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古詩二首》精美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古詩二首》精美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古詩二首》精美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古詩二首》精美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古詩二首》精美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古詩二首登鸛雀樓教材分析《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首詩寫的是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象和產(chǎn)生的想法。前兩行詩寫了詩人在樓上所見到的,僅僅用十幾個字,就把祖國雄偉壯麗的山河勾畫出一個輪廓。后兩行寫詩人所想到的,反映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首詩中的字與字、句與句都呼應對仗,充分反映了絕句的特點。這首詩之所以傳誦至今不衰,一是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氣質,二是那最后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焙啙嵅в姓芾砩?,使人們能深刻領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教學目標1.認識“依”的12個生字,會寫“依”等10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教學重、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課前準備學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讀文識字,疏通文意,提出問題。教師:準備課件。學習《登鸛雀樓》▍流程一:談話導入,理解課題1.談話提示課題:同學們知道我國的第二大河是哪條河流嗎嗎?(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黃河發(fā)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qū)),最后流入渤海。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fā)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樓下滔滔的黃河水奔流東去,興奮不已,寫下了一首詩(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這座樓后來被黃河水沖毀,但是這首詩,卻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2.課件出示登顴雀樓課文插圖,學生觀察,互相交流。(1)誰來說說插圖近處有什么?(鸛雀樓、高山)(2)同學們,我們接著來替詩人想辦法,詩人僅僅登上這座樓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嗎?(要登到樓的最頂層,才能看到遠處的風景。)(3)請認真觀察插圖,說說登上鸛雀樓又能看到遠處的什么。(太陽、黃河、大海)(4)誰知道為什么登上鸛雀樓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呢?(因為站得高就看得遠。)(5)你說得太好了!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后,明白了這個道理,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寫了這首詩。4.簡介作者:王之渙,唐代著名詩人,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他的很多詩被當時樂工制成樂曲,廣為傳唱,深受人們喜愛。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設計思想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下文登高望遠作好鋪墊。利用小學生喜歡繪畫的特點,教師以畫的形式再現(xiàn)了這首古詩的內容:“鸛雀樓、夕陽、高山、黃河、大?!?,并啟發(fā)學生看圖說話,說出詩意,理解這首古詩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使學生對作者、詩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進入到古詩的學習中。)。▍流程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整體感知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互相交流學習古詩的經(jīng)驗,教師小結,課件出示讀書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讀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看看從這首里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你沒有讀懂?(3)數(shù)一數(shù)這首詩有幾句。2.指名讀古詩,檢查讀的效果,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1)課件出示:(2)互相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3)指名讀,指名領讀,全班齊讀。(3)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全詩。3.整體感知。(1)這首詩一共幾句?(兩句)(2)古詩一共有兩句四行詩句,誰來讀一讀第一句詩句?(個別讀、齊讀)(3)誰來讀一讀第二句詩句?(個別讀、齊讀)(更、層正音。)(4)誰能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個別讀、齊讀)(5)過渡:我們把《登鸛雀樓》讀得這么正確、這么流利,王之渙請我們一起登樓了4.指導朗讀節(jié)奏。(1)課件出示: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2)教師示范讀古詩。(3)學生按節(jié)奏來讀。5.欣賞朗讀: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經(jīng)能背誦這首古詩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來欣賞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邊聽邊想詩描繪的畫面。(學生閉上眼睛,在優(yōu)美的古箏曲中,隨老師的提示進行想象畫面。)設計思想二年級的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運用已有的讀新課文的方法來初讀古詩。▍流程三:圖文結合,細讀品味1.談話過渡:(出示課文插圖)有一天,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看到了很多美麗的風景,他看到了什么呢?我們隨作者一起去看看。2.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詩第一句詩,認真觀察插圖,想一想:詩人王之渙登上樓以后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重點字詞解析分析。3.師生交流:你和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向遠處瞭望,看到了什么呢?4.師生看書交流(無課件環(huán)節(jié))(1)預設一:山太陽①這是怎樣的山?

a.青山(對,因為山上種滿了樹。)b.高大的山(對,山又高又大。)c.一座挨著一座的山。(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語:連綿起伏

連綿起伏的群山)②這又是怎樣的太陽呢?a.紅紅的,像紅氣球,像紅燈籠。(你說出了太陽的顏色。)b.圓圓的(你說出了形狀)c.發(fā)出了亮光,但一點兒也不刺眼。(古詩中,有一個詞語就寫了這美美的,紅紅的、亮亮的太陽,誰找出來了。讀一讀“白日”。)d.傍晚的太陽怎么樣了呢?(落下去了)e.太陽怎樣落下去的呢?(慢慢的,靠著群山落下去了。)書上哪個字是表示“靠著、挨著”的意思?(依),誰來做一做“依”的動作。(學生自由活動,做“依”的動作,教師示范動作并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f.呀,紅紅的太陽,挨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的落下去,最后消失了,看不見了,第一行詩中,哪個字表示“完了,消失了”?(盡)③課件出示:白日依山盡(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是的意思: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④指導朗讀“白日依山盡”a.啊,看到了紅紅的夕陽,挨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消失了,看不見了,我們忍不住吟誦到:“白日依山盡”b.指名多個學生讀第一行詩。評價:通過你朗讀的白日,讓我仿佛看到了一輪圓圓的、亮亮的紅日,多美呀。從你讀的“依山”讓我感受到了太陽靠著山頭,多么可愛??!聽了你讀的“盡”,讓我感覺到太陽怎么一下子掉下去的,他可是慢慢地落下去的呀。你讀得真好,那是因為你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我們學著他的樣子來讀一讀。④全班齊讀。(2)預設二:黃河大海①你們看到了怎樣的黃河水呢?(河水流得很急,很快,不停地流著。)②是呀,黃河水不停地向前流著,老師送給大家描寫黃河水的詞語“奔騰不息、滔滔不絕”。黃河水的氣勢多大啊,再送你一個詞語“浩浩蕩蕩”。④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黃河水要流到哪里去呢?(大海)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詩句中,哪里告訴我們的?(入海流)哦,“入海流”就是“流入?!毖?。⑤誰知道黃河流入那個大海?(渤海)教師科普:黃河口是指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地處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境內,北靠渤海,東靠萊州灣,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因黃河入海帶來大量泥沙堆積,是中國唯一增長土地的地方。當?shù)厥a(chǎn)黃河口大閘蟹、黃河刀魚、黃河口大米、黃河口黑陶等特產(chǎn)。⑥課件出示:黃河入海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是的意思: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⑦指導朗讀:指名多名學生讀第二行詩句?師生評價:從你讀的“黃河”聽出來了,這是浩浩蕩蕩的黃河。從你讀的“入海”,聽出來了,黃河是流進大海的。從你讀的“流”,讓我感受到黃河水不停地,流著,也讓我感受到了黃河入海的雄渾的氣勢。⑧全班齊讀。5.小結:“白日”“黃河”在色彩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依山盡”“入海流”是兩個動詞,和前面的景物組合在一起,既構成了句式上的工整,也表達出雄渾的氣勢。這兩句詩,一句寫白日,一句寫黃河。白日向西落下山,黃河向東流入海。一個慢慢落,一個滾滾流,非常壯觀!這兩句詩,就像兩幅動態(tài)的畫。那么,我們再把兩行詩句連起來讀一讀,再去好好地欣賞一番。(全班齊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6.王之渙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的同時又想到,怎樣才能看見遠處河水匯入大海的奇觀呢?突然靈光一現(xiàn),想到了絕妙的方法。(1)我們和詩人一起登上鸛雀樓,看到了白日、山、黃河等這么多美好的景物,我們還想看更多的景物,看到更遠的地方,那該怎么辦呢?(再登上一層樓)好,讓我們再登上一層樓,此時我們站得更高了,就能看得更遠了,看到更多的景物了。(2)詩人和你們的想法一樣,就寫下了第三、四行詩句。(課件出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師生交流環(huán)節(jié)。(3)讀一讀第三、四行詩句,找找哪個字表示看?(“目”——是呀,“目”原來是眼睛的意思,在這里是指用眼睛看。)(4)哪個詞表示“很遠很遠的地方”?(千里”——千里目,就是目千里。)(5)哪個字表示想要?(欲)(6)“窮”是什么意思?(盡,使達到極點。)(7)是呀,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層樓。(8)哪個字表示再?(“更”——只要再登一層就足夠了嗎?一層并不是真的一層,而是還要往上的意思。)(9)學生練讀第三、四行詩句,指名讀,教師評價。(10)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如果想要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等上一層高樓。)教師總結:傍晚時分,落日依傍著山巒漸漸消失,給人一種無邊無際的感覺;滾滾黃河水奔騰向前,不可阻擋,最后歸入大海。讓人聯(lián)想到時間的流逝,無極無窮。我強烈地感覺到要想看得更遠,就必須登上更高一層樓;人生要有意義,就必須不斷進取。7.學生品讀整首詩。設計思想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明像入境,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動態(tài)的圖與靜態(tài)的文結合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流程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1.談話過渡:下面,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的讀一讀。2.指導朗讀:(1)注意詩句的節(jié)奏,作者的心情。(2)朗讀。先試讀,再指名讀,讀后評議。(3)感情朗讀?!兜躯X雀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暫的四行,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3.當堂背誦4.教師小結:手法:這首詩寓哲理于寫景之中,前兩句寫景,后兩句說理。情感:詩人運用高超的文字功底,把道理和景物融合得天衣無縫,使得讀者在欣賞壯麗美景的同時,明白“站得高、望得遠”的道理。5.自由朗讀,練習背誦。▍流程五:分析字形,指導寫字1.談話過渡: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們交朋友??矗鼈兪钦l?2.課件出示:3.教師指導書寫。(1)教師一邊小結一邊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2)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展評。望廬山瀑布教材分析《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風景詩,為五言古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0卷。這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夸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后細致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教學目標1.認識“依”的12個生字,會寫“依”等10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教學重、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課前準備學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讀文識字,疏通文意,提出問題。教師:準備課件。學習《望廬山瀑布》▍流程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1.同學們知道詩人李白嗎?(小組同學互相交流。)2.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教師小結。(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3.同學們,李白五歲時就開始讀書習字,讀了很多書,二十六歲起離鄉(xiāng)遠游,走了大半個中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望廬山瀑布》就是他暢游廬山后寫下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師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瀑”和“布”)4.理解題目。(1)“望”是什么意思?(看)(2)什么是瀑布?誰看見過?(學生自由交流。)瀑布是沖陡峭的高山上傾瀉下來的水流,遠看象一塊白布垂掛在山前。(課件出示瀑布的圖片,學生欣賞。)(3)誰知道廬山哪里?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嗎?(學生自由交流)教師補充:廬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廬。地處江西省廬山市境內。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fā)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共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廬山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3)1300多年前,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第二次上廬山時,被廬山瀑布的壯美深深陶醉了,揮筆寫下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名作。交流理解題目的意思:看廬山的瀑布。學習生字設計思想大部分學生從沒看見過瀑布,更沒見到廬山,播放瀑布的錄像和廬山的圖片,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培養(yǎng)觀察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發(fā)表見解、閱讀古詩的興趣。▍流程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整體感知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互相交流學習古詩的經(jīng)驗,教師小結,課件出示讀書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讀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看看從這首里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你沒有讀懂?(3)數(shù)一數(shù)這首詩有幾句。2.指名讀古詩,檢查讀的效果,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1)課件出示:(2)互相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3)指名讀,指名領讀,全班齊讀。(4)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全詩。3.整體感知。(1)這首詩一共幾句?(兩句)(2)古詩一共有兩句四行詩句,誰來讀一讀第一句詩句?(個別讀、齊讀)(3)誰來讀一讀第二句詩句?(個別讀、齊讀)(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美。讀古詩特別要讀出詩的韻律美,韻腳一定要讀準,讀到位。(如“煙”“川”“天”)誰能把這首詩再讀一遍。(個別讀、齊讀)(5)過渡:我們把《望廬山瀑布》讀得這么正確、這么流利,李白請我們一起去欣賞廬山的瀑布。4.指導朗讀節(jié)奏。(1)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2)教師示范讀古詩。(3)學生按節(jié)奏來讀。5.欣賞朗讀: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同學們已經(jīng)能背誦這首古詩了,現(xiàn)在請大家閉上眼睛,來欣賞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邊聽邊想詩描繪的畫面。(學生閉上眼睛,在優(yōu)美的古箏曲中,伴隨著清脆的鳥鳴和瀑布飛流撞擊的聲音,根據(jù)老師的提示想象畫面。)6.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美,誰能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美: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師配樂讀。設計思想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后檢查個別字朗讀,并通過為生字一字開花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里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流程三:圖文結合,細讀品味(一)品析“日照香爐生紫煙”。1.多媒體課件出示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2.教師解說:廬山山峰重疊,非常雄偉壯麗。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爐峰,因為山上常有云霧籠罩,在陽光照耀下有紫色霧氣升騰,像正在焚香的香爐一樣,故取名香爐峰。圖上呈現(xiàn)的就是著名的香爐峰。交流“日”、“香爐”、“紫煙”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云。生:升騰起。)4.詩文翻譯5.這一句詩中哪一個字寫出了紫煙的美?(“生”字)能說說你的體會嗎?(“生”:升起,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這不但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6.討論詩人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香爐峰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不斷從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勝收?!吧弊謨H僅只能看到煙霧升起,不一會就散去;而“生”字還含有“產(chǎn)生”的意思,這說明香爐峰始終處于云霧繚繞之中。7.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生機勃勃的“紫煙”。(二)品析“遙看瀑布掛前川”。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圖交流,教師評議,吟出詩句:遙看瀑布掛前川。2.“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3.“掛”、“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么意思?(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4.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分析此句。(“掛前川”,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就像是電視、電影中的靜止特寫鏡頭,讓人看個仔細,看個夠。)5.指導朗讀,讀準字音,讀出瀑布的雄偉壯觀??偨Y:詩歌前兩句從大處著筆,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三)品析“飛流直下三千尺”。1.談話過渡?這是一個怎樣的瀑布?(課件出示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2.重點字詞講解,翻譯句子。3.從“飛流直下”看出瀑布的什么特點?第三句從近處寫瀑布動態(tài)?!帮w流”表現(xiàn)出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表現(xiàn)出水流之急;“三千尺”用夸張的手法,寫出瀑布的雄奇氣勢。(四)品析“疑是銀河落九天”。1.談話過渡:站在這樣雄偉壯觀的瀑布前,詩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