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2024年送別詩賞析
送別詩賞析1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注釋:
①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②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③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④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⑤晴翠:明麗翠綠。
⑥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的友人。
⑦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翻譯: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力旺盛的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的思路。
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不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fā)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fā)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毀滅的,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tǒng)統(tǒng)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不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fā)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余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送別詩賞析2
《渡荊門送別》
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
山隨著低*的原野地出現(xiàn)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云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三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遠:遠自。
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野:*坦廣闊的原野。
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仍:依然。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
萬里:喻行程之遠。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指的就是這一壯游。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山隨*野盡,江入大荒流。”在這一聯(lián),短短十個字,作者描繪了四種景象:起伏的山嶺,*坦的原野,奔流的長江,遼遠的荒原。每一種景象都是那樣的闊大,讓人窮盡目光,思接千里。這句的意思是山隨著低*的原野的出現(xiàn)而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描寫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用流動的視角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的地勢由山脈過度到*原,山巒從視線種一點點地消失,江水沖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畫出了一副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其中“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如何把四種景象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中呢?作者用一個“隨”字把“山”與“野”聯(lián)結在一起,用“入”字把“江”與“荒”聯(lián)結在一起?!半S”字描繪出山脈的走向與趨勢,富有流動感和空間感,仿佛一幅圖畫在你面前徐徐展開。隨著山脈的走向越來越低,最終沒入大地,*原也愈加廣闊,詩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而“盡”字則道出了山脈消失,*原呈現(xiàn)時,詩人眼前豁然開朗的喜悅感覺?!叭搿弊謩t帶著強烈的楔入感,描繪出了長江沖擊荒原的力量,也激發(fā)著作者的豪情。作者內心的激昂奮進,也隨著水流奔向遙遠的天際。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的“入”字有同樣的意蘊。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天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這一句是長江近景的描寫。“月下飛天鏡”是月夜俯視所見?!霸粕Y海樓”是白晝眺望所見。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意思是我還是憐愛故鄉(xiāng)的水,流過萬里送我遠行。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故鄉(xiāng)水擬人化,借寫故鄉(xiāng)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xiāng),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xiāng)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
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yǎng)育過他的故鄉(xiāng),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思鄉(xiāng)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隨*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yōu)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么,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shù)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送別詩賞析3
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結尾??!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余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顿x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品評述
又作"草"
1、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3、萋萋:茂盛的樣子。
: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
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
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引自"超純齋詩詞"翻譯、評析:劉建勛
此詩作于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guī)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精工,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束縛如此之嚴,故此體向少佳作。據載,作者這年始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顧況看著這年輕士子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彪m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說京城不好混飯吃。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辈V為延譽。(見唐張固《幽閑鼓吹》)可見此詩在當時就為人稱道。
命題“古原草送別”頗有意思。草與別情,似從古代的騷人寫出“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的名句以來,就結了緣。但要寫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關送別之意,尤其是要寫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啊,這話看來*常,卻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huán)不已?!耙粴q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fā)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是“枯榮”二字的發(fā)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tǒng)統(tǒng)“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茨恰半x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xù)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lián)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lián)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斑h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扒帧?、“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該是如何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huán)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fā)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巴鯇O”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巴鯇O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
送別詩賞析4
《送別詩句》賞析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送杜十四》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送沈子?!?/p>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南浦別》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雜曲歌辭·別離曲》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易水送別》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謝亭送別》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賦得暮雨送李曹》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送別詩》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雨霖鈴》
施肩吾--《幼女詞》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賞析
施肩吾有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兒,在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無多兄弟少,舉家鐘愛年最小。有時繞樹山雀飛,貪看不待畫眉了?!保ā缎Ч旁~》)而這首《幼女詞》更是含蓄兼風趣的妙品。
詩一開始就著力寫幼女之“幼”,先就年齡說,“才六歲”,說“才”不說“已”,意謂還小著呢。再就智力說,尚“未知巧與拙”。這話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說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這類較為抽象的概念;其實,也意味著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說,會干出“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左思),“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杜甫)一類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這里提“巧拙”實偏義于“巧”,暗關末句“拜新月”事。讀者一當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就意會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動人的“乞巧”場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保纸堋镀蚯伞罚┰娭胁]有對人物往事及活動場景作任何敘寫,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無窮,收到含蓄之效。
前兩句刻劃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時間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簡作一“夜”字。地點是“堂前”,這是能見“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別的孩子一樣去尋找螢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卻鄭重其事地在堂前學著大人“拜新月”呢。讀到這里,令人忍俊不禁?!伴_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這位“才六歲”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與‘細語人不聞’(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別”(沈德潛語)啊。盡管作者敘述的語氣客觀,但“學人”二字傳達的語義卻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內容卻是幼稚的,這形成一個沖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產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學人,便越發(fā)不能藏“拙”。這個“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純真而可愛。
這類以歌頌童真為主題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晉左思《嬌女詩》,那首五古用鋪張的筆墨描寫了兩個小女孩種種天真情事,頗能窮形盡態(tài)。而五絕容不得鋪敘。如果把左詩比作畫中工筆,則此詩就是畫中寫意,它刪繁就簡,削多成一,集中筆墨,只就一件情事寫來,以概見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畫出了一幅筆致幽默、妙趣橫生的風俗小品畫,顯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陸暢--《驚雪》
怪得北風急,前庭如月輝。
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
注釋
1.怪得:奇怪,怎么。
2.暉:陽光,這里指月光照射。
3.寧:難道。
4.許:如此,這樣。
譯文
北風怎么刮得這么猛烈呀,
屋前面的院子如同月光照射。
天上的仙人難道這么靈巧,竟然能夠把水剪成花,
然后散向人間,弄得滿天花飛。
沈佺期--《雜詩》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注釋
①聞道:聽說。黃龍戍:即黃龍,在今遼寧開原縣西北,此指邊地。解兵:放下兵器。
②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③龍城:在今蒙古境內,這里借指敵方要地。
翻譯
早就聽說黃龍城有戰(zhàn)爭,
連續(xù)多年不見雙方撤兵。
可憐閨中寂寞獨自看月,
她們思念之心長在漢營。
今晚上少婦的相思情意,
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時高舉戰(zhàn)旗擂鼓進軍,
但愿一鼓作氣取龍城。
賞析
這首反戰(zhàn),是沈佺期的傳世名作。詩通過寫閨中怨情揭露了戰(zhàn)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痛苦,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關切和同情。此詩構思奇巧,尤其是中間寫閨中少婦和征人相互思念的兩聯(lián)。“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以月為媒介寫每當月夜,兩地親人都相互懷念,共看明月遙寄相思之情?!吧賸D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在戰(zhàn)爭年代,千千萬萬親人分離,都是日思夢想。末句突出表達了征夫和思婦的心愿:希望有良將帶兵,一舉克敵,使家人早日團聚,使人民過上和*、寧靜的生活。
劉采春--《啰唝曲》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賞析
據晚唐范攄《云溪友議》記述,劉采春是中唐時的一位女伶,擅長演唐代流行的參軍戲。元稹曾有一首《贈劉采春》,贊美她“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徊秀媚多”,“選詞能唱《望夫歌》”?!锻蚋琛肪褪恰秵獑y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樂曲》云:“啰唝猶來羅?!薄皝砹_”有盼望遠行人回來之意。據說,“采春一唱是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可見當時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況。
《全唐詩》錄《啰唝曲六首》,以劉采春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詩壇上贏得了詩評家的推重。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鈔》中說:“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緒之‘打起黃鶯兒’……劉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蓋嘉運所進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爛漫,或寄意深微,雖使王維、李白為之,未能遠過?!迸说螺浽凇娥B(yǎng)一齋詩話》中更稱此曲為“天下之奇作”。這類當時民間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詩篇之外,確實另有風貌,一幟別樹,以濃厚的民間氣息,給人以新奇之感。其寫作特色是:直敘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語言上脫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純用白描,全無烘托,而自饒姿韻,風味可掬,有司空圖《詩品》所說的“不取諸鄰”、“著手成春”之妙。“那年離別日”是這組詩的第四首。
這首詩寫夫婿逐利而去,行蹤無定。張潮有首《江南行》:“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上水,人傳郎在鳳凰山。”所寫情事,與這首詩所寫有相似之處?!俺谕?,一心望夫婿歸來,而不料愈行愈遠。這正是望而終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來以為是夫婿的歸船、卻總是空歡喜一場的原因。正如李鍈在《詩法易簡錄》中所分析:“桐廬已無歸期。今在廣州,去家益遠,歸期益無日矣。只淡淡敘事,而深情無盡。”長期分離,已經夠痛苦了;加上歸期難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蹤無定,愈行愈遠,是痛苦上又加痛苦。在這情況下,詩中人只有空閨長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負,因而接著在下一首詩中不禁發(fā)出“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黃河清有日,白發(fā)黑無緣”的近乎絕望的悲嘆了。
隨著唐代商業(yè)的發(fā)達,嫁作商人婦的少女越來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類的作品出現(xiàn),而閨婦、行人之所以聽到此曲“莫不漣泣”,正因為它寫的是一個有社會意義的題材,寫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悶。
毛文錫--《臨江仙》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
黃陵廟側水茫然。
楚江紅樹,煙雨隔高唐。
岸泊魚燈風飐碎,白萍遠散濃香。
靈娥鼓瑟韻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
注釋
1.銀蟾:月亮。
2.楚江:流經楚地的長江。
3.飐:風吹物使其顫動。
4.清商:古代民樂簡稱。
5.朱弦:瑟弦的美稱。
賞析
迷蒙的月色,迷蒙的煙寸,迷蒙的燈影,迷蒙的花香,心上人呀,你隱在這迷蒙的境界里,這迷蒙的境界有許多迷蒙朧的故事。黃陵廟中祭祀著大舜的兩個美麗的妃子,她們依然含淚企盼夫君歸來嗎?楚王夢游高唐遇到的那位巫山神女,依然"旦為朝云。
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嗎?還有湘水之神,那多情的湘夫人,依然在彈奏在彈奏著哀婉的錦瑟吧?心上人呀,你隱在這些迷蒙而凄艷的故事里。但我苦苦尋覓,卻尋不到你,你真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呀!云散了,天晴了,消散了那迷蒙的境界,消散了那迷蒙的故事,也消散了你的身影,我的希冀……
送別詩賞析5
作者:陳子良朝代:唐代
落葉聚還散,征禽去不歸。以我窮途泣,沾君出塞衣。
《送別》譯文及注釋譯文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你要到哪里去?你說因為不甚得志,要到終南山那邊隱居。只管去吧,我不再多問,那白云沒有窮盡的時候。注釋
飲君酒:請君飲酒。
何所之:往何處去?
南山:終南山。
《送別》譯文
春風中一株株楊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滬教版必修3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粵人版選擇性必修3地理下冊月考試卷
- 2024年滬教新版必修1物理上冊月考試卷
- 事業(yè)單位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
- 抗震及安全鑒定檢測工作技術服務合同(2篇)
- 房屋合同范本(2篇)
- 打疫苗農業(yè)技術服務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農用車綠色出行推廣計劃合同4篇
- 2025年度農家樂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與運營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電站運營派遣人員勞動合同3篇
- 開展課外讀物負面清單管理的具體實施舉措方案
- 2025年云南中煙工業(yè)限責任公司招聘42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2030年中國洗衣液市場未來發(fā)展趨勢及前景調研分析報告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基礎練(解析版)
- 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自行成交版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自行成交版
- 《AM聚丙烯酰胺》課件
- 系統(tǒng)動力學課件與案例分析
- 《智能網聯(lián)汽車智能傳感器測試與裝調》電子教案
- 客戶分級管理(標準版)課件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
- 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數(shù)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小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