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逐客書》導學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諫逐客書》導學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諫逐客書》導學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諫逐客書》導學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諫逐客書》導學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諫逐客書李斯【學習目標】1.掌握文中的實詞、虛詞,積累文言句式。2.學習文章開門見山立論,運用鋪陳列舉事實說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3.品味語言,學習說理文寫作中嚴密的邏輯性和論辯思路。4.學習仁人志士順應歷史潮流,勇于擔當時代使命的精神,加深對“抱負與使命”的認識。【了解李斯】李斯,戰(zhàn)國末楚國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少為郡吏,曾從荀卿學。戰(zhàn)國末入秦,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被任命為郎。旋任長史,拜客卿。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任廷尉,后任丞相。始皇帝死后,與趙高矯詔迫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帝。后被趙高誣為謀反,具五刑,腰斬于咸陽市,夷三族。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現(xiàn)存?《諫逐客書》、《泰山刻石文》、《瑯玡臺刻石文》等,以前者最為著名。魯迅先生說:“秦王嬴政統(tǒng)治37年,帝業(yè)16年,秦王朝幾乎沒什么文學可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相關背景】《諫逐客書》寫于秦王政十年,秦統(tǒng)一前16年。當時,秦國實行連橫之策,欲吞并六國,東鄰韓國首當其沖,倍受秦國欺凌。韓國為了減輕秦國的威脅,就派了水工鄭國到秦國以幫修水渠的名義來妨礙秦國用兵,但被秦國識破。秦國宗室大臣借機大做文章排擠客卿,認為“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于是秦王下令逐客。李斯是楚國人,當然也在被逐之列。被逐路上,他寫下《諫逐客書》給秦王,秦王被說服,讓人追回李斯,官復原職,并廢逐客令?!疚捏w知識】奏疏:上書給天子的文章的通稱。在古代,臣子向皇帝進呈的文章有各種專門名稱,如:奏、疏、議、章、表、上書、封事等等?!刚隆故怯脕碇x恩的;「奏」是用來彈劾,即揭發(fā)別人的;「表」是用來陳述衷情的;「議」是用來表示不同意見的;「疏」也是臣下向皇帝陳述政見或有所勸諫的文章?!窘忸}】①諫:下對上進行勸諫的用語。②逐客:驅逐客卿。③書: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一種是公文,可以記敘,也可以議論。著名的書有李斯的《諫逐客書》;還有一種書其實就是信,如《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諫逐客書》:即就逐客一事勸諫秦王而寫的奏章。根據(jù)所給的文言知識,填充到課本上,自行翻譯全文。一、通假字1.遂散六國之從 “從”同“縱”,合縱2.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 “內(nèi)”同“納”,接納3.而陛下說之 “說”同“悅”,喜悅、喜愛4.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藉”同“借”,借給5.河海不擇細流 “擇”同“釋”,舍棄二、古今異義1.竊以為過矣古義:私下,謙辭今義:偷盜2.疏士而不用古義:不任用今義:表示事實上沒有必要3.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古義:用來……的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三、詞類活用(一)名詞活用1.名詞作狀語(1)西取由余于戎從西面(2)蠶食諸侯像蠶一樣2.名詞作動詞(1)服太阿之劍 佩帶(2)樹靈鼉之鼓 陳設(3)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 值得珍愛3.名詞的使動用法卻賓客以業(yè)諸侯 使……成就霸業(yè)(二)動詞活用動詞的使動用法來丕豹、公孫支于晉 使……來(三)形容詞活用形容詞的使動用法(1)強公室 使……強(2)故能明其德 使……顯明四、重點實虛詞1.過(1)竊以為過矣錯誤的2.負(1)客何負于秦辜負,對不起3.就(1)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 接受(2)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成就4.卻(1)王者不卻眾庶 推辭,拒絕5.制(1)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 控制,掌握6.施(1)功施到今 延續(xù)7.而(1)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連詞,表轉折,但是(2)藉寇兵而赍盜糧連詞,表并列關系8.以(1)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介詞,因為(2)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介詞,依靠、憑借(3)是以太山不讓土壤 介詞,因為(4)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連詞,來9.于(1)西取由余于戎 介詞,從(2)客何負于秦哉 介詞,對(3)錦繡之飾不進于前 介詞,到(4)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 介詞,在五、文言句式1.判斷句(1)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者也”表判斷)。(2)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非……也”表示否定判斷)(3)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者”表判斷)2.省略句民以殷盛,國以富強。(“以”后省略賓語“之”)譯文:人民因(此)而殷實富裕,國家因(此)而富強。3.賓語前置句客何負于秦哉(客于秦何負哉)4.狀語后置句(1)西取由余于戎。(現(xiàn)代漢語語序為“西于戎取由余”)(2)東得百里奚于宛。(現(xiàn)代漢語語序為“東于宛得百里奚”)5.定語后置句并國二十舉地千里課文內(nèi)容分析第一段舉出幾位君主起用客卿的史實?這些君主分別啟用了哪些客卿?有何作用?人人物對人才的態(tài)度采取措施結果秦穆公求五子廣納人才遂霸西戎秦孝公用商鞅變法治國民盛國強秦惠王用張儀四面擴張以橫破縱秦昭王得范雎打擊豪貴強化集權結論客卿有功第二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舉例論證,以珠寶等為例,指出秦王對數(shù)件寶物的喜愛之情。假設論證,通過假設,以生活質(zhì)量嚴重下降的圖景,揭示非秦則斥的荒謬。類比論證,以“取人”與“選物”作類比,指出秦王逐客的本質(zhì)是放棄了對人才的重視,危害的是秦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比論證,從音樂方面作對比,點出了秦王“選物”的標準,以引出下文對“取人”標準的論辯。秦王看了李斯這篇《諫逐客書》后,“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請從所持立場、文章內(nèi)容、語言運用、論證方法等角度簡述李斯這篇文章能夠令秦王接受的原因。立場李斯這篇文章是從秦國的立場出發(fā),為秦國能“跨海內(nèi)、制諸侯”著想而發(fā)的言論,使秦王樂于接受文章內(nèi)容文章列舉了秦國發(fā)展史上四位國君通過任用客卿而取得成功的歷史事實,說服力強,令秦王信服。語言運用在語言運用上,李斯能夠注意到秦王的感受,文章開頭不說秦王逐客,而說“吏議”,使秦王易于接受。論證方法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