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2024年2月高三期初返校調研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1頁
江蘇省高郵市2024年2月高三期初返校調研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2頁
江蘇省高郵市2024年2月高三期初返校調研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3頁
江蘇省高郵市2024年2月高三期初返校調研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4頁
江蘇省高郵市2024年2月高三期初返校調研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高郵市2024年2月高三期初返校調研語文試卷及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距今3萬年前的大冰期,即更新世冰期,陸地上是碩大的哺乳動物盤踞的

世界。當時的北美大陸正處于貌似現(xiàn)代象的乳齒象、渾身披毛的猛瑪象、劍

齒虎和佛羅里達洞熊的統(tǒng)治下。但是,它們的命運卻和恐龍相同,短短的幾

千年間就有33屬大型哺乳動物全部死光。令科學家們長期迷惑不解的是,

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群,尤其是北美的大型哺乳類為什么幾乎同時發(fā)生大規(guī)

模絕滅。

科學家們于1800年前后首次提出,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的絕滅與氣候的變遷

有關。今天,科學家們又從各自不同的學科角度考慮氣候變遷對北美洲哺乳

動物所施加的嚴重而廣泛的影響:動物的生境遭到毀壞,它們賴以生存的食

物來源銳減,從而被迫往北遷徙。氣候變遷必然也殺害了不少新生的幼仔,

因為幼仔比成年的動物在抵御天氣突變方面的能力要弱得多。

依照氣候變遷學說的兩位著名的倡導者——美國地質學家小倫德略和古生

物學家格雷厄姆的說法,氣候變遷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在動物生境方面。若氣

溫變化相當急劇,植物一一對于動物的食物源和棲居地均極重要一一勢必

受到嚴重打擊。由于植物不能很快地遷往氣候適宜的地方,許多種植物就得

死亡,隨即代之以突然涌現(xiàn)的變種植物。動物不適應這些新的混合植物食料,

被迫遷徙。然后,像劍齒虎這類以食草動物為生的食肉動物隨即轉移。譬如,

在北美洲以杉樹嫩葉為食的乳齒象,當氣候轉暖,導致杉樹林大片死亡,而

代之以闊葉落葉林時,必須迅速選擇新的適宜環(huán)境。于是,原在蒙大拿州圣

路易斯附近的杉樹林中生活的乳齒象,不得不遷往相當于今日新英格蘭的

這個地區(qū)去尋找適宜生存的場所。

為了生存而遷徙必然帶來許多新問題。譬如,原先共享一處生境的幾種動物

會朝著不同的方向轉移。如果有某種動物本來依靠另一種動物為食,遷居后

可能發(fā)現(xiàn)新生境中沒有吃慣了的食物而難以生存下去。與此相反,過去從未

接觸過的兩種或幾種動物被迫遷居到一處,有一些動物將會染上由別的動

物攜帶來的疾病一一它們未曾得過的傳染病,這就要求它們具有超常的抗

病能力。

這個學說的提出者列舉了相關理由來闡明大哺乳動物所遭受的氣候變遷之

害。大哺乳動物比小哺乳動物食量大,進食次數(shù)多,所以遷居新生境后所遇

到的氣候變遷的影響也比較嚴峻。同時,由于大哺乳動物繁殖的孕育期比小

哺乳動物的長,因此繁育季節(jié)的天氣變壞也會較嚴重地危害到大哺乳動物

的延續(xù)。

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大型哺乳動物的絕滅應當與人類來到美洲這個事件同

步。研究古代人的生活習俗的考古學家也已證明,遷來美國西南部的史前人

口大概在1.15萬年前達到高峰。這一地區(qū)的史前文化,由于1934年在新

墨西哥州克洛維斯附近的發(fā)掘地點首次找到了形狀獨特的石矛,考古學家

就命名為克洛維斯文化。

人類首次出現(xiàn)于美洲大陸與早期哺乳動物走向絕滅大致同時,這是有關更

新世動物絕滅事件的另一種學說——人們大肆捕獵大哺乳動物,使之絕滅。

1967年,美國生態(tài)學家馬丁提出,人類在幾千年間使北美的大哺乳動物大

量死亡。

"過度捕殺說”的核心內容是馬丁所說的,人們僅在大約1.2萬年前才通過連

結亞洲和北美洲的陸橋跨越白令海峽第一次到達美洲,因為當時冰川已融

溶到足以在今天的阿拉斯加與美國西部之間打開一條無冰通道,但還不致

使海平面抬升到漫過陸橋的程度。

馬丁認為,這批早期人群是些熟練的獵手,他們發(fā)現(xiàn)了成群的大哺乳動物。

這些大哺乳動物過去從未見過人類,并不怕人,所以獵手易于靠近捕殺。馬

丁指出,克洛維斯人口的迅速增長,使得他們所捕獵的哺乳動物群來不及恢

復元氣。按照這個學說,當獵手們在一個地區(qū)殺光了大哺乳動物后,這些早

期人群就遷往新的狩獵場,繼續(xù)捕獵。人們的足跡終于遍及整個大陸,消滅

掉一些物種。當被捕殺的物種走向絕滅時,依賴捕食這些動物為生的食肉類

也隨即面臨食物短缺而死亡。

許多科學家支持這個“過度捕殺說",并且拿出證據(jù)來說明此說的正確性。北

美洲許多化石產地發(fā)現(xiàn)的石矛與3種已經絕滅的大哺乳動物(猛犯象、馬

和駱駝)的骨骼在一起,或者發(fā)現(xiàn)時石矛尖端還刺在化石動物體內,而且常

在一些古代水蝕洼坑(顯然獵手曾在此臥地設伏,伺機捕獵)中找到石矛。

此外,還有證據(jù)表明,早期人群曾恫嚇驅趕獸群,迫使其跳崖跌傷,然后捕

殺。譬如,古生物學家于30年代就發(fā)現(xiàn)丹佛以北大約32公里處的一個砂

巖峭壁下面有3支克洛維斯石矛、一些散落的石球和12具猛瑪象骨骼???/p>

學家們推論,當時獵手們驅趕一群猛犯象,迫使它們跳越峭壁,跌落崖底,

再錘擊或矛刺以殺死這些負傷的動物。

對于上述兩種主要的學說,科學家們都擁有一些證據(jù)可以證明,也有一些證

據(jù)用于反駁,而且每一種學說都有不少的專家支持。這或許正像有的人所指

出的,兩者都正確。捕獵者殺盡了的,是一些早被氣候變遷折磨得奄奄一息

的物種。另一方面,別處也許有答案。我們可以期待科學家們提出更多的解

答和搜集更多的證據(jù)。但是,古生物學面對的嚴峻現(xiàn)實是有關那些事件的充

分證據(jù)產生的年代極為久遠,很難取證??茖W家們似乎還得費許多年的時光

持續(xù)爭論,1.1萬年前的地球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以及當時的情景如何。

(摘編自坦普爾?丹尼特《誰殺害了這些碩大的哺乳動物?》蘇宗偉譯)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認為北美的大型哺乳類動物群幾乎同時發(fā)生大規(guī)模絕滅,就是因為

氣候變遷以及人類的過度捕殺。

B.小倫德略和格雷厄姆提出的氣候變遷說,其核心內容主要是指氣候變遷

毀壞了動物的生境,逼迫動物遷徙。

C.以食草動物為主的食肉動物會因為氣候變化打擊植物而不得不遷徙,尋

找適宜的場所,從而因傳染病而死亡。

D.美國生態(tài)學家馬丁提出的過度捕殺說,其核心內容是指北美早期人類大

量捕獵導致大型哺乳動物滅絕。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冰川已融溶到足以在今天的阿拉斯加與美國西部之間打開一條無冰通道

這件事,為當時氣候變遷提供了佐證。

B.如果沒有考古學家對克洛維斯文化的發(fā)掘,就不可能產生解釋北美大型

哺乳動物群幾乎同時絕滅原因的過度捕殺學說。

C.作者認為因為缺少充分證據(jù)來探知當時發(fā)生的事情,所以關于北美大型

哺乳動物群絕滅的真正原因還需要科學家們持續(xù)研究。

D.從文中"科學家們推論"一句可知,科學家在科學研究時,可以根據(jù)不完

全的資料進行合理推斷,但這可能會影響其準確性。

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例子最不能印證相關學說的一項是()(3分)

A.氣候遷徙說——氣候變化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下降,進而促進了

草原的擴張,但是有些巨型動物卻是以木本植物為食,因而被迫遷徙。

B.過度捕殺說——巨型食草動物的衰敗大約始于460萬年前,隨后直立人

出現(xiàn),而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速度并沒有改變。

C.氣候遷徙說——當恐龍滅絕時,對不同食物和環(huán)境的接觸使哺乳動物的

牙齒結構變得多樣化,實現(xiàn)快速繁衍。

D.過度捕殺說——穿山甲的鱗片是中藥中的“百通之神",其肉也被視為滋

補珍品,國內對野生穿山甲的需求旺盛,導致其數(shù)量急速下降。

4.文章最后一段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科學的精神,請簡要說明。(4分)

5.有人認為"過度捕殺說"在立論基礎和證據(jù)選擇等方面缺乏說服力,請結

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十八歲出門遠行

余華

①柏油馬路起伏不止,馬路像是貼在海浪上。我走在這條山區(qū)公路上,我像

一條船。

這年我十八歲,我下巴上那幾根黃色的胡須迎風飄飄,②那是第一批來這里

定居的胡須,所以我格外珍重它們。

我就這樣從早晨里穿過,現(xiàn)在走進了下午的尾聲,而且還看到了黃昏的頭發(fā)。

但是我還沒走進一家旅店?,F(xiàn)在我真想搭車,因為黃昏就要來了,可旅店還

不知道在哪。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處總在誘惑我,誘惑我沒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

看到另一個高處,中間是一個叫人沮喪的弧度。盡管這樣我還是一次一次地

往高處奔,次次都是沒命地奔。

眼下我又往高處奔去。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車。汽車是

朝我這個方向停著的,停在公路的低處。我看到那個司機高高翹起的屁股,

屁股上有晚霞。司機的腦袋我看不見,他的腦袋正塞在車頭里。我現(xiàn)在需要

旅店,旅店沒有就需要汽車。

我興致勃勃地跑了過去,向司機打招呼:"老鄉(xiāng),你好。"

司機好像沒有聽到,仍在弄著什么。

"老鄉(xiāng),抽煙。"

這時他才使了使勁,將頭從里面拔出來,并伸過來一只黑乎乎的手,夾住我

遞過去的煙。我趕緊給他點火,他將煙叼在嘴上吸了幾口后,又把頭塞了進

去。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過我的煙,他就得讓我坐他的車。我就繞著汽

車轉悠起來,轉悠是為了偵察夢筐的內容。可是我看不清,便去使用鼻子聞,

聞到了蘋果味。

不一會他修好了車,就蓋上車蓋跳了下來。我趕緊走上去說:"老鄉(xiāng),我想

搭車。"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說:“滾開。"

我氣得無話可說,他卻慢慢悠悠打開車門鉆進了車子。我知道要是錯過這次

機會,將不再有機會。我知道現(xiàn)在應該豁出去了。

于是我跑到另一側,也拉開車門鉆了進去。我準備與他在駕駛室里大打一場。

我進去時首先是沖著他吼了一聲:"你嘴里還叼著我的煙。"

然而他卻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來,這讓我大惑不解。他問:"你上哪?"

我說:"隨便上哪。"

他又親切地問:"想吃蘋果嗎?"

"那還用問。"

"到后面去拿吧。"

汽車朝我來時的方向馳著,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著窗外,和司機聊著天。

現(xiàn)在我和他已經成為朋友了。

可是這汽車拋錨了。汽車是在上坡時拋錨的,像死豬那樣突然就不動了。于

是他爬到車頭上去了,又把那上嘴唇翻了起來,腦袋又塞了進去。

"修好了?”我問。

"完了,沒法修了。"他說。

"那怎么辦呢?”我問。

”等著瞧吧。"他漫不經心地說。

我仍在汽車里坐著,不知該怎么辦。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來了。

司機這時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廣播操,他從第一節(jié)做到最后一節(jié),做得很認真。

做完又繞著汽車小跑起來。司機也許是在駕駛室里呆得太久,現(xiàn)在他需要鍛

煉身體了。

這個時候我看到坡上有五個人騎著自行車下來,他們停在汽車旁,有兩個人

爬到了汽車上,接著就翻下來十筐蘋果,下面三個人把筐蓋掀開往他們自己

的筐里倒。我一時間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那情景讓我目瞪口呆。我明白過

來就沖了上去,責問:"你們要干什么?"

他們誰也沒理睬我,繼續(xù)倒蘋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個人的手喊道:"有人

搶蘋果啦!"這時有一只拳頭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來了,我被打出幾米遠。

司機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我朝他喊:"你的蘋果被搶走了「可他根本沒注

意我在喊什么,仍在慢慢地散步。

這時又有幾輛手扶拖拉機從坡上隆隆而下,跳下一幫大漢開始往拖拉機上

裝蘋果,那些空了的夢筐一只一只被扔了出去,③所有人都像蛤蟆似地蹲著

撿蘋果。

我大聲罵著:"強盜「‘撲了上去。于是有無數(shù)拳腳前來迎接,我全身每個地

方幾乎同時挨了揍。那司機此刻正站在遠處朝我哈哈大笑。

那個時候我連憤怒的力氣都沒有了。我只能用眼睛看著這些使我憤怒極頂

的一切。我最憤怒的是那個司機。

這時我看到那個司機也跳到拖拉機上去了,他在車斗里坐下來后還在朝我

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著的是我那個紅色的背包。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

我的錢,還有食品和書。他把我的背包搶走了。

我看著拖拉機爬上了坡,然后就消失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沒有,只有遍體鱗傷的汽車和遍體鱗傷的我。④

我無限悲傷地看著汽車,汽車也無限悲傷地看著我。我打開車門鉆了進去,

座椅沒被他們撬去,這讓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駕駛室里躺了下來。

外面風越來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開始感到暖和一點了。我感到這汽車雖然

遍體鱗傷,可它心窩還是健全的,還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窩也是暖和

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里。我躺在汽車的心窩里,想

起了那么一個晴朗溫和的中午,那時的陽光非常美麗。我記得自己在外面高

高興興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親正在屋內整理一個紅色

的背包,我撲在窗口問:"爸爸,你要出門?"

父親轉過身來溫和地說:"不,是讓你出門。""讓我出門?"

“是的,你已經十八了,你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來我就背起了那個漂亮的紅背包,父親在我腦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馬屁股

上拍一下。于是我歡快地沖出了家門,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

了起來。

1986.10.11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通過"我"在十八歲時第一次出門遠行的離奇遭遇,深刻地寫出了成

長的煩惱與痛苦,人生的無奈與殘酷。

B.小說情節(jié)十分荒誕,如"司機"對"我”乘車態(tài)度的轉變、在汽車拋錨后的舉

動、加入搶劫者的隊伍等,呈現(xiàn)了一個看似荒謬的成人世界。

C.小說中的“旅店”具有象征意味,既象征著人們在追求理想途中渴求的安

全港灣和溫馨歸宿,也象征著"我"心底的希望和力量。

D.小說中的“父親"用心良苦,知道"我"缺乏對現(xiàn)實世界的認知,所以毫無

準備地將我推入成人世界,讓我自己去體驗感悟。

7.對文中劃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把"走路"比作"航海",表現(xiàn)了即將出行的少年對外面世界充滿了

好奇,也暗示著此次遠行會一帆風順。

B句子②中胡須是逐漸長大、成熟的一種生理標志,所以"我格外珍重它們”,

表明"我"正在為自己的長大成熟而驕傲。

C.句子③把搶奪蘋果的山民比喻成"蛤蟆",對一群人蹲在地上搶蘋果的場

面進行了諷刺,顯現(xiàn)了"我"對搶奪者的厭惡。

D.句子④運用擬人手法,通過"我"和汽車的對視,寫出了"我"遠行遭遇挫

折后、理想破滅之時的悲傷和無奈。

8.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小說中“我"的形象特點。(4分)

9.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

依然熱爰生活",請結合本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

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

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于天下之人。夫以千萬倍之勤

勞,而已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

者,許由、務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堯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

是也。豈古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后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

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

為天下之公;始而慚焉,久而安焉,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yè),傳之子孫,受享

無窮。漢高帝所謂"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于辭矣。

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

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古者天下之人愛

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

如寇仇,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規(guī)規(guī)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

間,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視

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豈天地之大,于兆人萬姓之中,獨私

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

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

源于小儒乎?

(節(jié)選自黃宗羲《原君》)

材料二:

齊宣王問日:"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日:"于傳有之。"日:"臣

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在答題卡方框內依次填

入與正確答案相應的字母。(3分)

以為天下A利害之權B皆出于我C我以天下D之利E盡歸于己F以天下

之害G盡歸于人H亦無不可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仲,文中指弟兄中排行第二,這與伯仲叔季中的"仲"詞義相同。

B.獨夫,文中指殘暴無道的統(tǒng)治者,與材料二中"聞誅一夫紂矣"的"一夫"所

指一致。

C.曾,文中意為竟然,與《赤壁賦》中"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詞義相同。

D.諸,文中相當于"之乎",與"君子求諸己"中的"諸"意義和用法完全一樣。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第一段從公私、利害、勞作等幾個方面簡潔明快地闡明了為君的

職責,提出了君主的真正職責是為天下人興利除害。

B.材料一第二段"始而慚焉,久而安焉",反映出后世君主的心理變化過程,

劉邦"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的自白,更是后世君主追名逐利的真實寫照。

C.材料一第三段中作者痛斥后世小儒的謬論,認為小儒漠視民眾大義,妄

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這是不可取的。

D.材料一多用對比論證,對君主之來源、職分以及古今民眾對君主之態(tài)度

作了全面的探討和論述,體現(xiàn)了對封建專制王朝的維護之意。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4分)

(2)豈天地之大,于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4分)

14.對于“湯放桀,武王伐紂"這件事,小儒和孟子有不同的看法,請根據(jù)兩

則材料簡要分析。(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夢去悠悠,不復吹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還自落,鳴禽相乳亦相酬。

舊蹊埋沒開新徑,朱戶欹③斜見畫樓。

欲把一杯無侶伴,眼看興廢使人愁。

【注】①本詩寫于宋神宗去世后,當時新法已被全部廢除。②吹簫:《列仙

傳》載蕭史偕弄玉吹簫跨鳳飛升,這里泛指神仙道術。③欹(qi):傾斜、

歪向一邊。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百年春夢",既指夢境,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去悠悠”三字,蘊含

著無限的惋惜之情。

B.頷聯(lián)寫野草自然生長、鳴禽相乳相酬的情景,體現(xiàn)了自然界遵循著新陳

代謝的規(guī)律,生生不息。

c舊溪埋沒開新徑"一句與劉禹錫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含有舊事物必然會被新事物代替之意。

D.從"眼看興廢使人愁"句可以看出,雖然除舊布新是自然規(guī)律,但作者仍

為逝去的舊時代與舊事物感傷不已。

16.有人評價本詩有“哀而不傷"之感,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月光往往能牽動人的情思,《春江花月夜》中用"

。"兩句精細地寫出思婦想擺脫睹月思人困境而不得的惆悵和

迷惘。

(2)"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百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蘇軾在

《石鐘山記》中指出的與之相反的錯誤做法是"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覽鏡書懷》中寫道:"自笑鏡中人,白發(fā)如霜草?!边@類攬鏡

生發(fā)感慨的古代詩句還有很多,如"二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K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現(xiàn)如今,①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②但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

脂血癥的人卻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③而且發(fā)病年齡趨于年輕化。④但這些疾病

絕大多數(shù)是可防可控的,⑤因為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方式休戚相關。⑥根據(jù)國

內外大量的科學研究顯示:⑦這些疾病癥狀多種多樣,⑧卻擁有一個共同的

特征,⑨那就是它們都與肥胖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只要我們保持健康的體

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掌握了健康的主動權。

盡管超重或肥胖的病因較為復雜,但主要還是攝入的能量多于消耗。日常生

活中,A,尤其是已超重或肥胖的人,這一點也是經常被人們忽略的。

科學研究表明:降低進食的速度,不僅可以減少食物攝入量,還可以減少"饑

餓素”的分泌,從而減輕饑餓感。所以建議正餐的進餐時間不少于20分鐘,

而有效的方法就是B,比如每口飯嚼20次,細嚼慢咽。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

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19.文中第一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

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K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一月,下大雪。

①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

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里。

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

噴波爾多液。從抽條長葉,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噴多少次。噴了波爾

多液,太陽一曬,葡萄葉子就都變成藍的了。葡萄抽條,絲毫不知節(jié)制,它

簡直是瞎長!幾天功夫,就抽出好長的一節(jié)的新條。這樣長法還行呀,還結

不結果呀?因此,過幾天就得給它打一次條。葡萄打條,也用不著什么技巧,

一個人就能干,拿起樹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來的一截都給它錢了就得了。

一較,一地的長著新葉的條。

葡萄的卷須,在它還是野生的時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別的什么樹木上。現(xiàn)

在,已經有人給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點用也沒有了。卷須這東西最

耗養(yǎng)分,——凡是作物,都是優(yōu)先把養(yǎng)分輸送到頂端,因此,②長出來就給

它掐了,長出來就給它掐了。

20.劃線①處三個短句連用三個句號,請簡要分析其表現(xiàn)力。(4分)

21.恰當?shù)恼Z氣詞能更好地表情達意,請分析文中加點語氣詞的表達效果。

(3分)

22.劃線②處連說兩次“長出來就給它掐了",看似重復,實則體現(xiàn)了作者高

超的語言藝術,請分析其妙處。(3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中,一天的行程是"我"成長過程的開始,汽車只是

暫時的"驛站",明天十八歲的"我"可能繼續(xù)前行,追求理想,也可能走回家

中,回歸現(xiàn)實。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三期初學情調研測試

語文試題答案

2024.02

1.DA項錯在"就是因為氣候變遷和人類的過度捕殺";B錯在"由小倫德略

和格雷厄姆提出";C錯在"從而因傳染病而死亡二

2.BB項"對克洛維斯文化的發(fā)掘"不是"過度捕殺說"產生的充分條件。

3.BB項說明與人的捕殺無關。

4.①作者對兩種學說的態(tài)度客觀:既看到兩種學說的合理性,又看到它們

片面性:②語言準確嚴謹:使用"一些""不少"等限定詞;③使用"或許""也許"

"似乎"等副詞,體現(xiàn)作者推測的態(tài)度,提醒讀者要持有一定的懷疑態(tài)度。(-

點2分,任意兩點即可)

5.①缺乏有效的立論基礎:人類首次出現(xiàn)在美洲與哺乳動物走向滅絕同時,

并不能說明動物絕滅一定是人類捕殺導致的。②證據(jù)不夠充分:石矛與3種

已經絕滅的大哺乳動物的骨骼在一起只能證明3種動物遭到捕殺。/峭壁下

石矛、石球與12具猛瑪象骨骼在一起,只能說明北美早期人類的一次圍獵

活動,并不能證明他們的絕滅是因為捕殺。③證據(jù)選擇偏見/忽略反駁證據(jù):

科學家對于這兩種學說"也有一些證據(jù)用于反駁",作者忽略反駁證據(jù),減弱

了論證的說服力。(每點2分)

6.D并非“毫無準備",父親為我準備了我一個紅色背包。

7.AA項暗示此次遠行不會一帆風順。

8.①渴望成熟。"我"格外珍視胡須;"我"學著像成人一樣給司機遞煙;②天

真無邪。"我"給司機遞煙,認為他接受了煙就代表接受了“我",之后又認為

我和司機成為了朋友;③勇敢正義。面對搶劫蘋果的山民,我奮不顧身為司

機阻止;④樂觀向上。剛出門的"我"懷著對未來的熱情與希望,即使經歷了

現(xiàn)實生活的打擊,依然感受到心底的"暖和",懷有希望。(答對2點即給滿

分)

9.①小說中的"我"通過這次旅行,經歷了一場殘酷的"成人禮",認識到了現(xiàn)

實世界的虛偽狡詐,殘酷陌生,可謂"看清了生活的真相";②然而,"我"在

遭受挫折后并沒有失去希望,"我"還能感受到心底的"暖和","我"尋找的"旅

店"其實就是自己內心那份永不破滅的希望,是自己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

可謂"依然熱爰生活";③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遭遇到種種的艱難

和挫折,但盡管如此,我們也不應灰心喪氣,而應在心里保存希望和勇氣,

這便是"真正的英雄主義"。(一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CFH

11.D"君子求諸己"中的"諸"在句中,意為"之于"。

12.D"體現(xiàn)了對封建專制王朝的維護”錯,應該是對封建專制王朝的批判。

13.(1)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卻沒有人去興辦它,有公共的禍害卻沒有人去

革除它。(得分點:莫或、興、除,句意各1分)

(2)難道偌大的天地之間,在千千萬萬天下人中,唯獨(應當)偏愛君主

一人一家嗎?(定語后置、兆人萬姓、私、句意各1分)

14.①小儒認為盡管桀紂是暴君,但是從君臣之義的角度看,湯武不應當誅

之。

②孟子認為商湯流放桀、周武王伐紂,是討伐不仁不義之君,不能稱之為弒

君。(1點1分,2點3分)

15.D"作者仍為逝去的舊時代與舊事物而感傷不已"表述不當。作者感傷的

是新法被

舊法取代。

16.①本詩表達了作者的愁苦之情,體現(xiàn)了"哀":首句"百年春夢去悠悠"寓

有政治上的悲慨;"欲把一杯無侶伴",道出了自己無志同道合者的愁悶l'眼

看興廢使人愁”則直接抒發(fā)新法被廢的愁悶之情;②但作者的哀愁并不過度,

而是有節(jié)制的,體現(xiàn)了"不傷":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分別描繪自然和人事景象,說明

自然有新陳代謝,人事有興廢更迭,新事物必定會取代舊事物,這是萬事萬

物必須要遵循的規(guī)律。作者從中汲取了力量,一定程度上沖淡了愁緒。(每

點3分)

17.(1)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2)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

(3)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18.A.很多人吃飯非??霣.增加咀嚼的次數(shù)

19.②在"人"后面增加"數(shù)";⑤將"休戚相關"改成"息息相關";⑥刪除"根據(jù)"

或者"顯示"

20.這三個短句間都用句號隔開,有意制造一種稍長的語氣停頓,自然呈現(xiàn)

出緩慢平和的節(jié)奏(2分),體現(xiàn)了雪天的靜謐,暗示了葡萄冬眠的狀態(tài),

給人留下遐想的空間。(2分)

21.兩個"呀"字使句子讀起來更親切。(1分)作者好像是在自言自語,也

像是在跟讀者商量,更像是對葡萄的一種嗔怪。(1分)語言口語化,率性

自然,散發(fā)著純真的童趣。(1分)

22.這一句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