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黃沙坪鉛鋅礦床實習文獻讀書筆記_第1頁
湖南黃沙坪鉛鋅礦床實習文獻讀書筆記_第2頁
湖南黃沙坪鉛鋅礦床實習文獻讀書筆記_第3頁
湖南黃沙坪鉛鋅礦床實習文獻讀書筆記_第4頁
湖南黃沙坪鉛鋅礦床實習文獻讀書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湖南黃沙坪鉛鋅礦床實習文獻讀書筆記1.《湖南桂陽發(fā)現(xiàn)大型金屬礦藏》文章出處:《國外金屬礦選集》2008年10月讀書筆記:一座沉睡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黃沙坪鉛鋅礦500m深處的新的大型鉛鋅礦和鎢鉬多金屬礦,最近被該省地礦局地質工作者勘查發(fā)現(xiàn)。中國地調局和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專家評審預測:發(fā)現(xiàn)的鉛鋅礦遠景儲量136萬t以上,可延長老礦山開采年限20年;發(fā)現(xiàn)的鎢鉬多金屬礦床,可供開采50年以上。整個找礦成果相當于找到了已發(fā)現(xiàn)的黃沙坪礦礦產儲量3倍甚至更多的礦藏,潛在經濟價值達150億元。黃沙坪鉛鋅礦是1967年投產的鉛鋅骨干礦山,居國內鉛鋅生產礦山第七位。為解決該礦山鉛鋅礦石后續(xù)資源嚴重不足問題,從2007年開始,省地礦局湘南地質勘察院充分利用原有地質資料和礦山長期探采成果,在地質資料二次開發(fā)的基礎上,通過鉆探施工、坑道調查、地質編錄、取樣測試及綜合分析研究,在確定的4個找礦靶區(qū)實現(xiàn)了接替資源勘查的重大突破。新發(fā)現(xiàn)的遠景鉛鋅礦,其鉛和鋅平均品位分別為3·02%和6·41%。發(fā)現(xiàn)的鐵鎢鉬多金屬礦床,有三氧化鎢8·8萬t,平均品位為0·32%;鉬3·5萬t,平均品位為0·092%;鐵礦石1880萬t,平均品位為15·38%。日前,找礦成果已得到國土資源部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辦公室認定。目前,更深部的資源找礦還在進一步進行中。2.《湖南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討論》文章出處:《資源論壇》第5卷第四期作者:陳小文伍建柏息朝莊讀書筆記湖南黃沙坪地層與構造礦區(qū)出露的地層主要有泥盆系上統(tǒng)錫礦山組,石炭系下統(tǒng)陡嶺坳組、石磴子組、測水組、梓門橋組.其中石磴子組中厚層生物碎屑灰?guī)r與薄層灰?guī)r化學性質活潑,極有利于熱液交代作用進行,尤其是當孔隙度小的測水組砂頁巖和石英斑巖覆蓋在灰?guī)r之上構成屏蔽層時,使上升的成礦氣液不易逃逸,更能充分的與下伏灰?guī)r滲濾交代形成厚大的鈣質矽卡巖,形成以白鎢礦為主的矽卡巖型鎢鉬多金屬礦床.礦區(qū)構造骨架是由一系列近南北向的復式褶皺和逆沖斷層構成.桂陽復式背斜中的次級倒轉褶皺及走向北北東的逆斷裂與北西西向的橫斷層復合成的“井”字形構造格架控制本區(qū)鉛鋅礦床的定位.斷裂構造與巖體侵入接觸帶構造的復合部位常是形成富礦體的重要空間.當成礦巖體接觸帶凹陷部位疊加斷裂構造時,易形成規(guī)模較大,礦石質量較好的鎢鉬多金屬礦體。3.《湖南桂陽縣黃沙坪鉛鋅礦區(qū)巖石節(jié)理特征及其地質意義》文章出處:《礦產與地質》第21卷第5期作者:韋德貴賀靈龐保成胡云滬等讀書筆記礦區(qū)地質概況礦區(qū)位于南嶺緯向構造帶中段北緣,耒(陽)—臨成EW向基底構造層,上泥盆統(tǒng)—石炭系組成SN向構造蓋層。區(qū)內構造極為發(fā)育,它由一系列復式褶皺和逆沖斷層組成,呈SN向延伸,褶皺軸面向E傾。除區(qū)域外圍香花嶺和四洲山一帶有前泥盆系淺變質巖出露外,區(qū)域地層主要為上泥盆系至石炭統(tǒng)的淺海相碳酸鹽巖建造,夾少量海陸交互相砂頁巖、碎屑巖建造。上泥盆統(tǒng)主要有佘田橋組(D3s)白云質灰?guī)r夾薄層泥質灰?guī)r和錫礦山組(D3x)白云質灰?guī)r夾薄層砂巖;石炭系主要有下石炭統(tǒng)孟公坳組(C1m)灰?guī)r、石磴子組(C1sh)灰?guī)r、測水組(C1c)砂頁巖、及梓門橋組(C區(qū)域受印支期至燕山期構造運動的強烈影響,致使SN向構造系和NE與NNE向構造系在礦區(qū)均有明顯的反映。由于多期次、多階段、旋回性構造運動的干擾、破壞與疊加改造,使得礦區(qū)構造十分復雜,節(jié)理極為發(fā)育,這為后期成巖、成礦作用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成礦環(huán)境。礦區(qū)SN向構造主要有F1、F2、F3等,NE向構造主要有F5等,近EW向構造有F0、F6、F9等。F1斷層:位于礦區(qū)西部,延長數(shù)十公里,延深700m以上,走向為350°~10°,傾向E,傾角為35°~60°,上盤上升,最大斷距可達200m,一般數(shù)十米。斷層破碎帶一般較窄小,呈擠壓特征,為一逆斷層,有石英斑巖沿其上盤侵位,花斑巖沿其下盤侵位。F2斷層:位于礦區(qū)東部,走向為350°~0°,傾向E,傾角為35°~80°,為一上盤上升的緊閉逆掩斷層。F3斷層:由F1、F2斷層之間的多條斷裂組成,連續(xù)性差,走向變化大,且往往表現(xiàn)為厚度達1~10m的斷裂破碎帶,并填充大量的灰?guī)r、斑巖及礦體的角礫。F5斷層:位于礦區(qū)東南部,走向為30°左右,傾向SE,傾角為60°左右,斷層帶內出現(xiàn)擠壓片理、灰?guī)r透鏡體和糜棱巖化,上盤上升。屬逆斷層。F0斷層:分布于礦區(qū)南部,總體走向為80°~87°,傾向N,傾角為76°,斷層面波狀起伏,沿斷層面充填有54#英安斑巖體,斷層兩側地層出露情況表明,此斷層為正斷層。F6斷層:位于觀音打座山附近,走向為100°~115°,傾向NNE,傾角大于75°,與F1斷層交匯處是51#石英斑巖體的侵入通道。斷層帶內存在許多棱角分明的圍巖角礫,這說明其為張性的正斷層。F9斷層:分布于礦區(qū)北部,總體走向為EW向,沿斷層充填有65#英安斑巖體,屬正斷層。4.《湖南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討論》文章出處:《資源論壇》第5卷第四期作者:陳小文伍建柏息朝莊讀書筆記成礦地質背景黃沙坪鉛鋅礦區(qū)出露泥盆系上統(tǒng)和石炭系下統(tǒng)。主要容礦地層為石炭系下統(tǒng)石磴子組不純灰?guī)r,次為測水組砂頁巖、梓門橋組白云巖。石磴子組灰?guī)r與其上覆的測水組砂頁巖為一套于成礦十分有利的巖性組合。礦床受SN向寶嶺倒轉背斜和觀音打座倒轉背斜的控制,同時亦受近SN向和近EW向兩組斷裂所圍限的“井”字形圈閉空間的控制。NNE向F1、F2斷裂帶的次級斷裂為主要控礦容礦構造。次級容礦構造有:NW向、NE向斷裂、背斜虛脫空間,巖體接觸破碎帶,層間破碎帶。黃沙坪鉛鋅礦礦區(qū)范圍內已發(fā)現(xiàn)的巖漿巖有:英安斑巖、石英斑巖、花崗斑巖、花斑巖、微粒花崗巖及細?;◢弾r、花崗斑巖和花斑巖為隱伏巖體。礦床成因礦區(qū)出露的地層主要有泥盆系上統(tǒng)錫礦山組,石炭系下統(tǒng)陡嶺坳組、石磴子組、測水組、梓門橋組.其中石磴子組中厚層生物碎屑灰?guī)r與薄層灰?guī)r化學性質活潑,極有利于熱液交代作用進行,尤其是當孔隙度小的測水組砂頁巖和石英斑巖覆蓋在灰?guī)r之上構成屏蔽層時,使上升的成礦氣液不易逃逸,更能充分的與下伏灰?guī)r滲濾交代形成厚大的鈣質矽卡巖,形成以白鎢礦為主的矽卡巖型鎢鉬多金屬礦床.礦區(qū)構造骨架是由一系列近南北向的復式褶皺和逆沖斷層構成.桂陽復式背斜中的次級倒轉褶皺及走向北北東的逆斷裂與北西西向的橫斷層復合成的“井”字形構造格架控制本區(qū)鉛鋅礦床的定位.斷裂構造與巖體侵入接觸帶構造的復合部位常是形成富礦體的重要空間.當成礦巖體接觸帶凹陷部位疊加斷裂構造時,易形成規(guī)模較大,礦石質量較好的鎢鉬多金屬礦體。5.《湖南黃沙坪鉛鋅礦多金屬礦床構造控礦特征及成礦淺析》文章出處:《大地構造與成礦學》第21卷第4期作者:李石錦讀書筆記成礦地質背景礦區(qū)位于東南地洼區(qū),贛桂地洼系、來陽地彎南端。南北向構造系位。該區(qū)經歷了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印支運動、燕山運動為主的多次北北東向的構造一巖漿活動帶。成礦區(qū)內斷裂構造、褶皺發(fā)育,具有良好區(qū)東西兩側為北東向斷裂,南北兩端為近東西向斷裂所截,組成了一個塊內為巖漿所充填,其邊緣為不同方向斷裂褶皺的迭加而形成破碎帶。成為熱源、水源、礦源活化轉移、儲存有利的良好空間。區(qū)內含礦地層主要為石炭系下統(tǒng)、石瞪子組灰?guī)r和測水組砂頁巖。區(qū)內巖漿活動屬于酸性、中酸性淺成侵入體。主要巖性有石英斑巖、花斑巖、英安斑巖。巖體中主要成礦元素含量比較高。具有明顯的富集元素有銅、鉛、鋅、鑰、鐵等元素,較為富集元素有鎢、錫、銀等元素。表明區(qū)內巖漿巖可提供熱源和礦源,成為有利的成礦母巖與圍巖。礦床基本特征黃沙坪鉛、鋅礦為一大型綜合性多金屬礦床。該礦床是包括花崗質巖漿作用在內的再造-富集型和迭加一富化型的多因復成礦床。主要包括矽卡巖型、熱液充填交代型、層間破碎帶、斑巖浸染型的礦體。礦體分布在空間上與地洼劇烈期(燕山期)淺成斑巖體密切有關。礦體規(guī)模形態(tài)、產狀主要受斑巖體、圍巖巖性及各階段應力作用所成次級構造控制。礦床呈脈狀、透鏡狀、似層狀或其它不規(guī)則狀產出,沿走向最大長度600m,一般200~400m,厚度大者達30m,一般在4一10m6.《湖南桂陽黃沙坪鉛鋅礦床礦物流體包裹體研究及礦床成因討論》文章出處:《礦物學報》1986年3月第6卷第一期作者:李裕祖讀書筆記:成礦作用過程及礦床成因討論近十年來,高溫高壓實驗、熔融和沸騰包裹體研究提供的資料說明,隨溫度降低,巖漿熔融體內物質的對流遷移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在重力場作用下,由下向上巖漿體內揮發(fā)性組分增加,在一定深度條件下達到飽和溶解度,即發(fā)生蒸餾作用。另一方面,隨著巖漿結晶作用的進行,大量無水礦物首先晶出,在熔體中逐漸富集水分,產生蒸氣相—主要是水、各種揮發(fā)份及其攜帶的成礦元素,即所謂第二沸騰點現(xiàn)象。隨著過程的自發(fā)進行,蒸氣相日趨增多形成巖漿房,巖漿房內壓力超過外壓時,或構造作用發(fā)生,壓力瞬間釋放,發(fā)生沸騰,蒸氣相與流體相(巖漿熔融體及含礦鹵水等)的平衡遭到破壞,就在巖體頂部或其邊緣接觸帶產生蝕變交代和成礦作用。前述鉛鋅階段A,B組合中有沸騰包裹體存在,這不僅提供了該礦床熱液成因的證據,而且表明A,B組合就是在沸騰條件下,從37一25wt%NaCI鹽水溶液中沉淀的。A,B組合形成之后,隨溫度降低,繼而從中鹽度的含礦溶液中沉淀出C型組合。溫度繼續(xù)下降,殘留的少量含礦溶液經過地下水的稀釋,充填于裂隙中,最后形成了D型組合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該礦床的形成,巖漿熱液提供的成礦物質和熱動力條件是決定性的,即是晚期有少量的成礦物質來自圍巖地層也是極其次要的。7.《湖南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討論》文章出處:《資源論壇》第5卷第四期作者:陳小文伍建柏息朝莊讀書筆記:礦床成因黃沙坪鉛鋅礦成因比較復雜,歷來有比較多的爭議,代表性觀點有矽卡巖型礦床成因論、巖漿熱液型礦床成因論從礦床所表現(xiàn)出的各方面特征來分析,黃沙坪礦床近礦圍巖中鉛鋅有明顯的預富集,局部形成了礦源層或礦胚,燕山期巖漿熱液疊加成礦作用明顯,屬典型的以巖漿熱液成礦作用為主導的多因復成礦床。礦化分帶由于成礦期、成礦階段不同,礦床(田)中存在多種礦化類型,黃沙坪礦區(qū)的礦化分帶特征明顯。以30l#和304#隱伏巖體為中心,由內向外礦化具明顯分帶,大致可分為4帶:①矽卡巖型磁鐵礦—白鎢礦—輝鉬礦—輝鉍礦帶,該帶以高溫組合為主。定位于小巖體接觸帶,嚴格受小巖體與灰?guī)r的接觸帶控制,礦體主要產于花崗斑巖頂部接觸帶矽卡巖中,少數(shù)產于巖體凹部矽卡巖中距巖體約150m范圍內。礦物組成有垂直變化現(xiàn)象,下部主要為鎢鉬礦體,向上逐步過渡為鐵錫礦體為主,并出現(xiàn)相互穿插現(xiàn)象。礦石以條紋狀、浸染狀構造為主,本帶鉛鋅礦極少。②矽卡巖型鐵閃鋅礦—毒砂—磁黃鐵礦—黃銅礦帶,該帶中以中—高溫組合為主。主要分布于矽卡巖外帶和矽卡巖化大理巖的斷裂破碎帶中,距巖體100~200m范圍內。主要礦石類型為矽卡巖黃銅礦、鐵閃鋅礦、磁黃鐵礦、閃鋅礦硫鐵礦礦石、毒砂礦石,部分為矽卡巖型鎢鉬礦石。以塊狀構造為主,Pb/Zn<0.1。③熱液交代—充填型鉛鋅礦,為本區(qū)最重要的礦化類型,是“黃沙坪式”鉛鋅礦的典型代表。該帶以中溫組合為主,主要分布于巖體接觸帶大理巖化灰?guī)r及其附近的結晶灰?guī)r中,距巖體大約100~500m范圍內。主要沿SN向、NE向推覆斷裂及其伴生的斷裂破碎帶交代—充填成礦,特別是在測水組和隱爆角礫巖組成的遮擋層下面的背斜核部常聚集形成厚大礦體。主要礦石類型有鐵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礦石、毒砂礦石和含銀、錫的方鉛礦、閃鋅礦、磁鐵礦礦石。礦石構造以致密塊狀為主,鉛鋅礦化最強,Pb/Zn大約在0.7左右。④方鉛礦—閃鋅礦—銀礦物—方解石帶,該帶以中—低溫組合為主,主要分布于離巖體較遠的結晶灰?guī)r中,距巖體大約350~1000m范圍內。一般沿灰?guī)r裂隙和破碎帶充填(交代)形成脈狀、浸染狀鉛鋅銻礦化,局部有銀的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小礦體。礦石構造以脈狀為主,銀礦物以獨立形式存在,且品位在30g∕t左右。上述4類礦體中,①、②類與花崗斑巖關系密切,③類由花斑巖控制,④類分散在石英斑巖中。更有意義的是各礦區(qū)的近圍均有氧化錳礦的存在,表明由成礦巖體向外,反映出由高溫氣化熱液矽卡巖型Fe、Sn、W、Cu、Bi礦床→中溫熱液Cu、Pb、Zn礦床→中低溫Pb、Zn、Ag礦床→氧化錳礦床的極其明顯的正向分帶性特征。8.《湖南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鉛、硫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文章出處:《地球學報》2009年2月第三十卷第一期作者:息朝莊,戴塔根,劉悟輝讀書筆記: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是湘南的代表性礦床之一,礦床受SN向寶嶺倒轉背斜和觀音打座倒轉背斜的控制,賦存圍巖以花崗斑巖與石英斑巖為主,礦石以鉛鋅硫化物礦石為主,對該礦床S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值為?2.2‰~17.2‰。礦石Pb同位素組成206Pb/204Pb為17.893~18.772;207Pb/204Pb為15.580~16.045;208Pb/204Pb為38.490~41.560。研究表明,該礦床的硫源可能是巖漿來源與海水(地層)硫混合作用形成;礦床中異常鉛礦化的鉛是巖源來源。9.《湖南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討論》文章出處:《資源論壇》第5卷第四期作者:陳小文伍建柏息朝莊讀書筆記湖南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巖漿侵入形成熱場,同時發(fā)生分異形成結晶外殼和內部熔漿及其匯聚于上部富含揮發(fā)分的巖漿水熱液.它們在內壓大于外壓時,使原已封閉的構造重新開啟,形成裂隙帶、熱水帶取成礦物質沿斷裂帶運移.當含礦熱水溶液運移到巖體頂部、邊部接觸帶及旁側時,高度礦化的熱液和化學性質活潑的石磴子組灰?guī)r等發(fā)生接觸交代作用,形成圍繞巖體和沿斷裂帶分布的以石榴石、鈣鐵輝石為主的簡單矽卡巖,帶入的成礦物質迅速沉淀,導致成礦組分分異較差、結晶粒度細,礦化較均勻的上部鐵錫鉍為主,下部鐵鎢鉬為主的礦帶(成礦溫度為300~400℃矽卡巖等蝕變圍巖上,使原有的礦化體增富,形成鎢鉬礦體,鐵鎢鉬礦體(成礦溫度250~300℃斷裂交代充填成礦(成礦溫度大約在100~250℃區(qū)內各類型礦床(體)是一組有著相同物質來源,成礦時間略有先后,成礦環(huán)境略有不同的同源異化礦床(圖2).花斑巖與花崗斑巖兩個與成礦有關的巖體是同源,在不同部位、不同構造條件下產出的一類“巖突”型侵入體,其深部應存在共同的、巖類相似的、能夠連續(xù)提供大量成礦物質來源的花崗巖類“巖基”或規(guī)模較大的巖株.由于成礦期、成礦階段的不同,區(qū)內不同類型的礦床具有明顯的分帶特征:以隱伏的成礦小巖體為中心,由內向外依次為:矽卡巖型Fe、Sn、W、Mo礦、矽卡巖型Cu、Pb、Zn礦、熱液交代-充填Pb、Zn礦和Pb、Zn、Sb礦化帶.10.《黃沙坪礦田銅礦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文章出處:《湖南有色金屬》2001年第17卷第3期作者:曾志雄讀書筆記礦質來源礦區(qū)各斑巖體均形成于距今140-160Ma期間;石英斑巖出露地表,花斑巖賦存較深部位,二者呈現(xiàn)過渡關系,據此可認為石英斑巖、花斑巖為同源同期不同次(相)侵入的產物。礦區(qū)三種類型銅礦體,在空間分布明顯受51#,52#石英斑巖體、花斑巖體制約。測水組地層中的銅礦體、斑巖中銅礦體與8$?巖體下部接觸帶的矽卡巖型銅礦體均有迭加復合現(xiàn)象;各類型銅礦體,僅是由于構造空間和圍巖介質的不同使礦體形態(tài)、礦石結構構造及礦物共生組合方面有差異,因此可以認為,礦區(qū)三類型銅礦是成因上有密切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是由同一含礦熱液同一成礦作用在不同的空間受不同的圍巖介質和局部控礦構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三位一體銅礦”系列。另外,各類型銅礦體的硫同位素分析計算結果,表明硫離散度小,硫源具巖漿特點;礦體中鉍、銀、錫、鉛、鋅等伴生元素與巖體中這些元素的較高含量有較好的一致性;圍繞巖、礦體接觸帶向外,出現(xiàn)矽卡巖型銅礦體、磁鐵礦體-熱液充填交代型銅鉛鋅礦體-鉛鋅礦體的分帶規(guī)律,故礦質主要源自地殼深部的同熔型超淺成鈣堿性系列的石英斑巖、花斑巖。成礦作用初步分析區(qū)內各類型銅礦體是在巖漿侵入—圍巖熱變質重結晶基礎上通過熱液作用形成。石英斑巖、花斑巖侵入的巖漿晚期自變質階段。此階段除少量黃鐵礦在巖石裂隙中沉淀外,還有強烈的堿質交代作用導致巖石中銅、鉛、鋅等組分活化轉移。氣成-熱液期早晚矽卡巖階段,形成矽卡巖及含鎢、錫、鉍、鉬磁鐵礦體。石英-絹云母-硫化物階段,是礦區(qū)鋅銅等金屬硫化物的成礦階段。11.《湖南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鉛、硫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文章出處:《地球學報》2009年2月第三十卷第一期作者:息朝莊,戴塔根,劉悟輝讀書筆記鉛、硫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圍巖蝕變特征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是湘南的代表性礦床之一,礦床受SN向寶嶺倒轉背斜和觀音打座倒轉背斜的控制,賦存圍巖以花崗斑巖與石英斑巖為主,礦石以鉛鋅硫化物礦石為主,對該礦床S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值為?2.2‰~17.2‰。礦石Pb同位素組成206Pb/204Pb為17.893~18.772;207Pb/204Pb為15.580~16.045;208Pb/204Pb為38.490~41.560。研究表明,該礦床的硫源可能是巖漿來源與海水(地層)硫混合作用形成;礦床中異常鉛礦化的鉛是巖源來源。礦區(qū)由于巖漿活動頻繁,構造類型復雜多變,圍巖的化學性質各異,加之成礦活動多次迭加,因此,本區(qū)近礦圍巖蝕變比較普遍,蝕變類型多,組合復雜,從高溫的鉀化(巖漿自變質作用)、矽卡巖化,到中低溫的螢石化、碳酸巖化和硅化都比較發(fā)育,其中與鉛鋅礦化關系最為密切為矽卡巖化、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和碳酸鹽化。12.《黃沙坪礦床礦物組合分帶規(guī)律研究》文章出處:《礦產與地質》1997年第十一卷第5期作者:鄧圣富讀書筆記礦物組成及共生組合特征本區(qū)礦床礦物種類繁多,從氣成→高溫→中、低溫各個階段的熱液礦物均可見到,共有100多種,金屬礦物除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等中溫硫化物外,常見的還有黃銅礦、磁黃鐵礦、磁鐵礦、毒砂、白鐵礦、輝銅礦、輝鉍礦等高溫硫化物、氧化物,脈石礦物中除有方解石、螢石、石英外,矽卡巖礦物在各礦床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產出,按礦床類型來分,礦物共生組合可分為如下4種基本類型:①磁鐵礦—巖類礦物組合,以磁鐵礦、鐵閃鋅礦、石榴石、透輝石、符山石、陽起石、綠簾石等為主;②鎢錫鉬鉍類礦物組合,以白鐵礦、輝鉬礦-輝鉍礦、錫石—鋅礦—毒砂—磁黃鐵礦等為主;③閃鋅礦-方鉛礦-硫鐵礦-石英類礦物組合,以閃鋅礦、黃鐵礦、膠白鐵礦、方鉛礦、黃鐵礦、石英、螢石等為主;④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碳酸鹽類礦物組合,以方鉛礦、閃鋅礦、碲化物、銀礦物以及方解石為主。根據礦物共生組合類型以及礦體成因特征,將本區(qū)礦石劃分為兩種類型:①矽卡巖類鎢錫鉬鉍鐵硫礦石,包含的主要礦物有矽卡巖礦物以及白鎢礦、錫石、輝銅礦、輝鉍礦、磁鐵礦等,也包含有一些黃銅礦、鐵閃鋅礦,此類礦體主要分布于礦區(qū)南部;②鉛鋅硫化物礦石,包含的主要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碲化物、銀礦物以及石英、方解石等,此類礦石主要分布于礦區(qū)中、北部和東部。13.《黃沙坪礦區(qū)巖漿巖及其控礦特征》文章出處:《礦產與地質》1996年第6期作者:鐘正春讀書筆記巖體形態(tài)產狀礦區(qū)內已發(fā)現(xiàn)的巖漿巖有:英安斑巖、石英斑巖、花崗斑巖、花斑巖、微?;◢弾r及細?;◢弾r等。(1)英安斑巖(επ):包括65號、76號、77號、54號四條巖脈及多個零星小巖體,均出露地表。其中65號沿F9侵位,77號和54號沿F0侵位,54號巖脈因受F3和F2影響,南部出現(xiàn)多個巖枝,76號沿F8侵位。這些巖脈大致呈EW向分布,零星小巖體則沿F4分布。這些巖體都沒有工程控制其延深,一般認為它們均大致直立。(2)石英斑巖(λπ):包括51號、52號兩巖株,它們出露地表,形成山峰(寶嶺,觀音打座),出露面積分別為0.23km2和0.29km2公里,平面上較圓,立體形態(tài)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52號巖體南部273中段以下有多個枝,51號巖體北部200m以下也有一巖枝。(3)花崗斑巖(γπ):即301隱伏巖體,分布于礦區(qū)南部,其頂端位于標高320m,平面上大致呈橢圓形,南北長而東西短,平面面積小于0.1km2。到0m標高以下形態(tài)較復雜,其東部產生兩個巖枝,并與石英斑巖及花斑巖相連,構成復式巖體。(4)花斑巖(ρπ):包括北部304-1和南部304-2兩隱伏巖體,304-1最高侵位50m,形態(tài)大致為橢圓形,平面面積小于0.1km2,深部出現(xiàn)巖枝。304-2最高侵位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