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突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2講構造地貌的形成考點一地質構造與地貌_第1頁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突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2講構造地貌的形成考點一地質構造與地貌_第2頁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突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2講構造地貌的形成考點一地質構造與地貌_第3頁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突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2講構造地貌的形成考點一地質構造與地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一地質構造與地貌研析典題(2024·山東濰坊模擬)下圖為某區(qū)域地質平面圖,圖中巖層發(fā)生過褶皺,斷層線西南側巖層有明顯的抬升,斷層兩側巖層的垂直運動會造成褶曲中心部分巖層的寬度變化。完成(1)~(2)題。(1)圖示地區(qū)巖層曾受到的主要水平擠壓方向為(B)A.南—北 B.西北—東南C.東—西 D.東北—西南(2)圖中部分巖層的年齡由老到新依次是(C)A.頁巖、砂頁巖、灰?guī)rB.砂頁巖、頁巖、灰?guī)rC.灰?guī)r、砂頁巖、頁巖D.頁巖、灰?guī)r、砂頁巖【思路導引】信息獲取知識調動(1)讀圖文資料:圖中巖層發(fā)生過褶皺,斷層線西南側巖層有明顯的抬升;圖中指向標標注了方向從圖中可以看出西北部巖層水平錯位明顯,斷層線右邊的巖層(灰?guī)r層尤其明顯)向東南方向移動,說明受到來自西北方向的推力,即擠壓方向為西北向東南(2)沉積巖按沉積的順序一般為:老的在下新的在上。背斜中心老兩翼新,向斜中心新兩翼老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灰?guī)r位于中間,兩側分別為砂頁巖,然后為頁巖,中間灰?guī)r層出露部分在斷層沉降側較窄、上升側較寬,表明灰?guī)r層位于背斜頂部。背斜兩翼巖層新、中間巖層老歸納導學1.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地質構造褶皺斷層背斜向斜判斷方法從巖層形態(tài)上判斷巖層一般向上拱起巖層一般向下彎曲巖層受力斷裂并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相對位移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判斷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圖示構造地貌未侵蝕地貌常形成山嶺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東非大裂谷;斷層一側上升的巖塊,常成為塊狀山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降的巖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斷層線常發(fā)育成溝谷、河流侵蝕后地貌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圖示【知識拓展】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的區(qū)別(1)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導致的巖層變形和變位,它是地殼運動的“足跡”,主要有褶皺(向斜、背斜)、斷層(地壘、地塹)。(2)構造地貌是由地質構造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特征,它的主要類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別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斷塊山均為地貌類型。2.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1)利用地質構造找水——向斜槽部、斷層處向斜巖層向槽部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匯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斷層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質構造找礦——向斜槽部探礦、背斜處找油(煤、石油、天然氣均在地質歷史時期的沉積巖中形成)。煤礦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背斜巖層中的礦石很可能被侵蝕掉)注意:背斜處開采煤炭等,易發(fā)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處開采煤炭,易發(fā)生透水事故油、氣背斜巖層向上拱起,油氣質量輕,分布于背斜頂部;背斜是良好的儲油、儲氣構造(3)利用地質構造確定工程建設避開斷層斷層處易產(chǎn)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開向斜向斜是雨水匯集區(qū),建隧道可能會變?yōu)椤八馈彼淼肋x在背斜背斜的巖層呈天然拱形對點訓練鄂西—渝東區(qū)是地質構造復雜區(qū),下圖為鄂西—渝東區(qū)地質剖面示意圖,圖中A—H表示巖層,其中“上構造層”為陸相砂泥巖地層,其巖層形態(tài)與地面構造類似,斷裂破壞作用較弱?!爸袠嬙鞂印敝饕且院O嗵妓猁}巖為主的地層,該構造層斷裂發(fā)育,具隆凹相間的結構特征。“下構造層”總體表現(xiàn)為構造寬緩,斷裂相對不發(fā)育。據(jù)此完成1~3題。1.圖中地貌主體所屬構造地貌為(A)A.背斜山 B.斷塊山C.背斜谷 D.向斜山2.據(jù)圖文推測以下地理要素或現(xiàn)象最先形成的是(D)A.上構造分布的柔性巖層B.中構造中形成的斷層②C.下構造中形成的斷層④D.下構造分布的剛性巖層3.由圖可知,柔性地層厚度縱向上有明顯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因素及表現(xiàn)最可能是(C)A.埋藏深度——F層埋深淺,壓力小,厚度最大B.巖性差異——G層巖性最為柔軟,厚度最小C.沉積環(huán)境——C層沉積環(huán)境最好,沉積厚度最大D.外力作用——G層靠近地表,被外力剝蝕,厚度最小[解析]第1題,從巖層走向看,圖中巖層向上拱起,地質構造為背斜。從地貌上看,根據(jù)材料中提到巖層形態(tài)與地面構造類似,可判斷地貌主體所屬構造地貌為背斜山,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2題,圖中巖石均為沉積巖,根據(jù)沉積巖的沉積順序,越在底部越先沉積,所以下構造中的巖層是最先形成的。下構造中的巖層形成后,在其上方覆蓋了中構造的巖層,接著經(jīng)歷了斷層活動,產(chǎn)生了①~⑥六個斷層,后來地殼抬升,在中構造的海相碳酸鹽巖為主的地層上覆蓋了上構造中的陸相砂泥巖地層,而后發(fā)生褶皺。所以最先形成的是下構造中的剛性巖層,D正確,A、B、C錯誤。故選D。第3題,影響沉積巖厚度的因素主要有沉積環(huán)境、沉積物的來源、外力剝蝕等。結合圖中可知,三個柔性巖層的厚度C最厚,F(xiàn)居中,G最薄。根據(jù)材料中提到,中構造中的巖層是以海相碳酸鹽巖為主的地層,說明在中構造的巖層形成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