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導學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4/0A/wKhkFmZ5xISAVgJHAAJUfV3I8MI908.jpg)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導學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4/0A/wKhkFmZ5xISAVgJHAAJUfV3I8MI9082.jpg)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導學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4/0A/wKhkFmZ5xISAVgJHAAJUfV3I8MI9083.jpg)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導學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4/0A/wKhkFmZ5xISAVgJHAAJUfV3I8MI9084.jpg)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導學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4/0A/wKhkFmZ5xISAVgJHAAJUfV3I8MI908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教案
【教學目標】
1.重點積累:“欲、舍、甚、得”等實詞。
2.準確、明白的翻譯文句。
3.學習本文比喻恰當,對比鮮明,說理透辟的論證方法。
4.認識孟子“舍生取義”思想的進步性及其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nèi)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guān)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
有舍身求法的人。一他們是中國的脊梁?!?020年的春節(jié)注定是個多難的節(jié)日,面對來勢洶洶的“冠
狀病毒疫情”我們的廣大的義務工作者義無反顧的沖到了第一線,充當我們生命的保護神。他們不知道疫
情的危險嗎?當然知道!那他們?yōu)槭裁粗y而上的,以為他們僮得“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泵献右谎裕褞浊?。多少仁人志士追隨著“取義”之路,開拓了一
條精忠之道。
對于今天的我們,在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上如何選擇?今天,我們學習孟子《魚我所欲也》,看看
本文表現(xiàn)了孟子道德主張,也許對我們有所啟迪。
二、有關(guān)資料
孟子,名,(約公元前372—前289年)字,鄒人,戰(zhàn)國初期、(.
他是孔子的孫子的再傳弟子,是學派繼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o在政治
上,他提倡“",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諸侯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在人性問題上,孟子主
張_____論。
答案:軻子輿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亞圣仁政性善
三、預習設計
1、請默寫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詩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根據(jù)課文填空
⑴填空:
本文出自,作者,時期魯國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們還學
過他的文章o
⑵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
⑶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岑參《逢入京使》)
1
⑷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⑸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白居易《賣炭翁》))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⑺黃發(fā)垂雪,并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8)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
3、給加點字注音:
故不為茍()得也亦我所潘()患有所不辟()也一簞()食
一豆菜()墩()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周()也
答案:gouwubidangengcufuxie
四、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
要求:L聽準字音;2.分清句讀。
五、合作探究(學習第一段)
1、解釋加點詞語
⑴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
熊掌者也。
⑵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干()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承(),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愚()有所不辟()也。
⑷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⑸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⑹懸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⑺非獨()賢者有尾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翻譯下列句子
⑴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大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
要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⑵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然而我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
亡是我所厭惡的事情,但所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為嚴重的,所以有禍患我也不躲避。
⑶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為嚴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⑷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厲害的。
⑸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賢能的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能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六、課堂檢測:
1、注音或?qū)憹h字:
如使人之所晉()故不為茍(}得也乞人不眉()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一dan()食,一豆gEng()cu()爾而與之
答案:wugouxiebi簞羹蹴
2、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C.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D.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答案:A
3、以下名言不屬于孟子說的一項是()
A.此—*時,彼一時也。B.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D.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D(?論語》中曾參的名言。)
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二者不可得兼()⑵故不為茍得也()
⑶所惡有甚于死者()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⑹賢者能勿喪耳()
答案:⑴兼有、并存⑵茍且取得、茍且偷生⑶厲害、重要⑷通“避”,躲避⑸假如、假使⑹不丟掉
5、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②為鄉(xiāng)里所患(禍患)
B.獨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只,僅僅)②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獨自)
C.而①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②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表轉(zhuǎn)折)⑴⑴
D.于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比)②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到)
6、翻譯下列句子
⑴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大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
要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⑵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事情,但所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為嚴重的,所以有禍患我也不躲避。
⑶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
呢?
⑷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憑借這種方法就可以生存,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憑借這種方法就可以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
肯采用。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賢能的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能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七、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2、把第一段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第二課時
3
一、復習檢查
二、合作探究(學習第二段)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⑴呼爾西()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跟爾()而與之,乞人不屈()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⑵萬鐘于我何期()焉?
⑶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⑷間()為①()身死而不受,今為②()宮室之美為③()之
⑸懸()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2、翻譯下列句子
⑴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吆喝著給他吃,走路的(饑餓的)人也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他吃,乞丐也不愿接受。
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高位厚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⑶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是為了宮室的華美,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⑷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接受了。
⑸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種做法不是也可以停止了嗎?這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
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
正義。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3、本文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你如何理解“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句話的?
作者認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有些人貪生怕死,見利忘義,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重
要抉擇時,只有賢者才保有本心,才能舍生取義。
5、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什么?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6、本文主要贊揚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贊揚了“舍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
7、由本文要說明的道理概括出的成語是什么?它的現(xiàn)代意義是什么?
舍生取義——為正義事業(yè)而犧牲生命。
8、請你談談對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的認識。
4
舍生取義是君子之為,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可歌可泣。我們要把舍生取義奉為行為準則,在關(guān)鍵時
刻,見義勇為,見義巧為,見義智為,不見利忘義。
9、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舉例說明。
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比如:舉例論證--用“一簞食,一豆羹”和“萬鐘”的事例論證義重于生。
對比論證--用“向”和“今”的不同做法論證了不能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用“一簞食,一豆羹”的正
面例子和“萬鐘”的反面例子對比,論證義重于利。
四、拓展探究
10.歷史上有許多人用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贊歌,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事例,再寫出
兩句有關(guān)的名句。
事例:
⑴聞一多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⑵劉胡蘭面對敵人的惻刀,毫無懼色,寧死也不說出黨的秘密。
名句:
⑴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一文天祥
⑵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一一-夏明翰
⑶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一一陳毅
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
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怎
么看待這一問題?
示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
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傷害,對生命
的威脅。
五、課堂檢測
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為①向為身死而不受(寧愿)②今為宮室之美為之(接受)
B.是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樣)②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做法)
C.而①呼爾而與之(表修飾)②向為身死而不受(表順接)
D.得①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感激。)②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能夠)
2、解釋下列詞語
⑴墩爾()而與之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⑶萬鐘于我何加()焉?⑷向()為身死而不受
⑸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⑴用腳踢著⑵這里指高位厚祿⑶有什么益處⑷先前(5準止
3、翻譯下列句子
⑴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一筐飯,一碗湯,得到它就活下去,不得到就會死。
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高位厚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5
⑶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卻)為了宮室的華美接受了
⑷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種做法不是也可以停止了嗎?這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
4、根據(jù)提示,用原文填空
⑴表明本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⑵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⑶“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惡者有
甚于死者。
(4)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⑸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⑹承上啟下,從人們熟知的生活現(xiàn)象談起的句子是: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⑺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8)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⑼不辨禮義的接受萬鐘原因是什么: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⑩“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把第二段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感激。)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嗎。)
(二)解釋重點詞語
1.二者不可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
2.故不為茍得也(茍且求得,指只為求活,不擇手段)
3.所欲有甚于生者(超過,勝過)
4.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
5.如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6.賢者能勿喪耳(喪失)
7.麒冬而與之(踐踏)
8.乞人不屑也(認為值得)
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形容多,這里指很優(yōu)厚的厚祿)
10.萬鐘于我何期焉(有什么益處)
6
11.今為妻妾之奉為之(接受)
12.妻妾之奉(侍奉)
13.是亦不可以已乎(止)
14.此之謂失其本心(人原有的羞惡之心;天性,天良。)
(三)一詞多義
1-與
⑴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語氣詞,“嗎”
⑵蹴爾而與之給予
2.于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詞,表示比較,比。
⑵萬種于我何加焉介詞,引出動作對象,對。
3.是
⑴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個,這樣。
⑵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做法。
4.為
⑴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動詞,做
⑵向為身死而不受動詞,寧愿
⑶今為宮室之美為之介詞,為了
⑷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動詞,接受
5.而
①蹴爾而與之表修飾。
②向為身死而不受表順接。
③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④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表轉(zhuǎn)折。
(四)翻譯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義者也
舍棄生命而選取大義。
2、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事情,但所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為嚴重的,所以有禍患我也不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
呢?
4、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憑借這種方法就可以生存,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憑借這種方法就可以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
肯采用。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賢能的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能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三、課堂檢測
1、選出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
7
A.賢者能勿喪耳B.必能比闕補漏
C.故患有所不辟也D.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答案:A(B通“缺"C通“避"D通“德”)
2、選出“之”字用法不同類的一項。()
A.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C.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D.呼爾而與之
答案:A
3、下列“而”字用法與“呼爾而與之”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溫故而知新B、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C、余聞而愈悲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A表并列B表轉(zhuǎn)折C表承接D表修飾)
4、選出對下面句子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A.只有聰明的人有這種心性,人們也都有,聰明的人不會失掉罷了。
B.也不是聰明的人有這種心性,人們也會有,聰明的人一定不會失去。
C.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心性,而且人人也都有這種心性,只是有道德的人能夠不喪失這種心性罷
了。
D.所有有道德的人都會有這種心性,人人也自然都會有這種心性,有道德的人可能會喪失這種心性
罷了。
答案:C
5、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的中心論點是舍生取義。
B、文章指出每個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義”上有虧的人是因為他們喪失了“本心”。
C、“一簞食,一豆羹”的事例生動地說明了人們把義看得比生更為珍貴。
D、“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本心”。
答案:D
6、閱讀課文,完成問題
⑴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①故(因此,所以)不為茍得②故患有所不辟(通“避”,躲避)
③酸(用腳踢)爾而與之④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
⑵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D)(2分)
A、得之則生B、蹴爾而與之C、呼爾而與之D、行道之人弗受
⑶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
呢?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賢能的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能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⑷按要求填空。(4分)
8
①這段文字先設喻引出論點舍生而取義者也,然后從正反兩面論證論點。
②文中所說的“甚于生者”指的是義,“甚于死者”就是不義。
⑸文章闡明了“義”的重要性,你認為今天還有堅持“義”的必要嗎?為什么?(2分)
“義”是正義,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
于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堅持。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互動》練習
第四課時(復習課)
一、基礎知識
1、本文出自,作者,時期魯國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四書”是指、、、o
答案:《孟子?告子上〉〉孟子戰(zhàn)國儒《孟子》《論語》《大學》《中庸〉》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所酒()一簞()食一豆羹()睡()爾茍()得不用()
答案:wudangengcugouxie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明其詞義:
⑴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⑵故患有所不辟也
答案:⑴“得”通“德”,感恩“與”通“歟”,嗎。⑵“辟”通“避",躲避。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⑴二者不可得兼()(2)如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⑶此之謂失其本心()(4)賢者能勿喪()耳
⑸故患()有所不辟也(6)呼爾()而與之
⑺季()爾而與之。(8)萬鐘()于我何加焉!
⑼故不為茍得()也⑩是亦不可以已()乎
0D乞人不屑()也?萬鐘于我何加()焉
?妻妾之奉()?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⑴同時占有⑵假使,假如⑶天性、天良⑷遺失、丟掉⑸禍患、突難⑹助詞⑺用腳踐踏⑻古代的
一種量器,指高官厚祿⑼茍且偷生Q0將止?因輕視而不肯接受?有什么益處?侍奉㈣那么,就
5、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蹴爾而與之
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萬種于我何加焉
⑶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4)而:舍魚而取熊掌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呼爾而與之
答案:(1洵末語氣詞,表反問/給⑵介詞,表示比較,比/介詞,引出動作對象,對⑶這個,這樣/這
樣看來,由此看來⑷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zhuǎn)折⑷表并列/表轉(zhuǎn)折/表順接/表修飾。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項是()
9
A、此之謂失其本心B、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得”含義相同的兩項是()和()
A、所識窮乏者得我與?B、得之則生,弗則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因得遍觀群書。
答案:BC
8、選出與成語“得過且過”中“得”意義相同的句子()
A、故不為茍得也B、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C、則齊荊之欲不得行于二國矣D、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答案:C
9、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要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
呢?
⑶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賢能的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能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⑷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
高位厚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5)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接受了。
二、理解課文
㈠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
者也。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相
關(guān)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或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
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保?/p>
7、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0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O
㈡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魚”與“熊掌”在文中分別比嗡什么?文章以魚與熊掌設喻的目的是什么?
“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文章以魚與熊掌設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義的命題,同
時暗含“生”與“義”孰輕孰重的關(guān)系。
2、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
用此事情來比喻“舍生取義”的道理。
3、“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敝械摹笆切摹笔侵甘裁??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4、“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什么?
指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受“萬鐘”。
5、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用“魚”和“熊掌”作比喻論證對生與死的抉擇;用“一簞食,一豆羹”和“萬鐘”的事例論證“義”
重于“生”的觀點;用“向”與“今”對待“一簞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進行對比論證;用講道理來論
證為何要“舍生”。
三、拓展應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義”來表現(xiàn)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xiàn)這種追求的詩
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
例如: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jié),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2、本文所強調(diào)的“義”與市場經(jīng)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fā)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
談。
不矛盾。
在市場經(jīng)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
述一個這樣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國。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閘刀慷慨就義,
朱自清一身重病拒領美國的救濟糧等。
4、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
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
私利相關(guān)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5、你認為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在現(xiàn)實社會中還有無意義,請談你的看法。
有,我們做人做事不能見利忘義,所以舍生取義仍有現(xiàn)實意義。
第五課時(作業(yè)一)
一、請把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補寫完整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1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二、按課文填空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2、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孟子《魚我所欲也》)
4、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
三、理解性默寫
1、孟子《魚,我所欲也》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
喪耳。
2、劉禹錫《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
則靈。
四、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②時一聲。
【注釋】①席:竹席。②流鶯:即鶯。流:指其鳴聲婉轉(zhuǎn)。
(1)本詩通過描寫院深席清、石榴開遍、樹陰滿地、夢覺流鶯等四幅夏日畫面,流露出詩人在炎炎夏日
悠閑曠達(恬淡自在)的心情。
(2)賞析“石榴開遍透簾明”中“透”字的妙處。
答:“透”,穿透,石榴花盛開紅紅如火,艷艷如燃,照理說應該很刺眼,可一個“透”字,加了一
重帷簾,隔簾而望雖花紅如火,卻無刺目之感,給人一種潤潤嬌嬌的感覺,意境十足,令人賞心悅目。
五、閱讀下列選文,完成1—4題
魚,我所欲也……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4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禍患,災難⑵蹴爾而與之蹴:踢,踐踏
⑶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使:假使⑷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
2、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3分)
A.而: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婦拍而嗚之(《口技〉>)
B.其:此之謂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C.于: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貝!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譯: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
的呢?
⑵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翻譯:不僅賢能的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能
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4、文反復論證了一個什么觀點?主要用了哪些論證方法?(3分)
12
人在“生”與“義”不能兼顧時,應該舍生取義。
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
第六課時(作業(yè)二)
一、請把杜甫的《望岳》補寫完整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二、按課文填空
1、人生自古誰無思,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孟子《魚我所欲也〉〉)
3、,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三、理解性默寫
1、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因景抒懷,表達復雜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
人如吾兩人者耳。
2、李白《把酒問月》中抒發(fā)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詩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四、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國家勵志獎學金的申請書
- 高速擠出模具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合作社社員入社申請書
- 公租房咨詢服務費合同范本
- 《掛面機械與設備》課件
- 經(jīng)營權(quán)申請書
- 基于DEM的非線性隨機系統(tǒng)參數(shù)估計
- 原產(chǎn)地證明書申請書
- 混凝土澆灌申請書
- 入少先隊員申請書
- LY/T 3400-2024荒漠與荒漠化防治術(shù)語
- 幼兒園開學前的廚房人員培訓
- 油漆工培訓試題
- 2024年四川綿陽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 光伏施工安全培訓課件
- 2025年閥門和龍頭項目發(fā)展計劃
- 快手信息流廣告優(yōu)化師(初級)認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園林景觀綠化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廣東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收費標準表
- 參觀河南省博物院
- 猴車司機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