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肅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賽項規(guī)程(中職學生組)_第1頁
2024年甘肅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賽項規(guī)程(中職學生組)_第2頁
2024年甘肅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賽項規(guī)程(中職學生組)_第3頁
2024年甘肅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賽項規(guī)程(中職學生組)_第4頁
2024年甘肅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賽項規(guī)程(中職學生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甘肅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

中職學生組工程測量賽項競賽規(guī)程

一、賽項名稱

賽項名稱:工程測量

英文名稱:EngineeringSurvey

賽項組別:中職學生

賽項歸屬:資源環(huán)境與安全大類

二、競賽目的

通過本次競賽,為各工程建設的標準化、系列化、生產快捷化等提供工程測量服

務保障作用,檢閱參賽選手的工程測量基本理論知識、技術應用水平和測量儀器操

作能力,引領職業(yè)院校中職工程測量專業(yè)建設與課程改革;引導中等職業(yè)學校關注

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新技術的應用,促進資源環(huán)境與安全類工程測量專業(yè)教學案例及相

關教學資源的積累,推動課程改革與建設,加快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和創(chuàng)新

的步伐,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業(yè)發(fā)展;展示近年來我省中等職業(yè)學校資源

環(huán)境與安全類工程測量專業(yè)的教學改革成果及師生良好精神面貌,反映參賽學生的

組織管理、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效率、安全意識等方面的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

滿足企業(yè)需要的建設類高技能人才。

三、競賽地點、時間

競賽地點:甘肅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校本部(蘭州新區(qū)賀蘭山大道北段615號)

(以最終通知為準)

競賽時間:待定(以教育廳通知時間為準)

四、競賽內容

(一)競賽內容

競賽包括兩項:四等水準測量和一級導線測量及單點放樣。技能操作將根據觀

測、記錄、數據處理等操作規(guī)范性、協(xié)調性、完成速度、外業(yè)觀測和計算成果質量

等進行評分。

(二)競賽時間

1.四等水準測量、計算規(guī)定用時為60分鐘,外業(yè)觀測不得超過55分鐘。

2.一級導線測量及單點放樣、計算規(guī)定用時為70分鐘,外業(yè)觀測放樣不得超過

60分鐘。

3.四等水準測量、計算完成時間在50分鐘以內不扣分;50~60分鐘完成,超過

50分鐘的部分按1分鐘扣1分;完成時間超過60分鐘停止比賽,該四等水準測量、

計算比賽項成績零分;時間分10分,扣完為止。(根據最終確定的競賽場地對用時

進行適當調整)。

4.一級導線測量和放樣及計算完成時間在60分鐘以內不扣分;60~70分鐘完成,

超過60分鐘的部分按1分鐘扣1分;完成時間超過70分鐘停止比賽,該一級導線

測量和放樣及計算比賽項成績零分;時間分10分,扣完為止。(根據最終確定的競

賽場地對用時進行適當調整)。

(三)競賽成績構成

各參賽隊四等水準測量占40%、一級導線測量及單點放樣占60%的比例計算總成

績。

五、競賽方式

1.本次競賽以團隊方式進行,男女不限。每隊由4名選手(不得跨校組隊)組

成,可配備2名指導教師。

2.由參賽選手按要求現場完成水準儀和全站儀的實際操作、記錄、計算。

3.本次競賽不邀請省外代表隊參賽和觀摩。

六、競賽流程

根據參賽隊伍規(guī)模安排賽項日程,以最終通知為準。

1.參賽選手必須按照賽項執(zhí)委會規(guī)定的參賽時間提前30分鐘參加檢錄、抽簽,

統(tǒng)一進入比賽場地。

2.競賽中的四等水準測量、計算和一級導線測量及放樣、計算,各隊參賽順序

提前抽簽決定,各參賽隊按比賽報名表中的順序將選手分別編號為1、2、3、4號(比

賽過程中不得變更),按規(guī)則要求獨立完成抽簽確定的閉合水準路線、導線測量路

線及單點放樣的測量任務。

3.每個參賽隊4名選手合作完成四等水準測量和一級導線測量及放樣并現場進

行平差計算,觀測和計算數據必須直接填寫在規(guī)定的表格內(表格見附件)。表格

填寫好后應及時交給裁判員,不得帶離比賽場地,否則成績無效。

4.四等水準測量流程

⑴每位選手完成一個測段(即兩個固定點之間的路線)的觀測和記錄計算,具

體流程如下:

①第1測段(已知點1A到2A號未知點)由本隊1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

觀測,2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3、4號選手負責水準尺安置;

②2測段(2A號未知點到3A號未知點)由本隊2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

測,3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1、4號選手負責水準尺安置;

③3測段(3A號未知點到4A號未知點)由本隊3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

測,4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1、2號選手負責水準尺安置;

④4測段(4A號未知點到已知點1A)由本組4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

1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2、3號選手負責水準尺安置。

⑵觀測結束后,儀器裝箱回到出發(fā)處,記錄表格交給裁判員,裁判員暫停計時,

工作人員帶領選手到指定地點等待進行內業(yè)計算。裁判員將原始記錄數據交工作人

員復印2份后交給3號、4號參賽選手,繼續(xù)計時。

⑶各參賽隊由3號和4號參賽選手分別獨立進行四等水準測量成果計算。計算

所用的水準測量成果計算表由賽項執(zhí)委會提供(計算式樣見附件),計算表的輔助

計算欄中必須填入水準線路閉合差。

⑷3號、4號選手內業(yè)計算完成后交1號選手核對,如計算結果一致并符合技術

要求,上繳成果計算表和本隊外業(yè)觀測記錄表后結束比賽。如有錯誤應查明原因,

在規(guī)定時間內可重算或重測直至計算結果一致并符合技術要求。重新觀測記錄數據

復印和計時參照上條規(guī)定執(zhí)行,重算或重測的時間一律計算在比賽時間內。

5.一級導線測量和放樣流程

⑴每位選手完成一個測站的觀測和記錄計算,具體流程如下:

①1A測站點由本隊4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1號選手進行記錄、計

算,2、3號選手負責安置棱鏡;

②2A測站點由本隊1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2號選手進行記錄、計

算(由二測回聯(lián)接角平均值及導線邊水平距離往返平均值推算2號測站點坐標,根

據設計坐標放樣3號點,檢核無誤后再進行一級閉合導線測量),3、4號選手負責

安置棱鏡;

③3A測站點由本隊2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3號選手進行記錄、計

算,1、4號選手負責安置棱鏡;

④4A測站點由本隊3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4號選手進行記錄、計

算,1、2號選手負責安置棱鏡。

⑵觀測結束后,儀器裝箱回到出發(fā)處,記錄表格交給裁判員,裁判員暫停計時,

將原始記錄數據交工作人員復印2份后分別交給1、2號選手,繼續(xù)計時。

⑶各參賽隊由1號和2號參賽選手分別獨立進行導線平差內業(yè)計算。內業(yè)計算

所用的閉合導線測量成果計算表由賽項執(zhí)委會提供(計算式樣見附件),計算表的

輔助計算欄中必須填入導線的方位角閉合差、坐標增量閉合差和導線全長相對閉合

差。

⑷1號、2號選手內業(yè)計算完成后交4號選手核對,如計算結果一致并符合技術

要求,上繳成果計算表和本隊外業(yè)觀測記錄表后結束比賽。如有錯誤應查明原因,

在規(guī)定時間內可重算或重測直至計算結果一致并符合技術要求。重新觀測記錄數據

復印和計時參照上條規(guī)定執(zhí)行,重算或重測的時間一律計算在比賽時間內。

七、競賽賽卷

水準測量、全站儀導線測量和放樣,水準、導線試題(樣題)見附件。

八、競賽規(guī)則

1.參賽資格:參賽選手須為中等職業(yè)學校全日制在籍學生(職業(yè)高中、普通中

專、技工學校、成人中專)學生;五年制高職學生報名參賽的,一至三年級(含三

年級)學生參加中職組比賽,但獲得往屆本賽項一等獎選手除外,不限性別,年齡

須不超過21周歲(年齡計算的截止時間以2024年1月1日為準)。

2.參賽選手須著裝整齊,帶齊三證(身份證、學生證、參賽證),并配帶參賽

胸卡。缺一者不準參加比賽。

3.賽前安排參賽隊熟悉技能操作比賽場地,讓選手了解測量場地的地形、地貌。

4.比賽需連續(xù)進行,比賽一旦計時開始不得無故終止比賽。如果在比賽期間測

量儀器發(fā)生非人為故障,致使比賽不能繼續(xù)進行,需經裁判長(或副裁判長)確認

并批準,比賽可重新開始。本賽項由于其測量工作性質特點,決定了只能室外作業(yè),

測量工作中偶遇降雨、暴曬、大風等惡劣天氣條件屬正常現象,無法避免,不可抗

拒,裁判長有權做出是否繼續(xù)進行比賽的裁決。

5.參賽隊不得將原始數據先用計算器或草稿紙記錄然后再轉抄到比賽表格中,

否則取消該項成績。觀測數據必須原始真實,嚴禁弄虛作假,否則取消參賽資格。

6.選手文明參賽,不允許妨礙或阻擋其他隊的觀測;如發(fā)現,經裁判員判定為

故意行為,將取消參賽資格。

7.參賽隊應規(guī)范作業(yè),注意測量安全及儀器保護,全站儀遷站時儀器必須關機

裝箱,帶覘牌的棱鏡可不裝箱,但不得從覘牌上卸下。

8.比賽過程中現場裁判監(jiān)督儀器使用、觀測、記錄、計算以及選手配合過程中

的規(guī)范性,防止出現人員、儀器安全事故,經提醒不改者,現場裁判有權終止比賽。

9.競賽詳細規(guī)則要求,見附件:2024年甘肅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工程測

量賽項技術規(guī)范。

九、競賽環(huán)境

1.四等水準測量比賽場地,由賽項執(zhí)委會提供硬質或軟質比賽場地、測量儀器

精度指標、配套腳架及一對3m木質雙面水準尺(紅面分別為4687、4787)、2個尺

墊、記錄板、記錄表格,抽簽確定的水準測量線路。其中,儀器采用與國賽一致儀

器,原則上參賽隊自帶測量儀器、標尺、尺墊等,不方便自帶的,由主辦方提供備

用儀器設備。

2.一級導線測量和放樣由賽項執(zhí)委會提供硬質或軟質比賽場地、測量儀器精度

指標及附件(一臺全站儀主機,兩套帶基座覘牌單棱鏡組,三副三腳架)、記錄板、

記錄表格,抽簽確定的導線測量線路。其中,儀器采用與國賽一致儀器,原則上參

賽隊自帶測量儀器、對講機、卷尺、直尺、筆等,不方便自帶的,由主辦方提供備

用儀器設備。

3.賽項總聯(lián)絡:茍長/p>

實踐操作技術支持:黃玉蘇州一光

儀器有限公司)

4.水準測量、導線測量測點布設示意圖(參考圖,以實地為準)。

⊙1AN⊙2A

⊙1B

⊙2B

⊙1C⊙2C

⊙1D⊙2D

⊙3A

⊙4A

⊙3B

⊙4B

⊙3C

⊙4C

⊙3D

⊙4D

△定向點B

□1A

□2A

□1B

□2B

□2C□1C

□2D□1D

N

□4A

□3A

□4B

□3B

□4C

□3C

□4D

□3D

十、技術規(guī)范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20)、中華人民

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T8-2011)執(zhí)行,詳見附件:2024年甘肅省

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工程測量賽項技術規(guī)范。

十一、技術平臺

比賽器材和技術平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

-202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T8-2011),且國產化

的、具有自主產權的儀器設備。

1.水準儀基本技術參數要求為:每千米往返測高差中數的偶然中誤差規(guī)定等于

或優(yōu)于±3.0mm;望遠鏡物鏡有效孔徑≥28mm、放大率≥38×;乘常數100;安平精

度±0.3″,安平時間≤2s;圓水準器靈敏度20′/2mm;工作溫度-20℃~+50℃;防

水等級IP55。

2.全站儀基本技術參數要求為:望遠鏡物鏡有效孔徑Φ45mm,分辨率3″,放大

倍率30×;精度±(2mm+2×10-6·D),最短視距1.0m,測程5000m/單棱鏡;角度測

量,測角方式絕對編碼(碼盤直徑79mm)測角精度規(guī)定等于或優(yōu)于2″;補償器補

償范圍≤±6′,補償精度≤1″;電源工作時間≥12小時;鍵盤,全數字鍵盤;防

水、防塵IP65。

十二、成績評定

1.四等水準測量計分方法:儀器操作20分、記錄計算20分、測量成果精度50

分、測量用時10分。四等水準測量評分標準,詳見附件。

2.一級導線測量和放樣計分方法:儀器操作20分、記錄計算20分、測量精度

50分、測量用時10分。一級導線測量和放樣評分標準,詳見附件。

3.各參賽隊的總成績取位至小數點后3位??偡窒嗤瑫r,按照一級導線測量及

單點放樣、四等水準測量的總用時少的名次排前。

4.成績復核。為保障成績評判的準確性,監(jiān)督組將對賽項總成績排名前30%的所

有參賽選手的成績進行復核;對其余成績進行抽檢復核,抽檢覆蓋率不得低于15%。

如發(fā)現成績錯誤以書面方式及時告知裁判長,由裁判長更正成績并簽字確認。復核、

抽檢錯誤率超過1%的,裁判組將對所有成績進行復核。

5.成績公布。成績審核無誤后,由賽項執(zhí)委會根據要求對成績進行公布。

十三、獎項設定

1.本賽項獎項設團體獎。以實際參賽隊總數為基數,一、二、三等獎獲獎比例

分別為10%、20%、30%(小數點后四舍五入),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參賽選手由組

委會頒發(fā)獲獎證書。

2.獲得一等獎團隊的指導教師由組委會頒發(fā)優(yōu)秀指導教師證書。

十四、賽場預案

(一)在大賽之前,由安全保衛(wèi)處對安保隊員組織培訓,提前進行安全教育,

明確具體職責和具體分工。

(二)賽場安全區(qū)域管理,大賽前嚴格檢查各部位消防設施,做好安全保衛(wèi)工

作,控制閑雜人員進入,防止火災、盜竊現象發(fā)生,確保大賽期間賽場區(qū)域的安全

與穩(wěn)定。

(三)如發(fā)生安全事故,應立即報告現場總指揮,各類人員按照分工各盡其責,

立即進行現場搶救和組織人員疏散,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四)啟動自動雙路電力供應,確保電力供應穩(wěn)定。如存在不穩(wěn)定的因素,配

備應急發(fā)電車,保證大賽順利進行,如中途斷電等現象,啟用電力應急車并對停電

工位進行補時,確保公平公正。

(五)設備運行調試時,應規(guī)范操作,避免設備出現短路故障。

(六)比賽過程中,技術保障組全程待命,如果出現設備或器件故障,及時給

予維修或更換備用設備,裁判人員記錄時間并報告裁判長,所產生的時間,經裁判

長同意給予補時。

(七)四等水準測量比賽,配備硬質或軟質備用比賽場地及同等精度測量儀器,

主辦方提供水準儀、配套腳架及3m木質雙面水準尺(紅面分別為4687、4787)等備

用。

(八)一級導線測量及單點放樣比賽,配備硬質或軟質備用比賽場地及同等精

度測量儀器,主辦方提供全站儀及附件等備用。

十五、賽項安全

賽事安全是技能競賽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是賽事籌備和運行工作必

須考慮的核心問題。賽項執(zhí)委會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證大賽期間參賽選手、指導教

師、裁判員、工作人員及觀眾的人身安全。

(一)比賽環(huán)境

1.執(zhí)委會須在賽前組織專人對比賽現場、住宿場所和交通保障進行考察,并對

安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賽場的布置,賽場內的器材、設備,應符合國家有關安全

規(guī)定。如有必要,也可進行賽場仿真模擬測試,以發(fā)現可能出現的問題。承辦單位

賽前須按照執(zhí)委會要求排除安全隱患。

2.賽場周圍要設立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發(fā)生意外事件。比賽現場內應參

照相關職業(yè)崗位的要求為選手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在具有危險性的操作環(huán)節(jié),裁

判員要嚴防選手出現錯誤操作。

3.承辦單位應提供保證應急預案實施的條件。對于比賽內容涉及高空作業(yè)、可

能有墜物、大用電量、易發(fā)生火災等情況的賽項,必須明確制度和預案,并配備急

救人員與設施。

4.執(zhí)委會須會同承辦單位制定開放賽場和體驗區(qū)的人員疏導方案。賽場環(huán)境中

存在人員密集、車流人流交錯的區(qū)域,除了設置齊全的指示標志外,須增加引導人

員,并開辟備用通道。

5.大賽期間,承辦單位須在賽場管理的關鍵崗位,增加力量,建立安全管理日

志。

6.參賽選手進入賽位、賽事裁判工作人員進入工作場所,嚴禁攜帶通訊、照相

攝錄設備,禁止攜帶記錄用具。如確有需要,由賽場統(tǒng)一配置、統(tǒng)一管理。賽項可

根據需要配置安檢設備對進入賽場重要部位的人員進行安檢。

7.大賽期間,承辦單位須在賽場管理的關鍵崗位,增加力量,建立安全管理日

志。

(二)生活條件

1.比賽期間,原則上由執(zhí)委會統(tǒng)一安排參賽選手和指導教師食宿。承辦單位須

尊重少數民族的信仰及文化,根據國家相關的民族政策,安排好少數民族選手和教

師的飲食起居。

2.比賽期間安排的住宿地應具有賓館/住宿經營許可資質。以學校宿舍作為住宿

地的,大賽期間的住宿、衛(wèi)生、飲食安全等由執(zhí)委會和提供宿舍的學校共同負責。

3.大賽期間有組織的參觀和觀摩活動的交通安全由執(zhí)委會負責。執(zhí)委會和承辦

單位須保證比賽期間選手、指導教師和裁判員、工作人員的交通安全。

4.各賽項的安全管理,除了可以采取必要的安全隔離措施外,應嚴格遵守國家

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護個人隱私和人身自由。

(三)組隊責任

1.各學校組織代表隊時,須安排為參賽選手購買大賽期間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2.各學校代表隊組成后,須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并對所有選手、指導教師進行

安全教育。

3.各參賽隊伍須加強對參與比賽人員的安全管理,實現與賽場安全管理的對接。

(四)應急處理

比賽期間發(fā)生意外事故,發(fā)現者應第一時間報告執(zhí)委會,同時采取措施避免事

態(tài)擴大。執(zhí)委會應立即啟動預案予以解決并報告組委會。賽項出現重大安全問題可

以停賽,是否停賽由執(zhí)委會決定。事后,執(zhí)委會應向組委會報告詳細情況。

(五)處罰措施

1.因參賽隊伍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其獲獎資格。

2.參賽隊伍有發(fā)生重大安全事故隱患,經賽場工作人員提示、警告無效的,可

取消其繼續(xù)比賽的資格。

3.賽事工作人員違規(guī)的,按照相應的制度追究責任。情節(jié)惡劣并造成重大安全

事故的,由司法機關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十六、競賽須知

(一)參賽隊須知

1.參賽隊名稱統(tǒng)一使用規(guī)定地區(qū)的名稱,不接受跨校組隊報名。工程測量賽項

在室外進行,參賽學生必須購買保險。

2.參賽隊選手在報名獲得確認后,原則上不再更換(含參賽選手順序),如籌

備過程中,選手因故不能參賽,所在市/州教育主管部門需出具書面說明并按相關參

賽選手資格補充人員并接受審核;競賽開始后,參賽隊不得更換參賽選手(含參賽

選手順序),若有參賽隊員缺席,則視為自動放棄比賽。

3.參賽隊對大賽組委會以后發(fā)布的所有文件都要仔細閱讀,確切了解大賽時間

安排、評判細節(jié)等,以保證順利參加大賽。

4.參賽隊按照大賽賽程安排,憑大賽組委會頒發(fā)的參賽證和有效身份證件參加

競賽及相關活動。

5.參賽隊將通過抽簽決定比賽場地、比賽順序和測量路線。

6.對于本規(guī)程沒有規(guī)定的行為,裁判組有權做出裁決。在有爭議的情況下,仲

裁組的裁決為最終裁決,任何媒體資料都不做參考。

7.競賽期間遵守國家、省、市等防疫要求及規(guī)定。

8.本競賽項目的解釋權歸賽項執(zhí)委會。

(二)指導教師須知

1.做好賽前抽簽工作,確認比賽出場順序,協(xié)助大賽承辦方組織好本單位比賽

選手的各項賽事相關事宜。

2.做好本單位比賽選手的業(yè)務輔導、心理疏導和思想引導工作,對參賽選手及

比賽過程報以平和、包容的心態(tài);共同維護競賽秩序。

3.自覺遵守競賽規(guī)則,尊重和支持裁判工作,不隨意進入比賽現場及其他禁止

入內的區(qū)域,確保比賽進程的公平、公正、順暢、高效。

4.當本單位參賽選手對比賽進程中出現異?;蛞蓡枺瑧皶r了解情況,客觀做

出判斷,并做好選手的安撫工作,經內部進行協(xié)商,認為有必要時可在規(guī)定時限內

向賽項仲裁組反映情況或提出書面仲裁申請。

(三)參賽選手須知

1.參賽選手報到后,憑身份證領取參賽證,并核實選手參賽資格。參賽證為選

手參賽的憑據。參賽選手一經確認,中途不得任意更換,否則以作弊論處,其所在

參賽隊不得參與團體獎項的排名。

2.參賽選手應持參賽有效證件,按競賽順序、項目場次和競賽時間,提前30分

鐘到各考核項目指定地點接受檢錄、抽簽決定競賽測量路線號等。

3.檢錄后的選手,應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提前15分鐘到達競賽現場,從競賽

計時開始,選手未到即取消該項目的參賽資格。

4.參賽選手進入賽場,應佩戴參賽證,并根據競賽項目要求統(tǒng)一著裝,做到衣

著整潔,符合安全生產及競賽要求。

5.參賽選手應認真閱讀各項目競賽操作須知,自覺遵守賽場紀律,按競賽規(guī)則、

項目與賽場要求進行競賽,不得攜帶任何書面或電子資料、U盤、手機等電子通訊設

備(若需要對講機請自備,對講機僅能在導線測量中放樣時使用)進入賽場,不得

有任何舞弊行為,否則視情節(jié)輕重執(zhí)行賽場紀律。

6.競賽期間,競賽選手應服從裁判評判,若對裁判評分產生異議,不得與裁判

爭執(zhí)、頂撞,但可于規(guī)定時限內由領隊向賽項仲裁工作組提出書面仲裁申請;由賽

項仲裁工作組調查核實并處理。

7.參加技能操作競賽的選手如提前完成作業(yè),選手應在指定的區(qū)域等待,經裁

判同意方可離開考場。

8.競賽過程中如因競賽設備或檢測儀器發(fā)生故障,應及時報告裁判,不得私自

處理,否則取消本場次比賽資格。

9.比賽時,其他非本場參賽隊員及替補隊員不得進入比賽現場參與比賽。

(四)工作人員須知

1.競賽現場設現場裁判組,負責監(jiān)督檢查參賽隊安全有序競賽。如遇疑問或爭

議,須請示裁判長,裁判長的決定為現場最終裁定。

2.裁判工作實行回避制度。有組隊參加競賽的院校(含一個學校兩塊牌子),

其教師不得參加裁判工作。

3.參賽隊進入賽場,裁判員及賽場工作人員應按規(guī)定審查允許帶入賽場的物品,

經審查后如發(fā)現不允許帶入賽場的物品,交由參賽隊隨行人員保管,賽場不提供保

管服務。

4.競賽期間,未經賽項執(zhí)委會允許,競賽工作人員與裁判等任何相關人員均不

得泄露或提供競賽選手的個人信息、登錄密碼和競賽情況。

5.競賽成績單及有關資料的管理,實行交接責任制。所有競賽項目的各場次、

工位以及選手競賽成績,由各項目裁判長匯集、計算、簽字后,直接交給成績登記

統(tǒng)計負責人,雙方簽字辦理交接手續(xù)。

6.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參賽隊,經裁判組裁定后取消其比賽資格:

(1)不服從裁判、工作人員、擾亂賽場秩序、干擾其他參賽隊比賽情況,裁判

組應提出警告。累計警告2次或情節(jié)特別嚴重,造成競賽中止的,經裁判長裁定后

中止比賽,并取消參賽資格和競賽成績。

(2)競賽過程中,產生重大安全事故、或有產生重大安全事故隱患,經裁判員

提示無效的,裁判員可停止其比賽,并取消參賽資格和競賽成績。

(3)競賽過程中,出現賽項規(guī)程所規(guī)定的取消比賽資格的行為,裁判員可停止

其比賽,并取消參賽資格和競賽成績。

十七、申訴與仲裁

本賽項在比賽過程中若出現有失公正或有關人員違規(guī)等現象,代表隊領隊可在

比賽結束后2小時之內向仲裁組提出書面申訴,申訴書須領隊和本賽項的指導老師

簽字。大賽采取兩級仲裁機制。賽項設仲裁組,賽區(qū)設仲裁委員會。大賽執(zhí)委會辦

公室選派人員參加賽區(qū)仲裁委員會工作。賽項仲裁組在接到申訴后的2小時內組織

復議,并及時書面反饋復議結果。申訴方對復議結果仍有異議,可由?。ㄊ校╊I隊

向賽區(qū)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賽區(qū)仲裁委員會的仲裁結果為最終結果。不得違

反程序跨級申訴,否則賽項組織方有權不予復議。

十八、競賽觀摩

本賽項公開觀摩的對象為領隊、測量指導老師、候賽選手。觀摩人員應嚴格遵

守賽場紀律,在指定的警戒線外觀摩,不得影響技能操作比賽,不得指導、指揮(含

手機、對講機遙控等)場內選手或答疑。

附件1:

2024年甘肅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

中職組工程測量賽項技術規(guī)范

本次競賽以教育部發(fā)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土建類專業(yè)教學指導方案為依據,結合

建筑行業(yè)職業(yè)技能要求,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

-202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T8-2011),制定本技

術文件。

一、四等水準測量

1.水準路線形式

一個已知點和三個未知點組成的閉合水準路線(見圖1,以現場實際路線為準)。

2A

3A

圖1閉合水準路線示意圖

1A4A

2.競賽內容

意圖

參賽隊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四等精度要求獨立完成指定路線的水準測量外業(yè)觀測和

內業(yè)計算。

3.競賽規(guī)則

⑴各參賽隊按比賽報名表中的順序將選手分別編號為1、2、3、4號(比賽過程

中不得變更),按規(guī)則要求獨立完成指定閉合水準路線的測量任務。

⑵水準路線的起始點及待定點由賽項執(zhí)委會事先確定,賽前抽簽確定各參賽隊

所觀測的路線。

⑶每位選手完成一個測段(即兩個固定點之間的路線)的觀測和記錄計算,具

體方案如下:

1測段(已知點1A到2A號未知點)由本隊1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

2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3、4號選手負責水準尺安置;

2測段(2A號未知點到3A號未知點)由本隊2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

3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1、4號選手負責水準尺安置;

3測段(3A號未知點到4A號未知點)由本隊3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

4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1、2號選手負責水準尺安置;

4測段(4A號未知點到已知點1A)由本組4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1

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2、3號選手負責水準尺安置。

⑷數據記錄必須用賽項執(zhí)委會蓋章的記錄手簿(見附件表1),由負責記錄的選

手用簽字筆當場準確無誤地填寫到相應欄內,并及時計算和填寫表中其它數據,要

求記錄規(guī)范完整、符合記錄規(guī)定、計算準確;觀測數據不得改動厘米和毫米,分米、

米以上數據不得連環(huán)涂改,如有違反均需扣分;觀測數據必須原始真實,嚴禁弄虛

作假,否則取消參賽資格。

⑸各參賽隊由3號和4號參賽選手分別獨立進行四等水準測量成果計算。計算

所用的水準測量成果計算表由賽項執(zhí)委會提供(見附件表2),計算表的輔助計算欄

中必須填入水準線路閉合差。

⑹外業(yè)觀測和內業(yè)計算總的規(guī)定時間為60分鐘,外業(yè)觀測超55分鐘將終止比

賽,整個水準測量比賽成績按零分計。

⑺儀器操作應符合要求,遷站時儀器搬動必須正確,儀器在遷站過程中不必裝

箱和帶箱,儀器箱關閉放在出發(fā)處。

⑻觀測采用所有測站連續(xù)計時的方法,即觀測時間為裁判宣布比賽開始(選手

拿到題目)到選手上繳觀測成果、并將儀器裝箱放回原處后結束。除復印原始記錄

表的時間外比賽需連續(xù)進行,比賽一旦計時開始不能無故終止比賽。選手在比賽過

程中不得擅自離開賽場,如有特殊情況,需經裁判員報裁判長(副裁判長)同意后

作特殊處理。比賽過程中,選手若休息、飲水或上洗手間,一律計算在操作比賽時

間內。如果選手提前結束比賽,應舉手向裁判員示意。比賽終止時間由裁判員記錄

在案,選手提前結束比賽后不得再進行任何操作和計算,經裁判同意可提前離開賽

場。

⑼觀測結束后,儀器裝箱收回到出發(fā)處,記錄表格交給裁判員,裁判員暫停計

時,工作人員帶領選手到指定地點等待進行內業(yè)計算。裁判員將原始記錄數據交工

作人員復印2份后交給3號、4號參賽選手,繼續(xù)計時。3號和4號參賽選手現場分

別獨立進行水準測量內業(yè)計算,高差閉合差分配采用與路線長度成比例的近似平差

原則,計算所用計算器由執(zhí)委會提供。

⑽3號、4號選手內業(yè)計算完成后交1號選手核對,如計算結果一致并符合技術

要求,上繳成果計算表和本隊外業(yè)觀測記錄表后可結束比賽。如不對應查明原因,

在規(guī)定時間內可重算或重測直到計算結果一致并符合技術要求。重新觀測結束記錄

數據復印和計時參照上條規(guī)定執(zhí)行,重算或重測的時間一律計算在比賽時間內。

⑾參賽選手應規(guī)范作業(yè),注意測量安全及儀器保護。不允許妨礙或阻擋其他選

手的觀測,不允許使用測繩,不允許立尺員離開轉點尺墊,經勸告無效者取消比賽

資格。遷站時不允許出現不顧安全的狂跑現象,必須沿水泥或瀝青路面前進,不允

許穿越草地。

⑿參賽選手應嚴格遵守賽場紀律,操作技能競賽除攜帶比賽必備的用具(如筆、

尺、普通計算器等)外,不得帶入任何技術資料和工具書。所有通訊工具、攝像工

具一律不得帶入比賽現場。

⒀如果在比賽期間測量儀器發(fā)生非人為故障,致使比賽不能繼續(xù)進行,需經裁

判長(或副裁判長)確認并批準,比賽可暫停計時,待測量儀器修復或更換儀器后,

比賽恢復計時或重新開始。

⒁記錄和計算表格,不得帶離比賽場地,否則成績無效。

⒂比賽過程中現場裁判監(jiān)督儀器使用、觀測、記錄、計算的規(guī)范性,防止出現

人員、儀器安全事故,經提醒惡意不改者,現場裁判有權取消其比賽成績。

4.主要技術要求

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20)、中華人

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T8-2011),四等水準測量基本技術要求

如下表所示。

水準測量基本技術要求

視線前后視的黑紅面所測環(huán)線

項目前后視的距離黑紅面讀數視線

長度距離較差高差較差閉合差

較差累積(m)較差(mm)高度

等級(m)(m)(mm)(mm)

三絲能

四等≤100≤5.0≤10.0≤3.0≤5.0≤20L

讀數

注:L為水準路線長度,以km計。

⑵觀測時前、后視距離必須讀取上、下絲讀數計算,上、下絲讀數應記錄在手

簿中。

⑶觀測順序按“后-后-前-前”進行,在沒有換站時,后視尺不得移動。

⑷各參賽隊所測水準點高程誤差不得超過10mm。

⑸記錄字跡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記錄者必須回報讀數。

⑹水準測量各測段設站數不限,但每測段測站數必須為偶數。

⑺高差的計算采用“奇進偶舍”的原則;記錄、計算時的占位“0”及“±”必

須填寫。

5.評分標準

四等水準測量總分值100分,其中儀器操作20分,記錄計算20分,成果精度

50分,測量時間10分。具體標準見附件表3:四等水準測量評分表。

二、一級導線測量及單點放樣

1.導線形式

一個已知點及已知方向和三個未知點(3號點待放樣)組成的閉合導線(如圖2)。

4A3A

放樣

B

1A2A

圖2閉合導線示意圖

2.競賽內容

參賽隊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一級導線精度要求獨立完成抽簽指定的閉合導線測量外

業(yè)觀測及3號點的放樣和內業(yè)計算。外業(yè)觀測包括一個連接角和四個轉折角(左角)

測量(5個角度均采用測回法二測回進行觀測)以及四條導線邊測量(每條導線邊水

平距離采用往返測各一測回),內業(yè)計算根據給定的已知點A點的坐標和A點到B

點的坐標方位角,經平差計算出3個指定未知點的平面坐標。

3.競賽規(guī)則

⑴各參賽隊按比賽報名表中的順序將選手分別編號為1、2、3、4號(比賽過程

中不得變更),按規(guī)則要求獨立完成指定閉合導線的測量任務。

⑵閉合導線的起始點及待定點由賽項執(zhí)委會事先確定,賽前抽簽確定各參賽隊

的觀測路線。

⑶每位選手完成一個測站的觀測和記錄計算,具體方案如下:

1A測站點由本隊4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1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

2、3號選手負責安置棱鏡;

2A測站點由本隊1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2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

(由二測回聯(lián)接角平均值及導線邊水平距離往返平均值推算2號測站點坐標,根據

設計坐標放樣3號點,檢核無誤后再進行一級閉合導線測量),3、4號選手負責安

置棱鏡;

3A測站點由本隊2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3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

1、4號選手負責安置棱鏡;

4A測站點由本隊3號選手獨立進行儀器安置、觀測,4號選手進行記錄、計算,

1、2號選手負責安置棱鏡。

⑷外業(yè)觀測時水平角觀測第1測回,起始方向水平度盤須設置為0°02′30″附

近;水平角觀測第2測回,起始方向水平度盤須設置為90°17′30″附近,角度觀

測和計算單位取至秒;導線邊水平距離往返各測量1測回,讀數3次,邊長取至

0.001m。

⑸數據記錄使用賽項執(zhí)委會蓋章的導線測量觀測記錄表(水平角測量記錄見附

件表4、水平距離測量記錄見附表5),由負責記錄的選手用簽字筆當場準確無誤地

填寫到相應欄內,并及時計算和填寫表中其它數據。要求記錄規(guī)范完整、符合記錄

規(guī)定、計算準確;水平角觀測數據不得改動秒值,度、分不得連環(huán)涂改,如有違反

均需扣分。觀測數據必須原始真實,嚴禁弄虛作假,否則取消參賽資格。

⑹各參賽隊由1號和2號參賽選手分別獨立進行導線平差內業(yè)計算。內業(yè)計算

所用的閉合導線測量成果計算表由賽項執(zhí)委會提供(見附件表6),計算表的輔助計

算欄中必須填入導線的方位角閉合差、坐標增量閉合差和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⑺外業(yè)觀測和內業(yè)計算總的規(guī)定時間為70分鐘,外業(yè)觀測超過60分鐘將終止

比賽,整個導線測量成績按零分計。

⑻儀器操作應符合要求。導線測量不得使用三聯(lián)腳架法觀測,觀測順序按先測

連接角,再分別按序號進行導線前進方向左角的測量。每測站起始觀測應從盤左開

始,盤左照準目標是先起始目標后終始目標,盤右照準目標是先終始目標后起始目

標;即盤左順時針旋轉,盤右逆時針旋轉。全站儀遷站時儀器必須關機裝箱,帶覘

牌的棱鏡可不裝箱但棱鏡不得從覘牌上卸下。

⑼觀測采用所有測站連續(xù)計時的方法,即觀測時間為裁判宣布比賽開始(選手

拿到題目)到選手上繳觀測成果、并將儀器裝箱放回原處后結束。除復印原始記錄

表的時間外比賽需連續(xù)進行,競賽一旦計時開始不能無故終止比賽。選手在競賽過

程中不得擅自離開賽場,如有特殊情況,需經裁判員報裁判長(副裁判長)同意后

作特殊處理。競賽過程中,選手若休息、飲水或上洗手間,一律計算在操作比賽時

間內。如果選手提前結束競賽,應舉手向裁判員示意。競賽終止時間由裁判員記錄

在案,選手提前結束比賽后不得再進行任何操作和計算,經裁判同意可提前離開賽

場。

⑽觀測結束后,儀器裝箱收回到出發(fā)處,記錄表格交給裁判員,裁判員暫停計

時,將原始記錄數據交工作人員復印2份后分別交給1、2號選手,繼續(xù)計時。1號

和2號選手現場分別獨立進行閉合導線平差計算,角度閉合差分配采取“整數分配,

大角分大,小角分小”的原則,計算所用計算器由執(zhí)委會提供或自備,但不得帶程

序計算功能。

⑾1號、2號選手內業(yè)計算完成后交4號選手核對,如計算結果一致并符合技術

要求,上繳成果計算表和本隊外業(yè)觀測記錄表后結束比賽。如不對應查明原因,在

規(guī)定時間內可重算或重測直到計算結果一致并符合技術要求。重新觀測結束記錄數

據復印和計時參照上條規(guī)定執(zhí)行,重算或重測的時間一律計算在比賽時間內。

⑿參賽選手應規(guī)范作業(yè),注意測量安全及儀器保護,不允許妨礙或阻擋其他選

手的觀測。遷站時不允許出現不顧安全的狂跑現象,必須沿水泥或瀝青路面穩(wěn)步前

進,不允許穿越草地。

⒀參賽選手應嚴格遵守賽場紀律,操作技能比賽除攜帶比賽必備的用具(如筆、

尺、普通計算器等)外,不得帶入任何技術資料和工具書。所有通訊工具、攝像工

具一律不得帶入競賽現場。

⒁如果在比賽期間測量儀器發(fā)生非人為故障,致使比賽不能繼續(xù)進行,需經裁

判長(或副裁判長)確認并批準,比賽可暫停計時,待測量儀器修復或更換儀器后,

比賽恢復計時或重新開始。

⒂記錄和計算表格,不得帶離比賽場地,否則成績無效。

⒃比賽過程中現場裁判監(jiān)督儀器使用、觀測、記錄、計算的規(guī)范性,防止出現

人員、儀器安全事故,經提醒惡意不改者,現場裁判有權取消其比賽成績。

4.主要技術要求

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20)、中華人

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T8-2011),一級導線測量及單點放樣主

要技術要求如下表所示。

導線測量技術要求

水平角上下兩測回距離一測回方位角

往返測距導線

等級測回數半測回較差角度差三次讀數較差閉合差

離差(mm)相對閉合差

(″)(″)(mm)(″)

一級2121251010n≤1/15000

注:表中n為轉折角的個數。

⑵儀器和覘牌的對中誤差不得超過2mm,整平水準管氣泡偏差不得超過1格。

⑶各參賽隊所測導線點點位誤差不得超過20mm。

⑷記錄字跡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記錄者必須回報讀數。

⑸角度、距離的計算采用“奇進偶舍”的原則,記錄、計算時的占位“0”及

“±”必須填寫。

5.評分標準

一級導線測量及單點放樣總分值100分,其中儀器操作20分,記錄計算20分,

成果精度50分,測量時間10分。具體標準見附件表7:一級導線測量及單點放樣評

分表。

附件:

表1四等水準測量觀測記錄表

上絲上絲

后前方

尺向標尺讀數K+黑高差

測站點下絲尺下絲備

及-紅中數

編號號注

后視距離前視距離尺黑紅(mm)(m)

視距差(m)累積差(m)號面面

15870755后視140061870K1=4787

1C12130379前視05675255-1+0.832K2=4687

1|

2C37.437.6后-前+0833+0932+1

-0.2-0.2

注:起、終測站須注1、2#標尺常數K,各測站高差中數取位至1mm。

表2四等水準測量成果計算表

路線長度實測高差改正數改正后高差

點號高程(m)備注

(km)(m)(mm)(m)

1A10.500已知點

0.50+1.220+1+1.221

2A11.721

2.00-1.418+4-1.414

3A10.307

1.50+1.789+3+1.792

4A12.099

2.00-1.603+4-1.599

1A10.500已知點

∑6.00-0.012+120

f

輔助計算:f=-12mmf20L=±49mmvh+2mm/km

hh允1kmL

注:1.距離取位至0.01km,測段高差、改正數及點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線長度進行高差閉合差的分配。

3.計算fh允20L(mm)時,L小于1km時,按1km計。

表3四等水準測量評分表

(儀器操作部分)

說明

評分標準次(站)數扣分

水準儀摔倒落地,一次扣10分

每個測段應按規(guī)定編號進行觀測和記錄,違反一次扣5分

阻擋或妨礙其他隊觀測,裁判勸阻無效,一次扣5分

記錄轉抄或使用橡皮,一次扣5分

測站重測不變換儀器高,一次扣2分

未按“后-后-前-前”觀測順序及上、下絲再中絲讀數,或沒有換站時后

視尺移動,一次扣2分

圓水準氣泡未居中,或腳架架設不穩(wěn)定或有碰動(騎馬觀測)一次扣2分

不顧安全狂跑或儀器2米內無人看管或結束儀器未裝箱復位,一次扣2分

遷站時儀器未豎立、腳架未收攏一次扣1分

視線長度≤100米或前后視距差≤5米,超限一次扣5分

記錄者無回報讀數或觀測過程中有其它明顯違規(guī)或不安全現象一次扣1分

任一測站上前后視距差累積≤10米,超限一次扣5分

基輔讀數差≤3毫米,基輔高差的差≤5毫米,超限一次扣5分

每測段偶數站,違反一測段扣20分

說明:操作規(guī)范性共20分,扣完為止。

四等水準測量評分表

(儀器操作計時)

觀測開始觀測結束用時

場號路線號

時分秒時分秒分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