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合金壓鑄件主要缺陷特征_第1頁
鋁合金壓鑄件主要缺陷特征_第2頁
鋁合金壓鑄件主要缺陷特征_第3頁
鋁合金壓鑄件主要缺陷特征_第4頁
鋁合金壓鑄件主要缺陷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鋁合金壓鑄件主要缺陷特征、形成原因及防止、補救方法缺陷名稱缺陷特征及發(fā)現方法形成原因防止辦法及補救措施1、化學成份不合格主要合金元素或雜質含量與技術要求不符,在對試樣作化學分析或光譜分析時發(fā)現。1、配料計算不正確,元素燒損量考慮太少,配料計算有誤等;2、原材料、回爐料的成分不準確或未作分析就投入使用;3、配料時稱量不準;4、加料中出現問題,少加或多加及遺漏料等;5、材料保管混亂,產生混料;6、熔煉操作未按工藝操作,溫度過高或熔煉時間過長,幸免于難燒損嚴重;7、化學分析不準確。

1、對氧化燒損嚴重的金屬,在配料中應按技術標準的上限或經驗燒損值上限配料計算;配料后并經過較核;2、檢查稱重和化學分析、光譜分析是否正確;3、定期校準衡器,不準確的禁用;4、配料所需原料分開標注存放,按順序排列使用;5、加強原材料保管,標識清晰,存放有序;6、合金液禁止過熱或熔煉時間過長;7、使用前經爐前分析,分析不合格應立即調整成分,補加爐料或沖淡;8、熔煉沉渣及二級以上廢料經重新精煉后摻加使用,比例不宜過高;9、注意廢料或使用過程中,有砂粒、石灰、油漆混入。2、氣孔鑄件表面或內部出現的大或小的孔洞,形狀比較規(guī)則;有分散的和比較集中的兩類;在對鑄件作X光透視或機械加工后可發(fā)現。1、爐料帶水氣,使熔爐內水蒸氣濃度增加;2、熔爐大、中修后未烘干或烘干不透;3、合金液過熱,氧化吸氣嚴重;4、熔爐、澆包工具氧等未烘干;5、脫模劑中噴涂過重或含發(fā)氣量大;6、模具排氣能力差;7、煤、煤氣及油中的含水量超標。1、嚴禁把帶有水氣的爐料裝入爐中,裝爐前要在爐邊烘干;2、爐子、坩堝及工具未烘干禁止使用;3、注意鋁液過熱問題,停機時間要把爐調至保溫狀態(tài);4、精煉劑、除渣劑等未烘干禁止使用,使用時禁止對合金液激烈攪拌;5、嚴格控制鈣的含量;6、選用揮發(fā)性氣體量小的脫模劑,并注意配比和噴涂量要低;7、未經干燥的氯氣等氣體和未經烘干的氯鹽等固體不得使用。7、變形或蹺曲鑄件的形狀和尺寸發(fā)生了變化,超過了圖紙的公差范圍。在機械加工前后對鑄件作外觀檢查、測量或劃線中發(fā)現1、鑄件的設計結構不合理,使鑄件各部分收縮不均勻;2、鑄件在收縮冷卻過程中受到阻力;3、澆注后到開型的時間太短,冷卻太快;4、壓鑄時頂出過程中頂偏了鑄件;5、合金本身的收縮率大,準固相溫度范圍寬,高溫強度差。1、在可能和必要的情況下,改進鑄件的設計結構,如改變截面厚度,避免厚度懸殊的轉接部位和不合理的凸臺、凸耳、加強筋等,盡量把肥大部位設計成空心結構或鑲拼結構;2、改進模具設計結構,消除阻礙鑄件收縮的不合理結構;3、延長留模時間,防止鑄件因激冷而變形;4、經常檢查模具的活動部分,防止因模具原因(如卡死、變形等)而導致產品變形;5、根據鑄件的結構形狀的復雜程度,如變形很難排除,則可考慮改用收縮性小高溫強度高的合金或調整合金成份(如鋁硅合金中硅含量提到15%以上,鑄件收縮率變的很低;6、在熱處理裝爐或裝箱過程中,嚴禁將復雜的壓鑄件堆壓。盡量避免機械加工造成內應力不平衡而變形;7、合理增加頂針數量,安排頂針位置,確保頂出平衡;8、改變澆排系統,如厚大深腔位置加冷卻水等,達到熱量平衡分布;9、當變形量不大,可采用機械或手工的方法矯正。8、渣孔

在鑄件表面和內部有形狀不規(guī)則的明孔或暗孔,表面不光滑,孔內全部或部分為熔渣所充填,在機模加工前后對鑄件作外觀檢查和X光透視時可發(fā)現。1、爐料本身已氧化或粘有雜物;2、熔劑成分不純;3、涂料噴涂太厚;4、精煉除渣不到位,含氧化夾渣過多;5、金屬液壓鑄溫度過低,流動性差,硅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成為夾渣;6、鋁硅合金中硅含量超過11.5時,且銅、鐵含量同樣超高,硅會以游離狀態(tài)析出,形成夾渣;7、熔爐設計不合理或溫控不佳,導致表面金屬液氧化嚴重;8、舀料時把浮渣一起舀入;9、涂料或沖頭顆粒中石墨含量太多或石墨損壞脫落。1、嚴禁使用已氧化未經吹砂和帶有油和水的爐料;2、選用或按工藝嚴格配制熔劑;3、選用較好的涂料,配比合理;4、選用好的除渣劑和精煉劑,合理使用;5、適當提高合金液澆注溫度,防止硅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6、以高鎂鋁合金,可加入0.01%的鈹以減少氧化.7、銅、鐵含量較高時,適當控制硅的含量不超過10%,并適當提高合金液溫度;8、金屬液在坩堝中停留時間過長(鑄錠資料中有介紹),應重新精煉合金液;9、注意防止損壞的石墨坩堝掉入金屬液中;10、選用較好的沖頭顆粒;11、使用涂料前,應將涂料充分攪拌均勻,使石墨成懸浮狀態(tài)而不結坨;12、舀取合金液時,應先清除液面上的熔渣。9、冷隔表面為鑄件表面未融合,基體被分開成狹窄的表面光滑的縫隙。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兩種,此縫隙在外力作用下有繼續(xù)發(fā)展的趨勢,作外觀檢查即可發(fā)現。1、合金液澆注溫度太低;2、合金的化學成份不合格,使合金的流動性降低;3、壓射速度太慢;4、導入型腔的內澆口太多;5、合金液在型腔中流路太長,型腔狹窄,冷卻太快;6、模具排氣能力太差,型腔內氣墊反壓大,使液流受阻不能融合。1、提高合金液的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提高合金液流動性(如變質細化處理);2、控制配料成份,配好后檢測其流動性;3、適當提高壓射速度和比壓;4、適當增大內澆口截面積并減少內澆口數量,減少合金液的相互碰撞;5、提高模具的排氣能力,合理安排排氣槽的位置和數量,降低型腔內氣墊的反壓力;6、充分精煉合金液,減少

合金液的氧化程度,從而提高其流動性;防止合金液過熱。7、改進澆注系統,防止流路過長;8、調換為流動性好的合金品種。

10、欠鑄鑄件輪廓不清晰,尺寸不夠,形狀不完整;在外觀檢查中即可發(fā)現,多為尖角或圓角或薄壁處未填滿,棱角為圓角或薄壁處缺一塊等形式;1、合金液澆注溫度太低;2、模具工作溫度太低,合金冷卻過快;3、內澆口截面積過大,充填速度太小;4、壓力或速度太小;5、模具的排氣能力差,型腔內氣墊反壓過大;6、壓射速度太大,使合金液直沖短平面鑄件對壁(未經過型腔底部流動)而折回后再充型。形成的欠鑄或冷隔。1、適當提高合金液的澆注溫度;2、適當提高模具的工作溫度,確保在合金液溫度的1/3左右浮動;3、適當減少內澆口截面積;4、增大壓力和壓射速度;5、增設排氣槽,合理設定排氣槽的位置和數量;6、壓鑄短平面或有直角的鑄件時,應適當適當降低壓射速度,并采用盡可能大的內澆口截面積;7、檢查壓射沖頭的行程或澆注量是否足夠;8、充分精煉合金液,減少合金液的氧化程度,從而提高其流動性;防止合金液過熱。9、減少脫模劑用量,注意清理型腔。11、粘模鑄件被粘在模具上雖未粘住,但表面被撕破皮;在鑄件頂出時或頂出后對工件作外觀檢查可以發(fā)現。1、合金液澆注溫度太高;2、模溫太高;3、脫模劑效果差或噴涂量少或不均勻;4、模具表面有銹疤或不光滑倒扣的位置;5、模具材料不適合或熱處理方法不當,沒在達到應有的硬度;6、澆注系統設計不合理,特別是導入合金液的內澆口位置不當,使合金液總是沖刷某處型腔壁或型芯,造成局部過熱而粘模;7、模具開設多個內澆口,相互撞擊,導致局部過熱粘模;8、鋁合金中鐵含量太少(低于0.6%),引起粘模;9、合金液成份不均勻,出現嚴重偏析。10、鑄造圓角和脫模斜度太??;

1、適當降低合金液的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2、更換脫模劑,調整噴涂位置和噴涂量;3、對模具進行拋光,對已氮化過的模具,拋光要慎重,防止破壞掉表面的氮化層,形成越拋越粘的情況;4、檢查模具的硬度值,采取重新熱處理氮化或更換模具材料;5、改進澆注系統設計結構,避免合金液持續(xù)沖刷型腔壁或型芯;(1)適當增大內澆口的截面積;(2)改變內澆口的位置和導入方向,使導入處于寬大厚實位置;(3)盡量采取底注法開放式澆注系統。6、加大內澆口截面積,取消多個澆口現象;7、適當降低壓射速度,縮短二速行程。8、檢查鐵含量,如太低,可以鋁鐵中間合金補充;9、加大模具冷卻,對過熱位置加大噴涂,并在模具上設置冷卻系統;10、防止混入低熔點金屬;11、除鎂鋅等個別金屬,不可將純金屬加入鋁液中,會形成嚴重偏析。12、加大鑄造圓角和脫模斜度。12、鑄件尺寸超差鑄件尺寸大于或小于圖紙要求的公差。從測量中可發(fā)現。1、設計模具時收縮率取值不準確或計算有誤;2、模具制造不精確,誤差大;3、鑄件的設計結構不合理,如因鋼性不夠而產生蹺曲等;4、鑄件圖上的公差要求超過了壓鑄所有達到的標準;5、合金液澆注溫度和模具工作溫度過高或過低;1、根據鑄件結構形狀和合金特性,認真選取其在模具不同位置的收縮率,修正模具的尺寸;2、嚴格按圖紙設計加工和驗收模具;3、改進鑄件的設計結構,增大剛性不足處的尺寸或改變其結構形狀,增大鋼性;4、從壓鑄工藝上采取措施,如采用加強筋、加長留模時間等;5、檢查頂出位置是否傾斜;6、根據試壓情況,調整模溫和鋁溫。7、調整合金液,降低其收縮量。

鑄件在垂直于模具分型面方向上的尺寸變大:1、粘附于模具分型面上的金屬或非金屬物未清理干凈;2、模具某處松動,使模具傾斜而產生間隙;3、模具分型面上有壓傷;4、鎖模時增壓不夠或鑄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超過壓鑄機的規(guī)格,壓鑄時動定模分開。組成型芯的部分尺寸不合格:1、型芯安裝不正確,不穩(wěn)定;2、合金液進入型芯后,型芯產生移動;3、由于模具過熱,活動型芯在導向孔內被咬?。?、彎曲異形處和深孔處未填滿;5、開模時間太短或太長,影響收縮大小。1、壓鑄前應仔細檢查模具分型面,防止有粘附物;2、檢查模具各處是否有松動,模具固定位置是否有偏斜,在四側面和各個角落檢查分型面是否有間隙。3、修復模具的突起部位;4、根據產品投影面積核算壓鑄機與工件是否相匹配;5、適當降低壓射速度。

1、通過定模或動模板固定型芯,型芯上如有突臺,剛可用底板固定?;顒有托居瞄]鎖固定,型芯的長度應嚴格按照與其直徑的比例來計算,確保其剛性,防止壓鑄時被液體金屬沖彎沖變形;2、防止模具過熱,清理和修復型芯被啃壞的部位;3、選用合適的配合方式和精度,設計活動型芯與滑槽的活動配合;4、壓鑄時做好模具的冷卻;5、摸縈出合適的開模時間。/

13、夾雜鑄件上出現硬度比基體大的質點或坨狀物,使切削刀具磨損;在鑄件機械加工或吹砂后的X光透視可見。合金中混入了或析出了比基體金屬硬的金屬或非金屬化合物。1、嚴格遵守工藝規(guī)程,盡量少攪拌合金液,減少氧化;2、在攪拌、舀取和少注合金液等操作中,注意不讓表面的氧化皮卷入;3、合金中含有Ti\Mn\Sb\Fe等密度大的金屬時,要注意防止其偏析成為夾雜;4、使用高鋁質的或氮化硅與碳化硅混合物耐火材料作爐襯時,要防止在高溫下剝落混入合金液中;5、用干燥過的精煉劑對合金液進行充分的精煉。14、流紋(痕)鑄件表面局部下陷的紋路,用手摸可感知。在外力作用下無發(fā)展趨勢,在噴砂后可發(fā)現。1、內澆口截面積太?。?、型腔內氣墊反壓大;3、涂料噴涂不均勻或太厚;4、模溫低,合金液流入后受到激冷。1、適當加大內澆口截面積或調整位置;2、提高型腔的排氣能力,加大排氣槽或增大溢流槽,或改變排氣槽的位置;3、控制脫模劑的噴涂比例和數量;4、適當降低壓射速度;5、適當提高模溫。

15、網狀花紋因模具的龜裂而在鑄件表面復印出的龜甲皮痕跡,并隨模具龜裂發(fā)展而發(fā)展;在外觀檢查時即可發(fā)現。1、模具材料不合適或熱處理工藝未達到要求;2、模具的工作溫度過高;3、合金液的澆注溫度過高;4、形成模具型腔的某個零件的截面太薄使其高溫強度差;5、合金液與模具溫差過大;一般是合金液溫度的1/3左右;6、模具表面出現細微龜裂時未及時打磨,任其發(fā)展。1、選用耐熱沖擊性能力好的、熱處理后硬度高的熱作模具鋼來制造模具的型腔部分;并配套采用符合此材料的熱處理工藝;2、適當降低澆注溫度;3、壓鑄前要先對模具進行預熱;4、為使模溫均勻,可采取以下方式:(1)模具過熱位置設置冷卻系統;(2)模具較低位置,可增設溢流槽;5、壓鑄中,每隔一定時間,刷油或涂料潤滑整個模具,使模溫均勻。6、定期檢修模具,發(fā)現有網狀紋絡及時打磨掉。16、拉傷鑄件在出模方向受到阻礙,造成表面拉傷,起始端寬而深,出端漸小至消失。1、模具設計或模具加工不正確;(1)、型芯或模具有負斜度;(2)沒有脫模斜度或斜度太小;2、型芯和模具型腔壁上有壓傷;3、模具上粘附有合金;4、脫模劑效果差或噴涂太少或不均勻;5、鑄件在頂出時傾斜。

1、如鑄件上的拉傷為常定位置,則應檢查模具,分析原因,予以修復;2、保障不同位置的脫模斜度;3、修復模具壓傷位置;4、更換或加大脫模劑用量;5、化驗合金中鐵的含量,如低于0.6%,則應添加;6、適當縮短開模時7、因模具局部過熱造成的拉傷屬粘模拉傷,查看粘模的解決辦法。間。17、飛邊鑄件沿分分型面位置出現層狀薄片,由壓鑄件向外延伸,飛邊很薄,一般在0.1mm左右。目測可以發(fā)現。1、壓鑄機鎖模力不夠,造成脹型;2、分型面存在異物、鑲塊滑塊磨損、模具剛性不足等,造成閉合不嚴;3、模溫及合金液溫度過高;4、壓射速度過快或壓射比壓過大;1、合算工件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