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0330-2021 機床安全 固定式磨床_第1頁
(高清版)GBT 40330-2021 機床安全 固定式磨床_第2頁
(高清版)GBT 40330-2021 機床安全 固定式磨床_第3頁
(高清版)GBT 40330-2021 機床安全 固定式磨床_第4頁
(高清版)GBT 40330-2021 機床安全 固定式磨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5.080.50GB/T40330—2021機床安全固定式磨床(ISO16089:2015,Machinetools—Safety—Stat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GB/T40330—2021 V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shù)語和定義 33.1一般術(shù)語 33.2磨床部件 43.3安全操作模式(MSO) 53.4磨床型式和類別 63.5轉(zhuǎn)速和坐標軸進給的速度 4主要危險列表 4.1通用要求 4.2主要危險區(qū)域 4.3主要危險與危險情況 5.1通用要求 5.1.1通則 5.1.2各類磨床防護裝置要求 5.2針對表2中1.1~1.4、1.6和1.7匯總的機械危險因素具體要求 5.2.11類磨床:無動力驅(qū)動軸無數(shù)字控制的手動控制磨床 215.2.5工件夾持 215.2.6在重力作用下垂直或傾斜的軸線 21 21 255.3針對電氣危險的具體要求 265.4針對噪聲危險的具體要求 275.5針對振動危險的具體要求 275.6針對輻射危險的具體要求 275.7針對材料或物質(zhì)危險的具體要求 27 275.7.2使用金屬加工切削液的設備 285.7.3火災與爆炸危險的防護措施 295.8針對忽視人類工效學產(chǎn)生危險的具體要求 5.10針對轉(zhuǎn)速變化產(chǎn)生危險的具體要求 ⅡGB/T40330—20215.11針對電源故障產(chǎn)生危險的具體要求 5.12針對控制電路故障產(chǎn)生危險的具體要求 5.13針對流體噴出或物質(zhì)甩出危險的具體要求 5.13.1通用要求 5.13.2在磨具破碎情況下避免甩出的防護裝置 5.13.3防止工件和工件上的零件甩出的裝置 5.14針對穩(wěn)定性缺失而產(chǎn)生危險的具體要求 5.15針對人員滑倒、絆倒和跌倒而產(chǎn)生危險的具體要求 6安全要求和/或防護措施的驗證 7.2使用信息 7.2.1通用要求 417.2.3工件夾緊 417.2.4NC操作面板獲取的機床功能 417.2.5重新起動 41 417.2.7振動 42 427.2.9機床使用應注意的剩余風險 427.2.10磨床安裝說明 437.2.11機床清潔說明 43附錄A(規(guī)范性)磨具防護罩、工作區(qū)域防護裝置以及兩者的組合 44A.1通則 44A.2縮略語和符號 44A.3磨具防護罩和工作區(qū)域防護裝置要求 A.3.1磨具防護罩形狀和開口角度 45A.3.2壁厚與材料 A.3.3復合磨具防護罩 A.3.4臺式或落地砂輪機透明擋板 A.3.5工作區(qū)域封閉裝置 66A.3.6工作區(qū)域封閉裝置附帶的觀察窗 A.4磨具防護罩和連接裝置的設計準則 A.4.1通則 A.4.2磨具碎片的能量 70A.4.3確定磨具防護罩的壁厚 A.4.4磨具防護罩連接裝置設計 附錄B(資料性)防護裝置的沖擊試驗——碰撞試驗 B.1通則 B.2試驗方法 ⅢGB/T40330—2021B.2.1原理 B.2.2試驗條件 B.2.3試驗設備 B.2.4試驗樣件 B.3.1損傷情況 B.4試驗報告 附錄C(資料性)防護裝置的沖擊試驗——拋射沖擊 C.1通則 C.2試驗方法 C.2.1原理 C.2.2試驗條件 C.2.3試驗設備 C.2.4試驗過程 C.3試驗結(jié)果 C.3.1損傷情況 C.3.2評定 附錄D(規(guī)范性)磨具的夾緊方法及夾持裝置的安全要求 D.2夾緊方法 D.3一般要求 D.4法蘭的設計 D.4.1夾緊力和擰緊力矩 D.4.2外部夾緊直徑,徑向?qū)挾群驼稚w D.4.3剛度 D.4.4法蘭的標志 D.5采用夾緊芯軸安裝磨具的裝置 D.5.1對中螺紋芯軸 D.5.2彈簧夾頭徑向跳動誤差測量方法 D.5.3磨具芯軸型號2,35,36,37(見EN12413)與磨具對照 附錄E(資料性)噪聲抑制 附錄F(資料性)噪聲確定 F.2操作條件 附錄G(規(guī)范性)對加工易燃材料和產(chǎn)生易爆粉塵磨床的要求 G.1濕磨設備(見圖G.1) G.2干磨設備通過瞬間增濕產(chǎn)生濕性沉降(見圖G.2) G.3干磨設備通過濕型收集系統(tǒng)產(chǎn)生濕沉降(見圖G.3) 附錄H(資料性)使用易燃金屬加工切削液所采取的措施 GB/T40330—2021H.1選擇低揮發(fā)金屬加工切削液 H.2迷宮式密封防火結(jié)構(gòu) H.3防止火焰進入吸排系統(tǒng) H.4泄壓面大小設計 附錄I(資料性)使用易燃金屬加工切削液采取排風和滅火組合措施的實例 附錄J(資料性)功能安全——砂輪主軸轉(zhuǎn)速限制監(jiān)控的實例 J.2安全功能 J.3失效概率的計算 附錄K(資料性)MSO3(限制操作條件下人工干預可選的專用模式)實例 K.2例1:在設定操作時新NC程序運行的控制 K.2.2安全要求實現(xiàn) K.3例2:在移動式工作臺上成形導軌的定位和成形砂輪的修整 K.3.2安全要求的實施 參考文獻 VGB/T40330—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jié)構(gòu)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本文件與ISO16089:2015的技術(shù)性差異及其原因如下:●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5226.1—2019代替IEC60204-1:2009;●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7247.1代替IEC60825-1;●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效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效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2467.1代替ISO3834-1;12668.502—2013代替IEC61800-5-2;14574代替ISO16655代替ISO16754代替ISO4871;16855.1—2018代替ISO13849-1:2006;17161代替ISO447;17454.2代替ISO13856-2;17799.2代替IEC61000-6-2;17799.4—2012代替IEC61000-6-4;17888.1代替ISO14122-1;17888.2代替ISO14122-2;17888.3代替ISO14122-3;17888.4代替ISO14122-4;18831—2017代替ISO14119:1998;19418—2003代替ISO5817;19866代替ISO15607;●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28526代替IEC62061;●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GB/T●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GB/T324代替ISO2553;3766—2015代替ISO4413;8196—2018代替ISO14120:2002;24598代替ISO9606-2;●增加了GB/T16251、GB/T18717.1和GB/T18717.2;——增加了“(外圓磨削類機床橫向進給機構(gòu)除外)”(見5.9e)1)i],以適應我國外圓磨削類機床橫——增加了“磨具防護罩的材料若采用抗拉強度不低于VGB/T40330—2021及側(cè)面板壁厚t.可采用不低于表A.8所列數(shù)值;若選用焊接性能較好的Q235壓延鋼板時(抗拉強度為375N/mm2~460N/mm2),其壁厚不應低于表A.8所列數(shù)值;當選用抗拉強度不低應低于表A.8所列數(shù)值的2倍?!?見A.3.2.1以及表A.8、表A.9),以適應我國磨床行業(yè)實際——刪除了范圍中的說明部分(見第1章)。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gòu)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金屬切削機床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SAC/TC22)歸口。1GB/T40330—2021機床安全固定式磨床本文件規(guī)定了下列幾類通過磨削完成金屬加工的固定式磨床消除危險或降低風險的要求和/或本文件不適用于固定珩磨機、拋光機和砂帶磨床,也不適用于符合IEC61029-2-4和IEC61029-2-10的可移動式電動工具。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GB/T324焊縫符號表示法(GB/T324—2008,ISO2553:1992,MOD)GB/T3766—2015液壓傳動系統(tǒng)及其元件的通用規(guī)則和安全要求(ISO4413:2010,MOD)GB/T5226.1—2019機械電氣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shù)條件(IEC60204-1:2016,IDT)GB7247.1激光產(chǎn)品的安全第1部分:設備分類、要求(GB7247.1—2012,IEC60825-1:2007,IDT)GB/T7932—2017氣動對系統(tǒng)及其元件的一般規(guī)則和安全要求(ISO4414:2010,IDT)GB/T8196—2018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的設計與制造一般要求(ISO14120:2015,IDT)GB11291.1—2011工業(yè)環(huán)境用機器人安全要求第1部分:機器人(ISO10218-1:2006,ISO10218-1/Cor.1:2007,IDT)GB/T12467.1金屬材料熔焊質(zhì)量要求第1部分:質(zhì)量要求相應等級的選擇準則(GB/T12467.1—GB/T12668.502—2013調(diào)速電氣傳動系統(tǒng)第5-2部分:安全要求功能(IEC61800-5-2:2007,IDT)GB/T14574聲學機器和設備噪聲發(fā)射值的標示和驗證(GB/T14574—2000,eqvISO4871:GB/T15706—2012機械安全設計通則風險評估與風險減小(ISO12100:2010,IDT)2GB/T40330—2021GB/T16655機械安全集成制造系統(tǒng)基本要求(GB/T16655—2008,ISO11161:2007,IDT)GB/T16754機械安全急停設計原則(GB/T16754—2008,ISO13850:2006,IDT)GB/T16855.1—2018機械安全控制系統(tǒng)安全相關(guān)部件第1部分:設計通則(ISO13849-1:2015,IDT)GB/T17161機床控制裝置的操作方向(GB/T17161—1997,eqvISO447:1984)GB/T17454.2機械安全壓敏保護裝置第2部分:壓敏邊和壓敏棒的設計和試驗通則(GB/T17454.2—2017,ISO13856-2:2013,IDT)GB/T17888.1機械安全接近機械的固定設施第1部分:固定設施的選擇及接近的一般要求(GB/T17888.1—2020,ISO14122-1:2016,IDT)GB/T17888.2機械安全接近機械的固定設施第2部分:工作平臺和通道(GB/T17888.2—2020,ISO14122-2:2016,IDT)2020,ISO14122-3:2016,IDT)GB/T17888.4機械安全接近機械的固定設施第4部分:固定式直梯(GB/T17888.4—2020,ISO14122-4:2016,IDT)GB/T17799.2電磁兼容通用標準工業(yè)環(huán)境中的抗擾度試驗(GB/T17799.2—2003,IEC61000-6-2:1999,IDT)GB17799.4—2012電磁兼容通用標準工業(yè)環(huán)境中的發(fā)射(IEC61000-6-4:2011,IDT)GB/T18717.1用于機械安全的人類工效學設計第1部分:全身進入機械的開口尺寸確定原則(ISO15534-1:2000,NEQ)GB/T18717.2用于機械安全的人類工效學設計第2部分:人體局部進入機械的開口尺寸確定原則(ISO15534-2:2000,NEQ)GB/T18831—2017機械安全與防護裝置相關(guān)的聯(lián)鎖裝置設計和選擇原則(ISO14119:2013,IDT)GB/T19418—2003鋼的弧焊接頭缺陷質(zhì)量分級指南(ISO5817:1992,IDT)GB/T19670—2005機械安全防止意外啟動(ISO14118:2000,MOD)GB/T19866焊接工藝規(guī)程及評定的一般原則(GB/T1986GB/T24598鋁及鋁合金熔化焊焊工技能評定(GB/T24598—2009,ISO9606-2:2004,MOD)GB/T23821—2009機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觸及危險區(qū)的安全距離(ISO13857:2008,IDT)GB28526機械電氣安全安全相關(guān)電氣、電子和可編程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安全(GB28526—2012,IEC62061:2005,IDT)ISO9355-1顯示和控制致動器設計的人類工效學要求第1部分:人與顯示和控制致動器的相互作用(Ergonomicrequirementsforthedesignofdisplaysandcontrolactuators—Part1:Humanin-teractionswithdisplaysandcontrolactuators)ISO9355-2顯示和控制致動器設計的人類工效學要求第2部分:顯示(Ergonomicrequirementsforthedesignofdisplaysandcontrolactuators—Part2:Displays)ISO9355-3顯示和控制致動器設計的人類工效學要求第3部分:控制致動器(Ergonomicre-quirementsforthedesignofdisplaysandcontrolactuators—Part3:Controlactuators)ISO9606-1焊工資質(zhì)考試熔焊第1部分:鋼(Qualificationtestingofwelders—Fusionweld-3GB/T40330—20213術(shù)語和定義GB/T15706—2012和GB/T16855.1—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1采用旋轉(zhuǎn)磨削刀具加工工件的機床。3.1.1.1注1:固定式磨床的型式和分類見3.4。3.1.2機床的每一個動作均由操作者逐個啟動和控制。3.1.33.1.4在加工過程中使用數(shù)字數(shù)據(jù)設備進行的自動控制。3.1.53.1.63.1.7臂力或重力以外其他動力操縱的軸。3.1.8注:粘結(jié)磨具和超硬磨具之間還存在差異(見EN12413和EN13236)。4GB/T40330—20213.1.93.1.103.1.113.1.123.1.133.1.143.1.153.1.163.2.13.2.23.2.3注1:見圖1。5GB/T40330—2021[來源:GB/T23290—2009,3.1,3.2,3.3,有修改]3.2.4具有多點夾緊的夾具chuckwithmultipleclamping從內(nèi)部或外部夾緊工件的零件。3.2.5轉(zhuǎn)動手搖脈沖發(fā)生器,將其信號輸入至數(shù)字控制(3.1.4),起動和保持機床軸線運動的手動操作控3.2.6磨具防護罩abrasiveproductguard僅暴露磨削必需的部分,并按照當磨具破損時其碎片被擋在防護區(qū)域內(nèi)的原則設計和構(gòu)造的磨具3.2.7且防止接近危險運動的原則設計的磨床工作區(qū)域的圍護裝置。3.2.8刀具夾持裝置toolholdingdevice在砂輪主軸上定位和固定磨具的裝置。3.3安全操作模式(MSO)3.3.1手動模式manualmode不使用預先編制的程序(即非自動操作)對加工過程進行控制的方式。6GB/T40330—20213.3.2MSO13.3.3MSO23.3.4MSO33.3.53.4.1按照不同的磨削工藝特點對磨床進行的分類。不同型式的磨床示例見表1。序號機床的型式(簡圖)名稱磨削方式臺式或落地砂輪機benchorpedestalgrindingma-chine周邊磨削使用磨具的圓周面進行磨削。工件由手操控7GB/T40330—2021序號機床的型式(簡圖)名稱磨削方式落地砂輪機pedestalgrindingmachine端面磨削使用磨具的側(cè)面進行磨削。工件由人手操控切割機切割使用磨削方式進行切割。工件固定,切割砂輪由機械控制(手動進給)懸架式磨床周邊磨削、切割使用磨具的圓周面高壓磨削。工件由其自重可靠固定并保持穩(wěn)定。磨床懸垂并用手操控切割機切割使用磨削方式進行切割或切槽。工件由手操控,切割砂輪由機械控制工具磨床周邊磨削和端面磨削使用磨削方式生成或修復切削面。工件和磨具由機械控制外圓磨床外圓磨削磨削旋轉(zhuǎn)的工件生成外圓面。工件和磨具由機械控制8GB/T40330—2021表1磨床的型式(續(xù))序號機床的型式(簡圖)名稱磨削方式無心外圓磨床cylindricalgrindingmachine無心外圓磨削磨削旋轉(zhuǎn)的工件生成外圓面。工件通過導輪和兩輪之間的托架由被機械地引導到磨具位置內(nèi)圓磨床machine內(nèi)圓磨削磨削旋轉(zhuǎn)的工件生成內(nèi)圓面。工件和磨具由機械控制臥軸矩臺或圓臺平面磨床平面磨削-周邊磨削磨削平面,工件固定于工作臺。工件和磨具由機械控制立軸矩臺或圓臺平面磨床平面磨削-端面磨削磨削平面,工件固定于工作臺。工件和磨具由機械控制立軸或臥軸雙端面磨床平面磨削-端面磨削磨削相互平行的兩相對平面。工件和磨具由機械控制切割機切割使用磨削方式進行切割或切槽。工件和磨具由機械控制高壓磨床highpressuregrindingmachine平面磨削高壓磨削平面,工件固定于工作臺。工件和磨具由機械控制9GB/T40330—20211類:無動力驅(qū)動軸無數(shù)字控制的手動控制磨床group1:manuallycontrolledgrindingmachine1類磨床示例見圖2?!鋫溆糜跈C械進給的機械裝置;——手動控制工件或刀具進行加工;——配有用于恒線速度(CSS)控制的電子裝置;——工件輪廓測量裝置(如顯微鏡);——分度裝置(細分裝置);——動力控制個別粗定位軸。此類磨床沒有任何數(shù)字控制(NC)系統(tǒng)。3.4.3帶有動力驅(qū)動軸、可以用電子手輪或NC面板上的有限的數(shù)控功能操作控制的磨床。磨削刀具與工件之間的進給運動可以用人力手動或動力來完成。2類磨床示例見圖3。a)1類磨床的所有特點;GB/T40330—2021b)提供有限的數(shù)字控制(NC)功能:2)軸線插補(如仿形/預設輪廓)。3.4.43類磨床示例見圖4、圖5。a)具有不同安全操作模式的數(shù)控系統(tǒng);b)自動上下料機構(gòu);g)選配的附屬輔助裝卸設備。GB/T40330—20213.5.13.5.2機床制造廠作為機床參數(shù)設定的最高允許的速度。3.5.3故障狀態(tài)下可達到的最大速度。3.5.4出于安全考慮機床制造廠限定的允許速度最大值。GB/T40330—2021旋轉(zhuǎn)速度rotationalspeed磨具的旋轉(zhuǎn)速度可按以下公式計算:式中:n———旋轉(zhuǎn)速度,單位為轉(zhuǎn)每分(r/min);D———磨具的外圓直徑,單位為毫米(mm)。3.5.6線速度peripheralspeed圓周速度磨具的線速度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式中:D——磨具的外圓直徑,單位為毫米(mm);n——旋轉(zhuǎn)速度,單位為轉(zhuǎn)每分(r/min)。4主要危險列表4.1通用要求磨床制造廠應按GB/T15706對其產(chǎn)品進行風險評估。表2中危險和危險情況的清單是依據(jù)GB/T15706—2012中第4章和5.4進行風險評估的規(guī)定做出危險識別的結(jié)果,適用于本文件范圍內(nèi)的磨床。第5章和第6章的安全要求和/或防護措施是以風險評估為基礎對消除或降低已經(jīng)識別的危險而進行的處理。風險評估假設風險來自各個方面,包括意外起動。不僅識別有可能進入危險區(qū)域的操作者和其他人員的風險,還要考慮在機床生命周期中各種條件(例如,試運轉(zhuǎn)、設定、生產(chǎn)、保養(yǎng)、維修和停運)下可能發(fā)生的危險。評估包括對控制系統(tǒng)故障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此外,本文件的使用者(即設計人員、制造者和供應商)應確認通過風險評估所考慮的機床的風險評估是完整的并特別注意:a)機床的預期使用包括維護、設定和清潔打掃以及可預見的誤操作(見GB/T和3.24);b)識別和機床相關(guān)的重大危險。4.2主要危險區(qū)域主要危險區(qū)域如下:a)存在移動軸和砂輪主軸(包括修整主軸)、工件夾持裝置、工件夾持主軸、托架、尾架、工件的工作區(qū)域;b)工件裝載/卸載裝置;c)內(nèi)部和外部刀庫和換刀機構(gòu);d)齒輪箱;e)凸輪機械。GB/T40330—20214.3主要危險與危險情況本文件涉及的主要危險列于表2。表2中所列針對磨床的危險出自GB/T15706—2012中表B.1。表2主要危險與危險情況清單編號危險原因和危險情況磨床危險區(qū)域和危險情況舉例潛在后果本文件對應條款1機械危險運動部件向固定部件的趨近在磨具與磨床部件之間的區(qū)域手動操作,尤其在托板或磨具與工件之間擠壓剪切吸入陷入磨具向工件的進給運動擠壓剪切部件甩出在磨具或主軸附近手動操作卷入夾具與工件的夾緊擠壓剪切附錄D運動部件在加工、設定、保養(yǎng)和維修時,在運行軸和運動機床部件的區(qū)域以及在自動裝載裝置區(qū)域內(nèi)活動;工作臺往復運動;在工作平臺區(qū)域活動碰撞卷入吸入陷入旋轉(zhuǎn)部件在裝載和卸載或測量時意外碰到旋轉(zhuǎn)的磨具刮蹭擦傷吸入陷入尖狀和切削部分銳邊在裝載和卸載或測量時意外碰到工件銳邊切割刺破刮蹭擦傷墜落或甩出的物體用時材料的部分和碎片甩出或墜落;工件墜落;磨具破裂;機床零件破裂后甩出時正好在現(xiàn)場或附近擠壓剪切磕碰穿刺刺破GB/T40330—2021表2主要危險與危險情況清單(續(xù))編號危險原因和危險情況磨床危險區(qū)域和危險情況舉例潛在后果本文件對應條款重力設定(如更換磨具或工件)時可移動的機床部件因重力而墜落;在工作平臺或地坑區(qū)域活動擠壓剪切磕碰5.1.2高壓在液壓元件旁邊或在機床附近停留,尤其在機床安裝和試運轉(zhuǎn)時壓力作用下介質(zhì)穿透或沖擊進人皮膚/眼睛5.1.2穩(wěn)定性停留在機床附近時,固定不牢的機床或機床部件墜落或傾倒磕碰擠壓7.2.10粗糙表面、光滑表面在機床周邊地面、臺階和在高處作業(yè),由于:—-—金屬加工液、潤滑液或壓力流體噴出或泄漏;——殘留的噴出液體;—-—護欄或其他防護裝置不完善,尤其是在可能有墜落風險地方滑倒翻倒跌倒5.1.22電氣危險帶電部件接觸帶電部件電擊故障條件下變?yōu)閹щ姷牟考佑|故障狀態(tài)下變?yōu)閹щ姷牟考|電3熱危險高溫的物體或材料磨削時正好在機床邊停留或在附近,灼熱的磨削火花濺出燒傷5.1.24噪聲危險加工過程和移動部件因以下原因產(chǎn)生氣動噪聲時在機床邊停留或在附近:—-—旋轉(zhuǎn)的磨其;—-—磨削時磨具和/或工件的振動;--—驅(qū)動和傳動元件;-——空氣吹掃永久聽力下降另外(如機械的、成后果就是干擾正常交流和妨礙接收聲音信息7.2.65振動危險振動部件操作者在操作手動操控磨床進行磨削時振動的傳遞煩躁不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關(guān)節(jié)損傷7.2.76輻射危險高低頻電磁輻射電氣設備運行時,尤其在設定或維護時影響有源植人物(如起搏器、除顫GB/T40330—2021表2主要危險與危險情況清單(續(xù))編號危險原因和危險情況磨床危險區(qū)域和危險情況舉例潛在后果本文件對應條款光輻射(紅外光、可見光和紫外光),包括激光輻射測量設備和測量激光器使用時,尤其在設定或維護時燒傷眼損傷7材料/物質(zhì)產(chǎn)生危險生物和微生物(病毒或細菌)在機床邊停留或在附近接觸被細菌污染的金屬切削液感染5.7.1液體在機床邊停留或在附近皮膚接觸金屬切削液皮膚損傷5.7.15.7.2氣體在機床邊停留或在附近吸入加工時使用或產(chǎn)生的材料,如金屬切削液揮發(fā)吸收呼吸困難中毒5.7.15.7.2火災危險材料火災和爆炸危險:a)加工易燃材料,如鋁、鎂;b)使用易燃材料,如含油金屬切削液火災和爆炸產(chǎn)生燃燒5.7.3附錄H附錄I8人類工效學危險指示器和可視顯示單元的設計或位置在操作者位置指示信息錯誤解讀其他人為錯誤引起的機械或電氣危險控制裝置的設計、定位或識別在操作者位置誤操作費力在控制機床和操作過程中在工件或刀具交換時對手/(手臂)或腳/(腿)解剖結(jié)構(gòu)考慮欠妥疲勞身體姿勢受損重復活動疲勞清晰度,局部照明在處理和調(diào)整工件和磨具期間、在裝載/卸載、設置、磨具更換和維護在磨具裝載/卸載、更換的位置對人工操作準確性和判斷能力的影響疲勞除機械、電氣外人為失誤造成的其他危險9與機床使用環(huán)境有關(guān)的危險人為失誤可預見的操作不當誤操作機床對工件和磨具的處置與設置不當對工作場地和/或加工工藝設計有欠缺對手/臂或腳/腿解剖結(jié)構(gòu)考慮欠妥不正確安裝上面5.2.67.2.47.2.11GB/T40330—2021表2主要危險與危險情況清單(續(xù))編號危險原因和危險情況磨床危險區(qū)域和危險情況舉例潛在后果本文件對應條款組合危險供電故障運動機床部件或安裝的工件或刀具或其碎片墜落或飛出運動部件停止控制失效擠壓剪切磕碰切割切斷吸入纏繞侵入刺破刮蹭擦傷能源中斷后恢復運動失控(包括速度改變)非正常的/意外的起動控制系統(tǒng)故障運動的機床部件或安裝的工件或刀具墜落或飛出運動部件停止控制失效運動失控(包括速度改變)非正常的/突然的起動由于控制系統(tǒng)設計欠佳或缺陷而造成的其他危害事故刀具速度改變(設定時)“這一列的編號參照GB/T15706—2012中表B.1。5安全要求和/或措施磨床應符合第5章的安全要求和/或措施,本文件中沒涉及的風險,機床設計應符合GB/T15702012中第4章和6.1的基本原則。通過設計降低風險的指導詳見GB/T15706—2012中6.2,安全防護措施詳見GB/T15706—2012設計人員應充分考慮在機床整個生命周期可能發(fā)生的風險,這個風險不僅針對操作者以及那些具備使用條件可能接近危險區(qū)域的人員,甚至包括那些可能誤用機床的人員(見GB/T15706—2012中3.23和3.24)。這個風險對于由操作者和/或其于這個問題在GB/T16855.1—2018給出了指導意見。因此,安全性能的可靠性要求被定義為性能等級(PL),應符合GB/T16855.1—2018[見5.12b]]。如無另外說明,第5章所給出的所有安全要求和/或防護措施適用于所有各類磨床。防護裝置應符合GB/T8196—2018。當固定防護裝置被移除時,固定防護裝置的固定元件應系留GB/T40330—2021必執(zhí)行此要求。位置與安全滿足如下要求。a)高度和位置:從地面安裝的防護裝置(比如周邊柵欄),它們應固定牢靠并最低高度1.4m。與危險區(qū)域的距離符合GB/T23821—2009中表2規(guī)定。任何防護裝置底部和地面之間的開口距離不應超過180mm。杠和滾珠絲杠等)應予防護。例如,通過固如需要在機床正常操作時接近這些部件,應提供聯(lián)鎖式活動防護裝置(見c注:1類磨床和2類磨床是否安裝聯(lián)鎖式活動防護裝置視情況而定。c)聯(lián)鎖式防護裝置。1)為防止接近機床危險運動,活動防護裝置聯(lián)鎖與否應符合GB/T18831—2017的規(guī)定。聯(lián)鎖裝置的選擇應符合GB/T18831—2017中第6章的規(guī)定。2)聯(lián)鎖裝置的故障(如功能或布局的),將導致機床根據(jù)GB/T5226.1—2019中9.2.2的1類停止。3)聯(lián)鎖式活動防護裝置的安全性能要求詳見55.2針對表2中1.1~1.4、1.6和1.7匯總的機械危險因素具體要求1類磨床滿足如下要求。a)機床應提供防止意外觸碰磨具的措施。整個磨具除工作時必須暴露在外的部分外均應進行符合5.13.2.1的磨具防護罩通常滿足此要求。b)在動力控制粗定位時,軸的進給速度應小于或等于2m/min。運動控制應借助于保持—運行控制裝置(見5.12b)2]]或電子手輪(見5.12b)3)]。觸碰旋轉(zhuǎn)的磨具??梢园ㄏ铝幸环N或多種措施:2)提供安全防護裝置。3)設置磨具所處位置使操作者無注:由于工作區(qū)域較小與GB/T23821—2009有偏差。4)提供警示標牌。d)符合表1中編號1.3的機械控制進行切割的切割機應采取措施確保切割輪完成切割后自動返回原始位置。并應停留在那個位置自動防止觸碰并直至切割輪停止轉(zhuǎn)動。e)符合表1中編號1.4的懸架式磨床和懸架式切割機應配有可調(diào)配重,這樣不再操控時確保磨GB/T40330—20211——電動機;4——擺動軸;5——磨削輪。3——防護罩;h)符合表1中編號1.1和編號1.2的臺式或落地砂輪機或磨床應配有透明擋板保護操作者面部尤其眼睛免受小的磨削顆粒和磨削火花傷害。擋板應具有足夠的抗沖擊性和耐磨性,這樣在沖擊載荷下(比如操作工件時)不至于破碎或開裂,并且可使彈出的磨料顆粒和磨削火花引起的表面磨損最小化。聚碳酸酯是不錯的可選擋GB/T40330—2021板材料。擋板應方便調(diào)整并足夠大以便于操作者在通常的操作位置通過擋板能觀察到磨削情況。擋擋板的最小尺寸在A.3.4給出。i)對于1類磨床,應按GB/T19670—2005中第6章要求,防止砂輪主軸和粗定位軸(如果適用的話)的意外啟動。j)符合5.13.2.1的磨具防護罩要求磨具線速度限制在v≤50m/s時砂輪主軸才可以運行。砂輪主軸限速監(jiān)視見5.12b)5)。主軸的旋轉(zhuǎn)只能通過專用的控制裝置(如啟動按鈕)手動啟動[見5.12b)14)]。2類磨床滿足如下要求。機床應提供措施防止意外觸碰磨具。整個磨具除工作時必須暴露在外的部分外均應進行符合5.13.2.1的磨具防護罩通常滿足此b)接近工作區(qū)域:2類磨床(工件尺寸≤300mm的機床除外)應在工作區(qū)域的后面和側(cè)面安裝固定和/或活動防護裝置防止接近危險區(qū)域(包括加工位置),并防止金屬切削液從工作區(qū)域向外噴出。應滿足GB/T23821—2009規(guī)定的最小距離。c)在工作區(qū)域轉(zhuǎn)動部件易發(fā)生卷入和纏繞的位置(例如,卡盤),應有固定和/或活動防護裝置避免此類危險。d)工作區(qū)域外易發(fā)生剪切和磕碰的位置(例如,往復工作臺與靜止機床部件、電柜之間)和在行e)對于手動干預(如裝料、卸料或測量),應提供輔助設備或預防措施以避免觸碰旋轉(zhuǎn)的磨具??梢园ㄏ铝幸环N或多種措施。1)關(guān)停旋轉(zhuǎn)的磨具。2)提供自動安全防護裝置。3)設置磨具所處位置使操作者無法觸碰到(考慮安全距離,磨具與工件之間至少200mm)。4)提供警示標牌。f)安全操作模式:磨床工作臺縱向往復運動速度最大應減至25m/min。g)應防止手輪機動旋轉(zhuǎn)所產(chǎn)生的夾持、纏繞和碰撞危險,例如采用自動脫開機構(gòu)或采用無把手或折疊把手到安全位置的平實(無輻條)手輪。為防止接近機床危險部位,應提供防護裝置減輕列于表2的風險(纏繞、擠壓、剪切等)。對于那些通過設計不能避免的運動機床部件的危險,其防護措施選擇的一般指導見GB/T15706—2012中6.3.2和6.3.3。防護裝置降低噴射危險的特點見5.13。GB/T40330—2021針對3類磨床防護裝置的具體要求如下。a)防護裝置的聯(lián)鎖。1)在操作過程中需要經(jīng)常接近危險運動的防護裝置應設計為聯(lián)鎖式活動防護裝置[見5.1.2.2c)]。打開活動防護裝置或防護設施的動作應使危險運動停止或下一步運動將被況,應另外配置鎖定防護裝置的設施。應采取措施減小聯(lián)鎖裝置可能的失效(見GB/T18831—2017中第5章和第6章)。使用感應防護設備或由自保鑰匙控制門的關(guān)閉。b)動力驅(qū)動防護裝置。l)應符合a)中要求。應在前面配備保護裝置以免發(fā)生剪切和擠壓傷害。如提供壓敏邊,這個邊應包括整個前面總長或從地面(或操作平臺)算起高度達到2.50m(當防護裝置的高度超過2.50m時)。壓敏邊應符合GB/T17454.2。防護裝置的安全功能應符合5.12b)9)。3)阻止門關(guān)閉的力應不超過75N且防護裝置的動能應不超過4J。當防護裝置裝有能自動啟動防護裝置再打開的保護機構(gòu)時,這個力最大為150N,動能最大為10J(見GB/T8196—2018中5.2.5.3)。這些要求僅適用于假設前緣具有最小寬度為8mm且不發(fā)生剪切運動的條件下。在活動防護裝置和殼體側(cè)面之間的間隙寬度應不超過4mm。6)這些要求只適用于符合GB/T15706—2012中3.27規(guī)定的防護裝置。針對第3類磨床附加專門要求如下。a)符合5.2.7要求的情況下,允許進入工作區(qū)。b)防護裝置應設計成能容納和/或避免外露那些磨削碎片、切削液和那些可能甩出的部分[見c)接觸防護:對于在MSO1時的手動干預(如裝料、卸料或測量),應提供輔助設備或預防措施以避免觸碰旋轉(zhuǎn)的磨具??梢园ㄏ铝写胧?)提供安全防護裝置;3)設置磨具所處位置使操作者無法觸碰到(考慮在GB/T23821—2009中的安全距離)。d)安全操作模式:MSO1和MSO2對于此類機床是強制性的。MSO0、MSO3和MSO服務模式是可選的。e)對于MSO0,2類磨床的要求也應符合(見5.2.2)。刀具夾持裝置應設計成在包括加速和減速的操作過程中都不會出現(xiàn)夾持松脫的情況。21GB/T40330—2021對于磨具的夾緊方式和刀具夾持裝置的安全要求,應符合附錄D的要求。磨床應提供夾緊裝置,夾持或定位工件避免出現(xiàn)意外的移動。應能在所有安全操作模式下打開和閉合工件夾持裝置手動更換工件。工件托架應滿足如下要求。a)沒有工件夾持裝置的磨床(對照表1中1.1和1.2)應提供工件托架,以安全地適應磨削產(chǎn)生b)工件托架應方便調(diào)節(jié)以適應磨具磨損情況維持磨具與工件托架之間距離應不超過2mm。其動力驅(qū)動工件夾緊裝置應滿足如下要求。a)配置動力驅(qū)動夾緊裝置的磨床在夾緊能量損失或夾緊裝置的實際夾持力下降至低于最小設定值時,應中止加工過程或應啟動符合GB/T5226.1的機床1類停止。對于轉(zhuǎn)動工件夾緊裝置,驅(qū)動工件夾緊主軸用于工件的定位。b)此裝置功能執(zhí)行情況應予以監(jiān)控,例如夾緊壓力和/或夾緊行程的監(jiān)控(見5.12b)7)]。c)在轉(zhuǎn)動工件夾緊裝置時,帶有旋轉(zhuǎn)工件夾緊主軸的夾緊裝置應不能被打開(見5.12b)7)]。d)手動裝載時,操縱夾緊裝置的過程應防止手指受傷[預設最大卡爪行程<4mm(見GB/T23821)]。e)轉(zhuǎn)動的工件夾緊裝置應清楚標明其最大允許轉(zhuǎn)速。f)操作者應能及時獲得夾緊裝置狀態(tài)的信息。何部件甩出。應采取措施(例如,剎車系統(tǒng))避免在重力作用下垂直或傾斜軸的危險運動。避免垂直或傾斜軸意外墜落的安全功能控制的相關(guān)要求見5.12b)13)。模式選擇應滿足以下要求。b)選擇模式要求如下。1)安全操作模式的選擇操作應使用鑰匙開關(guān)、訪問代碼或其他類似的方法,且執(zhí)行此類操作只允許在工作區(qū)域之外。被選模式應清晰可見(例如,通過顯示器或通過選擇開關(guān)的位置)。模式的選擇不應引發(fā)危險的情況。如采用帶鎖住機構(gòu)的選擇開關(guān),應符合GB/T15706—2012中6.2.11.10和GB/T5226.1—2019中9.2.3的規(guī)定。GB/T40330—20212)模式選擇裝置及其相應的控制系統(tǒng)布置應確保在任何時候只能一種模式被選擇生效。主軸限速監(jiān)視見5.12b)5)。主軸的旋轉(zhuǎn)只能通過專用的控制裝置(如啟動按鈕)手動啟動[見5.12b)14)]。b)磨具與工件之間的進給運動應手動方式完成。最大2軸運動時也可以選擇數(shù)控裝置控制,可以在磨具轉(zhuǎn)動時通過起動按鈕(見5.12b)14)]同步起動。c)軸線運動應限速如下(見5.12b)6)]:2)在行程1m~5m時最大5m/min;3)在行程超過5m結(jié)合采取防護措施(如雙手控制設備或壓敏墊)并確保操作者處于安全位機床部件運動都應不能運行,并所有軸線運動和主軸應安全停止(見5.12b)12)]或安全運行停止2)工件主軸旋轉(zhuǎn)運行應由保持—運行控制(見5.12b)2)]并根據(jù)使用說明書敘述的最大標準工件夾持裝置轉(zhuǎn)速不應超過5r/min同時線速度不應超過5m/min。限制速度應予監(jiān)控[見5.12b]5]]?!ゾ叩木€速度應限制在v≤16m/s,5.2.3.3c)的要求未滿足和5.13.2.1磨具防護罩未動起動裝置完成。砂輪主軸最大允許速度監(jiān)控應有效(見5.12b)5)](電力直接驅(qū)動的異步電動機除外)。GB/T40330—20215.2.7.4MSO2:設定模式選擇了MSO2并且活動防護裝置打開,應滿足下列要求?!ゾ叩木€速度應限制在v≤50m/s,5.2.3.3c)(接觸防護)和5.13.2.1(磨具防護罩)的要求——磨具的線速度應限制在v≤16m/s,5.2.3.3c)的要求未滿足和5.13.2.1磨具防護罩未提供。砂輪主軸限速監(jiān)控見5.12b)5)。b)軸線運動應限速如下(見5.12b)6)]:1)最大2m/min;2)行程超過1m~5m時最大5m/min;3)在行程超過5m結(jié)合采取防護措施(如雙手控制設備或壓敏墊)并確保操作者處于安全應采取保持—運行控制裝置(見5.12b)2)]或電子手輪(見5.12b]3)]來控制運動。對于保持—運行控制裝置或電子手輪,如存在實際機會避免風險則PLr可以低于5.12b)中的要求。比如假設軸線運動限速降至0.5m/min以下(見5.12b)6)]。c)動力驅(qū)動工件夾緊主軸轉(zhuǎn)速應限制在n≤50r/min,但不超過1.3m/s之內(nèi),應在夾緊裝置的直徑處(如果工件直徑更大,就在最大工件直徑處)進行測量。工件夾緊主軸減速限速監(jiān)控見5.12b)5)。應采取保持—運行控制裝置(見5.12b)2)]或電子手輪(見5.12b)3)]或起動按鈕結(jié)合使能裝置(見5.12b)4)]來控制運動?;谌祟惞ばW的原因保持—運行控制裝置也可設計成兩階腳踏開關(guān)(見5.12b)2)]。對于保持一運行控制裝置或電子手輪,如存在實際機會預期損傷的嚴重程度是低的則PLr可d)可以通過活動防護裝置從多個位置進入機床危險區(qū)域而在操作者的位置又不能觀察到危險e)機床配有工件和刀具裝載/卸載的搬運設施。1)對于搬運設施的設定,在b)規(guī)定的要求或在GB11291.1—2011中5.7.3和5.7.4的要求2)如軸進給速度未能超過限制(如對于氣動軸),按5.12b)6)的要求在防護裝置打開的情況下減速監(jiān)控不是必需的。機動運行只能采用使能裝置配合保持—運行控制裝置起動步進置和使能裝置,見5.12b)2)和5.12b)4)。任何傳感器或反饋裝置動作時不準許出現(xiàn)危險運動。選擇了MSO2并活動防護裝置關(guān)閉,機床部件所有運動都可進行。對砂輪主軸最大允許速度進行有效監(jiān)控(電力直接驅(qū)動的異步電動機除外)(見5.12b)5]]。24GB/T40330—20215.2.7.5MSO3:在受限工況條件下進行人工干預的可選專用模式這個操作模式僅適用于操作者必須接近危險區(qū)域的場合,并提供所有適用于技術(shù)方面并按照目前工藝現(xiàn)狀執(zhí)行的安全措施。在高精度高復雜性的單件小批量生產(chǎn)情況下操作者接近危險區(qū)域是完全必要的。此外,對于復雜工件和刀具配置的最初的程序測試,打開防護裝置進行自動程序運行也是必需的。如果選擇了MSO3并且防護裝置被打開,按照5.2.7.4要求(MSO2:設定模式)適合手動操作,下列要求適合于執(zhí)行程序循環(huán)。應滿足。或———磨具的線速度應限制在v≤16m/s,5.2.3.3c)的要求未滿足和5.13.2.1磨具防護罩未砂輪主軸限速監(jiān)控見5.12b)5)。b)軸線運動應限速如下(見5.12b)6)]:1)最大2m/min;2)在行程超過1m時最大5m/min。軸限速監(jiān)視見5.12b)5)。d)可采取保持—運行控制裝置(見5.12b)2)]或電子手輪(見5.12b)3)]或起動按鈕來控制b)和c)中的程序運動。無論哪種方式都要結(jié)合使能裝置。e)應通過防護裝置避免在移動夾緊裝置(比如旋轉(zhuǎn)卡盤上凸出的卡爪)時接近危險區(qū)域。f)在整個循環(huán)過程中開始運行的程序應被顯示,下一步首先執(zhí)行的程序也應顯示。選擇了MSO3并關(guān)閉了活動防護裝置,機床部件所有運動都可在未使用使能裝置情況下進行。砂輪主軸限速監(jiān)控應有效(見5.12b)5]]。5.2.7.6MSO服務模式MSO服務模式應僅提供給經(jīng)過機床制造廠培訓和授權(quán)的維修服務人員以及用戶按照機床制造廠使用說明書認可的有資質(zhì)人員(參見7.2.9)。1)對于服務模式選擇,應提供可拆卸的服務裝置(電纜連接的帶鎖開關(guān))。服務裝置連接應經(jīng)過機床制造廠培訓和授權(quán)的維修服務人員。全部維修工作展開其他所有使用都應無服務裝置可以被MSO服務模式限定的其他可選裝置替代供上述提及的人員使用。2)在5.2.7.4規(guī)定的條件下可以進行手動操作。25GB/T40330—2021b)移動防護打開時服務模式將限制機床的自動運行功能性。這些限制內(nèi)容如下所示。1)服務模式不準許進行加工。行程超過1m的軸速不超過5m/min。5)程序的運動控制可采用保持一運轉(zhuǎn)裝置(見5.12b)2)]、電子手輪(見5.12b)3)]或起動按鈕,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結(jié)合使能裝置。如減速限制超過2)所規(guī)定,使能裝置應置于危險區(qū)域之外。b)應采取固定和/或聯(lián)鎖活動防護裝置(見5.12b)1)iv)]來防止接近裝卸設備的危險移動,或應通過啟動保護裝置(如聯(lián)鎖防護裝置或光幕)停止或抑制危險移動。d)如裝載裝置在機床區(qū)域內(nèi),機床急停裝置的動作(見5.12c)]同樣應對搬運裝置產(chǎn)生急停作用,反之亦然。如機床和裝載裝置形成一個集成制造系統(tǒng),應符合GB/T16655。e)如果有可能進入搬運裝置的危險區(qū),那么從該區(qū)域進入機床工作區(qū):——要么是不可能的;——要么是不可能的;如機床配有尾架和/或套筒,應采取措施(例如,機械限位)避免尾架在手動調(diào)端被意外越出。對于具有尾架和/或套筒的磨床有下列要求。a)在防護裝置打開的情況下套筒機動運行(不包括彈簧致動套筒),在行程>10mm時速度應不超過1.2m/min并只能操作下列裝置之一運行:1)一種需要雙手在工作區(qū)域外操作的控制裝置[例如符合GB/T19671的雙手控制,見5.12b)2)];2)保持—運行控制(見5.12b)2]];或3)采用2位或3位腳踏開關(guān),見5.12b)2)。b)建議采取措施調(diào)整頂緊力,如果頂緊系統(tǒng)未生效或未閉合,運行應禁止。如頂緊系統(tǒng)意外打開(例如,操作者預設的最小頂緊力未達到或打開機構(gòu)未啟動)(見5.12b)7)]運行應停止(控d)如果卡盤的夾持力或中心架不能確保安全時,工件主軸轉(zhuǎn)動時不得手動開啟機動尾架和機動套筒運動。e)夾緊限制應做到:26GB/T40330—20211)套筒頂緊力限值應在尾架套筒上標示,套筒末端也應有經(jīng)久耐用的標志(例如,使用彩色環(huán));或2)通過與主軸運轉(zhuǎn)聯(lián)鎖的限制開關(guān)監(jiān)控(見5.12b)7)]。f)在所有安全操作模式且防護裝置是打開的情況下,尾架體朝工件方向的機動運行只能由保持—運行控制(見5.12b)2)]實現(xiàn)。尾架體可通過一次操作回退至預定位置并且留出防止擠壓的必要間距(參照ISO13854)。尾架體移動最高速度不應超過2m/min。a)應設置符合GB/T18831—2017中6.1的固定與聯(lián)鎖式活動防護裝置(見5.2.3.2a)]的組合來b)當接近刀庫的活動防護裝置打開時,刀庫動作應按照5.12b)11)和5.12b)12)安全停止或安全具維護或調(diào)整)應只能由保持—運轉(zhuǎn)控制并只能一次交換一個刀位或采用雙手控制裝置(見GB/T19671)允許刀庫連續(xù)動作。其移動速度應減至2m/min或從位于危險區(qū)域之外的控制裝置起動并符合GB/T23821—2009。c)為避免刀具墜落或甩出,刀具應夾持在刀庫的刀座內(nèi)。刀具夾持的設計數(shù)據(jù)(例如,刀具最大d)應采用固定或活動防護裝置避免靠近刀具交換裝置的活動部分。從任何危險區(qū)域接近刀具交換裝置的活動防護裝置打開時,刀具交換裝置的運動應被禁止。機床任何傳感器或反饋裝包括斷電。針對電氣危險的具體要求如下所示。a)直接接觸電氣設備應滿足如下要求。1)除非在本文件中另有其他規(guī)定,電氣設備應符合G2)關(guān)于電擊防護見GB/T5226.1—2019中第6章,有關(guān)短路保護和過載保護見GB/T5226.1—i)第7章關(guān)于電氣設備的保護;ii)第8章關(guān)于等電位聯(lián)結(jié);iii)第12章關(guān)于導線和電纜;iv)第13章關(guān)于配線技術(shù);v)第14章關(guān)于電動機及有關(guān)設備。3)電氣柜不應放置在易于被刀具和/或工件甩出而造成損壞的位置。帶電部件不應被觸摸到(見GB/T5226.1—2019中6.2.2)。只要機床的電力電路配備有過電流保護(見GB/T5226.1—2019中7.2.2),由機床電氣設備故障引發(fā)的火災風險可顯著降低。b)間接接觸電氣設備應滿足GB/T5226.1—2019中6.3的要求。c)控制設備外殼的防護等級至少為IP2X,且符合GB/T5226.1—2019中6.2.2,但工作區(qū)域內(nèi)的控制設備的防護等級應為IP55。27GB/T40330—2021設計機床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控制噪聲源的有用信息和技術(shù)措施(見ISO/TR11688-1)。注:磨床的主要噪聲源取決于磨削方式和部件以及磨床所使用的設備??臻g傳播的噪聲源包括如下: ——液壓系統(tǒng); ——金屬切削液系統(tǒng)。噪聲發(fā)射的評定見附錄F。噪聲發(fā)射值的標示應符合7.2.6。使用手柄手動操控刀具進給的磨床(例如表1中序號1.3和1.4),當操作者承受加速度超過2.5m/s2機械振動測量見GB/T25631。具體要求如下:a)對于低頻輻射、射頻輻射及微波輻射,見5.9k),更詳細信息見EN12198-1、EN12198-2和b)對于內(nèi)置激光反饋系統(tǒng)設計上應考慮避免光路外露或鏡面反射且符合GB7247.1。磨床在構(gòu)造和操作時使用的材料或物質(zhì)的選擇應遵循這樣的原則,就是在磨床整個使用周期內(nèi)對盡量減少暴露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中。應提供集中吸排系統(tǒng)和/或單獨配置的吸排。加工或使用危害健康的排系統(tǒng)和/或適當?shù)膯为毼畔到y(tǒng)。周期取決于工作空間的大小以及吸排能力,例如應至少工作空間集中吸排系統(tǒng)應設計成在打開防護裝置后暴露在空間的危險物質(zhì)低于造成危險的水平。應采取措施防止有害的氣霧逸出(例如由于壓縮空氣的逸出)。28GB/T40330—2021在磨削中用于冷卻和潤滑的金屬切削液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磨床應提供預防裝置或使這樣的危害最小化。防止接觸或吸入的措施如下所示。b)積液箱和其他系統(tǒng)元件應由確保系統(tǒng)為一完整體的材料構(gòu)成。c)出液噴嘴應使不需要的噴射最小化。d)在預計工作區(qū)域?qū)a(chǎn)生霧氣的場合,應提供防護裝置和吸排系統(tǒng)或連接這樣系統(tǒng)的附件(見e)金屬切削液應使磨床完成其正常功能且避免過熱并由此使液體蒸發(fā)。換言之,應提供冷卻區(qū)域的金屬切削液應自動停止(見5.12b)19)]。用于部件冷卻或床身沖洗的金屬切削液流量應可以調(diào)整,例如調(diào)整噴嘴。所有其他沒有自動液流控制的機床應提供相應設備用于手動控g)積液箱應裝有清楚標明最低/最高液位的液位指示器。h)金屬切削液系統(tǒng)應有足夠流量保障金屬切削液流動,在可預見的運行/磨削條件下避免產(chǎn)生有害的蒸汽或帶有懸浮微粒的氣體。i)金屬切削液系統(tǒng)應便于維護包括采樣,在維護時盡可能減少人為接觸暴露的金屬切削液。j)磨床設計應能使磨削濾渣在不要求切削液排空的情況下可排出。防止生物或微生物的危險措施如下所示。b)避免在機床內(nèi)部存在滯留區(qū)域,金屬切c)流通管道孔徑應足夠大并適當傾斜確保流通順暢,使殘渣沉積最小化。d)金屬切削液應有過濾裝置。后再清理(見GB/T19891)。h)外部來源的油或油脂對金屬切削液的污染(例如,機床潤滑油的泄漏)情況應予以避免或應采29GB/T40330—2021使用易燃金屬切削液的磨床應提供下列設備盡量將易燃混合物和著火點產(chǎn)生的風險最小化。b)如金屬切削液不能提供,應禁止起動機床。金屬切削液工作監(jiān)控見5.12b)18)。d)應提供適當?shù)奈畔到y(tǒng)。抽氣排煙效果應至少在工作區(qū)域范圍內(nèi)保證維持負壓,以避免金屬切削液產(chǎn)生的蒸汽和帶有懸浮微粒的氣體從機床向外排出。如吸排系統(tǒng)功能不正常,應避免起動機床的加工循環(huán)(見5.12b)18)]或應以適當?shù)姆绞阶詣油V构ぷ鲄^(qū)域范圍內(nèi)所有金屬物體(包括吸排系統(tǒng)管路)應不間斷地連接到保護接地系統(tǒng)。a)耐壓工作區(qū)域封閉防護包括觀察窗和要求對人不構(gòu)成危害方向的卸壓裝置。耐壓工作區(qū)域封b)避免火苗和熱氣逸出進入工作區(qū)域和機床周圍環(huán)境,例如在防護裝置的可移動部分(圓周的)采用防火迷宮密封。實例見附錄H。c)滅火設施(火情報警和自動滅火系統(tǒng)的技術(shù)控制要求,見5.12b)16)和5.12b)17)]。釋壓等裝置的接口?!鹈鐐魅爰形畔到y(tǒng),——滅火介質(zhì)吸入。注1:例如使用阻火器(實例見附錄H)、關(guān)閉排氣閥。在起火和爆炸情況下集中吸排系統(tǒng)應自動關(guān)閉。注2:風險降低的進一步措施取決于機床的實際使用條件及各機床的特殊性。提供安全排除這些粉塵和任何可燃氣體(如氫氣)的裝置。在適合的情況下可采取EN1127-1提到的防爆措施。a)濕磨,GB/T40330—2021要求應符合附錄G的規(guī)定。針對忽視人類工效學產(chǎn)生危險的具體要求如下所示。a)機床設計應符合下列文件所規(guī)定的人類工效學原理。 —---GB/T18717.2。b)主控面板位置要求如下。位于操作者處??刂骑@示器和/或操動器均應防止切屑和磨屑并符合ISO9355-1、2)模式選擇開關(guān)或在MSO1操控起動的按鍵不應在機床主控面板外的任何位置。如操作者為了更好地觀察危險區(qū)域的狀況,在偏離主控面板的位置可設立另外的起動開關(guān)。如3)在MSO2,機床操作控制可在主面板外提供遠程操作控制,例如懸掛式控制板。也可在危險區(qū)域外提供獨立控制臺。4)機床在MSO2有多個操控裝置控制機床運動,設計上應保證任一時刻,只有一個操控裝置起作用。c)考慮操作過程中不健康的姿勢或過度用力(經(jīng)久疲勞),機床設計應符合人類工效學原理避免1)工件、刀具和附件應便于搬運。超過10kg的重物應使用起吊設備搬運(見EN1005-1、2)要求裝卸設備,升降設備或起吊設備安排布局應便于安裝與操作(例如防護裝置打開時從機床頂部方便地接近工作區(qū)域)。3)零件需手動裝載時,夾具(例如刀套)應有定位裝置,避免過度進入機床(見EN1005-1、免過度接近(例如采用腳踏控制)。見EN894-3:2000中第4章。5)活動防護裝置使用頻次較高時應采用機動,避免重復過度用力(參見GB/T15706—2012d)考慮到手/臂或腿/腳的解剖結(jié)構(gòu),控制裝置、觀察或保養(yǎng)點(例如水箱進出水口)的位置應滿足人類工效學原理(見EN614-1、EN614-2、EN894-1、EN894-2、EN894-3、EN894-4、e)機床設計時應考慮照明的強度、方向、眩光等。必要時,應提供整體照明。尤其應考慮下列1)機床所需照明強度取決于所執(zhí)行的磨削操作,在需要觀察的區(qū)域及其附近至少3001x;3)照明光源安放的位置盡可能使其在加工過程中造成的污染最小。f)手動控制和輸入設備(例如,鍵盤、按鍵、按鈕)的設計、位置和標志應符合ISO9355-1、GB/T40330—2021ISO9355-2和ISO9355-3。g)視覺顯示單元的設計或位置應使屏幕顯示信息清晰且明確,反光和炫光應盡量最小化[見a)對本文件來說,GB/T5226.1—2019中9.2.3.2的條件是通過5.2.3.2a)的聯(lián)鎖裝置實現(xiàn)的。b)針對控制系統(tǒng)故障/異常的要求如下:1)控制系統(tǒng)設計應符合GB/T5226.1、GB/T3766和GB/T7932并GB28526或GB/T16855.1—2018。應避免意外的機床運動(例如砂輪和工件夾持主軸運轉(zhuǎn)、坐標軸2)應鎖定對可編輯功能的訪問及更改,防止非授權(quán)的訪問程序數(shù)據(jù)或使用可編輯功能。可通過使用密碼或鑰匙開關(guān)實現(xiàn)。3)涉及安全功能的軟件應防止非授權(quán)的重新設置。尤其,用戶無法借助于插入或調(diào)用工件程序來暫停安全功能(包括聯(lián)鎖防護裝置)的操作。c)起動的要求如下所示。1)關(guān)于起動和重新起動的安全功能要求,見5.12b)14)和5.12b)19)。2)提供多個保持—運行控制裝置(例如主控制臺、手持操作盒)時,在同一時間應僅只有一3)聯(lián)鎖式活動防護裝置的關(guān)閉不應導致機床運動部件的重啟。提供動力驅(qū)動防護裝置的,4)在活動防護裝置打開或在MSO0時,應避免危險運動的意外起動(例如,砂輪和工件夾持主軸、軸線運動或工件夾緊設備)并符合GB/T19670—2005中第6章。5)手動操作主軸起動的任何控制設備在設計上應避免意外操作,例如可以采用機械雙作用d)下列主軸和軸線速度限速監(jiān)控要求適用于所有安全操作模式:1)主軸最高允許轉(zhuǎn)速和軸線允許最快進給速度取決于操作模式并應進行監(jiān)控,這也包括工件夾持裝置和砂輪主軸的轉(zhuǎn)速。2)一旦超過主軸最高允許轉(zhuǎn)速和軸線允許最快進給速度,符合GB/T5226.1—2019中9.2.2的1類停止立即自動啟動。3)與安全相關(guān)的工件和刀具主軸及軸線進給的限速監(jiān)控要求見5.12b)5)和5.12b)6)。e)軸線運動要求如下。1)軸線運動可以通過手動方式或動力驅(qū)動實現(xiàn):i)根據(jù)GB/T17161規(guī)定,軸線運動方向應與控制裝置的所標示方向一致(外圓磨削類機床橫向進給機構(gòu)除外);ii)應防止機動軸線的意外起動(見GB/T19670—2005中第6章);ii)應防止垂直軸或傾斜軸在重力作用下產(chǎn)生意外的危險運動,例如可采用配重或備用制動系統(tǒng))。2)有關(guān)軸線運動起動的安全功能要求以及防止垂直軸或傾斜軸意外墜落的要求分別見5.12b)15)和5.12b)13)。f)停止的要求如下。1)機床運動應通過符合GB/T5226.1—2019中9.2.2的停止功能來停止。GB/T40330—20213)安全功能的停止要求見5.12b)11)和5.12b)12)。g)能源中斷后恢復,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應確保阻斷自動重啟,控制運動的動力需通過重新激勵的方式才能啟動(見GB/T19670—2005)。h)對于能源斷開和能量釋放。1)見GB/T15706—2012中6.2.10和6.3.5.4以及GB/T19670—2005中第5章。2)采取措施斷開能源供給(見GB/T3766—2015,5.1.5,GB/T7932—2017中5.1.6和GB/T5226.1—2019中5.3)。對于貯能的釋放見GB/T19670—2005中5.3。3)斷電設備應符合GB/T5226.1—2019中5.3。4)機床本身配有液壓泵和/或空氣壓縮機,機床電氣斷開也應切斷泵電機和/或壓縮機的電源供應。在液壓或氣動能源都由機床外部供應時,機床應配有可靠的手動操作和帶鎖住機構(gòu)的能源斷開設施(截流閥)并滿足GB/T19670—2005中第5章的要求。由于能源斷開的原因能量無法自動釋放時(見GB/T19670—2005中5.3.1.3),應提供排放剩余壓力i)氣動系統(tǒng)應符合GB/T7932。j)液壓系統(tǒng)應符合GB/T3766。k)對于電氣系統(tǒng)/電子設備外部影響要求(電磁兼容)如下。1)抗擾性:電氣控制系統(tǒng)設計和安裝應能防止電磁干擾,以至于面臨電氣系統(tǒng)運行或故障2)輻射:電氣/電子設計應采用技術(shù)信息和物理措施限制電磁輻射,符合GB17799.4—2012。輪主軸的驅(qū)動方式提供以下措施/裝置。a)起動砂輪主軸的起動裝置僅能從最低可調(diào)速度開始。砂輪發(fā)生變化時應對必要的數(shù)據(jù)輸入進行清晰可見的警告。輸入的信息應經(jīng)操作者確認。d)磨床配有不同外徑的磨具,在不同的磨具應清晰標明各自允許的最高轉(zhuǎn)速。所選速度應清晰e)所選轉(zhuǎn)速或線速度其指示值應與所選值一致。a)壓力或電壓不足應實時監(jiān)控并機床應停機;b)電源供應出現(xiàn)故障或中斷不應導致工件夾緊力和刀具夾緊力喪失(如借助于低電壓和/或低壓設備);c)電源供應恢復不應導致機床自動重新起動(見GB/T19670—2005和GB/T15706—2012中6.2.11.4);GB/T40330—2021d)電源供應出現(xiàn)故障或中斷不應導致垂直軸或傾斜軸在重力作用下產(chǎn)生意外危險運動(如采用備用抱閘系統(tǒng)),避免垂直軸或傾斜軸意外下沉的安全相關(guān)功能要求見5.12b)13);e)線路設計考慮到電路任何部分(如導線、管路或軟管破損)出現(xiàn)絕緣失效不應導致安全功能喪失(見GB/T5226.1、GB/T3766和GB/T7932);f)應提供有效措施隔斷電源(見GB/T3766—2015中5.3.2.2和5.4.7.2.1,GB/T5226.1—2019中5.3),儲存能源的分離見GB/T19670—2005中5.3。針對控制電路故障的要求如下。動器(控制設備)或位置檢測器到最終執(zhí)行器或元件的輸入端(如電動機)。按GB/T16855.1—2018應采用安全可靠的部件設計、制造和應用來保證控制系統(tǒng)的安全功能。一般來講,激活時,輸入設備的安全功能應起動危險運動的0類或1類停止,符合GB/T5226.1—2019中9.2.2,應避免意外起動。b)安全功能應符合表3所列性能等級的要求(見GB/T16855.1—2018)。附錄J舉例說明了對注1:實現(xiàn)風險降低可以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即控制系統(tǒng)的安全相關(guān)部件和其他防護措施,例如機械措施;見GB/T16855.1—2018中圖2。注2:通過獨立于控制系統(tǒng)的其他技術(shù)手段(如機械防護罩)實現(xiàn)風險降低,用于確定預期安全功能PLr的風險圖的安全功能要求的性能等級(PLr)1)當帶聯(lián)鎖裝置的活動防護裝置,電-敏防護設備(ESPE)或其他安全設備應用于在下列區(qū)域i)工作區(qū)域用于維修的工作區(qū)域d等級3類Cii)傳動,驅(qū)動機構(gòu)每小時接觸多于1次每小時接觸少于或等于1次dCii)機械手,刀庫div)工件裝/卸的搬運設備每小時接觸多于1次每小時接觸少于或等于1次dcv)托盤交換器每小時接觸多于1次每小時接觸少于或等于1次dcvi)接近圍欄的開口,門每小時接觸多于1次每小時接觸少于或等于1次dcGB/T40330—2021表3安全功能與性能等級對比(續(xù))安全功能要求的性能等級(PLr)2)保持一運行控制保持一運行控制與使能裝置配合使用軸限速監(jiān)控不符合5,12b)6)時軸限速監(jiān)控符合5.12b)6)時d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