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見詞法句法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2/08/wKhkFmZ0_JqAa096AAMIMqyILqI580.jpg)
![文言文常見詞法句法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2/08/wKhkFmZ0_JqAa096AAMIMqyILqI5802.jpg)
![文言文常見詞法句法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2/08/wKhkFmZ0_JqAa096AAMIMqyILqI5803.jpg)
![文言文常見詞法句法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2/08/wKhkFmZ0_JqAa096AAMIMqyILqI5804.jpg)
![文言文常見詞法句法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2/08/wKhkFmZ0_JqAa096AAMIMqyILqI580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常見詞法句法1.關(guān)于文言文句法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類: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其中較難理解的是倒裝句現(xiàn)代漢語習慣的常規(guī)語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即主語在謂語前,謂語在賓語前,修飾語在中心語前;但有時因修辭、強調(diào)等的需要語序會發(fā)生變化。如果以這個常規(guī)語序為標準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許多次序顛倒的情況,這是古人說話的習慣。這就像廣州方言“我走先”與普通話“我先走”一樣,沒有修辭或強調(diào)的意義。但為了方便我們學習,就稱它為“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我們把那些謂語放在主語前的現(xiàn)象叫做“謂語前置”或“主謂倒裝”,那些賓語放在謂語動詞或介詞前面的現(xiàn)象叫做“賓語前置”,把那些定語放在中心語后的現(xiàn)象叫做“定語后置”,把那些介詞短語即狀語放在中心語后的現(xiàn)象叫做“介詞短語后置”或“狀語后置”。[編輯本段]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從內(nèi)容上看,和現(xiàn)代漢語的判斷句沒什么區(qū)別,都是對人、事、物、情況、原因作肯定或否定判斷;從形式上看,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一般不用“是”作判斷詞。文言文中判斷句最常見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幾種:1、主語后面用“者”字(有時也可不用)表示停頓,再說出謂語,最后用“也”字收尾。例如:“子瑜者,亮兄瑾也?!保ā冻啾谥畱?zhàn)》)2、主謂之間不用判斷詞,只靠主謂語先后排列表示判斷。例如:“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赤壁之戰(zhàn)》)3、用副詞“乃”、“則”即“皆”等表判斷4、用給定副詞“非”等表否定判斷5、動詞“是”、“為”表判斷。[編輯本段]被動句古今被動句有相同點。如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判斷方式:1、動詞后用介詞“于”、“受……于……”;2、用“為”、“為……所……”;3、用“見”、“見……于……”;4、用介詞“被”;5、無標志(意念被動句)。如:“解惑其誠。”[編輯本段]省略句文言文中的句子結(jié)構(gòu)顯得比現(xiàn)代漢語簡潔,原因之一是常省略句子的某些成分,這就是省略句。從省略的對象看,1、省略主語;2、省略謂語;3、省略動詞或介詞賓語;4、省略介詞。從省略的方式看(指省略的位置),常見的有:1、承前省略;2、蒙后省略;3、另外還有敘述過程中的省略。了解省略重在應(yīng)用,要能根據(jù)具體語言環(huán)境把省略的內(nèi)容恰當?shù)匮a充出來。[編輯本段]倒裝句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有的書也稱狀語后置)“于”為標志。例如:“青,取之于藍,勝于藍?!敝髦^倒裝感情較強烈;謂語由形容詞充當。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東阿?!蛾套又螙|阿》渺渺兮余懷。《赤壁賦》——我得心思飄得很遠很遠。快哉此風!《黃州快哉亭記》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舉例:如:“時人莫之許也?!保悏邸度龂?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yīng)該是“時人莫許之也。2、疑問句中疑問詞作賓語。例如:“沛公安在?”3、以“是”、“之”為標志。例如:“何正之有?”定語后置1、“之…者…”為標志,即“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的形式。如:“馬之千里者?!?、“中心詞+后置定語+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保ā妒酚?廉頗藺相如列傳》)3、中心詞+數(shù)量詞。4、“中心詞+之+后置定語”,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2.語言學概論論述題什么是詞法句法詞法:又稱字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內(nèi)語詞的構(gòu)成法則.詞的構(gòu)成和變化的規(guī)則.文言文詞法主要包括: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用作副詞、形容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動詞用作名詞、數(shù)詞用作動詞)使動用法(動詞使動用法、形容詞使動用法、名詞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形容詞意動用法、名詞意用用法、為動用法).句法:1、語法的一部分,它根據(jù)被研究語言的固定用法論述表語、修飾語和其他詞的關(guān)系.2、句子的結(jié)構(gòu)方式;表示其在句子中相互關(guān)系的詞形式的排列3、語法學的組成部分之一.研究詞組和句子的構(gòu)成,句子成分和句子類型等內(nèi)容.語法分為句法和詞法兩個部分.句法研究的是句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以詞作為基本單位;詞法研究的是詞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以語素作為基本單位.3.寡人之于國也詞法,句法/2005/0719/55690①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無”—“毋”,“頒”—“斑”;“涂”—“途”②正確分辨古今異義詞,如“寡人”“河”“請”“走”“或”“嘶”。③準確使用一詞多義的詞。如:“于”、“王”,“以”“食”“之”。④注意詞類活用的詞?!肮摹?、“樹”、“衣”、“謹”、“王”。1、古今異義詞寡人之于國也(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今用于形影孤單的人。句意是:我對國家。)河內(nèi)兇(河,黃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內(nèi)遇到饑荒。)請以戰(zhàn)喻(請,請允許我。今常用于對方“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dǎo)”讓對方做指導(dǎo)。句意是,讓我用打仗來作比喻。)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憑借它吃到肉。)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拋棄鎧甲,拖著兵器逃跑。)或百步而后上(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于選擇復(fù)句中的選擇詞。句意是,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下來。)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則,那么。今常用于代詞,當“這”“此'講,如“斯文”等。)2、詞類活用填然鼓之(鼓,名詞帶賓語“之”作動詞。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著戰(zhàn)鼓。)樹之以桑(樹,名詞帶賓語“之”,作動詞。種植。句意是: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帶賓語“帛”作動詞,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憑借它穿上絲織品的衣服。)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句意是: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然而不王者(王,名詞受副詞“不”的修飾作動詞,為王,使天下百姓歸順。)1.通假字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鄰國的多)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同“斑”。句意是: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東西頂著東西了。)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知道開倉賑濟)2.一詞多義①數(shù)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幾,若干)數(shù)罟不入池(讀cù細密)范增數(shù)目項王(讀shuò屢次)歷載八百余年,數(shù)極德盡(命運,氣數(shù))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數(shù)目)②發(fā)百發(fā)百中(發(fā)射)朝發(fā)白帝,暮宿江陵(出發(fā),啟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啟發(fā),闡明)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打開)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③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不彎曲)荀有寶劍,可直百萬(價值,價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只是)有一老父,衣褐,至良(張良)所,直墮其履圯下(特意,故意)④兵可汗大點兵(士兵,軍隊)棄甲曳兵而走(兵器)窮兵黷武(戰(zhàn)爭)兵者,國之大事(指軍事)公不論兵,必大困(兵法)⑤勝不違農(nóng)時,谷物不可勝食也(盡)仁之勝不仁也,猶水之勝火(制服,戰(zhàn)勝)風景名勝(美好,優(yōu)美)日出江花紅勝火(超過,勝過)⑥之鄰國之民不加少(結(jié)構(gòu)助詞,“的”)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填然鼓之(語音助詞,不譯)申之以孝悌之義(代詞,代百姓)⑦于寡人之于國也(對,介詞)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比,介詞)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在,介詞)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與,介詞)青,出于藍(從,介詞)3.特殊句式判斷句: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句意為“不是我,是年成啊”)賓語前置句: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應(yīng)為“未有之也”,句意為“沒有[聽說過]這種情況”):8082/jjpt/show?Article_Id=2781。4.語文文言文語法特殊句式的一般可循規(guī)律一、判斷句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現(xiàn)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判斷。但在古漢語里,“是”多作代詞用,很少把它當作判斷詞用。因此,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借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二、被動句在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常見的被動句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即“謂語+于……”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xiàn)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言里這種現(xiàn)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經(jīng)常被省略。最常見的省略句有以下幾種:1.省略主語2省略謂語五、賓語前置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里,賓語通常也是放在動詞或介詞后邊。在文言文里,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1.動詞賓語前置1.動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大致有三種情況:(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于動詞前。所謂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詞“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動詞“無”或無定代詞“莫”,這種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賓語是代詞,一般放在動詞謂語之前。六、定語后置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的。定語一般要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這種情況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詞之后,我們稱它“定語后置”。常見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格式:1.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用“者”字煞尾,構(gòu)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這種格式中的“者”,相當于結(jié)構(gòu)助詞“的”。七、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1.介詞結(jié)構(gòu)“于……”常放在謂語動詞后作補語,這類補語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是放在謂語動詞前作狀語,翻譯的時候,就把它作了狀語,因此有人稱它作“狀語后置”。哦,寫掉了一個…四、謂語前置古代漢語里,謂語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是,有時為了強調(diào)謂語,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語之前,這就叫謂語前置,或叫主語后說。這種謂語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現(xiàn)在感嘆句和疑問句中?!ㄓH,歡迎采納哦)詳情你可以咨詢:高中語文文言文語法講解——文言特殊句式_百du文庫。里面還有事例的5.文言文中運用的特殊語法及舉例文言文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的活用。(龍氏歸納詞類活動用鐵三角作圖給學生)一.名詞作狀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①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云、響、景:像云彩、回聲、影子一樣②人皆得以隸使之隸:像對待奴隸一樣③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舟:用船④東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東、北:在東邊、在北邊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每天二.名詞用作動詞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相關(guān)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之。①籍吏民,封府庫籍:登記②沛公欲王關(guān)中王:統(tǒng)治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敵:攻擊④買五人之頭而函之。(《五人墓碑記》)函:用匣子裝。上次講“函梁君臣之首”也是這樣的解釋。⑤流血五步,天下縞素。縞素:穿孝服⑥大楚興,陳勝王王:稱王⑦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示眼色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⑨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⑩質(zhì)于秦。質(zhì):做人質(zhì)三.名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長肉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讓……稱王③汗牛充棟汗:使……出汗④汗馬功勞⑤齊威王欲將孫臏任命……為將四.名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①稍稍賓客其父賓客:把……當作賓客。②魚肉百姓魚肉:以……為魚肉③孟嘗君客我客:把……當作門客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安粌H僅把親人當作親人,不僅僅把孩子當作孩子?!雹萦扬L而子雨以……為友;以……為子女⑥幕天席地以……為幕布;以……為席子⑦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意動用法,以……為鑒五.動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入:產(chǎn)品、收入②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收獲、心得③作有利于時,制有便于物者,可為也作、制:措施、制度④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讒、譏:誣陷、嘲諷的話⑤鉤黨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動⑥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收藏、經(jīng)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⑦司馬子反渴而求飲飲:飲料、湯食⑧少仲尼之聞聞:見識六.動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①外連橫而斗諸侯斗:讓……爭斗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彎腰③以夭梅病梅為業(yè)夭、?。菏埂瓘澢?,使……生?、茈m大風浪不能鳴也鳴:使……發(fā)出聲音⑤李牧連卻之卻:使……退卻⑥中軍置酒飲歸客飲:使……飲酒⑦生死而肉骨使……復(fù)生⑧驚天動地使……驚奇;使……感動⑨可燒而走也使……逃走⑩焉用亡鄭以陪鄰《左傳》使……滅亡?既來之,則安之。使……來歸七.動詞為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如:“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泣:為動用法,為……哭泣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死國:為國事而死③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哀:為……哀悼④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fù)哀后人也哀:為……哀嘆⑤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為他而死”八、動詞活用作狀語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6.桃花源記中的文言句法和詞法請講解一下(越多越好)十七桃花源記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辨別一些詞語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2)理解一些詞語古今詞義的區(qū)別;(3)了解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的寫法;2.過程與方法(1)誦讀。通過反復(fù)朗讀,理解文意、體會思想,熟讀成誦;(2)情景教學。設(shè)置情境,讓學生成為桃花源的“村民”,切身體會桃花源的自然美、風俗美;(3)探究。探究考證,加深對作者寄托的社會理想的理解。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了解“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會理想。二、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1)“舍”、“扶”、“尋”、“為”等詞的不同含義;“鮮美”、“妻子”、“絕境”、“無論”等詞古今意義的不同;(2)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的寫法;2.難點:對作者寄托的社會理想的理解三、課時安排2課時四、教與學互動設(shè)計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1.投影展示陶淵明的《飲酒》詩,學生齊讀。2.討論: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提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鄙棄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這種志趣,在陶淵明的許多詩作中都有所體現(xiàn)。不僅如此,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桃花源記》一文中,作者還具體勾畫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會。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走近陶淵明。(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1.指導(dǎo)學生積累詞語豁然開朗(huò)儼然(yǎn)垂髫(tiáo)便要還家(yāo)此中人語云(yù)詣太守(yì)邑人(yì)劉子驥(jì)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交通運輸。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古義:不用說。今義:表示條件關(guān)系的連詞。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2.了解陶淵明和他的“桃花源”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大詩人。曾做過幾任小官。由于個性高潔,與污濁的官場格格不入,遂“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回家,從此過上了隱居歸耕的田園生活。直到死去?!短一ㄔ从洝肥翘諟Y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于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東晉王朝7.語法里的詞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語法學分詞法和句法兩個部分。詞法的研究范圍是:各類詞的構(gòu)成、詞形變化(形態(tài))和詞類。包括①詞的結(jié)構(gòu):“地震”是主謂、“朋友”是聯(lián)合、“桌子”是附加②詞形變化:英語:book→books漢語動詞形容詞可以重疊:研究→研究研究、高興→高高興興③詞類:學生(名詞)聰明(形容詞)的(助詞)踢(動詞)句法的研究范圍是:短語、句子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和類型。包括①先說類型陽光燦爛(形容詞性主謂結(jié)構(gòu)的短語)喜歡足球(動詞性動賓結(jié)構(gòu)的短語)美麗的校園(名詞性偏正結(jié)構(gòu)的短語)老師來了。(主謂結(jié)構(gòu)的句子,單句)“快走!”(非主謂結(jié)構(gòu)的句子,單句)②再說結(jié)構(gòu)規(guī)律。比如名詞性詞語一般作主、賓語。偶爾也作謂語,作謂語要受限制,一般限于時間(今天星期一)、地點(魯迅浙江人)、職業(yè)(他劇務(wù)、我演員)。這就是詞組或句子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8.高中所有文言文的語法有哪些文言文語法簡析句式倒裝古今漢語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況下,漢語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順序的。如主語在前,謂語在后;動詞謂語在前,賓語在后;修飾限制或在中心詞前,補充成份在謂語后。但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在充當句子成分時,與現(xiàn)代漢語的位置順序不一致。有時賓語可以放在動詞謂語前面,定語可以放在中心語的后面,甚至有時候謂語還可以放到主語的前面等。常見的倒裝有以下的五種:1賓語前置:疑問句中否定句中出現(xiàn)結(jié)構(gòu)助詞2定語后置:數(shù)量性定語后置修飾性定語后置“者”字短語作定語后置3介詞并語前置4介詞賓語的位置,5謂語前置(1)賓語前置賓語在一定的語境中,要放在動詞謂語之前,這是古代漢語中最為突出的一種語序現(xiàn)象。一般地說這種前置是有條件的。其類有三: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提前。例如,①大王來何操?②沛公安在?③臣實不才,又誰敢怨?④圣王有百,吾孰法焉?⑤“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⑥吾誰欺,欺天乎?上解中疑問代詞“何”、“安”、“誰”、“孰”、“奚”,都是用作賓語而置于謂語的前邊的。例(3)的“敢”是能愿動詞,它必須與動詞連在一,所以“誰”用在“敢”之前。最有啟發(fā)性的是例(6),“欺天乎”當然也是疑問句。但由于“天”這個賓語是名詞。不是疑問代詞。所以放在動詞“欺”的后面。二、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要前置常見的否定詞有:不、母、無、未、、弗、勿、莫等。例如: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之)②臣未之聞也(未聞之)③我無爾詐,爾無我虞。(無詐爾…)④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莫欺之)△疑問代詞作賓語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漢語中相當嚴格的。據(jù)統(tǒng)計,《左傳》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的占98.4%。而否定句中代詞賓語置于動詞前面的,并不那么嚴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況。例如:①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漢代以后,這種賓語更是大量后置,例如:②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雖然漢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我們可以認為前置是沿襲先秦語法規(guī)則,是文人仿古的結(jié)果。(三)賓語后有結(jié)構(gòu)助詞“是”、“之”等為了突出賓語而把賓語提前,并在提前的賓語和動詞之間用上“是”或“之”,構(gòu)成“賓語+是(之)+動詞”的格式,例如:①宋何罪之有?②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③將虢是滅,何愛于虞?④我周之東遷,晉鄭依焉。⑤王貪而無信,唯蔡是感。(感通憾怨恨)⑥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責備你)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2636263其各例意思分別是:宋有何罪、說的是虞虢、將滅虢、依晉鄭、感蔡、過爾。為了強調(diào)行為的單一性、排他性和論斷性,便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唯”、“惟”,構(gòu)成“唯(惟)…是…”的格式。以上例就是這種格式。這種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語中,如“惟命是從”“唯利是圖”“唯才是舉”等。其他語句如:1惟余馬首是瞻。(只要看我的馬頭就行了)2惟陳言之務(wù)去。(只要是陳舊的語言就務(wù)必去除)以上各句翻譯要體現(xiàn)出“只要…就”的意思來,如只要是命令就聽從,只要有利就圖,只要是人才就舉薦。古漢語中,還有些沒有形式標志的賓語前置,但并不多見。(2)定語后置:在現(xiàn)代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名詞中心語前面,用來修飾中心語。但在古代漢語里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定語或者因為定語過長沒,而為了使語言更流暢,于是常把定語放在中心語后邊。今譯時,一般都應(yīng)提到中心語前面,其格式有三類〈1〉數(shù)量性定語后置①命子封帥車--三百乘以伐京。②不豫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③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修飾性的定語后置①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分別譯為:“長長的劍”(陸離,形容劍之長),“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高高的廟堂,遠遠的江湖。〈3〉“者”字短語作定語后置①太子賓客--知其事音,皆白衣冠道之。②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譯為“知其事的太子賓客:“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的石頭:“好事的少年”。都因為有“者”字標志而將定語后置。(2)介詞賓語前置介詞結(jié)構(gòu)的賓語通常是在介詞后面,但在古代漢語中,也可放在介詞之前,主要以下兩種:〈1〉疑問句中,介詞的賓語前置①許子奚為不自織?(為什么?)②何以戰(zhàn)?(憑什么?)③客胡為若此(為什么?)④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為何?)⑤學惡乎始?惡乎終?(從哪里?)〈2〉一般句式中的介詞賓語的前置。為了強調(diào)介詞的賓語,雖無形式標志,但也可以將賓語提到介詞之前。例如:①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②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③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待。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有“夜以繼日”這類成語是古漢語的遺夠(3)介賓語短語的位置介賓短語可以作狀語,也可以作補。9.《病梅館記》中的所有詞法句法1古今異義的詞語: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智力古:智:智慧力:力量今: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jīng)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2一詞多義:⑴病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使動用法:使……成為病態(tài)。而江浙之梅皆病名作動,呈病態(tài)、成為病態(tài)。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形容詞,病態(tài)的,做“梅”的定語。予購三百盆,皆病者名作動,呈病態(tài)、成為病態(tài)。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名作動,呈病態(tài)、成為病態(tài)。⑵欹、疏、曲梅之欹之疏之曲“欹”、“疏”、“曲”三字都是形容詞,傾斜、稀疏、彎曲。梅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名,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葉、彎曲的枝條。為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作為)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做)3常用虛詞:⑴以梅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把、拿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來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可以:能夠(另一說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態(tài)的審梅標準。)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把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來、用來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憑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把以求重價來、用來以五年為期用、拿辟病梅之館以貯之來、用來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來、用來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來、用來⑵之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晉中山西晉中市太谷區(qū)面向2025屆公費師范生招聘教師18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太子佛工藝品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高壓透鏡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藝術(shù)道閘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紅外線按摩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電加熱針織物呢毯預(yù)縮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成都四川成都天府國際競技訓練中心招聘運動員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曲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揉切粉碎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安康魚野菜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GB/T 2934-2007聯(lián)運通用平托盤主要尺寸及公差
- GB/T 13228-2015工業(yè)炸藥爆速測定方法
- CB/T 102-1996錫基合金軸瓦鑄造技術(shù)條件
- 羅森便利店QSC標準課件講義
- 售后服務(wù)的流程圖
- 急診科進修匯報課件
- DL∕T 617-2019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guān)設(shè)備技術(shù)條件
- 信息技術(shù)基礎(chǔ)ppt課件(完整版)
- 弘揚與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課件(共16張PPT)
- 鋼琴基礎(chǔ)教程教案
- 電子課件-《飯店服務(wù)心理(第四版)》-A11-2549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