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讀書學習類文言文閱讀(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B/3F/wKhkFmaWOC6AZt6QAAHE_k5x-eg565.jpg)
![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讀書學習類文言文閱讀(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B/3F/wKhkFmaWOC6AZt6QAAHE_k5x-eg5652.jpg)
![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讀書學習類文言文閱讀(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B/3F/wKhkFmaWOC6AZt6QAAHE_k5x-eg5653.jpg)
![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讀書學習類文言文閱讀(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B/3F/wKhkFmaWOC6AZt6QAAHE_k5x-eg5654.jpg)
![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讀書學習類文言文閱讀(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B/3F/wKhkFmaWOC6AZt6QAAHE_k5x-eg56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讀書學習類文言文閱讀一.【初中篇目與梳理】《〈論語〉十二章》《雖有嘉肴》《孫權勸學》《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目事件或內容道理語言特點送東陽馬生序回憶借書而讀和外出求學的“嗜學”以及艱苦的求學經歷,再轉到現(xiàn)實中寫“今天”太學生學習條件之優(yōu)越,引出“勸學”的主旨,勉勵馬生勤奮學習,有所成就。為學要勤奮好學、不怕艱苦、抵制誘惑、專心致學。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如自我評價謙卑,自稱“愚”;追憶往昔讀書艱難及讀書之樂,情感真摯?!墩撜Z》十二章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個人修養(yǎng)。學習、思考、志向、仁愛、寬恕、惜時。語錄體孫權勸學通過孫權勸學呂蒙讀書,大有長進的故事開卷有益—雖有佳肴列舉“學”與“教”所產生的“知不足”“知困”的兩種情境“教學相長”—北冥有魚鯤變?yōu)榇簌i,碩大無比,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志向高遠,善借風勢,從北海飛往南海形成壯麗景象。世間萬物都要有所依憑,沒有絕對自由的境界?!?【閱讀方法】第一步:通曉大意。通讀兩篇文言文,整體把握文段主要內容。明確文中的“人、事、物、理”。課外閱讀一般與課內閱讀在主題和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聯(lián)系。第二步:切片觀察。根據(jù)題目要求,將文中有關的片段分別切割出來,形成一個個小切片,對切片進行觀察。第三步:求同存異。
對比分析這些切片,比較它們在主題、人物、題材、手法、意義等方面的異同,進而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三、模式+例文山東中考以“課標+課外”的對比形式考查。共4-5小題,一般是10分左右。主要考點有:實詞解釋、虛詞意義及用法辨析選(擇題形式考查)、句子翻譯、劃分朗讀節(jié)奏、語段文意理解、課內外對比探究。另外,所選課標語段多為節(jié)選形式,長度在200~300字之間;課外語段長度在100~200字之間。例如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炯住坑嘤讜r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乙】范縝字子真,南鄉(xiāng)舞陰人也??b少孤貧,事母孝謹。年未弱冠聞沛國劉瓛①聚眾講說始往從之卓越不群而勤學,瓛甚奇之,親為之冠。在瓛門下積年,去來歸家,恒芒屩②布衣,徒行于路。瓛門多車馬貴游,縝在其門,聊無恥愧。既長,博通經術,尤精《三禮》?!咀ⅰ竣賱挘╤uán):南朝齊人。②芒屩(juē):草鞋。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所欲有甚于生者B.不敢出一言以復
而復問妻妾C.
恒芒屩布衣
人恒過D.
事母孝謹
事無大小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2)瓛甚奇之,親為之冠。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年未弱冠聞沛國劉瓛聚眾講說始往從之卓越不群而勤學4.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1)甲文中宋濂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求書之難和
之難。(2)乙文畫線句運用了
寫法,使范縝的形象更豐滿。(3)請分析甲乙兩文中的宋濂和范縝品質的異同。1.C都是“經常,常?!钡囊馑?。A.向;比B.回復,反駁;再,又D.侍奉;事情實詞推斷:在積累的基礎上,把握實詞規(guī)律,漢字從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推斷。推斷技巧:1.字形分析法,2.語境推斷法;3.聯(lián)想推斷法;4.結構推斷法;5.語法推斷法;6.通假推斷法;2.(1)抄寫(抄錄)完畢,跑著把書(它)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期限。(2)劉瓛認為他很奇特(認為他很不同尋?;驅λ械椒浅F嫣兀?,親自為他舉行加冠禮。3.
年未弱冠/聞沛國劉瓛聚眾講說/始往從之/卓越不群而勤學
4.(1)求師
(2)對比(3)共同點:勤奮(刻苦)不同點:宋濂誠信,尊師(恭敬、謙卑);范縝孝順,內心強大(精神強大、不攀比、獨得其樂、苦中作樂、意志堅定)。四【專題演練】(一)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題。(共11分)【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乙】黃干往見清江劉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遠器,時學非所以處于也。”因命受業(yè)朱熹。干家法嚴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時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臥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歸。干自見熹,夜不設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節(jié)選自《宋史·黃干傳》,有刪改)1.下面選項加點詞語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無從致書以觀上書諫寡人者奮筆疾書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故患有所不辟也防患未然C.執(zhí)策而臨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各執(zhí)己見D.未嘗稍降辭色征于色,發(fā)于聲色如死灰2.把【甲】文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3.文中“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是表現(xiàn)轉折關系的句子,試分析其在文章主旨的表達上的作用。(3分)4.請你用【乙】文中的一句話評價宋濂,并闡述理由。(4分)答案一、(11分)1.D(2分)A.“書籍”“文書,文件”“書寫”B.“擔心,憂慮”“禍患”“禍患”C.“拿著”“持、握”“堅持”D.臉色2.曾經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2分,關鍵詞:“趨”“叩問”,各1分。)3.宋濂說自己雖然愚笨,但最終仍能有所收獲,突出了學習時后天勤奮努力的重要性,深化了只要勤奮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獲的主旨。(3分,意思對即可)4.志堅思苦?!炯住课闹兴五ピ谔旌貎龅奶鞖饫铮殖鑱淼臅鴮W習;不惜走上百里路,只為求學于鄉(xiāng)之先達,我們都可以看出他的意志堅定、致思刻苦。(4分,描述詞語2分,原因2分。)(二)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題【甲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潯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zhí)馬鞍,倒立馳聘。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①而不能答,請洪仲,(關注微信公眾號:初一數(shù)學語文英語)洪仲深讓②之而不為報。永乃發(fā)憤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嘆:“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p>
1.解釋加點詞語①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語氣詞②見往事耳:了解③及魯肅過潯陽:等到④即更刮目相待:重新⑤肅遂拜蒙母:于是,就⑥唯傅修期耳:罷了
2.翻譯句子①蒙辭以軍中多務。呂蒙用軍中事務繁雜來推托。②卿言多務,孰若孤?你說事務繁雜,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哪里比得上我)
3.寫出出自甲文的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4.根據(jù)甲乙兩文內容,用自己的話回答下列問題。①呂蒙在短時間內才略驚人長進的原因是什么?呂蒙認清了學習的重要性,刻苦學習。②傅永為什么能夠“發(fā)憤讀書”?傅永遭叔父責備,受到刺激;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③呂蒙、傅永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點?他們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將(武人,武夫);認識到讀書意義后都能刻苦學習;都有了驚人長進。(三)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題【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雖有嘉肴》)【乙】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①,秋登②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選自《顏氏家訓》)【注】①華(huā):花。②登:進用,這里指摘取。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4分)(1)雖有至道(2)學學半(3)以補不足也
(4)但能說之也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弗食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故曰:教學相長也
故雖有名馬,濡辱于奴隸人之手C.古之學者為己何陋之有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獨行其道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2)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4.閱讀選文,回答下列問題。(4分)(1)【甲】文開篇用類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
,【乙】文開篇則用對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
。(2分)(2)請結合【乙】文用自己的話談談求學的真正意義。(2分)答案】1.(1)最好的道理(2)同“敩”,教導(3)彌補(4)只2.B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因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2)學習就像種樹一樣,春天可以觀賞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4.(1)重要性(重要)、目的(作用)(2)充實自己,彌補自身不足;推行主張,造福社會;涵養(yǎng)德行,以利于事。(四)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孫權勸學》)【乙】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彼焱劽伞>坪?,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①?”肅造次②應曰:“臨時施宜?!泵稍唬骸敖駯|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③定?”因為肅畫④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彼彀菝赡福Y友而別。(節(jié)選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有刪改)【注釋】
①虞:意料,預料。②造次:魯莽,輕率。③豫:同“預”,預先,事先。④畫:謀劃,籌劃。⑤拊:撫摸。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見往事耳
見:
(2)及魯肅過尋陽
及:
(3)肅意尚輕蒙
輕:
(4)遂往詣蒙
詣:
2.給【乙】文中劃線句斷句,用“/”在句中標出。(限劃2處)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像定?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蒙辭以軍中多務。(2)肅于是越席就之。4.閱讀【甲】【乙】兩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語填空。肅意尚輕蒙,只因蒙初不習文,學識淺薄,人稱“
”;后過尋陽,與蒙論議,得五策,不由對蒙“
”。5.【甲】【乙】兩文均以魯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對刻畫呂蒙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1、(1)了解,知曉(2)到,等到(3)輕視,看不起(4)拜訪
評分說明:每個0.5分,意對即可。
2、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
評分說明:每處1分,超過2處不給分。
3、(1)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托。
(2)魯肅于是越過自己的座位,靠近呂蒙。
評分說明:每句1分,第(1)句給分點為“辭”。第(2)句給分點為“就”。意對即可,酌情給分。
4、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答“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士別三日,應當刮目相待”,也可給1分。)
評分說明:答對一空給1分。
5、兩處均以魯肅的行為從側面表現(xiàn)了呂蒙才略的驚人。(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題。(12分)【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乙】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①。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shù)②也?!庇虚g③,曰:“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庇虚g,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錇槿艘病!庇虚g,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④然而長,眼如汪洋,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節(jié)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有改動)【注釋】①進:進展,這里指學習新的曲子。②數(shù):規(guī)律,這里指演奏的技巧。③有間:過了一段時間。④幾:同“頎”,頎長。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媵人持湯沃灌()(2)同舍生皆被綺繡()(3)可以益矣()(4)丘未得其志也()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足膚皸裂而不知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B.綴公卿之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C.未得其數(shù)也其真不知馬也D.有所穆然深思焉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2)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4.【甲】文中宋濂已經“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他為什么還說自己“未有所成”?宋濂苦學和孔子學琴的事跡,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啟示?(2分)1.(4分)(1)熱水(2)同“披”,披著,穿著(3)增加(4)志趣,意旨評分標準:每小題1分。共4分。2.(2分)D評分標準:選項正確,得2分。共2分。3.(4分)(1)因為心中有值得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2)除了周文王又有誰能夠作出這樣的樂曲呢!評分標準:(1)翻譯出因果復句且句意正確,得1分;關鍵詞“足”翻譯正確,得1分。共2分。(2)句意正確,得1分;關鍵詞“為此”翻譯正確,得1分。共2分。4.(2分)因為宋濂志在求學,不在為官,他認為自己的學問還沒有達到理想的境界,所以說“未有所成”,顯示了他謙遜的態(tài)度。啟示:要勤奮好學,鍥而不舍,精益求精,不斷追求更高的境界。評分標準:第一問答出宋濂求學的謙遜態(tài)度,得1分;第二問圍繞“勤奮好學”和“精益求精”,任答一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共2分。(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題。【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雖有嘉肴》)【乙】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①善而救其失者也。(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注釋】①長(zhǎng):生長,引申為發(fā)揚。1.選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A.弗食,不知其旨也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zhàn)》)B.雖有至道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C.人之學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D.然后能救其失也
燁然若神人(《送東陽馬生序》)2.請將選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3.選出斷句正確的一項A.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B.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C.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D.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4.根據(jù)選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①甲文論述的觀點是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②乙文中“教也者”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答案:1.A2.①所以學習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②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不足之處),傳授知識的老師必須了解。3.B4.①教學相長。②教師就是善于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生的缺點的人。(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題?!炯住侩m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逼浯酥^乎?(《雖有嘉肴》)【乙】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①,輮②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③,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④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注釋】①中(zhòng)繩:合乎拉直的墨線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③暴:通“曝”,曬干。④參:通“叁”,多次。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強也(
)(3)學不可以已(
)(4)故木受繩則直(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輮使之然也
輟耕之壟上B.不知其善也
則知明而行五過矣。C.雖有嘉肴
雖有槁暴D.學而不思則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3.翻譯下列句子(4分)⑴《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
⑵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4.甲文運用了類比的寫作手法,引出了闡述的論點
;乙文則開頭就提出了論點“學不可以已”,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2分)5.請聯(lián)系學習生活,談談你讀了這兩篇短文后的感受。(4分)
【答案】1.(4分,每小題1分)⑴甘美⑵勉勵⑶停止⑷所以,因此
2.(2分)C3.(4分,每小題2分)⑴《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票撬Y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冷。4.(2分)教學相長(也);比喻論證或舉例論證。5.(4分)要求:(1)提出觀點、看法(1分)(2)闡明理由(1分)(3)聯(lián)系學習生活,緊扣文章內容(2分)(八)比較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5題(10分,每小題2分)【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乙】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①決焉?(選自《孟涂文集》)【注釋】①奚:怎么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1)不知其旨也
旨: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君子之學必好問
好:
(4)舍問,其奚決焉
舍:
2請用“/”給【乙】文中畫線文字斷句,限劃兩處?!?分)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4.【甲】【乙】兩段文字的中心論點分別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
5.【甲】【乙】兩段文字的論證方法有哪些相同之處?(2分)
【答案】1.(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好:喜歡,喜愛(4)舍:放棄,舍棄2.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3.(1)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關鍵點:至、善,“雖”譯成“即使”不扣分)(2)喜歡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能好學。(關鍵點:好,判斷句〕4【甲】教學相長也。(1分)【乙】君子之學必好問。(1分)5.(1)兩段文字都用道理論證,層層推進,有很強的邏輯性;(1分)(2)兩段文字都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1分)【乙】參考譯文:君子學習一定要喜歡提問。提問和學習,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習就無法提出疑問,不提出疑問就無法增加知識。喜歡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能好學。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實踐;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jié);如果放棄了提問,怎樣解決呢?
(九)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1-5題。(共11分)【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逼浯酥^乎?
(選自《雖有嘉肴》)【乙】任末①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②不遠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③,削荊④為筆,刻樹枝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⑤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選自《拾遺記》,有刪改)【注釋】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荊: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點燃后可照明。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2分)(1)不知其旨也
旨:
(2)負笈不遠險阻
負: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讀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觀書有會/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凈衣易之4.對以上兩段選文相關知識的分析與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2分)A.【甲】文選自《札記·學記》。《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B.【甲】文開頭以“嘉肴”與“至道”做類比,指出了學習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觀點。最后又引用《兌命》中的話加以佐證。C.【甲】文主要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乙】文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D.【甲】文告訴我們教和學的關系。【乙】文強調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5.結合【甲】【乙】兩文中的內容,談談你在自主互助學習中的啟示?
(2分)
【答案】1.(1)旨:甘美
(2)負:背2.(1)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評分說明:(4分)每句2分,重點詞語“是故”“困”漏譯或錯譯扣1分。3.B
4.D5.示例:在自主學習中,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發(fā)揮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為小組增光添彩。在互助學習中,我在教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我們人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評分說明:(2分)圍繞兩文,言之有理即可。
(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節(jié)選自《禮記》)【乙】師川外甥奉議①:別來無一日不奉思②。春風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棄人事,盡心于學。前承示諭③:“自當用十年之功,養(yǎng)心探道。”每詠嘆此語,誠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學有要道,讀書須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見古人用心處,如此則不虛用功;又欲進道,須謝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讀書先凈室焚香,令心意不馳走,則言下理會。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識潁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節(jié)選自黃庭堅《與徐甥師川》)【注】①奉議;官名,即奉議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諭: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學習之外的各種貪戀。⑤半古之人:花費古人一半的工夫。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_____(3)誠能如是
是:___________________(4)令心意不馳走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甥性識/穎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B.甥性識穎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C.甥性識穎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D.甥性識/穎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3)必能屏棄人事,盡心于學。
4.甲、乙兩文都談到學習,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1.(1)味美(2)反思,反?。?)這,這樣(4)跑2.B
3.(1)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2)(你)一定能拋開人世間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學習上。4.①甲文側重論述學和教是相互促進的;②乙文強調學習要獨立思考,要專心致志。(十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題。(13分)【甲】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期末復習口算練習題一
- 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22.3特殊的平行四邊形5矩形和菱形聽評課記錄滬教版五四制
- 五年級德育工作計劃
- 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復習口算練習題
- 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咨詢項目合同范本
- 車棚搭建協(xié)議書范本
- 簽訂銷售合同范本
- 新建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餐飲商鋪品牌推廣租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協(xié)議書凈身出戶模板:婚姻終結財產分割規(guī)范
- 二零二五年度集團公司內部項目專項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題(公共基礎知識試題和答案)
- 低空飛行旅游觀光項目可行性實施報告
- 2024年版:煤礦用壓力罐設計與安裝合同
- 甲狀腺的科普宣教
- 《算法定價壟斷屬性問題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4200字
- 2024年04月浙江義烏農商銀行春季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涉密計算機保密培訓
- 2024年浙江省五校聯(lián)盟高考地理聯(lián)考試卷(3月份)
- 在線心理健康咨詢行業(yè)現(xiàn)狀分析及未來三至五年行業(yè)發(fā)展報告
- 電動三輪車購銷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