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講:六單元文言文鞏固拓展講義(學生版+解析)_第1頁
第12講:六單元文言文鞏固拓展講義(學生版+解析)_第2頁
第12講:六單元文言文鞏固拓展講義(學生版+解析)_第3頁
第12講:六單元文言文鞏固拓展講義(學生版+解析)_第4頁
第12講:六單元文言文鞏固拓展講義(學生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點一:課內文言文——《寓言四則》【知識梳理】(1)重點詞匯 聞:①有聞而傳之者:聽說。②聞之于宋君:使...知道。若:①求聞之若此:如,像。②若躇步跐蹈:你。于:①問之于丁氏:向。②非得一人與井中也:在。(2)文章梳理《穿井得一人》1.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要輕易相信傳聞,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jīng)證實的傳聞。(或凡事都要調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調查研究,切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云亦云。)2.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個人的勞動力,相當于家里多了一個人——這是事實的真相。但在傳播的過程中就變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個人來?!睘槭裁磿斐蛇@樣的論傳?其實原因很多:丁氏對此表述不夠清楚,這是其一:“有聞而傳之者”未經(jīng)調查分析就傳播開去,這是其二:“國人”似乎也樂于接受這種離奇的傳聞,于是愈傳愈廣,這是其三?!惰饺藨n天》1.我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諷刺那種害怕不可能發(fā)生的災禍、徒然自擾的庸人。當然也應該看到,對一種事物認識不足、了解不夠,難免會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2.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蔽覀儧Q不做“現(xiàn)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3.“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爆F(xiàn)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問的聯(lián)系,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于一些確實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纠}精講】1.下列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A.家無井而出溉汲(從下往上打水)B.丁氏對曰(應答)C.國人道之(這個國家的人)D.因往曉之(通曉)2.下列加點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因往曉之;未若柳絮因風起B(yǎng).有聞而傳之者;曉之者亦舍然大喜C.國人道之;得一人之使D.求聞之若此;若躇步跐蹈3.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A.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譯: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并傳播開來說:“丁家挖井挖到一個人?!盉.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譯: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崩塌地會陷落,自己無處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C.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譯:即使掉下來,也不會有什么傷害。D.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譯:你整天在地上活動,無奈為何擔心地會陷下去?4.選出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A.《穿井得一人》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要輕易相信傳聞,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jīng)證實的傳聞。B.造成《穿井得一人》中訛傳的原因只有兩個:一是傳播人未經(jīng)調查分析就傳播開去;二是國人樂于接受這種離奇的傳聞,因此越傳越廣。C.《杞人憂天》里杞人無端擔心天崩地陷,自己無處可居,于是寢食難安。杞人有如此可笑的想法是因為他缺乏起碼的常識和經(jīng)驗。D.這兩篇短文的體裁都是寓言。從風格、形式上來看,寓言大多短小精悍,語言凝練、形象、集中,圍繞著要說明的事理展開。所講故事往往有適當?shù)目鋸?、變形,以突出強調其中的寓意。知識點二:課外文言文【知識梳理】常見實詞1.患:禍患;擔憂2.及:等到3.或:也許;有時;有的(人)4.遂:于是,就5.具:同“俱”;全,都;準備6.雖:雖然;即使7.遺:給予,贈送8.亡:滅亡;逃亡;丟失;通“無”9.卒:士兵;最終;突然;死亡;通“猝”10.已:停止11.使:讓、派;出使;命令;放縱;支配;使者12.士:才學之人13.孰:誰;疑問代詞;通“熟”14.是:這,這樣;正確;判斷動詞“是”15.過:過錯;超過16.畜:養(yǎng)17.負:背負;憑借18.嘗:曾經(jīng)19.故:因此;原因;舊的;原來的;特意20.悉/咸/皆/畢:全、都21.素:不加修飾;白色;向來22.宜:應當23.會:適逢,正趕上24.若:你;像;比得上25.誠:確實、果真;如果26.固:本來;一定27.就:完成;靠近28.市:買;交換29.去:離開;距離;丟下30:向:先前、從前【例題精講】例1.愚子售藥人有初開藥肆者。一日他出①令其子守鋪。遇客買牛膝并雞爪黃連②,子愚不識藥,遍索笥③中無所有,乃割已耕牛一足,斫二雞腳售之。父歸問賣何藥,詢知前事,大笑發(fā)嘆曰:“客若要知母貝母④,豈不連汝母親抬去了?”[注]①他出:外出。②牛膝并雞爪黃連:牛膝、雞爪、黃連都是中藥名。③笥:盛物的方形竹器。④知母貝母:知母、貝母是中藥名。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人有初開藥肆者:(2)遇客買牛膝并雞爪黃連:(3)乃割已耕牛一足:(4)斫二雞腳售之: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歸問賣何藥,詢知前事。譯:(2)客若要知母貝母,豈不連汝母親抬去了?譯:3.這則笑話諷刺的是怎樣的人?如果你周圍有鬧這種笑話的人,你能告訴他們應當怎樣避免嗎?例2.海上之人有好漚鳥①者,每旦②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鄱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泵魅罩I?,漚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列子·黃帝》[注]①漚鳥:海鷗。漚,同“鷗”。②旦:天亮,這里指早晨。③百?。簲?shù)以百計。往,數(shù)。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喜歡。B.每旦之海上:到……去。C.從漚鳥游:聽從。D.汝取來,吾玩之:捉。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1)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譯:(2)最好的語言是沒有語言,最高的作為是沒有作為。譯:3.從選文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例3.愚人食鹽昔有愚人,適友人家,與主人共食。嫌淡而無味。主人既聞,乃益鹽。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緣①有鹽故?!北∧孩谥良?,母已具食。曰“有鹽乎?”母出鹽而怪之,但見兒惟食鹽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鹽中?!庇奕耸雏}不已,味?、郏礊槠浠饥?。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⑤無益,反害之。[注]①緣:因為。②薄暮:黃昏。③味?。嚎谖稊?。④患:害。⑤非惟:不僅。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母已具食:(2)母出鹽而怪之:(3)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鹽中:(4)愚人食鹽不已: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1)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緣有鹽故。譯:(2)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譯:3.讀了這則短文后,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識點三:名著閱讀——《西游記》【知識梳理】主題透析1.《西游記》主要記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2.小說塑造了孫悟空這一蔑視皇權、神通廣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3.小說熱情歌頌了反抗傳統(tǒng)、反抗權威、蔑視等級制度等反封建的進步思想和斗爭精神。4.小說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反抗專制壓迫、戰(zhàn)勝黑暗勢力和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5.小說贊揚了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和美好品德。6.取經(jīng)的成功告訴我們:為了實現(xiàn)某一崇高的理想,人們必須艱苦奮斗,長期堅持,勇敢地戰(zhàn)勝一切敵人。【例題精講】例1.《西游記》中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神通,在和二郎神斗法過程中,他最后把自己變成了一座廟,但這時他遇到了一個麻煩,這個麻煩是什么?最后他怎么解決的?例2.(1)下列對《朝花夕拾》和《西游記》說法正確的一項選項是()A.藤野先生是一個沒有民族偏見,為人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茍、對生活也很講究的人。B.《西游記》中,孫悟空在鐵扇公主處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騎,假扮牛魔王騙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騙了回去。C.《西游記》中唐僧在寶象國被黃袍怪變成老虎,關在籠子里。恰巧三個徒弟都不在他身邊,白龍馬就變成宮女去刺殺黃袍怪,自己因此身負重傷。D.《西游記》中,為試探師徒四人的禪心是否堅定,鐵扇公主假意要招他們?yōu)榉蛐?。唐僧不為所動,悟空識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隨師父,八戒卻動了凡心。(2)《西游記》中天庭兩次招安孫悟空,請簡述這兩次招安的原因與結果。例3.《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開始取經(jīng)時意志并不是很堅定,請問他曾經(jīng)幾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幾次?例4.請用簡潔的語言把“三調芭蕉扇”的結果補充出來。一調:孫悟空受騙借來了一把假扇,越扇火越旺。二調:三調:牛刀小試題1:趙人患鼠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貓善撲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③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④,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萦跓o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選自劉基(郁離子))[注]①中山:即中山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②盍:何不。③患:禍患。④垣墉:墻壁。⑤?。簤摹?.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趙人患鼠:(2)貓善捕鼠及雞:(3)弗食雞則已耳:(4)去饑寒猶遠: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6分)(1)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譯:(2)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譯:3.這則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題2:好妖精,按落陰云,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了!那個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毙姓叩溃骸靶值苣f!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么六十多歲還生產(chǎn)?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看來?!焙眯姓?,拽開步,走近前觀看,那怪物: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折。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lián)u身一變,變做一個老公公……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經(jīng)?”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圣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jīng)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一個小女,招了個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塋中?!薄姓叱赋霭魜恚遭馑嫉溃骸叭粢淮蛩?,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風發(fā)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眳s是一堆粉骷髏在那里。唐僧大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xiàn)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保?)選段出自《西游記》中的“三打白骨精”,請結合選段內容,簡要分析白骨精“精”在哪里?孫悟空又“智”在哪里?A.白骨精“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B.孫悟空“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2)選段多處運用對比寫法,請簡要概括出一組來分析其作用。知識點一:課內文言文——《寓言四則》【知識梳理】(1)重點詞匯 聞:①有聞而傳之者:聽說。②聞之于宋君:使...知道。若:①求聞之若此:如,像。②若躇步跐蹈:你。于:①問之于丁氏:向。②非得一人與井中也:在。(2)文章梳理《穿井得一人》1.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要輕易相信傳聞,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jīng)證實的傳聞。(或凡事都要調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調查研究,切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云亦云。)2.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個人的勞動力,相當于家里多了一個人——這是事實的真相。但在傳播的過程中就變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個人來?!睘槭裁磿斐蛇@樣的論傳?其實原因很多:丁氏對此表述不夠清楚,這是其一:“有聞而傳之者”未經(jīng)調查分析就傳播開去,這是其二:“國人”似乎也樂于接受這種離奇的傳聞,于是愈傳愈廣,這是其三?!惰饺藨n天》1.我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諷刺那種害怕不可能發(fā)生的災禍、徒然自擾的庸人。當然也應該看到,對一種事物認識不足、了解不夠,難免會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2.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疤煜卤緹o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決不做“現(xiàn)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3.“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爆F(xiàn)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問的聯(lián)系,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于一些確實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纠}精講】1.下列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A.家無井而出溉汲(從下往上打水)B.丁氏對曰(應答)C.國人道之(這個國家的人)D.因往曉之(通曉)答案:B正確。溉汲:打水澆田。國人:指居住在國都中的人。曉:告知、開導。2.下列加點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因往曉之;未若柳絮因風起B(yǎng).有聞而傳之者;曉之者亦舍然大喜C.國人道之;得一人之使D.求聞之若此;若躇步跐蹈答案:B正確。因:就;趁。之:代詞,指這件事;結構助詞,的。若:像,如;你。4.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A.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譯: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并傳播開來說:“丁家挖井挖到一個人?!盉.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譯: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崩塌地會陷落,自己無處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C.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譯:即使掉下來,也不會有什么傷害。D.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譯:你整天在地上活動,無奈為何擔心地會陷下去?答案:D正確。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4.選出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A.《穿井得一人》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要輕易相信傳聞,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jīng)證實的傳聞。B.造成《穿井得一人》中訛傳的原因只有兩個:一是傳播人未經(jīng)調查分析就傳播開去;二是國人樂于接受這種離奇的傳聞,因此越傳越廣。C.《杞人憂天》里杞人無端擔心天崩地陷,自己無處可居,于是寢食難安。杞人有如此可笑的想法是因為他缺乏起碼的常識和經(jīng)驗。D.這兩篇短文的體裁都是寓言。從風格、形式上來看,寓言大多短小精悍,語言凝練、形象、集中,圍繞著要說明的事理展開。所講故事往往有適當?shù)目鋸?、變形,以突出強調其中的寓意。答案:B正確。丁氏對此表述不夠清楚也是原因之一。知識點二:課外文言文【知識梳理】常見實詞1.患:禍患;擔憂2.及:等到3.或:也許;有時;有的(人)4.遂:于是,就5.具:同“俱”;全,都;準備6.雖:雖然;即使7.遺:給予,贈送8.亡:滅亡;逃亡;丟失;通“無”9.卒:士兵;最終;突然;死亡;通“猝”10.已:停止11.使:讓、派;出使;命令;放縱;支配;使者12.士:才學之人13.孰:誰;疑問代詞;通“熟”14.是:這,這樣;正確;判斷動詞“是”15.過:過錯;超過16.畜:養(yǎng)17.負:背負;憑借18.嘗:曾經(jīng)19.故:因此;原因;舊的;原來的;特意20.悉/咸/皆/畢:全、都21.素:不加修飾;白色;向來22.宜:應當23.會:適逢,正趕上24.若:你;像;比得上25.誠:確實、果真;如果26.固:本來;一定27.就:完成;靠近28.市:買;交換29.去:離開;距離;丟下30:向:先前、從前【例題精講】例1.愚子售藥人有初開藥肆者。一日他出①令其子守鋪。遇客買牛膝并雞爪黃連②,子愚不識藥,遍索笥③中無所有,乃割已耕牛一足,斫二雞腳售之。父歸問賣何藥,詢知前事,大笑發(fā)嘆曰:“客若要知母貝母④,豈不連汝母親抬去了?”[注]①他出:外出。②牛膝并雞爪黃連:牛膝、雞爪、黃連都是中藥名。③笥:盛物的方形竹器。④知母貝母:知母、貝母是中藥名。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人有初開藥肆者:(2)遇客買牛膝并雞爪黃連:(3)乃割已耕牛一足:(4)斫二雞腳售之: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歸問賣何藥,詢知前事。譯:(2)客若要知母貝母,豈不連汝母親抬去了?譯:3.這則笑話諷刺的是怎樣的人?如果你周圍有鬧這種笑話的人,你能告訴他們應當怎樣避免嗎?答案:1.(1)店鋪。(2)和。(3)于是。(4)代詞,他,指買藥者。2.(1)他的父親回來后問他兒子賣了什么藥,知道了之前的事情。(2)如果客人要買知母,貝母,你豈不要連母親都賣了?3.不懂裝懂、望文生義、不虛心請教的人。圍繞主動請教別人或多學習來回答?!緟⒖甲g文】一個剛開藥鋪的人,有一天,他因外出,讓他的兒子打理藥鋪。有一個買藥的人來買牛膝和雞爪黃連,他的兒子愚笨不認識藥物,在藥箱中找了半天沒有發(fā)現(xiàn),于是割了自己家里耕牛的一條腿,斬了一只雞的兩只腳,賣給了買藥人。他的父親回來后問他兒子賣了什么藥,知道了之前的事情,大笑并發(fā)嘆說:“如果客人要買知母,貝母,你豈不要連母親都賣了?”例2.海上之人有好漚鳥①者,每旦②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③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泵魅罩I希瑵a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读凶印S帝》[注]①漚鳥:海鷗。漚,同“鷗”。②旦:天亮,這里指早晨。③百?。簲?shù)以百計。往,數(shù)。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喜歡。B.每旦之海上:到……去。C.從漚鳥游:聽從。D.汝取來,吾玩之:捉。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1)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譯:(2)最好的語言是沒有語言,最高的作為是沒有作為。譯:3.從選文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答案:1.C跟從。2.(1)第二天他來到海上,鷗鳥都在空中飛翔而不下來。(2)如果客人要買知母,貝母,你豈不要連母親都賣了?3.①對人要真誠,如果心懷鬼胎,別人就不會和你親近了。②誠心才能換來友誼,反之將失去朋友。③如果想傷害對方,一旦暴露,一定會失去別人的信任?!緟⒖甲g文】海邊有個喜歡鷗鳥的人,每天早上到海上去,跟鷗鳥玩耍,和他一起玩的海鷗,有成百只以上。他父親說:“我聽說鷗鳥都喜歡跟你游玩,你抓一只來,我玩玩。”第二天他來到海上,鷗鳥都在空中飛翔而不下來。所以說:最好的語言是沒有語言,最高的作為是沒有作為。同別人比試智慧的想法,那是很淺陋的。例3.愚人食鹽昔有愚人,適友人家,與主人共食。嫌淡而無味。主人既聞,乃益鹽。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緣①有鹽故?!北∧孩谥良遥敢丫呤?。曰“有鹽乎?”母出鹽而怪之,但見兒惟食鹽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鹽中?!庇奕耸雏}不已,味?、?,反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⑤無益,反害之。[注]①緣:因為。②薄暮:黃昏。③味?。嚎谖稊?。④患:害。⑤非惟:不僅。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母已具食:(2)母出鹽而怪之:(3)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鹽中:(4)愚人食鹽不已: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1)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緣有鹽故。譯:(2)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譯:3.讀了這則短文后,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答案:1.(1)準備。(2)認為...奇怪。(3)都。(4)停止。2.(1)于是他有了一個想法:因為有了鹽,所以菜美味。(2)天下的事情都是這樣的,過了就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3.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緟⒖甲g文】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和主人一起吃飯,他嫌主人煮的菜肴沒有味道。主人聽到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鹽。他吃了后,覺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個想法:因為有了鹽,所以菜美味??拷砘氐郊遥赣H已經(jīng)準備好飯菜。他說:“有鹽嗎?有鹽嗎?”母親拿出鹽,覺得這件事很奇怪,只看見自己兒子只吃鹽不吃飯菜。母親說:“怎么可以這樣?”愚人說:“我知道天下的美味盡在鹽中?!庇奕瞬煌3喳},味覺遭到破壞,反而變成他的禍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樣,過了就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知識點三:名著閱讀——《西游記》【知識梳理】主題透析1.《西游記》主要記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2.小說塑造了孫悟空這一蔑視皇權、神通廣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3.小說熱情歌頌了反抗傳統(tǒng)、反抗權威、蔑視等級制度等反封建的進步思想和斗爭精神。4.小說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反抗專制壓迫、戰(zhàn)勝黑暗勢力和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5.小說贊揚了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和美好品德。6.取經(jīng)的成功告訴我們:為了實現(xiàn)某一崇高的理想,人們必須艱苦奮斗,長期堅持,勇敢地戰(zhàn)勝一切敵人?!纠}精講】例1.《西游記》中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神通,在和二郎神斗法過程中,他最后把自己變成了一座廟,但這時他遇到了一個麻煩,這個麻煩是什么?最后他怎么解決的?答案:麻煩:尾巴不好處理(意近即可)。辦法:變成一根旗竿(意近即可)例2.(1)下列對《朝花夕拾》和《西游記》說法正確的一項選項是()A.藤野先生是一個沒有民族偏見,為人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茍、對生活也很講究的人。B.《西游記》中,孫悟空在鐵扇公主處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騎,假扮牛魔王騙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騙了回去。C.《西游記》中唐僧在寶象國被黃袍怪變成老虎,關在籠子里。恰巧三個徒弟都不在他身邊,白龍馬就變成宮女去刺殺黃袍怪,自己因此身負重傷。D.《西游記》中,為試探師徒四人的禪心是否堅定,鐵扇公主假意要招他們?yōu)榉蛐?。唐僧不為所動,悟空識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隨師父,八戒卻動了凡心。(2)《西游記》中天庭兩次招安孫悟空,請簡述這兩次招安的原因與結果。答案:(1)C正確。B牛魔王所扮的是豬八戒,C不是鐵扇公主招他們?yōu)榉蛐觥#?)①第一次招安,因為龍王和冥君狀告孫悟空大鬧龍宮地府。玉帝本意派將降服,太白金星進言招安。結果是授孫悟空弼馬溫,管理御馬。②第二次招安,因為托塔天王所率天兵天將為孫悟空所敗,太白金星獻安撫之計。結果是授孫悟空齊天大圣,管理蟠桃園。例3.《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開始取經(jīng)時意志并不是很堅定,請問他曾經(jīng)幾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幾次?答案:主要有兩次:一是唐僧剛收孫悟空為徒弟時,唐僧埋怨悟空殘害生靈,悟空看不慣,逃回花果山,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邊,菩薩贈唐僧緊箍咒;二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亂殺無辜,一氣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寶象國遇難,豬八戒用激將法將其請出。例4.請用簡潔的語言把“三調芭蕉扇”的結果補充出來。一調:孫悟空受騙借來了一把假扇,越扇火越旺。二調:三調:答案:孫悟空騙來芭蕉扇,又被牛魔王騙回去。在神、佛的幫助下拿到芭蕉扇。牛刀小試題1:趙人患鼠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貓善撲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③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④,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萦跓o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選自劉基(郁離子))[注]①中山:即中山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②盍:何不。③患:禍患。④垣墉:墻壁。⑤?。簤?。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趙人患鼠:(2)貓善捕鼠及雞:(3)弗食雞則已耳:(4)去饑寒猶遠: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6分)(1)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譯:(2)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譯:3.這則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答案:1.(1)憂慮。(2)善于,擅長。(3)吃。(4)距離。2.(1)他的兒子覺得貓是禍害。告訴他的父余說:“為何不趕走貓呢?”(2)如果沒有雞的話,不吃雞罷了,我們距離挨凍受餓還遠著呢,為什么要趕走那只貓呢?”3.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參考譯文】有一個趙國人擔憂家里的鼠患,他在中山討要貓。中山的人給了他一只貓。貓善于捕捉老鼠和雞。一個多月了,老鼠被貓吃光了,但是雞也被貓吃光了。他的兒子覺得貓是禍害。告訴他的父余說:“為何不趕走貓呢?”他的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想的那樣。我所擔優(yōu)的是老鼠,不是在于雞。有了老鼠,它就偷竊我們的糧食,毀壞我們的衣服,穿破我們的墻璧,破壞我們的器具,我們將會挨餓受連。沒有雞總歸比這些害處好??!如果沒有雞的話,不吃雞罷了,我們距離挨凍受餓還遠著呢,為什么要趕走那只貓呢?”題2:好妖精,按落陰云,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