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1頁
《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2頁
《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3頁
《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4頁
《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地方標準DB32JXXXXX—202XDB32/TXXXX—202X 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標準TechnicalStandardforGreenBuildingInformationModelApplication(征求意見稿)202X-XX-XX發(fā)布202X-XX-XX實施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聯(lián)合發(fā)布江蘇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前言根據《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下達2022年度江蘇省建設系統(tǒng)科技項目和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修訂項目的通知》(蘇建科〔2022〕145號)的要求,編制組經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多次討論,修訂了本標準。本標準于202X年X月X日經主管部門批準發(fā)布,自202X年X月X日起實施,并替代《江蘇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設計應用標準》DGJ32/TJ210-2016。本標準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基本規(guī)定;4全生命周期應用策劃;5模型規(guī)定;6設計階段應用;7施工階段應用;8運維階段應用;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附錄E;附錄F。本標準主要修訂內容:增加了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應用策劃相關內容;修改、完善了模型應用規(guī)定;將原“4模型創(chuàng)建”、“6模型應用”、“7設計交付”內容整合修改為“5模型規(guī)定”;將原“5設計協(xié)同”修改完善為“6設計階段應用”;增加了“7施工階段應用”、“8運維階段應用”。本標準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由江蘇省勘察設計行業(yè)協(xié)會(地址:南京市江東北路銀城廣場輔樓2樓,郵編:210036)負責具體條文的解釋。各單位在執(zhí)行過程中若有修改意見或建議,請反饋至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站(地址:南京市鼓樓區(qū)草場門大街88號江蘇建設大廈8樓;郵政編碼:210036)。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主編單位:江蘇省勘察設計行業(yè)協(xié)會東南大學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審查人:

目次1總則 52術語 63基本規(guī)定 83.1基本應用原則 83.2軟件應用規(guī)定 83.3BIM實施要求 84全生命周期應用策劃 94.1一般規(guī)定 94.2應用目標 94.3應用組織 94.4應用流程 105模型規(guī)定 125.1一般規(guī)定 125.2模型策劃 125.3模型精細度 155.4模型命名 185.5交付規(guī)定 186設計階段應用 206.1一般規(guī)定 206.2設計問題校驗 206.3設計空間優(yōu)化 206.4可視化應用 216.5制圖表達 226.6專項設計深化 236.7綠色設計專項應用 246.8智能化審查和模型評價 247施工階段應用 267.1一般規(guī)定 267.2施工模擬 267.3預制加工 277.4進度管理 287.5成本管理 297.6質量管理 307.7安全管理 307.8綠色施工專項應用 317.9竣工驗收 318運維階段應用 338.1一般規(guī)定 338.2能源與碳排放管理模型應用 338.3安防與消防管理模型應用 348.4空間與資產管理模型應用 358.5設備設施管理模型應用 36附錄A 38附錄B 43附錄C 48附錄D 53附錄E 58附錄F 63本標準用詞說明 68引用標準名錄 69條文說明 701總則1.0.1為貫徹落實國家綠色發(fā)展理念及建筑業(yè)信息化發(fā)展政策,規(guī)范和引導江蘇省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提高江蘇省建筑行業(yè)信息化水平,推動建筑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建筑信息模型在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創(chuàng)建、使用與管理。1.0.3綠色建筑信息模型的應用,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江蘇省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術語2.0.1綠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全生命期內,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2.0.2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在建筑工程及設施全生命期內,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化表達,并依此設計、施工、運維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簡稱模型。2.0.3模型精細度levelofmodelofdefinition(LOD)建筑信息模型中所容納的模型單元豐富程度的衡量指標。2.0.4幾何表達精度levelofgeometricdetail模型單元在視覺呈現(xiàn)時,幾何表達真實性和精確性的衡量指標。2.0.5信息深度levelofinformationdetail模型單元承載屬性信息詳細程度的衡量指標。2.0.6幾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模型元素尺寸、定位以及相互關系的信息。2.0.7非幾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除幾何信息以外的所有信息。2.0.8提資視圖informationprovisionview能夠提供后續(xù)設計需要的資料的視圖。2.0.9模型單元modelunit建筑信息模型中承載建筑信息的實體及其相關屬性的集合,是工程對象的數字表述。2.0.10最小模型單元minimalmodelunit根據建筑工程項目的應用需求而分解和交付的最小拆分等級的模型單元。3基本規(guī)定3.1基本應用原則3.1.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應統(tǒng)籌考慮建筑工程質量、成本、安全、效率、環(huán)保、綠色等要素,實現(xiàn)設計、施工、運維全過程一體化。3.1.2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應體現(xiàn)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特性,有效降低資源消耗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有效減少碳排放,體現(xiàn)綠色建筑要求。3.1.3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應體現(xiàn)BIM模型的復用性,各個階段模型應具備相對應的價值,同時模型應具備延續(xù)性使用和可傳遞性,各階段模型可在上一階段模型基礎上深化完成。3.2軟件應用規(guī)定3.2.1BIM軟件應滿足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應用的要求,并符合國家和江蘇省現(xiàn)行相關標準的要求。3.2.2BIM軟件版本及傳遞數據的接口應遵循一致性原則,滿足數據交換需求,保證BIM數據傳遞的正確性、有效性及完整性。3.2.3BIM軟件、數據集成與管理平臺宜符合所建工程項目業(yè)務特征及行業(yè)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3.3BIM實施要求3.3.1項目BIM應用實施過程中,各參與方對BIM模型及BIM應用所承擔的工作范圍及職責應與各參與方合同規(guī)定的項目承包范圍和任務一致。3.3.2項目BIM應用實施過程應與項目實施進度保持同步。實施過程中BIM模型和相關成果應及時按規(guī)定節(jié)點更新,以確保模型和相關成果的一致性。3.3.3BIM技術應用宜貫穿于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實施單位可根據項目實際需求,選擇實施相應的綠色建筑BIM技術應用。

4全生命周期應用策劃4.1一般規(guī)定4.1.1建設單位宜在立項階段組織編制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應用策劃方案,項目各參與方應遵照執(zhí)行。4.1.2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應用策劃方案應包括總體應用目標、各階段應用內容、應用組織、應用范圍、應用流程及模型相關要求等。4.1.3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策劃方案應根據實際情況對項目全過程和全要素進行統(tǒng)籌,體現(xiàn)綠色化、信息化和全生命周期的特點。4.2應用目標4.2.1應根據江蘇省綠色建筑在項目管理、設計管理、施工管理、運維管理的BIM應用需求,規(guī)范項目實施過程中BIM應用行為,實現(xiàn)BIM模型設計應用、施工管理和運維管理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應用。4.2.2BIM全生命周期策劃應以設計應用、施工應用和運維應用的模型信息傳遞為核心,充分考慮建設綠色建筑的目標,對BIM模型信息進行規(guī)定,明確模型信息要求,規(guī)范BIM行為,檢驗BIM成果,推進江蘇省綠色建筑BIM應用和實踐。4.2.3在綠色建筑全生命期的BIM應用過程中,應建立各階段模型共享與交換機制,保證模型數據能夠在不同階段之間進行有效傳遞和應用。4.3應用組織4.3.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應用策劃應明確規(guī)定項目各參與單位的職責和工作邊界。4.3.2建設單位應組織策劃項目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實施策略;組織各參與單位制定BIM技術應用標準與管理辦法;組織制定BIM交付成果審核流程,對各階段、各參與單位的BIM交付成果進行審核和管理。4.3.3設計單位應根據BIM技術應用標準,設計并創(chuàng)建設計階段BIM模型;以建設單位批準的方案作為BIM工作依據,編制工程項目設計方案,征求相關單位意見和建議。4.3.4施工單位應結合工程項目設計方案、施工工法及項目管理要求完善設計階段模型,形成施工階段BIM模型;利用施工階段BIM模型完善施工方案、指導現(xiàn)場施工;利用BIM技術對施工進度、質量、安全和成本等進行管理。4.3.5運營單位應接收工程項目竣工模型,并完善形成運維階段BIM模型,保證其正確性和完整性;利用運維BIM模型進行資產、空間和能源等的日常管理,并對BIM模型進行深化、更新和維護,保持適用性;搭建基于BIM技術的綠色建筑運維管理平臺,實現(xiàn)信息化運維管理。4.4應用流程4.4.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期包含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維階段,應通過BIM模型將建筑信息數據從設計階段完整傳遞到施工階段、運維階段,各階段信息數據應分別集成在施工圖信息模型、竣工信息模型和運維信息模型上,具體應用流程宜遵循圖4.4.1所示流程。圖4.4.1全生命期BIM應用流程

5模型規(guī)定5.1一般規(guī)定5.1.1BIM模型在生產和應用過程中,應注意保障模型信息安全,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國家與行業(yè)信息安全的相關標準規(guī)定。5.1.2BIM模型及其信息成果應具有唯一性和可擴展性,模型數據傳遞應具備連續(xù)性和可追溯性。5.2模型策劃5.2.1BIM模型創(chuàng)建時應采用下列原則:1BIM模型可采用集成方式統(tǒng)一創(chuàng)建,也可采用分工協(xié)作方式按專業(yè)或任務分別創(chuàng)建;2BIM模型應采用全比例尺和統(tǒng)一的坐標系、標高系統(tǒng)、原點坐標、度量單位;3BIM模型創(chuàng)建的深度應符合項目的實際需求。5.2.2BIM模型構件及構件庫創(chuàng)建時應采用下列原則:1模型創(chuàng)建過程中宜明確規(guī)定模型構件的命名、制作過程、驗收標準、使用說明等。通過明確生成構件方式、規(guī)范構件制作方法、規(guī)定構件精度、統(tǒng)一參數設置,保證構件使用的標準性、擴展性、統(tǒng)一性和易用性;2模型構件和構件庫是重要的信息資產,應針對構件資源庫建立統(tǒng)一的構件管理制度,實現(xiàn)構件的創(chuàng)建、收集、編輯、存儲、使用、廢除等有效管理。5.2.3BIM模型創(chuàng)建時的視圖表達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項目樣板在進行實際應用前,應進行的一系列的設置主要包括:線寬表、材質樣式、線型圖案、線樣式、填充樣式、剖面標記樣式、箭頭樣式、對象樣式、視圖樣板、導出DWG樣式等;2建模視圖為基礎視圖,模型前期創(chuàng)建在此視圖中,此視圖不做特殊規(guī)定,可根據習慣自行設置構件的顏色,視圖深度,過濾器等,滿足基本建模要求;3提資視圖中存放給其他專業(yè)的提資視圖,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配合視圖,一類為其他專業(yè)出圖需要的參照視圖,提資視圖應與被參照視圖比例統(tǒng)一;4出圖視圖應包含出圖的尺寸標注、詳圖注釋等二維信息。5.2.4BIM模型的拆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設計階段分為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深化設計四個階段;2工程對象模型單元分為四級:項目級、功能級、構件級、零件級;3項目級模型單元拆分時,應根據子項目的位置、規(guī)模、業(yè)態(tài)等因素進行拆分。一般情況下,項目級模型單元主要拆分為地下建筑、地上建筑、場地等。地上建筑如有多個單獨建筑時,進行再次拆分;4功能級模型單元拆分時,應按照承載完整功能模塊或空間信息進行拆分;5構件級模型單元拆分時,應根據功能級模型單元所具有的模型單元進行拆分;6零件級模型單元拆分時,應拆分為組成零件與安裝零件;7創(chuàng)建模型時應考慮到最小模型單元的專業(yè)性,并在模型單元或最小模型單元中體現(xiàn);8設計階段建筑工程對象的拆分應符合表5.2.4-1的規(guī)定,機電專業(yè)工程對象的拆分應符合表5.2.4-2的規(guī)定,場地工程對象的拆分應符合表5.2.4-3的規(guī)定。表5.2.4-1建筑工程對象的拆分功能級構件級零件級結構基礎筏板混凝土、鋼筋等承臺混凝土、鋼筋等樁混凝土、鋼筋等擋土墻混凝土、鋼筋等地梁混凝土、鋼筋等集水井混凝土、鋼筋等排水溝混凝土、鋼筋等墊層混凝土、鋼筋等防水層-結構框架柱混凝土、鋼筋等梁混凝土、鋼筋等板混凝土、鋼筋等墻混凝土、鋼筋等樓梯混凝土、鋼筋等坡道混凝土、鋼筋等節(jié)點混凝土、鋼筋等空間劃分墻核心層、構造柱、圈梁、預留洞口、設備百葉等門門框、門板、視窗、合頁、門鎖、門吸等窗窗框、開啟扇、把手、窗鎖、玻璃材料、遮陽材料、附框等外部裝飾立面構造層、面層等屋頂構造層、面層等欄桿扶手扶手、支撐等踏步支撐構件、飾面等雨棚支撐構件、飾面等內部裝飾柱裝飾構造層、面層等梁裝飾構造層、面層等墻裝飾構造層、面層等板裝飾構造層、面層等樓梯飾面構造層、面層等坡道飾面構造層、面層等吊頂構造層、面層等表5.2.4-2機電專業(yè)工程對象的拆分功能級構件級零件級暖通通風送風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新風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回風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排風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排煙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過濾除塵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供暖系統(tǒng)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燃氣系統(tǒng)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空調系統(tǒng)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給排水給水生活用水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中水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排水雨水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污水廢水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消防自動水噴淋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砌體滅火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消火栓系統(tǒng)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電供配電高壓配電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低壓干線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普通電力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消防電力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應急電力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照明普通照明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應急照明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火災報警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固定支吊架抗震支吊架表5.2.4-3場地工程對象的拆分功能級構件級零件級通行機動車道路基礎、構造層、劃線與標識停車位基礎、構造層、劃線與標識充電樁組裝、安裝部件非機動車道路基礎、構造層、劃線與標識停車位基礎、構造層、劃線與標識人行道路基礎、構造層、劃線與標識踏步基礎、構造層坡道基礎、構造層景觀常規(guī)綠化植物(樹木、草坪)-種植土-種植屋面植物(樹木、草坪)-覆土-屋面構造層各構造層細分活動設施廣場鋪裝地面組裝、安裝部件休憩椅組裝、安裝部件雕塑組裝、安裝部件花壇組裝、安裝部件其他-健身設施漫步機組裝、安裝部件扭腰機組裝、安裝部件雙杠組裝、安裝部件吊環(huán)組裝、安裝部件其它-兒童設施滑滑梯組裝、安裝部件蹺蹺板組裝、安裝部件攀登設施組裝、安裝部件其他-圍護大門構筑物-伸縮門組裝、安裝部件道閘組裝、安裝部件圍墻上部圍護下部基礎小市政供水生活用水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消防用水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排水雨水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污水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供電強電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弱電設備、線纜、末端儀表、連接件供氣設備、管道、末端儀表、閥門、連接件5.3模型精細度5.3.1設計過程中各階段的模型精細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方案設計階段的模型精細度應符合LOD1.0;2初步設計階段的模型精細度應符合LOD2.0;3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模型精細度應符合LOD3.0;4深化設計階段的模型精細度應符合LOD3.5或LOD4.0;5深化設計階段可根據具體項目的需求,確定模型精細度等級。5.3.2模型精細度基本等級劃分應符合表5.3.2的規(guī)定。表5.3.2模型精細度基本等級劃分設計階段等級英文名代號說明方案設計1.0級模型精細度LevelofModelDefinition1.0LOD1.0構件級模型單元初步設計2.0級模型精細度LevelofModelDefinition2.0LOD2.0構件級模型單元施工圖設計3.0級模型精細度LevelofModelDefinition3.0LOD3.0構件級模型單元深化設計3.5級模型精細度LevelofModelDefinition3.5LOD3.5零件級模型單元(組成級)4.0級模型精細度LevelofModelDefinition4.0LOD4.0零件級模型單元(安裝級)5.3.3模型單元的精細度分級應符合表5.3.3-1的規(guī)定,幾何表達精度的等級劃分應符合表5.3.3-2的規(guī)定,信息深度的等級劃分應符合表5.3.3-3的規(guī)定。表5.3.3-1模型單元精細度的分級模型單元分級模型單元用途LOD1.0承載項目、子項目或局部建筑信息LOD2.0承載完整功能的模塊或空間信息LOD3.0承載單一的構配件或產品信息LOD3.5承載構件級模型、組成級零件的模型單元LOD4.0承載構件級模型、安裝級零件的模型單元表5.3.3-2幾何表達精度的等級劃分等級英文名代號幾何表達精度1級表達精度Level1ofgeometricdetailG1滿足二維化或者符號化識別需求2級表達精度Level2ofgeometricdetailG2滿足空間占位、主要顏色等粗略識別需求3級表達精度Level3ofgeometricdetailG3滿足建造安裝流程、采購等精細識別需求3.5級表達精度Level3.5ofgeometricdetailG3.5滿足構件級模型單元組成級識別要求4級表達精度Level4ofgeometricdetailG4滿足高精度渲染展示、產品管理、制造加工準備等高精度識別需求表5.3.3-3信息深度的等級劃分等級英文名代號幾何表達精度1級表達精度Level1ofinformationdetailN1宜包含模型單元的身份描述、項目信息、組織角色等信息2級表達精度Level2ofinformationdetailN2宜包含和補充N1等級信息、增加實體系統(tǒng)關系、組成及材質、性能或屬性信息3級表達精度Level3ofinformationdetailN3宜包含和補充N2等級信息,增加生產信息、安裝信息3.5級表達精度Level3.5ofinformationdetailN3.5宜包含和補充N2等級信息,增加零件級單元組成構件的生產信息、安裝信息4級表達精度Level14ofinformationdetailN4宜包含和補充N3.5等級信息、增加資產信息和維護信息5.3.4模型單元的空間占位優(yōu)先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優(yōu)先級主要指模型的空間占位的剪切或者避讓關系;2結構構件的優(yōu)先級大于建筑構件;3在項目凈高要求較高的情況下,機電管線如需要穿梁,則管線的優(yōu)先級大于結構構件;4機電管線在沒有條件繞行的情況下,優(yōu)先級大于結構及建筑構件;5優(yōu)先級1為最高級,2次之,依此類推;6建筑結構專業(yè)優(yōu)先級較高的模型單元不應被優(yōu)先級較低的模型單元重疊或剪切,優(yōu)先級相同的模型單元不宜重疊;7機電專業(yè)優(yōu)先級較低的模型單元應避讓優(yōu)先級較高的模型單元;8建筑結構專業(yè)優(yōu)先級劃分應符合表5.3.4-1的規(guī)定,機電管線構件優(yōu)先級劃分應符合表5.3.4-2的規(guī)定。表5.3.4-1建筑結構構件優(yōu)先級模型單元名稱優(yōu)先級基礎1結構柱2結構梁3結構墻4結構板5建筑柱6建筑墻7表5.3.4-2機電管線構件優(yōu)先級模型單元名稱優(yōu)先級風管1無壓管2工藝管3母線4橋架5有壓管6注:機電管線構件的優(yōu)先級同時要結合項目具體情況,考慮管線的復雜情況、造價、施工條件等。5.4模型命名5.4.1BIM模型命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項目文件的命名應包含項目名稱、完成日期、版本深度等;2模型文件的命名應包含模型的專業(yè)屬性;3模型單元的命名應包含模型的項目級信息、功能級信息、構件級信息。如模型單元為零件級,則應增加零件級信息。5.4.2建筑信息模型文件及模型構件的命名應簡明且易于辨識。5.4.3建筑信息模型構件的命名應包括工程對象、模型單元、最小模型單元等基本信息。命名文字部分內部組合宜使用英文和漢字的組合。組合之間宜使用半角連字符號“-”分隔。命名應包括最小模型單元的主要信息,宜使用“(xxxx)”的方式表達主要信息的內容。5.5交付規(guī)定5.5.1BIM交付成果應包括BIM模型、圖紙文件、分析報告、視頻文件等。5.5.2BIM交付成果之間應確保具有正確有效的關聯(lián)關系。5.5.3BIM交付成果應與各階段的其他文件同時交付,并應確保交付內容滿足各階段應用需求。5.5.4BIM交付成果文件格式宜符合表5.5.4的規(guī)定。表5.5.4BIM成果文件格式交付文件類型文件格式BIM模型原生文件或其他開放格式圖紙文件原文件或PDF等分析報告等文本文件DOC、PDF、WPS等圖像文件JPEG、PNG等視頻文件AVI、MP4等數據庫文件SQL、DDL等地理信息數據文件DXF、SDB等激光掃描文件ASC、TXT等5.5.5BIM交付成果文件應符合各階段建模的相關規(guī)定及對模型的精細度要求,并按照質量管理規(guī)定檢查或者審校后方可交付。5.5.6BIM交付成果文件交付前應根據各階段應用要求進行檢查,滿足應用要求才能提交。5.5.7各階段BIM應用成果交付內容應根據表5.5.7選用。表5.5.7各階段BIM應用成果交付內容階段應用類別成果交付內容設計階段設計問題校驗專業(yè)內設計圖紙問題、專業(yè)間錯漏碰缺問題校驗報告設計空間優(yōu)化空間優(yōu)化建議書可視化應用漫游視頻、虛擬仿真動畫制圖表達設計階段圖紙、計算文件專項設計深化專項深化模型、圖紙、計算文件綠色設計專項應用節(jié)能、日照、風環(huán)境、光環(huán)境、聲環(huán)境、熱環(huán)境、抗震等專項應用報告智能化審查和模型評價審查模型、審查文件、模型評價書施工階段施工模擬施工模型、施工模擬動畫、虛擬漫游文件、施工模擬分析報告預制加工預制加工模型進度管理進度管理模型、進度優(yōu)化與模擬成果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模型、圖紙問題統(tǒng)計、工程量清單表質量管理質量管理模型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模型、可視化安全技術交底綠色施工專項應用自然采光和照明計算書,可再生能源使用情況報告,臨時用水方案,實時污染控制方案等竣工驗收備案竣工驗收模型、工程驗收資料電子文件運維階段能源與碳排放管理能源與碳排放數據監(jiān)測分析報告安防與消防管理安防與消防深化模型、管理報告空間與資產管理空間與資產深化模型、管理報告設備設施管理設備設施深化模型、管理報告

6設計階段應用6.1一般規(guī)定6.1.1各專業(yè)應基于BIM協(xié)同設計平臺進行設計協(xié)同,實現(xiàn)模型信息的有效連續(xù)傳遞,為BIM模型在綠色建筑全生命期的應用創(chuàng)造條件。6.1.2模型創(chuàng)建方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構建BIM資源庫,創(chuàng)建標準化建模條件。6.1.3設計階段BIM技術應用應考慮設計問題校驗、設計空間優(yōu)化、可視化應用、制圖表達、專項設計深化、綠色設計專項應用、智能化審查和模型評價等功能。6.2設計問題校驗6.2.1設計問題校驗應包括各專業(yè)設計不一致、空間凈高不足、構件安裝沖突等問題。6.2.2設計問題校驗報告宜包括問題位置、問題描述、問題追蹤、核查修改意見等信息。6.3設計空間優(yōu)化6.3.1在設計過程中,應關注建筑、結構、幕墻、裝飾、設備等多專業(yè)的整體空間組織,對空間管理進行全面掌控,使各設計專業(yè)、建構元素協(xié)調統(tǒng)一。6.3.2空間優(yōu)化應以相關建筑規(guī)范為基本要求,以提升建筑空間安全性、舒適性、美觀性、經濟性目標。6.3.3對建筑外部及內部空間關系進行優(yōu)化應用,其內容應包括:1總圖布局結合項目功能需求、場地現(xiàn)狀、場地周邊既有建筑、景觀、交通、市政現(xiàn)狀優(yōu)化總圖布局;2建筑形體根據規(guī)劃限高要求,結合建筑方案、結構選型、屋頂設備需求優(yōu)化建筑形體;3柱網梁高結合建筑平面功能需求、結構形式、內裝及機電需求,確定柱網排布方案、結構梁高及管線穿梁方案;4層高凈高根據建筑、內裝高度要求,充分考慮施工誤差、施工安裝、檢修空間預留,在方案和初步設計階段確定項目層高,在施工圖及深化設計階段控制凈高;5機房布局結合建筑、機電需求,優(yōu)化機房樓層及所屬區(qū)域的布置;6管線路由包含機電管線路由方案、管線管徑尺寸、設備閥門連接等位置調整優(yōu)化;7管井落位結合建筑功能布局、機電管線路由情況,優(yōu)化管井落實;8構件布置包含優(yōu)化建筑、結構、機電、內裝等各類構件空間布置的安全性、舒適性、美觀性、經濟性。6.3.4設計空間優(yōu)化工作宜貫穿建設項目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深化設計的全過程,設計各階段的優(yōu)化內容宜符合表6.3.4要求。表6.3.4設計各階段優(yōu)化內容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深化設計總圖布局●建筑形體●○柱網梁高○●○層高凈高○●●○機房布局●●○管線路由●●○管井落位●●○構件布置○●●注:●代表重點優(yōu)化項,○代表次重點優(yōu)化項。6.3.5空間優(yōu)化成果應以報告形式提交,報告內容不限于文字、圖紙、圖片、視頻等。6.3.6空間優(yōu)化涉及多個設計專業(yè)、項目成本、項目周期,優(yōu)化實施前應充分論證,并經過各相關方確認。6.4可視化應用6.4.1可視化應用宜包括BIM模型可視化、建筑漫游、虛擬現(xiàn)實(VR)、增強現(xiàn)實(AR)、點云掃描三維重建等。6.4.2虛擬現(xiàn)實的應用宜包括下列內容:1輸出建筑漫游,適用于方案階段的成果輸出;2模型交互式溝通交流,適用于項目交底、BIM例會。6.4.3增強現(xiàn)實的應用宜包括下列內容:1在項目施工前,通過AR技術將BIM模型投射于項目場地,觀察項目的竣工狀態(tài);2在相關構件完成后,通過終端設備將現(xiàn)實場景與BIM模型比對,核查誤差。6.4.4點云掃描的應用宜包括下列內容:1在方案設計階段對周邊場地環(huán)境進行掃描,對項目方案進行輔助設計;2土建施工完成后,對土建完成構件進行點云掃描,掃描成果與BIM土建模型進行比對,核查誤差。同時在機電、內裝施工前,機電、內裝模型參照土建的點云掃描成果進行細部調整。6.5制圖表達6.5.1圖紙生成應在模型文件中創(chuàng)建圖紙視圖,或基于已有模型導出或直接打印圖紙文件,圖紙內容應與模型成果保持一致。6.5.2用于圖紙生成應用的模型單元精細度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GB/T51301設計階段交付協(xié)同的規(guī)定。6.5.3基于BIM的工程圖紙及圖紙化表達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建筑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GB/T51301及《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制圖標準》JGJ/T448的規(guī)定。6.5.4應充分利用模型成果生成圖紙,宜采用三維圖示輔助表達設計成果。6.5.5給水排水系統(tǒng)、空調水系統(tǒng)、消防給水系統(tǒng)可基于BIM模型生成管道軸測圖,添加標注信息后直接導出形成系統(tǒng)軸測圖。6.5.6系統(tǒng)軸測圖應清楚表達系統(tǒng)設計信息,應反映管路系統(tǒng)的管道、管件、附件、設備等連接和配置情況,應標注管徑、標高等設計信息,具體要求可參照圖6.5.6。圖6.5.6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管道系統(tǒng)軸測圖6.5.7基于圖紙生成應用的工程圖紙設計變更,應在模型文件中直接創(chuàng)建變更圖紙文件或基于變更修改后的BIM模型直接導出或直接打印生成項目所需的變更圖紙文件。6.5.8基于已有模型直接導出或直接打印生成項目所需的圖紙文件時,圖紙文件宜與模型文件關聯(lián),并附關聯(lián)說明文件。6.6專項設計深化6.6.1宜按照項目交付要求深化裝修模型,及時發(fā)現(xiàn)裝修設計與結構、機電、末端點位的沖突,規(guī)避設計過程中發(fā)生的偏差,以免造成返工浪費。并應對裝飾構件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保證模型成果交付的準確性。6.6.2宜按照項目交付要求深化場地及景觀模型,及時發(fā)現(xiàn)場地、室外管線、景觀物與地庫頂板、覆土等之間的沖突,提前解決各專業(yè)碰撞問題,優(yōu)化工程成果質量,保證模型成果交付的準確性。6.6.3裝配式專項深化時,宜建立各個預制構件的模型,可精確統(tǒng)計預制構件的體積和重量,指導預制率和裝配率的計算,布置鋼筋與各類埋件,復核構件及埋件之間碰撞,可導出相應的預制構件圖紙。6.6.4宜按照項目交付要求深化幕墻模型和節(jié)點模型,復核幕墻構造與整體建筑的沖突,提前解決各專業(yè)碰撞問題,優(yōu)化工程成果質量,保證模型成果交付的準確性。6.6.5宜按照項目交付要求深化鋼結構模型和節(jié)點模型,復核鋼結構構造和各專業(yè)之間問題,優(yōu)化工程成果質量,保證模型成果交付的準確性和完整性。6.6.6宜按照項目交付要求深化樁基模型,保證模型成果交付的準確性和完整性。6.7綠色設計專項應用6.7.1宜基于BIM模型,運用專業(yè)的性能分析軟件,對建筑物的可視度、采光、通風、人員疏散、結構、能耗排放等進行模擬分析,以提升綠色建筑項目的性能、質量、安全和合理性;宜分別獲得單項分析數據,綜合各項結果調整模型,尋求建筑綜合性能平衡點,并根據分析結果,優(yōu)化設計方案。6.7.2宜充分結合BIM模型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進行指標數據生成和統(tǒng)計,包括建筑指標數據、裝配式指標數據、結構用量數據、景觀數據及海綿城市數據等。BIM模型應根據實際需求,搭建相應的模型內容,完善相應的模型信息。6.7.3BIM模型宜包括健身場地面積、全年齡活動場地數據、景觀數據等信息。BIM模型應根據實際需求,搭建相應的模型內容,完善相應的模型信息。6.8智能化審查和模型評價6.8.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化審查宜利用計算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快速審查出模型中各項設計問題,減少人工審查工作量,提升審查質量和效率。6.8.2施工圖建筑信息模型應由建筑及結構分析計算、機電(包含室內給排水模型、室內電氣模型、室內暖通模型)、室外給排水(含海綿城市)等模型組成,并滿足《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標準》GB/T51301的要求。6.8.3施工圖建筑信息模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建筑模型應包含建筑墻體(外墻、建筑內墻)、建筑柱、門、窗、屋面、屋頂、樓地面、幕墻、頂棚、樓梯、坡道/臺階、散水與明溝、欄桿、雨篷、陽臺/露臺、各類設備基礎、混凝土主體結構等;2結構分析計算模型應包含主梁、次梁、柱、支撐、墻、樓板、懸挑板等;3室內給排水模型應包含給水、排水、中水、循環(huán)水、消防等系統(tǒng)設備和管道、管件、管道附件、衛(wèi)浴裝置、機械設備;4室內電氣模型應包含供配電、照明、防雷與接地、智能化系統(tǒng)設備和電纜橋架、電氣設備;5室內暖通空調(含動力)模型應包含供暖、通風設備、空氣調節(jié)、除塵凈化、熱力、燃氣、氣體等系統(tǒng)設備和管道、管件、管路附件、風道末端、機械設備;6室外給排水(含海綿城市)模型應包含室外給水、排水、雨水、中水、消防等系統(tǒng)設備和管道、管道附件、場地,場地應包含地形、道路、停車場、消防登高場地、綠化水域,宜包含場地附屬設施等。6.8.4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化審查宜包含模型完整性檢查、模型質量規(guī)范性檢查、模型設計合規(guī)性檢查。6.8.5智能化審查后應輸出模型評價報告,報告中宜包含問題類型、審查意見、錯誤構件ID等信息。6.8.6審查意見應準確表達專業(yè)、項目編號、審查日期、項目名稱(具體到單體)、問題類型(違反強制性條文、違反審查要點、其他)、審查結論等要素。

7施工階段應用7.1一般規(guī)定7.1.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施工階段應用宜覆蓋包括工程項目施工準備、施工實施、竣工驗收的全過程,也可根據工程項目實際需要應用于某些具體環(huán)節(jié)和任務。7.1.2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在施工階段的應用應包括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內容,也可根據工程實際包括施工模擬、預制構件管理以及保溫、防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專項內容。7.1.3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應基于全生命周期應用策劃,細化形成施工階段BIM應用策劃,并基于BIM模型對施工過程進行管理。7.1.4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根據項目特點和實際管理需求對BIM模型不斷進行細化以滿足現(xiàn)場施工需要。7.1.5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在施工階段的應用應滿足綠色施工的需要,綠色施工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規(guī)范》GB/T50905和《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50640的要求。7.2施工模擬7.2.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施工階段的施工模擬應包括施工組織模擬和施工工藝模擬,相關應用功能應滿足下列要求:1施工模擬前應確定BIM應用內容、BIM應用成果分階段或分期交付計劃,并應分析和確定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施工模擬的重點和難點;2施工組織模擬前應制訂工程項目初步實施計劃,形成施工順序和時間安排;3施工工藝模擬前應完成相關施工方案的編制,確認工藝流程及相關技術要求;4創(chuàng)建施工模擬模型時,可基于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深化設計模型和施工圖、施工組織設計文檔等創(chuàng)建施工組織模型??蓮囊淹瓿傻氖┕そM織模型中提取,并根據需要進行補充完善,也可在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深化設計模型基礎上創(chuàng)建施工工藝模型;5施工組織模擬時,宜根據模擬需要將施工項目的工序安排、資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與模型關聯(lián),應及時記錄模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施工組織模擬分析報告;6施工組織模擬完成后,應根據模擬成果對工序安排、資源配置、平面布置等進行協(xié)調和優(yōu)化,并將相關信息更新或關聯(lián)到模型中;7施工工藝模擬時,宜及時記錄出現(xiàn)的工序交接、施工定位等存在的問題,形成施工模擬分析報告;8施工工藝模擬完成后,宜根據模擬成果進行協(xié)調優(yōu)化,并將相關信息同步更新或關聯(lián)到模型中。7.2.2施工模擬模型元素及信息宜符合表7.2.2的規(guī)定。表7.2.2施工模擬模型元素及信息應用模型元素類別模型元素及信息施工組織模擬上游模型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深化設計模型元素及信息場地布置現(xiàn)場場地、地下管線、臨時設施、施工機械設備、道路等。幾何信息包括:位置、幾何尺寸(或輪廓)。非幾何信息包括:機械設備參數、生產廠家以及相關運行維護信息等場地周邊臨近區(qū)域的既有建(構)筑物、周邊道路等。幾何信息包括:位置、幾何尺寸(或輪廓)。非幾何信息包括:周邊建筑物設計參數及道路的性能參數等其他施工組織所涉及的其他資源信息,如工程項目進度計劃、勞動力計劃、設備材料及機械進場計劃施工工藝模擬上游模型施工組織模型,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深化設計模型元素及信息施工信息涉及的時間、人力、施工機械及其工作面要求等信息7.3預制加工7.3.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施工階段的預制加工應包括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鋼結構構件加工和機電預留預埋,相關應用功能應滿足下列要求:1預制加工模擬前宜建立預制構件編碼體系、生產管理編碼體系和工作流程體系;2.宜建立預制構件編碼體系,預制構件應有唯一的編碼標識;3宜基于預制加工模型對構件生產、運輸儲存、現(xiàn)場安裝等過程進行模擬與管理;4預制構件模型宜附加或關聯(lián)條形碼、電子標簽等成品管理物聯(lián)網標識信息以及物流運輸和安裝等信息,實現(xiàn)預制加工過程的追溯管理。7.3.2預制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宜符合表7.3.2的規(guī)定。表7.3.2預制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應用模型元素類別模型元素及信息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上游模型深化設計模型元素及信息生產信息工程量、構件數量、工期、任務劃分等構件屬性信息構建編碼、材料、圖紙編號等加工圖說明性通圖、布置圖、構件詳圖、大樣圖等工序工藝信息支模、鋼筋、預埋件、混凝土澆筑、養(yǎng)護、拆模、外觀處理等工序信息、數控文件、工序參數等工藝信息構件生產質檢信息運輸控制信息:二維碼、芯片等物聯(lián)網應用相關信息鋼結構加工上游模型鋼結構深化設計模型元素及信息材料信息材質、規(guī)格、產品合格證明、生產廠家、進場復驗情況等生產信息生產批次、工程量、構件數量、工期、任務劃分信息等構件屬性信息編碼、材質、數量、圖紙編號等信息零構件圖零件圖、構件圖、布置圖、說明性通圖、排版圖、大樣圖、工序卡等工序工藝信息下料、組立、焊接、外觀處理等工序信息,數控文件、工序參數等工藝信息工期成本信息具體生產批次零構件工期、成本等質量管理信息生產批次零構件質檢信息、生產責任人與責任單位信息、具體加工班組人員信息等機電加工上游模型深化設計模型元素及信息生產信息工程量、產品模塊數量、工期、任務劃分等信息屬性信息編碼、材料、圖紙編號等加工圖說明性通圖、布置圖、產品模塊詳圖、大樣圖等工序工藝信息毛坯和零件成形、機械加工、材料改性與處理、機械裝配等工序信息,數控文件、工序參數等工藝信息成品管理信息條形碼、電子標簽等成品管理物聯(lián)網標識信息,生產責任人與責任單位信息,具體生產班組人員信息等7.4進度管理7.4.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施工階段的進度管理應用功能應滿足下列要求:1編制進度計劃時,應充分考慮項目特點和進度控制需求,并基于項目的整體工程、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施工段、工序依次創(chuàng)建工作分解結構;2創(chuàng)建進度管理模型時,應先對實際進度的原始數據進行收集、整理、統(tǒng)計和分析,根據工作分解結構對導入的深化設計模型或預制加工模型進行拆分或合并處理,并將實際信息附加或關聯(lián)到模型;3人工、材料、機械等定額資源信息宜與模型關聯(lián);4進度管理模型應實現(xiàn)形象進度可視化、工程量估算、資源配置、進度計劃優(yōu)化等功能;5進度管理流程中設計的表單、文件以及施工模擬動畫等成果宜附加或關聯(lián)到模型;6施工過程中,實際進度信息應被附加或關聯(lián)到進度管理模型,從而與工程進度計劃進行對比分析,輸出進度偏差結果,生成進度預警信息,更新進度管理模型。7.4.2進度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宜符合表7.4.2的規(guī)定。表7.4.2進度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類別模型元素及信息上游模型深化設計模型或預制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工作分解結構模型元素之間應表達工作分解的層級結構、任務之間的序列關聯(lián)進度計劃單個任務模型元素的標識、創(chuàng)建日期、制定者、目的以及時間信息(最早開始時間、最遲開始時間、計劃開始時間、最早完成時間、最遲完成時間、計劃完成時間、任務完成所需時間、任務自由浮動的時間、允許浮動時間、是否關鍵、狀態(tài)時間、開始時間浮動、完成時間浮動、完成的百分比)等實際進度實際開始時間、實際完成時間、實際需要時間、剩余時間等資源人力、材料、機械及資金等。每類元素均包括唯一標識、類別、定額、消耗狀態(tài)、數量等進度管理流程進度計劃申請單模型元素的編號、提交的進度計劃、進度編制成果以及負責人簽名等信息;進度計劃審批單模型元素的進度計劃編號、審批號、審批結果、審批意見、審批人等信息7.5成本管理7.5.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施工階段的成本管理應用功能應滿足下列要求:1編制成本計劃時,應充分考慮項目特點和成本控制需求,并將實際成本信息附加或關聯(lián)到成本管理模型;2創(chuàng)建成本管理模型時,應先對上游模型即深化設計模型或預制加工模型進行檢查和調整;3施工過程中,成本管理模型應能結合進度信息,定期進行三算對比、糾偏、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工作。7.5.2成本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宜符合表7.5.2的規(guī)定。表7.5.2成本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類別模型元素及信息上游模型深化設計模型或預制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成本管理施工任務,施工時間,施工任務與模型元素的對應關系;工程量清單項目的合同預算成本、施工預算成本、實際成本7.6質量管理7.6.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應用功能應滿足下列要求:1編制質量管理計劃時,應充分考慮項目特點和質量需求,對工程施工項目的不同范圍和不同時間段施行針對性措施;2創(chuàng)建質量管理模型時,應先對上游模型即深化設計模型或預制加工模型進行檢查和調整,并充分考慮質量驗收標準和施工資料;3施工過程中,質量管理信息、質量問題處理信息、質量驗收信息等應關聯(lián)或附加到質量管理模型,以進行質量驗收、質量問題處理、質量問題分析等工作,采取一定的糾偏措施。7.6.2質量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宜符合表7.6.2的規(guī)定。表7.6.2質量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類別模型元素及信息上游模型深化設計模型或預制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分部分項工程質量管理分部工程、分項工程的劃分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GB50300的規(guī)定。非幾何信息包括:1質量控制資料:原材料合格證及進場檢驗試驗報告、材料設備試驗報告、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施工記錄以及試驗記錄;2功能檢驗資料,各分項工程試驗記錄資料等;3觀感質量檢查記錄,各分項工程觀感質量檢查記錄;4質量驗收記錄: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分部(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等7.7安全管理7.7.1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施工階段的安全管理應用功能應滿足下列要求:1編制安全管理計劃時,應充分考慮項目特點和安全需求,對工程施工項目的不同范圍和不同時間段施行針對性措施;2創(chuàng)建安全管理模型時,應先對上游模型即深化設計模型或預制加工模型進行檢查和調整,并充分考慮安全標準和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規(guī)程;3施工過程中,安全生產及防護措施信息、安全檢查信息、風險源信息、事故信息等應關聯(lián)或附加到安全管理模型,以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采取安全技術措施,輔助相關人員識別安全隱患,分析安全問題。7.7.2安全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宜符合表7.7.2的規(guī)定。表7.7.2安全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類別模型元素及信息上游模型深化設計模型或預制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安全生產/防護設施信息腳手架、垂直運輸設備、臨邊防護設施、洞口防護、臨時用電、深基坑等。幾何信息包括:位置、幾何尺寸等。非幾何信息包括:設備型號、生產能力、功率等安全檢查信息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教育、專項施工方案、危險性較大的專項方案論證情況、機械設備維護保養(yǎng)、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等風險源信息風險隱患信息、風險評價信息,風險對策信息等事故信息事故調查報告及處理決定等7.8綠色施工專項應用7.8.1BIM的綠色施工專項應用指利用BIM技術在“四節(jié)一環(huán)保"(節(jié)能、節(jié)材、節(jié)水、節(jié)地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進行綠色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7.8.2節(jié)能應用:宜運用BIM技術,根據現(xiàn)場環(huán)境、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藝,對施工現(xiàn)場的機械進行三維布置,避免由于不合理的機械選擇以及機械閑置、空轉、損壞等造成的能源浪費。7.8.3節(jié)材應用:宜將BIM模型關聯(lián)施工進度,根據不同工程進度確定材料用量,制定采購和使用計劃,降低材料庫存和減少材料浪費。7.8.4節(jié)水應用:宜運用BIM技術對施工現(xiàn)場的給水、排水系統(tǒng)進行合理規(guī)劃布置,減少用水量。7.8.5節(jié)地應用:可利用BIM技術進行施工現(xiàn)場土地綜合利用管理。利用基于BIM的4D施工現(xiàn)場模擬技術,可依據現(xiàn)場情況及數據建立模型,更合理地劃分現(xiàn)場區(qū)域。7.8.6環(huán)境保護應用:可將BIM模型與物聯(lián)網結合,通過顆粒物監(jiān)測設備、氣象控制設備、噪聲監(jiān)測設備全天監(jiān)控現(xiàn)場環(huán)境、噪聲和氣象參數,協(xié)助施工實時監(jiān)控污染位置。7.9竣工驗收7.9.1竣工交付物應包含竣工驗收模型、施工過程數據資料、竣工驗收數據資料7.9.2竣工驗收模型應與施工過程數據資料、竣工驗收數據資料關聯(lián),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竣工驗收模型應包含建筑專業(yè)、結構專業(yè)、給排水專業(yè)、電氣專業(yè)、暖通專業(yè)、室內外給排水等的數據文件;2竣工驗收模型應在施工圖信息模型的基礎上,加入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變更模型,并應在模型上添加相關變更信息;3竣工驗收模型與竣工驗收數據資料關聯(lián)后,可通過單位工程、分部分項工程、樓層、構件等模型查詢、調閱相關工程資料數據及工程模型。7.9.3施工過程數據資料應包括分部工程BIM數據資料、單位工程合約信息與生產信息驗收資料、單項工程合約信息與生產信息驗收資料。7.9.4竣工驗收數據資料應包括決策立項文件、建設用地文件、工程開工文件、工程竣工驗收及備案文件。7.9.5竣工交付物應滿足下列條件:1建筑工程項目已完成施工圖BIM智能審查;2建筑工程項目已完成竣工驗收備案;3竣工交付物已完成自檢。7.9.6竣工驗收模型自檢應包括:模型屬性數據完整性和正確性檢查,模型幾何精度檢查,模型可用性評估,圖形和屬性數據一致性檢查等內容。7.9.7在分部工程驗收時應同步進行分部工程BIM專項驗收,BIM專項驗收內容應包括竣工驗收模型與現(xiàn)場實物一致性對比、該分部工程應關聯(lián)的施工過程數據資料完整性檢查。

8運維階段應用8.1一般規(guī)定8.1.1運維階段BIM模型應滿足數據信息的傳遞、交互、展示等要求,應基于竣工模型開展運維模型核查、模型輕量化、數據關聯(lián)工作,確保模型的準確性、易用性、完整性。8.1.2運維階段BIM技術應用應包含能源與碳排放管理、安防與消防管理、空間與資產管理、設備設施管理等功能??筛鶕ㄔO方需求增加應用功能。8.1.3運維階段BIM模型應采用統(tǒng)一的編碼體系,實現(xiàn)模型及信息在資產全生命周期的有效傳遞及交換。8.1.4運維階段BIM模型應建立完備的信息安全與數據安全體系,以及數據信息共享體系,按照應用場景進行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宜運用數據安全技術,加強數據共享利用。8.1.5在運維階段進行建筑或設備改造時,應及時進行模型數據更新和模型完善,模型數據更新應做好歷史數據的備份工作。8.2能源與碳排放管理模型應用8.2.1能源與碳排放管理模型的設備構件應包含能源獨立計量的用電設備、用氣設備、用水設備、用油設備、新能源設備、儲能設備、建筑空間等,構件幾何尺寸與空間位置應準確。8.2.2能源與碳排放管理模型的儀表構件可包含建筑水表、電表、燃氣表、能量表等能源計量儀表,構件幾何尺寸宜準確,空間位置應準確。8.2.3應根據能源與碳排放管理的不同對象,選擇適合的設備模型或空間模型作為基礎,附加相應的能源與碳排放數據與信息。附加數據與模型的對應關系宜符合表8.2.3的規(guī)定。表8.2.3能源與碳排放管理的數據與模型對象需附加的數據與信息類別模型對象單獨計量能源數據的設備設施設備設施的模型單獨計量能源數據的房間/室內區(qū)域房間/室內區(qū)域的模型單獨計量能源數據的樓層樓層的模型單獨計量能源數據的建筑建筑的模型8.2.4能源與碳排放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宜符合表8.2.4的規(guī)定。表8.2.4能源與碳排放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類別模型信息上游模型深化竣工模型元素及信息。能源與碳排放計量儀表模型信息幾何信息包括:設備尺寸、空間位置等。非幾何信息包括:設備名稱、設備編號、設備技術參數、設備位置、供應商信息、采購日期、維保期信息等。能源與碳排放設備設施模型信息幾何信息包括:設備尺寸、空間位置等。非幾何信息包括:設備名稱、設備編號、設備技術參數、設備位置、供應商信息、采購日期、維保期信息、碳排因子等。物聯(lián)采集信息儀表的實時數據、碳排放數據、儀表狀態(tài)、儀表告警信息等。運維管理信息能源歷史數據、能源異常告警、能源統(tǒng)計分析、巡檢記錄、檢修記錄、能耗異常處理記錄、環(huán)境異常處理記錄等。8.2.5能源與碳排放的模型應滿足對模型信息、物聯(lián)采集信息、運維管理信息的快速定位和可視化查看的要求。8.3安防與消防管理模型應用8.3.1安防與消防管理模型的設備構件應包含監(jiān)控攝像頭、門禁、入侵報警設備、周界報警設備、人員通道、車輛道閘、停車位監(jiān)測設備、出入口升降柱、電梯、火災報警傳感器等,構件尺寸宜準確,空間位置應準確。8.3.2應根據安防與消防管理的不同對象,選擇適合的設備模型或空間模型作為基礎,附加相應的安防與消防數據與信息。附加數據與模型的對應關系宜符合表8.3.2的規(guī)定。表8.3.2安防與消防管理的數據與模型對象需附加的數據與信息類別模型對象視頻監(jiān)控數據攝像頭/被監(jiān)控區(qū)域的空間的模型門禁數據門禁刷卡器/門的模型入侵報警數據入侵報警傳感器/門/窗的模型周界報警數據圍墻的模型人員通道數據人員通道的模型車輛道閘數據車輛道閘的模型停車位監(jiān)測數據停車位空間模型/汽車的模型出入口升降柱數據出入口升降柱的模型電梯數據電梯的模型火災報警數據火災報警傳感器/報警分區(qū)空間的模型8.3.3安防與消防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應符合表8.3.3的規(guī)定。表8.3.3安防與消防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類別模型元素及信息上游模型深化竣工模型元素及信息。安防與消防設備設施模型信息幾何信息包括:設備尺寸、空間位置等。非幾何信息包括:設備名稱、設備編號、設備技術參數、設備位置、供應商信息、采購日期、維保期信息等。物聯(lián)采集信息監(jiān)控視頻、實時監(jiān)測數據、實時告警、設備運行狀態(tài),遠程控制等。運維管理信息監(jiān)控錄像、歷史監(jiān)測數據、歷史告警記錄、告警統(tǒng)計分析、值班記錄、巡更記錄、檢修記錄、事件處理記錄、設備履歷、維保記錄、等。8.3.4安防與消防管理模型應滿足對模型信息、物聯(lián)采集信息、運維管理信息的可視化查看和快速定位的要求。宜滿足攝像頭云臺控制、攝像頭焦距控制、門禁或道閘打開控制、升降柱控制等遠程控制的要求。8.4空間與資產管理模型應用8.4.1空間與資產管理模型的設備設施構件應包含建筑、房間、內裝家具、橋架管網等。構件尺寸和空間位置應準確。8.4.2應根據空間與資產管理的不同對象,選擇適合的設備模型或空間模型作為基礎,附加相應的空間與資產數據與信息。附加數據與模型的對應關系宜符合表8.4.2的規(guī)定。表8.4.2空間與資產管理的數據與模型對象需附加的數據與信息類別模型對象房間的數據房間的模型室內區(qū)域的數據室內區(qū)域的模型樓層的數據樓層的模型建筑的數據建筑的模型家具的數據家具的模型橋架的數據橋架的模型管網的數據管網的模型8.4.3空間與資產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宜符合表8.4.3的規(guī)定。表8.4.3空間與資產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類別模型元素及信息上游模型深化竣工模型元素及信息??臻g與資產模型信息幾何信息包括:空間定位、空間占位和幾何表達精度。非幾何信息包括:空間名稱、空間編號、空間參數、空間位置、資產名稱、資產編號、資產參數、資產位置。運維管理信息空間預約、空間分配、空間使用、空間經營、空間維護、可變空間狀態(tài)和空間改造記錄等。8.4.4空間與資產管理模型應滿足對可見空間、隱蔽空間進行可視化管理,以及模型信息、運維管理信息的可視化查看和快速定位的要求。8.5設備設施管理模型應用8.5.1設備設施管理模型的構件應包含冷熱源系統(tǒng)設備、空調系統(tǒng)設備、送排風系統(tǒng)設備、給排水系統(tǒng)設備、高低壓配電系統(tǒng)設備、電梯設備、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設備、公共廣播系統(tǒng)設備、智能照明系統(tǒng)設備、機房IT設備等,以及其他可遠程監(jiān)控的設備設施,構件尺寸應準確,空間位置應準確。8.5.2應根據設備設施管理的不同對象,選擇適合的設備模型或空間模型作為基礎,附加相應的設備設施數據與信息。附加數據與模型的對應關系宜符合表8.5.2的規(guī)定。表8.5.2設備設施管理數據與模型對象需附加的數據與信息類別模型對象冷熱源系統(tǒng)數據冷熱源主機、閥門的模型空調系統(tǒng)數據空調主機、空調末端、閥門的模型送排風系統(tǒng)數據風機、閥門的模型給排水系統(tǒng)數據水泵、閥門的模型高低壓配電系統(tǒng)數據配電柜、配電箱的模型電梯數據電梯的模型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數據終端信息發(fā)布屏的模型公共廣播系統(tǒng)數據終端揚聲器的模型智能照明系統(tǒng)數據照明燈具的設備模型/照明區(qū)域的空間模型機房IT設備數據IT機柜的模型其他可遠程監(jiān)控的設備設備主機的模型8.5.3設備設施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應符合表8.5.3的規(guī)定。表8.5.3設備設施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類別模型元素及信息上游模型深化竣工模型元素及信息。安防與消防設備設施模型信息幾何信息包括:設備尺寸、空間位置等。非幾何信息包括:設備名稱、設備編號、設備技術參數、設備位置、供應商信息、采購日期、維保期信息等。物聯(lián)采集信息實時監(jiān)測數據、報警信息、故障信息、運行狀態(tài),以及遠程控制等。運維管理信息歷史監(jiān)測數據、歷史告警記錄、統(tǒng)計分析、巡檢記錄、檢修記錄、事件處理記錄、設備履歷、維保記錄等。8.5.4設備設施管理模型應滿足對模型信息、物聯(lián)采集信息、運維管理信息的可視化查看和快速定位的要求。宜滿足設備設施遠程控制的要求。。附錄A結構基礎(砼結構)模型精細度表達A.0.1結構基礎(砼結構)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A.0.1的規(guī)定。表A.0.1結構基礎(砼結構)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結構基礎(筏板)結構基礎(柱基礎)結構基礎(擋土墻)結構基礎(筏板)結構基礎(柱基礎)結構基礎(擋土墻)相關構件由建筑專業(yè)建立。A.0.2結構基礎(砼結構)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A.0.2的規(guī)定。表A.0.2結構基礎(砼結構)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結構基礎(集水井)結構基礎(排水溝)結構基礎(筏板)結構基礎(柱基礎)結構基礎(擋土墻)結構基礎(集水井)結構基礎(排水溝)結構基礎(筏板)結構基礎(柱基礎)結構基礎(擋土墻)擋土墻、筏板由結構專業(yè)建立。集水井、排水溝等相關基坑由建筑專業(yè)建立,可通過二維符號表達。A.0.3結構基礎(砼結構)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A.0.3的規(guī)定。表A.0.3結構基礎(砼結構)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結構基礎(樁)結構基礎(集水井)結構基礎(排水溝)結構基礎(筏板)結構基礎(承臺)結構基礎(擋土墻)結構基礎(樁)結構基礎(集水井)結構基礎(排水溝)結構基礎(筏板)結構基礎(承臺)結構基礎(擋土墻)所有構件由結構專業(yè)建立,包括筏板、承臺、樁、擋土墻、排水溝、集水井。排水溝、集水井應開設洞口構件之間不考慮優(yōu)先級。A.0.4結構基礎(砼結構)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A.0.4的規(guī)定。表A.0.4結構基礎(砼結構)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結構基礎(墊層)結構基礎(集水井)結構基礎(樁)結構基礎(排水溝)結構基礎(筏板)結構基礎(承臺)結構基礎(擋土墻)結構基礎(墊層)結構基礎(集水井)結構基礎(樁)結構基礎(排水溝)結構基礎(筏板)結構基礎(承臺)結構基礎(擋土墻)所有構件由結構專業(yè)建立,包括筏板、承臺、樁、擋土墻、排水溝、集水井。排水溝、集水井應開設洞口,并增加相關底部構件。承臺、筏板、墊層、樁之間應該考慮模型優(yōu)先級。附錄B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砼結構)主要構件模型精細度表達B.0.1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砼結構)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B.0.1的規(guī)定。表B.0.1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砼結構)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外部裝飾(干掛石材)結構框架(樓梯)空間劃分(門)空間劃分(墻)結構框架(柱)結構框架(板)外部裝飾(干掛石材)結構框架(樓梯)空間劃分(門)空間劃分(墻)結構框架(柱)結構框架(板)相關構件均由建筑專業(yè)建立外部裝飾應為獨立構件,肌理通過填色、紋理填充表達。B.0.2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砼結構)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B.0.2的規(guī)定。表B.0.2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砼結構)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結構框架(樓板)結構框架(梁)外部裝飾(干掛石材)結構框架(樓梯)空間劃分(門)空間劃分(墻)結構框架(柱)結構框架(樓板)結構框架(樓板)結構框架(梁)外部裝飾(干掛石材)結構框架(樓梯)空間劃分(門)空間劃分(墻)結構框架(柱)結構框架(樓板)結構框架由結構專業(yè)建立結構框架只表達柱、板、主梁??臻g劃分由建筑專業(yè)建立。樓梯由建筑專業(yè)建立。相關構件不考慮優(yōu)先級。外部裝飾應為獨立構件,肌理通過填色、紋理填充表達。吊頂應由建筑或者裝飾專業(yè)建立。非幾何信息應包含各空間屬性信息。B.0.3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砼結構)主要構件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B.0.3的規(guī)定。表B.0.3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砼結構)主要構件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內部裝飾(樓梯飾面)結構框架(樓梯)內部裝飾(吊頂)結構框架(梁)外部裝飾(干掛石材)空間劃分(門)空間劃分(墻)結構框架(柱)結構框架(樓板)內部裝飾(樓梯飾面)結構框架(樓梯)內部裝飾(吊頂)結構框架(梁)外部裝飾(干掛石材)空間劃分(門)空間劃分(墻)結構框架(柱)結構框架(樓板)結構框架由結構專業(yè)建立結構框架表達柱、板、主、次梁。空間劃分由建筑專業(yè)建立。樓梯結構由結構專業(yè)建立。樓梯飾面由建筑或裝飾專業(yè)建立。相關構件不考慮優(yōu)先級。外部裝飾應為獨立構件,肌理通過填色、紋理填充表達。板、梁應該根據項目具體情況開設洞口。。吊頂應由建筑或者裝飾專業(yè)建立非幾何信息應包含各空間屬性信息。B.0.4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砼結構)主要構件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B.0.4的規(guī)定。表B.0.4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砼結構)主要構件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內部裝飾(樓梯飾面)內部裝飾(板裝飾)空間劃分(構造柱及圈梁)空間劃分(墻)內部裝飾(吊頂)結構框架(梁)外部裝飾(干掛石材)結構框架(樓梯)結構框架(柱)結構框架(樓板)內部裝飾(樓梯飾面)內部裝飾(板裝飾)空間劃分(構造柱及圈梁)空間劃分(墻)內部裝飾(吊頂)結構框架(梁)外部裝飾(干掛石材)結構框架(樓梯)結構框架(柱)結構框架(樓板)結構框架由結構專業(yè)建立。結構框架表達柱、板、主、次梁??臻g劃分由建筑專業(yè)建立。樓梯結構由結構專業(yè)建立,應表達表達出梯梁、梯柱。樓梯飾面由建筑或裝飾專業(yè)建立。相關構件不考慮優(yōu)先級。外部裝飾應為獨立構件,預埋件、主要支撐構件、石材應分別表達。各構件應該根據項目具體情況開設洞口。吊頂應由建筑或者裝飾專業(yè)建立。構件之間應該體現(xiàn)優(yōu)先級(模型之間的扣減,如墻體只砌筑至梁底)。非幾何信息應包含各空間屬性信息,應包含運維應用中資產管理涉及的家具、家電等屬性信息。附錄C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鋼結構)主要構件模型精細度表達

C.0.1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鋼結構)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C.0.1的規(guī)定。表C.0.1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鋼結構)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鋼柱鋼柱相關構件均由建筑專業(yè)建立。外部裝飾應為獨立構件,肌理通過填色、紋理填充表達。

C.0.2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鋼結構)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C.0.2的規(guī)定。表C.0.2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鋼結構)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剛主梁鋼柱剛主梁鋼柱結構框架由結構專業(yè)建立。結構框架只表達鋼柱、鋼主梁??臻g劃分由建筑專業(yè)建立。。相關構件不考慮優(yōu)先級外部裝飾應為獨立構件,肌理通過填色、紋理填充表達。非幾何信息應包含各空間屬性信息。

C.0.3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鋼結構)主要構件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C.0.3的規(guī)定。表C.0.3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鋼結構)主要構件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鋼支撐鋼次梁鋼主梁鋼柱鋼支撐鋼次梁鋼主梁鋼柱結構框架由結構專業(yè)建立。結構框架表達鋼柱、鋼主次梁、鋼支撐。空間劃分由建筑專業(yè)建立。。相關構件不考慮優(yōu)先級外部裝飾應為獨立構件,肌理通過填色、紋理填充表達。板、梁應該根據項目具體情況開設洞口。非幾何信息應包含各空間屬性信息。

C.0.4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鋼結構)主要構件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C.0.4的規(guī)定。表C.0.4結構框架、空間劃分、內部裝飾、外部裝飾(鋼結構)主要構件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鋼支撐鋼柱樓梯結構鋼主梁鋼主梁鋼支撐鋼柱樓梯結構鋼主梁鋼主梁結構框架由結構專業(yè)建立。結構框架表達鋼柱、鋼主次梁、鋼支撐。空間劃分由建筑專業(yè)建立。樓梯結構由結構專業(yè)建立。樓梯飾面由建筑或裝飾專業(yè)建立。相關構件不考慮優(yōu)先級。外部裝飾應為獨立構件,預埋件、主要支撐構件、石材應分別表達。各構件應該根據項目具體情況開設洞口。構件之間應該體現(xiàn)優(yōu)先級(模型之間的扣減)。非幾何信息應包含各空間屬性信息,應包含運維應用中資產管理涉及的家具、家電等屬性信息。

附錄D機電專業(yè)主要構件模型精細度表達D.0.1機電專業(yè)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D.0.1的規(guī)定。表D.0.1機電專業(yè)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風管水管風管水管水管由給排水專業(yè)建立。風管由暖通專業(yè)建立。只表達主管線。D.0.2機電專業(yè)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D.0.2的規(guī)定。表D.0.2機電專業(yè)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風管橋架水管風管橋架水管水管由給排水專業(yè)建立。風管由暖通專業(yè)建立。橋架由電氣專業(yè)建立。只表達主管線。非幾何信息應包含各管道模型的系統(tǒng)、尺寸、材質等屬性信息。D.0.3機電專業(yè)主要構件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D.0.3的規(guī)定。表D.0.3機電專業(yè)主要構件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風管管件橋架配件暖通設備風管給排水設備橋架管線翻彎水管水管管件風管管件橋架配件暖通設備風管給排水設備橋架管線翻彎水管水管管件水管、水管管件、給排水設備由給排水專業(yè)建立。風管、風管管件、暖通設備由暖通專業(yè)建立。橋架、橋架配件由電氣專業(yè)建立。需表達主管線以及支管(DN50以上)。管線碰撞處需避讓。非幾何信息應包含各管道、管件、設備等構件模型的系統(tǒng)、尺寸、材質等屬性信息。D.0.4機電專業(yè)主要構件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D.0.4的規(guī)定。表D.0.4機電專業(yè)主要構件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支吊架噴淋支管

(包括噴頭)橋架電氣設備管線翻彎風管末端風管管件風管附件管道附件管道末端暖通設備給排水設備橋架配件風管水管水管管件支吊架噴淋支管

(包括噴頭)橋架電氣設備管線翻彎風管末端風管管件風管附件管道附件管道末端暖通設備給排水設備橋架配件風管水管水管管件水管、水管管件、給排水設備、管道附件、管道末端由給排水專業(yè)建立。風管、風管管件、暖通設備、風管附件、風管末端由暖通專業(yè)建立。橋架、橋架配件、電氣設備由電氣專業(yè)建立。支吊架由機電專業(yè)建立、土建專業(yè)復核。需表達主管線以及支管。需表達噴淋支管以及噴頭。管線碰撞處需避讓。非幾何信息應包含各管道、管件、管件末端、設備等構件模型的系統(tǒng)、生產加工、尺寸、材質等屬性信息。附錄E場地主要構件模型精細度表達

E.0.1場地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E.0.1的規(guī)定。表E.0.1場地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廣場道路鋪面廣場道路鋪面相關構件由建筑專業(yè)建立。E.0.2場地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E.0.2的規(guī)定。表E.0.2場地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地形廣場道路鋪面地形廣場道路鋪面相關構件均由建筑專業(yè)建立包括地形、道路鋪面、停車場路面、廣場、草坪。相關構件不考慮優(yōu)先級。

E.0.3場地主要構件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E.0.3的規(guī)定。表E.0.3場地主要構件LOD3.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種植配件道路照明草坪廣場道路鋪面種植配件道路照明草坪廣場道路鋪面相關構件均由建筑專業(yè)建立,包括地形、道路鋪面、停車場路面、廣場、草坪。需具體表達道路照明、停車場照明、人行道、種植配件、園林景觀附屬物。E.0.4場地主要構件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E.0.4的規(guī)定。表E.0.4場地主要構件LOD4.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種植配件道路照明廣場草坪道路鋪面種植配件道路照明廣場草坪道路鋪面相關構件均由建筑專業(yè)建立,包括地形、道路鋪面、停車場路面、廣場、草坪。需具體表達道路照明、停車場照明、人行道、種植配件、園林景觀附屬物。附錄F裝修專業(yè)主要構件模型精細度表達

F.0.1裝修專業(yè)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F.0.1的規(guī)定。表F.0.1裝修專業(yè)主要構件LOD1.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墻面裝修頂棚裝修墻面裝修頂棚裝修相關構件由建筑專業(yè)建立。F.0.2裝修專業(yè)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應符合表F.0.2的規(guī)定。表F.0.2裝修專業(yè)主要構件LOD2.0模型精細度表達模型表達說明電氣線路地面裝修墻面裝修頂棚裝修電氣線路地面裝修墻面裝修頂棚裝修相關構件均由建筑專業(yè)建立,包括頂棚、墻面、地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