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12月段考試題_第1頁
江西省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12月段考試題_第2頁
江西省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12月段考試題_第3頁
江西省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12月段考試題_第4頁
江西省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12月段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3考試范圍:高考范圍,側重綱要總分:100分;時長:75分鐘卷Ⅰ選擇題(48分)一、選擇題(本卷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距今約4500年的陶寺古城,擁有宮城、宮殿建筑、高等級墓地、“天文臺”、祭天遺跡等;距今約4300年的陜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內外甕城、巨大墩臺等文化遺存。這說明新石器時代晚期(

)A.中華文明呈現統(tǒng)一性特征B.社會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C.區(qū)域經濟文化交流較頻繁 D.進入早期國家的形成時期2.據《唐會要》記載,針對居民突破坊墻侵街行為,自唐肅宗到唐穆宗期間政府多次發(fā)布敕文“坊或鼓未動先開,或夜已深猶未閉,致使街司巡檢人力難周,亦令奸盜之徒易為逃匿,故向街門戶,悉令閉塞,一切禁斷”。由此可知,唐朝中期(

)A.坊市分區(qū)制度逐步瓦解 B.城市治理趨于規(guī)范C.經濟發(fā)展沖擊管理制度 D.抑商政策有所松動3.兩宋時期,選拔縣令有兩種途徑:一為科舉,二為從基層選拔。一般進士高科可以直接授京官,擔任知縣;除此之外,其他人須從主簿、縣尉等做起,積累夠規(guī)定的資格,才能注授縣令職務。這反映出,兩宋(

)A.重視對縣級政權的建設 B.政治風氣日趨因循保守C.地方行政層級管理變化 D.進士高科享有政治特權4.《西游記》中的人物往往會將常言俗語作為自己的行為理由或行動準則,如孫悟空向東海龍王堅索兵器、披掛時口里冒出了“一客不犯二主”“走三家不如坐一家”等俗語,同時一直用“古人云”“常言道”為自己的行動提供理由。這反映了當時(

)A.古典小說的日益成熟 B.市民價值觀發(fā)生變化C.文學風格趨于世俗化 D.綱常禮教束縛被打破5.下表反映了1894—1897年清政府新設軍事工廠的概況,對此表格的解讀最為合理的是(

)廠名廠址開辦年份陜西機器制造局西安1894年奉天機器局沈陽1896年湖北軍火所武漢1896年河南機器局開封1897年新疆機器局迪化(今烏魯木齊)1897年A.洋務運動中軍事工業(yè)獲得新發(fā)展 B.國人普遍認識到國防近代化的重要性C.清政府邁出軍事近代化的第一步 D.甲午戰(zhàn)爭影響了中國軍事工業(yè)的布局6.1529年,浙江沿海一支戍軍暴動并參加海盜,派去的官員不能制止海外貿易或撲滅海盜;1531年,負責防務的御史被調走,但沒有任命接任的人。此后,地方官放任海外貿易,甚至有些官員為了利益,支持私人出海。這反映出,明代海外貿易中(

)A.統(tǒng)治集團對海禁政策的反思 B.政府海洋政策逐漸走向開放C.政治功能與經濟功能的博弈 D.中央對地方控制能力的削弱7.明清的鄉(xiāng)里調解協(xié)議由當事者雙方、調解人以及見證人共同“號押”,當事者雙方各執(zhí)一份作為憑證。文書具體寫明調解的內容和結果。這一方式(

)A.更有利于協(xié)調社會矛盾 B.增強了民眾的契約意識C.促進了政府權力的擴張 D.擴大了基層自治的權力8.下圖是1950—1953年中國財政收入及國防支出統(tǒng)計圖,圖中的數據變化(

)A.說明經濟緊張狀況未得到緩解 B.加快了鎮(zhèn)反剿匪工作的進程C.表明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建設正展開 D.適應了國際局勢變化的需要9.下表為1985年12月深圳蛇口工業(yè)區(qū)電腦公司部分職工工資表。表格反映了當時()職工工資應發(fā)工資基本職務浮動應付獨生子女工貼合計甲776460201—12213乙12313390346512363丙93.58460237.5—12249.5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B.對外開放取得較大成就C.“大鍋飯”分配方式逐漸被打破D.現代企業(yè)制度得到發(fā)展10.1993年1月,廣電部發(fā)布了《關于當前深化電影行業(yè)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規(guī)定:中影公司不再統(tǒng)管35毫米國產電影的發(fā)行工作,由制片廠與省或市級發(fā)行公司直接交易;允許國營電影制片廠同港、澳、臺電影公司合拍影片;電影票價具體由各地政府掌握。該文件的出臺(

)A.標志國營電影制片公司退出歷史舞臺 B.開啟了中國電影行業(yè)近代化進程C.順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D.導致中國電影獨立發(fā)展進程中斷11.羅馬共和國初期,貴族氏族共有61個,到公元前4世紀僅剩下24個。公元前5世紀,羅馬貴族和平民人口的比例大約為1:10,而到公元前3世紀,羅馬貴族與平民人口的比例約為1:20,貴族人口大約減少了一半。這些變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制度的建立 B.法律體系的完善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平民與貴族斗爭12.下表為近代不同時期英國地方行政立法簡表。年份與地方行政立法內容1688年政變至19世紀30年代地方行政機構保留一定自治特征1835年《市鎮(zhèn)法》排擠了教會及貴族勢力,基本實現市民自治1888年《郡議會法》郡議會日常工作由議會下設各委員會負責1894年《區(qū)、教區(qū)、鄉(xiāng)議會法》教區(qū)一切行政職能由民選議會管理據此可知,英國(

)A.中央與地方實行分權制衡 B.地方獨立性被逐漸削弱C.王權與教權力量此消彼長 D.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13.壟斷組織的產生推動資本主義加強殖民擴張,出現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一方面加劇了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把更多的亞、非及拉美國家納入資本主義體系。這樣一來,世界就聯(lián)結成一個在經濟上密切聯(lián)系的整體。材料側重表達工業(yè)革命(

)A.造成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結構重大變化B.促使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發(fā)生大變革C.推動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D.使世界各國的生產力實現極大的發(fā)展14.1917年12月6日,美國國務卿藍辛給駐俄大使弗蘭西斯致電:威爾遜總統(tǒng)期望美國代表拒絕所有同布爾什維克政府的直接聯(lián)系。12月15日,藍辛又通知美國駐歐洲各國、日本和泰國的外交代表,不要承認布爾什維克政府,也不要與該政府任命的俄方外交官員有直接的接觸。這可以用來說明(

)A.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艱難曲折 B.美國稱霸西方世界的野蠻行徑C.三年國內戰(zhàn)爭對俄國打擊沉重 D.蘇俄出現政治經濟危機的原因15.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華盛頓簽署《關于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同日,中英在重慶簽署《關于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中美、中英新約的簽署(

)A.廢除了除領事裁判權外英美在華特權 B.標志著中國與美英建立友好同盟關系C.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D.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進程16.賽博朋克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科幻小說運動,特點是關注高科技和低生活的結合,金融寡頭、財閥和跨國公司掌握高度發(fā)達的科學技術,底層人民毫無存在價值,骯臟的貧民窟與充滿科技感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由此可知賽博朋克(

)A.體現信息時代的思維特征 B.反映了人們對科技文明的反思C.對未來充滿了神秘的憧憬 D.剖析現代工業(yè)文明弊端的根源卷Ⅱ非選擇題(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民族記憶·抗戰(zhàn)精神材料一(1937年4月,紅軍指戰(zhàn)員鐘士燈致父母家書)原文摘錄:我在外,大家都是為著抗日的,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庭,為著自己的未(來)做事……現在說起到達北方,使用(實行)國共合作、釋放一切政治犯,聯(lián)合(了)許多抗日友軍,國家已經和平。材料二

在抗日戰(zhàn)爭進程中,中國人民鑄就了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不同地區(qū)共同傳承著中華民族留下的集體記憶。

(1)根據材料一、分析這封家書的史料價值。(4分)(2)根據材料二、請任選圖中兩處,圍繞“民族記憶·抗戰(zhàn)精神”,舉出一條與該記憶所蘊含歷史信息密切相關的重要史實,并加以闡釋。(8分)18.(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韓非“以法治國”思想的主要內容在于“立法”、“明法”、“任法”、“執(zhí)法”。所謂“立法”,君主是最高的立法者,立法不可朝令夕改且必須具有可行性,否則將會是空話,“明主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罰”“其法易為,故令行”。所謂“明法”,就是將設立的成文法令公布于天下。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法令之上,即使君主也不能背離法度進行治理?!叭畏ā本褪菍⒎ㄗ鳛槲ㄒ粶蕜t來判斷是非曲直與功過賞罰?!皥?zhí)法”就是將法一一貫徹。任法之妙,可以強國,可以利民,更重要的是可以尊君?!幾增脮暂x《韓非的“立法”“明法”與“任法”“執(zhí)法”》材料二

17世紀后半葉,英國思想家洛克提出了系統(tǒng)的法治思想。洛克認為立法權是國家的最高權力,國家形態(tài)的確立來自立法權的規(guī)定,其他國家機關都應視為立法機關的授權機關,在必要的情況下,立法機關可以收回其授權或者對其他機關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同時,洛克指出,立法權屬于人民,國家行使立法權是為了保護人民的福利和自由,如果國家行使權力違背了這一目的,人民有權收回其所賦予國家的權力?!幾砸ㄜ姟对囌撀蹇肆⒎ㄋ枷搿?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韓非與洛克法治思想的異同。(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二者法治思想形成的社會背景。(6分)19.(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04年5月,英國學者舒亞·庫納·拉莫指出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不僅適合中國,也是追求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發(fā)展中國家效仿的榜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業(yè)化發(fā)展道路。溫州模式是一種依靠民間力量、民營經濟發(fā)展而成的“自下而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模式,是資源約束性模式和市場主導型模式。珠江模式也被稱為珠江三角洲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模式。深圳模式以民營經濟為主,呈現創(chuàng)新能力強、國際化程度高的顯著特征。與深圳模式相比,浦東模式被賦予了更多的歷史使命:探索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的方式……探索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以及體制改革的有機結合方式等。1952年,國內生產總值僅有679億元人民幣,1978年增加到3624.1億元,2008年增加到300670億元。1978~200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25616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達到19460.3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國工業(yè)增加值達到1291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612倍。2007年底,中國的城市數量達655個,比1978年增加462個。在城市數量增加的同時,城市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大城市的數量增長迅速。改革開放以來,第一產業(yè)產值占比從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8年的11.3%,第三產業(yè)產值占比從1978年的23.9%上升到2008年的40.1%。——摘編自宋正《中國工業(yè)化歷史經驗研究》材料二1947~2000年美國制造業(yè)產值(單位:十億美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年制造業(yè)總產值制造業(yè)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194760301980527241993111817.619941289.117.420001566.615.8——摘編自石光宇《美國去工業(yè)化與后工業(yè)經濟的形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時期中國工業(yè)化模式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80~2000年美國工業(yè)化演進的趨勢,并分析其原因。(8分)2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英國學者安東尼·吉登斯認為的近現代國家要求其他國家或者組織實現自己政治訴求所采取的常用方法:(1)提供一種模式,以便對方模仿(2)采用外交手段,說服對方同意(3)自愿合作以實現共同目標(4)采取經濟或軍事等援助、激勵措施(5)使對方加入一個受法規(guī)約束的體系,并加以控制(6)使用強制性的懲罰措施(如經濟制裁)(7)直接使用武裝力量——摘編自[英]安東尼·吉登斯《全球時代的歐洲》指出一個至少采用了上述兩種方法的近現代歷史現象,分析并標明其所使用的方法,并結合所學加以論述。(要求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所使用的方法標明序號即可。)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段考歷史答案1-5BCACD6-10CADCC11-15DBCAD16B17.(1)價值:該家書作為第一手史料,反映了當時第二次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形勢,可信度較高,可作為研究抗戰(zhàn)史的重要補充和證據。(4分)(2)①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臺灣光復。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回到祖國懷抱,是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鑄就的偉大勝利。②1931年,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zhàn)的開始,這是一場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偉大斗爭。③1938年,臺兒莊會戰(zhàn)。臺兒莊會戰(zhàn)是抗戰(zhàn)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zhàn)場取得的最大勝利,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zhàn)的信心。④1937年,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國全面抗戰(zhàn)由此開始,中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抵御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⑤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中共七大召開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中華民族堅定勝利的必勝信念。(任答2點即得8分)18.(1)相同:強調立法權的崇高地位;法律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式;重視法律的穩(wěn)定性。(任答2點即得4分)不同:韓非主張君主掌握立法權;法律為加強君權而服務,實行君主專制制度;洛克主張立法權屬于人民;法律保障人民的福利和自由,實行君主立憲制。(4分)(2)背景:戰(zhàn)國時期富國強兵的需要;百家爭鳴;鐵器牛耕出現,小農經濟形成。(3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啟蒙運動的興起;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3分)(1)特點: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2分)影響:經濟發(fā)展成就輝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利用外資規(guī)模不斷壯大、水平逐步提高,對外貿易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經濟結構趨向合理,產業(yè)結構不斷升級。(任答2點即得4分)(2)趨勢:“去工業(yè)化”趨勢明顯。(2分)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產業(yè)結構的轉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國際環(huán)境及國際競爭;政府的政策;美國國內勞動力成本高。(任答3點即得6分)示例一:歷史現象:二戰(zhàn)后,美國通過多種手段加強對歐洲的控制,以對抗蘇聯(lián)(2分)使用方法:(4)(5)(2分)論述:二戰(zhàn)結束后,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美國迫切需要在歐洲施加更強的影響力以便對抗蘇聯(lián)。為此,美國于1947年提出了馬歇爾計劃,利用經濟援助的手段加強了對歐洲的經濟滲透,同時擴大了美國在西歐地區(qū)的影響力;隨后,美國牽頭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眾多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加入,受到美國的軍事庇護,同時也受到美國的軍事控制,成為美國抗衡蘇聯(lián)的工具。綜上,二戰(zhàn)后,美國通過多種手段鞏固了資本主義陣營,加強了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控制,以便對抗蘇聯(lián)。(8分)示例二:歷史現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2分)使用方法:(1)(2)(3)(2分)論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強,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任務,中國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成立“亞投行”等倡議,說服沿線國家以互利共贏的方針進行自愿合作,實現共同發(fā)展的目標,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中國也積極開展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幫助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塑造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系;同時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探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