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_第1頁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_第2頁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_第3頁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_第4頁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一篇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一篇很久沒有寫過信了,這個提問勾起老漁曾經(jīng)的記憶寫信禮儀應該就是寫信的格式吧,所謂格式也就:臺頭,正文,落款這三點,1,臺頭是閱信者的尊稱或名字稱謂,點了冒號后另起一行(2)開始正文,3,正文結(jié)束后的落款前還有祝愿和敬謂,如,此致,順致,致以等,另起一行敬語,如,敬禮,安康,編安等,再另起一行是寫信人的名字,再另起一行是寫信的年月日,這封信就寫好了。

努力的回憶就是這些。另外,郵政編碼大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實行的。

還有紅筆信函,確定的說就是絕交信函,(此“絕”字很有說頭)寫信禮儀應該就是寫信的格式吧,所謂格式也就:臺頭,正文,落款這三點,1,臺頭是閱信者的尊稱或名字稱謂,點了冒號后另起一行(2)開始正文,3,正文結(jié)束后的落款前還有祝愿和敬謂,如,此致,順致,致以等,另起一行敬語,如,敬禮,安康,編安等,再另起一行是寫信人的名字,再另起一行是寫信的年月日,這封信就寫好了。紅色幾乎就是中國在國際上的代表色,中國的文化中紅色就是喜慶的顏色,象征著吉祥,還能驅(qū)邪避鬼。

結(jié)婚的時候就是鋪天蓋地的紅色,新郎新娘也要穿的很紅,來顯示很喜慶,皇帝的皇后也經(jīng)常會穿上正紅色,來顯示自己獨一無二的尊貴地位。紅色,是很多人最喜歡的顏色,它無疑也是獨特的。

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在中國人的忌諱里,有一條就是不能用紅色的筆寫字,不能成篇都是紅色。而是一種深刻的文明的表現(xiàn),是有著中國很傳統(tǒng)的背景。

第一個原因,就是朱紅色是古代的帝王專有的權(quán)力,“丹書”就是用紅色筆墨所寫,為了便于統(tǒng)治江山社稷,他們以知天命為理由,丹書為用紅筆寫下的“天書”,借此來告訴大家皇帝就是上天派的世界的統(tǒng)治者,而皇帝因為有了天命,于是他也有權(quán)力使用紅色的朱筆為大臣們批改卷宗和奏折,這就是所謂的“丹書鐵券”?;实鄢藶楣Τ碱C發(fā)“丹書鐵券”,還有就是在重要的奏章上用朱砂紅筆為他們批閱,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人能夠有權(quán)利使用朱筆批改與寫字。

如果違背,那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要治罪的。紅筆圈住的人名還一位著這個人將死,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紅筆的圈畫還意味著死亡,衙門中在處決犯人,并決定這個人罪無可恕的時候,就會在判決書上用毛筆蘸取雞血來寫上犯人的名字,而后來則是演變?yōu)橹灰羌t色的筆寫就可以。

這種方法據(jù)說一直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在犯刑事案件之后判處死刑的人就會被紅色的標記標注,因此很多的人還是很忌諱使用紅色的筆記錄東西的。還有一個關(guān)于紅筆的使用辦法就是在一些大姓宗室,當有人出生時會記載其名字在族譜上,但是會少一筆畫,直到這個人去世,用紅筆填上最后一筆,表示此人已經(jīng)不在人世。

最后,在古代用紅筆給朋友寫信,表示你要與這個人絕交,再也不會往來,這個現(xiàn)代人還有人在使用的,所以現(xiàn)在人就比較忌諱用紅筆寫字,更是避諱用紅筆寫名字,這在大家的眼里是不詳?shù)淖龇?。這只是在歷史的沉淀中形成了一種風氣。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二篇稱謂后附提稱語,用于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

現(xiàn)將常見提稱語列表如下:足下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后來書信中多用于同輩之間。膝下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時常依于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垂鑒賜鑒鈞鑒尊鑒臺鑒鑒,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

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

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以鉤陶喻國政,后稱宦官多冠以鉤宇。

垂鑒、賜鑒、鈞鑒,多用于對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鑒,可用于尊長,也可用乎輩。

臺鑒適用較廣,“臺”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勛鑒道鑒大鑒英鑒偉鑒雅鑒惠鑒對身居高佼、有功勛業(yè)績者,可用“勛鑒”。

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鑒”。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于友朋往來書信。

“惠鑒”,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于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后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慈鑒愛鑒雙鑒芳鑒致母親,可稱“慈鑒”。

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可用“愛鑒”。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可用“雙鑒”。

女子間往來書信,可用“芳鑒”。禮鑒給居喪者信,用“禮鑒”。

如,愛國之士李公撲遇害后,xxx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稱“張曼筠女士禮鑒”。公鑒共鑒同鑒用于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書“諸先生共鑒”等。

道席講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為學生對師長的尊稱。

講席、教席,也是對從事教育、講學者的敬稱,但用于平輩間,寫信人與受信人不必有師生關(guān)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間也?;ビ?。

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傳世垂史。

覽閱知悉一般用于長對幼、前輩對晚輩的稱呼之后。啟辭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啟辭理應屬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現(xiàn)時書信中還??梢钥吹?,所以將此單獨提出,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tài)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敬稟者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于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跪稟者義同“敬稟者”,用于子孫對尊長。即稟者同上。

敬啟者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寫的內(nèi)容。既可用于同輩,也可用于下對上。

謹啟者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用于同輩。

徑啟者徑,這里是直截了當?shù)囊馑迹话愎綍ㄓ?。拜啟者拜,表敬詞。

用于友朋往來書信。敬呈者與“謹呈者”,皆用于下對上的公私書函。

懇啟者用于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于對方的內(nèi)容。茲啟者茲,這里,現(xiàn)在。

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tài)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敬意。

哀啟者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復稟者用于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稟。

對平輩可用“再啟者”。專啟者用于專談某實事的書信。

(2)根據(jù)具體情況,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頃誦華箋,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獲悉一是。奉誦鈞諭,向往尤深。

頃獲大示,井所賜物。惠書奉悉,如見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頓開。披誦尺素,謹表葵私。

數(shù)獲手書,至感厚愛。展讀瑯函,甚感盛意。

接閱華簡,幸叨莫逆。捧讀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

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蒙惠書并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

迭接來示,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臺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復乞諒。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

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

別來無恙久不晤見,甚念賢勞。暌違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問,時在念中。一別經(jīng)年,彌添懷思。

日前曾奉一函,諒已先塵左右。前此一函,想已達覽。

其實,寫信也是寫文章,此類啟辭套語,雖可采用,卻不必拘泥,盡可以千變?nèi)f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啟辭套語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現(xiàn)在不少人寫信,習慣于一開頭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這封信就沒法往下寫似的。先向收信者問候致意,原是不錯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則未免呆板單調(diào)了。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三篇【示例一】

(頂格)父母親大人膝下、謹稟者、男離家後、一路順利、平安抵達學校、可紓(平擡)

廑念。惟思(平擡)

雙親年齒漸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職。伏望(平擡)

訓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務、或有以補乃兄之過。王阿姨家已去看望過、家中老幼平安、囑筆問好。專此謹稟、恭請(平擡)

福安。

男某某謹稟某月某日

【示例二?魯迅家書】

(頂格)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日前寄上海嬰照片一張、想已收到。小包一個,今天收到了。醬鴨醬肉、昨起白花、蒸過之後、味仍不壞、衹有雞腰是全不能喫了、其餘的東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給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種粉、無人認識、亦不知喫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發(fā)風、才冷了起來、但房中亦尚有五十餘度、寓內(nèi)大小俱安,請勿念爲要。海嬰有幾句話寫在另一紙上、今附呈。專此布達、恭請(平擡)

金安。

男樹叩上、廣平及海嬰同叩一月十六日

魯迅致母親信

【示例三】

(頂格)某某義兄臺鑑、別來瞬經(jīng)三載、天南地北、人各一方、懷念之情、無時或釋。雖魚雁常通、但會面無由、寧不悵惘。茲託者、小兒某某于某月赴貴埠謀生、暫宿于某某小婿處。臨行之時、弟曾囑其抵埠後造府拜訪、聆聽教誨。竊以小兒年輕、涉世未深、步入社會、待人接物、諸多未諳、況初到貴埠、風土人情、尚待學習。敢請吾兄念及故舊、不吝金玉、時予關(guān)懷教導。倘有機緣、務懇鼎力汲引、則他日有成、當不忘長者所賜也。專此奉託、敬頌(平擡)

崇安。

弟某某書某月某日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四篇文言書信格式

稱謂后附提稱語,用于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F(xiàn)將常見提稱語列表如下:足下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后來書信中多用于同輩之間。

膝下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于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垂鑒賜鑒鈞鑒尊鑒臺鑒鑒,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以鉤陶喻國政,后稱宦官多冠以鉤宇。垂鑒、賜鑒、鈞鑒,多用于對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鑒,可用于尊長,也可用乎輩。臺鑒適用較廣,“臺”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勛鑒道鑒大鑒英鑒偉鑒雅鑒惠鑒對身居高佼、有功勛業(yè)績者,可用“勛鑒”。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鑒”。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于友朋往來書信?!盎蓁b”,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于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后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鑒愛鑒雙鑒芳鑒致母親,可稱“慈鑒”。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可用“愛鑒”。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可用“雙鑒”。女子間往來書信,可用“芳鑒”。禮鑒給居喪者信,用“禮鑒”。如,愛國之士李公撲遇害后,xxx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稱“張曼筠女士禮鑒”。

公鑒共鑒同鑒用于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書“諸先生共鑒”等。道席講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為學生對師長的尊稱。講席、教席,也是對從事教育、講學者的敬稱,但用于平輩間,寫信人與受信人不必有師生關(guān)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間也?;ビ谩W?,即著述。史,指有著作傳世垂史。覽閱知悉一般用于長對幼、前輩對晚輩的稱呼之后。

啟辭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屬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現(xiàn)時書信中還??梢钥吹?,所以將此單獨提出,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tài)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敬稟者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于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跪稟者義同“敬稟者”,用于子孫對尊長。即稟者同上。敬啟者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寫的內(nèi)容。既可用于同輩,也可用于下對上。

謹啟者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用于同輩。徑啟者徑,這里是直截了當?shù)囊馑?,一般公私書函通用?/p>

拜啟者拜,表敬詞。用于友朋往來書信。敬呈者與“謹呈者”,皆用于下對上的公私書函。

懇啟者用于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于對方的內(nèi)容。

茲啟者茲,這里,現(xiàn)在。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tài)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敬意。

哀啟者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

復稟者用于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稟。對平輩可用“再啟者”。

專啟者用于專談某實事的書信。

(2)根據(jù)具體情況,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頃誦華箋,具悉一切。忽奉手教,獲悉一是。奉誦鈞諭,向往尤深。頃獲大示,井所賜物。惠書奉悉,如見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頓開。披誦尺素,謹表葵私。

數(shù)獲手書,至感厚愛。展讀瑯函,甚感盛意。接閱華簡,幸叨莫逆。捧讀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

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蒙惠書并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迭接來示,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臺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復乞諒。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別來無恙久不晤見,甚念賢勞。暌違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問,時在念中。一別經(jīng)年,彌添懷思。日前曾奉一函,諒已先塵左右。前此一函,想已達覽。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五篇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

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

書信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guān)對方的事情,表示關(guān)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后再談自己的事情。

正文寫好后,如發(fā)現(xiàn)內(nèi)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jié)尾后面;或?qū)懺谛庞蚁路娇瞻滋?,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后面寫上“又及”或“再啟”字樣。結(jié)語結(jié)語,即信文的結(jié)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

但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jié)語套辭,現(xiàn)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這里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恕不一一。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六篇舊時代的寫信傳統(tǒng),格式嚴謹,講究禮儀,無論是家事、公務,都敘述簡潔明了,有概括性、可讀性。

稱謂按輩份長幼極其禮貌地形成一個公式,比如“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某某夫子尊鑒”、“某某仁兄座右”……等。對子女晚輩多寫“某兒知悉”、“某女見字”、“賢妻莊次”、“某夫君如畫”等,依關(guān)系、身份、區(qū)別稱謂用辭,看上去會使你覺得寫信人文質(zhì)彬彬,恭敬禮貌;讀信如睹人,你會感到一種親切的安慰。

起了互通消息和聯(lián)絡感情的作用。——趙清閣為“書信選”所寫的前言另外,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

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

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

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guān)對方的事情,表示關(guān)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后再談自己的事情。正文寫好后,如發(fā)現(xiàn)內(nèi)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jié)尾后面;或?qū)懺谛庞蚁路娇瞻滋?,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后面寫上“又及”或“再啟”字樣?/p>

結(jié)語結(jié)語,即信文的結(jié)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jié)語套辭,現(xiàn)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

這里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

恕不一一。不宣。

不悉。不具。

不備。不贅。

書不盡意。不盡欲言。

臨穎不盡。余客后敘。

余容續(xù)陳??秃蟾T。

請對方回信:盼即賜復。翹企示復。

佇候明教。時候教言。

盼禱拔冗見告。萬望不吝賜教。

敬祈不時指政(正)。敢請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見告。如何之處,恭候卓裁。

至盼及時示下,以匡不逮,無任感禱。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謹此奉聞,勿煩惠答。

敬申寸悃,勿勞賜復。答復對方詢問:辱蒙垂詢,略陳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遠承下問,粗述鄙見,尚希進而教之。上述陋見,難稱雅意,亟祈諒宥。

姑道一二,未必為是,僅供參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見笑。

請人應允:所請之事,務祈垂許。以上請托,懇盼慨允。

諸事費神,伏乞俯俞(允)。表示關(guān)切:伏惟珍攝。

不勝禱企。海天在望,不盡依遲(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禱。節(jié)勞為盼。

節(jié)哀順變(用于唁函)。表示感謝之情:諸荷優(yōu)通,再表謝忱。

多勞費心,至紉公誼。高誼厚愛,銘感不已。

祝辭祝辭,就是書信結(jié)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愿、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祝你進步”之類。其中,“即頌”、“此致”、“祝你”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敬禮”、“進步”等詞,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余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等宇樣獨占一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

頂格書寫的祝辭后一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jù)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七篇一、書信開頭語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昨得手書,反復讀之。

諭書敬讀,不勝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鑒。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頃奉惠函,謹悉一切。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里面目。二、結(jié)束語結(jié)尾問候語,是問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書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復,余后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shù)字,用展寸誠。書不盡意,余言后續(xù)。

諸不具陳。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言不盡思,再祈珍重。

日來事忙,恕不多談。專此奉復辟。

手此奉復。敬候回諭。

三、常用書信套語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道鑒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鑒同學:硯右、文幾、臺鑒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四、祝愿語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海安平輩:順祝五、常用的提稱語提稱語是提高稱謂的語詞,用以表達盼望受信人閱覽這封書信之意。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對晚輩:字示、白諭擴展資料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禮儀之邦。

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過一定的禮儀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動方式來進行。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經(jīng)常使用到一系列的應用文,如傳統(tǒng)的書信、名片、柬貼、啟事、題詩題詞、對對聯(lián)等,現(xiàn)代的如電報、傳真、特快專遞、電子郵件等。

這些應用寫作包含著豐富的禮儀內(nèi)容,具有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色彩。書信是一種向特定對象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應用文書。

“信”在古文中有音訊、消息之義,如“陽氣極於上,陰信萌乎下?!保〒P雄:《太玄經(jīng)·應》),另外,“信”也有托人所傳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論是托人捎的口信,還是通過郵差郵遞的書信用語言文字向特定對象傳遞信息和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運用文字述說事情原委和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備相應的書寫工具。三是有人進行傳遞。

親筆給親戚朋友寫信,不僅可以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給受信人以“見字如面”的親切感;科技不斷進步,又相繼出現(xiàn)了電話、電報、郵寄錄音帶、錄像帶、電子郵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預見,未來電子郵件這一新興的手段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運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也在進行重新建構(gòu),書信的運用除傳統(tǒng)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個新的發(fā)展動向便是原先私函類中因為個人需要而向政府機構(gòu)、企事業(yè)單位、知名學者等個人所發(fā)的事務性的信件,這一類信件的使用量逐漸增多,值得注意。

我們將其稱為個人公文。另外,在古代書信作為主要的通信來源,它不僅僅傳達著國與國的文化交流,同時也傳遞著人們思想的情懷(對家鄉(xiāng)父老、對愛人、對朋友。)

還起到了報平安的深層含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書信。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八篇一、常用書信套語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道鑒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鑒同學:硯右、文幾、臺鑒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二、祝愿語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海安平輩:順祝三、常用的提稱語提稱語是提高稱謂的語詞,用以表達盼望受信人閱覽這封書信之意。

膝下對祖父母、父母親用。尊鑒對祖父母、父母親輩的長輩用。

〈鑒,是看信的意思?!档黎b對師長用。

賜鑒對普通長輩用。大鑒對平輩用。

惠鑒對平輩用。鑒對晚輩用。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對晚輩:字示白諭書信上的稱呼四、書信一開頭,便是稱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稱呼;信的中間,提到別人時,又要稱呼。稱呼弄不清,容易鬧成笑話。

〈一〉家族稱謂表稱人自稱對他人稱對他人自稱祖父\母孫\孫女令祖父\母家祖父\母父\母親兒\女令尊\堂家父\母伯父\伯母侄\侄女令伯\伯母家伯\伯母兄\嫂弟\妹令兄\嫂家兄\嫂弟\弟婦兄\姊令弟\弟婦舍弟\弟婦姊\妹弟妹兄姊令姊\妹家姊\妹吾夫妻尊夫外子賢妻夫尊\嫂夫人內(nèi)子\人吾兒\女父\母令郎\媛小兒\女賢媳愚賢媳令媳小媳賢侄\侄女愚伯\伯母令侄\侄女舍侄\侄女君舅\姑媳令舅\姑家舅\姑〈二〉親戚稱謂表稱人自稱對他人稱對他人自稱外祖父\母外孫\女令外祖父\母家外祖父\母姑丈\母內(nèi)侄\侄女令姑丈\母家姑丈\母舅父\母甥\甥女令母舅\舅母家母舅\舅母姨丈\母姨甥\甥女令姨丈\母家姨丈\母岳父\母子婿令岳\岳母家岳\岳母姊丈內(nèi)弟\姨妹令姊丈家姊丈妹丈內(nèi)兄\姨姊令妹丈舍妹丈表兄\嫂表弟\妹令表兄\嫂家表兄\嫂表弟\弟婦表兄\姊令表弟\弟婦舍表弟\弟婦內(nèi)兄\弟妹\姊婿令內(nèi)兄\弟敝內(nèi)兄\弟襟兄\弟襟弟\兄令襟兄\弟敝襟兄\弟賢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甥女舍甥\甥女賢婿愚岳\岳母令婿小婿五、書信開頭語惠書敬悉,情意拳拳。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復讀之。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頃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為念。前上一函,諒已入鑒。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頃奉惠函,謹悉一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得書甚慰,千里面目。

得書之喜,曠若復面。數(shù)奉手書,熱摯之情,溢于言表。

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久未聞消息,唯愿一切康適。

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shù)語。欽佩語奉讀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誨,真解蒙矣。大示拜讀,心折殊深。

謹蒙悔語,用祛塵惑。大作拜讀,敬佩之至。

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久欽鴻才,時懷渴想。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蒙惠書并賜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語分手多日,別來無恙?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別后月余,殊深馳系。

一別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盡依依。別后縈思,愁腸日轉(zhuǎn)。

離別情懷,今猶耿耿。別來良久,甚以為懷。

近況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復音,念與時積。

問候語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怡!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時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萬請珍重。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

入秋頓涼,幸自攝衛(wèi)。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

自術(shù)語敝寓均安,可釋遠念。闔寓無恙,請釋懸念。

賤體初安,承問極感。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祝賀語欣聞。

,謹寄數(shù)語,聊表祝賀。

謹以至誠,恭賀你們。

喜聞。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致歉語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

音問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

六、結(jié)束語結(jié)尾問候語,是問候受信人安好。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復,余后再稟。特此致候,不勝依依。

臨書倉卒,不盡欲言。謹申數(shù)字,用展寸誠。

書不盡意,余言后續(xù)。諸不具陳。

謹申微意。請長紙短,不盡依依。

言不盡思,再祈珍重。日來事忙,恕不多談。

專此奉復辟。手此奉復。

敬候回諭。對長輩用:敬請福安。

/恭請崇安。/敬請教安。

對平輩用:敬請大安。/敬請臺安。

/順頌時綏。對晚輩用:順頌近佳。

對居喪的人用:〈對長輩用〉恭請禮安?!磳ζ捷呌谩稻凑埗Y安。

對生病的人用:敬請痊安。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九篇文言書信格式舉要稱謂后附提稱語,用于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

現(xiàn)將常見提稱語列表如下:這里再對較常見的提稱語約略作些解釋。足下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后來書信中多用于同輩之間。

膝下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于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

垂鑒賜鑒鈞鑒尊鑒臺鑒鑒,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

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

鉤,古以鉤陶喻國政,后稱宦官多冠以鉤宇。垂鑒、賜鑒、鈞鑒,多用于對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鑒,可用于尊長,也可用乎輩。臺鑒適用較廣,“臺”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勛鑒道鑒大鑒英鑒偉鑒雅鑒惠鑒對身居高佼、有功勛業(yè)績者,可用“勛鑒”。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鑒”。

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于友朋往來書信。“惠鑒”,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于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后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鑒愛鑒雙鑒芳鑒致母親,可稱“慈鑒”。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可用“愛鑒”。

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可用“雙鑒”。女子間往來書信,可用“芳鑒”。

禮鑒給居喪者信,用“禮鑒”。如,愛國之士李公撲遇害后,xxx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稱“張曼筠女士禮鑒”。

公鑒共鑒同鑒用于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書“諸先生共鑒”等。道席講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為學生對師長的尊稱。講席、教席,也是對從事教育、講學者的敬稱,但用于平輩間,寫信人與受信人不必有師生關(guān)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間也?;ビ?。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傳世垂史。覽閱知悉一般用于長對幼、前輩對晚輩的稱呼之后。

啟辭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屬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現(xiàn)時書信中還常可以看到,所以將此單獨提出,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tài)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

如:敬稟者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于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跪稟者義同“敬稟者”,用于子孫對尊長。

即稟者同上。敬啟者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寫的內(nèi)容。

既可用于同輩,也可用于下對上。謹啟者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

用于同輩。徑啟者徑,這里是直截了當?shù)囊馑?,一般公私書函通用?/p>

拜啟者拜,表敬詞。用于友朋往來書信。

敬呈者與“謹呈者”,皆用于下對上的公私書函。懇啟者用于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于對方的內(nèi)容。

茲啟者茲,這里,現(xiàn)在。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

態(tài)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敬意。哀啟者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

復稟者用于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稟。對平輩可用“再啟者”。

專啟者用于專談某實事的書信。(2)根據(jù)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如:頃誦華箋,具悉一切。忽奉手教,獲悉一是。

奉誦鈞諭,向往尤深。頃獲大示,井所賜物。

惠書奉悉,如見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頓開。

披誦尺素,謹表葵私。數(shù)獲手書,至感厚愛。

展讀瑯函,甚感盛意。接閱華簡,幸叨莫逆。

捧讀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

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

蒙惠書并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迭接來示,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

臺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復乞諒。

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

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別來無恙久不晤見,甚念賢勞。

暌違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問,時在念中。

一別經(jīng)年,彌添懷思。日前曾奉一函,諒已先塵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達覽。其實,寫信也是寫文章,此類啟辭套語,雖可采用,卻不必拘泥,盡可以千變?nèi)f化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啟辭套語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現(xiàn)在不少人寫信,習慣于一開頭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這封信就沒法往下寫似的。

先向收信者問候致意,原是不錯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則未免呆板單調(diào)了。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

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

書信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guān)對方的事情,表示關(guān)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后再談自己的事情。

正文寫好后,如發(fā)現(xiàn)內(nèi)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jié)尾后面;或?qū)懺谛庞蚁路娇瞻滋?,并在附言?/p>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十篇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對晚輩:字示白諭四、書信一開頭,便是稱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稱呼;信的中間,提到別人時,又要稱呼。

稱呼弄不清,容易鬧成笑話?!匆弧导易宸Q謂表稱人自稱對他人稱對他人自稱祖父\母孫\孫女令祖父\母家祖父\母父\母親兒\女令尊\堂家父\母伯父\伯母侄\侄女令伯\伯母家伯\伯母兄\嫂弟\妹令兄\嫂家兄\嫂弟\弟婦兄\姊令弟\弟婦舍弟\弟婦姊\妹弟妹兄姊令姊\妹家姊\妹吾夫妻尊夫外子賢妻夫尊\嫂夫人內(nèi)子\人吾兒\女父\母令郎\媛小兒\女賢媳愚賢媳令媳小媳賢侄\侄女愚伯\伯母令侄\侄女舍侄\侄女君舅\姑媳令舅\姑家舅\姑〈二〉親戚稱謂表稱人自稱對他人稱對他人自稱外祖父\母外孫\女令外祖父\母家外祖父\母姑丈\母內(nèi)侄\侄女令姑丈\母家姑丈\母舅父\母甥\甥女令母舅\舅母家母舅\舅母姨丈\母姨甥\甥女令姨丈\母家姨丈\母岳父\母子婿令岳\岳母家岳\岳母姊丈內(nèi)弟\姨妹令姊丈家姊丈妹丈內(nèi)兄\姨姊令妹丈舍妹丈表兄\嫂表弟\妹令表兄\嫂家表兄\嫂表弟\弟婦表兄\姊令表弟\弟婦舍表弟\弟婦內(nèi)兄\弟妹\姊婿令內(nèi)兄\弟敝內(nèi)兄\弟襟兄\弟襟弟\兄令襟兄\弟敝襟兄\弟賢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甥女舍甥\甥女賢婿愚岳\岳母令婿小婿五、書信開頭語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昨得手書,反復讀之。

諭書敬讀,不勝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鑒。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頃奉惠函,謹悉一切。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里面目。得書之喜,曠若復面。

數(shù)奉手書,熱摯之情,溢于言表。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

久未聞消息,唯愿一切康適。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shù)語。

欽佩語奉讀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誨,真解蒙矣。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謹蒙悔語,用祛塵惑。

大作拜讀,敬佩之至。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

久欽鴻才,時懷渴想。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蒙惠書并賜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語分手多日,別來無恙?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

別后月余,殊深馳系。一別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別后縈思,愁腸日轉(zhuǎn)。離別情懷,今猶耿耿。

別來良久,甚以為懷。近況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復音,念與時積。問候語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怡!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時欲入夏,愿自珍重。赤日炎炎,萬請珍重。

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入秋頓涼,幸自攝衛(wèi)。

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自術(shù)語敝寓均安,可釋遠念。

闔寓無恙,請釋懸念。賤體初安,承問極感。

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

祝賀語欣聞。

謹寄數(shù)語,聊表祝賀。謹以至誠,恭賀你們。

喜聞。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

致歉語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音問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六、結(jié)束語結(jié)尾問候語,是問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書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復,余后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shù)字,用展寸誠。書不盡意,余言后續(xù)。

諸不具陳。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言不盡思,再祈珍重。

日來事忙,恕不多談。專此奉復辟。

手此奉復。敬候回諭。

對長輩用:敬請福安。/恭請崇安。

/敬請教安。對平輩用:敬請大安。

/敬請臺安。/順頌時綏。

對晚輩用:順頌近佳。對居喪的人用:〈對長輩用〉恭請禮安。

〈對平輩用〉敬請禮安。采納一下,謝謝。

古時寫信落款怎么寫范文第十一篇古文書信書寫格式:提稱語、啟辭、正文、結(jié)語、祝辭、署名、附候語及補述語一、提稱語提稱語是附在稱謂后面,提高稱謂的語詞。

提高稱謂,也就是對受信人進行尊敬抬舉的意思,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有的提稱語除提高稱謂之外,還有請受信人察閱此信的意思,如“賜鑒”、“青鑒”等。

我國傳統(tǒng)書信中常用的提稱語很多,使用時要特別注意與稱謂的配合。二、啟辭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常見的啟事敬辭“敬稟者”,意思是說:“我恭敬地稟告的事情如下?!眴⑥o又分為兩類。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tài)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2)根據(jù)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

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

四、結(jié)語寫信對人敘事論理,說完正事就結(jié)束,收得太急,顯得不太禮貌,因此要說上一兩句客氣話,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臨告辭之前需要說幾句過渡,完了再告辭。書信中如“臨書翹企,敬候佳音”、“因故遲復,請諒”等等。

結(jié)尾敬語,敬告對方談話到此結(jié)束,與前段的啟事敬辭相呼應。前頭用“敬啟者”,后面“敬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