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新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00篇(11-15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全國新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00篇(11-15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全國新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00篇(11-15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全國新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00篇(11-15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全國新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00篇(11-15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全國新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00篇精編

(11-15)

第十一篇韓文傳

韓文,字貫道,成化二年舉進士,除工科給事中。出為湖廣右參議。中貴督太和山,

干沒公費。文力遏之,以其羨易粟萬石,備振貸。九溪土酋與鄰境爭地相攻,文往諭,

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書。歲侵,米價翔踴。文請預發(fā)軍餉三月,戶部難之。

文日:“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當之?!蹦税l(fā)縻十六萬石,米價為平。明年召拜戶

部尚書。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臨大事,剛斷無所撓。武宗即位,賞春及山陵、

大婚諸費,需銀百八十萬兩有奇,部帑不給。文請先發(fā)承運庫,詔不許。文言:“帑藏虛,

賞壽自京邊軍士外,請分別給銀鈔,稍益以內庫及內府錢,并暫借勛戚賜莊田稅,而

敕承運庫內官核所積金銀,著之籍。且盡罷諸不急費?!迸f制,監(jiān)局、倉庫內官不過

二三人,后漸添注,或一倉十余人,文力請裁汰。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頃,復欲奪任丘

民業(yè),文力爭乃止。文司國計二年,力遏權幸,權幸深疾之。而是時青宮舊奄

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

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郎中李夢陽進日:“公誠及此時率大臣固爭,

去‘八虎'易易耳?!蔽霓垌毎杭?,毅然改容目:“善。縱事勿濟,吾年足死矣,不

死不足報國?!奔促芍T大臣伏闕上疏,疏入,帝驚泣不食,瑾等大懼。瑾恨文甚,

日令人伺文過。逾月,有以偽銀輸內庫者,遂以為文罪。詔降一級致仕。瑾恨未已,

坐以遺失部籍,逮文下詔獄。數月始釋,罰米千石輸大同。尋復罰米者再,家業(yè)蕩然。

瑾誅,復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節(jié)選自《明史?韓文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其羨易粟萬石,備振貸振:救濟。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當之當:承擔。

C.至臨大事,剛斷無所撓臨:面對。

D.核所積金銀,著之籍著:彰顯。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康]馬/鷹兔/歌舞/角寸后不親萬幾/文每退

朝/對僚屬語及布泣下/

B.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加馬牌兔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

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

C.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藏舞角抵不親萬J1Z文每退

朝小寸僚屬語及細泣下/

D.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僮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

朝對僚屬6吾及輒泣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文為官清正,關注民眾生活。他在湖廣,妥善處理九溪土酋與鄰境爭

地一事;擔任南京兵部尚書時,年成歉收,他開倉取糧十六萬石,平抑米

價。

B.韓文剛正不屈,敢于奏議國事。武宗繼位,諸項費用供給不足,他不顧

非議,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關機構冗員漸增,他援引成例,著手壓縮編

制。

C.韓文疾惡如仇,盡力遏制權幸?;鹿賱㈣让咳找T皇上沉溺于聲色狗

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夢陽的建議,冒死諫i爭,打擊了劉瑾等的囂張氣

焰。

D.韓文剛者易折,飽受政敵陷害。劉瑾以遺失部籍作為罪名,逮捕韓文,

釋放后又兩次罰米,使他傾家蕩產;直到劉瑾被誅后,韓文才復官而后退

休。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頃,復欲奪任丘民業(yè),文力爭乃止。

(2)即偕諸大臣伏闕上疏,疏入,帝驚泣不食,瑾等大懼。

第十一篇韓文傳

1.D[本題通??疾槲难詫嵲~,但有時也可根據材料性質考查部分有一定

實義的虛詞,何時考查實詞,何時考查虛詞,這要根據材料本身的特點來

決定。《韓文傳》的內容適合于考查文言實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本題A項

中的"振"字在古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有"振動""振作""整頓"等義項。這里

的"振"字應當通"賑",表示"救濟"的意思。B項中的"當"也是個多義項的常

用詞,既可表示實詞"抵擋""面對""應該""判罪",又可表示虛詞"將要"之類意

思。文中的"當"字表示"承擔",這在中學課本中經常出現,沒有什么太大的

困難。C項中的"臨"也有幾個義項,如"來到""接近"等,這里的"臨"表示"面

對"義,是符合上下文語境的義項。而D項"著"字原本是"明顯""登錄"等意思,

在文中具體語境應該表示"登錄",試題卻用與"明顯"義有一定聯(lián)系的"彰顯"

義進行干擾,顯然是不正確的解釋。A、B、C三項的解釋都是正確的,因

而D項為正確選項?!?/p>

2.C【這是一種新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種不同的斷句方式,要求考生選

擇正確的答案。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原文中有一個詞"八虎",加了引號,命

題時仍然保留在文句中。這是因為斷句著重考查的是點斷句子,是停頓,

因而我們只考查表示停頓的點號所處的位置,而不考查那些作用在于表明

的標號所處的位置。這里的考查方式是,先預設整個一段文字中的兩處斷

句錯誤,有兩個選項各錯一處,一個選項錯兩處,另一選項無錯誤。本題

在A、D兩項各有一處錯誤,分別在“八人"后和"僚屬"后,B項則兼有這兩

處錯誤。C項沒有錯誤,是正確選項。用客觀題的方式考查斷句,可以避免

主觀題斷句中的混亂以及評分時的困難,對考生來說也有降低難度的含

意?!?/p>

3.B【本題在擬制時,首先將閱讀材料的內容分為若干個方面,然后選擇

較為重要并能貫穿全文的四方面作為切入點,用四個選項來對原文進行概

括和分析。A項的概括分析是韓文為官清正,關注民眾生活;他在湖廣任職

時,妥善處理九溪土酋與鄰境爭地的事情;在擔任南京兵部尚書時,其時

年成歉收,他果斷開倉取糧,平抑了米價。C項的概括分析是韓文疾惡如仇,

盡力遏制權幸大臣;宦官劉瑾等為非作歹,每日引誘皇上沉溺于聲色狗馬,

皇上不理政事,韓文采用郎中李夢陽的建議,冒死諫凈,打擊了宦官劉瑾

等人的囂張氣焰。D項的概括分析是,韓文性格剛強,因而受到政敵陷害;

劉瑾余恨未消,以遺失部籍作為罪名,逮捕韓文,后來又兩次對他罰米,

使韓文傾家蕩產;直到劉瑾被誅后,韓文才得以復官,最后退休。這三個

選項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沒有失當之處。只有C項的概括分

析是,韓文為人剛正不屈,敢于大膽奏議國事;武宗繼位后,諸項費用供

給不足,他不顧非議,一再提出自己看法。行文至此,也還都是正確的。但下

文又說,由于有關機構冗員漸增,他援引成例,著手壓縮編制。其中的"著手

壓縮編制"云云,顯然不符合原文意思。因為他作為戶部尚書,只能呈上奏

章,力請裁汰,而沒有權力"壓縮編制",所以c項所述有誤,應該是正確選

項?!?/p>

4.(1)淳安公主受賜田地有三百頃,又想強奪任丘民眾的產業(yè),因韓文盡力相爭才

停止。(2)當即與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宮闕上奏,奏章呈進,皇上驚哭不食,劉瑾等

人大為恐懼。【理解是文言文翻譯的基礎,而對文意的理解又取決于對文中

實詞與虛詞的理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本題給出的分值,譯出大意超過

了關鍵詞語所賦予的分值,這說明本段材料更多地是考查考生對整體文意

的認識。第(1)小題的關鍵詞語有"民業(yè)""乃"兩個,這是從原文中找出的

稍微重要一些的地方。"民業(yè)"指民眾的產業(yè)。雖然現代漢語已經很少這樣說,

但這一詞義還是能夠推想出來的。"乃"是一個文言虛詞,有許多種用法,具

體說來有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副詞、連詞等。文中的"乃"是副詞用法,表

示在某種條件下才能出現的結果。譯文表述為"才",是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的。

第(2)小題中的關鍵詞語有"偕""疏入"兩處,"偕”是一個多義詞,可以表示

"共同""普遍""和諧",根據上下文語境,這里的"偕"表示"共同"義,譯文中用

"與……一道"來表述是準確的。這一句中的"疏入"是主謂短語,意思是"奏章

呈進"的意思,"疏"這里特別表示給皇上的奏章。需要指出的是,這兩句翻

譯中還有另外一些難點,例如"賜田""伏闕"等,由于較難理解,我們在確定

關鍵詞語時有意舍棄了,這也是出于體現降低難度的考慮。】

【翻譯】韓文,字貫道,成化二年考中進士,授予工科給事中官職。中貴

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韓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錢換萬石米,用來防備賑

貸災荒。九溪土司與鄰境部落因爭奪土地相互攻打,韓文前往訓諭,交戰(zhàn)

雙方都表示服從。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書。此年收成不好,米價高

漲。韓文請求提前發(fā)放三個月的軍餉,戶部認為有困難。韓文說:"救災如

救火,如有罪責,由我承擔。"于是打開糧倉發(fā)放十六萬石糧食,米價恢復

正常。第二年任命為戶部尚書。韓文為人凝重敦厚,和藹純美,平時謹慎謙

虛。而到面臨大事,堅決果斷不妥協(xié)。武宗即位,賞賜及修建皇家陵墓、

完成大婚的各項費用,需要銀一百八十多萬兩,國庫無力供給。韓文請求

先啟用承運庫,皇帝下詔不允許。韓文說:"府藏空虛,賞賜除京邊軍士以外,

請分別給銀鈔,加一些內庫及內府錢。并暫時借用勛臣外戚賜莊的田稅,

然后下令承運庫內官核實庫內儲積的金銀,記錄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種

不急需的開支。"按舊有規(guī)定,監(jiān)局、倉庫內官不能超過二三人,后來逐漸

增加,有的一倉十多人,上林苑、林衡署竟達三十二人,韓文竭力請求裁

減冗員。淳安公主賞賜三百頃土地,又想奪取任丘百姓的田產,韓文竭力抗

爭才停止。韓文主持國家經濟兩年,竭力遏制權貴幸臣,權貴幸臣對他深

惡痛余色。而這時青宮原有宦官劉瑾等八人號稱"八虎",天天引誘皇帝逐狗跑

馬、放鷹獵兔、鶯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韓文每次退朝,對同僚

談及此事,便傷心落淚。郎中李夢陽進言說:"您如果在此時率領大臣堅決抗

爭,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韓文捋須挺胸,毅然改變容色說:"好!即使

事不成功,我這個年紀死也無憾了,不死不足以報效國家。"于是偕同諸大

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進,皇帝震驚哭泣不能進食。劉瑾等人非常恐懼。

劉瑾特別恨韓文,天天派人探察韓文的過失。一個月后,有人把假銀輸入

內庫,于是以此作為韓文的罪狀?;实巯略t降韓文一級官職退休,劉瑾并

未解恨,以遺失戶籍檔案定罪,逮捕韓文入欽犯監(jiān)獄。幾個月后才釋放,

罰米一千石輸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罰米,韓文家業(yè)蕩然無存。劉瑾被誅

殺后,韓文恢復原官,退休。韓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時年八十六歲。

第十二篇于休烈傳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貞意,機鑒敏悟。自幼好學,善屬文。舉進士,授秘書省正

字。轉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值祿山構難,

肅宗踐祚,休烈遷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

謂休烈日:“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日:“禹、湯罪己,其

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guī)過,臣不勝大慶?!睍r中原蕩覆,典章殆盡,無史籍

檢尋。休烈奏日:“《國史》《實錄》,圣朝大典,修撰多時,今并無本。伏望下御

史臺推勘史館所由,令府縣招訪。有人別收得《國史》《實錄》,如送官司,重加購

賞?!鼻靶奘饭俟げ渴汤身f述陷賊,入東京,至是以其家藏《國史》一百一十三卷送

于官。休烈尋轉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五代帝王論》,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

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

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別名品,宰臣

元載稱之,乃拜右散騎常侍,依前兼修國史,累封東??す?,加金紫光祿大夫。在朝

凡三十余年,歷掌清要,家無脩石之蓄。恭儉溫仁,未嘗以喜慍形于顏色。而親賢下

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篤好墳籍,手不釋卷,以至于終。大歷七

年卒,年八十一。是歲春,休烈妻韋氏卒。上特詔贈韋氏國夫人,葬日給鹵簿鼓吹。

及聞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贈尚書左仆射,膊絹百匹、布五十端,遣謁者內常侍吳承

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榮,少有其比。(節(jié)選自《舊唐書?于休烈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幼好學,善屬文屬文:撰寫文章。

B.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踐祚:帝王即位。

C.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勵精:專心致志。

D.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蕩覆:動蕩傾覆。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順之侯為國子祭;取權留史館4修撰以下

之彳木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順之/奏為國子祭;取權留史館修撰以下

之/休烈恬然隹持殊不介於

C.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似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4疾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

之彳木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席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

之彳木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休烈忠誠機敏,謹遵職業(yè)操守。他自幼好學,入仕后受到楊國忠排擠,

離京到地方任職;安祿山叛亂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于史官職責的

問題。

B.休烈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當時歷經戰(zhàn)亂,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

求當朝大典以備查檢使用,最終得到前修史官韋述家藏《國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終生好學不倦。他雖遭貶職,卻恬然處之,毫不在意,在

朝三十余年,歷任要職,并無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至去世。

D.休烈夫婦去世,盡享身后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詔追贈她國夫人;他

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仆射,并派專人到他家表示慰問。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guī)過,臣不勝大慶。

(2)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

第十二篇于休烈傳

1.D[本題通常考查單音節(jié)的實詞,有時也可考查雙音節(jié)的詞語,何時考

查單音詞,何時考查雙音詞,要根據材料本身的語言現象來決定。這份試

卷主要是考查雙音節(jié)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A項中的"屬文”在古漢語中是

一個常見詞語,意思是"寫文章",例如《漢書》中就有“通《詩》《書》,

能屬文"的說法,《三國志》中也有“征善屬文者以充之"的用例。B項中的"踐

祚"雖也是一個較為常見的詞,但與古代文化有較密切的聯(lián)系。我國古代社

會以帝王為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者,因而特稱帝王即位為"踐祚",含有禮尊帝王

的意思。當然,大臣臨時代行王政也可稱為"踐祚",如《史記》中說"周公

乃踐祚代成王攝行政當國",不過這種情況極為少見。D項中的“動蕩"本指"波

浪起伏",又可比喻"局勢不穩(wěn)定、不平靜”等,試題里的"動蕩"標注為"動蕩

傾覆"義,是符合上下文語境的。而C項中的"勵精"原本是"振作精神”的意

思,試題卻用"專心致志”的含義來進行干擾,顯然是不正確的。A、B、D

三項的解釋都是正確的,因而根據題干要求,C項為正確選項?!?/p>

2.D【這是一種新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種不同的斷句方式,要求考生選

擇斷句正確的一項。這道題的命題思路是,先在整個一段文字中設置兩處

斷句錯誤,在兩個選項各設一處錯誤,第三項則有兩處錯誤,而第四項無

錯誤。本題在A、B兩項各有一處錯誤,分別在“史館"后和"恬然"后,C項

則兼有這兩處錯誤。而D項沒有錯誤,是正確選項。用客觀題的方式考查

斷句,可以避免主觀題答題時的斷句混亂以及評分時的困難,對考生來說

也有降低難度的含意?!?/p>

3.A【本題的擬制首先將閱讀材料的內容分為若干個方面,然后選擇較為

重要的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用四個選項來對原文的表述進行概括和分析。

B項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能夠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歷經戰(zhàn)亂之后,

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使用,最終得到韋述家藏的《國史》一百余

卷。C項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對名利十分淡泊,終生好學不知疲倦;他雖

然被貶職,卻能恬然處之,并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歷任各種要職,卻沒有多少

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一直到去世。D項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夫婦去世

以后,盡享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地下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

又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仆射,同時派專人到他家去表示慰問。這三項的概括和

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沒有不妥當的地方。A項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忠

誠機敏,遵守職業(yè)操守;他自幼好學,進入仕途后遭到楊國忠排擠,只能

到地方任職。行文至此,還沒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不過下文卻又說,安祿山叛亂

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按照原文的表述,肅宗確

實問到于休烈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但休烈閃爍其詞,并未正面回答。其中"直言不

諱"云云,顯然不符合原文的意思。A項所述有誤,根據題干要求,應該是正

確選項。】

4.(1)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

正過錯,我深表慶賀。(2)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后輩,雖然

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色都沒有。【對文意的理解是文言文翻譯的基礎,

而對文意的理解又取決于對文中實詞與虛詞的理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這里翻譯題在要求上對譯出大意與關鍵詞語所賦予的分值大體相當,說明

對考生的要求既有對整體文意的理解,又有對重點詞語的認識。第(1)小

題的關鍵詞語有"罪己""規(guī)過"兩個,這是從原文中找出的較難一些的地方。

"罪己"字面上指"歸罪自己",但常常表示君王能夠自責,是君王為政為事開

明的表現。"規(guī)過”的意思是改正過錯,文中用于君王身上,是指尊長者能夠

作出表率。這一題中還有一個難點,即"其興也勃焉",這是《左傳?莊公H■一年》

中的話,用現代漢語中的主謂短語無法翻譯,于是譯為較為常見的偏正短語"蓬勃興

起",這是考慮現代漢語的表述習慣,可使行文更加流暢一些。第(2)小題中的

關鍵詞語有"親賢""推轂""曾"三個,"親賢"較好理解,意思是“親近賢人"。"推

轂"則較難,本來的意思是"幫助人推車前進",比喻為"助人成事",又可以比

喻為“推薦人才”,在原文的語境中,譯為"推薦"顯然更為恰當。"曾"是副詞,

常常用來表示情況出乎意料,可以譯為"竟然""卻"之類。毋庸諱言的是,這

兩個文句中還有一些難點,例如"大慶""位崇”等,由于不易理解,我們未將

它們確定為關鍵詞語,這正是為了要降低試題的難度?!?/p>

【翻譯】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誠,機警聰慧。自幼好學,善做文章,考

中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調任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任宰相時,排擠

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調出京師任中部郡太守。時值安祿山叛亂,肅

宗即位,于休烈調任太常少卿,掌管朝會禮儀之事,兼管編修國史。肅宗

自鳳翔回到京,振作精神,聽納諫議,曾對于休烈說:"君主的一舉一動必定

記錄,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過失,卿是否要記錄?"于休烈回答:"大禹、

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

表慶賀。"此時中原動蕩顛覆,典章、制度喪失殆盡,沒有歷史典籍文獻可

供檢尋?!秶贰贰ⅰ秾嶄洝肥鞘コ卮蟮浼?,編撰已久,如今并無刻本。

祈請下詔御史臺查勘史館藏書之來源,令府縣征收尋訪。有人從別處收得

《國史》、《實錄》,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購并賞賜。前任編修史官工部

侍郎韋述陷入賊中,滯留東京,到這時便將其家國所藏《國史》一百一十

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隨即調任工部侍郎、修國史,進獻《五代帝王論》,,

皇上甚為稱贊。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賢能,因于休烈修撰國史與自己

平列,便嫉恨他,奏請他任國子祭酒,暫且留在史館從事修撰以貶低他。

于休烈安然自處,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審察鑒定官員之優(yōu)者,宰臣元載

稱贊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騎常侍,仍舊兼管修撰國史,加封金紫

光祿大夫。在朝為官共三十余年,歷任清要之職,家中沒有些微積蓄。為人

恭儉溫良仁慈,從未以喜怒形于顏色。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

后輩,雖然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色都沒有。一心沉浸于研習古代典籍,

手不釋卷,直至生命終結。大歷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這年的春天,

于休烈之妻韋氏去世?;噬咸貏e降詔追贈韋氏為國夫人,下葬那天提供儀

仗鼓吹。及至聽說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許久,褒獎追贈尚書左仆射,賜

給助喪用絹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去宅第宣旨慰問。儒

者所受之恩寵,少有能與之相比的。

第十三篇來護兒傳

來護兒,字崇善,未識而孤,養(yǎng)于世母吳氏。吳氏提攜鞠養(yǎng),甚有慈訓。幼而卓葷,

初讀《詩》,舍書嘆曰:“大丈夫在世,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群輩驚其言而壯其

志。及長,雄略秀出,志氣英遠。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

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

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進住上開府,賞物一千段。仁壽初,遷瀛州

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煬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戀,累日不能出境,詣闕

上書致請者,前后數百人。帝謂日:"昔國步未康,卿為名將,今天下無事,又為良

二千石,可謂兼美矣。”大業(yè)六年,車駕幸江都,謂護兒日:“衣錦晝游,古人所重,

卿今是也?!蹦速n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xiāng)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

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十二年,駕幸江都,護兒諫目:“陛下興軍旅,百姓易

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駐駕洛陽,與時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錦之

地,臣荷恩深重,不敢專為身謀?!钡勐勚?,厲色而起,數日不得見。后怒解,方被

引入,謂曰:“公意乃爾,朕復何望!"護兒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構逆,深忌之。

是日旦將朝,見執(zhí)。護兒日:“陛下今何在?”左右口:“今被執(zhí)矣?!弊o兒嘆目:

“吾備位大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乃遇害。護兒重然諾,敦交契,廉于財利,不事產業(yè)。至于行軍用兵,特多謀算,每

覽兵法,目:“此亦豈異人意也!”善撫士卒,部分嚴明,故咸得其死

力。(節(jié)選自《北史?來護兒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p>

/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B.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p>

/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C.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p>

/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D.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p>

/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

冠禮后才起的。

B.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

帝、哀帝、煬帝。

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

年長的兒子繼承。

D.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

可指赴京都。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來護兒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吳氏教誨,立下

為國殺敵、求取功名的志向;長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氣英發(fā)。

B.來護兒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擁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聲名遠聞,屢受

嘉獎;煬帝時,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職,上書請愿者達數百人。

C.來護兒直言勸諫,后被奸人殺害。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游江都,

引發(fā)煬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殺害他時,煬帝也沒有設法保護。

D.來護兒廉于財利,用兵極有謀略。他信守承諾,注重友情,輕視錢財,不

置產業(yè);善待士卒,處事嚴明,謀略多合兵法,部屬爭相盡力。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第十三篇來護兒傳

1.D[這是一種新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種不同的斷句方式,要求考生選

擇正確的答案。命題時的具體作法是,先預設要求考生斷句的整段文字中

的兩處斷句錯誤,有兩個選項各安排一處錯誤,一個選項安排兩處錯誤,

另一選項無錯誤。本題在B、C兩項各有一處錯誤,分別為"所"字屬上以及

"護兒"屬上,A項則兼有這兩處錯誤。B項"所"字屬上后,后面"住白土村"

的主語是誰就不清楚;C項"護兒"屬上后,"軍旅"和"護兒"并列,做"數見”

的賓語,也說不通,同時下面"???句又缺損主語,所以也不妥。D項沒

有錯誤,是正確選項,全句意思是:正好遇到周國軍隊平定淮南,來護兒

所住的白土村,地處邊界,屢次見到軍隊,來護兒常常情緒激昂而有建立

功名的志向;等到開皇初年,宇文忻等鎮(zhèn)守廣陵,平定陳國的戰(zhàn)役,來護

兒有功勞在其中。用客觀題的方式考查斷句,可以避免主觀題斷句中的混

亂以及閱卷場上評分時的困擾,對考生來說也有降低難度的含意?!?/p>

2.C【本題是從閱讀材料中選取四個能夠體現古代文化涵義的詞語,對其

相關內容進行解釋,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義,要求選擇出不正確的一項。

A項是關于古人的"名"和"字二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

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抖Y記?檀弓上》:"幼名,冠字。"說的就

是這個意思。B項的"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據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

如武帝、哀帝、煬帝等。帝王的謚號一般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

D項"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可指赴朝廷,例如《漢

書?朱買臣傳》:"后數歲,買臣隨上計吏為卒,將重車至長安,詣闕上書,

書久不報?!焙笠部芍父熬┒迹缢纬M袞《梁溪漫志?范信中》:"范既

脫,欲詣闕,而無裹糧。"以上三項表述并無不當之處,都是正確的。只有

C項說到的"嗣位"指繼承君位,這話是對的;但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嫡長

子繼承制,泛泛地只說是長子繼承制,不準確。所以(項的表述是錯誤的,

是正確選項?!?/p>

3.C【本題在擬制時,首先將閱讀材料的內容分為若干個方面,然后選擇

較為重要并能貫穿全文的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用四個選項來對原文進行

分析和概括。A項的分析概括是來護兒少年已有大志,長大后秀拔超群。他

很小的時候就成為孤兒,由于受到吳氏的教誨,少年時代便立下為國殺敵、

求取功名的遠大志向;等到他長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氣英發(fā)。B項的

分析概括是來護兒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爰戴。他在瀛州刺史任上實行善政,

聲名遠播,多次受到嘉獎;煬帝嗣位后召他到朝廷任職,百姓舍不得他離

開,上書請愿的有幾百人之多。D項的分析概括是來護兒廉于財利,用兵

很有謀略。他講究信用,注重友情,不貪錢財,不事產業(yè);他用兵足智多

謀,紀律嚴明,善待士卒,大家都愿意為他效力。這三個選項的概括和分

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沒有不當之處。C項的分析概括說來護兒敢于直言勸

諫,后來被奸人殺害;說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游江都,引發(fā)煬帝

大怒。行文至此,也都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下文又說,宇文化及要殺來護兒時,

煬帝沒有設法保護,這不符合原文意思。因為來護兒被抓時,煬帝已經被宇文化及殺

了,因而不可能再去保護他。原文說到來護兒被捕時,問"陛下現在在哪里",旁邊的

人告訴他"現在已經被抓起來了",所以從原文看,當時煬帝也是不可能設法保

護來護兒的。C項所述有誤,是正確選項?!?/p>

4.(1)陛下興起戰(zhàn)事,易于引起百姓嘆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

擔心不合適。(2)不能清除兇惡悖逆之人,終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

能抱憾于黃泉之下,還能再說什么呢!【理解是文言文翻譯的基礎,而對

文意的理解又取決于對文中關鍵詞語的理解。第(1)小題的關鍵詞語有"軍

旅""咨怨""游幸"三處。"軍旅"指軍隊,也可指軍事;這里指軍事、戰(zhàn)事,應

當不難理解。類似的例子如《史記?高祖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

軍旅老弱罷轉漕。""咨怨"指嗟嘆怨恨??忌鷮?咨"表示嗟嘆不應感到陌生,

如《蜀道難》中的"側身西望長咨嗟";止匕外,僅據"怨"字也不難推測整個詞

語的意思與怨恨、抱怨有關。類似的例子如《陳書?宣帝紀》:"飛芻挽粟,

征賦頗煩,暑雨祁寒,寧忘咨怨。""游幸"指帝王或后妃出游;這里指煬帝

出游,這應該不難理解。類似的例子如《北史?雀光傳》:"(陛下)專薦郊

廟,止決大政,輔神養(yǎng)和,簡息游幸,則率土屬賴,含生仰悅矣。"第(2)

小題中的關鍵詞語有"兇逆""王室""泉壤"三處。"兇逆"指兇惡悖逆,也指兇

惡悖逆的人,這里指后者。類似的例子如漢朝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幕

府董統(tǒng)鷹揚,掃除兇逆。""王室"指朝廷,這個比較簡單。類似的例子如《左

傳?僖公五年》:“勛在王室,藏于盟府。""泉壤"指黃泉之下,地下。類似的

例子如《晉書?謝玄傳》:"伏愿陛下矜其所訴,蒲然垂怒,不令微臣銜恨泉

壤「

【翻譯】來護兒,字崇善,不記事時就成了孤兒,被伯母吳氏撫養(yǎng)。吳氏

關懷教育,給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誨。他從小聰明出眾,剛開始讀《詩經》,

放下書感嘆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國家剿滅叛賊來博取功名!”周圍的人

都對他的話感到吃驚,認為他志向宏大。長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

志向氣量非常人所及。適逢周朝軍隊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處戰(zhàn)場,

經常見到軍隊,護兒常想建功立業(yè)。開皇初年,宇文忻等鎮(zhèn)守廣陵。平定

陳國的戰(zhàn)役,護兒有戰(zhàn)功,晉升上開府,賞賜綠帛一千段。

仁壽初年,調任瀛州刺史,以善政聞名。多次被文帝慰勞勉勵。煬帝

即位,被征入朝,當地百姓牽車攔路戀戀不舍,連續(xù)幾天不能出境,到朝

廷上書挽留的人,前后有幾百人。煬帝對他說:"先前國家還沒有安定的時

候,你是名將,如今天下無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說是兼得其美了。"大業(yè)

六年,煬帝來到江都,對來護兒說:"衣錦還鄉(xiāng),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現在

就是啊。"就賜給他綴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讓他謁拜先人的墳墓,宴請同

鄉(xiāng)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員一起到他家,暢飲一整天,朝廷上下都很

羨慕他。十二年,煬帝出游江都,護兒勸諫說:"陛下興起戰(zhàn)事,易于引起

百姓嘆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擔心不合適。希望陛下停留洛陽,

休息一段時間。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鄉(xiāng),我受恩深重,不敢只為

自己。"煬帝聽后,變色而起,好幾天不讓護兒進見。后來怒氣消解了,才

叫人引進,對護兒說:"你心中既然這樣,我還有何指望!"護兒于是不敢說

話。等到宇文化及謀叛時,對護兒甚為忌恨。那天早晨將去上朝,被叛賊

捉住,護兒說:"陛下現在在哪里呢?"身邊的人說:"現在已經被捉住了。"

護兒嘆息說:"我是大臣,擔負國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兇惡悖逆之人,終致

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黃泉之下,還能再說什么呢!”于是被殺害。

護兒重信用,講交情,淡泊財利,不經營產業(yè)。在行軍用兵方面,計

謀特多,每次閱覽兵法,就說:"這難道也是異人的想法!"善于安撫士兵,

處分嚴明,所有士兵都愿意為他效力。

第十四篇孫傅傳

孫傅,字伯野,海州人。登進士第,為禮部員外郎。時蔡脩為尚書,傅為

言天下事,勸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脩不能用。遷至中書舍人。宣和末

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

以妨農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

軾奏貶靳州安置給事中許翰以為傅論議雖偶與軾合,意亦亡他,

以職論事而責之過矣,翰亦罷去。靖康元年,召為給事中,進兵部尚書。

上章乞復祖宗法度,欽宗問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豐法惠國,崇、

觀法惠奸?!睍r謂名言。十一月,拜尚書右丞,俄改同知樞密院。金入圍

都城,傅日夜親當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墮于護龍河,填尸

皆滿,城門急閉。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欽宗詣金帥營,以傅輔

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屢貽書請之。及廢立檄至,傅大慟

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敖鹑藖硭魈?、

帝后、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謀匿之民間,別求狀類宦者二人殺

之,并斬十數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日:"宦者欲竊太子出,都人爭斗

殺之,誤傷太子。因帥兵討定,斬其為亂者以獻。茍不已,則以死繼之?!?/p>

越五日,無肯承其事者。傅日:“吾為太子傅,當同生死。金人雖不吾索,

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八鞆奶映?。金守門

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預?"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

當死從?!笔窍?,宿門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紹

興中,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日忠定。(節(jié)選自《宋史?孫傅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

妨農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新州安置/

B.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

妨農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薪州安置

C.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

農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新州安置/

D.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

農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新州安置/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

為進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

等事宜。

C.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

欽宗。

D.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

他兒子。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孫傅入仕以后,積極向上建言。他擔任禮部員外郎,對尚書蔡脩縱論天

下大事,勸蔡迅速有所變更,否則必將失敗,可惜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

B.孫傅上奏,請求恢復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書后,從效用角度高度評價

祖宗法度和熙、豐年間的法度,批評崇、觀年間的法度,受到時人贊許。

C.孫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擄走欽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謀藏

匿太子,殺二宦者將首級送至金營,欺騙金人說,這就是誤傷太子之人。

D.孫傅舍身取義,死后謚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營,孫傅隨往,卻受到守

門者勸阻,他表示身為太子傅,應誓死跟從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

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

(2)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

第十四篇孫傅傳

1.A【這是一種新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種不同的斷句方式,要求考生選

擇斷句正確的一項。命題時的具體作法是,先預設要求考生斷句的整段文

字中的兩處斷句錯誤,有兩個選項各安排一處錯誤,一個選項安排兩處錯

誤,另一個選項無錯誤。本題在B、D兩項各有一處錯誤,分別為"奏"字屬

±(相應地在"所論"后點斷)以及"使者"屬上(相應地讓"所過"二字屬下),

C項則兼有這兩處錯誤。A項沒有錯誤,是正確選項。B項的"奏"字屬上,

下文的"貶新州安置”就成了宰相的已經實現了的行為,而且"貶"的權限也應

該在皇帝而不在宰相,這里顯然是不合事實的。D項的"使者"屬上,割裂了

"使者所過"的意義,同時又使“調夫治舟”成了使者的行為,造成上下文語意

混亂,也是不正確的。C項則兼有這兩處錯誤。用客觀題的方式考查斷句,

可以避免主觀題斷句中的混亂以及閱卷場上評分時的困擾,對考生來說也

有降低難度的意味?!?/p>

2.D【這也是一種新的題型,即在閱讀材料中選取四個具有古代傳統(tǒng)文化內

涵的詞語,對相關內容進行解釋,反映其中的文化意義,要求考生選擇出

正確或不正確的一項。這一題型在2014年的全國大綱卷中已經作過嘗試,

收到較好的效果,只是尚未引起普遍重視而已。本題要求選擇不正確的一

項,給出的大多是常見的傳統(tǒng)文化現象。由于是第一次大面積的考查,不

宜太深,因而對難度的考慮稍多,難度的控制也較嚴格。A項的"登進士第"

指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這是最簡潔的表述方式,不枝

不蔓。至于經過什么考試,考試在哪一級機構進行,全都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