項符合題意;A.根據所學可知,冷戰(zhàn)開始的標志是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提出,與題干時間內容均不符;B.德國分裂后,在德國首都柏林建立了柏林墻,雙方不得越界,B不符合題意;D.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是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與題干信息不符,故排除D。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4、D【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解放戰(zhàn)爭時期”,結合所學可知,平津戰(zhàn)役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三大戰(zhàn)役之一,故D符合題意;四渡赤水屬于紅軍長征時期的史實,故A不合題意;百團大戰(zhàn)、臺兒莊戰(zhàn)役屬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戰(zhàn)役,故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解題的關鍵,逐一分析各選項。5、D【解析】

蘇聯(lián)在1936年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lián)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的制定,標志著蘇聯(lián)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標志著蘇聯(lián)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D符合題意;十月革命勝利時期的領導人是列寧,A排除;蘇聯(lián)的“二五計劃”的完成不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標志,B排除;列寧時期實行新經濟政策,C排除。故選擇D?!军c睛】本題以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斯大林模式建立與影響的相關知識。6、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鴉片戰(zhàn)爭》是1840—1842年;《八路軍》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③《我的1919》是1919年;④《甲午風云》是1894-1895年。因此按歷史發(fā)展的進程排列的先后順序是①④③②;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7、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所以法國把7月14日作為自己的國慶節(jié),B項符合題意;A項是北美來克星頓的槍聲,C項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fā)出進攻冬宮的信號,D項是1642至1651年?;逝膳c議會派的斗爭。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8、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中國抗日戰(zhàn)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對徹底戰(zhàn)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信息可知,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所以答案選C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血肉筑長城。9、D【解析】

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清朝乾隆帝平定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①是蒙古地區(qū),②是地區(qū),③是東北地區(qū),④是新疆地區(qū),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0、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1933年爆發(fā)的經濟大危機,對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打擊,激化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嚴重的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所以A、B、C均屬于經濟大危機帶來的影響,所以這三項均不符合題意。經濟危機爆發(fā)后并沒有促使資本主義各國聯(lián)合應對危機,因此D項不屬于經濟危機的影響,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點睛】本題要注意題干限定語是要找出不是經濟大危機的影響的選項,不要理解錯了題干意思。11、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zhàn),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故B符合題意。A發(fā)生在二戰(zhàn)之前,CD發(fā)生在二戰(zhàn)期間,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12、B【解析】根據課本所學,1997年香港回歸,一國兩制構想在香港問題上得到了成功運用。根據材料可知,1995年6月,美國《財富》雜志國際版推出了一期封面報道《香港之死》,到2007年7月,美國《財富》雜志發(fā)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這一轉變主要是由于“一國兩制”保證了香港的繁榮,B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伯里克利(2)《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3)1787年美國憲法(4)廢除農奴制法令廢除了農奴制度,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xiàn)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5)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制度的完可以推動社會進步?!窘馕觥?/p>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伯利克里主政時期,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高峰。(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使議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國王只能依據憲法和法律進行統(tǒng)治,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范例。由此,英國逐漸實現(xiàn)了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專制。由此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1787年美國憲法。(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也曾以立法的形式促進經濟的發(fā)展,這部法律文件是廢除農奴制法令。作用是廢除了農奴制度,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xiàn)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5)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制度的完可以推動社會進步。14、《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窘馕觥?/p>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后,為了限制國王權利,頒布了《權利法案》,這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的建立。1789年,巴黎人民工攻占巴士底監(jiān)獄,發(fā)過大革命爆發(fā)。在革命過程中,制憲會議頒布了《人權宣言》。15、(1)北魏孝文帝(2)學習漢語。(3)穿漢服;采用漢姓;與漢人通婚(4)促進了民族交融;使中原文化得到豐富和發(fā)展。(5)富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6)政權分立【解析】

(1)依據材料內容“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內容是對孝文帝改革的描述。魏主是孝文帝。(2)依據材料內容“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內容是對孝文帝學習漢語內容改革的描述。(3)根據所學可知,除了學習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