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公開課_第1頁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公開課_第2頁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公開課_第3頁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公開課_第4頁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第5課

草船借箭

(共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

改寫的。文章主要寫了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

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

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神機妙算、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

“借”為主線,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

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果

——箭如期如數(shù)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敘述得清清

楚楚。不僅如此,課文用人物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展開矛盾沖突,因而人物

形象鮮明。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進入情境,揣摩人物內(nèi)心,加深

理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重點理解“妒忌、委托、神機妙算”等

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分析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心理,把

握人物形象。

3.理清文章脈絡,把握基本內(nèi)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用自己的

話講述這個故事。

4.學習首尾呼應的寫法,體會本文在矛盾沖突中展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寫法。

5.在閱讀中感受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神機妙算,體驗并激發(fā)閱讀名著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我們國家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

化遺產(chǎn)之一,你知道是哪四本書嗎?書中的主人公分別是誰?(指名學生說)

課件出示

《三國演義》主人公: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

《水滸傳》主人公:宋江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

《西游記》主人公: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紅樓夢》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

2.你對《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諸葛亮、周瑜三人有什么了解?誰來簡單地

說一說?

3.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一部謀略之書,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是謀略里的謀略;

也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智慧之書,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是智慧里的智慧。

對于這樣一個充滿了謀略與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學們一定非常感興趣。今天我

們就一起來學習草船借箭的故事。板書并齊讀課文題目。(板書:草船借箭)

4.讀了課文題目,你有哪些疑問或想法呢?

預設:(1)誰用草船向誰借箭?(2)為什么要借箭?(3)怎樣借箭?

5.老師心中也有個疑問: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發(fā)生的?(課件出示背景

介紹)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首先要渲染氣氛,接著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再引出主題。

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我先設置懸念,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為接下來的

授課做好鋪墊。讓學生初步了解學習閱讀名著的方法:借助資料,更好地理解課

文內(nèi)容。

(-)閱讀課文,理清層次

1.明確閱讀要求。(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2.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

(1)請同學們帶著心中的疑問,按閱讀要求自由讀課文。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

周瑜妒忌都督慢子水寨擂鼓吶喊弓弩手丞相

指名學生讀,教師相機正音,再全班齊讀。

(3)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忌”和“擂”字。(學生觀察一老師范寫一學生練

寫)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全班交流匯報,提出并解決問題:

①誰用草船向誰借箭?(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②為什么要借箭?(周瑜借軍情緊急,令諸葛亮在十天之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

③怎樣借箭?(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巧施妙計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2)本文是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默讀課文,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

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預設:①周瑜借軍情緊急,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請魯肅

幫忙,巧施妙計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如期交箭。

②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

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4.三讀課文,理清思路。

按借箭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把課文分成三部分。(指名學生說)

【設計意圖】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五年級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這一

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的反饋。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同時,讓學生整體感知

課文內(nèi)容,把握課文結構。

(三)細讀課文,解讀對話

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妒忌。周瑜最終要諸葛亮三天內(nèi)

造好十萬支箭,可他卻暗中阻撓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請你快速瀏覽

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指名學生讀)

課件出示

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

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

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p>

(1)周瑜阻撓諸葛亮造箭,是為了什么呢?(定諸葛亮的罪)

(2)定諸葛亮的什么罪?(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古代立下軍令狀如果完

成不了,就是死罪)

(3)按照當時的造箭技術,三天時間最多只能造一萬支箭,即使周瑜不阻

撓,諸葛亮三天也絕對造不好十萬支箭。這說明了什么?(周瑜心胸狹窄,想除

掉諸葛亮)

2.這些話是周瑜私下對部下魯肅說的,可是周瑜在諸葛亮面前說的要造箭的

原因是什么?請默讀第2自然段,用橫線畫出周瑜對諸葛亮說的話。(指名學生

讀)

課件出示

“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zhàn)。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

“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xiàn)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

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十天造得好嗎?”

“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

“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p>

(1)周瑜對諸葛亮說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馬上要跟曹軍交戰(zhàn),但軍中

缺箭,軍情緊急)

(2)造箭真的是因為要跟曹軍交戰(zhàn)嗎?(不是,是周瑜想給諸葛亮安一個

罪名)

(3)齊讀周瑜說的話,思考:你覺得周瑜是一個怎樣的人?(陰險、狡詐、

公報私仇)

3.可是諸葛亮卻答應了造箭,而且還提出三天造好十萬支箭,甚至立下了軍

令狀,造不好甘受懲罰。他為什么會這樣做呢?請默讀第2自然段,用波浪線畫

出諸葛亮說的話。(先指名學生讀,再課件出示諸葛亮說的話)

(1)諸葛亮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時間改成了三天?(因為十天不可能造好

十萬支箭,諸葛亮根本沒想過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

(2)三天造好十萬支箭這么難的事情,諸葛亮為什么主動要求去做?(因

為諸葛亮早已想好計策,胸有成竹)

(3)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么很高興?(周瑜為陰謀要得逞而高興)

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嗎?(知道)他明知是陷阱,為什么還要踏入陷阱?(因

為當時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抗曹,諸葛亮為了顧全大局)

(4)齊讀諸葛亮說的話,你覺得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明知周瑜不懷

好意,卻以大局為重,主動入套。可見諸葛亮是一個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心胸

開闊的人)

4.教師小結:故事一開始,周瑜和諸葛亮之間就展開了一場智斗,一個設下

陷阱,步步緊逼;一個胸有成竹,從容應對。同桌之間一個當周瑜,一個當諸葛

亮來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吧!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分角色朗讀對話,進入情境,揣摩內(nèi)心,加深

理解。周瑜心胸狹窄與諸葛亮顧全大局的性格特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諸葛亮

的英雄形象更加豐滿。

第二課時

(-)深入研讀,感受形象

1.自學課文,圈畫詞句。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品讀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對這兩個人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瑜嫉賢妒能,諸葛亮顧全大局。故事的結果是周瑜大吃一驚,長嘆道:“諸

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請同學們仔細研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諸

葛亮神機妙算的詞句畫出來,并在旁邊做上批注。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課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

3.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預設:(1)課文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

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

里”,我聯(lián)系上下文知道諸葛亮算準了第三天四更時候會起大霧,說明諸葛亮神

機妙算。

(2)課文第6自然段中“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

開去”,我聯(lián)系上下文知道把船連接起來是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積。

教師相機小結:聯(lián)系上下文來閱讀古典名著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同學

們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學習這篇課文。諸葛亮能預測天氣,說明他知天文。(板書:

知天文)

4.老師有一個問題沒弄懂,誰能幫老師解開疑惑嗎?

課件出示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

鼓,一邊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

曹軍水寨受箭。

(1)諸葛亮為什么先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然后又下令把船頭朝東,

船尾朝西呢?(為了使船身受到更多的箭)

(2)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會有什么后果?(船無法在水面上保持平衡,

很有可能翻沉)

教師小結:雙面受箭是為了讓船保持平衡,方便快速撤退。

5.學生繼續(xù)匯報交流。

預設:課文第7自然段”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的人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我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到諸葛亮在立軍令狀之前就算準三天后必有大霧。他知天文,

所以能預測得這樣準確,真是神機妙算。

(1)諸葛亮為什么選擇大霧漫天的時候去借箭?(因為江上大霧漫天,敵

人根本看不清虛實,加上曹操這個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會輕易出兵,這是

“借”箭的絕好機會)

(2)這時候諸葛亮和魯肅坐在船上,都看到了這場大霧。假如你是魯肅,

看到這場大霧,你會怎么想呢?(魯肅想:前兩天天氣還好好的,今天怎么會起

這樣大的霧?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

(3)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怎么想呢?(諸葛亮想:果然不出我所料,

周瑜啊周瑜,你費盡心機想謀害我,我便將計就計,勝你一籌)

6.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指名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

霧散了就回去

請同學們把''笑"字圈起來,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諸葛亮在笑誰?

預設:(1)諸葛亮在笑曹操,因為霧太大,曹操不敢出來迎敵,他嘲笑曹操

生性多疑,反而害了自己。

(2)諸葛亮在笑魯肅,因為魯肅還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笑魯肅忠厚老實,

不知底細。這是一種友善的笑。

(3)諸葛亮在笑周瑜,因為周瑜本想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輕

易就把十萬支箭“借”回來了,周瑜根本想不到“草船借箭”這一招,這是一種

得意的笑。

(4)諸葛亮在笑自己,因為他算對了天,算對了人,沒有讓周瑜的詭計得

逞。這是一種自信的笑,勝利的笑。

7.教師小結: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他說曹操不敢派兵出來,曹操果然就不

敢派兵出來;他說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十萬支箭。(板書:神機妙

算)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

探究,鼓勵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引導學生

從一些重點詞句中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品讀課文,分析人物

L學完課文后,你對諸葛亮、周瑜、曹操和魯肅有沒有進一步的了解?小組

內(nèi)交流討論。

2.全班學生交流匯報。

預設:(1)諸葛亮顧全大局、心胸開闊、神機妙算。(2)周瑜嫉賢妒能、心

胸狹窄。(3)曹操生性多疑。(4)魯肅忠厚老實。

3.讀讀課后的“閱讀鏈接”,找出課文對應的段落,感受語言的特點。

(1)這段話選自《三國演義》原著,它與課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對應?(第

8、9自然段)

(2)這段話的語言有什么特點?(半文言半白話)

4.今天我們認識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周瑜、曹操和魯肅,你還想了

解哪些關于他們的故事?(赤壁之戰(zhàn)、舌戰(zhàn)群儒、空城計、六出祁山等)

【設計意圖】分析諸葛亮、周瑜、曹操、魯肅的性格特點,全面感受人物形

象。把原著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激發(fā)起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三)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L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國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一一草船借

箭。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用了哪些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閱讀法、

做批注閱讀法、圈重點詞句閱讀法、借助相關資料閱讀法)

2.作者是怎樣將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畫得既鮮明又形象的呢?

預設:(1)作者通過對諸葛亮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來刻畫出他的性格

特點。

(2)作者抓住了四個人物不同的特點,如他們的語言、動作等,從而體現(xiàn)

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各異。

3.由此可見,在寫作中我們應該怎樣刻畫人物?(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

神態(tài)等特點,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是我們寫作中不能缺少的)

4,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諸葛亮給了要加害他的周瑜不小的教訓,此后的教訓

還多著呢?!度龂萘x》中有著名的情節(jié)“諸葛亮三氣周瑜同學們想知道諸葛

亮是怎么氣周瑜的嗎?又把周瑜氣到什么程度呢?請同學們課后自讀《三國演

義》,找到相關章節(jié),一睹為快吧!

【設計意圖】教材只是優(yōu)秀文化的縮影,語文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授教材

內(nèi)容,還應把課內(nèi)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從讀好一篇文章到讀好一本書,從讀好一

本書到讀好一段人生。

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第6課

景陽岡

(共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的第二十三回。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

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zhí)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

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xù)上岡;然后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

死了老虎;最后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全文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

英雄性格。教學本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課文內(nèi)容,弄清故事的

前因后果,體會多種描寫方法一一特別是動作描寫的作用,進而感受武松的英雄

氣概,體會其豪放、勇敢、機智的性格,并能講述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從而進

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1.會認“倚、箸、碟”等1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綽、呵、泊”,會寫“岡、

饑、碟”等15個字,正確讀寫“半夜三更、尋思”等5個詞語。

2.默讀課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重點。

3.抓住重點語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這一英雄形象

的。能加上適當?shù)恼Z氣、表情和動作詳細地講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4.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1.播放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片段及主題歌,師生隨曲同唱。

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歌?(《水滸傳》)

2.你們對《水滸傳》這本書有哪些了解呢?(學生自由交流)

3.看得出同學們對《水滸傳》中的人物很感興趣。《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

古典名著之一。這部小說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形象。今天,我

們鎖定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中的一位打虎英雄一一武松,下面我們將通過《景陽岡》

來認識他。

4.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板書:景陽岡)

5.題目已經(jīng)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那么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呢?(武松)

6.看過《水滸傳》的同學講一講,武松為什么來景陽岡?(武松許久不見哥

哥,急著趕路回清河縣尋找哥哥武大郎,途中路過景陽岡)武松在景陽岡打死老

虎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武松成為打虎英雄,被陽谷知縣看中,做了步兵都頭)

【設計意圖】歌曲導入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了解武松打虎前后

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是為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故事,指導方法

1.默讀課文,給這個故事?lián)Q一個題目。(指名學生說)

2,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詞句不太好懂,如“篩酒、梢棒”等。為了掃

除字詞障礙,你是怎樣做的?

預設:

生1:查工具書。

生2:聯(lián)系上下文猜的。

3.聯(lián)系上下文猜詞語的意思是閱讀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學們可以運用這個

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課件出示

篩酒吊睛白額大蟲梢棒印信

(1)指名學生讀這四個詞語,老師相機正音,齊讀。

(2)誰來猜一猜它們的意思?(“篩酒”指倒酒;“吊睛白額大蟲”指老虎;

“梢棒”是用來防身的棍棒;“印信”是指印章)

4.課文中還有一些其他難懂的句子,大家也來猜一猜它的意思吧。

課件出示

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個時辰,結伙成隊

過岡。請勿自誤。

(1)指名學生讀句子,猜一猜“但有"和“請勿自誤”的意思。(“但有”

指只要有;“請勿自誤”指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

(2)看到這樣的告示,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大蟲?(十分兇猛、可怕)

(3)這個告示加上官府的印信,就是榜文。官府都出榜文來警示了,說明

情況怎樣?(十分嚴重、危險)

5.景陽岡上的老虎如此兇猛可怕,文中的店家是如何形容它的呢?

課件出示

如今前面景陽岡上,有只吊睛白額大蟲,晚了出來傷人,壞了三二十條大漢

性命。

(1)指名學生讀句子,并說說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這是只猛虎)

(2)老虎現(xiàn)在可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能隨便打的嗎?(現(xiàn)在不能打老

虎,但在北宋時期不僅能打這只老虎,打死它還是為民除害的行為)

(3)教師小結:這只老虎傷了這么多人性命,簡直就是惡貫滿盈!所以武

松打虎大快人心。

【設計意圖】本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句的意思較難弄懂,指導學生根據(jù)

上下文猜測詞句的意思。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再讀故事,理清結構

1.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指名讀,師相機正音,再全班齊讀。

2.指導學生正確書寫“肋”和“截二(學生觀察一老師范寫一學生練寫)

3.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故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順序)

根據(jù)出示的課件,將內(nèi)容補充完整。

(1)同桌互相交流應該怎么填。

(2)全班交流匯報。(課件出示故事的發(fā)展順序)

4.請同學們拿出筆,按喝酒、上岡、打虎、下岡把全文劃分成四個部分。(先

指名學生說,再課件出示課文層次劃分)

5.這四個部分中,你認為哪一部分最精彩?(打虎)

6.打虎這個部分是故事的重點,喝酒和上岡是為寫武松勇打猛虎做鋪墊的。

請按照喝酒、上岡、打虎、下岡的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課

文寫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nèi)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

打死猛虎后下了景陽岡的故事)

7.教師小結:把故事的每個部分的內(nèi)容連接起來就是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以后

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同時,

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結構。找出重點部分,采用“長文短教”的

方法抓住重點。

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感受形象

L我們閱讀古典名著的時候,應該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學生自

由交流)

2.我們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等描寫來感受故事中

的人物形象。大家都認為武松打虎這部分最精彩,那讓我們走進武松打虎的場面

吧。讀這一部分,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是什么?(武松的動作)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3—7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描寫武松動作的句子。

(1)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武松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討論)

(2)全班交流匯報。

(3)教師小結:同學們先讀句子,再談感受,有理有據(jù),這是學習閱讀古

典名著的好方法。我們可以運用這個方法學習課文。

4.這只老虎一跳出來,武松就開打了嗎?武松是怎么做的?請大家到文中去

找一找。(從青石上翻將下來,便拿那條梢棒在手里,閃在青石邊)武松在躲老

虎,作者為什么沒用"躲",而用了“閃”?(武松遭到突然襲擊,在毫無防備

的情況下,''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御的手段,體現(xiàn)出武松的機警敏捷)

5.引導學生體會武松初遇老虎的反應。(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1)指名學生讀這4句話。初見老虎,武松一閃再閃,你怎么看?(指名

學生說)

預設:不了解敵人,上來就硬拼是不對的,那是莽夫的行為。知己知彼,才

能百戰(zhàn)不殆。武松在一閃再閃之時了解了老虎的性情,真是機智、聰明。

(2)齊讀這4句話,感受武松的機智、聰明。

6.此時此刻,武松摸清了老虎的底細,還要不要再閃下去?(不要)繼續(xù)閃

下去會怎樣?(狹路相逢勇者勝,此時,不是老虎死就是武松亡。所以此刻武松

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打虎)

7.武松是怎么打虎的?(指名學生讀文中寫武松打虎的句子)

課件出示

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輪起梢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

空劈將下來。

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一按按將下來。

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

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

平生之力,只顧打。

(1)這些句子都是寫武松打虎的,找一找,“打”這個字出現(xiàn)了幾次?(一

次)

(2)描寫武松打虎的動作的詞語還有哪些?用紅筆圈出來。(指名讀圈出的

詞語)

課件出示

輪劈揪按踢提

(3)武松在打虎時只用了一種打法嗎?(不是,他是又輪,又劈,又揪,

又按,又踢,又打)

(4)這么多的打法,武松是在亂打一氣嗎?(不是)你從文中哪個詞語看

出來的?(就勢)

(5)“就勢”是什么意思?(見機行事,不同情況下,采用不同的打法)

8.武松打虎這部分寫得真精彩??!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象當時武松打虎

的激烈場面。

9,試著加上適當?shù)恼Z氣、表情和動作來讀武松打虎的部分。(指名學生讀)

10.就是因為這一次打虎,武松成了家喻戶曉的打虎英雄。(板書:英雄)

1L武松是英雄,他有勇有謀、力大無窮、機智靈活。請小聲讀下面的兩個

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

課件出示

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

定睛看時,一棒劈不著大蟲。原來慌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梢棒折

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從這兩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武松心里很害怕、緊張)

12.即使是無所畏懼、機智勇敢的英雄,也有害怕緊張的時候。試著用自己

的話詳細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適當?shù)恼Z氣、表情和動作。先在小組

內(nèi)練習一下,比一比,看誰講得最好。

13.每個小組選一名講得最好的代表上臺講述故事。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閱讀武松打虎這個重點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品味武松打虎這部分動詞的運用,感悟作者的語言特色。搭建支架,講述故事。

(-)整體閱讀,感悟平凡

1.同學們把武松打虎這個部分講述得惟妙惟肖,請快速瀏覽喝酒、上岡這兩

個部分,說說你看到的武松是怎么樣的。還是用剛才的方法,先讀句子,再談印

象。

預設:

生1:我從“武松敲著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來篩酒?’”這句話感受

到武松的豪爽。

2.這位同學說武松豪爽是在表揚他?!拔渌汕弥雷咏械馈闭f明他怎樣?(粗

魯,沒禮貌)繼續(xù)交流。

生2:“(武松)便問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賣酒與我吃?我覺得這句話

可以體現(xiàn)出武松的沖動、魯莽。

生3:店家對武松說“三碗不過岡”,讓武松少喝酒,可武松卻叫道:''休要

胡說。沒地不還你錢,再篩三碗來我吃?!边@句話讓我看出武松很倔強。

3.讀一讀武松的這句話。

課件出示

休要胡說。沒地不還你錢,再篩三碗來我吃。

指名學生讀出武松的倔強。除了倔強,你還讀出了什么?(愛逞能)

4.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表現(xiàn)出武松愛逞能?(指名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

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時分,我見你走都不問人,枉送了自家性命。不如

就我此間歇了,等明日慢慢湊的三二十人,一齊好過岡子。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

幾時見說有大蟲!你休說這話來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p>

分角色讀這兩句話,說說你的體會。(武松太逞能了,店家勸他晚上不要獨

自過岡,他不聽,執(zhí)意上去)

5.逞能又倔強,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任性。我們繼續(xù)交流。

生4:“武松道:’便真?zhèn)€有虎,老爺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

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大蟲嚇唬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還很多疑,

店家這樣勸是為他好,他卻懷疑人家謀財害命。

生5:“武松讀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發(fā)步再回酒店里來,尋思

道:'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這句話表現(xiàn)出他很愛面

子。

6.從這些語言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武松倔強、愛逞能、多疑、愛面子的

性格特點。默讀這三個句子,這寫的是武松打虎之前的表現(xiàn)。

課件出示

武松笑道:“原來恁地。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

遭,幾時見說有大蟲!你休說這話來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p>

存想了一回,說道:“怕甚么!且只顧上去,看怎地!”

指名讀這3句話。武松說話時老在笑,他在笑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樣的特點?

(笑別人膽小,說明武松渾身是膽、勇敢無畏)

7.武松打虎之前笑了好幾次,打虎之后還笑得出來嗎?

課件出示

就在石頭邊尋了氈笠兒,轉過亂樹林邊,一步步挨下岡子來。

(1)全班齊讀最后一句話。我們抓住了一個“笑”字體會武松打虎前的狀

態(tài),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他打虎后的狀態(tài)?(挨)

(2)從這個“挨”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腳

酥軟、筋疲力盡)

8.從武松打虎這個部分我們看出他是英雄,從武松的豪放、倔強、多疑、愛

面子可以看出他其實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平凡)(板書:凡人)

9.課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作者為什么要用大量的筆墨寫他喝酒、

上岡的部分呢?(詳細寫這兩個部分不僅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為寫他勇打猛

虎做了很好的鋪墊,而且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全

面更真實的武松)

【設計意圖】學習喝酒和上岡這兩個部分,感受武松豪放、倔強、多疑、愛

面子的性格特點。武松既是英雄又是凡人,文章這樣寫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豐滿、

逼真、可信,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名著的魅力。

(三)拓展延伸,激發(fā)興趣

L大家靜下心想一想,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驚心動魄的打虎場面,是因為武松

打虎打得好,還是作者寫得巧、寫得妙呢?單一個“打”,就有了不同的動作,

不同的方式,看來生動的描寫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刻畫出武松的人物形象,作者

運用了哪些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

2.武松因為優(yōu)點而親切可敬,因為缺點而真實可愛。在《水滸傳》里,作者

花了較多的篇幅和文字在描寫武松上。(課件出示描寫武松的章回目錄)

師生合作讀,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

3.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批評家金圣嘆是這樣評價武松的。

課件出示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

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自由讀這段話,你讀懂了什么?(武松真是很厲害的人,他兼具了梁山其他

好漢的許多優(yōu)點)

4.金圣嘆評價武松的同時,也讓我們對其他英雄人物有所了解,比如魯智深

的豁達明理、林沖的兇狠、楊志的正氣、柴進的善良、阮小七的敏捷、李逵的直

爽豪邁、吳用的才智、花榮的風度、盧俊義的大方軒昂與石秀的機警謹慎。(課

件出示教材第26頁“資料袋”)

(1)向學生介紹宋江、林沖、吳用、柴進、武松五個人。(宋江是水泊梁山

一百零八將的首領;林沖排名第六,武藝高強;吳用是梁山軍師,排名第三,滿

腹經(jīng)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柴進在梁山大聚義時,排

第十位,上應“天貴星”,掌管錢糧;武松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排行第十四位,

人稱“行者武松”。)

(2)學生自由讀記他們的綽號。(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智多星吳用,

小旋風柴進,行者武松)

(3)全班一起背誦五位好漢的綽號。

(4)讀過《水滸傳》的同學上臺講一講這五位好漢的故事。(學生上臺講故

事)

5.水滸一百零八將,個個性格鮮明,豐滿而真實。走進這本書,你才能全面

地認識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小說語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經(jīng)典的魅力。請

同學們課后讀讀《水滸傳》,與英雄好漢們交朋友吧!

【設計意圖】出示原著中關于武松的回目,學習資料袋,都是為了激發(fā)學生

閱讀《水滸傳》的興趣。引導學生走進經(jīng)典,享受經(jīng)典。

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第7課

猴王出世

(共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文節(jié)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的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

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

拜為猴王的故事,表現(xiàn)了石猴活潑可愛、機智勇敢、敢作敢為、無所畏懼的特點。

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比較淺顯,要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學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

學生充分讀通暢、讀正確的基礎上,讓學生講講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

為猴王的,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fā)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芝、遂、迸”等15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呵";重點理解''迸

裂、暝目、頑劣”等詞語。

2.能根據(jù)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

的經(jīng)過。

3.用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

象,領略經(jīng)典名著的魅力。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

四、教學過程

(-)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L播放《西游記》動畫片主題曲《猴哥》。這首歌唱的是誰?(孫悟空)他

是四大名著中《西游記》的主人公之一。

2.這本書你們看過嗎?(出示長篇小說《西游記》)大家對《西游記》里的

故事應該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許許多多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在《西游記》中,

你最喜歡誰?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喜歡這個人物的理由嗎?

3.很多同學都喜歡神通廣大、能力非凡的孫悟空,那他最初是什么樣子的呢?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課文《猴王出世》。板書課文題目。生齊讀課文題目。

(板書:猴王出世)

【設計意圖】提起孫悟空,學生們都很熟悉,都能說出關于孫悟空的幾件事

情,通過播放《猴哥》這首歌,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檢查預習,關注提示

1.你是怎么預習這篇白話文的?

課件出示

圈畫生字詞,讀熟課文。

結合注釋讀通課文。

根據(jù)閱讀提示的要求來學習。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3.本文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

課件出示

默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語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繼續(xù)往下讀。讀后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為猴王的。

【設計意圖】課文內(nèi)容比較簡單,但讓學生讀懂白話文有些難度。給予學生

充分的預習時間,讓學生讀通、讀懂課文,使課堂的學習效率更高。

(三)初讀課文,了解出世

1.學生默讀課文,找找閱讀提示里那兩個問題的答案。

2.學生交流:石猴是從哪兒來的?結合課文說一說。(是從仙石里蹦出來的)

3.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它為大家找到了水源和

安身之處,簡單地說它是憑自己的本事成為猴王的)

4.根據(jù)這兩個問題,可以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板書:出世、成王)讀到

這里,石猴給你留下的印象又是怎樣的呢?(神奇、活潑、勇敢、無畏、自信……)

5.小結過渡:仙石迸裂,化出一個頑皮可愛的石猴,往水簾洞一跳,跳出一

個猴王,從這里開始,美猴王的形象,走進每一個人的心里。(板書:仙石迸裂

頑皮可愛)那么,作者吳承恩又是用怎樣的語言把這個猴子的形象寫得深入人心

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石猴的生活,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吧。

【設計意圖】細讀本課的“閱讀提示”,其中蘊涵著以下信息:其一,課文

寫了石猴的來歷和石猴成為猴王的經(jīng)過,這是主要內(nèi)容;其二,課文先寫石猴的

來歷,后寫石猴成為猴王的經(jīng)過,這是課文的寫作順序。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

學生就對文章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四)品味語言,感悟形象

1.學習“猴王出世”這個部分,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練。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想想為什么喜歡。

(2)課件出示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①指名讀,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②讀這段話,體會語言的韻律和節(jié)奏,讀出石猴的快樂和自由。

(3)提問:這句話有哪些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觀察發(fā)現(xiàn)。

課件出示

關注語言形式一一對聯(lián)、排比、精練。

關注語言內(nèi)容——飲食、交友、起居。

關注語言節(jié)奏一一三個字(動詞+名詞),短促有力。

(4)細細品讀,把握這句話中的語言規(guī)律,讀出活力。

(5)在朗讀中,你感受到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在句子旁邊寫上批注,全

班交流。

(6)教師小結:作者寫的是一只歡快頑皮的石猴,所用的語言也非常短促、

跳躍、有節(jié)奏?;蛘哒f,從這樣的語言里我們讀到了一只活潑可愛、頑皮的石猴。

像這樣內(nèi)容與語言高度統(tǒng)一的句子,就是經(jīng)典句子。課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經(jīng)典的

句子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感受語言的魅力。

2.研讀“石猴成王”這個部分,感受語言的魅力。

(1)快速瀏覽"石猴成王”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請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

旁邊寫上批注。

(2)組織交流,引導品味、感悟語言。

課件出示

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

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①石猴是怎樣跳進水簾洞的?學生邊讀邊模仿石猴的動作,體會石猴進洞時

動作的輕巧。

②朗讀這句話,體會石猴的勇敢。文中還有一處體現(xiàn)了石猴的勇敢,請找出

來。

課件出示

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3)眾猴連呼了三聲,只有石猴回應并要求進去,對比之下更體現(xiàn)出他的

勇敢。眾猴看到石猴進洞后都有哪些表現(xiàn)?

課件出示

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

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

①讀句子,圈出動詞。結合表演理解“伸頭縮頸、抓耳撓腮二

②指導朗讀,體會其他猴子的膽小。

(4)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現(xiàn)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么石猴能稱王了吧!

(板書:跳水尋源敢作敢為)

【設計意圖】根據(jù)略讀課文的特點,抓重點句子,突破重難點,在教學中引

導學生品味名著語言之精妙。讓學生將閱讀的興趣轉移到語言表達上來,培養(yǎng)學

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五)拓展閱讀,激發(fā)興趣

1.課文記敘的是孫悟空的出世,選自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的第一回,你

還知道《西游記》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嗎?(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女兒國……)

2.《西游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通過這節(jié)課的

學習,我們自己心中都有了一個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個自信、

勇敢的人。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jīng)典的魅力。電視劇和動畫片能

讓我們快速了解《西游記》里的故事,但相比之下,原著更加精妙,請同學們一

定要好好讀讀這本書。

3.同學們讀過《西游記》后,我們要召開一個故事會,每人準備好一個故事,

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設計意圖】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增強學生主動讀書的意識,引導學生學習

積累課文里的優(yōu)美語言,讓學生因喜愛美猴王而走進經(jīng)典名著《西游記》,激發(fā)

學生閱讀《西游記》的興趣。

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第8課

紅樓春趣

(共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紅樓夢》第七十回,集中描寫了寶玉和一眾姊妹放風箏的場景。

此時,眾人重新起社填詞,正熱鬧間,有人發(fā)現(xiàn)一個大蝴蝶風箏掛在竹梢上,這

一場意外倒勾起大家放風箏的興致來,于是大蝴蝶風箏、美人兒風箏、沙雁兒風

箏、軟翅子大鳳凰風箏、大蝙蝠風箏、一連七個大雁風箏等紛紛登場,寶玉和一

眾姊妹個個盡顯情趣。

教學時可以以文章的題眼“趣”為突破口導出教學思路,先默讀課文,想想

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再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理清文章脈絡,把握基

本內(nèi)容。這樣既分散了教學難度,又放緩了教學坡度,還使文章敘述的線索一目

了然。課文用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情趣,人物形象鮮

明,因此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感受生動活潑的場景描寫,

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揣摩人物內(nèi)心,領略放風箏的“趣”,看看哪位人物給自

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學時,還要引導學生了解《紅樓夢》,了解寶玉、黛玉、

寶釵、探春等人物的故事和性格特點,進而激發(fā)對古典名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

熱愛。

二、教學目標

L會認''恰、屜、嫣”等10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喇”;重點理解''忌

諱、晦氣、七手八腳”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入文中所描寫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語言、動

作、神情,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3.理清文章脈絡,把握基本內(nèi)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用自己的

話講講這個故事。

4.在閱讀中感受放風箏的熱鬧和情趣,并激發(fā)閱讀名著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

四、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1.課件播放電視劇《紅樓夢》的片尾曲《枉凝眉》,師生隨曲同唱。同學們

來猜一猜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歌。(《紅樓夢》)

2.你們對《紅樓夢》這本書有哪些了解?(學生自由交流后,課件出示《紅

樓夢》簡介)

3.《紅樓夢》這部偉大的古典小說是清代曹雪芹歷經(jīng)十年所創(chuàng),讓我們來了

解一下作者。

4.看得出同學們對《紅樓夢》中的人物挺感興趣?!都t樓夢》中的許多故事,

在我國廣為流傳,如寶玉初見林黛玉、黛玉葬花、劉姥姥進大觀園等。今天我們

就通過《紅樓春趣》這個故事走進《紅樓夢》,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板書:紅樓春趣)

6.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春日里,寶玉、黛玉等人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這

個題目是后人所加,誰能猜猜題目的意思?(學生自由猜測)

【設計意圖】歌曲導入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對《紅樓夢》及其

作者做簡要介紹都是為了學習課文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初讀故事,指導方法

1.默讀課文,給這個故事?lián)Q一個題目。

預設:

生1:放風箏。

生2:大觀園里放風箏。

生3:寶玉、黛玉放風箏。

2.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小說,有些詞句不好懂,如“放晦氣”等。讀課文的

第一步是要掃除字詞障礙,你會怎么做呢?

預設:

生1:結合書上的注釋或查工具書。

生2:聯(lián)系上下文猜詞語的意思。

3.聯(lián)系上下文猜詞語的意思是閱讀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學們可以運用這個

方法學習這篇課文。(課件出示詞語)

(1)指名學生讀這幾個詞語,老師相機正音,齊讀。

(2)誰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猜猜它們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由猜測)

4.課文中還有難懂的句子,大家也來猜一猜它的意思。

課件出示

丫頭們搬高墩,捆剪子股兒,一面撥起賽(yue)子來。

(1)指名學生讀句子。這句話描寫了什么?(描寫了丫頭們準備放風箏的動

作)

(2)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丫頭們準備放風箏時的忙亂

場景,但忙亂中又透出一股歡快勁兒)

(3)教師小結:閱讀古典名著可不能單看句子的表面意思,要聯(lián)系前因后

果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句子的深層含義。也就是說只讀一句話、一段話或一個故事,

那么對其中的故事或人物只能一知半解;只有通讀全書,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才

能真正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才能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形象。

【設計意圖】本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句的意思較難弄懂,指導學生根據(jù)

上下文猜測詞句的意思。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再讀故事,理清人物

1.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指名讀,師相機正音,再全班齊讀。

2.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瀏覽課文,把故事中出現(xiàn)的人物都用紅筆圈

出來。(指名學生說)

課件出示

寶玉、黛玉、紫鵑、探春、寶釵、寶琴

3.這么多人放風箏,誰才是中心人物呢?(寶玉和黛玉)為什么說他們倆是

中心人物?(因為描寫寶玉和黛玉的文字最多)

4.為了讀懂這個故事,我們還要弄清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請讀過《紅樓夢》

的同學給我們介紹一下吧?。ㄏ戎该麑W生說,再課件出示人物簡介)

5.教師小結:弄清了人物之間的關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讀懂課文

了。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理清

人物之間的關系,并找出中心人物,能夠幫助學生大致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四)品讀課文,感悟形象

L我們閱讀古典名著的時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學生暢所欲

言)

2.我們讀一個人物,通常要關注他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等。這

是一篇略讀課文,能大致讀懂就可以了。(課件出示閱讀提示)

課件出示

默讀課文,讀后思考:哪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深?重點說說寶玉給你留下

的印象。并在書上做批注。

四人小組交流討論:文中留給我的印象最深,我認為他(她)是一個的

人。我是從文中第自然段中的感受到的。

全班交流匯報。

(1)學生自讀課文,一邊思考問題,一邊做批注。

(2)小組交流討論問題。

(3)全班交流匯報。

預設:

示例1:文中寶玉留給我的印象最深,我認為他是一個天真、頑皮、率直的

人。我是從文中第4自然段“寶玉說丫頭們不會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

便落下來了。急的寶玉頭上出汗,眾人又笑。寶玉恨的擲在地下,指著風箏道:

'若不是個美人,我一頓腳跺個稀爛中感受到的。

老師相機引導:請同學們?nèi)Τ鲞@段話中的動詞,從這些動詞中我們可以感受

到寶玉率直純真的性格特點。請你用紅筆畫出寶玉說的話,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

什么?(寶玉喜歡美人,關愛女性)

示例2:文中黛玉留給我的印象最深,我認為她是一個生活細致的人。我是

從文中第5自然段“一時風緊,眾丫鬟都用絹子墊著手放。黛玉見風力緊了,過

去將篁子一松,只聽見“豁喇喇”一陣響,登時線盡,風箏隨風去了”中感受到

的。

老師相機引導:風箏線很細很有韌勁,黛玉見風力緊了,過去將簍子一松這

個動作足以說明她善于觀察,心思細膩。

3.想要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進行分

析。

課件出示

寶玉等聽了,也都出來看時,寶玉笑道:''我認得這風箏,這是大老爺那

院里嫣紅姑娘放的。拿下來給他送過去罷

寶玉又興頭起來,也打發(fā)個小丫頭子家去,說:“把昨日賴大娘送的那個

大魚取來?!?/p>

寶玉道:“我還沒放一遭兒呢。”

寶玉道:“再把大螃蟹拿來罷。”

寶玉細看了一回,只見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歡喜,便叫:“放起來!”

眾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著風箏說道:“要不是個美人兒,我

一頓腳跺個稀爛!”

指名學生讀句子。這是文中描寫寶玉的句子,從對他的語言、動作、神

態(tài)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我體會到寶玉天真頑皮、率直純真、關愛女性

的性格特點)

4.文中還有一個中心人物--林黛玉。

課件出示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放晦氣?!?/p>

黛玉笑道:“那是頂線不好,拿去叫人換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個來放

罷。”

指名學生讀句子。這是文中描寫黛玉的句子,從她的幾次''笑"中,你體會

到了什么?(我體會到黛玉聰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

5.閱讀提示中說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

那么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什么呢?(表現(xiàn)了他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6.關于風箏的文章很多,我們來讀一讀課后''閱讀鏈接”里的文章《風箏》。

(1)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從這篇文章中,你體會到什么?

7.《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語言質樸自然、富有哲理,非

常值得一讀?!都t樓夢》原著比電視劇更加精彩,請同學們一定要好好讀讀這本

書。

【設計意圖】圍繞中心問題“哪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深”來讀課文,交流感悟

人物的性格特點。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紅樓夢》,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口語交際

(共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怎么表演課本劇”,要求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選擇

最感興趣的故事,分小組分角色開展課本劇表演活動。教材對本次口語交際活動

的要求、方法、步驟做出了具體的提示。在這些方法和步驟中,學生之間商量“怎

么表演”是重點,怎樣把課文中的敘述的語言改編成人物的對話,可以加上哪些

表情和動作是難點。教學時,教師可選擇某一部分內(nèi)容,和全班學生商量怎么改

寫劇本,怎么表演,在示范的基礎上,學生分組商量、表演、評價、提升。在這

一過程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閱讀體驗,建立寬松愉悅的交際平臺,共同探究

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表演、評價中形成良好的交際意識,促進語言能力的提升、

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

二、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排演課本劇的步驟,能夠根據(jù)需要適當改編故事內(nèi)容,設計符合

人物身份、性格的臺詞、動作和表情。

2.在編排課本劇的過程中開展小組討論,學會輪流主持,引導組內(nèi)每個人發(fā)

表意見并且尊重大家的共同決定。

3.通過排演課本劇,進一步親近名著,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

四、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1.談話導入。

漫長悠遠的歲月,大千世界的風景,性格迥異的人物,都可以濃縮在小小的

舞臺上。同學們,你們看過課本劇嗎?誰來說說自己看過的課本?。浚ā蛾套邮?/p>

楚》《咕咚》)

2.這節(jié)課,我們也來排演課本劇。板書口語交際主題,齊讀口語交際主題。

(板書:我們都來演一演)

【設計意圖】與學生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