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尾鯝種質標準_第1頁
黃尾鯝種質標準_第2頁
黃尾鯝種質標準_第3頁
黃尾鯝種質標準_第4頁
黃尾鯝種質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點擊此處添加ICS號

點擊此處添加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

DB

江西省地方標準

DBXX/XXXXX—XXXX

黃尾鯝種質標準

germplasmofXenocyprisdavidiBleeker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發(fā)布

DBXX/XXXXX—XXXX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江西省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起草單位: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萍鄉(xiāng)市水產科學研究所、

銅鼓縣畜牧水產局高橋動檢站。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燕萍、章海鑫、崔璀、傅義龍、劉志放、范鴻潮、吳意繼

II

DBXX/XXXXX—XXXX

黃尾鯝種質標準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黃尾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的學名與分類、主要形態(tài)特征、生長與繁殖、

遺傳學特性以及檢測方法等相關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黃尾鲴的種質鑒定。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部分:檢驗規(guī)則

GB/T18654.3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3部分:性狀測定

GB/T18654.4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4部分:年齡和生長的測定

GB/T18654.6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測定

GB/T18654.9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9部分:含肉率測定

GB/T18654.10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0部分: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測定

GB/T18654.11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1部分:肌肉中主要氨基酸含量的測定

GB/T18654.12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2部分:染色體組型分析

GB/T18654.13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3部分:同工酶電泳分析

3學名與分類地位

3.1學名

黃尾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

3.2分類

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鲴亞科(Xenocyprininae)、鲴屬(Xenocypris)。

4主要形態(tài)特征

1

DBXX/XXXXX—XXXX

4.1主要外部特征

4.1.1體形與體色

體型為側扁形,腹部圓。頭小而尖,眼居頭側上位,吻端圓突,吻長小于眼后頭長,口下位,橫裂

呈弧形,下頜有發(fā)達的角質邊緣而為薄峰。腹鰭起點位于背鰭起點下方稍后。臀鰭較小,尾鰭分叉,上

下葉近相等。側線前部彎曲,后延至尾柄中央。肛門靠近臀鰭,肛門前有一小段不明顯的腹棱。體色背

側灰色,腹部銀白色,鰓蓋骨后緣有一條淺黃色斑塊,尾鰭桔黃色。黃尾鲴的外形見圖1。

圖1黃尾鯝

4.1.2可數(shù)性狀

見表1。

表1可數(shù)形狀

可數(shù)形狀

D·Ⅲ-7

P·Ⅰ-15~16

鰭式

V·Ⅰ-8~9

A·Ⅲ-9~11

鱗式63~68

齒式2.4.6(5)-6.4.2

第一鰓弓外側鰓耙47~51

脊椎骨42~44

2

DBXX/XXXXX—XXXX

鰾式2,后室長為前室的2.3倍

4.1.3可量性狀

黃尾鲴外部形態(tài)主要可量性狀比值見表2。

表2黃尾鲴外部形態(tài)主要可量性狀比值

全長/體長1.25±0.04

體長/體高3.85±0.16

體長/頭長5.00±0.31

體長/尾柄長6.55±0.91

體長/尾柄高9.39±0.56

體高/體寬2.99±0.17

尾柄長/尾柄高1.45±0.18

體質量/空殼質量1.07±0.01

頭長/吻長3.37±0.24

頭長/眼徑3.94±0.41

頭長/眼間距2.59±0.14

頭長/尾柄長1.31±0.20

頭長/尾柄高1.88±0.12

體長/腸長4.95±0.14

5生長與繁殖

5.1生長

5.1.1生活習性

中下層魚類。雜食性,攝食能力強,以水草碎屑、腐殖質、水生昆蟲、浮游生物以及固著藻類為食

物;養(yǎng)殖條件下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適宜生長水溫22℃~24℃。

5.1.2不同年齡組的魚體長和體重的實測值

見表3。

3

DBXX/XXXXX—XXXX

表3黃尾鯝各年齡組的體長和體重實測值

年齡,齡ⅠⅡⅢ

樣本數(shù),尾12316987

體長均值(cm)±標準差11.1±0.718.8±2.225.9±1.5

體長變幅9.5~13.714.5~24.525.4~32.0

體重均值(g)±標準差20.0±3.9111.2±33.9263.8±39.9

體重變幅,g12.1~36.456~215.0215.1~440.0

5.1.3體重與體長關系

體長與體重關系式如下:

W=0.0187L2.8888(R2=0.9613,體長9.5~13.7cm,0+齡);

W=0.0607L2.6685(R2=0.8383,體長14.5~24.5cm,1+齡);

W=0.0461L2.6032(R2=0.8415,體長25.4~32.0cm,2+齡)。

式中:W:魚體體重,單位為克(g);L:魚體體長,單位為厘米(cm)

5.1.4VonBertalanffy生長方程

L=341.25[1-e-0.38(t+0.9929)]

W=470.29[1-e-0.38(t+0.9929)]2.6341

5.2繁殖

5.2.1性成熟年齡

雌雄魚性成熟年齡均為2冬齡。

5.2.2繁殖習性

繁殖季節(jié)一般4月至6月,一次性成熟產卵類型,卵粘性。

5.2.3懷卵量

4

DBXX/XXXXX—XXXX

不同體長懷卵量見表4。

表4黃尾鲴不同體長懷卵量

體長相對懷卵量

體質量相對懷卵量

體長(cm)絕對懷卵量

(粒)

(粒/cm)/g

≦18.912502~25924662~137180~168

19~20.923690~314681247~1506151~155

21~22.939893~493651890~2156191~195

23~24.958540~602392345~2549186~224

≧2574740~967372874~3023192~255

6肌肉營養(yǎng)成分

6.1肌肉營養(yǎng)成分含量

肌肉營養(yǎng)成分按照GB/T18654.10執(zhí)行,含肉率GB/T18654.9按照執(zhí)行。肌肉營養(yǎng)成分測定結果

見表5。

表5黃尾鲴成魚肌肉營養(yǎng)成分含量

指標蛋白質脂肪灰分水分含肉率

平均值±標準差17.9±1.21.4±0.151.21±0.1879.32±2.8882.6±1.65

6.2肌肉中主要氨基酸含量

主要氨基酸含量的測定按照GB/T18654.11執(zhí)行,其測定結果見表6。

表6黃尾鲴肌肉中主要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含量

天冬氨酸1.78

苯丙氨酸0.81

脯氨酸0.70

亮氨酸1.55

5

DBXX/XXXXX—XXXX

絲氨酸0.73

酪氨酸0.47

丙氨酸1.06

精氨酸1.21

纈氨酸1.06

組氨酸0.44

甘氨酸0.86

賴氨酸1.65

異亮氨基酸0.84

蘇氨酸0.79

谷氨酸2.60

胱氨酸0.05

蛋氨酸0.40

色氨酸0.22

7遺傳學特性

7.1細胞遺傳學特性

7.1.1染色體數(shù)

體細胞染色體2倍數(shù),2n=48。

7.1.2染色體核型圖

見圖2。

6

DBXX/XXXXX—XXXX

圖2黃尾鯝核型圖

7.1.3核型公式。

2n=18m+26sm+4st,臂數(shù)(NF)=92。

7.2黃尾鲴同工酶檢測

7.2.1酯酶酶譜表型

黃尾鲴酯酶(EST)共檢測到3條(圖3)。脾和肝組織中酯酶條帶數(shù)量和含量最豐富,共有3條

帶,且活性強,條帶著色深;頭腎、腦和心臟組織中酯酶酶活性次之,檢出2條酶帶;鰓和肌肉組織中

酯酶酶活性較低,均只檢出1條酶帶。

圖3黃尾鲴不同組織酯酶電泳圖譜和酶譜示意圖

(1.鰓;2.頭腎;3.脾;4.肌肉;5.腦;6.心;7.肝)

7.2.2乳酸脫氫酶酶譜表型

7

DBXX/XXXXX—XXXX

乳酸脫氫酶(LDH)在黃尾鲴各組織中含量較為豐富,酶帶比較多,共檢測到5條酶帶(圖4)。酶

帶分布具有明顯的組織差異性:肝和脾組織中條帶數(shù)量及含量最為豐富,共檢出5條清晰的酶帶;頭腎

組織次之,共檢出4條酶帶;鰓、腦以及肌肉組織中檢出3條帶;心組織中檢出2條酶帶。

圖4黃尾鲴不同組織乳酸脫氫酶電泳圖譜和酶譜示意圖

(1.鰓;2.腦;3.肝;4.脾;5.心;6.頭腎;7.肌肉)

8檢測方法

8.1形態(tài)特征的檢測

按GB/T18654.3-2008的規(guī)定執(zhí)行。

8.2生長與繁殖檢測

按GB/T18654.4與GB/T18654.6的規(guī)定執(zhí)行。

8.3細胞遺傳學特性檢測

(1)標本的制備?;铘~充氣暫養(yǎng)1周。樣品魚腹腔每克體重注射PHA10×10-6g,4h后每克體重注

射秋水仙素1×10-6g。剪短鰓血管,盡量放血,取出腎臟組織。在生理鹽水中將腎臟組織剪碎,靜置,

取上層細胞懸液1000r/min離心收集,沉淀加入0.0375mol/L的KCL溶液,室溫低滲30min。離心

收集沉淀,加入預冷的Carnoy氏固定(甲醇:冰醋酸=3:1)充分固定2次,空氣干燥法制片,10%姬

姆薩(Giemsa)染色,顯微鏡下觀察、拍照。

(2)染色體計數(shù)。

按GB/T18654.12-2008的規(guī)定執(zhí)行。

8.4生化遺傳學特性檢測

8

DBXX/XXXXX—XXXX

實驗魚稱重之后剪尾放血,快速取肝、腎、腦、肌肉、心、鰓、脾組織,用預冷的0.8%生理鹽水

洗去組織上所帶血液,吸水紙吸干組織表面水分放于1.5ml的指管中,加5倍體積(w/v)0.1MpH=7.0

的磷酸緩沖液,用電動研磨棒在冰浴中勻漿,漿液4℃15000r/min離心30min,離心后取上清液置冰

箱-20℃保存?zhèn)溆谩?/p>

按GB/T18654.13-2008的規(guī)定執(zhí)行。

9檢驗規(guī)則與結果判定

按GB/T18654.1的規(guī)定執(zhí)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DBXX/XXXXX—XXXX

目次

前言................................................................................Ⅱ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學名與分類地位....................................................................1

4主要形態(tài)特征......................................................................1

5生長與繁殖........................................................................3

6肌肉營養(yǎng)成分......................................................................5

7遺傳學特性........................................................................6

8檢測方法..........................................................................8

9檢驗規(guī)則與結果判定................................................................9

I

DBXX/XXXXX—XXXX

黃尾鯝種質標準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黃尾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的學名與分類、主要形態(tài)特征、生長與繁殖、

遺傳學特性以及檢測方法等相關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黃尾鲴的種質鑒定。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部分:檢驗規(guī)則

GB/T18654.3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3部分:性狀測定

GB/T18654.4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4部分:年齡和生長的測定

GB/T18654.6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測定

GB/T18654.9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9部分:含肉率測定

GB/T18654.10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0部分: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測定

GB/T18654.11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1部分:肌肉中主要氨基酸含量的測定

GB/T18654.12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2部分:染色體組型分析

GB/T18654.13養(yǎng)殖魚類種質檢驗第13部分:同工酶電泳分析

3學名與分類地位

3.1學名

黃尾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

3.2分類

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鲴亞科(Xenocyprininae)、鲴屬(Xenocypris)。

4主要形態(tài)特征

1

DBXX/XXXXX—XXXX

4.1主要外部特征

4.1.1體形與體色

體型為側扁形,腹部圓。頭小而尖,眼居頭側上位,吻端圓突,吻長小于眼后頭長,口下位,橫裂

呈弧形,下頜有發(fā)達的角質邊緣而為薄峰。腹鰭起點位于背鰭起點下方稍后。臀鰭較小,尾鰭分叉,上

下葉近相等。側線前部彎曲,后延至尾柄中央。肛門靠近臀鰭,肛門前有一小段不明顯的腹棱。體色背

側灰色,腹部銀白色,鰓蓋骨后緣有一條淺黃色斑塊,尾鰭桔黃色。黃尾鲴的外形見圖1。

圖1黃尾鯝

4.1.2可數(shù)性狀

見表1。

表1可數(shù)形狀

可數(shù)形狀

D·Ⅲ-7

P·Ⅰ-15~16

鰭式

V·Ⅰ-8~9

A·Ⅲ-9~11

鱗式63~68

齒式2.4.6(5)-6.4.2

第一鰓弓外側鰓耙47~51

脊椎骨42~44

2

DBXX/XXXXX—XXXX

鰾式2,后室長為前室的2.3倍

4.1.3可量性狀

黃尾鲴外部形態(tài)主要可量性狀比值見表2。

表2黃尾鲴外部形態(tài)主要可量性狀比值

全長/體長1.25±0.04

體長/體高3.85±0.16

體長/頭長5.00±0.31

體長/尾柄長6.55±0.91

體長/尾柄高9.39±0.56

體高/體寬2.99±0.17

尾柄長/尾柄高1.45±0.18

體質量/空殼質量1.07±0.01

頭長/吻長3.37±0.24

頭長/眼徑3.94±0.41

頭長/眼間距2.59±0.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