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過的風(fēng)俗_第1頁
山東菏澤過的風(fēng)俗_第2頁
山東菏澤過的風(fēng)俗_第3頁
山東菏澤過的風(fēng)俗_第4頁
山東菏澤過的風(fēng)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山東菏澤過的風(fēng)俗做年貨:除了上街打年貨外,我們那里大年三十前三到五天,家家戶戶就開始自制年貨了,像磨豆腐〔一般是做成水豆腐、油豆腐、“讓豆腐〞等等豆腐系列〕、煎油果〔就是類似街上賣的那種糯米油餅〕、打糍粑等等,這些基本都是不太能守的食品。像臘肉、水酒等這些東西,早在過年前一兩個月就做完了。除夕:大年三十,應(yīng)該算是全家最忙的了。早飯后,父母就開始殺雞宰鴨準備年飯,小成員們搞衛(wèi)生、貼春聯(lián)、貼年畫。中午吃飯前,家里的男成員們〔男人不在的,女主人代替〕提著供品到祖宗墳上去祭拜,祖宗為上,年飯也得讓他們先吃??!掃墓回來后,家里的女成員也基本把年飯都準備好了,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開始吃團圓飯。團圓飯是在中午,所以叫年飯,而不是“年夜飯〞。初一:新年第一天,做的很多事情,都得有講究。按老一輩的說法,初一是否喜氣祥和,預(yù)示著新的一年是否順順利利。初一要“驅(qū)寒〞〔音譯,還有“出行〞的音譯,實際的書面語言,本人至今不確定〕,這恐怕是我們那里特有的風(fēng)俗?!膀?qū)寒〞,也就是黎明燃放鞭炮,迎接新年,不過有很多講究。一、時間不能選在黎明0點,不能選在天完全亮或早飯后,而是在天麻麻亮,大概在黎明4-6點之間;二、“驅(qū)寒〞的一般只能是男成員,而且起來驅(qū)寒的要自己醒來,而不是被叫醒的;三、驅(qū)寒的鞭炮一定得夠長〔越長表示鴻運越長期〕、一掛鞭炮得一次性放完〔鞭炮一氣呵成放完,表示新年諸事順利〕;四、“驅(qū)寒〞放完的鞭炮不能讓小孩撿,也不能在吃晚飯前清掃。等等這些,讓“驅(qū)寒〞變得尤為重要和神圣。所以,如果哪家過的不如意、不順利,老一輩的還時常會蹦出句:“看來是初一沒有‘驅(qū)好寒’啊〞。早飯也有講究,一般吃的是大年三十的剩飯〔這表示“年年有余〞〕、面條或粉條〔表示祝老人長壽、全家鴻運長期〕初一要講究祥和與吉利,所以說話有忌諱,不能帶“死〞字,,也不能罵人吵架。其實這些N多的老“講究〞,都是祖輩遺留下來的習(xí)俗,有些迷信有些愚昧,但除了那些在后代人無法接受的規(guī)矩,仍然不會有人刻意去改變它、去打破它,就像過生日吹蠟燭許愿一樣,都是祈禱自己和家人在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祈禱全家來年有好的收入,遵循一下老規(guī)矩也無妨。拜年:在我們家鄉(xiāng),拜年算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和任務(wù),占據(jù)了“過年〞時間這個絕大部分。親戚多的,基本要從初一開始,到元宵節(jié),都得是走家串戶的拜年的過程中?!俺跻会?,初二郎〞,初一一般是向爺爺奶奶、叔伯鄰居拜年的,初二開始就是去外婆、舅舅姨姑家拜年了,而且通常是一家得吃一餐飯,碰到晚上的還得夜宿,所以親戚多,地點分布又廣的,拜年花的時間就特別長。要說明的是,出去拜年的一般是男主人帶小孩,女主人得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等所有親戚都來拜完了,女主人就可以叫上自己的姐妹一起回娘家拜年了。娛樂活動:過年時期,鄉(xiāng)親們最富有的就是時間,自娛自樂的活動也很多。老年人自發(fā)組織的戲班子搭起了戲臺自演自唱;年輕后生的舞龍隊挨家串戶拜年賀喜;小青年們組織的村鎮(zhèn)籃球賽也是出色紛呈;村村放起了各色孔明燈……等等等等,全民參加、老少同樂,其趣融融!尤其是放孔明燈,這應(yīng)該算是我這一輩從小到大,感觸最深的過年娛樂活動了。在每個村組,一般是幾個大人組織,為小孩們做好孔明燈,幾個“孩子王〞便組織小孩們拿幾個器具,挨家挨戶的“湊油〞,一路唱著童謠:“湊油放風(fēng)燈,養(yǎng)豬三百斤,湊油放一放,養(yǎng)豬壯又壯〞。每個人都希望新年有好收成,也便不在乎那點“油〞了!小孩們提著“湊〞來的油,淋在綁在孔明燈的布條上,點上火,孔明燈就騰空而起了。在組織者的一聲令下,孩子們就朝著跟著孔明燈追去,孔明燈飛的不遠的,基本能被孩子們追到,再拿回來重放,撿到孔明燈的就走在最前頭,被其他小孩簇擁著,享受著“英雄級〞的待遇。所以每個人追起孔明燈來,也特別賣力。也有飛的很遠的,追不到了,大家就放棄,要是落在其他村組,免不了一場紛爭,最后還得雙方的大人來協(xié)調(diào)。直到元宵夜,所有的孔明燈都必必需放出去,這項活動也便宣告結(jié)束。隨著現(xiàn)在的后代們與外界社會接觸的增多,家鄉(xiāng)的N多風(fēng)俗都有所改變。大年三十晚的夜空中,燃放著越來越多、越來越燦爛的煙花;除夕夜,有人家開始學(xué)著煮餃子、吃餛飩;黎明0點,開始有人家放鞭炮,真正意義上地“辭舊迎新〞;拜年不再是耗盡大半個月的時間,串過主要幾個親戚家的門就算結(jié)束了;等等……但更多現(xiàn)代文化的出現(xiàn),也讓該保留的給遺丟了。越來越多的大人圍在了麻將桌前,沒人再對戲班、對舞龍舞獅有興趣;越來越多的小孩守在了電視機旁,看動畫片和肥皂劇也似乎比追孔明燈來的舒適一些;初一扯皮打架的隨處可見,沒人管那么多的忌諱……風(fēng)俗在變,人文在變,但是只要身邊的親人那份熱情不變、家的溫馨氣氛不變,每年盼望回家過年的心情依舊不會變。一、祭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對聯(lián)、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guān)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shù)淖焐稀6?、掃塵土一般從小年這天拉開過年的帷幕,即“忙年〞。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wèi)生大掃除?!皦m〞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nèi)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三、剪窗花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nèi)容有各種動植物的掌故,如喜鵲登梅,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等等。剪好的窗花貼在清掃一新的屋子里,給家里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四、關(guān)東糖又稱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關(guān)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祭灶神用。乳白色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是男女老少十分喜愛的美味。如今,它已從灶王爺?shù)募雷郎献呦聛?,廣為百姓享用。五、觀賞“花供〞曹縣桃園花供被稱之為“天下第一供〞,是當(dāng)?shù)氐拿袼?。?jù)了解,“花供會〞在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七,在曹縣桃源集鎮(zhèn)舉行祭祀儀式,是為了紀念遠古時期人類發(fā)明“鉆木取火〞的祖先燧人氏、及帝嚳時代指導(dǎo)人們用火的火正官祝融?;ü┮彩钱?dāng)?shù)厝藗優(yōu)槠砬箫L(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盛、消災(zāi)祛病的特有的祭祀供奉習(xí)俗。山東各地過年習(xí)俗濟南年初二回娘家必必需拿上禮品,按老規(guī)矩講,就是一刀肉〔不能少于四五斤〕、兩條魚〔鮮鯉魚,每條魚須在一斤以上,也稱“對魚〞〕、三瓶白酒外加四斤點心〔雞蛋糕、長壽糕、桃酥、百子糕〕,這幾樣禮品統(tǒng)稱“四色禮〞,寓含著一年四季平安、四季發(fā)財?shù)拿篮米T浮G鄭u從正月初一開始走親戚。在青島,“親〞與“戚〞是嚴格分開的,大年初一這一天是給重要人物和長輩拜年的,以前是必需要給長輩磕頭的,現(xiàn)在不怎么講究了,一般就是作揖問“過年好〞而已,但姑表姨表親戚是不可以在這一天走動的。初二那天給姥姥拜年,姥姥不在了給舅舅拜年,初三是女婿給丈母娘拜年,初四是未結(jié)婚但已訂婚的準媳婦給將來的公婆拜年,從正月初五開始,就是走動姑姨表親的日子了。走親戚帶禮物,青島方言叫“打點個簍子〞,是因為以前走親戚用的都是用外面刷清油,用細竹條編就的竹簍子。至于里面放什么東西,則沒有什么特別的講究,家里有什么就隨便放什么,一兩瓶即墨老酒,兩包青食餅干,幾個蘋果,也就成了。反正親戚家也只是會拿出一兩樣,再壓回去一兩樣,換一下,不讓空著簍子回去。淄博回娘家時,閨女們會把蒸好的饃頭作為基本禮物裝進一個箢子里,然后再在箢子的四角放置四包用紅紙包裝的點心,隨之再用幾個燒餅進行插空。這樣一來由于燒餅插空后還要高出箢子一大截,當(dāng)最后用紅包袱蓋起箢子時顯得既喜慶禮品又多。預(yù)示著小日子紅紅火火,美美滿滿。當(dāng)閨女把一箢子的禮物帶給爹娘后,爹娘一般是不回送禮物的。爹娘也不會把閨女的禮物全收下,而是留在箢子底部一部分,意思是不能讓閨女空手而歸。濰坊舊時禮薄,一般人家?guī)橡z頭、糕、肉或串上兩斤大果子〔油條〕,再好一點的提上兩斤點心,打上兩斤散酒。閨女回娘家,帶的“手帕子〞〔濰坊對禮物的籠統(tǒng)稱呼〕,除了點心、酒,許多還把除夕夜“壓鍋〞〔除夕夜用兩條白鱗魚、兩塊豆腐放在做飯的鍋里〕的白鱗魚帶上一條。煙臺串親戚,煙臺方言叫“出門兒〞。在煙臺,春節(jié)最有特色的“出門兒〞禮品是一種叫做“餑餑〞的面食。每年臘月二十三〔即小年〕以后,家家都會做很多“餑餑〞。將面粉發(fā)好,必需要揉很多遍,做成小鳥頭、大圓身子的形狀,叫做“奶兒餑餑〞;或者做成圓圓的形狀,身上插滿切好的紅棗條,叫做“棗餑餑〞。威海過年期間的走親訪友,時間一般是從初二到初五、初六,最晚可以延至十五。曾經(jīng)有這樣的順口溜:“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沒餑餑又沒肉。〞那是說日子過得不好,窮得到初五、初六就沒有好吃的東西了,意思并不是說拜年、走親戚不能到初五、初六。走親訪友所帶禮品,一般是四個餑餑一包桃酥。如果對方是長輩,或是重要親戚,還會帶一瓶酒。泰安初二這天,新女婿去丈人家要帶六重大禮,這六重禮還必必需得湊夠八件。其中有兩只公雞、兩條魚、兩瓶酒、一個后肘、一包粉條。還有一種叫新三年舊三年的說法,意思是結(jié)婚三年之內(nèi)的女婿每年去岳父家都要備辦相同的禮物,后三年可以稍差些,直到六年以后才能隨便。〔文苑睡蟲〕萊蕪一般走親戚送禮的時候要挎著一個箢子,里面放上十幾個白面饅頭和自家親手做的年糕、粽子。年糕做得像個寶塔,分九層,每一層都會按上一圈紅棗,年糕蒸熟后,紅棗一個個的刺棱在外面,鼓漲漲的,有的還裂開了嘴,樣子煞是可愛。菏澤一般去朋友家里,多是在春節(jié)前,而去親戚家,則是放在年后。無論是去哪家串門,都要避開下午,很多人認為下午看望朋友是不吉利的。既然是過節(jié)訪親問友,就不可能空手前往,總是要帶些禮物的。春節(jié)期間帶的禮物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便是煙酒糖茶糕點水果之類了,也有給親戚朋友家的孩子買衣服的,同時也不會忘記給孩子一份壓歲錢。臨沂在臨沂,過年走親訪友叫“出門〞。出門時都要帶些禮物的,在上世紀80年代初,所帶禮物不外乎饃饃、菜包、豆包、粉條等,家庭條件好的,放上一兩條鯉魚、一兩包餅干或桃酥,給年紀大的老人稱一斤白糖。棗莊人們多在節(jié)前提著禮品串親戚,叫做“送節(jié)禮〞,節(jié)后是純粹的拜年。關(guān)于禮品,沒有特別的規(guī)定,但數(shù)量必必需是雙數(shù),以示吉利。主家會回一些粉皮、粉條等特產(chǎn)。德州德州過年走親戚送禮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時候,“饃饃籃子〞是最主要的禮物。即便是生活水平最差的閨女回娘家時,也要把在婆婆家蒸的白饃饃、炸果子等食物裝到籃子里,上面再蓋上條比較干凈的羊肚子毛巾就齊了,稍好一點的還會買兩包油果〔點心〕帶上。聊城以前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