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科學(浙江卷)(全解全析)_第1頁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科學(浙江卷)(全解全析)_第2頁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科學(浙江卷)(全解全析)_第3頁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科學(浙江卷)(全解全析)_第4頁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科學(浙江卷)(全解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浙江卷)

科學?全解全析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第1~10小題,每小題4分,第小題,每小題3分,共

55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19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它的主題是“Leavingnoonebehind”。我國的宣傳主題為“堅持節(jié)水優(yōu)先,

強化水資源管理”。下列有關水的知識中不正卿的是()

A.水是一種常見的溶劑,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自然界的降水普遍帶有酸性,稱為酸雨

C.水中N、P等元素的增多會引起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D.沿海地區(qū)的晝夜溫差較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大

【答案】B

【解析】A、水是一種最常見的溶劑,酒精和汽油也可做溶濟,自然界中的水?;烊肟扇?、不可溶性的

雜質,都不是純凈物,選項正確;

B、當大氣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氣體時,降雨時溶解在雨水中使雨水的Ph小于5.6,稱為酸雨,

當雨水Ph小于7大于5.6時,雖然顯酸性,但是不屬于酸雨,故選項錯誤;

C、氮、磷等元素是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如果濫用化學肥料或是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就會導致水

中N、P等元素的增多,這種現(xiàn)象稱為水體富營養(yǎng)化,故選項正確;

D、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水的

比熱容較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

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沿海地區(qū)靠近海洋,內陸地區(qū)多砂石,因為水的比熱容較

大,白天,相同質量的水和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熱量,

水的溫度降低的少,使得晝夜溫差小.故說法正確。

故選Bo

2.中國是茶文化之鄉(xiāng),中國茶文化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爸蟛琛边^程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茶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升高B.茶水升溫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

C.壺嘴冒出的“白氣”是汽化形成的現(xiàn)象D.茶香撲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答案】D

【解析】A.茶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A錯誤;

B.茶水升溫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故B錯誤;

C.壺嘴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現(xiàn)象,故C錯誤;

D.茶香撲鼻為擴散現(xiàn)象,說明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D正確。

故選D。

3.“灰汁團”是寧波傳統(tǒng)小吃,制作過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資料卡所示。下列說法

簿誤的是()

■|傳統(tǒng)方注:租硒饒慶一加水溶米t辟置沉淀一過池取汁

卡|現(xiàn)代方法;將食用做純堿和小粗打的泥介物)與水與定比例泥仆成汁,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屬于有機物B.稻草燃燒屬于物理變化

C.傳統(tǒng)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D.現(xiàn)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酰試液變紅色

【答案】B

【解析】A.大米中含有淀粉是含有化合物,且不屬于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鹽,屬于有機物,說法正

確;

B、稻草燃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說法錯誤;

C、根據(jù)“資料卡”可知,傳統(tǒng)方法制得的“灰汁”是由多種物質組成,是混合物,說法正確;

D、根據(jù)“資料卡”可知,“灰汁”含有純堿(碳酸鈉),其溶液顯堿性,現(xiàn)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醐試

液變紅色,說法正確。

故選Bo

4.如圖是地球板塊示意圖,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可知()

圖例-----板塊邊界—板塊運動方向

A.地球表面的陸地被海嶺和海溝分割成七大板塊

B.B.青藏高原是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形成的

C.寧波位于亞歐板塊

D.D.地震火山帶都分布在板塊的中央

【答案】C

【解析】地球表面的巖石圈被海嶺和海溝分割成六大板塊,A錯誤;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

歐板塊而形成的,B錯誤;寧波位于亞歐板塊,C正確;地震火山帶主要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D錯誤;

故選C。

5.西湖的秋天銀杏紛飛,蝴蝶輕舞,鴛鴦戲水。下列說法正確的()

①銀杳②蝴蝶③鴛鴦

A.圖示生物①由上皮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和營養(yǎng)組織等組成

B.圖示生物②屬于節(jié)肢動物,其體內的骨骼起到了支撐的作用

C.圖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D.圖示生物③屬于鳥類,卵生,體溫不恒定

【答案】C

【解析】A.植物的組織主要有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分生組織、機械組織等。所以圖示生

物①是植物,沒有上皮組織,A錯誤。

B.圖示生物②屬于節(jié)肢動物,其體表的外骨骼起到了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的作用,B錯誤。

C.圖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C正確。

D.圖示生物③屬于鳥類,卵生,但體溫恒定,屬于恒溫動物,D錯誤。

故選C。

6.小明同學想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了提高測量的精確度,用力傳感器顯示拉力F的

大小。如圖所示,讓驅動裝置帶動傳送帶順時針運行,木塊保持靜止不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木塊

A.木塊受水平向右的靜摩擦力作用

B.若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為尸,則傳送帶受到大小為尸、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若傳送帶運行的速度變大,則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仍保持不變

D.若將同樣大小的鐵塊置于木塊上方,則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仍保持不變

【答案】C

【解析】A.傳送帶向右轉動,木塊相對于傳送帶向左運動,木塊受到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相對運動方

向相反,所以木塊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故A錯誤;

B.若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為F,木塊相對于地面靜止,木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木塊受到的摩擦

右F

由力的作用相互性可知,傳送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己方向水平向左,故B錯誤;

C.若傳送帶運行的速度變大,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摩擦力不變,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仍保持不

變,故C正確;

D.若將同樣大小的鐵塊置于木塊上方,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摩擦力增大,力傳感器的

示數(shù)增大,故D錯誤。

故選C。

7.某化學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微觀示意圖及反應前后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

是()

物質甲乙丙T

?碳原子

微觀示意圖00oeo

o輒原了

反應前質量/g32200100o虱?子

反應后質量/g0Xyz

A.化學反應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B.該反應可能屬于分解反應

C.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1D.x+y+z=242

【答案】D

【解析】A、化學反應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而不是分子,故A錯誤;

B、該反應的反應物與生成物均為兩種,因此該反應不屬于分解反應,故B錯誤;

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1:2或2:1,故C錯誤;

D、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種類,即

32+200+10+0=0+x+y+z,貝ij:x+y+z=242,故D正確。

故選D。

8.小張家所在的住宅區(qū)每棟單元的樓梯口都安裝了防盜門,其門鎖原理圖如圖所示,圖中只畫出了其中一

家住戶的控制開關S。該門鎖的工作過程是:樓上的人閉合控制開關S,門鎖上的電磁鐵通電后吸引卡

入右側門扣中的銜鐵,門可打開。關于該門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門鎖利用了電生磁的原理來工作的B.電流周圍的磁場是假想的物理模型

C.閉合開關S后,電磁鐵的右端為N極D.該單元的各住戶控制門鎖的開關是串聯(lián)的

【答案】A

【解析】A.該門鎖利用了電生磁的原理來工作的,當電流通過螺線管時,螺線管有磁性,故A正確;

B.電流周圍的磁場是真實存在的,故B錯誤;

C.閉合開關S后,電流從電磁鐵的右端流入,根據(jù)安培定則得到電磁鐵的左端是N極,右端為S極,

故C錯誤;

D.該單元的各住戶控制門鎖的開關是并聯(lián)的,互不影響,故D錯誤。

故選A?

9.以下四種物質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其中的“一”表示某種物質可一步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部分

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略去),下列各組物質按照ABCD順序,符合要求的一組是()

A.C、CO?、CO、FeB.Fe、FeSO4,Fe203,FeCl2

C.NaOH、Ca(OH)?、Na2co3、CO3D.CuO、CuSO4,Cu、CuCl2

【答案】D

【解析】A、碳能夠與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不能發(fā)生反應生成鐵,即不滿足B-D的反

應,選項錯誤;

B、鐵能夠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硫酸亞鐵能夠與氯化鋼反應生成硫酸鋼沉淀和氯化亞鐵,

鐵能夠銹蝕生成氧化鐵,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不生成氯化亞鐵,不滿足C-D的反應,選項

錯誤;

C、氫氧化鈉不能與其它物質反應生成氫氧化鈣,選項錯誤;

D、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能夠與氯化鋼反應生成硫酸鋼沉淀和氯化銅,氧化銅

被氫氣或碳還原為銅,銅能夠與氯化汞反應生成氯化銅,氧化銅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選項正

確,故選D。

10.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使蠟燭a的像更清晰B.使用相同的蠟燭a、b,目的是比較像與物的

大小

C.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夠承接到像D.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變大

【答案】B

【解析】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為了確定像的位置,故A錯誤;

B.在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選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完成實驗,故B正確;

C.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不能夠承接到像,故C錯誤;

D.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像與物的大小相等。所以當蠟燭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

變,故D錯誤。

故選B。

11.鐵粉和硫粉以適當?shù)馁|量比混合,堆放在用煙里(如圖),然后用燒紅的玻璃棒一端接觸混合物,這時

部分混合物迅速變紅熱狀態(tài),迅速撤離玻璃棒后,反應繼續(xù)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tài),

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不能被磁化的固態(tài)物質。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鎮(zhèn)送的是()

A.該反應是吸熱反應B.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C.該實驗過程中可能會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chǎn)生D.該黑色無磁性的固態(tài)物質在物質分類上屬于鹽

【答案】A

【解析】A、根據(jù)反應現(xiàn)象“撤離玻璃棒后,反應繼續(xù)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tài)”可知該化

學反應是放熱,說法錯誤;

B、根據(jù)題意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是鐵和硫,生成物是一種黑色不能被磁化的固態(tài)物質,是由兩種物

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說法正確;

C、硫在空氣中加熱可能與空氣中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可能會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chǎn)生,說法正確;

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黑色無磁性的物質是硫化亞鐵,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

屬于鹽,說法正確。

故選A。

12.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電源電壓恒為6V,更換5個定值電阻尺,得到如圖乙所示的

圖像。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同學研究的是電流和電壓的關系B.實驗中電壓表的示數(shù)保持0.5V不變

C.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化范圍為7~350D.將尺從15。換成10。后,應將滑片P向右移

【答案】C

【解析】A.根據(jù)控制變量法,更換5個定值電阻區(qū),即改變電阻的大小,本實驗是研究電流與電阻的

關系,A錯誤;

B.由圖中數(shù)據(jù)知,電阻兩端的電壓為C/x=/J?=0.5Ax5Q=...=0.1Ax25Q=2.5V

實驗中電壓表的示數(shù)保持2.5V不變,B錯誤;

C.由圖乙知,電路的最大電流為0.5A,由串聯(lián)電路的規(guī)律及歐姆定律,此時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最小電

6V

R一5。=7。

0.5A

電路的最小電流為0.1A,由串聯(lián)電路的規(guī)律及歐姆定律,此時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最大電阻;最大值

--------250=350

0.1A

故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化范圍為7~350,C正確;

D.將心從15。換成10。后,電阻變小,根據(jù)分壓原理,電壓表示數(shù)變小,因要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

不變,故應減小變阻器分得的電壓,即應減小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將滑片P向左移,D錯誤。

故選C。

13.學習科學時我們經(jīng)常會用圖像來表示科學知識。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的吸收盤

物.CC>2

成..

分..

./hd

的.

.

含:j

口B葡稱°

Zabc\[為小時

腔甲乙丙

甲丙丁

A.甲圖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過程

B.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肺內氣壓的變化過程,湖段表示呼氣過程

C.若丙圖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條食物鏈上各種生物的相對數(shù)量關系,一般情況下在這條食物鏈中物質

和能量流動的方向是丙一>■丁一>乙一>甲

D.丁圖中。點和c點分別表示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時間點

【答案】C

【解析】A.脂肪只有在小腸內多種消化酶的作用下才能被消化。因此甲圖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

里被消化酶消化的過程,A錯誤。

B.乙圖是人體呼吸時肺內氣壓的變化過程,ab段前半段低于大氣壓是吸氣;后半段高于大氣壓表示呼

氣,B錯誤。

C.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營養(yǎng)級越高,數(shù)量越少;營養(yǎng)級越低,數(shù)量

越多,所以在這條食物鏈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是丙一丁一乙一甲,C正確。

D.丁圖中分別表示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時間點分別是。點和d點,D錯誤。

故選Co

14.走近千年文物,人們發(fā)現(xiàn)青銅器在含有CT的環(huán)境中易生成CuCl,隨著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而發(fā)生銹蝕,

銹層物質成分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u2O

CU2(OH),CO3

(銅綠)

CU2(OH)3C1

(粉狀銹)

CuCl

A.銅綠中含有Cu、H、O、C四種元素B.CuCl與02、H2O可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C.青銅器在銹蝕的過程中銅元素的化合價升高D.在干燥、無氧的環(huán)境中有利于青銅器的保護

【答案】B

【解析】A、由化學式可知,銅綠中含有Cu、H、0、C四種元素,說法正確;

B、Ch是單質,由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可知,CuCl與02、H20不可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說法錯誤;

C、青銅器在銹蝕的過程中,由CuCl轉化為Cu2(OH)2co3、Cu2(OH)3C1,其銅元素由+1價,轉

化為+2價,銅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說法正確;

D、在干燥、無氧的環(huán)境中,氧氣和水的含量極低,能夠減緩銅的銹蝕,有利于青銅器的保護,說法正

確。

故選B。

15.對下列科學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若向肺動脈里灌水,水最終會從上、下腔靜脈中流出

B.圖乙:植物生長素向光側比背光側分布多

C.圖丙:米勒模擬實驗證明了原始生命可以在原始地球上產(chǎn)生

D.圖?。簵U插時,要修剪部分葉片是為了減少水分蒸騰

【答案】D

【解析】A.圖甲:心室和動脈之間有動脈瓣,動脈瓣只能朝向動脈開;這樣就保證了血液只能按一定

的方向流動: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所以水從豬心臟的肺動脈灌

入,只能再從肺動脈流出,A錯誤。

B.圖乙:植物生長素背光側比向光側分布多,B錯誤。

C.圖丙:米勒模擬實驗證明了由無機小分子物質變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完全有可能的,C錯誤。

D.圖?。簵U插時,要修剪部分葉片是為了減少水分蒸騰,D正確。

故選D。

二、填空題(本題共7小題,共35分)

16.(7分)回答下列與健康相關的問題:

(1)新冠病毒對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造成嚴重傷害。糖尿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

于缺乏,引起血糖濃度升高,以致流經(jīng)腎臟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糖分隨尿液排出;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發(fā)生病變,導致心臟肌肉缺血。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中不包括。

A.吸煙B.緊張C.肥胖D.經(jīng)常運動

(2)甲流是常見的流行性感冒,由甲型HINI病毒等病原體引起,主要通過飛沫和空氣傳播。從傳染

病的傳播途徑進行分類,甲流屬于傳染病。除勤通風、勤洗手、佩戴口罩外,注射甲流疫苗能在

體內產(chǎn)生一定的防御功能,這種保護性的生理功能屬于免疫(選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

【答案】胰島素D呼吸道特異性

【解析】(1)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濃度過高引起的。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

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會減弱,結果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而超過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會隨尿

排出體外,形成糖尿病。當冠狀動脈發(fā)生病變,被斑塊堵塞、官腔變窄時,因血液流動受阻,會造成

心肌細胞暫時性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絞痛,這種病變就叫冠心病。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遺

傳和先天性因素外,還包括人們的生活方式。如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煙、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膽

固醇、高熱量等)、缺少體力活動、過量飲酒,都有可能導致冠心病,可見吸煙、緊張、肥胖都是引起

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而經(jīng)常運動不會引起冠心病,故選D。

(2)甲流主要通過飛沫和空氣傳播,屬于呼吸道傳染病。接種甲流疫苗,體內的疫苗會刺激人體產(chǎn)生

抵抗甲流的抗體,從而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這種免疫力是后天獲得的,只對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

對其它病原體無效,因此是特異性免疫。

17.(5分)始豐溪濕地公園屬于典型的河流濕地,這里生活著1000多種野生植物,2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

如圖是表示該濕地部分物質循環(huán)以及各成分之間的關系。

(1)楓楊是濕地公園中常見的植物,每年4到5月,樹上開滿了穗狀花序,楓楊屬于(選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

(2)從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看,在③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屬于;

(3)為保護濕地,有關部門采取了種植樹木、投放魚類在內的眾多措施,這樣的活動可提高濕地的—

能力。

【答案】被子分解者自動調節(jié)

【解析】(1)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種器官。楓楊是濕地公園中常見的植物,

每年4到5月,樹上開滿了穗狀花序,所以楓楊屬于被子植物。

(2)分解者能夠將動植物的遺體和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從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看,在③分解作用中起重要

作用的生物屬于分解者。

(3)生物種類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越強,生態(tài)系統(tǒng)就能更長時間

地維持相對的穩(wěn)定。為保護濕地,有關部門采取了種植樹木、投放魚類在內的眾多措施,這樣的活動

可提高濕地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18.(4分)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種不同的天體。天體又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tǒng)。八大行星、衛(wèi)星、矮行

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天體按一定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構成了太陽系。

(1)八大行星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其表面溫度很高,沒有空氣,布滿了環(huán)形山。

(2)下圖中的大圓、中圓、小圓分別表示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確表示它們之間關系的是_

【答案】⑴水星(2)A

【解析】(1)八大行星中,水星離太陽的距離最近,所以其表面氣溫最高。

(2)地月系在太陽系之中,太陽系在銀河系之中,能正確表示它們之間關系的是A。

19.(5分)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汲水裝置——轆轅,沿用至今。下圖甲是一種轆

涉,由具有共同轉動軸的大輪和小輪組成。提水時,用力使大輪轉動,小輪隨之轉動并纏繞井繩,從

而提起水桶。

⑴圖甲所示轆粉是按照(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來設計的。

(2)設大輪與小輪的半徑比為3:1,水桶受到的總重力為90牛。使周長為3米的大輪轉動一圈,水

桶勻速上升,井繩對水桶做功焦。(不計井繩的粗細和自重)

(3)圖丙所示水龍頭開關的設計也應用了同樣的原理,為了更省力,開關應選用(選填“①”

或“②”)。

【答案】省力90①

【解析】(1)口]轆物的實質是輪軸,動力作用在輪上,阻力作用在軸上,因輪半徑大于軸半徑,即動

力臂大于阻力臂,故轆粉是按照省力杠桿來設計的。

(2)[2]設大輪與小輪的的半徑比為3:1,水桶受到的總重力為90N。使周長為3m的大輪轉動一圈,

水桶勻速上升高度是小輪的周長,為大輪周長的《,即1m,井繩對水桶做功W=G/?=90Nxlm=90J

(3)⑶水龍頭開關的設計也應用了輪軸,增大輪的半徑可以增大動力臂,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可

以減小動力,故選擇圖中的①可以更省力。

20.(6分)小君周末到五馬街觀察燈盞糕的制作過程,請利用所學科學知識進行解釋:

(1)燈盞糕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面粉、油、食鹽等,上述食材能分散于水中并形成乳濁液

的是;

(2)炸燈盞糕時,面粉團在油中會變得蓬松,小君發(fā)現(xiàn)一開始沉底的燈盞糕浮上來了,燈盞糕上浮是

因為增大導致浮力增大;

(3)賣燈盞糕的小攤上還擺著紅糖水,攤主只要取出少量紅糖水品嘗,就能知道整鍋紅糖水甜度是否

合適,這是因為溶液具有的特點。

【答案】面粉排開油的體積均一性

【解析】(1)[1]根據(jù)常識可知,面粉能分散于水中并形成乳濁液。

(2)⑵因為排開油的體積增大,根據(jù)可知,油的密度不變,%增大,浮力增大,燈盞糕

上??;

(3)[3]根據(jù)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點,我們只要取出少量紅糖水品嘗,就能知道整鍋紅糖水甜度是否合

適。

21.(4分)如圖所示為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圖。請分析回答:

(1)下面是該實驗的四個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O

A.加熱B.通入氫氣C.停止通入氫氣D.停止加熱

(2)在實驗過程中看到的現(xiàn)象是黑色氧化銅變成紅色的物質,同時試管口有水珠出現(xiàn),說明氫氣具有

性。

【答案】BADC還原

【解析】(1)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步驟為:①先檢驗氫氣的純度,防止氫氣不純實驗時引起爆炸;②通

入氫氣,排凈試管內原有空氣;③加熱氧化銅;④觀察到由黑變紅時停止加熱;⑤繼續(xù)通氫氣至試管

冷卻為止,防止生成的銅再次被氧化;應先熄滅酒精燈,待試管冷卻至室溫后再停止通氫氣,正確的

操作順序是BADC;

(2)在實驗過程中看到的現(xiàn)象是黑色氧化銅變成紅色的物質,同時試管口有水珠出現(xiàn),說明生成了銅

和水,說明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氫氣具有還原性。

22.(6分)某工廠欲從含有CuSCU的廢液中回收金屬銅,并得到工業(yè)原料硫酸亞鐵,其工業(yè)流程如圖:

(1)操作I的名稱是;

(2)A物質的化學式是;

(3)加入適量H2s04時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o

【答案】過濾FeFe+H2s。4=FeS04+H2T

【解析】(1)由操作過程可知。操作I是將固液分離,操作名稱是過濾。

(2)由于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鐵與硫酸反應生成了硫酸亞鐵和氫氣。由題意可知,要

回收銅和得到硫酸亞鐵,應向廢液中加入過量A物質是鐵,最后再加入過量的B應是稀硫酸,將過量

的鐵除去,所以A的化學式是Fe。

(3)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適量硫酸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H2sCU=FeS04+H2b

三、探究題(本題有5小題,共36分)

23.(6分)如圖是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作用是使

裝置內的CO2濃度保持相對穩(wěn)定),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據(jù)毛細玻璃刻度管內紅色液滴移動距離

經(jīng)計算獲得,在不同強度的光照條件下,測得氣體體積變化如下圖所示。

(1)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chǎn)生該氣體的量為毫升。

(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

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2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

(3)理想條件下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影響,獲得的

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回答相關問題:

溫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1.01.752.53.253.753.53.5

(mg/h)

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

0.50.751.01.52.253.03.5

(mg/h)

①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

②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則24小時內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o

【答案】200溫度變化對實驗的影響25℃20℃

【解析】(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恒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

氣的變化,由于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

150毫升,所以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chǎn)生該氣體的量為150+50=200毫升。

(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huán)境中的物理因

素對實驗的影響,因此“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2

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環(huán)境物理因素,如溫度的變化對實驗的影響。

(3)表格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速率,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為呼吸速率,并且凈

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溫度為25°。時,植物的凈光合速率達到最大,為3.75mg/h,此時

植物生長速度最快,因此“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25℃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

[4]白天的積累量-夜間的消耗量=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表格中可以看出溫度為20℃時,一天中有機

物的積累量為3.25-1.5=1.75mg/h,該積累量最大.因此“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

則24小時內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20℃o

24.(6分)某同學用如圖所示實驗電路圖測量小燈泡Li、L2的功率。Li標有“2.5V”字樣,L2標有“Q3A”

字樣,阻值都約為10。。電源電壓恒為9V,電壓表只有“03V”量程可以用,定值電阻5=10。。回

答問題,完成實驗。

-?------

(1)電流表量程應選O(填序號)

A.0~60mAB.0300mAC.00.6AD.03A

(2)滑動變阻器規(guī)格應選o(填序號)

A.10Q0.2AB.10Q1AC.100Q0.2AD.100Q1A

(3)正確連接了實物電路,將Li接入電路。

(4)閉合開關S,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讓電壓表示數(shù)分別為1.0V、2.2V、2.5V、2.8V、3.0V,讀出電流

表示數(shù),填在表中。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L的額定功率片=W。

實驗次數(shù)12345

電壓U/V1.02.22.52.83.0

接入Li0.100.220.250.280.30

電流//A

接入L20.100.230.260.290.31

(5)斷開開關S,用L?替換Li,重復第(4)步測量操作,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填入上表。

(6)該同學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L2的額定功率£=3.0Vx0.30A=0.90W,他立即意識到這個結果不

是L2的額定功率。要測得L2的額定功率,還需要的測量操作是:。

【答案】CD0.625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讓電流表示數(shù)為0.30A,讀出電壓表示數(shù)

【解析】(1)口]由圖知道,小燈泡Li或L2與定值電阻和滑動變阻器是串聯(lián)關系,電壓表測量燈泡兩端

的電壓,電流表測量電路的電流,根據(jù)題意知道,小燈泡Li、Lz的阻值都約為10。,且Li標有“2.5V”

字樣,L2標有“0.3A”字樣,由歐姆定律知道,當電路接小燈泡Li時,允許通過的電流是

,U2.5V

1=—=------=0.25A

R10Q

由于0.25A,0.3A者B小于0.6A,故電流表量程應選00.6A,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2)⑵根據(jù)題意知道,電路中電流最大是0.3A,此時由歐姆定律知道

U9V

<0.3A

RQ+RL+R滑10Q+1OQ+R滑

解得中10。

因為兩個燈泡的額定電流大于0.2A,所以選擇變阻器100。1A,D符合題意。

故選Do

(4)[3]根據(jù)題意知道,燈泡Li的額定電壓是2.5V,由實驗數(shù)據(jù)知道,此時的電流大小是0.25A,由P=0

知道,Li的額定功率4=U/=2.5Vx0.25A=0.625W

(6)[4]根據(jù)題意知道,燈泡L2的額定電路是0.3A,故第(4)步測量操作不正確,正確的操作應是調

節(jié)滑動變阻器,讓電流表示數(shù)為0.30A,讀出電壓表示數(shù),由2=口計算L2的額定功率。

25.(6分)反應物的質量比不同可能會影響生成物的種類,為探究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種類,小科

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和方案(B、C裝置中藥品足量,且所有反應均充分進行):

【提出問題】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生成的氣體可能是CO;

猜想②:生成的氣體可能是CO2;

猜想③:生成的氣體可能是CO和COz

【收集證據(jù)】

(1)從定性觀察角度判斷

若觀察到(填寫現(xiàn)象),則說明生成氣體中沒有CO?。

(2)從定量計算角度判斷

用電子天平測定表格中的四個數(shù)據(jù):

反應前的質量反應后的質量

A(試管+固體)mim2

B+C(廣口瓶+溶液)m3rm

若猜想③成立,則存在的質量關系是(用mi,m2,m3、儂來表示)

【交流反思】

(3)若反應生成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裝置分離CO和CO2(鐵架臺、

鐵夾等固定用裝置已略去,a、b為活塞)。若想實現(xiàn)分離,活塞。和6應該如何操作?o

【答案】澄清石灰水無明顯變化mi+m3>m2+m4打開a,關閉b,氣體進入氣球,得到

一氧化碳;關閉a,打開b,更換另一個氣球收集氣體為二氧化碳

【解析】(1)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

濁,氣體沒有二氧化碳,則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因此看不到明顯變化;

(2)猜想③成立,說明氣體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吸收,所以反應后質量減少,所

以反應前質量比反應后質量大,故(mi+m3)>(m2+ni4);

(3)一氧化碳不被氫氧化鈉吸收,所以打開a氣體進入后,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進入氣

球;然后再打開b,稀硫酸進入,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再進入氣球收集二氧化碳。

26.(8分)在學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后,小明選擇了一塊焦距未知的凸透鏡,對凸透鏡成像特點做了進一步

探究。

(1)如圖甲所示,當他將一個發(fā)光的小燈泡放在圖示位置時,無論怎么移動右側的光屏,在光屏上始

終得到一個與透鏡等大的光斑,他又將小燈泡換成點燃的蠟燭,當調整至圖乙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

接收到清晰的倒立、的實像;若保持此時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當將凸透鏡向左平移—

cm時,光屏上可再次出現(xiàn)清晰的像;

(2)如圖乙所示,當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時,不改變圖乙中蠟燭和透鏡位置:

①若僅將凸透鏡換成焦距相同直徑較小的凸透鏡,再次實驗,光屏上所成的像與原來相比(選

填“變小,,“變暗,,或“變不完整,,)了;

②若將凸透鏡換成直徑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鏡,再次實驗,則需將屏(選填“向左”

或“向右”)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

(3)有人將他的眼鏡片放在圖乙中的凸透鏡前,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適當向左移動蠟燭,像就又清

晰了,由此可判斷此人戴的是(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4)如圖丙,線段為用另一只凸透鏡多次成像時的物距倒數(shù)和像距倒數(shù)所描繪出的圖像,則該凸

透鏡焦距為cm。

【答案】縮小15變暗向左近視5

【解析】(1)口]當發(fā)光的小燈泡放在10cm刻度線的位置時,物距為10.0cm,移動光屏發(fā)現(xiàn)光屏上始終

能看到個面積大小不變的光斑,根據(jù)從焦點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變?yōu)槠叫泄饩€知道,該透鏡的焦

距為10.0cm;他又將小燈泡換成點燃的蠟燭,當調整至圖乙位置時,此時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在光

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實像;

⑵若保持此時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根據(jù)光路可逆知道,當將凸透鏡向左平移15cm至115cm刻度處

時,此時的物距為原來的像距,則光屏上可再次出現(xiàn)清晰的像。

(2)①⑶用另一只與原實驗中焦距相同但鏡面直徑較小的凸透鏡,替代原來的凸透鏡再次實驗,成像

大小不會變化,但經(jīng)凸透鏡的光線變少,所成的像與原來的像相比,比原來暗;

②[4]如果將凸透鏡A換成鏡面直徑相同、但焦距稍小的凸透鏡,比起原來就相當于將物距變大了,那

么像距就要減小,像變?。还馄烈拷雇哥R,即向左移動。

(3)[5]將他的眼鏡片放在圖乙中的凸透鏡前,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適當向左移動蠟燭,物距變大,

像距變小,像就又清晰了,這說明該眼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由此可判斷戴的是凹透鏡,凹透鏡可

以矯正近視眼,所以該眼鏡是近視眼鏡。

(4)[6]圖中!=10mT時,-=此時v=a=0.1m

VU

像距等于物距,說明物體處于二倍焦距處,即2/^0.1m

所以y=0.05m=5cm

27.(9分)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放出熱量?三位同學為探究此問題按圖進行了實驗:

甲同學乙同學

時間/s

(1)甲同學按圖實驗:在燒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觀察

到溫度計示數(shù)變大,于是得到“反應放出熱量”的結論。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乙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jù)現(xiàn)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

(3)丙同學是將稀硫酸不斷的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并用數(shù)字化儀器測量的數(shù)據(jù)。由圖可知,當反應

進行到20s時溶液中的溶質是o

(4)實驗過程中小樂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未密封的KOH固體,對其成分進行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①KOH與NaOH的化學性質相似。

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KOH變質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②K2cCh溶液呈堿性,CaCb溶液,KC1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設】假設I:只含KOH;假設H:含KOH和K2cCh;假設III:只含K2cO3.

【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有氣泡產(chǎn)

小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假設_______錯誤

b、另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的CaCb溶產(chǎn)生白色

液,振蕩,靜置沉淀

猜想n正確

C、?、谥猩蠈忧逡海渭訜o色的酚酰試液—

【拓展應用】完全變質的KOH也有利用價值,從K2cCh的組成或性質看,K2cCh在農(nóng)業(yè)上的可以作為

鉀肥使用。

【答案】不正確,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導管2口有氣泡氫氧化鈉和硫酸鈉

CO2+2KOH=K2CO3+H2OI溶液變紅

【解析】(1)甲同學的結論不正確,理由是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2)乙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jù)導管2口有氣泡現(xiàn)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

(3)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20℃時的溶液溫度仍然在上升,

則反應正在進行,此時溶液中肯定有反應生成的硫酸鈉和剩余的氫氧化鈉,則當反應進行到20s時溶液

中的溶質是氫氧化鈉和硫酸鈉;

(4)查閱資料:①氫氧化鉀變質的原因是氫氧化鉀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為CO2+2KOH=K2CO3+H2O;

進行實驗:

a、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產(chǎn)生氣泡,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鉀,則假設I錯誤;

c、另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的CaCb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

鉀,取②中上層清液,滴加無色的酚獻試液,溶液變紅,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鉀,則猜想H正確。

四、簡答題(本題共7小題,共44分)

28.(4分)如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標號①?⑧表示人體內相關生理過程,字母A、B、C、D分

別表示心臟四腔。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食物-------->消化道_蝮+體外

m⑤

(1)小明早晨食用了饅頭、雞蛋和豆?jié){,雞蛋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最終在消化道內被分解為=

(2)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下列不屬于排泄的

是(填字母)。

A.①B.⑥C.⑦D.⑧

(3)某人患有腸炎,在用藥之前,要抽取患者的血液進行化驗,化驗結果顯示他血液(填一

種血細胞)明顯增多。

(4)如圖為血液通過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網(wǎng)時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能正確表示該變化的曲線

【答案】氨基酸B白細胞D

【解析】(1)雞蛋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是蛋白質,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

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

(2)①是排出二氧化碳,⑦是排出多余的水和無機鹽,⑧是將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

外,所以①⑦⑧屬于排泄;⑥屬于排遺,即是排便的過程。

故選Bo

(3)白細胞可以作變形運動,身體某處有病菌時,白細胞會穿過毛細血管壁,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

御和保護作用。因此體內有炎癥時,血液中的白細胞的數(shù)量會明顯增多。

(4)血液通過肺泡周圍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了肺泡,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所以二

氧化碳含量變少,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29.(7分)科學家分析了北極熊的毛,發(fā)現(xiàn)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導管,它不僅能防水

隔熱,而且只有紫外線才能通過,是北極熊收集熱量的天然工具,對生活在寒冷極地的北極熊的體溫

調節(ji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請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

(1)北極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